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延安地理環境

延安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12 02:52:20

A. 延安的地理環境

延安屬於暖溫帶半濕潤易旱氣候區,全年氣候變化受制於季風環流。
1.年日照2418小時,日照百分率55%,≥0℃的活動積溫3878.1℃,無霜期年平均162天,一年一熟有餘,兩熟不足。
2.降水多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強度大,10月至次年5月僅占年總量的29%,旱澇相間,春旱嚴重。
3.乾旱年平均4.61次,最多達6次,旱期年平均209天,中等強度乾旱居多,佔55%;83%年份有冰雹,並伴有暴雨,陣性大風;40%連陰雨發生麥上場和秋作物灌漿成熟期。
延安的四季,以公歷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次年2月為冬季。
春季乾燥少雨,氣溫回升迅速,氣候多變,有大風、揚沙天氣。季內降水占年總量的17%,3月平均氣溫4.5℃,5月平均氣溫16.9℃,最高可達36.5℃,遇較強冷空氣侵襲時,最低氣溫可降到0℃左右,出現霜凍。
夏季炎熱多雨,季降水量312.3毫米,占年總量的57%,多為陣性天氣,有時伴有冰雹,季內月平均氣溫21.1~22.9℃,7月最熱為22.9℃,季內最高氣溫39.7℃,無酷熱期。
秋季降溫迅速,濕潤,多陰雨大霧天氣,9月降水日數11~12天,9~10月霧日佔全年一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出現初霜,11月上旬土壤冰結。
冬季雨雪稀少,明朗乾冷,多西北風,季內降水僅13毫米,占年總量4%,1月最冷,平均氣溫-6.4℃,極端最低氣溫-25.4℃,相對溫度平均為54~60%。

B. 延安的地理位置

延安來市位於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自區,介於北緯35°21′~37°31′,東經107°41′~110°31′之間。北接榆林市,南連咸陽、銅川、渭南市,東隔黃河與山西省臨汾、呂梁地區相望,西依子午嶺與甘肅省慶。陽地區為鄰全市總面積37037平方公里。

C. 紅星照耀中國延安一帶的地理位置有什麼有利條件

延安自然、人文資源豐富,具有很大的經濟發展潛力。全市土地總面積5556萬畝,人均29畝,且土層深厚、適生作物眾多、發展林果業和畜牧業的前景十分廣闊。在廣袤黃土的深處,蘊藏了十分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石油儲量4.3億噸,煤炭儲量71億噸,天然氣33億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萬噸,為延安工業經濟的騰飛提供了十分優越的條件。 歷史的潮汐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延安豐厚的人文旅遊資源,掩映在蒼松翠柏中的軒轅黃帝陵,是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民族聖地,雄奇壯美的壺口瀑布,象徵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北宋時期開鑿的清涼山萬佛洞和鍾山石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特別是歷時千年開鑿的鍾山石窟,專家們稱它完全可以和敦煌相媲美。 舉世聞名的棗園、楊家嶺、王家坪等一大批革命舊址,吸引了國內外的遊客。這一孔孔土窯洞、石窯洞和低矮瓦房,曾是指揮千軍馬的司令部。 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孕育了韻味淳厚的黃土風情文化。粗獷豪放的延安腰鼓,高亢激越的陝北民歌,古樸精美的民間剪紙,熱烈歡快的陝北大秧歌,無不寄託著延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希冀。 改革開放以來,延安市堅持「依託資源、面向市場、擇優開發、重點突破」的工作思路,大力開發特色主導產業,國民經濟保持了較快發展速度,城鄉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0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預計達到96.2億元;糧食總產66.6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444元;財政總收入18.0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8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億元。 ——群眾溫飽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主導產業開發初具規模。「七五」以來,大力推廣了地膜覆蓋、大壟溝種植、適時早播等旱作農業技術,糧食產量先後跨越了6億公斤、7億公斤、8億公斤和9億公斤四個台階,2000年在遭受乾旱等多種自然災害的情況下,農村人均生產糧食仍穩定在500公斤左右,群眾的溫飽問題基本得到解決。煙、果、羊、薯四大主導產業開發初具規模。2000年,全市烤煙產量1.95萬噸,蘋果總產43.68萬噸,羊子存欄91.64萬只,薯類總產74.19萬噸,以主導產業為主的多種經營收入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0%以上。止1999年,全市8個國定貧困縣全部實現越線目標,扶貧攻堅取得階段性勝利。 ——山川秀美工程全面啟動,水土流失治理步伐進一步加快。引進外資治理的延河流域、杏子河流域等取得顯著成效,受到國內外專家的廣泛關注和一致贊譽。山川秀美工程建設全面啟動,全市廣大幹部群眾治理水土流失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到2000年底,全市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9萬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65.1%,農民人均基本農田達到2.4畝,農業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初步形成以能源開發為主體的工業布局,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2000年,全市獨立核算國有工業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產值96.9億元(現價),增長4.9%。石油、煤炭、卷煙、電力四大骨幹產業繼續發揮了支撐經濟全局的作用。全市原油產量246萬噸,原油加工量306萬噸;規模以上企業原煤產量148.52萬噸;卷煙產量14.49萬箱;發電量3.39億千瓦時。市編31戶國有工業企業全年實現稅金1.8億元,利潤4.19億元,保持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財稅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城鄉市場日趨活躍。2000年全市財政總收入達到18.02億元,增長26.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89億元,比上年增長23.1%;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97.6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0.5億元;各項貸款余額84.9億元。全市商業網點1.43萬個,其中個體1.4萬個,集貿市場195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9.5億元,城鄉市場繁榮活躍。 ——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投資環境明顯改善。延安機場經過擴建,可以起降大、中型飛機,延安——西安、延安——北京航線保持暢通。西延鐵路於1992年8月全線開通營運,神延鐵路年內將建成通車。銅川至黃陵高速公路基本竣工,延安至安塞高速公路正在加緊建設,城鄉電網改造基本完成,延安郵區中心即將投入使用。1996年底,全市農村基本實現了「村村通路、村村通電、村村具備通程式控制電話條件」的「三通」目標。 ——對外經濟技術協作力度加大,初步形成了全方位開放的格局。先後與山東省濰坊市,江蘇省連雲港市、鹽城市、無錫市、福建省福州市,上海寶山區,北京石景山區,深圳龍崗區等市區締結了友好關系,與上海市盧灣區達成了建立友好市區意向。引進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和世行資金實施了杏子河、延河流域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效果。世行貸款延河流域治理二期項目、德援造林項目、比利時援助的農村人畜飲水項目,聯合國扶貧項目和日元農業綜合開發、城鎮供水等項目正在組織實施。與德國埃爾富特市正式締結友好城市關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合作開始啟動。 ——社會事業穩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0年,全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4918所,在校學生51.65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23%。196個鄉鎮全部完成了「普九」任務,7個縣完成了「九」任務,全市提前兩年完成了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任務。初級衛生保健網路逐步健全,長期危害群眾健康的克山病、地甲病、大骨節、氟中毒等地方病基本得到控制,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48‰。城鄉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0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3元,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8.13平方米;農民人均純收入1444元,農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2.46平方米。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82億元,電話總數達15.38萬戶,電話普及率8.2部/百人。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88.7%和91.2%。 黨中央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為延安在新世紀的更大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延安人民將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堅定不移地實施「面向市場、發揮優勢、調整結構、突顯特色」的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富民強市和縮小差距兩大任務和山川秀美工程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城市化建設和實施科教興延戰略等工作重點,加快特色經濟開發步伐,進一步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建設一個富裕、民主、文明、開放的新延安。

D. 延安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的特色

北連抄榆林市,南接關中襲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省臨汾市、呂梁市相望,西依子午嶺與甘肅省慶陽市為鄰。 延安古稱延州,歷來是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城區處於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匯之處的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於隋。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這個是地理環境!!!

網路可以找到!!!

風土人情特色~.~

就是陝北人這個性格比較好爽! 有什麼就說什麼! 很好客! 不愛裝-B~

歷史... 往早了說 黃帝的墓就在這里, 據了解 這里曾為打仗的要塞. 近代的話我就不說了 你明白的!

特色不知道怎麼給你介紹 但是這里人整體思想上還是比較保守 傳統 .... 自己來感覺給哈!

E. 延安革命遺址的地理環境

地理位抄置
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地襲處黃河中游,介於北緯35°21′~37°31′,東經107°41′~110°31′之間,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西安以北371公里。北連榆林,南接關中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臨汾、呂梁相望,西鄰甘肅慶陽。
地形地貌
延安位於黃河中游,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延安地貌以黃土高原、丘陵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部以黃土梁峁、溝壑為主;南部以黃土塬溝壑為主;西部子午嶺,南北走向,構成洛河與涇河的分水嶺,是高出黃土高原的基岩山地之一。
氣候特徵
延安屬於暖溫帶半濕潤易旱氣候區,全年氣候變化受制於季風環流。延安的四季,以公歷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次年2月為冬季。

F. 陝西延安地區自然環境遭到的破壞。相關資料。

延安地區是以典型黃土塬為主的源梁溝壑區,其溝間地和溝谷地的比例為1:1,坡度以大於25°陡坡回居多,同答時該區由於大面積的持續隆起,河流下切及溯源侵蝕較強,因此溝壑密度大,多為4~8km/km2`,個別流域高達13.32km/km2。區內黃土堆積厚度一般在數十米至百餘米,最厚達150m左右,結構疏鬆,水土侵蝕強烈,地表水系發育,以洛河、延河、汾川河為骨幹,秀延河、澗峪岔河為主流,支流支溝密布,地形破碎,為崩塌的形成提供了地形地貌條件

G. 延安的地理位置

延安市位於陝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西安以北371千米。北連榆林,南接關中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臨汾、呂梁相望,西鄰甘肅慶陽。市境介於北緯35°21′-37°31′,東經107°41′-110°31′之間,總面積37037平方千米。

延安市,陝西省地級市,是天下第一陵—中華民族始祖黃帝陵寢黃帝陵所在地,是民族聖地、中國革命聖地,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東西寬256千米,南北長236千米,總面積37037平方千米,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

(7)延安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延安的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延安市位於黃河中游,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延安地貌以黃土高原、丘陵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北部的白於山海拔1600-1800米,最高點在吳旗縣五穀城鄉的白於山頂,海拔1809.8米;最低點在宜川縣集義鄉猴兒川,海拔388.8米,相對高差1421米。

氣候特徵

延安市屬於暖溫帶半濕潤易旱氣候區,全年氣候變化受制於季風環流。 延安市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次年2月為冬季。春季乾燥少雨,氣溫回升迅速,氣候多變,有大風、揚沙天氣。季內降水占年總量的17%,3月平均氣溫4.5℃,5月平均氣溫16.9℃,最高可達36.5℃,遇較強冷空氣侵襲時,最低氣溫可降到0℃左右,出現霜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延安

H. 延安簡介!

延安市,簡稱「延」,陝西省地級市,是天下第一陵——中華民族始祖黃帝陵寢黃帝陵所在地 ,是民族聖地、中國革命聖地,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省會西安以北371千米。

北連榆林,南接關中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臨汾、呂梁相望,西鄰甘肅慶陽。介於北緯35°21′-37°31′,東經107°41′-110°31′之間,東西寬256千米,南北長236千米,總面積37037平方千米,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

(8)延安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延安地形地貌

延安市位於黃河中游,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延安地貌以黃土高原、丘陵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北部的白於山海拔1600-1800米,最高點在吳旗縣五穀城鄉的白於山頂,海拔1809.8米。

最低點在宜川縣集義鄉猴兒川,海拔388.8米,相對高差1421米。北部以黃土梁峁、溝壑為主,佔全區總面積72%;南部以黃土塬溝壑為主,占總面積19%;全區石質山地佔總面積9%。

西部子午嶺,南北走向,構成洛河與涇河的分水嶺,是高出黃土高原的基岩山地之一,海拔1500-1600米,主峰1687米;東部黃龍山,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海拔1500米,主峰(大嶺)海拔1788.7米。

中部勞山,呈西北——東南走向,平均海拔1400米,主峰(大墩梁)海拔1464米。黃龍山和勞山統稱為梁山山脈,形成延安地區地形的骨架。

I. 延安的氣候特點 是什麼

延安氣候特徵

延安市屬於暖溫帶半濕潤易旱氣候區,全年氣候變化受制於季風環流。

延安市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次年2月為冬季。

春季乾燥少雨,氣溫回升迅速,氣候多變,有大風、揚沙天氣。季內降水占年總量的17%,3月平均氣溫4.5℃,5月平均氣溫16.9℃,最高可達36.5℃,遇較強冷空氣侵襲時,最低氣溫可降到0℃左右,出現霜凍。

夏季炎熱多雨,季降水量312.3毫米,占年總量的57%,多為陣性天氣,有時伴有冰雹,季內月平均氣溫21.1-22.9℃,7月最熱為22.9℃,季內最高氣溫39.7℃,無酷熱期。

秋季降溫迅速,濕潤,多陰雨大霧天氣,9月降水日數11-12天,9-10月霧日佔全年一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出現初霜,11月上旬土壤冰結。

冬季雨雪稀少,明朗乾冷,多西北風,季內降水僅13毫米,占年總量4%,1月最冷,平均氣溫-6.4℃,極端最低氣溫-25.4℃,相對濕度平均為54%-60%。

延安市年日照2418小時,日照百分率55%,≥0℃的活動積溫3878.1℃,無霜期年平均162天,一年一熟有餘,兩熟不足。

延安市降水多集中夏季,且多暴雨,強度大,10月至次年5月僅占年總量的29%。

(9)延安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延安自然資源

1、植物資源

延安市境內木本植物有6綱19目,83科,202屬,540種,其中喬木214種。

延安市境內天然草類有370多種。

延安市境內野生葯材植物:有300多種。

2、動物資源

延安市境內鳥類有14目28科77種。

延安市境內獸類有5目11科29種。

有紅脖游蛇、黑脊蛇、黃脊游蛇、白條錦蛇、菜花烙鐵蛇、烏梢蛇、黃鏈蛇、蝮蛇,麻晰、大蟾蜍、花背蟾蜍、無蹼壁虎、黑斑蛙、中國林蛙等。

有蝴蝶、蜻蜓、蟋蟀、七星瓢蟲、麥蛾、菜蛾、螟蛾、牛虻、斑虻、飛蝗、蟈蟈、蜜蜂、胡蜂等。

J. 延安市發展經濟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地理條件

自然資源 延安自然、人文資源豐富,具有很大的經濟發展潛力。全市土地總面積5556萬畝,人均29畝,且土層深厚、適生作物眾多、發展林果業和畜牧業的前景十分廣闊。在廣袤黃土的深處,蘊藏了十分豐富的礦產資源。已探明石油儲量4.3億噸,煤炭儲量71億噸,天然氣33億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萬噸,為延安工業經濟的騰飛提供了十分優越的條件。 歷史的潮汐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延安豐厚的人文旅遊資源,掩映在蒼松翠柏中的軒轅黃帝陵,是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民族聖地,雄奇壯美的壺口瀑布,象徵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北宋時期開鑿的清涼山萬佛洞和鍾山石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特別是歷時千年開鑿的鍾山石窟,專家們稱它完全可以和敦煌相媲美。 舉世聞名的棗園、楊家嶺、王家坪等一大批革命舊址,吸引了國內外的遊客。這一孔孔土窯洞、石窯洞和低矮瓦房,曾是指揮千軍馬的司令部。 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孕育了韻味淳厚的黃土風情文化。粗獷豪放的延安腰鼓,高亢激越的陝北民歌,古樸精美的民間剪紙,熱烈歡快的陝北大秧歌,無不寄託著延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希冀。 改革開放以來,延安市堅持「依託資源、面向市場、擇優開發、重點突破」的工作思路,大力開發特色主導產業,國民經濟保持了較快發展速度,城鄉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0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預計達到96.2億元;糧食總產66.6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444元;財政總收入18.0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8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億元。 ——群眾溫飽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主導產業開發初具規模。「七五」以來,大力推廣了地膜覆蓋、大壟溝種植、適時早播等旱作農業技術,糧食產量先後跨越了6億公斤、7億公斤、8億公斤和9億公斤四個台階,2000年在遭受乾旱等多種自然災害的情況下,農村人均生產糧食仍穩定在500公斤左右,群眾的溫飽問題基本得到解決。煙、果、羊、薯四大主導產業開發初具規模。2000年,全市烤煙產量1.95萬噸,蘋果總產43.68萬噸,羊子存欄91.64萬只,薯類總產74.19萬噸,以主導產業為主的多種經營收入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0%以上。止1999年,全市8個國定貧困縣全部實現越線目標,扶貧攻堅取得階段性勝利。 ——山川秀美工程全面啟動,水土流失治理步伐進一步加快。引進外資治理的延河流域、杏子河流域等取得顯著成效,受到國內外專家的廣泛關注和一致贊譽。山川秀美工程建設全面啟動,全市廣大幹部群眾治理水土流失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到2000年底,全市累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9萬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65.1%,農民人均基本農田達到2.4畝,農業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初步形成以能源開發為主體的工業布局,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2000年,全市獨立核算國有工業和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產值96.9億元(現價),增長4.9%。石油、煤炭、卷煙、電力四大骨幹產業繼續發揮了支撐經濟全局的作用。全市原油產量246萬噸,原油加工量306萬噸;規模以上企業原煤產量148.52萬噸;卷煙產量14.49萬箱;發電量3.39億千瓦時。市編31戶國有工業企業全年實現稅金1.8億元,利潤4.19億元,保持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財稅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城鄉市場日趨活躍。2000年全市財政總收入達到18.02億元,增長26.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89億元,比上年增長23.1%;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97.6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0.5億元;各項貸款余額84.9億元。全市商業網點1.43萬個,其中個體1.4萬個,集貿市場195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9.5億元,城鄉市場繁榮活躍。 ——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投資環境明顯改善。延安機場經過擴建,可以起降大、中型飛機,延安——西安、延安——北京航線保持暢通。西延鐵路於1992年8月全線開通營運,神延鐵路年內將建成通車。銅川至黃陵高速公路基本竣工,延安至安塞高速公路正在加緊建設,城鄉電網改造基本完成,延安郵區中心即將投入使用。1996年底,全市農村基本實現了「村村通路、村村通電、村村具備通程式控制電話條件」的「三通」目標。 ——對外經濟技術協作力度加大,初步形成了全方位開放的格局。先後與山東省濰坊市,江蘇省連雲港市、鹽城市、無錫市、福建省福州市,上海寶山區,北京石景山區,深圳龍崗區等市區締結了友好關系,與上海市盧灣區達成了建立友好市區意向。引進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和世行資金實施了杏子河、延河流域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效果。世行貸款延河流域治理二期項目、德援造林項目、比利時援助的農村人畜飲水項目,聯合國扶貧項目和日元農業綜合開發、城鎮供水等項目正在組織實施。與德國埃爾富特市正式締結友好城市關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合作開始啟動。 ——社會事業穩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0年,全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4918所,在校學生51.65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23%。196個鄉鎮全部完成了「普九」任務,7個縣完成了「九」任務,全市提前兩年完成了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任務。初級衛生保健網路逐步健全,長期危害群眾健康的克山病、地甲病、大骨節、氟中毒等地方病基本得到控制,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48‰。城鄉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0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3元,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8.13平方米;農民人均純收入1444元,農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12.46平方米。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82億元,電話總數達15.38萬戶,電話普及率8.2部/百人。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達到88.7%和91.2%。 黨中央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為延安在新世紀的更大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延安人民將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堅定不移地實施「面向市場、發揮優勢、調整結構、突顯特色」的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富民強市和縮小差距兩大任務和山川秀美工程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建設、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城市化建設和實施科教興延戰略等工作重點,加快特色經濟開發步伐,進一步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建設一個富裕、民主、文明、開放的新延安。摘自: http://ke..com/view/24582.htm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