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環境的名詞解釋

地理環境的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2-11 19:27:15

地理環境的概念和自然環境的區別求解

有區別
自然環境是環繞人們周圍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如大氣、專水、植物、動屬物、土壤、岩石礦物、太陽輻射等。這些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通常把這些因素劃分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個自然圈。人類是自然的產物,而人類的活動又影響著自然環境。
地理環境是指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地球表層,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是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總和。
人文環境:是指建立在生產關系基礎上的人與人之間形成的關系和活動。 屬於人的因素 。

㈡ 生態環境名詞解釋

生態環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態關系組成的環境」的簡稱,是指與人類密切相關的,影響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各種自然(包括人工干預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質和能量) 或作用的總和。
生態環境[1] 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數量與質量的總稱,是關繫到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的復合生態系統。生態環境問題是指人類為其自身生存和發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破壞和污染所產生的危害人類生存的各種負反饋效應。
生態是指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動物、真菌、植物五大類)之間和生物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當代環境概念泛指地理環境,是圍繞人類的自然現象總體,可分為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當代環境科學是研究環境及其與人類的相互關系的綜合性科學。生態與環境雖然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概念,但兩者又緊密聯系、「水乳交融」、相互交織,因而出現了「生態環境」這個新概念。它是指生物及其生存繁衍的各種自然因素、條件的總和,是一個大系統,是由生態系統和環境系統中的各個「元素」共同組成。生態環境與自然環境在含義上十分相近,有時人們將其混用,但嚴格說來,生態環境並不等同於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外延比較廣,各種天然因素的總體都可以說是自然環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態關系構成的系統整體才能稱為生態環境。僅有非生物因素組成的整體,雖然可以稱為自然環境,但並不能叫做生態環境。
中文名
生態環境
外文名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全 稱
生態關系組成的環境
解 釋
環境指與人類密切相關的

㈢ 名詞解釋:1地球表層 2自然地理環境 3自然地理學

球表層系來統(the earth surface system)是由岩土圈、大氣自圈、水圈、生物圈和人類圈所構成的地表自然社會綜合體,是人類圈與地相互作用的復合物質系統,是地球圈層結構中的特定部分,與周圍的地球圈層其他部分存在物質能量交換關系,是一個開放的復雜次級巨系統。
自然地理環境由地球表層中無機和有機的、靜態和動態的自然界各種物質和能量所組成,具有地理結構特徵並受自然規律控制的環境整體(系統)。根據其受人類社會的沖擊和干擾的程度不同,可分為:天然環境(原生自然環境)、人為環境.
自然地理學利用生物學來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地理學、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動物區系樣式,利用數學、物理學來研究地球本身的運動以及它和其他太陽系中星體的關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間上地球變化的學科。

㈣ 地理環境的含義

你好,這抄個意思本來就難以襲理解,
地理環境是指一定社會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包括氣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脈、礦藏以及動植物資源等。地理環境是能量的交錯帶,位於地球表層,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錯帶上,其厚度約10—30千米。自然環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氣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構成的自然綜合體。望採納。

㈤ 地理環境的基本特徵

地理環境是由地球表層各種有機物、無機物和能量構成,具有本身結構特徵並受自然規律支配和控制的環境系統。

(一)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地理環境是由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等多個自然要素構成的。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並相互作用的,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表明地理環境具有整體性。整體性就是指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如果其中一個要素發生變化,就會影響整個地理環境的變化。例如,我國西北內陸地區是歐亞大陸中心的一部分,由於離海洋遠,海洋潮濕氣流很難到達,又處於中緯度高空西風帶下沉氣流的控制之下,因此氣候乾旱、降水少、地表水嚴重缺乏、化學風化作用微弱,但是日溫差大、物理風化作用強烈、風蝕作用盛行,因而岩石易崩解碎裂,形成大片的戈壁灘、岩漠和沙漠。由於降水少,蒸發強烈,促使地下鹽分通過毛細管作用而在地表積聚,導致動植物數量少、種類貧乏。由此可見,地理環境是一個具有整體性的系統,其中一個要素的改變就會造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結果使環境整體發生變化。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並不等於均一性。整個地球的地理環境由無數個小的地理環境所組成,這樣就出現了地理環境的多樣性即差異性。出現差異性的原因是由於地理環境的各組成要素在時空分布上的不均一性造成的,並由於組成要素的不均一而使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體在空間分布上也發生有規律的分異。例如,氣候要素分布的不均一,在赤道地區全年高溫多雨、植物生長茂盛、動植物資源都很豐富,形成熱帶雨林環境;而兩極地區終年低溫嚴寒,生物種類很少,形成凍原環境。

(二)地域分異的規律性

地域分異是指地球表層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即要素)或自然綜合體沿地理坐標方向或者其他一定方向,分異成相互有一定差別的不同等級單元的現象。自然綜合體是地理環境的各種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並有規律地結合成具有內部相對一致性的整體。

地域分異規律的根據是以太陽能為主的外動力分布的地帶性和與地球內動力作用的規律性。地域分異的空間區域具有四個不同的層次:一是全球規模的地理帶;二是大陸和大洋規模的地理帶;三是區域性的地理帶;四是地方性的地域分異。

1.全球性地域分異

全球性地域分異有兩種,即熱力分帶性和海陸對比性。由於太陽輻射強度隨緯度的改變而有規律地變化,因此,地球表層由赤道向兩極分異為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帶。這種熱力分帶性在大陸和海洋都有明顯表現。海陸對比性是海陸的分異造成的。地球表面分成四個大洋和六個大陸,構成陸地和海洋的兩種不同地理環境,海洋和陸地在地質、地形、氣候、水文、生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形成明顯不同的兩大自然綜合體。

2.大陸和大洋規模的地域分異

大陸的地域分異包括緯度地帶性分異和干濕度地帶性分異。緯度地帶性規律是指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及自然綜合體大體按緯線方向延伸並按緯度方向有規律地變化。它是太陽能按緯度呈帶狀分布所引起的溫度、降水、蒸發、氣候、風化、成土過程和植被等呈帶狀分布的結果。干濕度地帶性是指海陸分布及其對比關系所形成的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大陸內部和海岸植被類型以及地貌景觀(即自然綜合體)干濕度等方面的差異。在緯度地帶性和干濕度地帶性的共同作用下,在全球大陸上形成了一系列的水平自然地帶。由於植被類型最能表現自然地帶性的特徵,因而陸地上的各個自然地帶常以植被類型命名。可以劃分出11個大陸水平自然地帶,即熱帶雨林地帶、熱帶稀樹草原地帶、熱帶及亞熱帶荒漠地帶、亞熱帶荒漠草原地帶、亞熱帶森林地帶、溫帶荒漠地帶、溫帶草原地帶、溫帶闊葉林地帶、亞寒帶針葉林地帶、苔原地帶和冰原地帶。

大洋的地域分異是貫穿整個大洋的,按形成因素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大洋表層緯向自然帶,這主要是太陽能按緯度分布不均引起大洋的溫度、鹽度和含氧量不同,以致海洋生物也有相應的區別,從而引起大洋表層自然綜合體沿緯線延伸、按緯度有規律地變化。另一類是大洋底層自然區域,它是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接觸所形成的水下自然綜合體。水下自然綜合體隨海底地形、深度及距岸遠近而發生有規律的變化。

3.區域性地域分異

區域性地域分異主要包括大地構造-地貌分異和垂直帶性分異。大地構造-地貌分異是指與一定大地構造單位相對應的區域地貌分異,表現為大規模的山脈、高原、平原或者中小規模的山脈、高原、平原的一定組合。垂直帶性分異是指達到一定高度的山體,隨著高度的增加,氣溫逐漸降低,水分狀況也發生變化,從而使自然環境及其成分如植被、土壤等發生變化。垂直帶隨高度的變化和更替很快,如珠穆朗瑪峰南坡在海拔1600 m以下為熱帶山地雨林帶,往上變為亞熱帶、暖溫帶、寒溫帶、寒帶、寒凍帶,至5500 m以上成為高山冰雪帶。

4.地方性地域分異

地方性地域分異是在自然地帶內部,由於地方地形、基岩和地面組成物質以及地方氣候的影響,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及自然綜合體的局部分異現象。

(三)自然區劃

為了掌握自然條件的分布規律,分析地域間的一致性和差異性,通常需要根據地域分異規律對自然區域進行劃分。把具有顯著變化的界線確定出來,從而將地域劃分為內部自然條件相似性最大、差異性最小,而與外部相似性最小、差異性最大的區域,並按區域等級的從屬關系,得出一定的區劃等級系統,這項工作稱為自然區劃。簡單地說,自然區劃就是根據地理環境或其中某一成分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將地域劃分為若干區域單位,並探討和研究其特徵及發生、發展、分布的規律,以便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合理地進行生產布局和採取適當的措施改造自然。

自然區劃有一定的等級系統。大陸內部綜合自然區劃較通用的等級系統由高級單位到低級單位主要有熱量帶和大自然區、地區及亞地區、地帶及亞地帶等。熱量帶主要與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有關;大自然區為最大一級的大地構造-地貌分異單位;地區、亞地區是熱量帶內的濕潤分異單位,主要根據乾燥度差異劃分;地帶、亞地帶是地區內的地帶性分異,主要根據土壤和植被類型的地帶性分異來劃分。例如,我國可劃分為三個大自然區:東部季風森林區、西北乾旱荒漠草原區和青藏高寒草甸草原區。其中,東部又可劃分為東北濕潤半濕潤溫帶地區、華北濕潤半濕潤暖溫帶地區、華中-華南濕潤亞熱帶地區和華南濕潤熱帶地區等。

㈥ 自然地理環境名詞解釋是什麼

自然地理環境:由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這些要素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岩石圈物質循環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互相滲透、互相制約和互相聯系的整體。

㈦ 地理環境的介紹

地理環境是指來一定社會所處的自地理位置以及與此相聯系的各種自然條件的總和,包括氣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脈、礦藏以及動植物資源等。地理環境是能量的交錯帶,位於地球表層,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錯帶上,其厚度約10—30千米。自然環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氣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構成的自然綜合體。

㈧ 自然地理名詞解釋

大氣和氣候
大氣氣溶膠:大氣中懸浮均勻分布的相當數量的固體微粒和液體微粒,如海鹽粉粒、灰塵(特別是硅酸鹽)、煙塵和有機物等多種物質,所構成的穩定混合物,統稱為氣溶膠粒子。半徑10-2——10-8 cm主要來源有自然源和人工源兩種。

對流層:是大氣的最底層。平均高度11km。
①以空氣垂直運動旺盛為典型特點,空氣對流運動顯著。
②雲、霧、雨、雪等主要天氣現象都出現在此層,天氣現象復雜多變。
③氣溫隨溫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m下降0.65℃。

太陽常數:在日地平均距離(D=1.496×108km)上,大氣頂界垂直於太陽光線的單位面積上每分鍾接受的太陽輻射,稱為太陽常數。事實上,由於太陽光譜輻照度隨波長的變化曲線而有年際變化,太陽常數並非保持恆定。

溫室效應(花房效應):大氣成分,尤其是某些微量和痕量氣體,對太陽短波輻射幾乎是透明的,但對於地面的長波輻射卻能強烈吸收並轉化為熱能,再通過大氣逆輻射將熱量還給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補償了地面因長波輻射而導致溫度降低,對地面起著保溫作用,即大氣的溫室效應,使地球表面溫度及近地面大氣溫度維持在一定的范圍內,以適合地球生物和人類的生存,這些氣體被稱為溫室氣體。既包括自然大氣中固有的CO2、水汽、O3、CH4、N2O等成分,也包括人類活動釋放的污染物質,主要有氟氯烴化合物(CFCs)及CO2、CH4等。

信風:低緯信風帶是自副熱帶高壓向赤道低壓帶吹送的氣流,因受地轉偏向力作用,在北半球形成東北風,在南半球為東南風,其位置、范圍和強度隨副熱帶高氣壓作比較規律的季節性變化,這種可以預期在一定季節海上盛行的風系,稱為信風。特點是風向穩定,因其與海上貿易密切相關,也稱貿易風。信風向緯度更低,氣溫更高的地帶吹送,因此其屬性比較乾燥,有些沙漠、半沙漠就分布在信風帶內。

海陸風:在沿海地區,白天風從海上吹向陸地;晚間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以一日為周期,這就是海陸風環流。由海陸熱力差異引起,但影響范圍局限於沿海。

山谷風:當大范圍水平氣壓場較弱時,山區白天地面風從谷地吹向山坡(谷風);晚間地面風從山坡吹向谷地(山風),以一日為周期,這就是山谷風環流。

焚風:氣流受山地阻擋被迫抬升,迎風坡空氣上升冷卻,起初按干絕熱直減率降溫(1℃/100m),當空氣達到飽和狀態時,水汽凝結,氣溫按濕絕熱直減率降低(0.5-0.6℃/100m),大部分水分在迎風坡降落。氣流越山後順坡下沉,基本上按干絕熱直減率增溫,以致背風坡氣溫比迎風坡同高度氣溫高,從而形成相對乾熱的風,這就是焚風。焚風效應對植被類型與生態特徵、成土過程和土壤類型都有一定影響。焚風在我國西南山地特別顯著。

氣團:是指在廣大區域內水平方向上溫度、濕度、鉛直穩定度等物質屬性較均勻的大塊空氣團。氣團內部物理屬性詳盡,其天氣現象也大體一致,因此氣團具有明顯的天氣意義。按熱力性質分冷氣團和暖氣團。

鋒:溫度或密度差異很大的兩個氣團相遇形成的狹窄過渡區域,稱為鋒。鋒是占據三維空間的天氣系統。鋒面兩側的空氣溫度、濕度、氣壓、風、雲等氣象要素有明顯差異,鋒面坡度越大天氣變化越劇烈。
根據鋒移動過程中冷暖氣團的替代情況,可分為冷鋒、暖鋒、准靜止鋒、錮囚鋒四種類型。

氣旋:是由鋒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氣分界面上發生波動形成的,佔有三度空間、中心氣壓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氣渦旋。根據氣旋產生的地理位置,可分為溫帶氣旋和熱帶氣旋兩種類型。

濕度:大氣從海洋、湖泊、河流以及潮濕土壤的蒸發或植物的蒸騰作用中獲得水分,水分進入大氣後,通過分子擴散和氣流的傳遞而散布於大氣中,使之具有不同的潮濕程度。大氣的濕度狀況是決定雲、霧、降水等天氣現象的重要因素。由於測量方法和實際應用不同,常採用多個濕度參量表示水汽含量:水汽壓和飽和水汽壓。絕對濕度和相對濕度。露點溫度。

濕潤系數:一地的年降水量反映該地的水分收入狀況,蒸發量反映水分支出狀況,某地是濕潤還是乾旱,取決於該地降水量P與蒸發量E的對比關系,通常用濕潤系數K表示,即K=P/E,P≥E,表明水分收入≥支出,屬於濕潤狀況;P<E,說明水分入不敷出,屬於半濕潤半乾旱狀況。

厄爾尼諾:為西班牙文,意為「聖嬰」,秘魯漁民用以稱呼聖誕節前後南美沿岸海溫上升現象,氣象學家和海洋學家則用以專指赤道東太平洋海面水溫異常增暖現象,在有的年份,由於大氣環流變異,亞熱帶環流周期性南移,東南信風減弱,引起赤道逆流南下,熱帶暖水淹沒了較冷的秘魯寒流,海溫升高,上涌還水與沿岸冷水消失,導致海洋生物和寄食鳥類死亡、腐爛,並釋放大量H2S進入大氣,赤道東太平洋秘魯流的這種變化,如果水溫增加超過0.5℃,持續時間達6個月以上,稱為厄爾尼諾。

水分循環:由水分蒸發為水汽,再凝結為降水,重新回到地表面的循環往復過程叫水分循環,由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和徑流四個環節來實現的。

水圈:地球上除了存在各種礦物中的化合水、結合水以及深部岩石所封存的水分以外,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大氣水分和冰,共同構成地球的水圈,海洋是水圈的主體,陸地水相對來說少得多,但在自然地理環境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國家地理環境的定義

首先從物理位置分析的話,經度一般影響不大,而緯度對天氣影響很大,所以對人影響也大。這個維度的特點,四季分明,物產多樣性極強。多樣性很重要,有時候物產資源豐富不代表多樣,在非常時期即便豐富也很難找出一些資源的替代性。

再說地緣政治,國境線復雜,北上南下西進東出。而且在國力減弱時很容易被群攻。但是當國家強盛的時候,可以說四周都是資源。

在物理地域上占據天時,在地緣政治上占據地利。所以在國力強盛時大有可為,在國力衰弱時就是一塊肥肉。強不應該強在山河廣袤,而是自身的科技,人文和經濟。

首先說農業,可耕地面積,山地和貧瘠的高原、沙漠,農業是人類文明的基石。

然後就是工業發展的條件,河流是工業的動脈,即便是在當代,水路運輸仍然是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因為成本地,載荷大,很多大型的重工業必須靠河沿海,方便原料和產品的運輸。

第三,自然稟賦。尤其是地表的森林植被,以及水資源,很多都被破壞性開發。現在的原始森林已經很少了,湖泊也因為維護造田而面積急劇縮減,雖然如此,但是現代工業發展所需的礦產資源還是有很豐富的存量,尤其是煤礦儲量,以及被炒的沸沸揚揚的稀土,如果算上海洋礦產,

第四地形和氣候。地形的多樣性,這一點有利有弊,但對於經濟發展應該是弊大於利。比如說交通建設,為了建造全國的交通網要研究各種地質條件下的施工技術。熱帶的,寒帶的,高原的,山地的,丘陵,多年凍土,濕陷性黃土。既有穿越戈壁沙漠的新疆,也有潮濕炎熱的兩廣。廠家生產的產品要行銷全國還要考慮氣候問題,雖說練就了全球頂尖的技術,但是也花費的巨大的成本,各有利弊。

㈩ 地理環境的簡述

地理環境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它具有三個特點:(1)具有來自地球內部的內能和主要來自太陽的外部能量,並在此相互作用;(2)它具有構成人類活動舞台和基地的三大條件,即常溫常壓的物理條件、適當的化學條件和繁茂的生物條件;(3)這一環境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直接影響著人類的飲食、呼吸、衣著、住行。由於地理位置不同,地表的組成物質和形態不同,水、熱條件不同,地理環境的結構具有明顯的地帶性特點。因此,保護好地理環境,就要因地制宜地進行國土規劃、區域資源合理配置、結構與功能優化等。生物特別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球表層。可分為自然環境(或自然地理環境)、經濟環境(或經濟地理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
構成
根據其所受人類社會的影響程度的差別,自然環境又可分為天然環境和人為環境。天然環境(原生自然環境)指只受到人類間接或輕微影響的而原有自然面貌未發生明顯變化的地方,如極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澤、熱帶雨林、某些自然保護區以及人類活動較少的海域等。人為環境(次生自然環境)指受到人類直接影響和長期作用而使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的地方,如農業、工礦、城鎮等利用地。放牧的草場和采育的林地,雖然它們仍能保留草原和森林的外貌,但其原有的條件和狀態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也屬於人為環境。
經濟環境是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由人類社會形成的一種地理環境,主要指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經人類開發利用後形成的地域生產綜合體的經濟結構,包括工業、農業、交通和城鄉居民點等各種生產力實體的地域配置條件和結構狀態。
社會文化環境包括人口、社會、國家、民族、語言、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徵和組織結構關系,而且涉及社會各種人群對周圍事物的心理感應和相應的社會行為。社會文化環境是人類社會本身所形成的一種地理環境。
上述3種環境在地域上和結構上又是互相重疊、互相聯系的,從而構成統一的整體地理環境。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