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臨沂鄉土地理知識

臨沂鄉土地理知識

發布時間: 2021-02-11 20:44:51

① 找有關臨沂春節的鄉土地理知識,編寫一篇地理小論文、。

以下資料僅供參考:

春節習俗調查報告

一.過年長輩為什麼要給孩子壓歲錢

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將會得到長輩給的壓歲錢。為什麼過春節的時候要給孩子壓歲錢呢?

這里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傳說,古時候有一種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裡出來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頭上摸三下,孩子嚇得哭起來,然後就發燒,講囈語而從此得病,幾天後熱退病去,但聰明機靈的孩子卻變成了痴呆瘋癲的傻子了。人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點亮燈火團坐不睡,稱為"守祟"。

在嘉興府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逼著孩子玩。孩子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拆開包上,包上又拆開,一直玩到睡下,包著的八枚銅錢就放到枕頭邊。夫妻倆不敢合眼,挨著孩子長夜守祟。半夜裡,一陣巨風吹開了房門,吹滅了燈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頭時,孩子的枕邊進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縮回手尖叫著逃跑了。管氏夫婦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也都學著在年夜飯後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交給孩子放在枕邊,果然以後祟就再也不敢來害小孩子了。原來,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

在我國歷史上,很早就有壓歲錢。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這種錢幣形式的佩帶物品最早是在漢代出現的,有的正面鑄有錢幣上的文字和各種吉祥語,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鑄有各種圖案,如龍鳳、龜蛇、雙魚、斗劍、星斗等。

唐代,宮廷里春日散錢之風盛行。當時春節是"立春日",是宮內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間並沒有這一習俗。《資治通鑒》第二十六卷記載了楊貴妃生子,"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之事。這里說的洗兒錢除了賀喜外,更重要的意義是長輩給新生兒的避邪去魔的護身符。

宋元以後,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稱為春節。不少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為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

到了明清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民國以後,則演變為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義為"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徵著"財源茂盛"、"一本萬利"。貨幣改為鈔票後,家長們喜歡選用號碼相聯的新鈔票賜給孩子們,因為"聯"與"連"諧音,預示著後代"連連發財"、"連連高升"。

從上面的敘述中不難發現,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著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吉利。

二.過年時為什麼要吃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里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語。

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台灣人吃魚團、肉團和發菜,象徵團圓發財。餃子因所包的餡和製作方法不同而種類繁多。即使同是一種水餃,亦有不同的吃法: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達斡爾人要把餃子放在粉絲肉湯中煮。然後連湯帶餃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餃子和面條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線穿元寶"。

餃子這一節目佳餚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少數民族是怎樣過春節的

中國傳統的春節不僅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也是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期間,少數民族和漢族同胞一樣,舉行各種民間活動,豐富多彩,喜氣洋洋。

② 有關安徽鄉土地理的知識

還可加些安徽旅遊景點的分布 安徽氣候的南北差異 安徽資源的利用開發

③ 山西鄉土地理知識

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地理坐標為北緯34°34'——40°43'、東經110°14'——114°33'。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全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6%。境界輪廓略呈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東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與河北省為鄰;西、南以滔滔黃河為塹,與陝西省、河南省相望;北依綿綿內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毗連。山西地形較為復雜,境內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種地貌類型。山區、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間。最高點為五台山的北台葉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點在垣曲縣境內西陽河入黃河處,海拔僅180米。山西表裡山河,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大部分為山區和丘陵。東界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北亘北嶽恆山、五台山,南聳中條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葉斗峰海拔3058米,為華北最高峰。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臨汾、長治和運城等盆地。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兩大水系。境內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條,大於4000平方公里、河長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乾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長,全長659公里。被稱為中華民族文化搖籃的黃河,北自偏關縣老牛灣入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里。黃河流經晉陝峽谷,在吉縣壺口一帶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瀉,形成壯觀的壺口瀑布。

④ 鄉土地理的簡介

中學課程標准規定,「鄉土地理是必學內容」。進行鄉土地理教學,首先應明確鄉土地理的區域范圍。「鄉土」一詞,按《辭海》的解釋,是指「家鄉、故土」,「亦泛指地方」。可見,「鄉土」是一個邊界模糊的地域概念。
鄉土地理作為區域地理學中的一個特定的科學概念。因其是從「鄉土」一詞延伸發展而來的,其所指的區域范圍,尚有不同的解釋。如《辭海》中解釋為省區以下較小地區,而《地理學詞典》則解釋為「可以一省、市或地區為單位,也可以一個縣、區和鄉為單位」。據此,中學地理教學中,對「鄉土地理」區域范圍的劃定,先後也有變動。如1978年原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中把「鄉土地理」的范圍規定為:「一般包括本省(直轄市、自治區)地理和本縣地理;而原國家教委1986年頒布的《全日制中學地理教學大綱》和1987年頒布的帆年義務教育地理教學大綱》則規定了「鄉土地理限於本縣(市)地理」。
結合我國「鄉土地理」教學的實踐並綜合考慮我國各地區的特點本課程標准中對"鄉土地理"的范圍作了如下的規定:一般要求以「縣一級行政區」為單位;但也考慮到我國各地區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從而規定,也可「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鄉土地理的教學可以講授本省地理,或者本地區(地級市)地理」。

⑤ 關於鄉土地理范疇還有對地理現象或風土人情的評價、看法。

我只能找到一些例子給你: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黃歇徙封於此,在此築城,始置菰城縣,以澤多菰草故名。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濱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從此始。解放後,先後設浙江第一專區、嘉興專區和嘉興地區,治所長期設在湖州。1983年10月,實行撤地建市,撤嘉興地區,建湖州、嘉興兩個省轄市。湖州市下轄德清、長興、安吉三縣和城區、郊區。1988年撤銷城、郊兩區建制,1993年設立城區、南潯、菱湖三區。2003年撤銷城區、南潯、菱湖三區,設立吳興、南潯兩區。
湖州是中國蠶絲文化、茶文化、湖筆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在市郊錢山漾遺址出土的蠶絲織物,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蠶絲織物。南潯「輯里絲」曾獲1815年巴拿馬國際金獎。長興顧渚山曾建有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貢茶院,是「茶聖」陸羽進行茶事活動的主要場所。被列為「文房四寶」之首的湖筆產於湖州善璉,百姓尊秦朝大將軍蒙恬為「筆祖」。湖州人才輩出,人文薈萃。在歷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詩人孟郊、元代書畫家趙孟兆頁、明代小說家凌濛初、近現代書畫大師吳昌碩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顏真卿、陸羽、蘇軾等不少名流。建國以來湖州籍的「兩院」院士(學部委員)共18名。「兩彈一星」的功臣中,錢三強、趙九章、屠守鍔就是湖州人;「新時期鐵人」王啟民、「海空衛士」王偉、「人民衛士」沈克誠更是當代湖州人的驕傲。 浙江省湖州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的特色。
湖州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水鄉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景色秀美,物產豐富,人文薈萃。當前,湖州旅遊業正以超常的速度向前發展,拉動了許多經濟行業的起飛,飲食業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行業。
世界是美的。
美的世界是由無數美的存在組成的,諸如服飾、美食、古建築等等。而在這美食世界裡,湖州美食應佔有一席之地!
湖州地處太湖南岸,歷史悠久,乃吳越之古邑,東南之望郡。這里物產豐富,氣候濕潤,山水清遠,人文薈萃,旅遊美食資源極豐,其中,「百魚宴」、「百筍宴」、「丁蓮芳千張包子」、「醬羊肉」、「茶宴」等特色美食是令人陶醉的,然而,在旅遊業騰飛的今天,湖州美食沒有很好地與旅遊業相配套,相呼應,旅遊文化意識、特色美食文化意識、旅遊購物環境意識不強,層次不高。美食與旅遊沒有形成合力,協作性不佳等等。

湖州美食資源評價
1、歷史悠久,地理環境優越 。據史料記載,遠在新石器時代(距今7千多年)湖州已有古人類生存。從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歷史的錢山漾遺址出土的陶瓷片、紡輪、網墜、石質工具、玉器、稻穀、編織物、絲絹片等文物說明:湖州是世界上較早的「稻鄉」之一,也是我國最早植桑制絲、織麻的發祥地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湖州轄域隸屬吳、越、楚國。公元前333年,楚國以此地為春申君黃歇之封邑,始建菰城縣,以澤多菰草而名。所以,湖州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了。千百年來,這片富饒而美麗的土地不僅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勞、聰明的湖州人民,還產生了眾多的名流學士、騷人墨客。目前,湖州人正在努力地把湖州建成最宜人居住的山水園林勝地。同時,湖州的「烹飪美食」堪稱一絕,「吃在湖州」聞名已久。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將菰城改為烏程,則借籍當地美食佳釀,以烏巾、程林兩氏善釀美酒而取之為烏程縣。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因烏程瀕臨出產鮮美魚蝦的太湖,則以太湖為名,於烏程改置湖州。據《國史總敘》稱:湖州「人性敏柔,以厚於滋味」。北宋著名詩人蘇東坡曾流連於這方寶地,並以「吳兒膾縷薄欲飛,未去先說饞誕垂」、「三年京國厭藜篙,長羨淮魚壓楚糟」的詩句贊頌湖州美食,據說蘇東坡來湖州品評大閘蟹的功夫也堪稱一絕。
湖州北瀕太湖,西倚天目,東、西苕溪合流後穿市而過。東北部地勢平坦,港叉縱橫,湖泊、河網、池塘密布,土地肥沃,氣候宜人,資源豐富;西南部盛產毛竹、茶葉、干鮮果和建築材料。湖州是典型的江南水鄉,自古以來就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美譽。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湖州特色美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湖州旅遊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2、原料豐富,美食品種較多 。湖州處於滬、寧、杭的中心地帶,交通便利,且依山傍水,美食資源極為豐富,為湖州美食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湖州水系發達,魚類資源豐富。 湖州地處杭嘉湖平原,水系發達,河港交錯,構成了阡陌縱橫的水網地帶,歷稱「水晶宮」和「水雲鄉」。古詩曰:「四水交流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全市有淡水魚類102種,是全國最大的淡水魚生產基地之一。豐富多彩的魚類資源,為歷代名師名廚施展才華創造了極佳的機緣,並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魚餚烹飪名家和美食家,從而形成了湖州特色美食中的「魚文化」。《皇帝殿試問魚鮮》的傳說中有這樣一則故事:據說有一年皇帝召見四個新科進士殿試,問魚兒哪個部位最好吃?趙、錢、孫、李進士分別說是魚頭、魚尾、魚背和魚肚,四人各抒己見,爭執不下。皇帝想到湖州是魚米之鄉,連忙傳旨一名湖州籍進士提問,那湖州籍進士侃侃作答:春天暖洋洋魚兒肥頭,魚頭鮮美;夏天熱火火魚兒肥尾,魚尾好吃;秋天魚兒愛嚎,肉肥背脊嫩,魚背脊鮮;冬天魚沉河底,魚兒肥肚皮,魚肚皮肥美。所以,湖州人吃魚的經驗是「春吃魚頭夏吃尾,秋吃背脊冬肚皮。」皇帝一聽贊嘆道:「湖州人真是吃客!」
湖州盛產鮮魚,湖州人愛吃鮮魚,湖州廚師也善於烹飪魚類佳餚。千百年來,廚師們在源遠流長的食魚歷史基礎上,推陳出新,採用「炸、溜、爆、炒、燴、煎、蒸、燜、煮、熏、烤、腌、鹵」等多種烹調方法,於1979年11月,由湖州飯店吳水寶等名廚在繼承、創新的基礎上,推出了聞名中外的特色宴席——百魚宴。近年來,在廚師們的不斷努力下,魚餚品種已多達500餘種,大大充實了「吃在湖州」的新內容,使旅遊者能深深地領會吳越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湖州氣候宜人,食用植物精良。湖州地處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光溫同步,降水充沛,空氣溫和濕潤,生態環境呈多樣性發展。據統計,全市共有植物2300餘種。其中屬於經濟林植物樹種有桃、李、板栗、茶葉、油茶、山核桃、毛竹、青梅等;屬於糧食作物的有水稻、大麥、小麥、番薯等;屬於經濟作物的有油菜以及大量的蔬菜和菱藕等水生植物。
湖州安吉素有「中國竹鄉」之美譽,境內山巒重疊,修竹延綿,竹林達90萬畝之多,為中國之最。有竹就有筍,筍,光光的、嫩嫩的,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製作不同種類的美食菜餚。當地山民以毛筍、早園筍、哺雞筍、剛竹筍等為原料,採用傳統的加工方法,如腌制、醬、泡等,將各類鮮筍製作成各具品味的筍食品。食用時,採用煮、炒、蒸等烹調方法,製作出多種鮮美的筍菜筍餚,難怪蘇東坡寫出了「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何可一日無此君」的佳句。近十年來,安吉名廚們在山民傳統的食筍基礎上,運用現代化的熏、爆、燜、熘等烹飪方法,分別製作出了筍類菜餚冷盤、熱菜、點心、湯類等別具竹鄉風格的「百筍宴」。其中特級大師曹位均,不斷學習、研究、挖掘,開發筍類菜餚160餘種,部分已被編入《中國名師菜典》。如今「百筍宴」已融入安吉竹鄉生態旅遊項目之中,這一營養豐富、有利於人體健康的綠色食品已使旅遊者難以忘懷。
茶葉是世界性的三大飲料之一。湖州是茶文化的發祥地,我國茶史上第一部專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學著作——《茶經》(唐陸羽)就是在湖州問世的。陸羽,中唐時湖北竟陵人,20多歲時,取道江西等省來到湖州,始住杼山與詩僧皎然為友,經皎然引見,與顏真卿結為好友,不久住湖州青塘門,後專事茶葉研究。
長興顧渚山茶區,位於長興西北,三面山巒連綿,山不高,最高處僅海拔250米,茶園多在山塢,稱之為「岕」。這里出產名茶——紫筍貢茶,唐《國史補》列紫筍茶為貢茶第二品。史載唐朝時起,在顧渚設立有規模宏大的貢茶院,從事紫筍茶的產制。據《苕溪漁隱叢話》記載,顧渚佳茶原出於僧,經陸羽推薦成貢茶,從而得到迅速發展,從唐朝代宗大歷五年(770年)到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顧渚貢茶歷史長達876年,紫筍茶成為我國名茶中產制歷史最悠久的品目之一。
唐·陸羽《茶經》載:「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按《茶經》之意取其「上」字而命名為「紫筍」,即紫筍茶名稱之由來。最近幾年,長興的廚師們在充分研究陸羽、茶經、紫筍茶、茶文化的基礎上,開發了使旅客賞心悅目、陶冶情操、茶文化與飲食文化相結合的「茶宴」。「茶宴」以茶、茶文化為基調,採用當地所產之茶葉、乾果、禽獸、河鮮等為原材料,配以精湛的製作烹飪技巧,烹制了或直接以茶葉命名的菜餚,使人清新爽口;或以象形、意會等手法,與茶文化或人文景觀相結合的菜餚,使人產生聯想;或用茶水與主料一同烹制而成的菜餚,使宴席中彌漫了濃郁的茶香味;或以當地土家菜為主調,配以紫筍茶葉而形成的茶菜餚,使人領略當地的民風民俗。總之,「茶宴」的推出,為湖州美食文化增添了新的文化內涵,為湖州旅遊業的發展注入了嶄新的內容,也是廣大遊客了解湖州、了解長興、了解紫筍茶、了解陸羽茶文化的重要窗口。
3、人傑地靈,名廚技藝精湛 。湖州這片富饒而美麗的土地,人傑地靈。二千多年來,它不僅養育了無數勤勞而聰明的先民,而且還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墨客、名師名廚來此安身立業、旅遊講學、從政作畫、獻技獻藝。由於湖州地處杭嘉湖的「金三角」地帶,「天堂」之中、太湖南岸,所以,物產富饒,生活質量極高。據《湖州風俗志》稱,湖州人「講究衣食、樂事文娛」。確實,湖州人愛美,湖州人講究飲食,「吃在湖州」,名不虛傳。據說,在民間流傳著許多以吃為主題的傳說、故事與民歌民謠,如《十二個月食魚歌》、《西吳食風謠》、《皇帝殿試問魚鮮》等等,均體現了民間對湖州美食的贊譽。
從清末以來,湖州美食界涌現出了眾多名師名廚,他們以自己的聰明與才智,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並以其高超的才藝製作出了諸如丁蓮芳千張包子、諸老大粽子、張一品醬羊肉、湖州爛糊鱔絲、雙林子孫糕、南潯桔紅糕等名點名菜,聲譽紅遍江南大地。

⑥ 如何利用鄉土素材激發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

1. 利用鄉土素材於初中地理課堂,有利於激發並維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鄉土素材內回容豐富,學生對其有答與生俱來的親切感,從學生生活的環境中發現並挖掘鄉土地理教育素材,並在課堂上加以運用,會極大地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在地理教學中滲透鄉土地理素材,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學習主動性隨之增強,教學效果也會提高。
2. 利用鄉土素材於地理課堂,能使抽象、復雜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體化,便於學生理解、掌握。
3. 利用鄉土素材於地理課堂,有助於培養學生地理的綜合思維能力。
4. 利用鄉土素材於地理課堂,增強學生對家鄉的認識和熱愛,培養愛國情懷。

⑦ 什麼是鄉土地理

鄉土地理 xiānɡ tǔ dì lǐ
指省區以下較小地區的綜合地理。內容包括本鄉的版地理位置、地形權、氣候、河、湖、土壤、植被的特徵及其相互聯系,各種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當地的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名勝古跡、人民生活情況等。

⑧ 地理復習

鄉土地理;指省區以下較小地區的綜合地理。內容包括本鄉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湖、土壤、植被的特徵及其相互聯系,各種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當地的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名勝古跡、人民生活情況等。
安徽省鄉土地理;
地理位置;位於中國東南部,是華東地區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境內山河秀麗、人文薈萃、稻香魚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橫卧江淮,素為長江下游、淮河兩岸的「魚米之鄉」。
地形;呈現多樣性,全省分為五個自然區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別山區、長江下游平原區以及皖南山區。長江流經安徽中南部,境內全長416公里,淮河流經安徽北部,境內全長430公里。
全省面積居華東第3位,全國第22位。其中:淮河流域6.7萬平方公里,長江流域6.6萬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萬平方公里
主要鐵路線有京滬線、隴海線、京九線、青阜線、阜淮線、淮南線、宣杭線、皖贛線、寧西線、寧銅線、滬蓉線、銅九鐵路、合九鐵路等等。
黃山風景區九華山風景區 天柱山風景區 琅琊山風景區 齊雲山 西遞宏村 經典徽派建築
徽州古城 萬佛湖風景區 太平湖 巢湖 等等。安徽素有緬懷革命先烈、發揚革命傳統的精神。紅色旅遊豐富, 藕塘革命紀念館及中原局舊址,渡江戰役前委遺址, 王稼祥紀念園, 蕪湖烈士陵園,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 大別山紅色 旅遊等87處紅色旅遊景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東部的省份,簡稱「皖」。公元1667年因清代江南省(明代南直隸)東西分置而建省。省名取自安慶府、徽州府首字。中華民國沿襲清代建置,仍置安徽省。對日戰爭期間曾分置皖北行政公署、皖南行政公署。1949年,以長江為界分設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南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重建安徽省。

⑨ 優秀鄉土地理小論文

珍惜生命之水,節約從我做起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
「水是生命之源,我們要保護每一滴水。」這句話說得沒錯,如果沒有了水,地球就會乾裂;如果沒有了水,就沒有了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我們要愛惜每一滴水,愛惜地球母親每一滴眼淚。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事實上,中國的水資源十分緊缺,人均佔有水資源總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由此來看,我們在日常用水中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問題,稍加留意就會發現自己身邊的確存在著這樣或那樣浪費水資源的現象。
普通家庭中浪費水的不良習慣數不勝數。用抽水馬桶沖掉煙頭和細碎的廢物;在用水期間去開門、接電話、換電視頻道,而且不關水龍頭;洗手、刷牙、洗臉時不關水龍頭等。根據專家分析,只要改掉這些不良習慣,就能節水70%左右,不僅為自己省了錢,也為社會節約了水資源。
我們國家的水資源雖然非常豐富,但可以用的淡水資源卻很少,並且隨著工業的發展,水污染成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很多工業廢水污染得臭不可聞,這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啊!此外浪費水的現象也十分嚴重,據統計。 一個中等城市每年浪費的水相當於一個洞庭湖的水量!
珍愛生命之水!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