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西南地區地理環境

西南地區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12 07:01:47

① 西南地區的地理環境

河流
本區大江大河較多。
本區中部和北部以長江流域的河流為主。南部和西部則分屬珠江流域、元江(紅河)流域、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怒江(薩爾溫江)流域、伊洛瓦底江流域、恆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另外,藏北內流區還有眾多的內流河匯入大小高原湖泊。
湖泊
本區的湖泊主要為高原湖泊,基本集中在三個區域:1、藏北高原湖泊區,包括西藏的阿里、那曲、日喀則三個地區的部分區域,主要代表湖泊為納木錯;2、滇中高原湖泊密集區,包括雲南的中南部昆明以南的地區,主要代表湖泊為滇池、撫仙湖;3、滇西北高原湖泊分布區,包括大理以北的雲南省內地區,主要代表湖泊有洱海、瀘沽湖等。
行政區劃下的西南地區地形比較復雜,但較為顯著地分為三個地形單元:四川的中東部和東南部。
一、 四川盆地及其周邊山地。主要范圍重慶大部和四川省中東部。
二、 雲貴高原中高山山地丘陵區。主要范圍包括貴州全境與雲南省的南部和中東部。
三、 青藏高原高山山地區。主要范圍包括西藏全境,四川北部、西部、西南部和雲南省的西北部。 自然資源
西南地區江河、林木、牧草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大面積高山區和草場以及常年生的林木和牧草,無霜期長,是我國發展橡膠、甘蔗、茶葉等熱帶經濟作物的寶貴地區。
礦石資源
西南地區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已發現礦種130種,有色金屬約佔全國儲量的40%。例如四川,釩、鈦儲量分別佔世界總量的82%和33%;雲南有色金屬達112種,其中鉛、鋅、鍺均為全國之首;貴州擁有64種礦,其中汞、煤、鋁、磷等30種礦物居全國前列。

② 西南地區的地理知識

1)概況
位置和范圍: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
面積和人口:面積25%、人口1%
民族:藏族主要聚居區

讀圖,熟悉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唐古拉山,巴顏喀拉山,雅魯藏布江,黃河,三江源(黃河、長江、瀾滄江),三江並流(金沙江、怒江、瀾滄江),柴達木盆地,青海湖。
(2)世界屋脊與高寒氣候
冬寒夏涼、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烈;是我國盛夏氣候最低的地區。
降水年內分配不均,季節變化明顯,從東南向西北高原內部減少。
(3)高原農牧業
牲畜:氂牛、藏綿羊、藏山羊(適應高寒、缺氧、低氣壓環境)。
農作物:青稞、小麥、豌豆(日照時間長,蛋白質含量高,單位面積產量高)。
主要農業區:雅魯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風小,氣溫較高,地形平坦)
氣候嚴寒——高寒牧業、河谷農業、地廣人稀
地勢高 多雪山冰川——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大河源頭
太陽能豐富
發展交通 水力發電
(4)豐富的能源和礦產資源
太陽能:大氣潔凈、晴天多、日照時間長,拉薩是「日光城」
地熱能:雅魯藏布江谷地位於亞歐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羊八井有地熱電站。
水能:雅魯藏布江的水能僅次於長江。
「聚寶盆」——柴達木盆地有察爾汗的鉀鹽(附近有我國最大的鉀肥廠)、冷湖的石油、魚卡的煤、錫鐵山的鉛鋅礦。
(5)交通
公路運輸為主:青藏(承擔進藏物資的85%)、川藏、新藏、滇藏、新藏公路海拔最高。
鐵路:蘭青、青藏鐵路。
航空:有拉薩——北京、成都、西寧、廣州等航線。

青藏鐵路修建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多年凍土,生態脆弱,高寒缺氧。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我國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濕地、自然保護區,長江水量的25%,黃河水量的49%,瀾滄江水量的15%來自三江源地區,這里又有「中華水塔」之稱。
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交通。
進藏鐵路的幾個方案中,選擇青藏鐵路的原因:投資少,工期短,地形較平坦,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發生較少。
重要意義:加快西藏社會經濟發展,促進西藏同全國其他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增強民族團結等。

③ 急求西南地區的地理位置,氣候,地形,水文,土壤,資源,自然災害,生態問題,農業,工業,交通

西南地區地處內陸邊疆,少數民族集中,腹地廣闊、資源富集,發展極具潛力。

地形多山,跨三級階梯,地質災害頻發,交通建設困難。(青藏高原:高寒荒漠和凍土;橫斷山脈:山高谷深;四川盆地:群山環繞,蜀道難;雲貴高原:地形崎嶇,喀斯特地貌發育,地無三尺平)

氣候多樣,有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高山氣候。夏季暴雨易滑坡、泥石流。水文條件上,有多條大河,不利於航運而富水能。川江及其支流中下游和西江水系運輸價值較高。

資源條件:豐富且潛力大。農林礦資源豐富;礦產種類多、儲量大,分布組合好。適宜發展鋼鐵、有色金屬、化工等原材料生產基地;能源資源豐富,可開發的水能豐富,四川天然氣儲量全國第一,貴州(六盤水)是「江南煤海」,廣西北部灣油氣資源前景看好;耕地短缺。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國」,西南林區是橫斷山區,滇南谷地是熱帶作物基地。

社會經濟條件:已形成重工業為主體的工業體系;交通制約經濟發展,內部經濟聯系和協調差,外運能力不強影響生產;加強西南交通運輸建設是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

西南地區交通建設與經濟發展

山海公路:成都—貴陽—南寧—北海(途徑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兩廣丘陵)

泛亞鐵路:昆明—新加坡

南昆鐵路:南寧—昆明

自然災害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④ 關於西南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

西南地區的地形比較復雜,但較為顯著地分為三個地形單元:
一、四川盆地版及其周邊山地。主要范權圍包括重慶市大部,四川省的中東部和東南部。
二、雲貴高原中高山山地丘陵區。主要范圍包括貴州省全境與雲南省的南部和。
三、青藏高原高山山地區。主要范圍包括西藏全境,四川省北部、西部和雲南省的西北部。

⑤ 介紹一下西南地區的地理環境

西南地區以盆地、丘陵地形為主,北有黃土高原,南有雲貴高原,西有青藏高原,東有巫山、大巴山,四周均是高山峻嶺,又處於中國氣候南北分界線附近,致使這一地區長期處於冷空氣與暖濕氣流交匯地帶,夏季悶熱潮濕,冬季陰冷多雨,春秋季多雲多霧,一年四季難有幾個晴爽天氣,是中國日照時間最短、光照強度最差的地區。據相關氣象資料統計,重慶、四川、貴州三地區,年日照時數僅1000—1400h/a,年輻射總量為3344—4180 MJ/m2.a。
該地區太陽能資源雖然缺乏,但煤炭、天然氣資源卻很豐富,居民、企業的生活、生產大都依賴這兩種能源。然而,其大量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在多霧、多雨、潮濕的氣候作用下,又成為世界三大酸雨區之一。在該地區,酸雨留下的斑駁「銹色」,隨處可見,尤以城鎮、工業園區及其周邊地區為甚。 雲南氣候大致與地形相對應。西北部的高山深谷區為山地立體氣候區,從海拔幾百米上升至幾千米的陡坡上真可謂是「十里不同天」,著名的滇金絲猴就出沒於此。而北回歸線以南的西雙版納、普洱南部等地則屬於熱帶季雨林氣候,即全年高溫如夏,雨季主要集中在夏秋。東北部的曲靖北部和昭通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熱冬冷,雨熱同季。全省其他大部分地域屬於低緯高原氣候,「四季如春」是這里的真實寫照。影響雲南的季風來自孟加拉灣,叫做孟灣季風。這是一股帶著大量水汽的氣流,全國大部分季風氣候區的降水也來自於這股季風。(在中國的季風氣候區,太平洋季風的主要作用是推動雨帶北移,而降雨的水分來自於印度洋季風。)

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特別是氣候獨特的可處。2002 年,省會貴陽市年平均氣溫為14.8℃,比上年提高0.3℃。從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 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一般是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2002年,9個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興義市,為1480毫米;最少的是畢節市,為687.9毫米。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境內各地陰天日數一般超過150天,常年相對濕度在70%以上。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影響,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氣候不穩定,災害性天氣種類較多,乾旱、秋風、凌凍、冰雹等頻度大,對農業生產危害嚴重。

四川東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但在地域上,盆周多於盆底,盆西緣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為1300~1800毫米;次為盆東北和東南緣山地,為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區降雨最少,為800~1000毫米。在季節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佔全年總雨量的3~5%,夏季(5月~10月)降水最多,佔全年總雨量的80%,冬干夏雨,雨熱同期。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為60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400毫米。干雨季分明,6月~9月為雨季,降雨佔全年總雨量的70~90%;11月~4月為乾季,各月降水量小於10毫米。
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區差異大,干濕季節分明。大部年降水800~1200毫米。木里以北與川西北高原接壤,年降水小於800毫米;安寧河東側與東部盆地相當,年降水1000毫米左右。雨季(6月~9月)降水佔全年總降水量的85~90%。

雲南省雨量充沛,河流湖泊眾多,多年平均產水量2,222億立方米,加上過境水量1600億立方米,兩項合計人均擁有約1萬立方米,為全國人均擁有量的4倍。豐富的水資源形成了豐富的水能資源,並且成為最大的能源優勢。由於地形緣故,河流落差都很大,蘊藏有巨大的水能資源。雲南省參與的「西電東送」工程大部分的電能都來自環保的水能發電。
其它特點參考
http://ke..com/view/7627.htm
http://ke..com/view/9862.htm
http://ke..com/view/7242.htm#5

⑥ 西南地區自然地理(地勢,地形,氣候,氣溫,降水,水文和水系,植被,礦產資源,主要的生態和環境問題)

區內河流縱橫,峽谷廣布抄,地貌以高原和山地為主,還有廣泛分布的喀斯特地貌、河谷地貌和盆地地貌等.地勢起伏大,海拔5000~6000m的高峰眾多,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溫差小,年均溫分布極不均勻;雨量豐富,平均約1000~1300mm,少雨和多雨地區雨量相差可達5倍.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氣候水熱條件及特殊的地質史,使得該區蘊含了豐富的生物物種資源.
區內有豐富的天然氣、煤炭等能源資源,還有豐富的錫礦、銅礦、鋁土礦、磷礦等礦查資源.

⑦ 西南的地理環境

自然地理-----------------------

地形復多樣,分布著制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黃土高原、青藏高原、成都平原。

地形崎嶇,多山脈,處於環太平洋、喜馬拉雅山-地中海火山地震帶上,多發生地震災害,岩體破碎,易發生泥石流災害。雲南小江流域問題尤為突出。

雲南因此被稱為「泥石流王國」。

以西地區氣候乾旱,降水稀少,但成都平原河網如織,被譽為「不知飢饉」的「天府之國」。

西藏地區則是西南氣候最惡劣的地區,溫差大,紫外強烈。

人文地理----------------------------

隨著中部崛起的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深入,西南地區日新月異,

貴州簡稱黔或貴,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優美,風情淳樸。雲南簡稱滇,既有豐富的物種也有濃重的邊陲氣息。新疆旅遊業亦發展興旺,四川更有蜀國三國文化遺址等眾多旅遊資源。

在重慶等重工業發達城市的帶動下,農貿、工業、旅遊競相發展,呈現出強大生命力。

⑧ 重慶成為西南地區最大城市的地理條件

  1. 重慶位於長江與嘉陵江交匯處

  2. 附近礦產資源豐富

重慶市主要地理信息內:
1.重慶市位於中國內陸西南容部、長江上游,四川盆地東南部,地跨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東臨湖北省和湖南省,南接貴州省,西依北靠四川省,東北部與陝西省相連。是我國最大的直轄市。
2.重慶北部、東部及南部分別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婁山環繞。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坡地面積較大,有「山城」之稱。
3.重慶氣候適中,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平均在6-8℃,夏季炎熱,七月每日最高氣溫均在35度以上。
4.重慶地區礦產資源十分豐富,類型多,在國內佔有重要地位。截至1996年底,全市已發現礦產75種,已探明儲量39種,是全國特大城市中礦產資源最豐富地區。
5.重慶旅遊資源豐富,比較著名的景點有長江三峽,丹霞地貌等。
6.重慶位於長江和嘉陵江交匯處,舟楫便利,是西南地區重要的物品集散地,重慶還是著名的工業製造基地之一。
7.重慶歷史悠久,保留了大量古跡,在抗日戰爭時期,曾作為國民政府的陪都。

⑨ 我國西南地區的地理環境特點從氣候,土壤,地形等等等等~~最好出自是權威的地方,感激不盡。

在我來國自然區劃概念源中,西南地區包括中國西南部的廣大腹地,包括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盆地、秦巴山地及雲貴高原大部。
地形地貌:
西南地區的地形比較復雜,但較為顯著地分為三個地形單元:
00一、四川盆地及其周邊山地。主要范圍包括重慶市大部,四川省的中東部和東南部,還有陝西省南部。
00二、雲貴高原中高山山地丘陵區。主要范圍包括貴州省全境與雲南省的南部和中東部。
00三、青藏高原高山山地區。主要范圍包括西藏全境,四川省北部、西部、西南部和雲南省的西北部
氣候:
一、四川盆地濕潤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比較柔和,濕度較大,多雲霧,
二、雲貴高原低緯高原中南亞熱帶季風氣候。低緯高原是生產四季如春氣候的絕佳溫床,四季如春
三、高山寒帶氣候與立體氣候分布區。
南端還分布有少部分熱帶季雨林氣候區,干濕季分明
土壤:
土壤類型以熱帶、亞熱帶的地帶性土壤為主,廣西以紅壤、赤紅壤為主,雲貴高原以紅壤、赤紅壤、黃壤燥紅土為主,四川盆地以紫色土為主,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