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方言與地理環境

方言與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12 03:53:59

A. 結合我國方言形成的過程,分析語言與地理,社會環境的關系

我國方言的形成與地理密切相關。
由於人們在交往中受到地域的限制,人版與人的交流,程度不權同地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一般來說,在山區交通不便,受山脈阻隔而生活的人群,與外界不能產生很好的勾通,外來文化也不能有效地相互補充、滲透,人們之間的生產、生活及文化交流被不同程度地局限在一定的范圍內,這樣就形成了語言的地域性。
在我國,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人們,由於沒有山脈的阻擋,有利於人們活動范圍的延伸與擴大,作為交流工具的語言得到了較大的互補和發展,其社會環境獲得了共同的特點和一致性,有利於社會的發展,有利於語言在表達能力上的提升,同時發展和豐富了民族語言。例如華北平原地區生活的人們,有著北方語言的共同特徵,相距千里也可以有效地進行交流。而在我國南方丘陵山地地區生活的人們,就有了語言區域性,往往一山阻隔互不來往,形成不能互為交流的地方方言。

B. 怎麼理解語言與地理、社會環境的關系

好抽象啊,我也不大清楚,你可以參專考這屬里~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1998-JJDL199802024.htm

C. 廣東方言的地理格局與自然地理及歷史地理的關系

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這與自然地理及歷史地理的分布、形成有一定的關系。由於中國地大物博,各處文化、歷史多而不同出現各地有各式各樣的方言。

D. 有關方言地理學的問題

方言地理學(dialect geography)是方言學的一支,研究一種語言在不同地區的差異。過去,「方言學」一詞專指方言地理學,現在,方言學還另有一支即社會方言學,與方言地理學並立。方言地理學是傳統名稱,現在也稱語言地理學、地理語言學或區域語言學。

E. 中國各個地方的方言發音差異與各個地方的環境氣候有關系嗎

據人家研究是有關系的,你可以參考相關研究論文,例如《江南方言分布與環境的關系》《
大同方言與地域環境的關系》《廣東方言的地理格局與自然地理及歷史地理的關系》

F. 漢語方言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

網路上抄的。

方言分區是不同語言的劃分,有別於地理上、行政上的分區。不同方言可以同在一個地理區域內,同一方言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區域中。例如南方的閩方言通行於閩、粵、台、浙四省的部分地域,而在閩、粵兩省之中,又分別有閩、客方言並存和粵、客、閩方言並存。行政管轄范圍可以變更,方言區屬卻不可能在短期內隨之更改。廣東省的海豐、陸豐兩縣,大部分說閩方言,原隸屬於說閩方言的汕頭專區。近年來這兩個縣改屬大都不說閩方言的惠陽專區管轄,可是海豐話和陸豐話仍屬閩方言。 不同方言之間的關系有親有疏,必須對近親和遠鄰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把不同的方言恰切地歸到適當的區屬中。方言的分區要有不同的層次,根據親、疏的程度把不同的方言劃歸不同的層次。最高的一個層次通常稱做方言區,例如官話方言區、吳方言區、粵方言區等。同一個方言區中的方言又可以作第2層的區分,通常稱做方言片或次方言,例如閩方言區的方言又可以分閩南方言片、閩東方言片、閩北方言片,莆仙方言片、閩中方言片等;吳方言區的方言又可以分為太湖片、台州片、溫州片、婺州片、龍衢片等。必要時,方言的劃分還可以有第3層次乃至第4層次。第3層次在「片」以下,根據同一片內方言差異的情況可分為若干小片。小片中的各個地點如果方言差異仍然存在,可以再區分為若乾地點方言,一般叫做「點」。方言區分的四個層次就是:方言區—方言片—方言小片—方言點。不論是哪一個層次的方言,在分區中始終要從實際出發,判明親疏關系,該分即分,可合便合。有的地方方言處在不同方言的過渡地帶,特別是幾種不同方言犬牙交錯的地區,如閩、浙、贛交界地區,鄂、湘、贛接壤地區等。方言現象復雜,一時不易確定歸屬的,只好承認它是過渡地帶的方言,不必勉強劃歸哪一個方言區。

G. 結合我國方言形成的過程,分析語言與地理、社會環境的關系

現代漢語通常來分為七源大方言區。在七大現代漢語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粗略地看成是古漢語數千年來在廣大的北方地區發展的結果,其餘六大方言卻是由於歷史上北方居民的不斷南遷逐步形成的。
南方六大方言存在歧異的原因:
第一,南下之前的北方漢語內部,或與北方漢語接觸之前的古越語內部本來就有方言的差異。
第二,語言是不斷發展的,北方人南下的時間有先後,他們先後帶來的北方話自然也有差別。
第三,南方各方言內部獨立發展出一些新的成分。
吳語在南方六大方言中最為古老。但在表現形態上卻不算最古老,因為三千年來它一直受到不斷南下的北方話的強烈影響,比較原始的吳語特徵反而保留在閩語里。

H. 談談對「地理環境和地域性族群性格,方言民歌,音樂之間具有血脈相通的關系」這一見解的看法

天津快板是50年代出現的一個新曲種,是由群眾自發創造並發展起來的。這種快板完回全以天答津方言來表演,在形式上採用了數來寶的數唱方式及快板書所用的節子板,同時配以天津時調中「數子」的曲調,用三弦伴奏,別具一格。天津快板風格粗纊、爽朗、明快、幽默,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地方風味。深受天津人的喜愛,也為其他省市群眾所喜愛。

二人轉也叫「蹦蹦」,產生並盛行於東北三省(遼寧、吉林、黑龍江),受到東北群眾、特別是農民的喜愛。它是一種有說有唱、載歌載舞、生動活潑的走唱類曲藝形式,迄 今大約已有二百年的歷史。
它的唱本語言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生活氣息濃厚、富有地方特色。它的音樂唱腔是以東北民歌、大秧歌為基礎,吸收了東北大鼓、蓮花落評戲、河北梆子等曲調而構成,高亢火爆,親切動聽。

I. 談談你對地理環境和地域性群族的性格,方言民歌乃至音樂之間具有血脈相通的看法

天津快板是50年代出現的一個新曲種,是由群眾自發創造並發展起來的。這種快板專完全以天津方言來表屬演,在形式上採用了數來寶的數唱方式及快板書所用的節子板,同時配以天津時調中「數子」的曲調,用三弦伴奏,別具一格。天津快板風格粗纊、爽朗、明快、幽默,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地方風味。深受天津人的喜愛,也為其他省市群眾所喜愛。 二人轉也叫「蹦蹦」,產生並盛行於東北三省(遼寧、吉林、黑龍江),受到東北群眾、特別是農民的喜愛。它是一種有說有唱、載歌載舞、生動活潑的走唱類曲藝形式,迄 今大約已有二百年的歷史。 它的唱本語言通俗易懂,幽默風趣,生活氣息濃厚、富有地方特色。它的音樂唱腔是以東北民歌、大秧歌為基礎,吸收了東北大鼓、蓮花落評戲、河北梆子等曲調而構成,高亢火爆,親切動聽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