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的地理環境
Ⅰ 沖浪,滑雪是在什麼樣的地理環境中展開的
沖浪要在波浪較大的海邊,滑雪要在大雪覆蓋比較陡的山道上.
Ⅱ 形成滑雪場的有利自然條件
1.B 2.A
Ⅲ 專業滑雪知識
奧會高山滑雪設小項,男女各五項。男子項目設:滑降、回轉、大回轉、超級大回轉、全能(滑降/回轉);女子項目設:滑降、回轉、大回轉、超級大回轉、全能(滑降/回轉)。
該項運動將速度與技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運動員在滑行過程中左右盤旋,將健美與優雅融於一體,粗獷中不失儒雅,所以,一直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
高山滑雪起源於阿爾卑斯山地域,又稱「阿爾卑斯滑雪」或「山地滑雪」。
特定的地理環境產生特定的求生方式,經常處於冰天雪地的北歐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有滑雪運動了。與其他起源於歐洲的冰上運動類似,它也是由原始狩獵演變而來並逐漸成為一種交通方式在北歐流行開來。今天能見到的最早的滑雪板現保存於「滑雪運動之都」挪威奧斯陸,那裡陳列著一些1500年前的滑雪板。隨著滑雪運動的更大普及,北歐人不滿足於只平地上進行雪野角逐,他們的興趣從平地越野速滑轉向地形復雜的高山叢林間。
英國人阿諾德-盧恩爵士和奧地利人海因斯-施奈德發明了現代高山滑雪比賽。1922年,盧恩在瑞士的慕倫組織了歷史上最早的一次高山滑雪比賽。
高山滑雪項目立足奧運會是從1936年開始的,當時只有男女快速降下和回轉障礙下兩項。從1952年開始,高山滑雪才固定為三個比賽項目:大回轉障礙降下、回轉障礙降下和快速降下。其線路的長度、高度差,以及檢查門數都是不固定的,以後逐漸發展到目前的十個競賽項目。
奧地利一直是冬奧會高山滑雪項目的最大羸家,總共獲得77塊獎牌。
高山滑雪主要分速度系列和技術系列兩部分。
速度系列分速降和超級大回轉。比賽按一次滑行成績決出名次。滑降道落差最大,距離也最長,最高時速達130公里。超級大回轉由於旗門數較多,速度稍慢。
技術系列分大回轉和回轉。名次按兩次成績合計計算。大回轉距離是回轉的兩倍以上,對速度和技術都有要求。回轉旗門數男子為55至75,女子為45至65。
起源於北歐的阿爾卑斯地區,故又稱阿爾卑斯滑雪。高山滑雪是在越野滑雪基礎上逐步形成的。1850年挪威的泰勒馬克郡出現改變方向和停止滑行的旋轉動作。1868年挪威滑雪運動奠基人諾德海姆等人在奧斯陸滑雪大會上表演了側滑和S形快速降下技術。1890年奧地利的茨達爾斯基(Matthias Zdarsky)發明適合阿爾卑斯山地區特點的短滑雪板及滑行技術,1905年他在維也納南部的利林費爾德進行了高山滑雪史上第一次回轉障礙降下表演。1907年英國創立阿爾卑斯滑雪俱樂部,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高山滑雪組織。1910年奧地利的比爾格里上校(Georg Bilgeri)組織具有軍事性質的高山滑雪學校,第一個採用深蹲姿勢持雙杖快速下降、制動轉彎的滑法。1921年英國的倫恩(Arnold Lunn)在瑞士組織了高山滑雪史上的首次回轉和速降比賽。1922年奧地利的施奈德(Hannas Schneider)創辦高山滑雪學校。1931年起舉辦世界高山滑雪錦標賽。1936年起被列為冬奧會比賽項目。運動員手持滑雪杖,腳踏滑雪板從高坡快速回轉、降下。不同項目起點與終點的垂直高度差亦有不同:速降男子800~1100米,女子500~800米;回轉男子180~220米,女子140~200米;大回轉男子250~450米,女子250~400米;超大回轉男子500~650米,女子400~600米。每個項目每個協會限報4人。比賽採用單人出發,順序抽簽排定。現冬奧會設男、女全能(1936年列入)、速降(1948年列入)、回轉(1948年列入)、大回轉(1952年列入)和超大回轉(1988年列入)。
高山滑雪是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因起源於阿爾卑斯山地區,故又稱「阿爾卑斯山項目」或「山地滑雪」。
高山滑雪主要分速度系列和技術系列兩部分。
速度系列分速降和超級大回轉。比賽按一次滑行成績決出名次。滑降道落差最大,距離也最長,最高時速達130公里。超級大回轉由於旗門數較多,速度稍慢。
技術系列分大回轉和回轉。名次按兩次成績合計計算。大回轉距離是回轉的兩倍以上,對速度和技術都有要求。回轉旗門數男子為55至75,女子為45至65。
此外,高山滑雪還有速降和回轉兩項綜合賽。
高山滑雪比賽均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進行。比賽要求起點和終點的垂直高度為800-1000米。
速降(又稱滑降)要求運動員從山頂按規定線路穿過用旗插成的門形向下滑行,是競速滑雪比賽項目。線路長2000米以上,坡度5-35度,平均20度,起點到終點高度男子為500-700米。線路兩旁插一定數量的旗桿作為各種門形。男子比賽插紅色旗,女子比賽插紅藍兩色旗。旗門間距為4-8米,上下旗門間距一般為30米左右,以滑降兩次的時間計算成績,決定名次。技術動作有直滑降、斜滑降、乙形滑降、起伏地滑降、犁式和半犁式滑降等。身體姿勢分高、中、低三種。
回轉滑雪,要求運動員從高山上滑下時不斷穿過門形和障礙物,連續轉彎高速下滑,是一項競速滑雪比賽。比賽線路長度男子為600-700米,女子400-500米,坡度30度以上的段落佔比賽全程的四分之一。標高差男子為140-200米,女子為120-180米。在男子的比賽線路上插有55-75個門形,女子比賽線路上插有45-60個門形。比賽中在高速轉彎通過線路上的各種門形時,需要兩腳過門。碰倒旗桿不算犯規,漏門或騎桿過門算犯規不計成績。在兩條線路上各滑一次,以兩次成績總和評定名次,如第一次犯規則不能滑第二次。比賽前可以從上向下察看線路,但不能著滑雪板從上向卡摸擬滑行或穿越門形。
大回轉滑雪,是高山滑雪比賽項目之一。運動員要快速從山上向下沿線路連續轉彎,穿越各種門形。男子比賽線路長度為1500-2000米,女子為1000米以上。男子線路標高差為300-400米,女子為250-350米。坡度為15-32度。以兩次滑行時間計算成績。大回轉的轉彎設計速度為15-20米/秒。比賽前允許運動員從上往下察看線路,但不能著滑雪板從上往下模擬滑行。
該項運動是速度和技巧的結合,運動員在滑行過程中左右盤旋,非常精彩,所以,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
Ⅳ 滑雪適合在什麼樣的地理環境中開展
史類地理10種,第一種直接冠以「地理」之名。其著錄之書大致可以分成以下類回型:一是古代地理書匯編類著述答,如陸澄《地理書》。二是王朝疆域地理書,有記一代疆域的,如《太康三年地記》、《唐地域方尺圖》;有記歷代疆域變革的,如《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太平寰宇記》等。三是總記古今地理變遷,如《古今地名》、《古來國名》等。四是天文分野類地理書,如《開元分野圖》。五是記載天下風俗物產,如《方物志》、《隋諸郡土俗物產》。六是總述地理視野,如《世界記》等。當然對於鄭樵所著錄的書目還可以作不同的歸納,但是其「地理」類例下的著述,除《!
Ⅳ 作為滑雪比賽場所的優越自然條件有哪些
因為索契有著良好的天然條件,避風的山坡,成片的白樺林,以及在歐洲都少見的積雪,景色優美,溫度適宜,等基礎設施全面建設起來後,沒有其他地方比索契更完美了。
Ⅵ 滑雪起源於什麼地方!
滑雪運動起源並發展於斯堪的納維亞國家。
國際滑雪聯合會成立於1924年。北歐滑雪項目列入了1924年在法國沙莫尼舉行的第一屆冬季奧運會。
滑雪運動從歷史沿革角度可劃分為古代滑雪、近代滑雪、現代滑雪;從滑行的條件和參與的目的可分為實用類滑雪、競技類滑雪和旅遊類(娛樂、健身)滑雪。實用滑雪用於林業、邊防、狩獵、交通等領域,現已多被機械設備所替代,逐漸失去昔日的應用價值。
競技滑雪是將滑雪升華為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運用比賽的的功能,達到競賽的目的。娛樂健身滑雪是適應現代人們生活、文化需求而發展起來的大眾性滑雪。
(6)滑雪的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基本要領
Step 1:步行
穿上滑雪器最初的動作就是步行。其動作與一般的走路並沒兩樣,開始時也許不習慣,可先穿上一隻滑雪器來回走下兩趟,而後再兩只一起穿上,一步一仗的適應平衡。
Step 2:跌倒
以側身著地最為安全,亦即以大腳外側,腰下側著地,同時舉起雙雪杖並用力地將兩腳伸直,以防不必要之受傷。
Step 3:方向變換
以滑雪器之前端或尾端為圓心,將欲轉變方向內側之滑雪器,向欲轉換方向分開成V字形,再將外側雪器靠攏過來。本方向變換僅適合於平坦的雪面上進行,若是於斜坡上則不適用。
Step 4:登行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坐纜車上山。可是台灣的滑雪場通常沒有好的纜車,此時最方便的做法就是把滑雪器脫掉,扛著滑雪器走上去,若是再懶惰一點,也可以穿著滑雪器往山上走,要領就是把持滑雪器與斜坡成90度,以防止滑雪器自動滑下去。
Step 5:平地滑行
兩腳平行站立,利用手腕力量將兩雪杖向後推動,使身體和兩滑雪器同時向前滑行前進。身體重心不可置於後,否則會有身體後傾的情況發生,那可是會導致後坐跌倒的。
Ⅶ 滑雪位於山地還是高原
世界主要滑雪場分布在氣溫較低的山區,讀圖可知,圖示三個滑雪場分布的共同特點是位於地形崎嶇的山地高原區.根據題意.
故選:A.
Ⅷ 建立滑雪場的區位條件是什麼
冬季是雨季,降水豐富,雪場很多都是迎風坡增加降水。山地地區,自然坡道,有利於雪場建設。歐洲滑雪傳統,保證遊客源。是作業嗎?我也記不太清了...先這些吧
Ⅸ 滑雪運動起源於什麼地方
對於中國來說:據專家介紹,早在公元7至10世紀的唐朝,我國就有關於滑雪的文字記載內。據記容載,利用器械在雪上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到五千年。滑雪起源於北歐的挪威、芬蘭,後來傳到歐洲其他地區。我國的滑雪運動,據說是1899年由一個挪威傳教士傳入的,但早在唐朝,我們就有了相關文字記載,只不過不是作為一種體育運動而載入史冊的。 中國真正把滑雪作為一項競技體育運動,是從1954年開始的,中國東北地區曾多次舉行規模較大的地區性滑雪比賽。 解放軍滑雪隊於1961年2月和1963年2月分別在波蘭和羅馬尼亞參加了社會主義國家友軍滑雪比賽,這是我國滑雪運動與國外的最初接觸。1975年,在黑龍江省尚志縣舉辦了「文革」以後第一次全國競賽,隨後,中國雪上運動才開始逐漸發展。1980年,我國滑雪隊在美國普萊西德湖第一次參加冬奧會。1986年在日本舉行的第一屆亞冬會上,我國女子越野滑雪隊為中國滑雪實現了國際賽場金牌「零」的突破。
Ⅹ 大量滑雪愛好者湧入對阿爾卑斯山脈地理環境造成了什麼不利影響
大量滑雪愛好者湧入對阿爾卑斯山脈地理環境造成了什麼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