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海南地理環境簡介

海南地理環境簡介

發布時間: 2021-02-12 06:14:17

『壹』 海南區的地理環境

海南區位於烏海市區南部。東、南兩邊與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鄂托克旗毗鄰;西南與寧夏回族自治區陶樂縣接壤;西依黃河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烏達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隔河相望;北與烏海市海勃灣區相連。南北長約50公里,東西寬約20公里,總面積約1005平方公里,占烏海市總面積的57.29%。地理座標為北緯39°15′~39°32′,東經106°40′~107°09′。平均海拔高度1200米。海南區人民政府所在地拉僧仲,與烏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勃灣區相距28公里。距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550公里,距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駐地東勝區330公里。與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相距128公里。
海南地區的間歇性地表逕流,除了小部分滲人地下,補給地下水以外,大部分順溝谷流走。黃河是唯一的地表水資源。
第四系沖積洪積層潛水。共有4個含水層,厚度大,分布廣,含水量頗豐。尤以上更新統沖積洪積層含水和中下更新統沖積洪積層潛水和承壓水為好,是海南地區最主要的供水水源。 海南地區屬溫帶荒漠、半荒漠動物類群,動物種類組成比較簡單。獸類20餘種,主要有狐狸、刺蝟、兔子。曾有黃羊、青羊、盤羊和野驢,已絕跡;鳥類40餘種,主要有雲雀、麻雀、喜鵲、石雞、鷹、雕和貓頭鷹等; 無脊椎動物40餘種,主要有青蛙、壁虎、蜥蜴、蛇和蝸牛等;魚類30餘種,主要有鯉魚、鯽魚、草魚、青魚和泥鍬等。
海南地區植物資源豐富,野生植物有69科,181屬,279種。其中木本植物66種,包括喬木6種,灌木37種,半灌木22種,木質藤木1種。草木植物201種,其中菊科植物有20屬45種,藜科植物有13屬32種;豆科植物有12屬23種;禾本科植物有13屬16種;十字花科植物有8屬10種;毛莨科植物有5屬9種;蒺藜科植物有5屬8種;薔薇科植物有5屬8種;蓼科植物有4屬7種;百禾科植物有4屬7種;紫草科植物有5屬9種;唇形科植物有4屬4種;樹柳科植物有2屬4種。另外還有孢子植物11種。

『貳』 海南地理概況有哪些

海南省簡稱瓊,省會海口。位於東經108°37『—117°50',北緯3°58』—20°20『,面積3.4萬多平方千米。地處我國最南部的南海之中,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對,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領海,中部有五指山、黎母嶺山地及台地,四周有寬窄不等的平原。本區屬於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3—25°C,最冷的2月平均16—20°C,最熱的8月為25—29°C,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長夏無冬。當北國千里冰封的時候,這里依然暖風和煦,可以海浴。有漢、黎、回、苗、壯等民族。本區礦物、動植物資源豐富,尤其石油與天然氣蘊藏量可觀。

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省相望,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領海。1988年是由廣東省設海南省。全省面積34萬多平方千米。人口724萬。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中部為五指山,沿海平原佔全島面積2/3。

海南屬熱帶季風性海洋氣候,長夏無冬,青山綠野生機盎然,森林覆蓋率高達50%。熱帶雨林鬱郁蔥蔥,藤蔓交錯。海水中的紅樹林猶如海上森林,千姿百態。濱海大道椰樹搖曳,熱帶風情濃郁。海南屬熱帶季風性海洋氣候,長夏無冬,青山綠野生機盎然,森林覆蓋率高達50%。熱帶雨林鬱郁蔥蔥,藤蔓交錯。海水中的紅樹林猶如海上森林,千姿百態。濱海大道椰樹搖曳,熱帶風情濃郁。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地理氣候,清新的空氣使海南島有「百果園」、「南葯寶庫」、「長壽島」、「綠島」的美稱。遊客可觀賞熱帶作物,探險熱帶森林,游覽火山口,觀賞海上紅樹林,並且攀登石林。

海南島有長達1580多公里的海岸線,其中沙岸佔50%-60%,沙灘寬數百米至上千米不等,海的坡度一般為五度左右,平緩延伸。多數地方風平浪靜,海水清澈,沙白如雪。岸邊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海水溫度一般為18℃至30℃,海邊陽光充足,太陽光照很厲害。海南島也是我國熱帶作物基地。橡膠產量佔全國60%以上。此外還有劍麻,咖啡,椰子,菠蘿等熱帶作物,熱帶雨林中盛產貴重木材,藤類,南葯及珍貴鳥獸。海域盛產石斑魚,海龜,龍蝦等。海南資源豐富,正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是建設中的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海南是一座美麗富饒、歷史悠久的島嶼,四季如春,光照充足,有著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其中非常有特色的旅遊資源包括:熱帶海濱、民族風情、地熱溫泉、文化古跡、珍稀動植物等。特別是海南島海岸線漫長,海灣眾多,海邊大都是優質沙灘,椰風海韻為國內外旅遊者所贊美。

海上交通和旅遊業發展前景廣闊。環行線沿途經過多個自然保護區。東北部遍布椰林,田野泛綠,中部是熱帶雨林地帶,東南部是椰林地帶,西部多為橡膠林地帶,熱帶水果終年不輟,有椰子、香蕉、菠蘿等。

前往島上各旅遊景區,可以沿東、中、西三線公路,東線海岸區為富於熱帶情調的椰林及海灘,中線為少數民族聚居的山區,西線則可參觀鹽場、自然保護區和水庫。有海口、三亞、八所、清瀾等海港。新建了洋浦,馬村深水港。重要城市有省會海口,海島港城三亞。名勝古跡有海口的五公祠、海瑞墓、三亞的天涯海角、大東海旅遊中心、儋州東坡書院等。

海南被譽為「東方夏威夷」,她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點綴在浩瀚的南海碧波之中。

海南,是東方的夏威夷。人們這里盡情的享受陽光、沙灘、大海給我們帶來的快樂。你在海南可以參加各種海上娛樂活動。夜晚的海南更是具有海島特色的美麗風景。海南的各種娛樂場里精彩的演出會令遊人賞心悅目。東山還有更讓你感到休閑娛樂的活動高爾夫球場,綠草如菌,環境幽雅在此足可以好好享受這個高雅的運動。瓊海官塘溫泉,還有一流的溫泉,和完善的康樂設施。

旅遊資源:海南島的海岸線長達1584.8千米,適宜的氣候和優良的沙灘,使這里遍布最理想的海濱浴場和避暑勝地,如三亞市的鹿回頭、牙籠灣、大東海、天涯海角,海口市的秀英海,文昌縣的清瀾灣,瓊海市長坡,銅鼓嶺南北海岸,陵水縣猴島,東方縣魚鱗洲等。沿海還有火山爆發奇觀(如瓊山縣「水下村莊」和馬鞍嶺熔岩洞穴等)和紅樹林海岸景觀。陵水縣南海猴島常使人津津樂道。五指山為海南島主峰,氣勢格外磅礴。瓊中的瓊崖縱隊舊址則為現代革命紀念地。黎族惟獨分布在海南島,海南人善紡織、印染、服飾,飲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成為海南最主要的民俗風情旅遊資源。

地方文藝:有瓊劇和黎族、苗族歌舞。

飲食文化:著名菜餚有文昌雞、嘉積鴨、東山羊(萬寧縣)、曲口海鮮(瓊山縣)、萬泉鯉魚、五指山金錢龜和鱉、福山乳豬、東方白切羔羊、那犬狗肉等。海南粉則各地都有。到黎家品嘗香飲則是一種難得享受。

『叄』 海南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簡介!

1、地理環境

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海南島的山脈多數在500~800米之間,實際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為綿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長垣,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彌嶺、雅加大嶺和吊羅山等。

2、歷史文化

據明代《正德瓊台志》記載,海南島在唐虞三代稱為「南服荒繳」(繳:邊界),在秦代稱為「越郡外境」。這說明海南島在當時為祖國轄區荒遠的邊界。海南島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於中國最南端。

3、風土人情

每逢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海口市瓊山區府城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府城元宵換花節。

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冼夫人文化節(原稱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

(3)海南地理環境簡介擴展閱讀:

海南氣候

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這里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2~27℃,大於或等於10℃的積溫為8200℃,最冷的一月份溫度仍達17~24℃,年光照為1750~2650小時,光照率為50%~60%,光溫充足,光合潛力高。

海南島入春早,升溫快,日溫差大,全年無霜凍,冬季溫暖,稻可三熟,菜滿四季,是中國南繁育種的理想基地。

『肆』 海南的地理與環境介紹

樓上的只說了三亞和海口耶,我補充其他地方,推薦一下啊。希望大家都去海南島版路由啊權。
瓊海的博鰲有玉帶灘啊,東方有坡鹿(全國僅此一家),儋州有蘇軾草堂,文昌有文昌雞,宋慶齡故居,還有要投入建設的文昌發射基地。梅林鄉(這地方,真的不清楚,在廣播里聽說的,不知有沒有打錯字。)據說這里很漂亮,比海南島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漂亮。東寨港有紅樹林。五指山市的風光和民俗都值得一游。鶯歌海有漁場鹽場。

『伍』 海南的地理環境

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海南省的管轄范圍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
海南省全省陸地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島面積3.39萬平方公里。 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這里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2~27℃,大於或等於10℃的積溫為8200℃,最冷的一月份溫度仍達17~24℃,年光照為1750~2650小時,光照率為50%~60%,光溫充足,光合潛力高。海南島入春早,升溫快,日溫差大,全年無霜凍,冬季溫暖,稻可三熟,菜滿四季,是中國南繁育種的理想基地。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間,年平均降水量為1639毫米,有明顯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總降水量達1500毫米左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鋒面雨、熱雷雨和台風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為少雨季節,僅佔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節乾旱常常發生。 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海南島的山脈多數在500~800米之間,實際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為綿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長垣,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彌嶺、雅加大嶺和吊羅山等。
這些大山大體上分三大山脈:五指山山脈位於海南島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島最高的山峰;鸚哥嶺山脈位於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 海南島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比較大的河流大都發源於中部山區,組成輻射狀水系。全島獨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條,其中水面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有38條。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為海南島三大河流,三條大河的流域面積佔全島面積的47%。南渡江發源於白沙縣南峰山,斜貫島北部,至海口市入海,全長311公里;昌化江發源於瓊中縣空示嶺,橫貫海南島西部, 至昌化港入海,全長230公里;萬泉河上游分南北兩支,分別發源於瓊中縣五指山和風門嶺,兩支流到瓊海市龍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鰲港入海,主流全長163公里。
海南島上真正的湖泊很少,人工水庫居多,著名的有松濤水庫、牛路嶺水庫、大廣壩水庫和南麗湖等。

『陸』 海南島地理環境誰知道

海南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簡介
1.唐虞至南北朝 唐虞時代,海南島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為揚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統一嶺南廣大地區,在南方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秦始皇把中原幾十萬人遷徙其地。其時,海南島為象郡之外徼。秦漢之交,中原戰亂,秦龍川令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南越王國勢力和影響當及海南島。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 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春又罷珠崖郡,下詔放棄珠崖郡,設置朱盧縣,隸屬交州合浦郡。 在西漢時期,從漢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設縣,至漢元帝初元三年罷棄,前後歷時65年,海南島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轄之下的。 東漢建武十九年癸卯(公元43),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往來南海,撫定珠崖,復置珠崖縣,屬合浦郡,而省朱盧縣。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丁卯(公元67)又復置儋耳縣,珠崖、儋耳2縣均隸屬於合浦郡,督於交州。加強了東漢王朝與黎族先民的聯系。 三國時期,吳赤烏年間(238~251)在雷州半島設立珠崖郡(治今廣東徐聞),領徐聞、朱盧、珠官3縣,屬高州管轄,對海南島實行「遙領」。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省珠崖郡,並入合浦郡。朱盧改為玳瑁。合浦郡領合浦、南平、盪昌、徐聞、玳瑁、珠官6縣。屬交州。不久廢珠官縣。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復立珠崖郡,治徐聞,不久又廢。以珠官、朱盧屬越州。 梁朝武帝大同(535~546)中,在廢儋耳郡的地方設置崖州,統於廣州。時儋耳歸附俚僚首領冼夫人的有一千多峒,冼夫人請命於朝,故置崖州。《北史》和《隋書》均載「海南儋耳歸附者千餘峒」,是為「海南」一詞的最早記載。崖州設置,此事意義重大。從漢元帝罷撤珠崖郡之後,歷代州郡治所均設在大陸,對海南地區只是「遙領」而已。至南朝梁時,始在海南本土設置崖州,有效地管轄海南島全境。 西漢至南北朝,大概經歷了始置、罷棄、遙領、重建的過程。西漢王朝在海南開郡設縣,雖經殘暴手段實現,但從歷史上看,這無疑是一種歷史的進步。但由於封建統治治理政策失誤和中原多亂,海南又長期處於自治的狀態。特別是南朝梁時,在廢儋耳郡歸附俚人首領冼夫人達千餘峒的基礎上重建崖州,這對後來歷代中央王朝有效統治海南有著重要的意義。 4.明清時期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三月,明軍揮師南征,至六月,元朝海南海北道和海南分府元帥歸降。同年十月,海南島改乾寧安撫司為瓊州府,並改吉陽軍為崖州,南寧軍為儋州,萬安軍為萬州,3州隸於瓊州府,仍屬廣西。不久又將南建州改為定安縣。洪武二年六月,海南州府改隸於廣東省。從此,海南島歸廣東省管轄。 洪武九年,海南島屬廣東布政使司海南道。當時領縣情況是: 瓊州府領瓊山、澄邁、臨高、定安、文昌、樂會、會同7縣;儋州領宜倫、昌化2縣;萬州領萬寧、陵水2縣;崖州領寧遠、感恩2縣。海南島1府3州13縣。 正統四年(1439)六月,儋州附郭(州治所在地)宜倫縣並入儋州,崖州附郭寧遠縣並入崖州,萬州附郭萬寧縣並入萬州,也就是說,州治所在地的縣,歸並入州,其地由州直接治理,以免機構重疊。瓊州府領3州10縣,並成了明代的定製。 明代南海諸島改歸崖州管轄。 明代還把「歸附」的黎族編入圖、都、鄉等基層組織,隸於州縣,和漢人一樣納糧當差。 清代,於海南設置瓊崖道。下屬: 瓊州府(治今瓊山市府城鎮),領1州8縣:瓊山(治今府城鎮)、澄邁(治今澄邁縣東北)、定安(治今定安縣)、文昌(治今文昌市)、會同(治今瓊海市東北)、樂會(治今瓊海市東南)、臨高(治今臨高縣)、儋州(治今儋州市西北)。 崖州直隸州(治今三亞市西北),崖州歸隸瓊州府,光緒三十一年(1905)升為直隸州。領4縣:感恩(治今東方市南)、昌化(治今昌江黎族自治縣西)、陵水(治今陵水黎族自治縣)、萬州(治今萬寧市)。萬州光緒三十一年降州為縣。 清代在海南設府,轄3州10縣,故史稱「十三州縣」。清末改設一府,1直隸州,1州,11縣。 5.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初期,海南島的建置仍襲清制,置瓊崖道,共轄13縣:瓊山、澄邁、定安、文昌、瓊東(即清代會同)、樂會、儋縣(1912年儋州改縣)、臨高、萬寧(1914年萬州改萬寧縣)、昌江(因與浙江省昌化縣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感恩、崖縣(1920年崖州改稱崖縣)。 民國元年(1912),海口所改稱鎮。民國十五年脫離瓊山縣建市。 1931年2月13日,撤銷海口市,復歸瓊山縣。 民國十年廢道制。民國二十一年,曾擬劃為特別行政區,但未實行。當時行政區稱為瓊崖,直隸於廣東省

『柒』 海南地理簡介

清代康熙盛世時期,曾進行了第一次全國性版圖《皇輿全覽圖》的測繪活動,位於海版南島南權端的天涯海角景區所在地,成為這次測繪中國陸地版圖南極點的標志負責主持測繪的欽差官員們在此處剖石刻碑鐫書「海判南天」四個大字,「以為標志,並須永久保存由此「海判南天」成為天涯海角游覽區內最早的石刻.

『捌』 海南省的自然地理

1.地形: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歌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2.河流:海南島的河流大多發源於中部,北部的南渡江長314千米;西部的昌化江長230千米;東部的萬泉河長162千米。海南島上真正的湖泊很少,人工水庫居多,著名的有松濤水庫、牛路嶺水庫、大廣壩水庫和南麗湖等。(南麗湖位於定安縣城東北30公里。南麗湖開發經省政府批准,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總面積46平方公里。其中湖區面積26平方公里;水面面積12.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米;常年水溫22-23℃,是瓊北最大的人工淡水湖;這里年平均氣溫22.5-23.7℃,氣候宜人。)3.面積:中國第二大島嶼,陸地面積35354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210萬平方公里。4. 氣候資源: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這里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2~26℃,≥10℃的積溫為8200℃,最冷的一、二月份溫度仍達16℃—21℃,年光照為1750—2650小時,光照率為50%—60%,光溫充足,光合潛力高。海南島入春早,升溫快,日溫差大,全年無霜凍,冬季溫暖,稻可三熟,菜滿四季,是我國南繁育種的理想基地。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639毫米,有明顯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總降雨量達1500毫米左右,佔全年總降雨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鋒面雨、熱雷雨、和台風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為少雨季,僅佔全年降雨量的10—30%,少雨季乾旱常常發生。5.山脈與河流:海南島的山脈多數在500至800米之間,實際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為綿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長垣,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彌嶺、雅加大嶺和吊羅山等。這些大山大體上分三大山脈:五指山山脈位於海南島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島最高的山峰;鸚哥嶺山脈位於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海南島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比較大的河流大都發源於中部山區,組成輻射狀水系。全島獨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條,其中水面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有38條。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為海南島三大河流,三條大河的流域面積佔全島面積的 47%。南渡江發源於白沙縣南峰山,斜貫島北部,至瓊山市入海,全長 311公里;昌化江發源於瓊中縣空示嶺,橫貫海南島西部, 至昌化港入海,全長 230公里;萬泉河上游分南北兩支,分別發源於瓊中縣五指山和風門嶺,兩支流到瓊海市龍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鰲港入海,主流全長163公里。

『玖』 海南地理概況有哪些

海南省簡稱瓊,省會海口。位於東經°37′—117°50′,北緯3°58′—20°20′,面積3.4萬多平方千米。地處我國最南部的南海之中,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對,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領海,中部有五指山、黎母嶺山地及台地,四周有寬窄不等的平原。本區屬於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3—25°C,最冷的2月平均16—20°C,最熱的8月為25—29°C,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長夏無冬。當北國千里冰封的時候,這里依然暖風和煦,可以海浴。有漢、黎、回、苗、壯等民族。本區礦物、動植物資源豐富,尤其石油與天然氣蘊藏量可觀。

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省相望,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領海。1988年是由廣東省設海南省。全省面積34萬多平方千米。人口724萬。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中部為五指山,沿海平原佔全島面積2/3。

海南屬熱帶季風性海洋氣候,長夏無冬,青山綠野生機盎然,森林覆蓋率高達50%。熱帶雨林鬱郁蔥蔥,藤蔓交錯。海水中的紅樹林猶如海上森林,千姿百態。濱海大道椰樹搖曳,熱帶風情濃郁。海南屬熱帶季風性海洋氣候,長夏無冬,青山綠野生機盎然,森林覆蓋率高達50%。熱帶雨林鬱郁蔥蔥,藤蔓交錯。海水中的紅樹林猶如海上森林,千姿百態。濱海大道椰樹搖曳,熱帶風情濃郁。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地理氣候,清新的空氣使海南島有「百果園」、「南葯寶庫」、「長壽島」、「綠島」的美稱。遊客可觀賞熱帶作物,探險熱帶森林,游覽火山口,觀賞海上紅樹林,並且攀登石林。

海南島有長達1580多公里的海岸線,其中沙岸佔50%~60%,沙灘寬數百米至上千米不等,海的坡度一般為五度左右,平緩延伸。多數地方風平浪靜,海水清澈,沙白如雪。岸邊綠樹成蔭,空氣清新,海水溫度一般為18℃至30℃,海邊陽光充足,太陽光照很厲害。海南島也是我國熱帶作物基地。橡膠產量佔全國60%以上。此外還有劍麻,咖啡,椰子,菠蘿等熱帶作物,熱帶雨林中盛產貴重木材,藤類,南葯及珍貴鳥獸。海域盛產石斑魚,海龜,龍蝦等。海南資源豐富,正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是建設中的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海南是一座美麗富饒、歷史悠久的島嶼,四季如春,光照充足,有著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

其中非常有特色的旅遊資源包括:熱帶海濱、民族風情、地熱溫泉、文化古跡、珍稀動植物等。特別是海南島海岸線漫長,海灣眾多,海邊大都是優質沙灘,椰風海韻為國內外旅遊者所贊美。

海上交通和旅遊業發展前景廣闊。環行線沿途經過多個自然保護區。東北部遍布椰林,田野泛綠,中部是熱帶雨林地帶,東南部是椰林地帶,西部多為橡膠林地帶,熱帶水果終年不輟,有椰子、香蕉、菠蘿等。

前往島上各旅遊景區,可以沿東、中、西三線公路,東線海岸區為富於熱帶情調的椰林及海灘,中線為少數民族聚居的山區,西線則可參觀鹽場、自然保護區和水庫。有海口、三亞、八所、清瀾等海港。新建了洋浦,馬村深水港。重要城市有省會海口,海島港城三亞。名勝古跡有海口的五公祠、海瑞墓、三亞的天涯海角、大東海旅遊中心、儋州東坡書院等。

海南被譽為「東方夏威夷」,她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點綴在浩瀚的南海碧波之中。

海南,是東方的夏威夷。人們這里盡情的享受陽光、沙灘、大海給我們帶來的快樂。你在海南可以參加各種海上娛樂活動。夜晚的海南更是具有海島特色的美麗風景。海南的各種娛樂場里精彩的演出會令遊人賞心悅目。東山還有更讓你感到休閑娛樂的活動高爾夫球場,綠草如菌,環境幽雅在此足可以好好享受這個高雅的運動。瓊海官塘溫泉,還有一流的溫泉,和完善的康樂設施。

旅遊資源:海南島的海岸線長達1584.8千米,適宜的氣候和優良的沙灘,使這里遍布最理想的海濱浴場和避暑勝地,如三亞市的鹿回頭、牙籠灣、大東海、天涯海角,海口市的秀英海,文昌縣的清瀾灣,瓊海市長坡,銅鼓嶺南北海岸,陵水縣猴島,東方縣魚鱗洲等。沿海還有火山爆發奇觀(如瓊山縣「水下村莊」和馬鞍嶺熔岩洞穴等)和紅樹林海岸景觀。陵水縣南海猴島常使人津津樂道。五指山為海南島主峰,氣勢格外磅礴。瓊中的瓊崖縱隊舊址則為現代革命紀念地。黎族惟獨分布在海南島,海南人善紡織、印染、服飾,飲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成為海南最主要的民俗風情旅遊資源。

地方文藝:有瓊劇和黎族、苗族歌舞。

飲食文化:著名菜餚有文昌雞、嘉積鴨、東山羊(萬寧縣)、曲口海鮮(瓊山縣)、萬泉鯉魚、五指山金錢龜和鱉、福山乳豬、東方白切羔羊、那犬狗肉等。海南粉則各地都有。到黎家品嘗香飲則是一種難得享受。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