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信息與智慧生活

地理信息與智慧生活

發布時間: 2021-02-12 03:48:00

1. 地理信息系統工作都具體做什麼

  1. 地理信息系統(簡稱GIS)是在計算機硬、軟體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回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答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採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

  2. 它是一種基於計算機的集成工具,可以對空間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 GIS 技術把地圖這種獨特的視覺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與一般的資料庫操作(例如查詢和統計分析等)集成在一起。

  3. 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范圍非常廣,包含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智慧城市,智慧礦山;交通消防,醫院急救,山洪災害預警與監測,電力管線管理等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4. 一個優秀的地理信息系統,不僅需要准確和更新及時的數據,最關鍵的是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設計者和編程人員。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地理信息系統的支持,平常所使用的網路地圖、滴滴打車、快遞運輸以及許多可以獲取用戶位置的手機應用,都離不開地理信息系統的支持。

2. 收集生活中的地理信息

具體見 http://..com/question/20683038.html1.泥 石 流 泥石流經常發生在峽谷地區和地震火山多發區,在暴雨期具有群發性。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間爆發,是山區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多發地帶:環太平洋褶皺帶(山系)、阿爾卑斯--喜馬拉雅褶皺帶、歐亞大陸內部的一些褶皺山區。世界上有近50多個國家存在泥石流的潛在威脅。其中比較嚴重的有哥倫比亞、秘魯、瑞士、中國、日本。 中國,有泥石流溝1萬多條,其中的大多數分布在西藏、四川、雲南、甘肅。四川、雲南多是雨水泥石流,青藏高原則多是冰雪泥石流。中國有70多座縣城受到泥石流的潛在威脅。 日本,竟然有泥石流溝62000多條,在春季、雨季經常爆發。 1970年,秘魯的瓦斯卡蘭山爆發泥石流,500多萬立方米的雪水夾帶泥石,以10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沖向秘魯的容加依城,造成2.3萬人死亡,災難景象慘不忍睹。1985年,哥倫比亞的魯伊斯火山泥石流,以5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沖擊了近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包括城鎮、農村、田地,哥倫比亞的阿美羅城成為廢墟,造成2.5萬人死亡,15萬家畜死亡,13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高達50億美元。 人們記憶猶新的泥石流災難: 在1998年,5月6日,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等地區突然遭到建國以來非常罕見的泥石流災難。造成100多人死亡,200多人失蹤,2000多人無家可歸。薩爾諾村56歲的福爾斯勒在睡夢中被怪聲驚醒,想打開門看看究竟。他的太太幫他打開電燈,就在福爾斯勒開門的一剎那,一股巨大的泥流將他掀翻在地,他的太太在驚恐萬分中伸手試圖拉起她的丈夫,但更多的泥流不斷湧入,泥流上漲,她只好跳上桌面避難,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丈夫被泥流吞沒。就象這樣,許多人被泥流無聲無息的淹沒、沖走,甚至連呼救的機會都沒有。 由於我們的生態環境日益遭到嚴重的破壞,進入20世紀後,全球泥石流爆發頻率急劇增加,發生逾百次。 2.颶 風 颶風又稱台風、龍卷風,形成於赤道海洋附近的熱帶氣旋。颶風常常行進數千公里,橫掃多個國家,造成巨大損失。 地球上風災最嚴重的是加勒比海地區、孟加拉灣、中國、菲律賓,其次是中美洲、美國、日本、印度,南大西洋影響最小。其原因在於風源多出自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熱帶海域。 1999年9月「弗洛伊德」颶風襲擊美國東部地區,造成至少47人死亡,自9月14日在美國東南部沿海登陸後,一路北上,先後襲擊了佛羅里達、喬治亞、南卡羅來納、北卡羅來納、紐約等州及首都華盛頓,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風速最高達每小時約200公里,2天後降至每小時100公里以下,已轉變為熱帶風暴。「弗洛伊德」颶風所過之處,普降暴雨,造成許多地方被淹,民房受損,交通停頓,供電中斷,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在南卡羅來納、北卡羅來納、新澤西和弗吉尼亞州,颶風共造成150萬戶人家停電。新澤西州及華盛頓、巴爾的摩、費城和紐約等市的公立學校普遍停課,300萬學生不能上學。此外,航班停飛,火車停運,造成數萬名旅客滯留。在華盛頓,不少聯邦政府部門只留值班人員,國會眾議院的會議也推遲舉行,許多活動被迫取消。 狂暴的「萊尼」颶風:1999年11月20日 「萊尼」颶風襲擊維爾京群島,以每小時217公里的速度 襲擊了維爾京群島,並引發風暴和暴雨。 據統計,全球每年約產生風力達8級以上的熱帶氣旋80多個,死亡人數約2萬,經濟損失超過80億美元。歷史上造成死亡人數達10萬以上的颶風災難就達8次。20世紀最大的颶風災難發生在孟加拉:1970年11月12日,颶風夾帶風暴潮席捲孟加拉,30萬人死亡,28萬頭牛、50萬只家禽死亡,經濟損失無法計量。

3. 舉例說明生活中與我們密切相關的地理信息有哪些

1、導航,尋找到目的地的最短路線。
2、看地圖,搜索店鋪位置,距離,范圍等。

4. 分析智慧城市,大數據,物聯網與地理信息技術的關系

記住人際研究院院長王相關的文章,你可以去看看。

5. 智慧生活是什麼

智慧生活就是:現在社會,你看不慣的不去看,幫不到的不去幫。潔身自好,也少了很專多不必要屬的麻煩。現在的社會,好人是不好當的。做事但要分清哪個急、哪個不急。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做手上的事,你還要想下一步要做什麼。要做到物盡其用。不是要把這個事做好就可以了,關鍵是怎麼去做。事會告訴你怎麼去做的,人只不過是個思維罷了。不要和不三不四的人去鬼混,自己有三、四個知己(或好朋友)就夠了。多看些書,少去外面轉。提高自己的修養和素質······以上說的是生活,智慧是自己的、看你怎麼去用。

6. 地理信息系統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什麼

地理信息系統為智抄慧城市建設提供分析、管理空間信息。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時又稱為「地學信息系統」。它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它是在計算機硬、軟體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採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

7. 有地理信息與智慧城市專業的研究僧筒子么

湖北武漢不斷推進智能城市建設。近期在武漢舉行第四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以下簡稱「北斗年會」)上,武漢被確定為「北斗」產業化試點城市。
北斗年會是我國北斗導航系統投入應用以來的首次年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透露,一旦相關應用技術成熟,到2020年,中國衛星導航產值將達5000億元。
武漢市市長唐良智在這次年會上表示,要把武漢建設成全國重要北斗導航應用產業基地。
而隨著這一產業的發展,作為「大學之城」的武漢有望藉此改變人才外流及科研成果本地轉化不足的現狀。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武大校長劉經南介紹稱,豐富的科研資源是武漢成為試點的重要區位優勢之一。
劉經南表示,武漢有武大、華中科大等眾多高校和研究所,可為產業發展提供強大技術支撐;武漢還擁有全國最多數量的高校畢業生,可以提供足夠的人才;其次武漢作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這些交通設施在未來幾年都會使用北斗衛星導航。
此外,智慧城市建設的浪潮,將逐步推動北斗的規模化應用。武漢在2012年已宣布將投入800多億元建設智慧城市。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稱,「北斗」這樣的高新產業與武漢市擁有的科教資源相結合,是對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探索。
但是一直以來,擁有眾多科研院所和高校,及全國大學生數量最多的武漢,科教優勢並沒有最大化彰顯,當地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反而與廣東等沿海地區聯系緊密。據了解,如武大、華中科大等高校,都在廣東建立研究院,將科研成果運用於當地企業。
人才流失也較嚴重。武漢市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武漢地區高校畢業生22.12萬人,11.2萬人選擇留漢就業;2011年畢業生總人數26.77萬人,留漢為8.83萬人;2012年畢業生為27.66萬人,留漢僅為8.64萬人。
前瞻網了解到,近些年,武漢市逐步認識到這方面的不足,陸續出台政策。2012年,武漢政府借鑒湖南長沙等地模式出台「黃金十條」,包括支持教授「下海」創業,為其保留5-8年崗位,以及將成果收益權的70%乃至80%劃歸創業人員等一系列令外界關注政策內容。
今年以來,武漢市啟動「留漢工程」,爭取每年新增留漢大學生人數到10萬人,並出台取消畢業生落戶限制、新就業大學生可享公租房、服務基層可直接入編,以及給予重點引進人才資助等優惠政策。
為推動科研成果轉化,2012年10月,武漢市政府和華中科技大學共建的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與武漢智能裝備工業技術研究院同時在東湖高新區未來科技城成立,12月,與武漢大學共建的「武漢導航與位置服務工業技術研究院」掛牌。到2013年,武漢市政府與其他重點高校合作建立工業研究院也都提上日程。
「從落戶政策到資金支持,能想到的政策都已經公布,能不能留住人才並加快科研成果本地轉化,要看政策的執行力度。」葉青表示。

北京市

北京東城區、北京市朝陽區、北京未來科技城、北京市麗澤商務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1]房山區長陽鎮[1]
天津市

天津津南新區、天津市生態城、武清區、河西區[1]
河北省

石家莊市、秦皇島市、廊坊市、邯鄲市、遷安市、北戴河新區、唐山市曹妃甸區[1]、唐山市灤南縣、保定市博野縣[1]
山西省

太原市、長治市、朔州市平魯區、陽泉市、大同市城區、晉城市[1]、朔州市懷仁縣[1]
內蒙古自治區

烏海市、呼倫貝爾市、鄂爾多斯市、包頭市石拐區[1]
遼寧省

沈陽市渾南新區、大連生態科技新城、營口市、庄河市、大連市普灣新區[1]
吉林省

遼源市、磐石市、四平市、榆樹市、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白山市撫松縣、吉林市船營區搜登站鎮[1]
黑龍江省

肇東市、肇源縣、樺南縣、齊齊哈爾市、牡丹江市、安達市[1]
上海市

上海市浦東新區
江蘇省

無錫市、常州市、鎮江市、泰州市、南京河西新城、蘇州工業園區、鹽城市城南新區、崑山市花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崑山市張浦鎮、南通市、丹陽市、蘇州吳中太湖新城、宿遷市洋河新區、崑山市[1]、徐州市豐縣、連雲港市東海縣[1]
浙江省

溫州市、金華市、諸暨市、杭州市上城區、寧波市鎮海區、杭州市拱墅區、杭州市蕭山區、寧波市(含海曙區、梅山保稅港區、鄞州區咸祥鎮)[1]、寧波市寧海縣、臨安市昌化鎮[1]
安徽省

蕪湖市、銅陵市、蚌埠市、淮南市、阜陽市、黃山市、淮北市、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寧國港口生態工業園區[1]、六安市霍山縣[1]
福建省

南平市、平潭市、福州市倉山區、莆田市、泉州台商投資區[1]
江西省

萍鄉市、南昌市紅谷灘新區、新余市、樟樹市、共青城市[1]、上饒市婺源縣[1]
山東省

東營市、威海市、德州市、新泰市、壽光市、昌邑市、肥城市、濟南西區、煙台市、曲阜市、濟寧市任城區、青島市嶗山區、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青島中德生態園[1]、濰坊市昌樂縣、平度市明村鎮[1]
河南省

鄭州市、鶴壁市、漯河市、濟源市、新鄭市、洛陽新區、許昌市、舞鋼市、靈寶市[1]
湖北省

武漢市、武漢市江岸區、黃岡市、咸寧市、宜昌市、襄陽市[1]
湖南省

株洲市、韶山市、株洲市雲龍示範區、瀏陽市柏加鎮、長沙市梅溪湖國際服務區、岳陽市岳陽樓區[1]、長沙市長沙縣、郴州市永興縣、郴州市嘉禾縣、常德市桃源縣漳江鎮[1]
廣東省

珠海市、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市蘿崗區、深圳市坪山新區、佛山市順德區、佛山市樂從鎮、肇慶市端州區、東莞市東城區、中山翠亨新區[1]
海南省

萬寧市
重慶市

重慶市南岸區、重慶市兩江新區、永川區、江北區[1]
四川省

雅安市、成都市溫江區、郫縣、綿陽市、遂寧市、崇州市[1]
貴州省

銅仁市、六盤水市、貴陽市烏當區、貴陽市、遵義市(含仁懷市、湄潭縣)、畢節市、凱里市[1]、六盤水市盤縣[1]
廣西壯族自治區

南寧市、柳州市(含魚峰區)、桂林市、貴港市、[1]
雲南省

昆明市五華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1]
西藏自治區

拉薩市、林芝地區[1]
甘肅省

蘭州市、金昌市、白銀市、隴南市、敦煌市[1]
陝西省

咸陽市、楊凌示範區、寶雞市、渭南市、延安市[1]
寧夏回族自治區

吳忠市、銀川市、石嘴山市(含大武口區)[1]、銀川市永寧縣[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庫爾勒市、奎屯市、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伊寧市[1]
2012年試點擴大范圍

常州市試點新增新北區[1]
武漢市試點新增蔡甸區,2012年試點含江岸區
沈陽市:新增瀋河區、鐵西區、沈北新區,2012年已批復渾南新區[1]
南京市:新增高淳區、麒麟科技創新園(生態科技城),2012年已批復河西新城區(建鄴區)[1]
長沙大河西先導區:新增洋湖生態新城和濱江商務新城,2012年試點含梅溪湖區[1]
佛山市:新增南海區,2012年已批復順德區、順德區樂從鎮
公開數據顯示,武漢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從2009年的2055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4556億元,年均增長3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從2009年的711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1353億元,年均增長24%。技術合同交易額從2009年的74億增長到2012年的169.7億,年均增長32%以上。
「北斗」產業化試點落戶武漢,無疑會推動相關研究以及新興產業的發展,帶動城市產業升級轉型。
到2015年,廣東全省信息化總體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珠三角地區信息化水平邁進世界先進行列。智慧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信息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信息技術自主創新體系基本形成,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大數據和商業智能試點示範應用成效明顯,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電子化、網路化全面普及,信息化有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生產方式轉變,信息化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更多關於智慧城市的未來發展趨勢樓主可以去網路搜索前瞻產業研究院
滿意的話採納下 謝謝了
記得採納哦
我是NBD

8. 求地理信息系統生活中的實例~~

金土工程」是國土資源部這幾年工作的重點。「金土工程」指在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通過建立結構完整、功能齊全、技術先進並與國土資源管理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國土資源信息系統,來帶動國土資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形成完整的國土資源信息化體系。
為促進國土資源地政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提高建設用地申報審批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增強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實現信息的社會共享與服務,限制各種違法行為,更好地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浙江省國土局決定建設用地審批管理信息系統。



浙江省用地審批管理信息系統流程圖

目標:省市縣縱向共享

浙江省用地審批管理信息系統項目的總體目標是:

根據建設用地管理現狀,分別設計省、市、縣三級內部使用的建設用地審批公文流轉系統,實現建設用地審批信息的錄入、處理、存儲、分析、查詢、輸出、傳遞和管理的智能化,並可方便地調用相關圖形進行輔助審查。

在國土資源信息網的基礎上,建設連接省、市、縣三級試點單位的國土資源系統內部的縱向網,實現用地審批信息共享、數據快速上報下傳、均衡負荷及分布處理,並在此基礎上實現用地信息的網上發布,從而提高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社會公眾形象。

最後,在試點單位投入運行後的未來兩三年內,系統將在全省范圍內推廣,真正實現上聯國土資源部,下聯市、縣國土地資源局的多級建設用地申報審批管理運轉體系。

結構:三層體系

浙江省用地審批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框架採用上海數慧系統技術有限公司業務基礎平台(DAP)和數慧地理信息平台(DGP)實現系統建模、數據共享和互操作,基於業界標準的三層體系結構。採用這種體系結構無論從平台的角度還是從開發的方面,均是一個結構靈活,便於調整的應用體系。

表示層

在浙江省建設用地審批管理信息系統中,表示層提供用戶服務,通過可視化的用戶界面表示信息和收集數據,是用戶使用應用系統的介面。表示層使用基於ArcGIS Engine(ArcObjects)開發的DGP/Dist-Map作為用戶的地圖表現界面,文本、報表等業務信息通過組件提供,整個客戶端軟體風格遵循於MS Office界面風格,兼顧用戶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及專業應用要求顯示業務信息,收集客戶數據;系統的伺服器端負責處理客戶通過客戶端發出的各種數據請求,專項數據分析處理則實現分布式處理。

業務層

業務層是實際業務規則的執行部分。業務層通過將正規的過程和業務規則應用於相關數據來實現客戶通過表示層發出的業務請求。在此三層體系框架中,專有的GIS模塊在業務層中使用COM+和Web Service技術。

數據層

數據層是空間數據和業務數據的存放地。通常數據層使用一個空間數據引擎(如ESRI的ArcSDE)來實現空間數據的集中管理,同時使用一個關系型資料庫來實現數據的存儲,數據集中管理,實現業務數據的完整性、安全性和災難防護。

功能:管理審批同步

浙江省用地審批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的功能包括:

建設用地審批管理,實現建設用地從預審、農轉用審批到具體供地的整個過程,提供所有業務流程的數據輸入、加工、流轉、數據輸出等基本功能。

農轉用指標管理,該部分功能是建設用地審批業務和規劃指標間的主要關聯紐帶,從中可以實現計劃指標的下達,查詢計劃指標、折抵指標、周轉指標的下達情況(數據來源)、使用情況和結余情況,輔助規劃審批,並實現省、市、縣三級指標庫的統一管理,使建設用地審批在各個級別實現數據基礎的一致。

數據外部交換功能,實現省市縣三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內部的業務數據上報和審批、下遞(包括業務所涉及的圖形數據),為數據的同步提供技術保障。

GIS圖形數據管理,提供和建設用地相關圖件的入庫、查詢、圖屬關聯定位、輸出,以及基於圖形的基本統計分析功能。

GIS輔助決策功能,通過建設用地項目的相關圖件(勘測定界圖)和基礎圖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土地利用現狀圖等)的分析,得出數據和調查數據進行比較,為決策者提供分析數據。

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實現對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土地復墾業務的管理,記錄申請及驗收批準的數據,並通過和指標庫的關聯實現和建設用地審批業務的聯動。

規劃農保管理,根據建設用地審批的需要對相關的規劃業務數據進行輔助管理,實現規劃項目的錄入、輸出、查詢等。

報表統計、數據備案,統計是國土資源管理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需要對建設用地審批、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土地利用規劃業務過程中的相關數據內容進行統計,生成符合要求的電子報表,並對系統涉及的業務數據進行數據備案,同時提供對業務辦理信息的統計。

OA事務管理,提供業務流轉的基礎平台功能,包括檔案袋收發、流轉、許可權控制、過程查詢、業務督辦等。

系統管理,提供對用戶管理、業務流程管理、表單管理、數據字典維護等功能。

9. 智慧城市主要應用了哪些地理信息技術

籠統來講,智慧城市主要運用了包括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在內的3S技術。

10. 地理信息系統在生活的應用

他可以用於根據地理的信息,幫助大家預測怎樣管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