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饒地理環境圖
① 山東地理位置圖片
圖為華東地區,山東屬於華東地區!
② 東營市的地理位置
東營市是萬里黃河入海的地方,是黃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主專戰
東營風屬光場和核心區域。
東營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東營市境內流入渤海。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4公里,總面積7923平方公里。
很高興為您解答!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問!如果您認可我的回答。
請點擊下面的【選為滿意回答】按鈕,謝謝!
③ 廣饒縣的位置,經緯度數是多少
廣饒縣是隸屬山東省抄東營市的一個市轄縣,位於山東省中部偏北,東營市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8°17′~118°57′、北緯36°56′~37°21′之間。行政區劃代碼370523。北連東營區,南靠淄博市臨淄區,東與濰坊市壽光市接壤,東南與青州市相接,西面和博興縣毗鄰,東北部瀕臨渤海萊州灣。
廣饒縣總面積1138平方公里,轄9個鄉鎮(街道),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553個村(居),人口50萬人(2012年)。廣饒自秦設縣,古稱樂安、千乘、琅槐,是兵聖孫武故里、呂劇發祥地和齊筆原產地,被聯合國地名組織評定為千年古縣。
④ 急 !!!廣饒土壤分布圖
廣饒縣土壤資源概況
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分類暫行方案,廣饒縣土壤共分為4個土類,8個亞類,11個土屬,78個土種。小清河南以褐土為主, 崗間窪地有潮褐土,砂姜黑土;小清河北由東向西土壤依次為濱海灘地鹽土、濱海潮鹽土、濱海潮土; 東部貧水區以濱海鹽化潮土為主。各類土壤呈復域存在。
一、褐土土類
分布在小清河以南, 地面高程8米以上地帶,面積535098畝,佔全縣總土地面積的31.36%。從石村鄉駐地向東經顏徐鄉駐地至大王鎮周庄村一線,此線以南為褐土分布區?成土母質為淄河沖積物。全剖面有明顯的石灰反應。呈中性至微鹼性, pH值7.5左右,表土多為中壤。心土層多,底土較少,土層深厚。由於心土層粘重,保水保肥,表層質地適中,耕性好,淺層地下水礦化度在0.75克每升以下,適於灌溉。排水條件良好,適種各種農作物,是境內最好的土壤。有兩個亞類:
褐土亞類多分布於緩崗、河階地和微斜平地的中上部,面積358495畝,占總土地面積的21.01%。所處地形位置較高,潛水位較深,表層質地為輕壤或中壤。
潮褐土亞類處於微斜平地的下端或窪地。主要分布區域為廣饒鎮的閻李窪, 李鵲鄉的團結溝兩側, 西營鄉東北部和大王鎮三賢村以西,面積176603畝,占總土地面積的10.35%。表層質地多為重壤,質地粘重,耕性稍差,土性冷,通氣性差,宜種糧食作物。
二、潮土土類
分布在小清河以北和小清河以南的大營、西劉橋、大碼頭三鄉,面積887025畝,占總土地面積的51.98%。其成土母質,小清河北為黃河近代淤積物,小清河南系淄河沖積物。土壤層次排列明顯, 多有粘夾層。全剖面呈中性至微鹼性,pH值7~7.5,
⑤ 描述東營的自然地理環境,內容簡短且精準。
東營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東營市境流入渤海版。東營市地理位權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
118°07′~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4公里,總面積7923平方公里。
【地貌】地勢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
【氣候】東營市地處中緯度,背陸面海,受亞歐大陸和西太平洋共同影響,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基本氣候特徵為冬寒夏熱,四季分明。
【土壤】全市土壤分為褐土、砂姜黑土、潮土、鹽土及水稻土五個類別。褐土主要分布於小清河以南區域,
【河流】黃河東營段上起濱州界,自西南向東北貫穿東營市全境,在墾利縣東北部注入渤海,全長138公里。
【海域】東營市海岸線北起順江溝河口,南至淄脈溝口,全長412.67公里,約佔山東省海岸線的
⑥ 東營市 的自然地理環境
位置 面積 東營市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三角洲地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東營市境流入渤海。東營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6°55′~38°10′,東經118°07′~119°10′。東、北臨渤海,西與濱州市毗鄰,南與淄博市、濰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縱距123公里,東西最大橫距74公里,總面積7923平方公里。 地質 東營市地處華北坳陷區之濟陽坳陷東端,地層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和二疊系,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統及中生界三疊系。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東端)、車鎮凹陷(東部)、義和庄凸起(東部)、沾化凹陷(東部)、陳家莊凸起、東營凹陷(東半部)、廣饒凸起(部分)等。 地貌 市域內以平原地貌為主。由於歷史上黃河改道和決口頻繁,地表受洪水的反復沖切和淤積套疊,形成復雜微地貌。地勢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為28米(大沽高程,下同),東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為11米,東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7000。黃河穿境而過,背河方向近河高、遠河低,背河自然比降為1/7000,河灘地高於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懸河」。全市微地貌有5種類型:古河灘高地,佔全市總面積的4.15%,主要分布於黃河決口扇面上游;河灘高地,佔全市總面積的3.58%,主要分布於黃河河道至大堤之間;微斜平地,佔全市總面積的54.54%,是崗、窪過渡地帶;淺平窪地,佔全市總面積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於古河灘高地之間,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於微斜平地之中、緩崗之間和黃河故道低窪處;海灘地,佔全市總面積的27.05%,與海岸線平行呈帶狀分布。 氣候 東營市地處中緯度,背陸面海,受歐亞大陸和太平洋的共同影響,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基本氣候特徵為冬寒夏熱,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早春冷暖無常,常有倒春寒出現,晚春回暖迅速,常發生春旱;夏季,炎熱多雨,溫高濕大,有時受台風侵襲;秋季,氣溫下降,雨水驟減,天高氣爽;冬季,天氣乾冷,寒風頻吹,雨雪稀少,多刮北風、西北風。主要氣象災害有乾旱、冰雹、風暴潮、大風、大霧等。境內南北氣候差異不明顯。多年平均氣溫12.8℃,無霜期長達206天,≥10℃的積溫約4300℃,可滿足農作物的兩年三熟。年平均降水量613.6毫米,多集中在夏季,佔全年降水量的65%,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易形成旱、澇災害。 2009年全市年平均氣溫13.6℃,較常年偏高0.8℃;年降水量634.1毫米,較常年略偏多14.1%;光照時數2516.0小時,接近常年略偏少5.3%。總的氣候特點是:冬季氣溫以偏高為主,且冷暖交替頻繁,降水量較常年略偏少;春季氣溫起伏明顯,冷熱不均,降水量充沛並呈南多北少分布,5月上旬出現歷史罕見的暴雨洪澇天氣;夏季氣溫偏高,高溫日數較往年偏多,極端最高氣溫突破近四十年極值,降水量接近常年但時空地域分布不均,雷暴、冰雹、暴雨等天氣時有發生;秋季氣溫接近常年,呈現前期偏高、後期偏低的特點,降水以偏少為主且降水時段集中,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及11月下旬出現持續少雨現象。綜合評價2009年度東營市氣候條件對各行業的影響,屬於一般年景。 土壤 全市土壤分為褐土、砂姜黑土、潮土、鹽土及水稻土五個類別。褐土主要分布於小清河以南區域,佔全市土壤面積的4%左右,是全市糧棉菜高產穩產區。 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小清河南褐土區的低窪處,佔全市土壤總面積的0.6%,該土壤適種小麥、玉米、高粱等淺根作物,在農業上是較有潛力的土壤類型。潮土是全市面積最大的一類土壤,佔全市土壤面積的59%,在全市廣泛分布,是全市主要的耕種土壤,經耕作改良適種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鹽土在近海呈帶狀分布,其面積佔全市土壤總面積的36%,自然植被有蘆葦、黃須菜、茅草、蒿子等,該土壤類型不經重大改造難以為種植業利用,目前以開發水、牧養殖(植)為主。水稻土面積占土壤總面積的0.2%,主要分布於利津、墾利老稻區,經二十多年的水耕熟化,已初步具備了幼年水稻土的特徵。 河流 黃河自西南向東北貫穿東營市全境,在墾利縣東北部注入渤海,境內河道全長138公里。黃河水徑流量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含沙量大。據利津水文站1950~2001年實測資料,黃河年均徑流量332.6億立方米,最大973.1億立方米(1964年),最小18.8億立方米(1997年);最大流量為10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最小流量為斷流干河;年均輸沙量8.36億噸,最大21億噸(1958年),最小0.15億噸(1997年)。90年代以來黃河年徑流量減少,經常出現斷流。1999年後,黃河水利委員會加大對沿黃地區引水的管理力度,斷流現象趨緩,2000~2009年實現十年不斷流。2005~2009年,黃河全年徑流量分別為198.2億立方米、191.88億立方米、202億立方米(報汛值)、147億立方米(報汛值)、 136億立方米(報汛值)。 全市除黃河外共有骨幹排水河道30條。以黃河為分界線,黃河以南屬淮河流域,流域內水系多為東西走向,由南向北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陽河、泥河子、預備河,支脈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溝、廣蒲河、五干排,廣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東營河、老廣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豐河及其支流三排溝,張鎮河、小島河20條河流;黃河以北屬海河流域,流域內水系多為南北走向,自西向東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馬新河,沾利河,草橋溝,草橋溝東幹流,挑河,神仙溝及其支流新衛東河10條河流。 海域 東營市海岸線北起順江溝河口,南至淄脈溝口,全長412.67公里,約佔山東省海岸線的1/7多。灘塗面積152萬畝,負10米等深線以內淺海面積4800平方公里。沿岸海底較為平坦,海水透明度為32~55厘米。海水溫度、鹽度受大陸氣候和黃河徑流的影響較大。東營海域為半封閉型,大部分海域潮汐為不規則半日潮,平均潮差為0.8~1.2米,潮位最高超過5米,易發生風暴潮災。全市500多萬畝土地後備資源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旅遊資源獨特。近海在黃河及其它河流作用下,含鹽度低,含氧量高,有機質多,餌料豐富,適宜多種魚蝦類索餌、繁殖、洄遊。沿海石油、天然氣、鹽鹵等礦產資源豐富。
⑦ 中國的廣饒是哪個省哪個市
廣饒縣是隸屬山東來省東營市的一個市源轄縣
廣饒縣
同義詞廣饒一般指廣饒縣
廣饒縣是隸屬山東省東營市的一個市轄縣,位於山東省中部偏北,東營市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8°17′~118°57′、北緯36°56′~37°21′之間。行政區劃代碼370523。北連東營區,南靠淄博市臨淄區,東與濰坊市壽光市接壤,東南與青州市相接,西面和博興縣毗鄰,東北部瀕臨渤海萊州灣。
廣饒縣總面積1138平方公里,轄9個鄉鎮(街道),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553個村(居),人口50萬人(2012年)。廣饒自秦設縣,古稱樂安、千乘、琅槐,是兵聖孫武故里、呂劇發祥地和齊筆原產地,被聯合國地名組織評定為千年古縣。
⑧ 東營的地理環境
東營市地處華北坳陷區之濟陽坳陷東端,地層自老至新有太古界泰山岩群,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和二疊系,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缺失元古界,古生界上奧陶統、志留系、泥盆系、下古炭統及中生界三疊系。凹陷和凸起自北而南主要有:埕子口凸起(東端)、車鎮凹陷(東部)、義和庄凸起(東部)、沾化凹陷(東部)、陳家莊凸起、東營凹陷(東半部)、廣饒凸起(部分)等。
地勢沿黃河走向自西南向東北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為28米(大沽高程,下同),東北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8000~1/12000;西部最高高程為11米,東部最低高程1米,自然比降為1/7000。黃河穿境而過,背河方向近河高、遠河低,背河自然比降為1/7000,河灘地高於背河地2~4米,形成「地上懸河」。東營市微地貌有5種類型:古河灘高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4.15%,主要分布於黃河決口扇面上游;河灘高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3.58%,主要分布於黃河河道至大堤之間;微斜平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54.54%,是崗、窪過渡地帶;淺平窪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10.68%,小清河以南主要分布於古河灘高地之間,小清河以北主要分布於微斜平地之中、緩崗之間和黃河故道低窪處;海灘地,占東營市總面積的27.05%,與海岸線平行呈帶狀分布。 黃河東營段上起濱州界,自西南向東北貫穿東營市全境,在墾利縣東北部注入渤海,全長138公里。
東營市除黃河外共有骨幹排水河道30條。以黃河為分界線,黃河以南屬淮河流域,有小清河及其支流淄河、陽河、泥河子、預備河,支脈河及其支流小河子、武家大溝、廣蒲河、五干排,廣利河及其支流溢洪河、東營河、老廣蒲河、五六干合排、六干排,永豐河及其支流三排溝,張鎮河、小島河20條河流;黃河以北屬海河流域,有潮河及其支流褚官河、太平河,馬新河,沾利河,草橋溝,草橋溝東幹流,挑河,神仙溝及其支流新衛東河10條河流。 東營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快速匯總結果顯示:常住人口為203.53萬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79.32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4.21萬人。增長13.50%,年均增長1.27%。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如下:
家庭戶人口
東營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 67.91萬戶,家庭戶人口為189.25萬人,占總人口的92.98%,平均家庭戶規模為2.79人,比2000年的3.73人減少了0.94人。
性別構成
東營市常住人口中,男性為103.08萬人,占總人口的50.65%;女性為100.45萬人,占總人口的 49.3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的104.21下降為102.62。
年齡構成
東營市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 31.69萬人,佔15.57 %,15-64歲的人口為153.70萬人,佔75.52%;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8.14萬人,佔8.91%。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26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比重上升了1.78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54個百分點。
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東營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受教育程度的為29.04萬人;具有高中(含中專) 受教育程度的為35.60萬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為70.69萬人;具有小學受教育程度的為45.03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具有大學受教育程度的的由5738人上升為14268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的由15994人上升為17493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33710人上升為34733人;具有小學受教育程度的由27189人下降為22124人。
東營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的人)為9.94萬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6.17萬人,文盲率由8.99%下降為4.89%,下降了4.1個百分點。
人口分布 東營市常住人口分布 東營區 75.67萬人 河口區 24.76萬人 墾利縣 24.23萬人 利津縣 28.12萬人 廣饒縣 50.75萬人 201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430.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3.99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2345.08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增加值961.42億元,增長9.2%。三次產業結構由2013年的3.6:69.5:26.9調整為3.6:68.4:28.0。人均生產總值163982元,增長9.4%。
物價水平低位運行。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升1.4%。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升2.5%,消費品價格上升1.1%。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上升1.0%。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下降2.7%,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1.2%。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新增城鎮就業4.48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4.0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9998人,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2.0%,低於2.4%的全年控制目標。
市場主體發展良好。年末實有各類市場主體10.32萬戶,比上年增長21.8%;注冊資本(金)2400.58億元,增長29.7%;戶均注冊資本(金)232.66萬元。其中,年末實有各類企業2.94萬戶,增長25.9%;注冊資本(金)2296.21億元,增長29.3%;戶均注冊資本(金)780.54萬元。全年新增各類企業6496家,比上年增長81.7%。其中,新增私營企業6360家,增長90.9%。 農林牧漁業增勢平穩。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3.17億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農業總產值99.55億元,增長4.0%,林業總產值2.14億元,下降0.1%,畜牧業總產值65.29億元,增長0.6%,漁業總產值55.87億元,增長6.8%,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20.32億元,增長9.7%。
糧食喜獲豐收,棉花產量恢復性增長。糧食播種面積218.05萬畝,比上年增長12.7%;糧食總產量93.61萬噸,增長29.5%。其中,夏糧播種面積93.80萬畝,增長19.8%;夏糧總產量41.02萬噸,增長20.3%;秋糧播種面積124.25萬畝,增長7.9%;秋糧總產量52.59萬噸,增長37.6%。棉花播種面積158.62萬畝,下降17.4%;棉花總產量11.55萬噸,增長21.0%。
林業發展良好。完成造林面積12.29萬畝,下降0.7%。其中,人工造林面積10.17萬畝,下降2.4%。森林資源配置結構繼續優化調整。保持鄉土樹種占較大比重,全年新營造林鄉土樹種面積9.99萬畝,占造林面積的81.3%。混交林比重為42.5%,較2013年提高6個百分點。
畜牧業生產波動較大。肉蛋奶總產量59.35萬噸,與上年持平。其中肉類總產量23.31萬噸,下降15.4%;奶類總產量23.30萬噸,增長24.5%;禽蛋產量12.74萬噸,下降2.8%。豬、牛、羊、家禽存欄、出欄下滑明顯。
漁業生產穩定增長。水產品總產量55.18萬噸,增長5.9%。其中,海水產品產量45.07萬噸,增長7.7%;淡水產品產量10.11萬噸,下降1.2%。水產養殖面積196.00萬畝,增長2.6%。
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深入實施農業主導產業振興規劃,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60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707家,注冊登記家庭農場502家。 工業企業發展壯大。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21家,比2013年末增加57家。其中,年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229家,增加29家;過100億元的企業27家,增加3家。
工業生產平穩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3584.79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其中地方工業總產值12447.51億元,增長16.1%。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4%,其中地方工業增加值增長15.3%。34個工業行業大類中25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71.4%。 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708.20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地方項目完成投資2430.82億元,增長17.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74.15億元,增長13.2%;第二產業投資1661.39億元,增長14.1%;第三產業投資972.66億元,增長20.0%。從到位資金情況看,全年到位資金2549.18億元,增長13.9%。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長38.5%,國內貸款增長18.3%,自籌資金增長11.6%,其他資金增長31.4%。
房地產市場穩定運行。房地產開發投資198.45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其中,住宅投資147.93億元,增長8.8%;辦公樓投資21.21億元,增長32.6%;商業營業用房8.75億元,增長4.0%;其他投資20.56億元,增長33.8%。房屋施工面積1336.4萬平方米,增長5.7%;房屋竣工面積377.3萬平方米,增長4.7%。商品房銷售面積334.9萬平方米,下降12.7%;房屋銷售額166.22億元,下降11.5%。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扎實推進。全年新開工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2.08萬套(戶),開工任務完成率為184.2%,連同往年結轉項目基本建成1.76萬套(戶),基本建成任務完成率為214.3%。
建築業生產呈趨降態勢。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224家。其中,一級建築企業15家,比上年增加1家。建築業總產值320.08億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建築業總產值94.28億元,下降18.0%;非國有企業建築業總產值225.80億元,增長8.4%。 消費品市場平穩運行。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9.06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限額以上企業消費品零售額439.04億元,增長11.9%。從城鄉市場看,城鎮零售額579.86億元,增長12.6%;鄉村零售額79.20億元,增長12.5%。從行業結構看,批發零售業支撐作用明顯。批發業實現零售額95.57億元,增長10.9%;零售業實現零售額513.26億元,增長12.9%;住宿業實現零售額5.25億元,增長11.4%;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4.98億元,增長12.2%。
外貿進出口保持穩定增長。完成進出口132.5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1%。其中,進口71.61億美元,增長3.3%;出口60.95億美元,增長5.1%。按貿易方式劃分,加工貿易出口37.08億美元,下降4.7%,一般貿易出口22.35億美元,增長22.4%。從出口市場情況看,對亞洲地區出口23.78億美元,增長5.8%;對歐洲出口10.93億美元,增長8.6%;對北美出口12.23億美元,增長10.1%;對非洲出口5.17億美元,下降12.1%。從重點產品出口情況看,輪胎出口35.76億美元,下降1.2%;石油機械裝備出口9.84億美元,增長14.8%;化工產品出口4.74億美元,增長37.2%,電解銅出口2.33億美元,增長49.8%。
利用外資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新批外商投資企業9家。實際到賬外資2.20億美元,增長13.8%。承接服務外包合同200份,合同金額1.17億美元,執行金額0.92億美元。其中,承接離岸外包合同126份,增長11.5%,合同金額0.99億美元,執行金額0.86億美元;承接在岸外包合同74份,合同金額0.18億美元,執行金額0.06億美元。
對外經濟合作積極推進。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3.41億美元,完成營業額4.26億美元。外派勞務1462人。新批境外投資企業(機構)45家,中方協議投資額2.6億美元,增長99%。 財政收支結構漸趨優化。實現市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6.24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其中,稅收收入160.81億元,增長13.2%,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8.0%,比2013年提高0.7個百分點;非稅收入45.42億元,增長8.9%。地方財政支出241.36億元,增長3.9%。財政支出傾向民生領域。其中,交通運輸支出增長32.8%,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增長27.5%,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增長25.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11.4%,教育支出增長5.1%。
金融市場活躍,整體發展水平提高。年末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300.09億元,比年初增加452.08億元。其中,單位存款余額1994.21億元,比年初增加307.43億元;個人存款余額1219.62億元,比年初增加132.89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600.04億元,比年初增加438.7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845.50億元,比年初增加277.78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714.22億元,比年初增加153.43億元。
保險業加快發展。全年保費收入61.87億元,比上年增長18.7%。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4.60億元,增長16.2%;人壽險保費收入37.27億元,增長21.2%。全年賠付額13.28億元,增長1.3%。其中,財產險賠付額11.50億元,下降1.4%;人壽險賠付額1.77億元,增長29.0%。
⑨ 地理氣候圖
緯度 氣候
類型 分布地區 氣候特點 主要成因 典型植被
大致
在南
北緯
30º
之間 熱帶
雨林
氣候 大致在南北緯10°之間,主要位於非洲剛果河流域,南美亞馬孫河流域,亞洲印度尼西亞等地 高溫多雨。全年皆夏,年平均氣溫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較均勻。 常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 熱帶雨林
熱帶
草原
氣候 大致在南北緯10º至南北回歸線之間,如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區,澳大利亞大陸北部和東部,南美巴西等地。 乾季濕季明顯交替。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盛行赤道氣團,形成熱多雨的濕節;信風控制時,盛行熱帶大陸氣團,形成乾旱少雨的乾季。全年降雨量在750——1000毫米之間 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熱帶稀樹草原
熱帶
季風
氣候 大致在南北緯10º至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大陸東岸,以亞洲中南半島、印度半島最為顯著 在一年中風向隨季節轉變非常明顯。夏季風來臨,赤道氣團帶來大量降水;冬季風來臨,降水明顯減少。全年氣溫在20℃以上,年降水量大都在1500——2000毫米左右。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風帶氣壓帶的季節移動 熱帶季雨林
熱帶
沙漠
氣候 大致在南北回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的大陸內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大沙漠地區,亞洲阿拉伯半島和澳大利亞大沙漠地區。 盛行熱帶大陸氣團,常年雨量不足125毫米。日照強烈,氣溫極高。 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 熱帶荒漠
亞熱帶
季風氣
候和季
風性濕
潤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東岸,如我國秦嶺以南,北美大陸,南美大陸和澳大利亞東南部等地 前者夏熱冬溫,季節變化明顯。夏季風時,熱帶海洋氣團帶來大量降雨;冬季風時受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降水減少。後者冬夏溫差比前者小,一年中降水分配也較前者均勻。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地中海
氣候 主要位於大陸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緯度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澳大利亞大陸和非洲大陸西南角等地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熱帶高壓帶北移控制這里,受熱帶大陸氣團影響,乾旱炎熱;冬季受西風帶控制,多氣旋活動,暖濕多雨。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左右。 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的交替控制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大致
在南
北緯
40º
60º
之間 溫帶季
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洲大陸東部,如我國華北(秦嶺——淮河以北)、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和朝鮮半島 冬夏季風明顯交替。冬季風時,受極地大陸氣團控制,寒冷乾燥;夏季風時,受極地海洋氣團或熱帶海洋氣團的影響,暖熱多雨。年降水量在500——600毫米左右。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溫帶落葉闊葉林
溫帶大
陸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內陸地區。 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乾旱少雨。冬季嚴寒,夏季炎熱,氣溫年變化很大。 深居內陸,受海洋影響小 溫帶草原,溫帶荒漠
溫帶海
洋性氣候 主要分布在西歐(最為典型)、北美和南美大陸西岸狹長地帶 終年盛行西風,受海洋氣團的影響,終年濕潤,冬雨較多。冬不冷夏不熱,氣溫年變化小。年降水量在700——1000毫米之間。 受西風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 溫帶落葉闊葉林
南北
極圈
附近 亞寒帶
大陸性
氣候 主要分布在歐洲、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 冬季漫長嚴寒,暖季短促;降水少。而且集中在夏季。 主要受極地大陸氣團和極地海洋氣團控制。 亞寒帶針葉林
極地
附近 苔原
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冰洋沿岸 全年嚴寒,皆為冬季。最熱月氣溫僅為1℃—5℃。降水少,多雲霧,蒸發極弱。 常年受極地高壓控制 寒帶苔原
冰原
氣候 主要分布於南極大陸和格陵蘭內陸地區 全年酷寒,冬月氣溫皆在0℃以下,是全球年平均氣溫最低的地區。南極大陸年平均氣溫約在-29℃——-35℃,北極地區在-22℃以下。° 寒帶冰原
高原氣候和
山地氣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區,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地等 隨著高度增加,氣候垂直變化非常明顯,如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日照強,風力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