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中東地理知識

中東地理知識

發布時間: 2021-02-12 03:59:10

A. 中東有關的地理資料

以歐洲(法國)為中心向東劃分,近東(東歐、土耳其)、中東(阿拉伯地區、中亞)、遠東(中國、東亞)

「中東地區」或「中東」 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中東」地理上也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區。

「中東」不屬於正式的地理術語。一般說來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 以色列、 約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達、 沙特、敘利亞、阿聯酋和葉門,巴勒斯坦、馬格裡布國家(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突尼西亞)以及蘇丹、茅利塔尼亞和索馬里,由於其歷史文化原因一般認為屬於中東國家,土耳其和塞普勒斯盡管地理上屬於中東地區的一部分,但是他們自身認為屬於歐洲;北邊的阿富汗有時也與中東聯系密切。

所謂近東,中東,遠東,都是西方國家(主要是西歐各國)以他們所在地區通向亞洲的海上路徑——西地中海一帶為基點,對東方廣大地區的稱呼。這幾個系列性詞語、大約出現於歐洲各殖民一帝國主義國家向外、特別是向東方擴張的早期,而開始盛行於19世紀,相沿使用以迄於今。原來籠統地稱為「東方」,因地區過於遼闊,始進一步按照和它們距離的遐邇,分別稱為近東、中東和遠東。至於就歐洲人稱呼的「東方」乃至亞洲本身而論,所謂「遠」、「近」和所謂「東」也者,應該正好顛倒過來才對,我國歷史上的說的「西域」,按廣義曾把後世的「中東」以及迤西的地區都包括在內,就是一個證明。說穿了,「近東」、「中東」和「遠東」雲雲,不過是「歐洲中心論」的一種反映,徒因相當長時期以來,「西方」在世界上得勢,這些經不起推敲的地區名,方通行無阻而己。

就「創造」這些地區名的西歐而言,顧名思義,近東距離近些,遠東距離遠些(乃至最遠),中東是不近不遠。但不論近、中、遠,都是些相對字眼,本來就模模糊糊,僅有大致范圍,沒有明確界限;各自的范圍還隨時代、隨稱說者的立腳點、隨使用者的意圖和目的等等,進退、盈縮不定。比如「近東」,最初指地中海東部地區,由於這個地區曾長期處於奧斯曼帝國統治下,與西歐不是一個世界。在那個時期,有人就拿它當奧斯曼帝國的同義詞使用,「近東者,奧斯曼帝國之謂也」。有的英國人把巴爾干半島視為近東的「實指」部分,也就是奧斯曼帝國核心部分,東南方的毗連地區,則是它的外延。按這種說法,東南歐印亞非兩洲的東地中海沿岸,都涵蓋在內。

「中東」指近東以東的廣大地區,指稱范圍可以直至印度、緬甸。後來,因受東方政治局勢的變化,特別是19世界初葉開始的奧斯曼帝國的逐步衰落,以及因此而來的巴爾干半島政治地圖變化的影響,「近東」指稱范圍漸次縮小,東移,循至某些辭典解釋「近東」的時候,說「包括利比亞、埃及、阿拉伯半島、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土耳其等」,東南歐顯然不在其內了。但這樣就難免與「中東」的指稱范圍「重疊」,彼此的界限和范圍越來越模糊不清。人們不得已,又往往混稱為「中近東」或者索性以「中東」概括,「近東」一詞越來越不單獨使用了(比如前些時盡管波黑烽火連天、血流成河,按傳統的劃分,當地屬於近東,在報端上卻見不到這個詞,可見在人們的心目中,它已陳舊得不能再用了)。與此相應,「中東」的指稱范圍更加膨萎無常,在國外眾多的書刊和學人筆下,異說紛紜,廣狹出入極大。按一種極端的看法,可遠及北非各國甚至把整個中亞都納入其中,這當然是標準的「一家之言」。有的西方國家的官方文件,在這個詞的使用上也很混亂。以英國為例,官方就曾將歐洲的馬爾他、非洲的衣索比亞、厄利垂亞和索馬里,都列入中東。對這種「地理歸類」,我們實在理解不了,莫測高深。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把中東和西南亞等同起來,外加非洲東北部的埃及,再沒有誰把南亞各國也包括在內了,也沒有人把歐洲巴爾干半島的什麼爭端,混稱為「中東」的一宗事件。而人們在此詞的實際操作、運用上,范圍又有所限定,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地隱然僅指亞洲的西南部而言。當前所謂「中東問題」,往往就是「西南亞問題」;所謂「中東局勢」,往往就是「西南亞局勢」;所謂「中東之行」往往就是「西南亞之行」,如此等等。但顯然又不宜在「中東」和「西南亞」間完全畫等號,以為在任何場合下二者都是一回事,人們在用「中東」一詞時,仍有所節制。比如阿富汗在西南亞范圍內,那裡的問題從來沒有被冠以「中東」字樣;蘇聯解體後,人們自然而然地把南高加索三國歸入西南亞各國之列,但那個地區出現什麼事端,也不見有人往「中東」上掛靠。

至於「遠東」(有些西方國家稱為「極東」)范圍更大,但同中近東分得倒很清楚,相距較遠,何況中間隔著印度洋和南亞次大陸,彼此互不連貫。晚近的用法,一般指亞洲東部太平洋沿岸各國、各地區(包括通常所說的東亞、東南亞各國以及西伯利亞東部地區等)而言。

必須補充說明,從這幾個系列性地名產生的背景和應用看,所謂近東、中東和遠東,都是人文地理特別是政治地理上的概念。從一定程度上說,又是歷史地理上的概念(時至今日,「近東」一詞已經很少單獨提到了,但在歷史上一定時期,比如19世紀下半葉和20世紀初,還是個經常躍入人們眼瞼的字樣,象「巴爾干半島是近東的火葯庫」等等),自然地理上絕少用或根本不用。

B. 中東地理的概念

中東地理位置重抄要,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稱。中東地區是亞歐非三洲的接合部,且正好位於東半球大陸的中心。中東周圍環繞著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裏海和波斯灣等國際海域,這些海域大大便利了中東與世界各地的聯系。溝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蘇伊士運河、曼德海峽和霍爾木茲海峽等,是重要的國際航道,也是扼守這些航道的重要門戶。中東地區這種適中、臨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東方和西方、歐洲經西亞到北非的聯系紐帶和十字路口,從而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C. 中東的有關地理知識

中東問題—地理頻道

中東,一般指西亞沿地中海的一些國家和非洲的埃及等地。歷史上長期以來的中東問題的核心就是巴勒斯坦問題。
公元前11世紀,猶太人的遠祖希伯來人來到巴勒斯坦地區,後因羅馬帝國入侵,猶太人被驅逐出該地區,在此後的1000多年間,該地區成為阿拉伯人的長期居住地。逃往西歐的猶太人飽受壓迫,19世紀末興起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想在這里建國。1947年11月,美國控制下的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分治」,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決議。以色列建國後,先後通過四次中東戰爭,佔領了巴勒斯坦大片領土。此後雙方沖突不斷,多年的戰爭給巴以雙方造成了慘重損失。進入90年代,在各方努力下,巴爾乾和平進程加快。但由於積怨太深,民族矛盾、領土爭端和宗教紛爭及超級大國插手干預,使問題遲遲不能解決。沙龍執政之後,巴爾干沖突明顯升級,中東和平問題再次陷入僵局。
學科分析
地理學科分析:
1.該地處於「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重要。
2.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儲油區,石油的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具有儲量大、埋藏淺、出油多、油質好的特點。
3.重要的位置,豐富的石油,巨大的經濟利益,成為世界列強爭奪的焦點。
4.該地受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降水少,水資源極端缺乏。約旦河西岸目前80%的淡水資源被以色列人控制和消費,導致巴勒斯坦人生活和生產用水十分緊張。水資源爭奪成為巴以沖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歷史學科分析:
1.中東問題是長期以來資本主義國家殖民統治的惡果。在一戰前的一千多年,巴勒斯坦地區一直是阿拉伯人的長期居住地。一戰後,英國取得了在這一地區的「委任統治權」,英國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陸續遷往巴勒斯坦。
2.中東問題又是大國強權政治的產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控制的聯合國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分治」、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決議。1948年,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建立,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國家長期沒有建立起來。在西方大國英、法、美霸權主義支持甚至直接參與下,以色列先後四次進行中東戰爭,侵佔巴勒斯坦、約旦、埃及、敘利亞大片領土,更加劇了宗教、民族矛盾,使中東地區長期處於動盪之中,不但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極大損失,同時也不利於世界和平,不符合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兩大主題。從政治學科分析:
1.和平已成為當今世界的主題但世界並不太平,民族矛盾、領土爭端和宗教紛爭使一些地區沖突不斷,嚴重威脅著世界和平與安全。
2.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是威脅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礙。中東問題的產生及遲遲不能解決,主要是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為了爭奪該地區的控制權而插手干預的結果。由於美國長期以來偏袒以色列,助長了以色列的侵略擴張氣焰,加深了以色列同阿拉伯國家的矛盾,近年來雖然出現了緩和的跡象,但要真正實現和平則十分困難。
3.民族和宗教問題處理的好壞對國家的政治穩定和統一具有重要影響。中東地區動盪不安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宗教紛爭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例題剖析
例題:石油被稱為「工業血液」,每一次石油危機都使西方的工業國通貨膨脹、經濟衰退,導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2000年國際油價的攀升,導致歐美通貨膨脹加劇,並給正在迅速發展的世界經濟蒙上了一層陰影。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石油是地質時期 大量沉積在湖泊和海洋中變成 ,經過復雜的地質作用富集起來,它多半形成在 代及 代的湖盆和大陸架上。西亞最主要的產油國是伊朗、 、 和沙烏地阿拉伯。
(2)歷史上由於該地區主要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和伊斯蘭革命,政局動盪,兩次引發「石油危機」。簡述兩次石油危機的影響。
(3)2000年以來,世界油價一路攀升,由每桶不到10美元提高到40多美元。國際能源署一份報告認為,全球油價仍將維持高位。過高的油價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請說明油價過高將給世界經濟造成哪些影響。
剖析:此題以石油這一最重要的常規能源為切入點,綜合考查石油的成因、分布及其對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考查考生對地理知識的識記能力和對歷史、政治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回答第(2)問,學生往往拋開兩次中東石油提價所導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泛泛而論,不結合課本具體知識。回答第(3)問,學生往往只考慮對石油進口國的影響,而不考慮對石油輸出國的影響,且容易停留在經濟知識上,而不注意上升到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高度來認識問題。
(1)低等生物 有機質 中生 新生 伊拉克 科威特
(2)兩次石油危機分別引發了20世紀70年代初和70年代末的經濟危機;結束了資本主義世界長達20多年的「黃金時代」,出現了經濟發展緩慢、停滯和通貨膨脹並存的「滯脹」局面。
(3)石油作為一種關聯性很強的產品,價格過高,會導致相關產品生產成本的增加,物價上漲。特別是依賴進口的石油消費國將會出現通貨膨脹,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也將下降。對石油輸出國而言,可以提高經濟效益,保護不可再生資源,有利於長遠發展,有利於爭取有利的國際貿易地位,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中東地理位置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稱。中東地區是亞歐非三洲的接合部,且正好位於東半球大陸的中心。中東周圍環繞著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裏海和波斯灣等國際海域,這些海域大大便利了中東與世界各地的聯系。溝通上述海域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蘇伊士運河、曼德海峽和霍爾木茲海峽等,是重要的國際航道,也是扼守這些航道的重要門戶。中東地區這種適中、臨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東方和西方、歐洲經西亞到北非的聯系紐帶和十字路口,從而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

D. 用地理知識解釋中東熱點問題

中東地區盛產石油,主要以輸出為主,石油為全球主要的能源燃料,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E. 闡述中東在地理上的作用

"中東地區」或「中東」 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內的大片地區,「中東」容地理上也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區。

「中東」不屬於正式的地理術語。一般說來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專題,圖庫)、 以色列、 約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達、 沙特、敘利亞、阿聯酋和葉門,巴勒斯坦、馬格裡布國家(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突尼西亞)以及蘇丹、茅利塔尼亞和索馬里,由於其歷史文化原因一般認為屬於中東國家,土耳其和塞普勒斯盡管地理上屬於中東地區的一部分,但是他們自身認為屬於歐洲;北邊的阿富汗有時也與中東聯系密切。

簡單的說就是處在歐亞非三大洲的交匯處,位置特殊且重要,特別是豐富的石油資源使中東更顯得舉足輕重.

F. 中東的地理概念

中東(英語:Middle East,阿拉伯語:شرق اوسط‎,希伯來語:המזרח התיכון‎)是一個歐洲中心論詞彙,意指歐洲以東,並介於遠東和近東之間的地區。具體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在地理上,中東的范圍包括西亞地區(除阿富汗),並包含部分北非地區,也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區。「中東」是歐美人使用的一個地理術語。「中東」概念究竟包括哪些國家和地區,國內外尚無定論,但一般泛指西亞地區,約17個國家。傳統上的「中東」一般說來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約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葉門、巴勒斯坦、塞普勒斯和土耳其。其中,除以色列和塞普勒斯外,都是伊斯蘭國家。而在這些中東伊斯蘭國家中,土耳其、伊朗、以色列為非阿拉伯國家。
中東大部分為西亞,但與西亞的區別是:1.中東不包括阿富汗。 2.中東包括非洲北部國家埃及。3.中東包括了土耳其的歐洲部分(色雷斯)。中東是一灣兩洋三洲五海之地,其處在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其三洲具體指亞歐非三大洲,五海具體指裏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其中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內陸鹹水湖。交通便利,海陸空的路線,可順利運送石油到各國。位於「五海三洲兩洋」之地的中東,是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連接西方和東方的要道,也是歐洲經北非到西亞的樞紐和咽喉。中東在世界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為世界歷史上資本主義列強逐鹿、兵家必爭之地。
政治概念上的中東問題系指阿拉伯國家(包括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沖突問題,也稱巴以沖突。中東問題是資本主義列強爭奪的歷史產物,也是世界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地區熱點問題,至今已半個多世紀。中東問題的核心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領土問題。

G. 中東的地理詳解

圖片在這里 http://www.bjcjl.net/jyzweb/dwm/zdwt/dlhj.htm

以歐洲(法國)為中心向東劃分,近東(東歐、土耳其)、中東(阿拉伯地區、中亞)、遠東(中國、東亞)

「中東地區」或「中東」 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中東」地理上也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區。

「中東」不屬於正式的地理術語。一般說來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 以色列、 約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達、 沙特、敘利亞、阿聯酋和葉門,巴勒斯坦、馬格裡布國家(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突尼西亞)以及蘇丹、茅利塔尼亞和索馬里,由於其歷史文化原因一般認為屬於中東國家,土耳其和塞普勒斯盡管地理上屬於中東地區的一部分,但是他們自身認為屬於歐洲;北邊的阿富汗有時也與中東聯系密切。

所謂近東,中東,遠東,都是西方國家(主要是西歐各國)以他們所在地區通向亞洲的海上路徑——西地中海一帶為基點,對東方廣大地區的稱呼。這幾個系列性詞語、大約出現於歐洲各殖民一帝國主義國家向外、特別是向東方擴張的早期,而開始盛行於19世紀,相沿使用以迄於今。原來籠統地稱為「東方」,因地區過於遼闊,始進一步按照和它們距離的遐邇,分別稱為近東、中東和遠東。至於就歐洲人稱呼的「東方」乃至亞洲本身而論,所謂「遠」、「近」和所謂「東」也者,應該正好顛倒過來才對,我國歷史上的說的「西域」,按廣義曾把後世的「中東」以及迤西的地區都包括在內,就是一個證明。說穿了,「近東」、「中東」和「遠東」雲雲,不過是「歐洲中心論」的一種反映,徒因相當長時期以來,「西方」在世界上得勢,這些經不起推敲的地區名,方通行無阻而己。

就「創造」這些地區名的西歐而言,顧名思義,近東距離近些,遠東距離遠些(乃至最遠),中東是不近不遠。但不論近、中、遠,都是些相對字眼,本來就模模糊糊,僅有大致范圍,沒有明確界限;各自的范圍還隨時代、隨稱說者的立腳點、隨使用者的意圖和目的等等,進退、盈縮不定。比如「近東」,最初指地中海東部地區,由於這個地區曾長期處於奧斯曼帝國統治下,與西歐不是一個世界。在那個時期,有人就拿它當奧斯曼帝國的同義詞使用,「近東者,奧斯曼帝國之謂也」。有的英國人把巴爾干半島視為近東的「實指」部分,也就是奧斯曼帝國核心部分,東南方的毗連地區,則是它的外延。按這種說法,東南歐印亞非兩洲的東地中海沿岸,都涵蓋在內。

「中東」指近東以東的廣大地區,指稱范圍可以直至印度、緬甸。後來,因受東方政治局勢的變化,特別是19世界初葉開始的奧斯曼帝國的逐步衰落,以及因此而來的巴爾干半島政治地圖變化的影響,「近東」指稱范圍漸次縮小,東移,循至某些辭典解釋「近東」的時候,說「包括利比亞、埃及、阿拉伯半島、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土耳其等」,東南歐顯然不在其內了。但這樣就難免與「中東」的指稱范圍「重疊」,彼此的界限和范圍越來越模糊不清。人們不得已,又往往混稱為「中近東」或者索性以「中東」概括,「近東」一詞越來越不單獨使用了(比如前些時盡管波黑烽火連天、血流成河,按傳統的劃分,當地屬於近東,在報端上卻見不到這個詞,可見在人們的心目中,它已陳舊得不能再用了)。與此相應,「中東」的指稱范圍更加膨萎無常,在國外眾多的書刊和學人筆下,異說紛紜,廣狹出入極大。按一種極端的看法,可遠及北非各國甚至把整個中亞都納入其中,這當然是標準的「一家之言」。有的西方國家的官方文件,在這個詞的使用上也很混亂。以英國為例,官方就曾將歐洲的馬爾他、非洲的衣索比亞、厄利垂亞和索馬里,都列入中東。對這種「地理歸類」,我們實在理解不了,莫測高深。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把中東和西南亞等同起來,外加非洲東北部的埃及,再沒有誰把南亞各國也包括在內了,也沒有人把歐洲巴爾干半島的什麼爭端,混稱為「中東」的一宗事件。而人們在此詞的實際操作、運用上,范圍又有所限定,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地隱然僅指亞洲的西南部而言。當前所謂「中東問題」,往往就是「西南亞問題」;所謂「中東局勢」,往往就是「西南亞局勢」;所謂「中東之行」往往就是「西南亞之行」,如此等等。但顯然又不宜在「中東」和「西南亞」間完全畫等號,以為在任何場合下二者都是一回事,人們在用「中東」一詞時,仍有所節制。比如阿富汗在西南亞范圍內,那裡的問題從來沒有被冠以「中東」字樣;蘇聯解體後,人們自然而然地把南高加索三國歸入西南亞各國之列,但那個地區出現什麼事端,也不見有人往「中東」上掛靠。

至於「遠東」(有些西方國家稱為「極東」)范圍更大,但同中近東分得倒很清楚,相距較遠,何況中間隔著印度洋和南亞次大陸,彼此互不連貫。晚近的用法,一般指亞洲東部太平洋沿岸各國、各地區(包括通常所說的東亞、東南亞各國以及西伯利亞東部地區等)而言。

必須補充說明,從這幾個系列性地名產生的背景和應用看,所謂近東、中東和遠東,都是人文地理特別是政治地理上的概念。從一定程度上說,又是歷史地理上的概念(時至今日,「近東」一詞已經很少單獨提到了,但在歷史上一定時期,比如19世紀下半葉和20世紀初,還是個經常躍入人們眼瞼的字樣,象「巴爾干半島是近東的火葯庫」等等),自然地理上絕少用或根本不用。

H. 區域地理中東知識點總結誰有

中東分知識點總結
長期的熱點問題 知道中東是世界上長期關注的熱點地區,戰爭不斷,沖突頻繁
三洲五海之地 (1) 指出中東的范圍(包括西亞埃及)和主要半島(阿拉伯半島、小亞細亞半島)、河流(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
(2) 知道黑海、地中海、紅海、裏海、波斯灣、阿拉伯海的位置
(3) 明白中東位置的重要性(聯系亞歐非三洲,溝通大西洋與印度洋)
政治 指出中東的主要國家(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敘利亞、約旦)與城市(開羅、耶路撒冷
、巴格達、麥加、德黑蘭)
豐富的石油資源 (1) 中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產量最多出口量最多的地區
(2) 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地區(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主要產油國家(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
(3) 石油輸出到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經海運。
匱乏的水資源 中東水資源缺乏,因為氣候乾旱、河流、河流少、沙漠面積大等。
水資源是引起中東地區沖突的一個原因
文化差異 (1) 指出主要人種、語言、宗教
(2)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的聖城
(3) 風俗習慣與環境的關系
中東簡介

中東地區圖
「中東地區」或「中東」 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中東」地理上也是非洲東北部與亞洲大陸西南部的地區。 「中東」不屬於正式的地理術語。中東地區的氣候類型主要有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其中熱帶沙漠氣候分布最廣。

I. 地理總結第八章第一節中東的知識點

1中東抄或中東地區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中東」地理上也是亞洲西部與非洲東北部的地區。 它包括部分西亞和非洲埃及。2中東主要的氣候類型有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其中以熱帶沙漠氣候分布最廣。3 中東是世界上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有石油寶庫之稱,主要產油國有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4 中東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交通樞紐,地處兩洋三洲五海之地,即大西洋,印度洋,紅海,黑海,裏海,阿拉伯海,地中海,因其地理位置優越,石油資源豐富,是常年戰亂不斷的地方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