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苗族地理環境

苗族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11 13:02:39

『壹』 苗族居住地在哪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

我國苗族分布很廣,主要居住在貴州全省、雲南、湖南,其餘分布在廣西、四川等地,還有少數在廣東、海南島、湖北西南部以及散居於北京市,西藏、新鏖、內蒙古以及東北、華北、華東各省。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 。

(1)苗族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苗族居住地區地理環境可分土山型和石山型。貴州東南部、湖南西部、廣西東部等屬土山型,其間雖有高山深谷,崇山峻嶺,但青山綠水,木材資源豐富。有大小田壩,層層梯田沿山而上。

出產水稻、玉米、穀子、麥、薯、棉、豆、烤煙、花生、油菜、油桐等,地下埋藏著許多礦藏。清水江、都柳江、沅江、澧水等通行駁船以作水上運輸,陸路黔東南及廣西東部取肩挑,湘西取背背方式為主。

石山型是高寒山區,貴州西北部、滇東北、桂北等屬此類型。這些地區水源缺乏,石頭遍布,石多土少田更少,種植玉米、土豆、蕎麥等農作物。運輸主要是背背和馬馱。不論土山型或石山型地區,現在鄉鄉基本都通車。

『貳』 苗族的建築形式,地理位置,氣候環境,其他發現

吊腳樓是苗族傳統建築,是中國南方特有的古老建築形式,樓上住人,樓下架空,被現代建築學家認為是最佳的生態建築形式。吊腳樓是苗鄉的建築一絕,它依山傍水,鱗次櫛比,層疊而上。
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傳統民居,在湘西、鄂西、貴州地區的吊腳樓也很多。吊腳樓多依山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最佳屋場,後來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
吊腳樓屬於干欄式建築,但與一般所指干欄有所不同。干欄應該全部都懸空的,所以稱吊腳樓為半干欄式建築。
吊腳樓一般以三間四立帖或三間兩偏廈為基礎,一般分為三層,底層都用作家畜和家禽的欄圈,以及用來擱置農具雜物等東西。中層住人,正中間為堂屋,堂屋兩側的立帖要加柱,樓板加厚;因為這是家庭的主要活動空間,也是宴會賓客笙歌舞蹈的場所。有少數人家在正對大門的板壁上安放有祖宗聖靈的神龕。神聖的家庭祭祖活動就在堂屋進行,一般情況下,左右側房作為卧室和客房。三樓多用半存放糧食和種子,是一家人的倉庫;如果人口多,也裝隔出住人的卧室。廚房安置在偏廈里。建築的空間分割組合,以祖宗聖靈神龕所在的房間為核心,再向外延伸輻射。家庭成員在這樣的空間組合下生活,無形中便被祖宗聖靈所在的堂屋的空間引力所凝聚,從而為家庭的團結增強了親和力。祖先崇拜的苗族傳統宗教,在吊腳樓的民居建築上被充分完美的體現出來了。

『叄』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地理環境

湘西州位於湖南省西部偏北, 酉水中游和武陵山脈中部。其地域范圍為東經109°10′~110°22.5′,北緯27°44.5′~29°38′之間。東鄰貴州省銅仁市,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南接懷化市麻陽縣,西連懷化市沅陵縣,北抵張家界市。東西寬約170公里,南北長約240公里。全州國土面積15462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556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總面積的7.3%。
武陵山脈自西向東坐落在湘西州境內,系雲貴高原東緣武陵山脈東北部,西騎雲貴高原,北鄰鄂西山地,東南以雪峰山為屏。
湘西州境,地處雲貴高原北東側與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結合部,武陵山脈由北東向南西斜貫全境,地勢南東低、北西高,屬中國由西向東逐步降低第二階梯之東緣。西部與雲貴高原相連,北部與鄂西山地交頸,東南以雪峰山為屏障,武陵山脈蜿蜒於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800~200米,西北邊境龍山縣的大靈山海拔1736.5米,為州內最高點;瀘溪縣上堡鄉大龍溪出口河床海拔97.1米,為州內最低點。
湘西州西南石灰岩分布極廣,岩溶發育充分,多溶洞、伏流;西北石英砂岩密布,因地殼作用形成小片峰,以花垣排吾鄉周圍最為典型。東西部為低山丘陵區,平均海撥200~500米,溪河縱橫其間,兩岸多沖積平原。地貌形態的總體輪廓是一個以山原山地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並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山區地貌。 2015年,全州生產總值為512億元,增長9.2%(不含新增卷煙易地生產指標生產總值為497.2億元,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5.7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173.4億元,增長6.5%(不含新增卷煙易地生產指標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58.6億元,增長4.5%);第三產業增加值262.9億元,增長12.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19488元,增長8.4%。
2015年,全州三次產業結構為14.8∶33.9∶51.3。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7.7%。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6%、25.3%和69.1%。 2015年,農業增加值58億元,增長4%;林業增加值3.6億元,增長3.6%;牧業增加值12.7億元,增長3%;漁業增加值1.4億元,增長4%。
2015年,全州糧食播種面積182.59千公頃,增長0.9%;棉花種植面積0.19千公頃,下降5%;油料種植面積60.88千公頃,與去年持平;蔬菜種植面積62.23千公頃,增長0.4%。
2015年,全州糧食總產量85.4萬噸,增長1.3%;蔬菜產量78.2萬噸,增長3.3%;油料產量9.05萬噸,增長0.5%;茶葉產量0.27萬噸,增長28.96%;豬肉產量7.7萬噸,下降3.5 %;水產品產量2.18萬噸,增長1.5%。烤煙產量3.2萬噸,增長24.2%。
2015年,全州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加工企業分別達2146個、652家,擁有家庭農場6000多戶、規模養殖戶2400多戶,實現農村土地流轉24.3萬畝。新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20萬人,農網改造累計完1596個村,改造率達86.7%,完成農村公路硬化1315公里。
2015年,全州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980公頃;增長1.19%;新增節水灌溉面積580公頃;開工各類水利工程4.18萬處,投入資金10.78億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315萬立方米。 2015年,全州工業增加值為141.6億元,增長7.6%(不含新增卷煙易地生產指標工業增加值126.9億元,增長5.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93.1億元,增長8.1%(不含新增卷煙易地生產指標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8.3億元,增長5.2%)。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增長45.7%,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為2.4%,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0.2%,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66.9%,比上年下降15.4個百分點。非公有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4%。
2015年,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7.1億元,下降14.6%。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實現利潤0.2億元,增長27.8%;集體企業實現利潤77萬元,下降172.8%;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6.5億元,下降17.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0.1億元,增長176.7%;其他內資企業實現利潤0.3億元,增長12.8%。規模以上工業大類行業中,利潤總額居前五位的是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醫葯製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分別實現利潤1.5億元、1.3億元、1.2億元、0.6億元和0.5億元。
2015年,全州建築業增加值32.2億元,增長2%。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總產值46億元,增長0.2%。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38.7萬平方米,增長6.3%;房屋竣工面積119.4萬平方米,增長1.5%。 2015年,全州固定資產投資371億元,增長19.4%。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投資249.1億元,增長24.7%;非國有投資121.9億元,增長10.3%。民間投資114.2億元,增長9.8%,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30.8%。分投資方向看,民生投資54.2億元,增長24.8%;生態投資23.3億元,增長80.8%;基礎設施投資170.5億元,增長25.9%;高新技術產業投資12.7億元,下降13.5%;技改投資65.6億元,增長25%;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47億元,增長17.1%。
2015年,全州施工項目801個,比上年增加48個,增長6.4%。其中,新開工項目479個,增加66個,增長16%;新開工項目完成投資171.4億元,增長27.7%。州慶重點項目開工建設184個,累計完成投資325億元。
2015年,全州房地產開發投資54.1億元,增長30.3%;其中住宅投資38.9億元,增長34.7%。商品房銷售面積161.2萬平方米,增長30.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53.3萬平方米,增長39.6%。商品房銷售額46.9億元,增長18.6%;其中住宅銷售額39.8億元,增長34.1%。
2015年,全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7.1億元,增長10%。分經營地看,城鎮零售額166.4億元,增長12.8%;鄉村零售額37億元,增長12.8%。分行業看,批發業14.1億元,增長18.3%;零售業158.1億元,增長12.3%;住宿業5.8億元,增長9.3%;餐飲業25.5億元,增長13.6%。
2015年,全州限額以上法人商品零售額46.8億元,增長15.3%。分商品類別看,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15.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41.1%,日用品類增長14%,書報雜志類增長21.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4.8%,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9%,機電產品及設備類增長21.8%,汽車類增長19.9%。
2015年,全州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7%,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7%。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96.3%,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94.5%,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100.4%。
2015年,全州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1.16億美元,下降50.3%。其中出口1.08億美元,下降52.6%;進口0.08億美元,增長56.2%。實際利用外資1200萬美元,下降48.4%。全州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201.6億元,增長22.4%,新引進投資過億元重大項目26個,合同引資792.4億元。
2015年,全州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362.41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16.97億元,分別增長19.6%和24.3%。其中接待入境遊客40.4萬人次,旅遊創匯收入5769萬美元。

『肆』 苗族的地理環境..

苗族多分布在湘西、鄂西、廣西、貴州、雲南等地,該地區位於我國中南、西南部,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暖濕潤,地形以丘陵為主,多山,河流較多。但交通閉塞,經濟相對落後。

『伍』 苗族服飾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由於歷史原因,苗族遷徙到文山地區後,大多居住在環境惡劣的大山之中,各支系內服飾的差異往往與容氣候、環境有關。
如馬關式的服飾,由於這部分苗族都居住於北回歸線以南的亞熱帶高山河谷中,氣候炎熱,蚊蟲較多,其服裝款式多為右開襟綉花上衣,下著單層蠟染百褶裙,以便透風,小腿裹著單層綉花綁腿,以防蚊蟲叮咬。
邱北式的苗族,因居住北回歸線以北海撥較高的山區,冬天氣候寒冷,其上衣為對開襟,下著雙層白色百褶裙和小腿裹著多層綉花綁腿,以抵禦嚴寒
開遠式的苗族也居住於北回歸線以北較為平緩的山區,冬天寒風襲人,上衣為右開襟綉花衣服,下身著蠟染百褶裙,外加一件綉花風衣,幾乎裹住整個身體,並且圍腰寬大。
「苗族住山頭」的分布格局,正是這樣的生存環境和氣候條件,使同一文化習俗,同一民族語言的苗族服飾逐出現了與環境、氣候相關的差異,也導致了文山苗族服飾款式的多樣性。由此可見,自然環境與氣候條件的差異是決定文山苗族服飾多樣性的重要因素。

『陸』 岜沙苗寨的地理環境

岜沙的節慶有吃新節。農歷七月十三日或十四日,家家戶戶到田裡摘取谷穗,去殼成米,煮成稀粥或干飯,與鴨、魚等祭品供奉祖先,然後全家進餐。還有蘆笙節、鬼節等節日。有鬥牛、吃相思、盪鞦韆、集體圍豬、成年剃發等風俗,特別是剃發的工具是用鐮刀。民族工藝品有竹編飯盒、銅制針盒、刺綉獵袋、牛角火葯筒等。
1、映山紅節(農歷3月3):正是開春後播種的日子,也是談戀愛的日子(連續三天)。
2、吃鮮節(農歷6月12):岜沙至今保留著稻田養魚的傳統,張五常認為這是最符合經濟學的中國人的傳統智慧。此時稻田已經插完秧,魚兒也肥了,由此得名。活動是盪鞦韆。用稻草編成繩子掛在樹上,盪時必須面對太陽。連續五天,從白天一直玩到晚上,是年輕人的節日,屆時林子里將有40-50個鞦韆同時在盪。
3、蘆笙節(農歷11月19):此時稻穀已經成熟並且收割到谷倉。活動是殺牛(11月18),鬥牛(11月20)。所有人都要必須穿民族服裝到蘆笙堂吹蘆笙,跳蘆笙舞,參加蘆笙比賽(每個寨子一個蘆笙隊)。11月19那天,小夥子接自己喜歡的姑娘到家裡吃飯,20日一起去看鬥牛,回來時手牽手去對方家裡吃飯。
4、折禾(農歷9月至10月):此時糯米已經成熟,收割後掛在巨大的禾晾上,而且只能男人去掛。在岜沙見過有關折禾的照片,一片豐收的景象,每家每戶門前都是金燦燦的禾晾。
5、苗年(農歷12月初一):這是苗族的傳統新年,近年來已經漸漸沒落,遠不如春節那麼熱鬧。活動是殺雞宰羊,男女青年去山上點篝火談戀愛,連續11天。 岜沙人崇拜太陽神,每次集會踩蘆笙,男女列隊面向太陽升起的地方,後退七步後才吹響蘆笙起舞。
集會地點蘆笙堂,這是寨子邊山腰的一個平坦之處,大若半個籃球場。此處是岜沙的神聖之地,大凡寨上有重大祭祀活動都在這里舉行。遠遠地,就聽到山上傳來陣陣的似鼓角齊鳴的音樂。循著音樂,快步走上山頂的古蘆笙堂,岜沙人正在跳一種配樂的集體舞。只見男人們在里邊一圈排開,雙手捧著大大小小的蘆笙,一邊吹奏,一邊有節奏地晃動身體;女人則在外圍,雙手持手帕,隨著節奏不停地騰挪跳躍。鏗鏘有力的蘆笙古樂,聽起來就像是刀槍劍鳴,大砍大斫,氣勢磅礴,就像是戰場上沖鋒的號角;女人們的舞蹈,節奏相當快,旋轉、跳躍、騰挪跌宕,看起來竟像是猛虎下山一般。 從江縣到岜沙5公里路程,可在縣城租車。 岜沙距離從江縣城僅7公里,去岜沙就很方便,去岜沙就得在從江大橋橋北的馬路西側乘機動摩托車或計程車前往。乘計程車到岜沙需30元左右,搭摩托車只需20元左右。
岜沙苗寨可從貴陽新體育館乘貴陽——從江的長途卧鋪客車,票價120元左右。每天上午9時左右發車,每天5班車左右。
珠三角的遊客2014年12月26日過後可以直接乘坐貴廣高鐵直達貴州洛貫經濟開發區的從江站下車往從貫一級路走到從江縣城,然後直達岜沙苗寨,
其他地區的遊客可以飛到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然後乘坐貴陽北站到從江的高鐵一個多小時到達貴州洛貫經濟開發區的從江站下車或者飛到黎平機場或凱里黃平機場上夏蓉高速往從江方向走到貴州洛貫經濟開發區往從貫一級路走到從江縣城,然後直達岜沙苗寨。

『柒』 苗族因地理環境不同而分為土山型和石山型地區嗎

苗族是我國西南地區人數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苗族50%以上,生活在貴州,其餘分布在湖南、雲南、廣西、四川、廣東、湖北等地。

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一般幾家或十幾家形成村寨,但主要是和其他民族雜居。苗族居住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其地理環境可分土山型和石山型。

苗族語言使用苗語,但多通用漢語。苗族主要從事農業,婦女長於刺綉、蠟染、剪紙。土山型地區的苗族人民以大米為主食,而石山型地區以玉米為主食。老少愛飲酒,每當勞累歸來,要喝上幾口,以恢復疲勞,感到快慰。待客無酒,以為失禮。苗族人民飲食一般沒什麼禁忌和限制,講究實惠。

苗族女裝極為絢麗多樣,用料、顏色、綉花、款式千姿百態,多達130餘種。他們能歌善舞,蘆笙舞流傳於苗家地區,苗歌通俗易懂,常講述苗族的歷史。苗族信仰多神,崇拜祖先,有使用西部方言的、有信仰基督教的。

苗族地區大約在東漢末年(公元3世紀)正處於原始社會時期,從魏晉到隋唐,和漢族接觸後,已開始階級分化,並向封建制度過渡。宋元時期,大部分苗族地區已形成封建領土經濟,從明朝起開始向封建地主經濟過渡,大約在清朝乾嘉年間,才基本消滅了領主制。解放後,同其他民族聯合建立了自治州、縣。

[我還想知道]

苗族人民相傳蚩尤是自己的祖先,遠古就在黃河邊生息。

據研究,屈原為苗族人,現代多產作家沈從文也是苗族人。

湘西苗族婦女纏的頭帕最長達3丈余,包裹方式如圓桶形、人字形、粽子形、層台形等。

『捌』 苗族的服飾與其地理環境有什麼關系

跟地理環境沒多大關系!
1.苗族沒有文字,她把服飾作為載體,因而苗族服裝不僅具有實用價值、很高的美感或觀賞價值、很深的文化內涵。
苗族服飾的圖案,是穿在身上的一部民族史書:褶裙上的彩色線條,是一條條河流,一條條山路;背牌上的回環式方形紋,是曾經擁有的城市,有街道、城牆、角樓;那披肩上的雲紋、水紋、棱形紋,是北方故土的天地和一丘丘肥沃的田土;花帶上的「馬」字紋和水波紋,是苗族祖先遷徙時萬馬奔騰過江河的壯觀氣勢……
2.苗族服飾由於性別、年齡、婚否等情況而不同,並且有地區差別,但都保持一種從古至今的傳統款式。
苗族服裝按地域可分為五種型制:黔東南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湘西型和海南型五種。

黔東南苗族服飾:流傳於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16個縣市和都勻、荔波、三都、興仁、安順,廣西融水、三江等區域。上衣有大領對襟或右衽半身。百褶裙長短不一,佩戴各式圍腰和綁腿。發髻也有較大差異。黔東南苗族服飾大約有30多種款式。
黔中南苗族服飾:主要流行於貴陽、龍里、貴定、惠水、平壩、安順、平塘、羅甸,雲南的丘北、文山、麻栗和廣西隆林等地。其特點是以黑、白、藍色線綉衣裙或蠟染。大領對襟開,百褶裙,包頭帕或頭巾,髻發。黔中南苗族服飾有5種款式。
川黔滇苗族服飾:主要在川南、黔西、黔西北和滇東北、桂西北以及雲南昭通、威信、楚雄、金沙等地。衣料主要是麻布,服飾色彩較淺,蠟染工藝普遍。服飾和發型多種多樣。
湘西苗族服飾:主要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貴州松桃、四川秀山、酉陽、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有多彩頭帕和變型式樣,服飾亦有8種。
海南苗族服飾:由於海南苗族受當地黎族服飾的影響,苗女穿右偏襟長及膝部的長衫,僅一扣,無領,蠟染短裙,以黑、紅色為主,花紋較少,束發,包一綉圖案花紋的頭巾,外面再蓋一條綉有花邊的尖角頭帕,套上一條紅帶子垂在背後,顯出與其他地區的苗族服飾的非常不同。

『玖』 貴州苗族的飲食特點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苗族是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在與黃帝族等斗爭了很長時期,最終屢戰屢敗。被版迫撤退到較偏遠的地方進權行防守或避難。直至今日,我們依然看到其中的縮影。如果你注意觀察一點,不難發現,苗族居住的地方,一般是在山頂或山腰等易守難攻的地方,較缺水。
由於居住地離市場較遠、供水不足等原因,所以大部分苗族都善於作豆製品、腌菜、酸湯等,容易保存,供長期食用。
隨著國家的發展,惠農政策深入農村,農村苗族人與外界交流接觸日益深入,許多飲食習慣也有了變化,從苗族的節日飲食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地方特色菜之外,其他菜類與漢族飲食並無太大差異。

『拾』 苗族 地理位置

苗族,現有人口740萬人,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省(內區)。
苗族聚居的容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出產水稻、玉米、穀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油桐等。除此,還蘊藏著豐富的木材資源和礦產資源。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