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太行王屋山的地理位置

太行王屋山的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2 03:33:07

① 愚公移山這個神話中的王屋、太行二山在現在的中國版圖上什麼位置

王屋山位於河抄南省濟源市。
太行山位於山西高原與河北平原間山脈。東北-西南走向,局部地段近於南北走向。北起北拒馬河谷地,南至山西、河南邊境的沁河平原。

太行、王屋兩座大山,四面各七百里,高達七八千丈。它們原來位於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也就是太行王屋在今河北省的南部(而不是現在的西部),黃河北岸地區。而現在太行在河北北部和山西交界處。王屋完全位於河南。

② 傳說中的:太行、王屋二山,中的太行是現在的太行山么那王屋又是指哪裡

太行、王屋二山,中的太行是現在的太行山,王屋山就是現在的王屋山。傳說愚公移山把太行王屋二山給移開了。《愚公移山》是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通過愚公的堅持不懈與智叟的膽小怯懦,以及「愚」與「智」的對比,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的道理。

1、太行山脈位於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脈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400餘公里。它是中國地形第二階梯的東緣,也是黃土高原的東部界線。太行山形勢險峻,歷來被視為兵要之地。從春秋戰國直到明、清,兩千多年間烽火不息。

(2)太行王屋山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土和石頭」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嘆說: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

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③ 太行山的地形圖

太行山地形圖:復

太行山制,地理位置是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是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

太行山脈位於山西省與華北平原之間,縱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脈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400餘公里。它是中國地形第二階梯的東緣,也是黃土高原的東部界線。

(3)太行王屋山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太行山是中國東部的一條重要地理界線。東部的華北平原是落葉闊葉林地帶,西側的黃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帶和乾草原地帶,兩側的植被、土壤垂直帶特徵也存在明顯差異。

太行山脈多東西向橫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古時有著名的「太行八陘」。

太行山北高南低,大部分海拔在1200米以上。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河北的小五台山、靈山、東靈山、白石山,山西的太白魏山、南索山、陽曲山等。北端最高峰為小五台山,海拔高2882米;南端高峰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海拔分別為1745米、1791米。

④ 太行山在哪裡

太行山,位於河北省與山西省交界地區。地理位置為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是回中國東答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

⑤ 太行山具體在什麼地方

太行山位於河北省與山西省交界地區,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山脈北起北京市西山,南至瀕臨黃河的王屋山,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數百公里。它是中國地形第二階梯的東緣,也是黃土高原的東部界線。
太行山脈的的地質基底是復式單斜褶皺。東側為斷層構造,相對高差達1500~2000米,山前發育典型的洪積扇以及沖洪積平原。從北向南有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陽曲山、王屋山等山峰。山西高原東部河流多切過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匯入河水系。只有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匯入黃河。
太行山是中國東部的一條重要地理界線。東部的華北平原是落葉闊葉林地帶,西側的黃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帶和乾草原地帶,兩側的植被、土壤垂直帶特徵也存在明顯差異。
太行山脈多東西向橫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古時有著名的太行八陘。
位於太行山南端的王屋山,在河南省西北的濟源市,是河南省與山西省的界山。王屋之名最早見於《禹貢》,因山有三重,狀若王者車蓋,故名。《列子》中著名寓言愚公移山所提到的王屋山即指此山。太行八陘之一的軹陘在這里通過,是古代由汾河流域進入中原的一個通道。
王屋山西接中條山,東為析城山。山地平均海拔1000餘米,主峰為天壇山,海拔1711米。山地西南側發源有短小河流,直接南流入黃。隔黃河南望,有邙山和嵩山,三者共同構成黃河中游區最後一段山地。
王屋山森林保存較好,中部山區存有小片原始森林。山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金錢槭、青檀等珍貴植物種和獼猴、豹、麝等珍稀動物。如今,王屋山已建有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動植物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
王屋山峰巒起伏,植被茂密,山如劍立,水如龍行,自唐代起就成為中原著名的道教活動中心。各地前來修煉拜師者不絕,文人墨客亦游山探勝,吟詠成頌。
王屋山道觀宮廟眾多。位於濟源市西南部、天壇山南麓的陽台宮是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明代寺廟殿宇。琉璃玉皇閣的20根石柱上雕刻有山水、人物、雲龍等圖案,形象栩栩如生。位於濟源市西北古濟水之源的濟瀆廟始建於隋代,宋代、明代又有增建,也是一著名古跡。王屋山區還有迎恩宮、清虛宮、天壇頂、王屋洞、奉先觀、大明寺等古紀風景點。1994年國務院公布王屋山--雲台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⑥ 愚公移山當中的太行、王屋二山現居何地

太行山位於河北省與山西省交界地區,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山脈北起北京市西山,南至瀕臨黃河的王屋山,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數百公里。它是中國地形第二階梯的東緣,也是黃土高原的東部界線。 太行山脈的的地質基底是復式單斜褶皺。東側為斷層構造,相對高差達1500~2000米,山前發育典型的洪積扇以及沖洪積平原。從北向南有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陽曲山、王屋山等山峰。山西高原東部河流多切過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匯入河水系。只有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匯入黃河。 太行山是中國東部的一條重要地理界線。東部的華北平原是落葉闊葉林地帶,西側的黃土高原是森林草原地帶和乾草原地帶,兩側的植被、土壤垂直帶特徵也存在明顯差異。 太行山脈多東西向橫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古時有著名的太行八陘。 位於太行山南端的王屋山,在河南省西北的濟源市,是河南省與山西省的界山。王屋之名最早見於《禹貢》,因山有三重,狀若王者車蓋,故名。《列子》中著名寓言愚公移山所提到的王屋山即指此山。太行八陘之一的軹陘在這里通過,是古代由汾河流域進入中原的一個通道。 王屋山西接中條山,東為析城山。山地平均海拔1000餘米,主峰為天壇山,海拔1711米。山地西南側發源有短小河流,直接南流入黃。隔黃河南望,有邙山和嵩山,三者共同構成黃河中游區最後一段山地。 王屋山森林保存較好,中部山區存有小片原始森林。山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金錢槭、青檀等珍貴植物種和獼猴、豹、麝等珍稀動物。如今,王屋山已建有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動植物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 王屋山峰巒起伏,植被茂密,山如劍立,水如龍行,自唐代起就成為中原著名的道教活動中心。各地前來修煉拜師者不絕,文人墨客亦游山探勝,吟詠成頌。 王屋山道觀宮廟眾多。位於濟源市西南部、天壇山南麓的陽台宮是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明代寺廟殿宇。琉璃玉皇閣的20根石柱上雕刻有山水、人物、雲龍等圖案,形象栩栩如生。位於濟源市西北古濟水之源的濟瀆廟始建於隋代,宋代、明代又有增建,也是一著名古跡。王屋山區還有迎恩宮、清虛宮、天壇頂、王屋洞、奉先觀、大明寺等古紀風景點。1994年國務院公布王屋山--雲台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⑦ 王屋山的具體位置在哪裡

王屋山位於河南省濟源市、山西晉城市陽城縣、運城市垣曲縣市縣間。而王屋山風景區回位於河南省西北答部的濟源市。

王屋山漢魏時列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為「天下第一洞天」。唐代司馬承禎《天地宮府圖·十大洞天》曰:「第一王屋山洞,周回萬里,號曰小有清虛之天。」 王屋山風景區內峰巒疊嶂、宮觀林立、人文匯萃。

(7)太行王屋山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人文歷史:

據中國最早的地理志《禹貢》記載,王屋山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而得名,主峰天壇山海拔1715米,一峰突起,素有天下砥柱之稱。群山環繞天壇主峰使王屋山更具王者風范。

「愚公移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濟源王屋山。王屋山位於河南濟源境內,素有北國風光最盛處之美譽,相傳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曾在此設壇祭天,連炎帝戰蚩尤,實現了華夏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這里香火鼎盛,靈氣十足,有求子得子,求雨得雨,心想事成的美麗傳說。

⑧ 太行 王屋二山大概位於古代什麼位置

太行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媧山。中國東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聳於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間。北起北京西山,南達豫北黃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綿延400餘公里,為山西東部、東南部與河北、河南兩省的天然界山。它由多種岩石結構組成,呈現不同的地貌,這里儲藏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太行山地區有眾多河流發源或流經,使連綿的山脈中斷形成「水口」,這里是華北平原進入山西高原的要道。

太行山形勢險峻,歷來被視為兵要之地。從春秋戰國直到明、清,兩千多年間烽火不息。公元前650年,齊伐晉,入孟門、登太行。齊桓公曾懸車束馬窬太行。前263年,秦伐韓,在太行山「決羊腸之險」,一舉奪韓滎陽。前204年,劉邦被困於滎陽、成皋之間,他採納酈食其的建議,北扼飛狐之口,南守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北)之津,終於轉危為安。東漢元初元年(114),漢安帝為防外敵侵犯洛陽,下詔在太行南端36處要沖屯兵。曹操圍臨漳,袁尚輕易率軍東出太行,結果大敗於曹軍。晉太元十九年(394),後燕慕容垂進伐西燕,屯軍於臨漳西南。西燕慕容永令全部人馬前去堵塞太行山口,慕容垂引兵自滏口進入,滅了西燕。隋末,李世民與竇建德相爭,李世民進據虎牢,使竇不能越過太行,李乘機佔領上黨,盡收河東之地。元至元十八年(1281),劉福通率起義軍越過太行,火燒上黨。元將察罕粘木兒塞井陘、杜太行,遏止起義軍向北發展。 河北,山西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一二九師在劉伯承、鄧小平的領導和指揮下,創建了太行區(晉冀豫邊區)。發軔於太行山的游擊戰,迅速發展到西起同薄、汾河,東至渤海,南靠黃河,北沿正太、滄石路的廣大地區,先後形成許多重要戰略區。
王屋
王屋山位於河南省西北部的濟源市,東依太行,西接中條,北連太岳,南臨黃河,是中國九大古代名山,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也是愚公的故鄉。
王屋山主峰海拔1715.7米,主峰之巔有石壇,據說為軒轅黃帝祭天之所,「黃帝於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經》《陰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黨,自此天壇之始也」。故又稱天壇山。 魏華存《清虛真人王君傳》稱其師王褒(字子登)得道後,被封為「太素清虛真人,領小有天王、三元四司、右保上公,治王屋山洞天之中」。故王屋山又稱小有清虛之天,被列為十大洞天之首。杜光庭《天壇王屋山聖跡記》雲:「元始天王曰:夫小有洞天者,是十大洞天之首,三十六小洞天之總首也。」司馬承禎《天地宮府圖·十大洞天》曰:「第一王屋山洞,周回萬里,號曰小有清虛之天,在洛陽河陽兩界,去王屋縣六十里,屬西城王君(王褒)治之。」 道教何時傳入王屋山,已難稽考。南北朝以前,僅見若幹道士居此山服丹成仙的傳說,《真誥》卷五雲:「毛伯道、劉道恭、謝稚堅、張兆期,皆後漢時人也。學道在王屋山中,積四十餘年,共合神丹。毛伯道先服之而死,道恭服之又死,謝稚堅、張兆期見之如此,不敢服之,並捐山而歸。去後,見伯道、道恭在山上。二人悲愕,遂就請道,與之茯苓持行方,服之皆數百歲。」王屋山風光唐代是王屋山道教的興盛時期,有一大批道士居此修道。開元十二年(724)。司馬承禎奉召入京師,旋命於王屋山置陽台觀以居之,曾於此處著《修真秘旨》十二篇行於世。至開元二十三年卒,享年八十九,葬於王屋山西北之松台。 王屋山在唐代還建有大批宮觀。主要者有:上方院,傳說軒轅黃帝曾於此處訪尋四山,故原稱上訪院。司馬承禎初來王屋時,居紫霄峰,唐睿宗詔其居此,遂改名上方院。金末重修。奉仙觀,在濟源縣城西北,唐垂拱二年(686)創建。白雲道院,為紀念司馬承禎(號白雲子)而建,始建於唐,至明尚存。AH靈都觀,唐玄宗於天寶二年(743)為玉真公主(睿宗之女) 所建,御書靈都觀額。金明昌三年(1192)升觀為宮,蒙古海迷失後二年(1250),加靈都萬壽宮。AI清虛觀,創於唐,後升觀為宮,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至大德五年(1301)間重修。此外,還有青羅仙人觀,三清殿,山神廟,太山廟等,蓋皆建於隋唐。 宋代,王屋山道教續有發展,除原有宮觀外,宋代又新建紫微宮。據雍正《河南通志》卷五十載,紫微宮在濟源縣西北一百里王屋山下,宋紹聖(1094~1097)初創建,元大德(1297~1307)間重修,明天順元年(1457)再修。LB金元是王屋山道教又一興盛期。先後有大批全真道士居此修道。王志佑,號棲神子。少業儒,長慕玄理。金正大四年(1227)至王屋山。時陽台觀已遭貞佑二年(1214)兵火,盡為廢墟,邑令請其主持重建。經十二年,工成而卒,年八十八。 金元時期,對王屋山原有宮觀進行重修,又增建有若干宮觀。金正大四年(1227)至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道士王志佑重建陽台觀,工成改觀為宮,稱陽台宮。LH金泰和、崇慶(1201~1212)間,又於陽台宮之左,新建通仙觀。元好問《通仙觀記》曰:「通仙觀者,初為泰和道院,郝志朴實居之。崇慶癸酉(1213),以恩例得今名。始大為崇建,堂宇廊廡,齋廚庫廄,以次而具。」LI蒙古太宗十三年(1241)宋德方去王屋山,見許多宮觀殘壞,乃選派弟子住此山,相繼重修了天壇、三清殿、上方紫微宮,其再傳弟子陳志忠又在其後重修了清虛宮。 明清時期,住山道士不見記載。此後,經歷道教衰落期,大部宮觀廢圮。至今僅存陽台宮、奉仙觀若干建築。陽台 宮內有玉皇閣、三清殿等。奉仙觀內有山門、玉皇殿、三清大殿等。 千百年來,王屋山不僅是道家人物采葯煉丹,修身養性以求得道成仙之地,它還以其集雄、奇、險、秀、幽於一體的自然景觀,吸引了眾多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來此尋幽探勝、陶冶情操,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皆游覽於此,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詩仙李白有「願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大詩人白居易也盛贊「濟源山水好」。

⑨ 太行山和王屋山各有多高

太行山脈

位於中國山西高原與河北平原間 。東北-西南走向,局部地段近於南北走向。北起拒馬河谷地,南至山西省、河南省邊境的沁河平原。長700千米,褶皺斷塊山 ,山脊海拔1500~2000米。中段出露片麻岩,南 、北段主要為石灰岩。山地東側為明顯的斷層,許多地段形成近1000米的斷層岩壁,氣勢雄偉。主峰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山脊西側轉為緩坦的高原。山西高原的河流經太行山流入華北平原。山地被拒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切割,多橫谷,當地稱陘。軹關陘、太行陘、白陘、滏口陘、井陘、飛狐陘、蒲陰陘和軍都陘等被稱為太行八陘,自古為河北平原進入山西高原的東西交通通道。太行山還是重要的地理分界,山以西為黃土高原,以東為黃淮平原。山地對夏季風有明顯的阻滯作用,迎風坡降水較多,並形成暴雨區。背風坡則氣候乾燥。山地東側還因斷層活動而形成強烈的地震活動帶。在太行山東翼斷陷盆地中分布有井陘、臨城、峰峰、六河溝等煤礦。

3000多年前,在現在河南省西北部,有東西兩座大山,東邊曰「太行」,西邊名「王屋」。兩山之北麓,有一條蜿蜒十多里、名叫「龍王溝」的山溝,溝西沿坐落著一個只有30多戶人家的小村莊,名喚燕婆婆窪。由於太行和王屋二山阻擋,燕婆婆窪人慾到山南去,須從王屋山上翻過去,或從太行山兩側繞過去。誰料想,交通之不便,世事之滄桑,竟在這里演繹出一段感天地泣鬼神、流傳千古之佳話,孕育出中華民族勇敢勤勞、堅韌頑強之愚公移山精神!
鑒於愚公移山已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本電視劇只介紹愚公移山前的悲壯經歷。相信您看了這部電視劇後,會更為愚公的勤勞堅強所感動!
山高1715米

⑩ 王屋山下的傳說『劇中的王屋山、太行山現今在哪個地方

太行山脈位於中國山西高原與河北平原間 。東北-西南走向,局部地段近於南北走向。北起拒馬河谷地,南至山西省、河南省邊境的沁河平原。長700千米,褶皺斷塊山 ,山脊海拔1500~2000米。中段出露片麻岩,南 、北段主要為石灰岩。山地東側為明顯的斷層,許多地段形成近1000米的斷層岩壁,氣勢雄偉。主峰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山脊西側轉為緩坦的高原。山西高原的河流經太行山流入華北平原。山地被拒馬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切割,多橫谷,當地稱陘。軹關陘、太行陘、白陘、滏口陘、井陘、飛狐陘、蒲陰陘和軍都陘等被稱為太行八陘,自古為河北平原進入山西高原的東西交通通道。太行山還是重要的地理分界,山以西為黃土高原,以東為黃淮平原。山地對夏季風有明顯的阻滯作用,迎風坡降水較多,並形成暴雨區。背風坡則氣候乾燥。山地東側還因斷層活動而形成強烈的地震活動帶。在太行山東翼斷陷盆地中分布有井陘、臨城、峰峰、六河溝等煤礦。

3000多年前,在現在河南省西北部,有東西兩座大山,東邊曰「太行」,西邊名「王屋」。兩山之北麓,有一條蜿蜒十多里、名叫「龍王溝」的山溝,溝西沿坐落著一個只有30多戶人家的小村莊,名喚燕婆婆窪。由於太行和王屋二山阻擋,燕婆婆窪人慾到山南去,須從王屋山上翻過去,或從太行山兩側繞過去。誰料想,交通之不便,世事之滄桑,竟在這里演繹出一段感天地泣鬼神、流傳千古之佳話,孕育出中華民族勇敢勤勞、堅韌頑強之愚公移山精神!
鑒於愚公移山已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本電視劇只介紹愚公移山前的悲壯經歷。相信您看了這部電視劇後,會更為愚公的勤勞堅強所感動!
山高1715米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