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廣西地理環境對貿易

廣西地理環境對貿易

發布時間: 2021-02-12 00:38:42

A. 求解!!東盟貿易區中廣西有利的區位因素

大力發展邊貿這是最大的有點 通過邊貿拉動廣西的經濟發展
政策因素:內國家頒布《開發環北容海經濟圈》 有政策支持
地理位置:廣西位於我國西南邊陲,毗鄰東南亞,利於發展對外邊貿
市場因素:靠近珠江三角洲 香港 澳門等經濟發達地區 市場廣闊
交通因素:省內交通便捷,鐵路 公路 航空 海運等交通運輸方式一應俱全對外有多條國際鐵路 公路 支持邊貿發展
其他因素:廣西人口比較多 經濟欠發達 換句話說廣西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 地租低利於招商引資

B. 地理環境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好的地理環境對國際貿易有促進作用,像美國Los
Angelous
它位於一條河流與海的入內口處,地理環容境好,所以發展的很好.
差的地理環境對國際貿易有阻礙作用,像在中國的大西北,要發展國際貿易就比沿海地區要難

C. 簡述自然地理環境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自然地理條件的好壞是國際貿易能否順利發展的外部硬環境條件。國際版貿易的根本是物品的買賣權,因此首先可以看到,不同自然地理環境下的地區所盛產的物品時不同的,而這些物品是否是可以促成國際貿易的商品,形成商品經濟,這便成為了能否進行國際貿易的先決條件。其次,國際貿易的進行離不開軟環境的開放政策,即開放地區(沿海城市)的國際貿易發達,相對比較閉塞的內陸地區的國際貿易就相對落後,當然也和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政府政策作為(是否鼓勵本地區國際貿易開展、是否鼓勵對外經濟作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形式、是否有完善和配套的法律法規作保障等)、主體經濟形勢分不開。第三,自然環境可以決定一個地區人的行為方式、性格塑造以及思想觀念,人文環境的作用同樣是國際貿易能否順利開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即國際貿易的開展離不開高素質的從業人員,從業人員離不開教育培養,一般來說,自然環境可以決定一個地區的經濟狀況,經濟狀況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人的整體素質。

D. 廣西的地位與優勢

廣西區位優勢

廣西地處在我國大陸東、中、西三個地帶的交匯點,是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西南乃至西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聯結粵港澳與西部地區的重要通道。特別是在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廣西將成為連接中國西南、華南、中南和東盟大市場的樞紐,在自由貿易區建設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發揮重要戰略作用。

[沿海優勢]廣西海岸線曲折,擁有大小港口21個,形成「天然港群海岸」,其中適合建設泊靠能力萬噸以上的有防城、欽州、北海、珍珠、鐵山等5個港口,最終開發潛力達年吞吐能力2億噸以上。廣西沿海港口同時具有水深、避風、浪小等自然特點,距港澳地區和東南亞的港口都較近,北海港距香港港425海里,欽州港距新加坡港1338海里,防城港距越南海防港151海里,距泰國曼谷港1439海里。

[沿邊優勢]廣西有8個縣(市)與越南接壤,陸地邊鏡線1020公里,現有邊境口岸12個,其中東興、憑祥、友誼關、水口、龍邦等5個口岸為國家一類口岸,另外還有25個邊民互市貿易點,各邊境口岸和邊貿點都有公路相通。從憑祥市友誼關至越南諒山市僅18公里,到越南首都河內市180公里。湘桂鐵路與越南鐵路連接,火車可直達河內市。

[沿江優勢]珠江水系的西江,縱橫廣西境內梧州、貴港等城市,西通雲南、貴州,東經廣州出海,河道運輸能力僅次於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在廣西境內有年吞吐能力萬噸以上的內河港口77個。西江下游的梧州市,是廣西內陸口岸一個歷史悠久的商埠,下航至香港、澳門為400公里左右,梧州港為中國第六大內河港口。

獨特的區位優勢,使廣西的通道作用日益顯著。目前,以沿海港口為龍頭,南昆鐵路為骨幹,高等級公路、水運、航空和其他基礎設施相配套的出海大通道框架已形成。鐵路方面,湘桂、南昆、黔桂、焦柳等四條鐵路匯集廣西,全區鐵路營運里程超過3000公里。公路方面,重厭一湛江、衡陽一昆明、內蒙古一北海、汕尾一清水河等國家高速公路主幹線以及南寧一廣州、南寧一友誼關、桂林一梧州等高速公路縱橫廣西,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000公里。航運方面,擁有南寧、貴港、梧州等主要內河港口;沿海防城、欽州、北海三大港口年吞吐能力2000多萬噸。航空方面,已建成南寧、桂林、北海、柳州、梧州五大航空港,開通航線100多條。我國通過陸路進入越南,通往東南亞各國主要公路通道有3條,其中廣西2條,距離最近。一條是南寧經東興、芒街至河內,全長538公里;另一條是南寧經憑祥友誼關、諒山至河內,全長419公里。隨著交通、口岸等通道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廣西將成為溝通中國內地與東盟各國的最便捷、綜合效益最佳的國際大通道,成為中國與東盟各國實施雙向開放的橋梁和基地,以及中外客商兼顧中國內地與東盟兩大市場理想的投資場所。

E. 自然地理環境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有哪些

你可以從兩方面去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地理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內和人文環境。自然環境有很容多構成要素,例如,地形、水文、氣候等,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新航道的開辟,麥哲倫和哥倫布的環球航行,不但連接了各大洲,還有各洲各個國家之間貿易、文化的交流,當然還有掠奪和殺戮!這是水文,地形方面,全球的貿易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很少,什麼原因呢?因為北半球主要是大陸板塊,是人類主要的聚集地,集中了全球的大半部分人口,人口多的地方,貿易往來必然頻繁,以此類推,山地和和河流區貿易發達程度也不盡相同;氣候方面,會對交通產生影響,交通的便捷與否影響貿易成功的效率好壞!當然,如今的互聯網產生的電子商務就好了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傳統貿易上的不足。其次,人文環境也對國際貿易產生很大的影響。比如每年國際上不都有各個國家的投資環境排名么,除了自然環境之外,最重要的是人文環境,比如亞洲、美洲、歐洲貿易往來持續加快,而非洲還很落後,非洲的人文環境對於發展國際貿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不利的影響。這有時又是一種惡性循環,經濟欠發達,會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F. 簡述地理環境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自然地理:交復通便利的,更容制易進行國際貿易。比方說沿海的、河流沿岸的,水路運輸會很發達;平原地區的交通通常比高原地區要通暢之類,適合進行物流,進而進行國際貿易

人文地理:地區的人口組成、民族、宗教信仰等,各地區會有獨特的風俗或者禁忌,在進行貿易的時候特別要注意這些問題

環境保護:國際貿易,就是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因此對環境的保護也尤為重要。貿易過程特別要注重各環節的環保,這樣既是對本國負責,也是對貿易國的負責,更是對全人類的一種責任。

G. 地理環境與經濟貿易的關系

環境是經濟,貿易的基礎。自然地理條件的好壞是國際貿易能否順利發展的外部硬環境條內件。國際容貿易的根本是物品的買賣,因此首先可以看到,不同自然地理環境下的地區所盛產的物品時不同的,而這些物品是否是可以促成國際貿易的商品,形成商品經濟,這便成為了能否進行國際貿易的先決條件。其次,國際貿易的進行離不開軟環境的開放政策,即開放地區(沿海城市)的國際貿易發達,相對比較閉塞的內陸地區的國際貿易就相對落後,當然也和這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政府政策作為(是否鼓勵本地區國際貿易開展、是否鼓勵對外經濟作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形式、是否有完善和配套的法律法規作保障等)、主體經濟形勢分不開。第三,自然環境可以決定一個地區人的行為方式、性格塑造以及思想觀念,人文環境的作用同樣是國際貿易能否順利開展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即國際貿易的開展離不開高素質的從業人員,從業人員離不開教育培養,一般來說,自然環境可以決定一個地區的經濟狀況,經濟狀況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人的整體素質。

H. 談談地理環境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自然地理:交通便利的,更容易進行國際貿易。比方說沿海的、河流沿岸的,水路運輸會很發達;平原地區的交通通常比高原地區要通暢之類,適合進行物流,進而進行國際貿易

人文地理:地區的人口組成、民族、宗教信仰等,各地區會有獨特的風俗或者禁忌,在進行貿易的時候特別要注意這些問題

環境保護:國際貿易,就是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因此對環境的保護也尤為重要。貿易過程特別要注重各環節的環保,這樣既是對本國負責,也是對貿易國的負責,更是對全人類的一種責任。

I. 自然地理環境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有哪些(舉例)

自然地理環境自然地理環境:自然地理環境由地球表層中無機和有機的、靜態和動態的自然界各種物質和能量所組成,具有地理結構特徵並受自然規律控制的環境整體(系統)。根據其受人類社會的沖擊和干擾的程度不同,可分為:天然環境(原生自然環境)、人為環境. 由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這些要素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互相滲透、互相制約和互相聯系的整體。自然地理環境作為一個系統還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是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重要表現形式。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球環境指人類在其中生存與發展的地球表層,即自然地理環境,又稱自然地理系統。地球環境是由地質、地貌、氣候、水文、植被、動物界和土壤等組成的一個整體,這些要素並非簡單地匯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間上結合起來,而是在相互制約和相互聯系中形成一個特殊的自然綜合體或自然地理系統。各自然地理要素也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而是作為整體的一部分在發展變化。各自然地理要素在特定地理邊界約束下,通過能量流、物質流和信息流的交換和傳輸,形成具有一定有序結構、在空間分布上相互聯系、可完成一定功能的多等級動態開放系統,即自然地理系統。 (1) 自然地理系統的整體結構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自然地理系統作為一個整體,除包含所有自然地理要素外,還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些新屬性。系統可分為不同層次或組織水平,任何系統都既從屬於更高級的系統,同時其本身又包含若干低級的系統。系統各部分之間特殊的網路關系,形成系統的結構。作為系統有機聯系的反映,系統還具有有序性。系統的上述基本特徵,都是通過系統內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運動得以表現的,因而動態性也是系統的基本特徵之一。 按照耗散結構理論的解釋,自然地理系統是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要素之間存在著非線性關系,它通過與外界不斷交換物質與能量,有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形成新的穩定的有序結構,即地理耗散結構。它具有一定的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可吸收外界環境的一般性漲落。其結構水平愈高,漲落回歸能力即保持系統穩定性的能力愈強。但在發生巨漲落時,這一結構將崩潰或解體,並逐步形成新的耗散結構形式。 自然地理環境作為一個整體,其發展演化是具有方向性特徵的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這種復雜性主要表現在新的組成成分或要素的出現,以及由此導致的結構復雜化,沉積過程加強,岩石圈厚度增加,水圈含鹽量增加和離子成分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大氣成分發生質的變化,地貌復雜化和氣候多樣化,生物從低級形式向高級形式發展,新物種產生和一些舊物種滅絕,地域分異越來越顯著,等等。 總結自然地理環境最重要的發展規律,首先要看到,自然地理環境所有組成成分的發展都是互相聯系的。因此,在組成成分發展的同時,成分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也得到了加強。其次,這種發展具有前進式發展的特點,表現為新組成成分的陸續出現,太陽能的逐漸積累和自然界的地域分異日益強化。第三,發展是突躍式的而非直線過程,周期現象並不決定主要發展方向。第四,緯度地帶性作為普通規律在整個發展過程中發揮了作用。最後,自然地理環境的發展是事物矛盾斗爭的結果。其中,有機體對環境的適應和改造起著特殊的作用。 自然地理環境的發展還具有一定的節律性。節律性是指由自然地理過程的循環和振盪引起的隨時間推移而有規律演替的現象。節律性亦可稱周期性。

J. 求關於"地理環境因素對國際貿易的影響"的資料

近年來,發達國家以保護環境為名經常採取單方面的貿易措施,限制外國產品的進口,版由此引發的雙權邊或多邊貿易摩擦日益增多。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這兩大區域性經濟組織成員基本上都是發達國家,它們的環保水平和環保標准大致接近,個別成員國存在的差距也在趨於協調一致。因此發達國家可以通過區域自由貿易的形式,以低於區域環境標准為由將來自於區域以外的產品,包括中國產品排斥在巨大的區域市場之外。隨著世界經濟區域化和集團化趨勢的不斷加強,中國也會不可避免地與其它發達國家或區域性經濟組織因為環境問題產生雙邊或多邊的貿易摩擦。由於世界經濟的不平衡,發達國家對環保的標准和認識往往超過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運用綠色保護來實施其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限制和歧視行為,使發展中國家的產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場之外。我國處在發展階段,綠色保護對我國產品出口已經產生很大的影響。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