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地理位置
Ⅰ 雲南地理位置介紹,要詳細的
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
雲南東部回與貴州省、廣西壯答族自治區相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毗連。從整個位置看,雲南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臨遼闊的印度洋及太平洋。雲南省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為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為1997公里,中老段為710公里,中越段為1353公里。
雲南省氣候特點
雲南地處低緯高原,由於大氣環流的影響,冬季受乾燥的大陸季風控制,夏季盛行濕潤的海洋季風,屬低緯山原季風氣候。
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高原氣候區共七個氣候類型。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
其主要表現為:
一是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
二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三是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
Ⅱ 雲南的地理位置是什麼樣子的
位於中國西南邊陲,界於北緯21°8′-29°15′,東經97°31′-106°11′之間,東部與貴州、廣西為鄰,北部與四川相連,西北部緊依西藏,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寮國、越南毗鄰,雲南省總面積39.4萬平方千米。
Ⅲ 雲南的地理位置及意義
雲南,簡稱雲(滇),省會昆明,位於中國西南的邊陲,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內地之一。生活在容距今170萬年前的雲南元謀人,是截至2013年為止發現的中國和亞洲最早人類。
戰國時期,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即「彩雲之南」「七彩雲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面積39萬平方千米,佔全國面積4.11%,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中面積排名第8。總人口4596萬(2010年),佔全國人口3.35%,人口排名為第12名。下轄8個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
與雲南省相鄰的省區有四川、貴州、廣西、西藏。雲南3個鄰國是緬甸、寮國和越南。北回歸線從該省南部橫穿而過。
Ⅳ 雲南的地理位置
雲南省復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制,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
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毗連。從整個位置看,雲南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臨遼闊的印度洋及太平洋。雲南省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為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為1997公里,中老段為710公里,中越段為1353公里。
Ⅳ 雲南地理位置的特點
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
雲南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寮國、越南毗連。從整個位置看,雲南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臨遼闊的印度洋及太平洋。雲南省與鄰國的邊界線總長為4060公里,其中中緬段為1997公里,中老段為710公里,中越段為1353公里。 雲南省氣候特點
雲南地處低緯高原,由於大氣環流的影響,冬季受乾燥的大陸季風控制,夏季盛行濕潤的海洋季風,屬低緯山原季風氣候。
全省氣候類型豐富多樣,有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溫帶、中溫帶、高原氣候區共七個氣候類型。雲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 其主要表現為:
一是氣候的區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 二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三是降水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
在我國,每個省的名稱,都有獨特的歷史地理淵源。雲南之名雖然出現得早,始於西漢,是全國省名中最早的一個, 但其最初為縣名,後為郡名, 唐代中央王朝封南詔王為「雲南王」,「雲南」一詞才成為較大地域的名稱,元代正式設立了雲南行省後,正式成為省級行政區名稱。 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朝在今祥雲雲南驛設雲南縣,屬益州郡。縣名來歷有二:一因山得名,即縣西北百數里有終日與雲氣相連的雲山,縣在其南,故名雲南;二因祥瑞徵兆得名。傳說漢武帝夢見吉祥彩雲現於白岩(今彌渡紅岩),縣在其南,故名雲南。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三路進軍南征,「殺高定,降孟獲,會師滇池」,改益州郡為建寧郡,繼而置祥雲郡,治所在雲南縣(今祥雲雲南驛),以今祥雲一帶為中心,轄青嶺(今大姚)、弄棟(今姚安)、邪龍(今巍山)、葉榆(今大理)、遂久(今麗江)、姑復(今永勝)。西晉時又合並了永寧(今寧蒗)和雲平(今賓川)兩縣。在300年裡,雲南縣一直是滇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937年,南詔亡,段思平建大理國後設雲南瞼、品甸瞼。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設雲南行省,改雲南瞼為雲南州,屬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雲南州為雲南縣,在今祥雲米甸一帶設土司世職12關長官司, 隸大理府。1914年, 因雲南縣名與雲南省名相重,借「彩雲南現,人以為祥」之意,改雲南縣名為「祥雲」。
雖然從「雲南」改稱「祥雲」已有80年,民間仍稱祥雲為「小雲南」,以有別於作為雲南省的「大雲南」。 歷史學家有充分理由稱今天的祥雲一帶為 「古雲南」。這不僅因為從公元前109年到1914年,這片土地以雲南稱謂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而且,1964年在祥雲大波那出土的世界聞名的木槨銅棺說明,早在戰國時代,這里的人們就過著定居生活、使用銅器且冶煉和鑄造技藝已達到相當高超的水平了。1976年至1980年,又在距縣城23公里的禾甸先後出土了銅鉞、矛、釒尊、鋤、雞形杖頭等距今2100多年的西漢早期遺物200餘件,為研究雲南古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1961年,考古工作者還從距祥雲縣城3公里的清華古洞內發掘出了新石器時期古人類使用的石刀、石斧。這更說明早在7000多年之前,這里就有了 原始的農業和畜牧業, 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以磨光的石器作為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了。
雲南迄今發現的新石器文化遺址, 除在滇池周圍的昆明、晉寧、安寧、 祿豐等地較為集中外,范圍更廣地集中在祥雲、彌渡、賓川、大姚、大理、洱源、劍川、永勝、寧蒗等歷史上雲南縣境內或相鄰地區(史家與「滇池地區」相對應,稱其為「洱海地區」)。這說明,歷史上的雲南縣和雲南郡在雲南歷史上舉足輕重。
從前109年漢武帝設雲南縣到1382年明太祖降雲南州為雲南縣的1491年間,歷史學家稱為「古雲南」和民間說的「小雲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一直在距今祥雲城15公里的雲南驛。今祥雲城舊稱雲南城。《蠻書》記載:「今雲南城乃品甸,即品澹;亦曰澹瞼,亦曰波州、亦曰波大驛,皆一地也。」937年,大理國主段思平雖設品甸瞼,但與其同「級」並存的雲南瞼仍以今雲南驛為中心。
縱觀祥雲雲南驛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其2000多年的歷史中,其政治經濟地位是越來越下降,但它的名稱卻越來越受重視,包容性越來越廣,最終發展成為省級行政區的名稱。這一發展過程和演變現象,在整個中國所有省級行政區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Ⅵ 雲南麗江的地理位置
麗江位於中國雲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游 ,地理座標為:東經99度23秒—專—101度31秒北緯25度59秒——27度56秒.北連迪慶藏族屬自治州,(迪慶是目前除麗江外又一個被猜想是香格里拉所在的地方),麗江南靠雲南四大旅遊風景區之一的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西部是曾經歸麗江專員公署管轄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該州得名於流經此地並經緬甸匯入印度洋的怒江河,(怒江和另外一條國際河流瀾滄江(湄公河)與流經麗江的金沙江構成中國政府所規劃的西南三江並流風景區).縣城海拔2400米。
Ⅶ 麗江的地理位置
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市境西北接迪慶州,西連怒江州,西南界大理州,東南臨楚內雄州,東鄰四容川省攀枝花市,東北通四川省涼山州。地處橫斷山脈北段向雲貴高原過渡帶,有聞名的玉龍雪山,並有瀘沽湖、程海等湖泊,金沙江流經市境。
全市總面積2.0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28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比例超過五成。麗江是古代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中轉站,麗江古城始建於南宋,納西族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即倉廩集散之地。1986年國務院將麗江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7)雲南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麗江處於青藏高原與雲貴高原的銜接地段。麗江兼有兩種高原地形特徵,地貌多樣,有雪山、草甸等自然景觀,氣候變化顯著。
麗江的地理坐標為東經100°14′,北緯26°52′。古城坐落在麗江壩中部,海拔2400餘米。附近有海拔5596米的玉龍雪山,有虎跳峽。
由於高原地形,麗江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屬亞熱帶高原型氣候(柯本Cwb)。氣候特點為:冬無嚴寒、晴朗,夏無酷暑、潮濕、相當陰沉。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6.0℃,最熱月(6月)平均氣溫18.4℃。
Ⅷ 雲南在中國的地理位置
雲南省位於中國版圖的西南部,與四川、貴州、廣西、西藏接壤,與緬甸、寮國和越南為鄰。北回歸線從該省南部橫穿而過。
淺藍色虛線范圍即雲南省。
Ⅸ 求雲南的地理位置
位於中國西南的邊陲。
與雲南省相鄰的省區有四川、貴州、廣西、西藏。雲南3個鄰國是緬甸、寮國和越南。北回歸線從該省南部橫穿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