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荷蘭的地理位置

荷蘭的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2 01:47:52

1. 荷蘭經緯度是多少

荷蘭位於歐洲西部,東面與德國為鄰,南接比利時。西、北瀕臨北海,地處萊茵河、馬斯河和斯凱爾特河三角洲。位於東經3°21'至7°13'、北緯50°45'至53°52'之間。荷蘭國土總面積達41864平方千米。

荷蘭是世界有名的低地國家,本土設12個省,下設443個市鎮。首都設在阿姆斯特丹,但是其中央政府、國王居住辦公地、所有的政府機關與外國使館、最高法院和許多組織都在海牙。

國土總面積41864平方千米,位於歐洲西偏北部,是著名的亞歐大陸橋的歐洲始發點,與德國、比利時接壤。還是歐盟和北約創始國之一,也是申根公約、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1)荷蘭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地形地貌:

低平是荷蘭地形最突出的特點。全境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面,除南部和東部有一些丘陵外,絕大部分地勢都很低。南部由萊茵河、馬斯河、斯海爾德河的三角洲連接而成。

「荷蘭」在日耳曼語中叫尼德蘭,意為「低地之國」,因其國土有一半以上低於或幾乎水平於海平面而得名,部分地區甚至是由圍海造地形成的,比如弗萊沃蘭省的大部分地區。

荷蘭的最高點是位於南部林堡省東南角的瓦爾斯堡山(Vaalserberg),海拔321米。荷蘭地勢最低點在鹿特丹附近,為海平面以下6.7米。

2. 荷蘭迅速強大的根本原因是地理位置的優越嗎

荷蘭迅速強大的根本原因是商業貿易的發展,地理位置的優越只是一部分原專因。

荷蘭殖民屬擴張:17世紀的海上馬車夫

背景:①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經商傳統。② 新航路開辟的影響。③ 荷蘭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1581年建立資產階級性質的荷蘭共和國。④西班牙被英國打敗,衰落下去。⑤造船業發達。
特點:殖民擴張與對外貿易緊密聯系,組建大型商業公司是荷蘭人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手段。
過程:① 在亞洲,荷蘭先後侵入爪哇島、雅加達等地;從葡萄牙手裡奪取了馬六甲、錫蘭,並在當地貿易中占據了主導地位;② 在非洲,17世紀中期,荷蘭奪取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③ 在東亞,荷蘭殖民者一度侵入我國領土台灣,還在日本長崎建立了貿易據點。④ 在美洲,荷蘭也在進行殖民活動。⑤ 17世紀上半葉,荷蘭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和殖民帝國,有「海上馬車夫」之稱。17世紀下半期,英荷進行了三次戰爭。結果,英國取得了荷蘭的北美殖民地。此後,荷蘭在歐洲喪失了大國地位。

3. 荷蘭地理位置在哪

荷蘭來地理位置
荷蘭(自 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地處西歐,其西、北兩面瀕臨北海,與德國和比利時比鄰。荷蘭南北長約300公里,東西寬約200公里,陸地總面積4.1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075公里。在荷蘭的西部和北部,許多區域低於海平面,其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4%。全國約1/3的面積僅高出海平面1米左右。由於荷蘭國土地勢較低,為防止洪水和海水的泛濫,荷蘭人興建了多項大型水利工程,其中須德海工程和三角洲工程更是以其規模浩大、功能周全而聞名世界。

氣候

由於臨近海洋,以及受北大西洋灣流的影響,荷蘭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其日溫差和年溫差都不大。沿海的平均溫度在夏天約為16℃,冬天約為3℃。內陸夏季和冬季的平均溫度分別約為17℃和2℃。在荷蘭出現過的最低和最高溫度分別為-27.8℃和+38.6℃。一年四季的降雨量分配相當均勻,每年的降雨量約為760毫米。地區間的氣候差別不大,但東部受海洋的影響較少。平均年夏季天數(氣溫高於25℃)在南部約為25天,而北部的瓦登群島則大約少5天。春季降雨通常比秋季少,全年降水量分配均衡,每年的降雨量約為760毫米。

4. 荷蘭被稱為窪地之國,它的地理位置究竟是怎樣的

荷蘭( 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地處西歐,其西、北兩面瀕臨北海,與德國和比利時比鄰。荷蘭南北長約300公里,東西寬約200公里,陸地總面積4.15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075公里。在荷蘭的西部和北部,許多區域低於海平面,其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4%。全國約1/3的面積僅高出海平面1米左右。由於荷蘭國土地勢較低,為防止洪水和海水的泛濫,荷蘭人興建了多項大型水利工程,其中須德海工程和三角洲工程更是以其規模浩大、功能周全而聞名世界。

一年四季的降雨量分配相當均勻,每年的降雨量約為760毫米。地區間的氣候差別不大,但東部受海洋的影響較少。平均年夏季天數(氣溫高於25℃)在南部約為25天,而北部的瓦登群島則大約少5天。春季降雨通常比秋季少,全年降水量分配均衡,每年的降雨量約為760毫米。

5. 荷蘭的地理環境如何

荷蘭地勢來平坦,境內絕大自部分為平原,國名Nederlands即為「低地」之意,在東部和南部有幾座山丘。荷蘭靠海這一地理位置,對其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西歐的三大河流——萊茵河、馬斯河以及斯海爾德河均在荷蘭境內入海,更加強了這種重要性。荷蘭經濟具有外向型特點,由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數世紀以來對大部分的中歐、西歐及其他地區來說,一直是一個重要的中轉國。頻繁的商業往來對工農業產生了有利影響,也帶動了對外貿易的繁榮。

荷蘭臨近海洋,受北大西洋暖灣流影響,氣候屬溫帶海洋性氣候,日溫差和年溫差都不大。冬季溫和,夏季涼爽。

6. 荷蘭在世界地圖的哪個位置

荷蘭位於歐洲西部,東面與德國為鄰,南接比利時。西、北瀕臨北海,地處萊茵河、馬斯河和版斯凱爾特河權三角洲。位於東經3°21'至7°13'、北緯50°45'至53°52'之間。

(6)荷蘭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荷蘭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以海堤、風車、鬱金香和寬容的社會風氣而聞名,在對待毒品、性交易和墮胎的法律是全世界是最為自由化的。荷蘭是全球第一個同性婚姻與安樂死合法化的國家。

荷蘭國花——鬱金香。荷蘭鬱金香的歷史是從一位名叫克盧修斯的園藝學家開始的。16世紀,在維也納皇家花園當園丁的克盧修斯,千方百計從出使土耳其的奧地利大使於中得到了原產亞洲的、美麗的鬱金香,並帶著鬱金香來到了荷蘭,使這種花很快地遍及荷蘭各地,一度掀起了鬱金香熱。

7. 荷蘭地理位置,面積,人口,氣候特點,經濟支柱,民俗

位於歐復洲西部。西、制北瀕北海。面積41526平方公里。人口1556.7萬(1997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73人。地勢低平,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國"。60%以上的地區海拔不超過1米,38%的地區低於海洋平面。西、北部沿海有海拔30-60米的沙丘帶、東南端高原海拔最高321米。水網密布,水面占國土面積的1/6以上,主要河流有萊茵河、馬斯河和斯海爾德河等。海洋性溫帶大陸性氣候。
經濟發達的工業國家,外向型經濟,商品與服務的出口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5%。1997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52萬荷盾,居歐洲前列。自然資源貧乏,但天然氣豐富。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加工、化工、石油化工、冶金、機械、電子工程、造船、印刷、鑽石加工等。其乳品加工、人造黃油、家用電器、電子儀器、特種船舶等在國際上享有盛譽。農業高度集約化,畜牧業、園藝業發達。在世界花卉交易總額中,荷蘭佔60%以上。主要農牧產品有小麥、玉米、馬鈴薯、蔬菜、水果、牛肉、豬肉、家禽、牛奶、雞蛋等。
荷蘭族占人口的90%以上,此外還有弗里斯族。
官方語言為荷蘭語。
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8. 荷蘭的地理位置在哪兒、具體點

荷蘭即指荷蘭王國的歐洲部分。西、北兩面瀕北海、東臨德國、南接比利時。荷蘭從南到北長約300公里、從東到西寬約200公里,面積為41526平方公里,稍大於比利時,為德國的九分之一,荷蘭因位居歐陸理想位置,素有"歐洲大門"之稱。

荷蘭地勢非常平坦,僅在東部和南部有幾座山丘。國名 Nederland 原意為「低地」。荷蘭的最高點為海拔321米、位於東南方的法爾塞山,此處也是荷蘭、德國、比利時三國的交界處。

在荷蘭的西部和北部,許多區域低於海平面,其面積約佔全荷蘭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最低點位於鹿特丹附近,低於海平面6.7米。

國名除用Nederland 外,Holland 也被經常使用。其實,Holland 只是兩個西海岩省的總稱,即南荷蘭省(Zuid-Holland)與北荷蘭省(Noord-Holland), 它們在歷史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荷蘭靠海的地理位置,在過去和現在都對荷蘭的經濟具有重要意義;西歐的三大河流:萊茵河、馬斯河以及斯海爾德河均在荷蘭境內入海,更加強了這種重要性荷蘭經濟的外向型特點一直以來都很明顯,由於其得天獨厚的靠海之地理位置,數世紀以來對大部的中歐、西歐及其他地區來說,一直是一個重要的中轉國,頻繁的對外接觸對工農業產生了有利影響,帶動了對外貿易的繁榮。

高部荷蘭(東部和南部)的土壤形成於(第四經前期)更新世(即大約在一萬年前結束的冰川)內,因此這個地區的土壤由沙和礫石組成。低部荷蘭(西部和北部)的地層基礎歷史比較短,形成在全新統世(至今不到一萬年)內,主要由粘土和泥炭組成;這一區別在地貌上也有體現:高部荷蘭較多小山丘,森林與草地交替出現,而低部荷蘭則大面積地由平坦的「海埔新生地」組成,即由堤壩圍海形成的圍圩,其地面水位由人工方式控制,過去藉助於風車,如今則使用現代化的泵送裝置。

低部荷蘭的土地被大量的河流與運河所切分,因此在航運與水利兩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盡管荷蘭的面積有限,卻擁有多重地貌風景,多為人力干預所形成;主要是因為採取了不同的措施來改造並維持這片土地的宜居住性,譬如修建堤壩、圍海造地、沼澤地排汲以及土地的農業利用等。

由於荷蘭國土地勢較低,荷蘭人必須持續不斷地與水作斗爭。荷蘭有一半的土地必須長期受到防洪保護,更有四分之一的土地位於海平面以下,而百分之六十的人口居住在這些低窪地區,這就需要對水進行良好的治理;沙丘與堤壩可以保護低地,然而海水會通過海灣闖進這片土地,各大河流也可能因為中歐融雪或雨水過多而漫溢,現代化的泵水裝置日夜不停地運轉,排走多餘的水,與水的斗爭促進了若干大型海、河堤防工程的建設:如須德海工程、三角洲工程等;與海爭地的百年歷史使荷蘭擁有更具特色的文化與傳統

9. 高清圖荷蘭在歐洲政區圖上的具體位置

荷蘭在歐洲政區圖上的具體位置。

(9)荷蘭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荷蘭王國由荷蘭本土、博納爾、聖尤斯特歇斯和薩巴3個海外特別行政區以及阿魯巴、庫拉索、聖馬丁3個海外屬地組成。荷蘭本土劃分為12個省,省下設380個市鎮。

荷蘭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它的人口密度超過407.5人/平方千米。據荷蘭移民局統計,2012年荷蘭華人總人口約為12萬人,約占荷蘭人口總數的0.7%。在荷華人無大規模集中地,荷大部分地市均有華人居住。

10. 荷蘭是個怎樣的國家 (地理位置和風俗人情)

風車之國
人們常把荷蘭稱為「風車之國」,荷蘭是歐洲西部一個只有一千多萬人口的國家。它的真正國名叫「尼德蘭」。「尼德」是低的意思,「蘭」是土地,合起來稱為「低窪之國」。荷蘭全國三分之一的面積只高出北海海面l米,近四分之一低於海平面,真是名符其實的「尼德蘭」。

荷蘭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風帶,一年四季盛吹西風。同時它瀕臨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國家,海陸風長年不息。這就給缺乏水力、動力資源的荷蘭,提供了利用風力的優厚補償。

荷蘭的風車,最早從德國引進。開始時,風車僅用於磨粉之類。到了十六、七世紀,風車對荷蘭的經濟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有:造紙等作用,被譽為「風車之國」。荷蘭向來以風車聞名。而保存風車較多的地方,則是「小孩堤坊」。

小時候,你讀過這個故事吧?一個小男孩眼見堤坊上出現裂縫,海水滲入,他擔心村子將被海水淹沒,便用手指頭塞住堤坊,救了全村人…

如今,在這個地方還保留了19部風車,並且還能見到穿著傳統服飾的荷蘭婦女。

直到8月26日為止,是今年荷蘭的「風車之日」。每逢星期六,小孩堤坊的風車將一起轉動,有的還開放內部,讓遊人參觀。

當時,荷蘭在世界的商業中,占首要地位的各種原料,從各路水道運往風車加工,其中包括:北歐各國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的木材,德國的大麻子和亞麻子,印度和東南亞的肉桂和胡椒。在荷蘭的大港——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近郊,有很多風車的磨坊、鋸木廠和造紙廠。

隨著荷蘭人民圍海造陸工程的大規模開展,風車在這項艱巨的工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根據當地的濕潤多雨、風向多變的氣候特點,他們對風車進行了改革。首先是給風車配上活動的頂篷。此外,為了能四面迎風,他們又把風車的頂篷安裝在滾輪上。這種風車,被稱為荷蘭式風車(如左圖)。

荷蘭風車,最大的有好幾層樓高,風翼長達20米。有的風車,由整塊大柞木做成。十八世紀末,荷蘭全國的風車約有一萬二千架,每台擁有6000匹馬力。這些風車用來碾穀物、粗鹽、煙葉、榨油,壓滾毛呢、毛氈、造紙,以及排除沼澤地的積水。正是這些風車不停地吸水、排水,保障了全國三分之二的土地免受沉淪和人為魚鱉的威脅。

二十世紀以來,由於蒸汽機、內燃機、渦輪機的發展,依靠風力的古老風車曾一度變得暗淡無光,幾乎被人遺忘了。但是,因為風車利用的是自然風力,沒有污染、耗盡之虞,所以它不僅被荷蘭人民一直沿用至今,而且也成為今日新能源的一種,深深地吸引著人們。

目前,荷蘭大約有兩千多架各式各樣的風車。荷蘭人很喜愛他們的風車,在民歌和諺語中常常贊美風車。風車的建築物,總是盡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每逢盛大節日,風車上圍上花環,懸掛著國旗和硬紙板做的太陽和星星。

由於地勢較低,荷蘭人與水抗爭的歷史一直是個傳奇。

荷蘭境內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平面,而靠近鹿特丹的Alexander Polder地區,更低於海平面6.5公尺之多。為了土地與大自然抗衡,荷蘭人建造堤防,阻擋海水,並利用風車產生動力將窪地的水抽干,填海造地,至今你所看到的荷蘭是一望無際的平原,並孕育著無數的生命。歷史上,荷蘭一度在16、17世紀海上航權時代取得相當的優勢,成為當時歐洲北海沿岸勢力最強的代表,我們稱之為荷蘭的「黃金時代」!1602到1799年一百多年間,東印度公司(VOC)從一家貿易公司躍身為對全球第一家的跨國企業,對荷蘭的經濟發展貢獻良多,尤其對阿姆斯特丹的發展,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今天,從對阿姆斯特丹建築的風貌、運河的規劃等等,仍舊可以看出當時商業的蓬勃發展。此外,當時許多荷蘭北方、圍繞南海(Zuider Zee)的漁村,也成為東印度公司重要的港口。

盡管在築完堤壩後,原本的南海早已更名為艾塞湖(Ijsselmeer),但如珍珠項鏈般環繞湖畔的馬肯(Marken)、沃倫丹 (Volendam)、荷恩(Hoorn)、烏爾克(Urk)與史帕肯堡(Spakenburg)等漁村,以及坎朋(Kampen)、斯塔佛倫 (Stavoren)和恩克森等貿易城中,所遺留的傳統文化將這個地區也,形成了一個獨特且多彩多姿的區域,我們稱之為「北海黃金圈」 。

現今荷蘭仍然是世界上的最有競爭力的先進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出口貿易國。

荷蘭木鞋不過是一種工藝品,實際上,木鞋對於荷蘭人來說有著重要的實用價值,至少在歷史上是這樣的。因荷蘭土地太潮濕,木鞋最能防潮濕,而且經久不爛,因而成了荷蘭人的最愛。

【飲食】青魚是荷蘭聞名的小吃之一,也是荷蘭進行殖民掠奪的標志。遠在十四世紀,1384年,一個叫博克爾的荷蘭人發明了腌漬青魚辦法,於是捕魚業興旺起來。荷蘭以武力強佔了波羅地海沿岸,瑞典南部盛產青魚的斯霍恩島,成為荷蘭第一個殖民地。所以有人把荷蘭叫做「建築在青魚骨上的國家」。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