千島群島地理位置
『壹』 請詳細回答日本地理位置 。
1、地理位置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端,屬於亞洲,是一個四面臨海的島國,自東北向西南呈弧狀延伸。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 2、面積和地區劃分 日本相當於雲南省 雲南省的總面積為39.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陸地總面積的4.1%。 日本國土面積為: 377748平方公里 國土的總面積:包括各小島在內,共計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積374,74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091平方公里。 自然地理: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陸地面積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與俄羅斯存在「北方四島」(俄方名為「南千島群島」)領土爭端,與韓國存在竹島(韓方名為「獨島」)領土爭端。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溫泉遍布全國各地。境內河流流程短,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3、地形、地勢 日本境內多山,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 日本位於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活動頻繁,給當地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麻煩。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因此才有火山地震之邦之說.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在火山分布地區,景色優美,溫泉資源豐富,成為著名的觀光療養地。 4、河流、平原、湖泊 日本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山地,向東西兩側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於日本東西狹窄,加之山勢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台風季節,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為此,日本修築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庫,用於防洪。河水廣泛用於生活用水、農業和工業用水、水力發電。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關東平原、石狩平原、越後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 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 5、海岸線和海洋 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復雜。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 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環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親潮),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 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近年,導致海水升溫的厄爾尼諾現象也對日本產生影響,主要是梅雨持續時間延長,容易形成冷夏和暖冬。 6、地貌地質 從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為西太平洋島弧-海岸山脈-海溝組合的一部分。全國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由於平原較少,日本很多山上都種植農作物,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國都時常會發生火山活動。嚴重的地震則每一個世紀都會發生幾次;近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震、新潟縣中越地震都是芮氏地震規模6級以上的強震,受到世界各國關注。日本的溫泉很多,並且已經發展成為旅遊景點。 由於日本的島嶼呈北東向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有許多種氣候類型。氣候類型大部分是溫帶季風氣候,南部的九州島、四國、琉球群島(歸屬存在爭議)有副熱帶季風氣候。北部的島嶼夏天溫暖,冬天則十分漫長、寒冷,還時常有大量降雪。而中西部地區則冬天比較乾燥,很少下雪,夏天潮濕。 日本是島國,又深受黑潮影響,海洋性氣候顯著,櫻花很美。 7、日本氣候 日本深受黑潮、親潮等洋流影響,海洋性氣候明顯,一年四季溫差很大。日本大部分國土屬溫帶氣候,但由於日本的島嶼自西南向東北延伸得很長,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因此全國各地的氣候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可分為六個氣候區,分別是: 北海道氣候: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響,降雨量較日本其他地方為少。夏季短暫且涼爽;冬季漫長而寒冷。 日本海側氣候:范圍為本州島西部海岸地區。冬季受西伯利亞高氣壓所控制,吹西北風。同時由於暖流對馬海流在冬季通過日本海而帶來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夏季降水較少,有時因焚風而會出現異常高溫。 中央高地氣候:典型的內陸性氣候。冬寒夏涼。冬季與夏季及晝夜之間溫差很大。降雨量少 太平洋側氣候:包括了本州東海岸、南四國和九州大部分地區。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梅雨強台風多。冬季則降雪較少。 瀨戶內海式氣候:包括了山陽地方、北四國、近畿與九州局部地區。這里天氣常是晴天,降雨量少,不時遭受旱災之苦。 南西諸島氣候:范圍為琉球群島。這里屬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溫暖。降雨量大。夏季常受台風吹襲。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側地區冬季的降雪;6、7月(沖繩、奄美為5、6月)間連綿不斷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台風。日本有記載的最高溫度紀錄是40.9度,於2007年8月16日在埼玉縣熊谷市和岐阜縣多治見市測得;有記載的最低溫度紀錄是-41度,於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測得。
『貳』 請問:俄日有爭議的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大家有什麼看法!本人認為 單從地理位置上說屬於日本更合
俄羅斯人的作風就是 你打我一拳 我砍你十刀。 二戰中 德國俘虜 日本俘虜全部押往西伯利亞內做苦力 ,餓死容 凍死 累死無數。生還率只有20%。把德國婦女強奸的絕育,至今德國人看見俄羅斯人就害怕。
蔣介石以德報怨,不僅沒傷害日本俘虜 日本僑民 ,還發生活費遣返。並堅決反對懲罰日本最大的戰犯天皇。
蔣介石為何這樣做呢? 因為他感激日本人,如果沒有侵華戰爭 中國還處於軍閥割據。是日本人幫助了他統一中國。可是他考慮過中國人民的感受么???????
蔣介石拋棄了人民,人民也就拋棄了他。當他坐船離開大陸 逃亡台灣的時候,我想他應該會有所反思了。
『叄』 日本為何只對千島群島的四個島感興趣
南方四島是指俄羅斯千島群島和日本北海道之間的四個島嶼,即國後、擇捉、齒舞和色丹。俄羅斯稱這四個島嶼為南千島群島,而日本稱它們為北方島嶼/北方領土。歷史原因和重要資源。由於軍事和其他原因,俄羅斯和日本在北方四島問題上一直爭執不休。
1、水產豐富:
北方四島資源豐富。這四個島嶼正是南北暖流和冷流交匯的地方,形成了暖流和冷流魚類交匯的地方。這里有一個“魚類寶庫”。當地人用“海膽亂滾,螃蟹重疊”來形容這里水產品的豐富。澤多島和國後島屬於火山帶,溫泉和地熱資源豐富。
2011年2月,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莫斯科與來訪的日本外相前原誠司舉行會談。雙方表示,盡管兩國在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歸屬問題上存在重大分歧。但雙方同意今後繼續談判,尋找“可以接受的方式”解決領土問題。
『肆』 世界重要島嶼地理位置
世界重要島嶼:[千島群島][馬來群島][日本列島][冰島][法羅群島][不列顛群島] [紐芬蘭島] [格陵蘭島] [西印度群島] [百慕大群島] [斯里蘭卡]
[千島群島] 位於鄂霍次克海和太平洋之間。各島多山地,海拔500~1000米。最高點海拔2339米。氣候濕潤,冬季寒冷,夏季涼爽,多霧。
[馬來群島] 也叫「南洋群島"。位於亞洲東南,散布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上.北起呂宋島以北的巴坦群島,南迄帝汶島南頭的羅地島,西起蘇門答臘島,東達新幾內亞島以西,南北長3500公里,東西寬4500公里。共有2萬多島嶼,陸地面積255萬平方公里,分屬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和菲律賓等國。海域面積大,大部分水域水深在千米以上。多港灣和海峽,是東南亞至世界各地的重要通道。
[日本列島] 亞洲東北部太平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全稱「日本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同我國,朝鮮,俄羅斯相望,東臨太平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3500多小島(包括無人島)組成。面積37.7萬平方公里。海岸曲折,岸線長約3萬公里,多海灣和良港。主要港口有神戶、橫濱、名古屋、大阪、東京、北九州等。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月平均氣溫:1月最北約 —10℃,最南約18℃, 8月份最北約7℃,最南約28℃。各地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多達4000毫米以上,6月間有梅雨,夏秋多台風。
[冰島] 位於北大西洋中部。近北極圈。面積103,100平方公里。全島四分之三是海拔400-800米的高原,其中八分之一為冰川覆蓋。整個冰島有1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4座,多溫泉、噴泉、瀑布、湖泊和湍急的河流。冰島北部屬寒帶苔原氣候,南部屬溫帶闊葉林氣候。冰島因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比同緯度其他地區溫和。年降水量南岸達2,000毫米,北岸約450毫米。冬季多大風。日照少。海岸曲折多港灣,海岸線長約5,900公里。地下熱能和水力資源豐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冰島屬於丹麥1944年6月17日成立冰島共和國。1971年工2月8日同我國建交。
[法羅群島] 法羅群島位於北大西洋北部,挪威海南部,介於冰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不列顛群島之間。法羅群島由22個島嶼組成,其中較大的島嶼有斯特勒默、沃斯德勒、蘇德勒等。面積1399平方公里。群島中最高峰海拔為882米,位於沃斯德勒島的北部。法羅群島位於北緯61°25′~62°25′之間,西風頻繁,經常有氣旋過境,北大西洋暖流浸潤著整個群島,使這里成為典型的海洋性氣候。7月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10℃,2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4℃,年降水量1500毫米,霧日200多天。沿海盛產魚類。1035-1380年屬挪威。後屬丹麥,1948年獲得自治,成自治州。
[不列顛群島] 歐洲西北部的島群。在北海與大西洋之間,東南以英吉利海峽,多佛爾海峽同大陸相隔。包括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兩個大島,以及附近的5,500多個小島,面積31.5萬平方公里,海岸曲折,多良港。海洋性氣候。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3℃,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冬季較同緯度地區暖和,7、8月份最熱,平均氣溫北部約13℃,南部約18℃。降水量600~1,500毫米,集中在秋冬,以西部山區為多。群島上有兩個國家:英國和愛爾蘭。
[紐芬蘭島] 紐芬蘭島是北美洲東海岸外大西洋島嶼,西臨聖勞倫斯灣。屬加拿大。面積11.1萬平方公里。大部分為低高原,最高點海拔813米。多湖沼。海岸曲折,多半島、港灣。屬寒冷大陸性氣候,冬冷夏涼,較濕潤,7月份平均氣溫約10~15℃,1月份平均氣溫約為-5~-i0℃之間。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多霧。是世界上最大漁場之一。
[格陵蘭島] 世界最大的島嶼。位於北美洲東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面積217.56萬平方公里。全島三分之二在北極圈以習上,六分之五的土地為冰所覆蓋。海岸曲折,多深長峽灣。氣候寒冷。格陵蘭島屬丹麥。
[西印度群島] 北美洲的島群。位於大西洋及其屬海。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之間。西北隔佛羅里達海峽同美國的佛羅里達半島相望,向南一直伸展到臨近南美大陸的委內瑞拉。這些島嶼南北連成一條弧線,把大西洋和加勒比海隔開。西印度群島不僅是南北美洲交通線上的跳板,而且是從大西洋穿越加勒比海,經過巴拿馬運河,進入太平洋的必經之路。地埋位置十分重要。西印度群島分為四部分:大安的列斯群島、小安的列斯群島、巴哈馬群島、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島。共1,200多個島嶼,總面積23.67萬平方公里。
其中大安的列斯群島是西印度群島的主體。它包括古巴島、海地島、牙買加島和波多黎各島等加勒比海地區一些面積較大的島嶼。小安的列斯群島位於大安的列斯群島的東南面,是由1,000個左右小島組成。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島位於小安的列斯群島東南端。巴哈馬群島位於西印度群島的北部,它由安德羅斯島等14個面積稍大的島嶼和許多珊瑚礁組成。屬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5—26℃,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間。這里氣候適宜,物產豐富,盛產甘蔗、咖啡、煙草等。蔗糖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蔗糖生產最多的地方。
[百慕大群島] 百慕大群島位於北大西洋中西部,西距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哈特勒斯角928公里。由360多個島嶼和珊瑚礁組成,面積53.3平方公里。僅20個島有居民。比較大的島嶼有大百慕大、聖喬治斯、聖大衛斯、薩默塞特等。百慕大群島屬亞熱帶森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1℃左右。年降水量1,500毫米。雨水是群島居民所需淡水的主要來源。百慕大群島氣候溫和宜人,景色瑰麗,世界各地到此旅遊的人絡繹不絕。1975年遊客達51萬人。百慕大群島雖然是很小的群島,但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卻十分重要,從北美洲到非洲大陸或者從歐洲到南美洲的許多船隻,都要經過這里,以 「百慕大」命名的「百慕大死三角」的三個頂點是百慕大群島,波多黎各島和佛羅里達半島。在這個三角海域中,常有艦船、飛機失蹤,被稱為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區,是著名的世界之謎。
[馬達加斯加島] 位於印度洋西部,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馬達加斯加民主共和國位於該島上。領土由馬達加斯加島及其附近小島組成,面積59.58萬平方公里。全島由火成岩構成。中部海拔為1,000~2,000米的中央高原,西部為寬闊的平原。東岸有寬10~20公里的狹窄低地。最高的察臘塔納納山,海拔2,876米。東部沿海地區濕潤多森林,屬熱帶雨林氣候,西部較乾旱,屬熱帶草原氣候。11月至次年3月為雨季, 4至10月為旱季。1至4月東南部受颶風影響。是世界最大的石墨產地之一,產量占非洲第一位。主要港口有塔馬塔夫,馬任加等。
[斯里蘭卡] 島國名。位於南亞次大陸東南的印度洋北部,隔保克海峽同印度半島相望。島南北長434公里,東西寬225公里,面積65,610平方公里。島中部和南部為高原、山地,北部和沿海為平原。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降水量由東北向西南從750毫米遞增到2,000毫米以上。科倫坡是該島第一大港。
[新地島] 北冰洋俄羅斯沿岸島群於位於巴倫支海與喀拉海之間。面積8.26萬平方公里。以馬托奇金沙爾海峽分成南、北兩島。多山,最高點海拔1,547米。北島約一半面積被冰層覆蓋。氣候嚴寒。
『伍』 請問北海道的地理位置
北海道(Hokkaido),是日本47個都道府縣中唯一的道,也是最北的一級行政區,為日本除了本州以外最大的島,也是世界面積第21大島嶼,略小於愛爾蘭島。南以津輕海峽界本州島,北以宗谷海峽界庫頁島。札幌是北海道的行政中心以及最大城市。
北海道由日本第二大島嶼(世界上第21大島)的北海道島和利尻島、禮文島、天賣島、燒尻島、奧尻島等小島構成日本行政單位「道」,介於北緯40度33分至45度33分,東經139度20分至148度53分之間;南北寬420公里,東西長540公里,西臨日本海,南瀕太平洋,東北濱鄂霍次克海;西南以津輕海峽與本州毗鄰,北隔拉彼魯茲海峽(宗谷海峽)同庫頁島(薩哈林島)相望,為扼控兩峽的戰略要地,日本北部邊防前哨,有「日本北門鎖鑰」之稱。位於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和日本北海道之間的的國後島、擇捉島、齒舞島、色丹島四個島嶼,日本稱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其為南千島群島,長期以來,俄日兩國在四個島嶼歸屬問題上一直存在著嚴重爭議。北海道面積佔全日本的五分之一,而人口只有東京的一半,人口密度極低,多集中於以札幌為中心的小樽與旭川之間。北海道的省會城市是札幌。
北海道地勢中部高,四周低,中部有山地和山脈,故地形在整體上起伏較大,周圍則是廣闊的平地。火山帶由東、南開始延伸,構成了火山地形。山地佔總面積的60%,其中火山佔山地面積的40%。東部有阿寒、知床火山群;西部有天鹽、夕張山地;北見、日高等山脈縱貫中央,有大雪山火山群;最高峰旭岳海拔2290米。沿岸多平原,西有石狩平原、勇拂平原,東有十勝平原。主要河流有石狩川、天鹽川、十勝川等。森林覆蓋面積佔北海道總面積的70%以上。
函館夜景
北海道屬溫帶季風氣候,氣候寒冷。1月:4℃至10℃,8月:18℃至20℃,年平均溫度6℃至10℃,年降水量800毫米至1200毫米。12月至次年3月有積雪,最深達4米。夏季東南岸多海霧,冬季北岸和東岸有流冰。幾乎不受梅雨和台風的影響,季節或日夜間溫差的變化相當大,且具有雪國特有的季節性,春、夏、秋、冬分明。由於在北海道內設立了6個國立公園、5個准國立公園和12個北海道立自然公園,對自然環境進行了完善的保護和管理,大自然保持著野生的優美環境,一年四季景色優美。
北海道經濟以鋼鐵、木槳、乳品和漁業為主,是日本的糧食基地之一,被稱
為日本食品原料基地,盛產各種新鮮美味的食品原料,小麥、馬鈴薯、大豆、乳牛與牛乳產量居日本最前列,是日本主要農牧業基地。礦產資源豐富。採煤業發達,同時開采錳、鉛、鋅等。工業以食品、煉油、紙漿、造紙、木材加工、鋼鐵為主,木材產量居日本首位。海洋漁業發達,捕魚量居日本首位。水陸交通便利,與本州間有青函火車輪渡與青函海底隧道相連。
北海道最大的城市是札幌,西部城市較集中。主要城市除札幌外,有旭川、函館、小樽、室蘭等。
北海道以其迷人的雪景聞名於世,冬天是游覽北海道的較佳季節。一年一度的北海道雪祭盛會於每年2月上旬展開,會場分別設於大通公園及真駒內自衛隊廣場兩處,遊客可在此參觀。這時,各國高手雲集,盡顯身手,雕砌的冰雕藝術傑作,雄偉壯觀,獨具匠心。
『陸』 南千島群島的自然資源
南千島群島的主要居民為俄羅斯人。群島總面積5088.33平方千米,這里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四島位於冷、暖流交匯處,漁業發達,水產豐富,是世界上三大著名漁場之一,這里地下礦產豐富,探明的或正在開採的礦產有金、銀、銅、鋁土、硫磺等200餘種。四島扼守「黃金水道」,附近水域是俄羅斯出入北太平洋的捷徑之一,也是俄羅斯往返堪察加和楚克奇以及北美各口岸的必經之路。
千島群島現已探明的天然氣、石油、有色金屬和商業礦石的儲備相當豐富,還盛產比黃金還貴重的錸,在庫德莉雅韋火山附近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稀有金屬錸礦,儲量高達36噸。據專家估算,整個千島群島擁有大約1867噸黃金、9284噸白銀、鈦3970萬噸、鐵2億7千萬噸、煤氣資源儲量約16億噸。據統計,四島及大陸架總資源價值達458億美元。
千島群島南北跨度很大,因此植物在分布上也呈現很大變化。島嶼的北端是嚴寒氣候,植物以灌木為主,如赤楊、白樺、柳樹、花楸等。在南部島嶼,如伊圖魯普島和庫納施爾島,那裡多是針葉林,如雲杉、落葉松、橡樹等。島上生長著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野漿果,如高岩蘭、越橘、水越桔和金銀花等。據統計,島上大約有40餘種野果,這為各種鳥類及野生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因此,這里還是鳥類的天堂,海鷗、鸕鶿、信天翁、貓頭鷹等大量鳥類在此棲息繁衍。在伊圖魯普島,庫納施爾島和幌筵島,還能見到憨態可掬的棕熊。1984年,千島群島被列為禁獵區。
除了島上的自然資源外,其附近海域的漁業資源也相當豐富,它是世界上三大著名漁場之一。四島附近正好是南北暖流寒流交匯之處,從而形成了暖寒流魚類相聚的場所,因此這里有「魚類寶庫」之稱,當地人曾用「海膽亂滾,螃蟹重疊」來形容這里水產的豐富。日本和韓國的漁船經常來此「盜獵」,捕捉一些珍貴的海產品,如海參、海蟹和鯨魚等等。
『柒』 千島群島的地理位置在哪裡雅爾塔會議上有什麼規定
千島群島,位於日本北海道與俄的堪察加半島之間,西面鄂霍次海峽,東面太平洋,內經緯度在150E°容48N°左右
東側的海洋里有千島海溝,並有千島寒流流過,與日本暖流交匯形成著名的北海道漁場
雅爾塔會議將千島群島劃給蘇聯,如今千島群島南部四個小島上,俄與日有領土爭紛
『捌』 千島群島 曾經是我國領土
實際上,古代我國的勢力范圍從並沒有到達過千島群島過。島上在版古代都是一些文化落後的權土著部落在居住。這點與庫頁島不同,古代庫頁島上的部落居民還時常要向中央王朝納貢。千島群島與古代中國的聯系極少。也可能與島上人口很少,位置偏遠,氣候惡劣有關吧。
『玖』 南方四島地理位置
南方四島是指俄羅斯堪察加半島與日本北海道間的國後、擇捉、齒舞、色丹四個島專嶼,南方屬四島在地理上屬於千島群島,因此俄羅斯也稱之為南千島群島。歷史上日本在南千島群島設置行政區劃,但1945年蘇聯在二次大戰完畢前發動軍事行徑,佔有南千島群島,在1945年雅爾塔會議上,美英兩國允諾蘇聯在二戰後取得南庫頁島以及千島群島局部主權。但日本也宣稱具有國土主權。
『拾』 齒舞島的地理位置
北方四島又稱南千島群島,主要包括擇捉島、色丹島、齒舞島、國後島,自古就居住回著阿伊努人。答自古以來日本政權從未控制蝦夷(今日本北海道),自然更沒有佔領南千島群島。19世紀初,俄國通過殖民戰爭佔領包括南千島群島在內的整個千島群島。1905年,日本在日俄戰爭中獲勝,從俄國手裡獲得了南庫頁島及南千島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