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俄羅斯海參崴地理位置

俄羅斯海參崴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1 20:34:18

1. 清朝割讓的海參崴地理位置有多重要

海參崴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首府,遠東聯邦管理區行政中心,也是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經濟最發達的城市。這其實都得益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海參崴位於位於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半島最南端,中、朝、俄三國交界處,三面臨海,主要是由金角灣、阿穆爾灣、烏蘇里灣構成,南臨彼德大帝灣,另由俄羅斯島大橋與俄羅斯島相連接。

海參崴地區的喪失是中華民族永遠的傷痛。損失不僅僅是民族情感方面,還有涉及區域實際經濟發展方面。中國從戰略層面就此喪失了日本海的出海口,東北地區內陸走海運要麼南下遼寧大連、營口、丹東,要麼借到俄羅斯或者朝鮮羅先,這增加了商品運輸的成本。整個東北地區缺乏發展動力,經濟內卷化嚴重。這與1860年前丟失海參崴直接相關。

2. 俄羅斯海參崴氣候常年怎樣

海參崴氣候是溫帶季風氣候,不太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或者叫寒溫帶季風性氣候。

冬季這里受來自高緯內陸偏北風的影響,盛行極地大陸氣團,寒冷乾燥;夏季受極地海洋氣團或變性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東和東南風,暖熱多雨,雨熱同期。全年四季分明,天氣多變。因為緯度的偏高,冬、夏氣溫變幅相應增大,而降水比我國溫帶季風氣候地區偏少。

(2)俄羅斯海參崴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海參崴的地理環境

符拉迪沃斯托克位於太平洋沿岸穆拉維約夫--阿穆爾斯基半島的南端,臨日本海。城市依山建築。符拉迪沃斯托克北部為高地,東、南、西分別瀕烏蘇里灣、大彼得灣和阿穆爾灣。城市及港區位於阿穆爾半島頂端的金角灣沿岸。金角灣自西南向東北伸入內地,長約7千米。

入口處灣寬約2千米,水深20~30米,灣內寬不足1千米,水深10~20米。金角灣南側隔東博斯普魯斯海峽,有俄羅斯島作天然屏障。海灣四周為低山、丘陵環抱,形勢險要。由於符拉迪沃斯托克冬季結冰期長達100~110天(12月上旬至翌年3月中下旬),藉助破冰船可通航。在夏秋兩季多霧,其中6~8月平均有霧日一個半月,有時大霧影響航船進入港灣。

海參崴的簡介

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俄語:Владивосток,羅馬化拼寫:Vladivostok,(意為「東方統治者」或是「征服東方」的意思)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首府,也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原名為「海參崴」。

城市位於俄中朝三國交界之處,三面臨海,擁有優良的天然港灣,地理位置優越,是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海參崴來自古老的肅慎(滿洲)原住民語言,漢譯為「海邊的漁村」或「海邊的曬網場」。清朝時闖關東的直魯兩省(河北山東)人把這里叫做「崴子」,山東人的「跑崴子」指的就是這里。以其誤認當地盛產海參,所以漢譯最後定名為「海參崴」或「海參崴子」。

海參崴一詞羅馬化拼寫: Vladivostok,(意為「東方統治者」或是「征服東方」的意思),在台灣海參崴是正式名稱,在中國大陸這個城市的正式名稱則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對俄文名字的音譯。

海參崴,俄人稱為符拉迪沃斯托克(英文:Vladivostok,俄文:Владивосток),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州首府,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著名港城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最大城市,城市人口為63萬人,城市總面積為600平方公里,城市海岸線達100多公里。

遠東區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遠東分部、太平洋漁業與海洋學研究所及多所高等學校。

海參崴港貨物吞吐量居俄之首。工業種類有修船、機車車輛、采礦設備、電子儀器、建築材料、食品加工等。主要輸出石油、煤、穀物,輸入石油製品、魚等。

海參崴臨大彼得灣,生活著2千多種無脊髓動物、約300種魚類、鳥類,以及約20種海洋哺乳動物。這里最常見的海洋動物是海豹。沿海的岩石上棲息著各種海鳥,人們稱這里為"鳥市"。

3. 海參崴地圖

海參崴(Vladivostock)

100多年以前這里生產海參,「崴」是窪地的意思,所以中國人稱它為海參崴。根據我國歷史記載,1860年沙俄強迫滿清政府簽定《中俄北京條約》,致使包括海參崴在內烏蘇里江以東的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給了俄國。1862年,沙俄政府將海參崴改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ck)」,翻譯成漢語就是控制東方。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羅斯邊疆區行政、工業、文化、商業中心。面積700平方公里,人口約100萬。位於莫拉維耶夫·阿穆爾半島之上。市內有五個區:列寧區、五一區、別爾沃列琴斯基區、蘇維埃區和費倫多斯基區。海參崴是太平洋岸畔的世界名城,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第二大城市。它瀕臨日本海,控制鄂霍茨克海,是重要的軍事要地,聞名世界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和第23空軍的司令部設在這里。

海參崴是交通要塞,海陸空運輸都很發達,距中國琿春市180公里。有直達莫斯科的鐵路線,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海參崴是海員城、漁業城、商業城,市內有多類企業及工廠:海洋漁業集團公司、船舶製造廠、工具廠;各大食品加工廠:漁類加工廠、肉聯廠、糖果廠、牛奶廠等。海參崴又是文化城市,市內有遠東大學、工藝大學、海軍學校、綜合技術學校、醫科大學、藝術學院等。 被稱為世界十二大奇跡之一的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就在這里,它全長9288公里,是聯接歐亞文明的紐帶。

港口是這座城市的心臟,它分為軍港、商港和漁港,與世界很多國家都有海運往來,如中國、日本、加拿大等。此外,城市的空中航線也是四通八達,每天這里都有飛往莫斯科等地的班機。由於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日本、越南、韓國等國家都在這里設立了領事館。

北疆第一港-----海參崴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海參崴只是一個地理名詞,而且是在括弧內的!但對於我們的先輩來說,海參崴就象香港一樣,是我們的遊子,也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痛! 海參崴位於烏蘇里江以東,是一個凍港,是中國的領土。准確的講,不能把海參崴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地區孤立起來,海參崴是這一地區的行政中心。1856年中俄簽訂《璦琿條約》,規定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為中俄「共管」,海參崴也就被「共管」了!但到1860年中俄簽訂《北京條約》時,「共管」也被取消了,海參崴成了沙俄的領土,被改了一個對中國極具侮辱性的名字---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統治東方!)。 滿清王朝出賣海參崴,激起了國人的憤怒。許多人民尤其是居住在海參崴的中國同胞不但痛恨沙俄,從此也開始痛恨滿清王朝。但從此,他們只能做沙俄的臣民!

4. 海參崴屬於哪個地區

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俄語:Владивосток,羅馬化拼寫:版Vladivostok,(意為「東方統治權者」或是「征服東方」的意思)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首府,也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原名為「海參崴」。城市位於俄中朝三國交界之處,三面臨海,擁有優良的天然港灣,地理位置優越,是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5. 海參崴在哪裡

海參崴位於亞歐大陸東北部,阿穆爾半島最南端。清朝時為中國領土,隸屬於吉林將軍。

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條約》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域割讓給俄羅斯帝國,俄羅斯帝國將其命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語意為「統治東方」 。

俄羅斯政府已決定把符拉迪沃斯托克及其周圍地區建成自由經濟區,以加強俄國與中國、韓國、日本等東北亞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 。

截至2018年,總人口60.5萬,主要是俄羅斯人和中國俄羅斯族人。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為主,全年平均高溫8.38°C,平均低溫1.38°C,平均降水量797毫米。


(5)俄羅斯海參崴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符拉迪沃斯托克按照周淑貞氣候分類法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或叫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涼爽舒適;秋季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最好的季節,天氣晴朗,陽光充足,持續時間較長,時有台風。

冬季這里受來自高緯極地偏北風和海洋東南風的共同影響,寒冷濕潤,降雪較多。春季到來較早;夏季受極地海洋氣團或變性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東和東南風,涼爽舒適,雨量適中,有時有霧。

全年四季分明,天氣變化較慢。因為瀕臨日本海,冬、夏氣溫較同緯度的內陸地區變幅較小,日溫差很小,具有明顯的溫帶季風氣候特徵。

6. 俄羅斯海參崴有多大的面積

海參崴
海參崴,俄人稱為符拉迪沃斯托克(英文:Vladivostok,俄文:Владивост專ок),是俄屬羅斯濱海邊疆州首府,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著名港城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最大城市,城市人口為63萬人,城市總面積為600平方公里,城市海岸線達100多公里。遠東區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遠東分部、太平洋漁業與海洋學研究所及多所高等學校。

7. 俄羅斯海參崴是哪

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俄語:Владивосток,羅馬化拼寫:Vladivostok,(意為「東回方統治者」或答是「征服東方」的意思)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首府,也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原名為「海參崴」。城市位於俄中朝三國交界之處,三面臨海,擁有優良的天然港灣,地理位置優越,是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8. 俄羅斯的地理位置

俄羅斯
地理位置:位於30°~180°E,50°~80°N,地跨歐亞兩洲,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大陸的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東南面有中國、蒙古和朝鮮(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的加里寧格勒州接壤)。海岸線長37653公里。

地形:俄羅斯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地勢南高北低,西低東高。

氣候:俄羅斯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但北極圈以北屬於寒帶氣候。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35℃,7月平均溫度為11-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亞地區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冬季漫長,但夏季日照時間長,氣溫和濕度適宜,利於針葉林生長。俄羅斯從西到東大陸性氣候逐漸加強,冬季嚴寒漫長;北冰洋沿岸屬苔原氣候(寒帶氣候)或稱(極地氣候),太平洋沿岸屬溫帶季風氣候。從北到南依次為極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帶和半荒漠帶。

工業:俄羅斯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工業從業人口2055.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30.5%。俄羅斯工業基礎雄厚,部門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俄重工業發達。

農業:俄羅斯農業人口668.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9.9%。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經濟作物以亞麻、向日葵和甜菜為主。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規范化。

主要山脈: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等。
主要河流:頓河、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勒拿河、鄂畢河、葉尼塞河、阿穆爾河(中俄界河黑龍江)、烏蘇里江等。

歷史文化:
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亦是後來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的共同祖先。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988年開始,東正教(基督教的東部分支)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多個國家,這些國家都自稱為是俄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

6世紀時,東斯拉夫人逐漸向東歐草原地區遷徙。862年,以留里克為首的瓦朗幾亞人征服東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輔羅斯,12世紀分裂為若干獨立公國。1237年被來自於亞洲東部的蒙古軍隊佔領,建立欽察汗國。

莫斯科市建於1147年,弗拉基米爾大公尤里·多爾戈魯基是其奠基人。他頭戴戰盔、身披鐵甲、左手持盾、雙腿跨馬的紀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維爾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廣場上。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發展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領導其他公國擺脫了蒙古韃靼的統治,使俄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1605年,戈杜諾夫猝死,俄羅斯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這一動盪時期才終於結束。
1613年1月,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羅曼諾夫被推舉為沙皇,開始了羅曼諾夫王朝在俄國的統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發生的俄國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17世紀時,歐洲許多國家發展迅速,而俄國農奴制度還在盛行。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團赴西歐考察,自己也化名隨團出訪,回國後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羅斯的實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羅斯為帝國。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領土空前膨脹,被稱為「帝國的黃金時期」。

17世紀中期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並為統一的國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親政。17世紀它擊潰了波蘭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721年,彼得一世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同年,沙皇俄國與瑞典王國進行北方戰爭勝利,躋身帝國主義列強,對外逐步走上侵略擴張的道路,曾通過不平等條約割佔中國庫頁島、海參崴、外興安嶺、新疆北部等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1812年俄羅斯消滅了入侵的拿破崙軍隊。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推行改革,同年2月俄國廢除農奴制。

1917年2月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歷十月)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正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

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

1992年4月16日,俄羅斯第6次人代會決定將國名改為「俄羅斯」,從而恢復了歷史上的名稱;17日,最後決定使用兩個同等地位的正式國名「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1993年12月12日,經過全民投票通過了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規定國家名稱為「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意義相同。

9. 海參崴是哪個國家的城市

海參崴是俄羅斯的城市。

「海參崴」現稱「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專俄羅斯遠東最重要的城屬市。海參崴在清朝時期原是清帝國領土,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條約》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域割讓給俄羅斯,後俄羅斯將其更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


(9)俄羅斯海參崴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參崴,曾為中國領土,17世紀中期,沙俄皇朝伺機東侵,尋求在遠東地區開拓港口。清康熙年間清政府和沙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中明確訂明海參崴所在地區屬清朝,清朝中後期國勢日衰。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簽訂不平等的《璦琿條約》,規定包括海參崴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為中俄共管。1860年俄國又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清政府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其中包括海參崴。

隨後其成為沙俄在遠東地區的一個重要的軍事基地,不過由於距離俄國本部太遠,所以該地的發展緩慢。

10. 海參崴作為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位置有什麼獨特之處

符拉迪沃斯托克位於亞歐大陸東面,阿穆爾半島最南端。原名海參崴,清朝時為中國領土,劃為吉林將軍隸下,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條約》將包括海參崴在內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域割讓給俄羅斯,俄羅斯將其命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語意為"統治東方"。是遠東區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遠東分部、太平洋漁業與海洋學研究所及遠東聯邦大學等多所高等學校。

綜合考慮,這樣一個氣候適宜、地理位置優越的城市,無疑會讓俄羅斯的遠東地區的經濟實力和軍事科技實力大大提升,而且莫斯科和海參崴有著直達的鐵路,交通便利,更促進了海參崴的發展。對於俄羅斯來說,海參崴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