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地理環境
㈠ 通遼市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緊鄰三大工業基地,即哈爾濱 長春工業區,京津塘工業區·,遼中南工業區。交通便利
㈡ 通遼市是小城市還是中等城市
通遼市區人口 八十萬。。屬於小城市吧。。。
㈢ 簡述通遼市地理位置特徵
通遼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是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和東北地區西部最大的交通樞紐城版市,被自治區政府定位權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地處北緯42°15′-45°41′、東經119°15′-123°43′之間,總面積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長約418公里,東西寬約370公里。東靠吉林省四平市,西接赤峰市、錫林郭勒盟,南依遼寧省沈陽市、阜新市、鐵嶺市,北邊與興安盟以及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為鄰,是環渤海經濟圈和東北經濟區的重要樞紐城市。
㈣ 庫倫旗的地理環境
庫倫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西南部。東鄰科爾沁左翼後旗,南接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和彰武縣,西連奈曼旗,北臨開魯縣。地處東經121°09′~122°21′,北緯42°21′~43°14′之間。總面積4716平方公里。 省道305線庫———平段公路全線貫通
省道305線庫倫鎮至遼寧省平安地段公路繼9月16日庫倫段全線竣工後,日前,遼寧省平安地段公路也已竣工,至此,該路實現了全線通車。
庫———平段公路的建成通車,拉近了通遼市與錦州、北京等地的距離,打通了東北地區進京的最短公路通道。庫———平段公路全部為省級黑色路面和高速公路。
截至2012年,公路總里程1382公里,其中:等級公路570公里(油路210公里、砂石路360公里)省級干線1條54.6公里,縣級公路4條273.9公里,鄉級公路17條367公里,村級路690公里。
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情況:6個蘇木(蘇木)鎮,1個農牧林場,2008年末實現鄉鄉通油路;全旗186個嘎查村在「十一五」全部實現村村通公路。
村村通班車情況:全旗現有旗級客運站1個,農村客運站6個。有156個村通班車,未通班車的61個。 甘庫鐵路接軌於大鄭線甘旗卡站,止於新建的庫倫站,正線全長56.724千米,新設大青溝、三家子、庫倫三個車站,其中大青溝站是為內蒙古旅遊4A級景區大青溝遊客提供交通便利的客運站,三家子站是為當地生產水泥、熟料等外運提供方便的貨運站,庫倫站客貨運業務都辦理。工程於2011年10月完工,於2012年7月25日正式開通運營。
甘庫鐵路開通運營為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結束該旗境內沒有鐵路的歷史。
㈤ 通遼有什麼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
位置境域
通遼市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松遼平原西端、科爾沁草原腹地,地理位置位於北緯42°15′—45°59′,東經119°14′—123°43′之間,東與吉林省接壤,南與遼寧省毗鄰,西與赤峰市、錫林郭勒盟交界,北與興安盟相連;南北長約418千米,東西寬約370千米,土地面積59835平方千米。[1]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0px; cursor: pointer; background: url("https://api.map..com/images/blank.gif"); width: 14px; height: 21px; left: 382px; top: 140px; z-index: -8731596;">
©2020 Bai - GS(2019)5218號 - 甲測資字1100930 - 京ICP證030173號 - Data © 長地萬方
地形地貌
通遼市處於蒙古高原遞降遼河平原的斜坡,地貌總輪廓是南部、
科爾沁區一角(2張)
北部高,中部低平。北部為大興安嶺南麓余脈的石質山地、丘陵區,海拔高度400~1300米,佔全市面積的22.8%。最高峰是罕山吞特爾峰,海拔高度1444米。南部為遼西山地的黃土丘陵和淺山區,海拔高度550~730米,佔全市面積的7.0%;中部為西遼河沖積平原,海拔高度120~320米,其邊緣分布著固定、半固定沙沼,佔全市面積的70.7%。全市境內較大的山有罕山、阿其瑪山、吐爾基山、老道山和青龍山。
氣候
通遼市地處中緯度,屬中溫帶、乾旱和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乾旱大風多,夏季炎熱降雨集中,秋季涼爽短促、氣溫下降快、霜凍北早南晚,冬季漫長少雪寒冷。年平均氣溫中部平原5~6°C,南部在6°C以上,北部山區為0~6°C。≥10°C的積溫魯北以南為3000~3200°C,魯北以北為2200~3000°C,霍林河地區為1900~2200°C。無霜期魯北以南為140~160天,魯北以北為140天以下。全市年降水量變化在305~485毫米之間,年降水的70%集中在6~8月份。全市各地濕潤度一般在0.3~0.7之間。全市光能資源豐富,光合有效輻射2506~2728兆焦耳/平方米年,年日照時數2868~3111小時,作物生長期(4~9月)日照時數為1577~1709小時,熱量資源適宜於農牧林業發展。年平均蒸發量1817.4毫米(蒸發皿為20厘米口徑)。氣候條件為雨熱同期,有利於植物生長及物質轉化和積累。乾旱、洪澇和大風天氣是影響農、牧、林業生產的主要自然災害。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底,通遼市共有藝術事業研究所2個,文化館9個,博物館5個,城市電影院16個,農村、牧區電影隊139個,圖書館9個,圖書館藏書115.17萬冊。專業藝術表演團體9個,藝術團體共演出1254場(次),觀眾達77.4萬人次。全市有縣廣播電視台7個,鄉廣播電視站74個,通電視的村2127個,通廣播的村2127個,調頻台42座。無線廣播電台1座,廣播節目4套。廣播節目覆蓋人口309.79萬人,電視節目覆蓋人口309.63萬人,有線電視入戶率為19.14%。
水文
通遼市水系由西遼河水系、柳河水系、大凌河水系、嫩江水系及東遼河組成,其中西遼河流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60%以上。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7條,屬遼河流域的38條,屬松花江流域的3條,屬大凌河流域的5條,屬內陸河1條。從水文地理特徵上看,全市河流劃分為北部山區河流,中部平原區河流和南部淺山丘陵區河流三個部分。通遼市境內有自然湖泊612個,總集水面積292.9平方千米,總蓄水能力3.53億立方米。
㈥ 如何介紹通遼
名稱:通遼市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地區:中國東北
市轄區面積:3212平方公里
機場:通遼機場
電話區號:0475
火車站:通遼站、通遼西站
下轄:奈曼旗、庫倫旗、科左中旗、科左後旗、扎魯特旗、開魯縣、霍林郭勒市
汽車牌照:蒙G [編輯本段]區域概況▲ 地理位置:通遼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處北緯42°15′-45°41′、東經119°15′-123°43′之間,總面積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長約418公里,東西寬約370公里。東靠吉林省、西接赤峰市、南依遼寧省、西北和北邊分別與錫林郭勒盟、興安盟為鄰,屬東北和華北地區的交匯處。
▲ 地形地貌:通遼市地處松遼平原西端,屬於蒙古高原遞降到低山丘陵和傾斜沖擊平原地帶。北部山區屬大興安嶺余脈,面積19349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32.5%,海拔高度1000-1400米。中部屬西遼河、新開河、教來河沖擊平原,面積12502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21.0%,平原區由西向東逐漸傾斜,海拔由320米降到90米。南部和西部屬於遼西山區的邊緣地帶,由淺山、丘陵、溝壑、沙沼構成,面積27684平方公里,佔46.5%,海拔400-600米。全市境內較大的山有罕山、阿其瑪山,老道山和青龍山。
▲ 氣候特徵:通遼市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短促溫熱,降水集中;秋季涼爽;冬季乾冷。大部分地區無霜期為90至150天。年降雨量350-450毫米。風能豐富、風能有效時數(3-20米/秒)為5000至6000小時。年有效風功率密度為100至150瓦/平方米。
▲ 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9.10萬人。年出生人口3.39萬人,出生率為10.96‰,年死亡人口1.75萬人,死亡率為5.6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9‰,比上年低0.6個千分點,城鎮人口102.81萬人,佔33.3%,鄉村人口206.29萬人,佔66.7%。按戶籍人口分組,農業人口199.71萬人,非農業人口112.80萬人;蒙古族人口143.90萬人,佔46.0%;男性人口159.24萬人,女性人口153.27萬人,男女性別比為1.04:1。(蒙古族人口數量不僅是全自治區,而且也是全國最多的一個城市。)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通遼通遼市森林面積125萬公傾,林木總蓄積量1745萬立方米。林木樹種有46科、80屬、220種。
通遼市野生動物繁多,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白鸛、鴇、梅花鹿、紫貂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鶴、蓑羽鶴、鴛鴦、天鵝、猞猁、馬鹿、黃羊等近30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清溝還有環頸雉、斑翹山鶉、野兔、狐狸、斑鳩。一般經濟動物,遍布全市各地。鳥類有18目,49科,212種。野生植物麻黃、甘草、山杏、沙棘等資源品種獨特,質地優良。
通遼市礦產資源豐富,初步探明的礦藏41種,礦床和礦點190多處。全市煤炭保有量121億噸;石油遠景儲量為8億噸左右;鐵、鋅、鎢、銅等金屬礦藏10多處,礦點30多個,為世人矚目的"801"礦富含鈮、鉭、鈹、鋯等稀有金屬和重稀土,總儲量680萬噸;天然硅砂的儲量居全國之首,被稱為"冶煉之寶"的石墨儲量也很可觀,功能神奇的中華麥飯石蜚聲海內外。
通遼市土質肥沃、水草豐美。既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也是國家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被譽為"黃牛之鄉"。現有耕地面積91.4萬公傾、盛產玉米、小麥、水稻、大豆及小雜糧等、糧食總產量穩定在35億公斤以上。境內草原面積327.4萬畝,牲畜存欄頭數達到712.5萬頭只,特別是西門塔爾牛、科爾沁牛、中國美利奴細毛羊、科爾沁細毛羊、科爾沁馬等畜種享譽國內外。 [編輯本段]農業農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由於加快退耕還林還草,年末全市實有耕地面積103.19萬公頃,比上年增加5.49萬公頃。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01.33萬公頃,比上年增加6.63萬公頃,增長7.0%。在農作物播種面積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8.11萬公頃,比上年增加6.81萬公頃,占總播種面積77.1%;油料作物播種面積6.65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85萬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6.6%,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蔬菜播種面積6.84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64萬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6.7%,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糧食產量較上年增加,農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糧食產量429.24萬噸(85.85億斤),比上年增產17.24萬噸(3.45億斤),增長4.2%。其中:玉米359.75萬噸(71.95億斤);水稻18.60萬噸(3.72億斤);小麥8.09萬噸(1.62億斤)。
主要經濟作物中,油料、甜菜產量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通遼夜景油料產量10.66萬噸,比上年增產0.36萬噸;甜菜產量2.96萬噸,較上年增產0.66萬噸。
蔬菜生產品種進一步優化,新特、精細品種增加,單產效益明顯提高。蔬菜總產量273.69萬噸,比去年增長18.9%,其中葉菜類產量115.24萬噸。特種作物生產進一步發展,鮮切花產量2.5萬噸,盆栽觀賞植物產量12.5萬噸,葯材產量1.16萬噸。
畜牧業生產穩步增長。牧業年度牲畜實有頭數1300.49萬頭(只),比上年增加170.59萬頭(只)。年末全市家畜實有頭數1036.91萬頭(只),比上年末增加162.31萬頭(只),增長18.6%,其中大小牲畜755.19萬頭(只),比上年末增加111.09萬頭(只),增長17.2%;豬281.72萬頭,增加51.22萬頭,增長22.2%。全年肉類總產量達到61.58萬噸,比上年增長42.2%,其中:豬肉31.79萬噸,比上年增長68.2%;牛肉11.92萬噸,比上年增長11.4%;羊肉6.44萬噸,比上年增長61.0%。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資產投資:2006年該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相繼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使該市的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規模不斷擴大。2006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80億元,同比增長23.9%。
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7.78億元,同比增長29.6%。其中:國有單位投資完成116.08億元,佔43.3%。按三次產業劃分,第一產業投資完成6.93億元,同比增長9.6%;第二產業投資完成167.40億元,同比增長47.6%,其中工業投資完成166.03億元,同比增長48.8%;第三產業投資完成93.45億元,同比增長7.5%。
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工業技改投資力度繼續加大。農林牧漁業完成投資9.67億元;製造業完成投資87.19億元;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完成投資60.75億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投資38.42億元;房地產業完成投資17.62億元;公共設施管理業完成投資10.60億元;教育業完成投資3.29億元;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完成投資7.24億元。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新增生產能力:原煤開采1244萬噸/年;鉛鋅采礦13萬噸/年;鐵礦開采20萬噸/年;城市道路擴建長度39公里;新增高等院校建築面積83137平方米,學生席位14444個;新建公路8.5公里,改建公路448.03公里,新建客、貨運站6000平方米。
▲ 國內貿易:2006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10.96億元,比上年增長16.7%。其中:城市消費品零售額52.66億元,增長17.9%;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分別為28.97億元和29.34億元,增速達15.4%和15.9%。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90.83億元,增長17.0%;住宿和餐飲業15.86億元,增長20.7%;其它行業4.27億元,同比下降0.4%。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經濟效益狀況繼續改善。全年商品銷售總額181.92億元,其中:批發企業93.80億元,零售企業88.12億元。
▲ 交通和郵電: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全年實現增加值33.09億元,同比增長20.5%。全年鐵路實現貨運周轉量394.32億噸公里,比上年增加37.69億噸公里,增長10.6%;客運周轉量35.66億人公里,比上年增加4.02億人公里,增長12.7%;公路貨運周轉量3089.80百萬噸公里,比上年增加834.80百萬噸公里,客運周轉量1455.46百萬人公里,比上年增加69.46百萬人公里。民航旅客發運量28867人,發運行李、貨物和郵政112.7噸;旅客周轉量2188萬人公里,貨物、郵政和行李周轉量9.4萬噸公里;總運輸線路長度達1736公里。
郵電通信業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8.0億元。全市有郵政機構154個,郵路總長度3998公里,農村投遞路線14016公里。年末全市行動電話用戶達到65萬戶,固定電話用戶38.5萬戶。據城鄉住戶調查資料顯示,百戶城鎮居民擁有固定電話89部,行動電話150部;百戶農牧居民擁有固定電話54部,行動電話67部。
▲ 金融和保險業: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穩定增長。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203.73億元,比年初增長12.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20.63億元,增長9.2%。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58.50億元,增長21.5%。其中短期貸款157.68億元,同比增長12.9%;中長期貸款98.23億元,同比增長37.8%。
保險業收入減少,全年保費收入32915萬元,比上年下降7.3%。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9907萬元,同比增長0.6%;壽險保費收入23008萬元,同比下降10.4%。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8602萬元,其中財產險賠款5792萬元;壽險賠款及給付2810萬元。 [編輯本段]社會事業▲ 文化教育和衛生:年末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9個,文化館8個,群眾藝術館1個,公共圖書館9個,博物館3個。中、短波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36座,通廣播的鄉123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4.79%,比上年增加0.36個百分點,縣、鄉電視台81座,通電視的鄉123個,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3.32%,比上年增加個0.36百分點。
2006年該市教育事業穩步發展,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進一步提高,學生輟學率明顯下降。全市普通高等學校1所,在校生15720人,招生3683人;普通高中招生21451人,在校生63818人;初中招生45939人,在校生135597人;普通小學826所,專任教師18621人,招生36999人,在校生218067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267人,從事特殊教育的專任教師42名;幼兒園22所,幼兒教育班1317個,在園(班)幼兒28990人。學齡人口受教育程度進一步改善,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100%,畢業生升學率100.53%,比上年度提高0.53個百分點,輟學率為0.15%,比上年度下降0.7個百分點;初中畢業生升學率51.95%,比上年度下降3.29個百分點,輟學率為2.07%,比上年度下降個2.6百分點。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不包括診所)242個,在全市衛生機構中,醫院38個;衛生院151個;采供血機構1個;婦幼保健機構8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10個。醫療床位5527張,醫院、衛生院床位5166張,佔93.5%。衛生技術人員8636人,其中執業醫師3819人,佔44.2%,注冊護士1926人,佔22.3%。
▲ 環境保護:環保事業發展加快,全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年末全市環保系統職工共有241人,環保機構23個。環境監測站8個,環境監測人員92人。自然保護區55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2個。自然保護區面積4848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8.14%。生態示範區3個,其中國家級3個。建成環境雜訊達標區2個,達標區面積9.1平方公里,年內設立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執行率達100%,環境法制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
▲ 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隨著各項增加居民收入措施的落實、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農畜產品價格上漲以及減免農業稅等惠農政策的實施,城鄉居民收入有了明顯提高。
全市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006年達到13908元,比上年增加2228元,增長19.1%,其中:國有單位人均13995元;集體單位人均12376元;其他單位人均13861元。
▲ 旅遊:2006年該市旅遊產業得到長足發展,全年接待海內外旅遊者191.1萬人次,同比增長22.9%,其中海外旅遊者8829人次,同比增長15%,旅遊業總收入16.3億元,同比增長52%,其中旅遊外匯收入374.2萬美元,同比增長30%。
旅遊招商引資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年引資金額16280萬元,其中引進國外無償捐助185萬元,國外直接投資2000萬元,外地客商投資12000萬元,本地及民間投資2095萬元。
旅遊產品開發態勢良好,已經形成以原始草原、沙漠風光、民族風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骨架的旅遊格局,重點推出了四條旅遊精品線,一是大青溝—珠日河—扎、霍草原;二是孝庄故里生態旅遊區—大樂林寺—莫力廟—古榆園—清王府;三是努古斯台—阿古拉—博王府—大青溝—興源寺、福緣寺—塔敏查干;四是阿古拉—珠日河、鮮光民俗村—莫力廟—羊場農家樂、牧家樂。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通遼市地處祖國北疆,歷史悠久,是蒙古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璀璨的紅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發祥地。早在五千多年前,科爾沁草原就已經開始有人類生息。大約三千年前,這里的古代居民已進入了奴隸社會。據考古發現夏家店下層文化遺跡和生活器具證實,通遼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東胡族和山戎族。春秋時,燕國在如今的河北省和遼寧省交界一帶,就是現在通遼的中南部地區,為防禦東胡人入侵,而修築的燕長城遺跡,如今在奈曼旗、庫倫旗境內仍清晰可辨。這證明最晚在春秋中葉,東胡人便已揭開了通遼古代文明的序幕。後來,東胡人為燕國所敗北撤,秦王朝統一中國後,通遼的中南部地區屬遼東郡與遼西郡管轄,便成了秦的一部分。
西漢初,匈奴主宰了包括通遼境內的大漠南北廣大地區,繼之而起的是被匈奴控制的東胡族的後裔鮮卑和烏桓族。 漢武帝時,曾三次出兵匈奴後獲勝,使通遼同內地的聯系更為密切,大大促進了這一地區生產力的發展和繁榮。 東漢末年,鮮卑族首領檀石槐統一了鮮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軍事聯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廣大地域,科爾沁草原亦屬軍事聯盟的一部分。
南北朝時期,在鮮卑人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爾沁草原上,又興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族自4世紀中葉,就游牧於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聯盟,受唐朝控制。在隋、唐之際,當時的整個通遼都在以契丹人為地方長官的中原王朝的統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廣度和深度,都大大超過以前任何時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到了遼代,通遼畜牧業已經十分發達。金王朝建立後,通遼行政上歸北京路臨潢府管轄。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國,通遼納入了蒙古帝國的版圖。到了元朝時期,通遼歸遼陽行中書省大寧路管轄。
明朝統一蒙古高原後,通遼又屬「三衛」所轄之地,大部分屬「扶余衛」管轄。16世紀末,努爾哈赤稱帝,改國號為「大金」,通遼基本上受大金所控制。 到了清朝,改往日部落制為盟、旗制,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首統盟,當時包括4部、10旗。後來清政府又先後在蒙古王公貴族的封地設廳、府、州、縣的建制,哲里木盟基本上歸長春、昌圖、洮南三府管轄。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軍事、經濟上曾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里孕育了清代國母 孝庄文皇後,清末名將 僧格林沁,抗日英雄 嘎達梅林等。同時這里還有中國安代舞之鄉的美稱。旅遊資源豐富:有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清溝 有亞洲之最的沙漠水庫 莫利廟水庫。有中國五大露天煤礦之一的霍林河煤礦。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後,哲里木盟10旗歸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轄,同時受東三省監督和節制。 偽滿洲國時期(1932年至1945年)哲里木盟先後改稱興安南分省、興安南省、興安南地區,分別隸屬於興安局、蒙政部、興安總省。
解放戰爭時期,哲里木盟先後改稱哲里木省、哲里木盟,分別隸屬於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興安省、遼西省、遼吉省、遼北省。 1949年4月,哲里木盟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銷,所屬各旗縣市歸內蒙古東部區行政公署管轄。1954年4月,內蒙古東部區行政公署撤銷,哲里木盟建制恢復,管轄范圍與撤銷前相同。1969年7月,哲里木盟劃歸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復歸內蒙古自治區。
1999年10月,撤銷地級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級通遼市,轄科爾沁區、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開魯縣、庫倫旗、奈曼旗、扎魯特旗,原哲里木盟霍林郭勒市為內蒙古自治區直轄縣級市,由通遼市代管。通遼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科爾沁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通遼市轄1個市轄區、1個縣、5個旗,代管1個縣級市。
通遼市行政區劃圖通遼市 面積59535平方千米,人口311萬人(2004年)。
科爾沁區面積 3212平方千米,人口81萬。郵政編碼028000。區人民政府駐霍林河大街。
霍林郭勒市面積585平方千米,人口 7萬。郵政編碼029200。
開魯縣面積 4488平方千米,人口39萬。郵政編碼028400。縣人民政府駐開魯鎮。
庫倫旗面積 4650平方千米,人口18萬。郵政編碼028200。旗人民政府駐庫倫鎮。
奈曼旗面積 8120平方千米,人口43萬。郵政編碼028300。旗人民政府駐大沁他拉鎮。
扎魯特旗面積17193平方千米,人口30萬。郵政編碼029100。旗人民政府駐魯北鎮。
科爾沁左翼中旗面積 9811平方千米,人口53萬。郵政編碼029300。旗人民政府駐保康鎮。
科爾沁左翼後旗面積11476平方千米,人口40萬。郵政編碼028100。旗人民政府駐甘旗卡鎮。 [編輯本段]旅遊景點西拉木倫公園
森林公園
珠日河草原旅遊區
霍林河草原旅遊區
輝特淖爾草原旅遊區
大青溝
吉祥密乘大樂林寺
興源寺
雙合爾山白塔
奈曼王府
孝庄故里生態旅遊區
古榆園
莫力廟
福緣寺
阿古拉
努古斯台
鮮光民俗村
羊場農家樂、牧家樂
塔敏查干
君寧家園
㈦ 通遼市地理位置,人口與民族分布,自然環境以及自然資源等資料
通遼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是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和東北地區西部最大的交通樞紐城市,被自治區政府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地處北緯42°15′-45°41′、東經119°15′-123°43′之間,總面積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長約418公里,東西寬約370公里。東靠吉林省、西接赤峰市、南依遼寧省、西北和北邊分別與錫林郭勒盟、興安盟為鄰,屬中國東北地區。通遼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是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和東北地區西部最大的交通樞紐城市,被自治區政府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地處北緯42°15′-45°41′、東經119°15′-123°43′之間,總面積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長約418公里,東西寬約370公里。東靠吉林省、西接赤峰市、南依遼寧省、西北和北邊分別與錫林郭勒盟、興安盟為鄰,屬中國東北地區。動物資源通遼市野生動物繁多,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白鸛、鴇、梅花鹿、紫貂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鶴、蓑羽鶴、鴛鴦、天鵝、猞猁、馬鹿、黃羊等近30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清溝還有環頸雉、斑翹山鶉、野兔、狐狸、斑鳩。一般經濟動物,遍布通遼各地。鳥類有18目,49科,212種。野生植物麻黃、甘草、山杏、沙棘等資源品種獨特,質地優良。[6] 植物資源通遼市地處森林和草原的過渡地帶,原始景觀為榆樹疏林草原,以草原植被為主,森林植被居其次。植被類型主要由乾旱草原類型及旱生草本植物構成。天然的喬灌木樹種有榆、蒙古櫟、黑樺、葉底珠、胡枝子、錦雞兒、山杏、沙柳等;天然草地植物有112科、446屬、1169種。在1169種植物中,有飼用價值的578種,主要飼用植物185種,包括羊草、針茅、隱子草、野穀草、鹼草、花苜蓿和差巴嘎篙等;山地和沙地適宜楊、柳、榆、樟子松、山杏、錦雞兒和黃柳等喬灌木生長。[6] 礦產資源通遼市礦產資源豐富,初步探明的礦藏41種,礦床和礦點190多處。通遼煤炭保有量121億噸;石油遠景儲量為8億噸左右;鐵、鋅、鎢、銅等金屬礦藏10多處,礦點30多個,為世人矚目的"801"礦富含鈮、鉭、鈹、鋯等稀有金屬和重稀土,總儲量680萬噸;天然硅砂的儲量居全國之首,被稱為"冶煉之寶"的石墨儲量也很可觀,功能神奇的中華麥飯石蜚聲海內外。[6] 土地資源通遼市耕地面積91.4萬公傾[6] ,沙地面積4086萬畝,分別占總土地面積和科爾沁沙地面積的45.4%和52.7%,是科爾沁沙地的主體地區。在沙地面積中,流動沙地面積295萬畝,固定、半固定沙地面積3211萬畝,潛在沙漠化土地面積580萬畝。通遼草原總面積5129萬畝,可利用面積4682萬畝。其中退化、沙化、鹽漬化草原面積4217萬畝,占草原總面積的82%,占草原可利用面積的90%。通遼森林總面積2051萬畝,活立木總蓄積2602萬立方米,森林覆被率23.7%。2010年,通遼總人口310萬,其中蒙古族138萬,佔中國蒙古族人口的1/4,是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7] [6]
㈧ 通遼市地理位置疆域人口和民族分布
通遼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是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和東北地區西部最大的回交通樞紐城市,被自答治區政府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地處北緯42°15′-45°41′、東經119°15′-123°43′之間,總面積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長約418公里,東西寬約370公里。東靠吉林省、西接赤峰市、南依遼寧省、西北和北邊分別與錫林郭勒盟、興安盟為鄰。
2010年,通遼總人口310萬,其中蒙古族138萬,佔中國蒙古族人口的1/4,是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
㈨ 通遼的地理環境
通遼機場最早開工建設於1958年,2002年擴建,通遼機場為級機場,擁有1條長2300米、寬45米的跑道,3個停機坪,現已開辟了通遼至北京、呼和浩特、上海、廣州、大連、等航線。通遼機場位於市區西南7公里處,從市內可乘坐3路公交車到達。
2012年,通遼機場運輸生產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各項指標連創歷史新高。2012年,通遼機場共保障運輸起降5806架次,同比增長117.3%,完成旅客吞吐量343840人次,同比增長93.2%;旅客發運量180334人次,同比增長103.7%;貨郵吞吐量1485.11噸,同比增長25.1%;貨郵發運量541.03噸,同比增長6.7%;折算旅客吞吐量360341人次,同比增長88.5%。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0萬人次。 截至2012年,通遼機場已開通航線12條,其中包括新開航線8條;通航城市16個,航線網路覆蓋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天津、杭州、西安、昆明、呼和浩特、長春、哈爾濱、濟南、鄭州、海口、鄂爾多斯、海拉爾等區內外城市;有國航、東航、海航等9家航空公司參與運營;通遼機場保障的最大機型為波音737-800機型,機場日航班起降達到34架次,日旅客吞吐量達到 2000人次。2012年3月份,自「呼—通支線快線」啟動以來,呼—通往返航班已達到每天4-5班;其中,大機型執飛2班,小機型執飛3班;每日可提供座位數800個,基本滿足了呼—通航線市場需求。與此同時,通過首府中轉平台,可中轉至深圳、南京、長沙、武漢等個50多個城市,為廣大旅客出行提供更多選擇。
2012年通遼機場又先後開通了通遼至上海、廣州、大連、天津、海口、鄭州、濟南、海拉爾等國內旅遊城市的航線航班,均由空中客車A320和波音737-800大機型執飛,推出了通遼至上海、濟南、天津4折的團隊票,通遼至海口、廣州3折的團隊票,極大的滿足了各大旅遊團隊出行需求。2013年3月31日,航班換季首日,通遼機場新開通了重慶至呼和浩特至通遼、杭州至通遼至哈爾濱、西安至呼和浩特至通遼三條航線。三條航線的成功開通,架起了通遼地區至杭州、西安的空中橋梁,加密了至重慶航班,迎來西部航空公司加盟通遼市航空市場運營。同時,創造了通遼機場「一日開三地」的歷史。
另據悉,到2015年,通遼機場還將陸續開通南京、成都、合肥、深圳、包頭、廈門等國內航線,申辦口岸機場開通港澳地區航線,以及首爾、東京等國際航線。 鐵路:通遼鐵路發達,各個縣級地區全部通鐵路。六條鐵路(平齊、京通、通讓、大鄭、通霍、集通)貫穿全境。通遼火車站是沈陽鐵路局直屬一等站,它扼守東北、華北鐵路交通的咽喉,有大鄭、京通、通讓、通霍、集通五條鐵路干線在這里交匯,是連接東北與華北、西北、西南的鐵路交通樞紐。通遼站已開通了前往北京、天津,杭州、沈陽、長春、呼和浩特、包頭、哈爾濱、大連、濟南、南京、上海等地的客運列車。
公路:已建成雙遼至通遼段、金寶屯至查日蘇段高速公路、赤通高速公路。其中雙遼至通遼高速公路全長93.564公里,是國家高速公路網大慶至廣州高速公路和自治區「三橫九縱十二出口」公路網主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擬建的雙遼至長春高速公路對接後,將形成通遼至長春兩小時快速通道,與已建成的通遼至赤峰高速公路對接後,成為我市及東北地區進京的第二條快速通道。金寶屯至查日蘇高速公路全線長44.551公里,是國家高速公路網長春至深圳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北接吉林省高速公路網,南接遼寧省高速公路網,是我市連接吉林、遼寧兩省的重要通道。在建通遼至沈陽等高速公路。通遼市境內有111、303、304等四條國道縱橫貫通,並和多條省道組成三縱四橫的公路交通網路,北達吉林吉安,東到遼寧丹東,南抵北京,西到錫林郭勒。通遼市長途汽車站現已開通了到達長春、沈陽、大連、北京、呼和浩特、天津、鄭州、四平、烏蘭浩特等地的長途班線。
公交:通遼市市內交通便利,擁有12條市內公交線路共180多個公交站點,其中環線109路為環線,從火車站始發,票價2元。最新開通的888路和999為市區連接新城區公交,要去新城區的市民可以乘坐此公交專線前往。
㈩ 內蒙古通遼的情況!
通遼市(原哲里木盟,哲里木,蒙古語意為馬鞍吊帶。)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地處松遼平原西端,蒙古高原遞降遼河平原的斜坡。地理坐標為東經119°~123°,北緯42°~46°。總面積59 535平方公里,邊界總長1 500公里。東連吉林省白城地區的長嶺縣和通榆縣、四平地區的雙遼縣;南鄰遼寧省鐵嶺市的康平縣、昌圖縣和阜新市的彰武縣、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西接赤峰市的翁牛特旗、阿魯科爾沁旗及敖漢旗;西北與錫林郭勒盟的東、西烏珠穆沁旗接壤;北與興安盟的科爾沁右翼中旗毗鄰。1946年4月1日,在科爾沁左翼中旗的巴彥塔拉成立哲里木省政府,劃歸遼西行政公署領導,省政府主席烏力圖。 1946年6月1日,省政府遷至通遼,並更名為哲里木盟政府。盟政府下轄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科爾沁左翼前旗、開魯縣、通遼縣、庫倫旗、奈曼旗。1948年,轄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開魯縣、通遼縣、扎魯特旗、庫倫旗、奈曼旗。1949年4月2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決定,哲里木盟劃歸內蒙古自治政府管轄。1953年3月,哲里木盟政府撤銷,所屬各旗縣市直屬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1954年4月,恢復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哲里木盟人民政府,下轄通遼市、通遼縣、開魯縣、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奈曼旗、庫倫旗、扎魯特旗。後改成哲里木盟人民委員會。1958年4月,改成哲里木盟公署,作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派出機構。1965年8月24日,呼倫貝爾盟的科爾沁右翼中旗劃歸哲里木盟。1968年1月,成立哲里木盟革命委員會,1969年7月,哲里木盟及所轄地區劃歸吉林省。1979年,重新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成立哲里木盟行政公署。1980年7月,科爾沁右翼中旗劃歸興安盟。1981年10月,成立哲里木盟霍林河辦事處,1985年11月9日,國務院批准成立霍林郭勒市。1986~1997年,哲里木盟轄通遼市、霍林郭勒市、開魯縣、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奈曼旗、扎魯特旗、庫倫旗。
1999年1月,經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批准,撤銷哲里木盟建制,設立地級通遼市,實行市管旗縣區體制,所轄地域與原哲里木盟所轄地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