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馬六甲地理位置

馬六甲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1 12:48:43

㈠ 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有何重要性

馬六甲海峽長多公里,除海峽沿岸國兩岸享有12海里領海和海峽內小島至少也享有12海里領海外,其餘為專屬經濟區;海峽沿岸國對海峽領海水域享有主權,對海峽專屬經濟區水域享有主權。馬六甲是亞洲聯系歐洲和中東洲地區的重要海運通道,控制著全球四分之一的海運貿易。按照統計,每年都有5萬艘商船經此到達新加坡,全球每年近一半的油輪都途經馬六甲海峽。

海盜「天堂」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為首的一批華盛頓官員曾於2004年6月與部分亞洲國家高層就馬六甲海峽局勢展開對策商討,准備把海軍陸戰隊送到海峽內。

依照美國和新加坡的一份監測研究報告,在每年經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中,大約有5萬艘商業船隻沒有能力抵禦來自恐怖分子和海盜的聯合攻擊。

自19世紀初,馬六甲885公里狹長的海域就成為海盜的天堂。僅去年一年,馬六甲海盜就成功作案189起,佔全球海盜事件的40%,使這里成為全球海盜事件的中心。

大國爭奪目標

馬六甲海峽由於其戰略地位的重要,一直是國際勢力競爭的焦點。目前,馬六甲海峽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三國共管。但美國、日本,甚至印度都在試圖控制這一重要海上通道。

按照美國的全球戰略,馬六甲海峽作為連接其在東北亞和西南亞兩個重要戰略地區的中心環節,是必須控制的全球16個海上咽喉之一。如果掌握了馬六甲海峽,就可以影響和控制有關國家的海上運輸航道,確保美國在國際競爭和潛在的國際沖突中的優勢地位。

日本每年從非洲和中東地區進口的大量原料,特別是其90%的石油都要經馬六甲海峽,因此馬六甲海峽被日本視為「海上生命線」。

印度對馬六甲海峽的神往主要源於地理位置的緣故。印度一旦獲得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就能構築起一道海上安全屏障。

日本想掌控馬六甲海峽

據印尼媒體報道,日本「非常關心」馬六甲海峽的安全。

馬六甲海峽是東南亞戰略要地,是連通印度洋與南中國海的主要航道。它承擔著全球1/3貨運量和約50%的石油運輸量,也是中日韓三國海上石油進口的重要通道。近年來,海盜在馬六甲海峽的活動日益猖獗。

早在2000年,日本海岸警備隊就在靠近馬六甲海峽的海域參加了一次反海盜聯合演習。另據報道,日本開發出了一種叫「虎之門」的系統,可以在海盜登船之前觸發警報器;「海上劫持警報與船舶追蹤系統」更為先進,它每天6次發送信號,報告船隻所處位置等情況;若船隻被劫,海盜開始干擾或破壞這套系統,它會通過電子郵件和行動電話及時發出警示。這種對付海盜的技術,引起了東南亞國家的興趣。專家認為,日本正是通過這種無形和有形的影響,慢慢向馬六甲海峽「進發」。

馬六甲海峽堪稱日本的「石油運輸命脈」,日本90%的原油運輸都要從這里經過。1999年,日本一艘運載價值13億日元鋁塊的貨船在馬六甲海峽被劫持,17名船員全部被綁。日本的商船幾乎從未受過海盜的襲擊,但就是這一次,日本找到了借口,多次要求派武裝艦只赴東南亞打擊海盜,想要日本自衛隊踏到東南亞。與此同時,日本還以打擊海盜為借口,要將軍事打擊力量覆蓋到馬六甲。今年,它通過了「有事法制」七法案,假設了「周邊地區出現的緊急事態」。這個「周邊」不僅包括台灣海峽,也包括馬六甲海峽。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是想借防海盜之名發展軍力。

專家指出,日本的最終目的只有兩個:一是控制馬六甲海峽,保護日本的石油運輸線路。二是通過控制馬六甲海峽,推動日本的軍事擴張。香港《信報》曾發表一篇文章,題為《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借海盜之屍還魂》。文章說,日本借打擊海盜,擴充軍力、復活軍國主義等,不是一種偶然行為,它是日本對外擴張戰略的一部分。

馬六甲海峽與中國

自1996年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以來,石油安全問題逐漸引起人們關注。美國蘭德公司《中國尋求能源安全》研究報告所得出的一個結論是,中國石油安全與否仍依賴於美國海軍庇護的馬六甲海峽。而馬六甲海峽又實在是太「擁擠」了,也的確是太不安全了。日本、韓國及我國台灣省每年約需進口的近4.5億噸原油,都要途經馬六甲海峽。巴西、澳大利亞的鐵礦石、煤等大宗礦產品運往東亞市場,也要走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也是中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中國的石油進口來自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地區,進口原油運輸有80%左右要通過馬六甲海峽。據測算,每天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近6成是中國船隻。

㈡ 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

馬六甲海峽(Malacca Strait)

在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有一條細長的水道,呈東南—版西北走向。它的西權北端通安達曼海,東南端連接南海。這就是馬六甲海峽。海峽全長約l080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0公里,東南部最窄處只有37公里。馬六甲海峽,因沿岸的馬六甲古城而得名。馬六甲城原是個小漁村,位於馬來半島南岸,從15世紀中期起,開始興旺起來,建立了滿刺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到16世紀初,馬六甲城已十分繁華,不亞於當時的威尼斯、亞歷山大和熱那亞等地中海名城。

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亞、非、澳、歐沿岸國家往來的重要海上通道,許多發達國家進口的石油和戰略物資,都要經過這里運出。

圖見:http://ke..com/view/15939.htm

㈢ 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和作用

馬六甲海峽長800多公里,除海峽沿岸國兩岸享有12海里領海和海峽內小島至少也享有12海里領海外,其餘為專屬經濟區;海峽沿岸國對海峽領海水域享有主權,對海峽專屬經濟區水域享有主權。馬六甲是亞洲聯系歐洲和中東洲地區的重要海運通道,控制著全球四分之一的海運貿易。按照統計,每年都有5萬艘商船經此到達新加坡,全球每年近一半的油輪都途經馬六甲海峽。

海盜「天堂」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為首的一批華盛頓官員曾於2004年6月與部分亞洲國家高層就馬六甲海峽局勢展開對策商討,准備把海軍陸戰隊送到海峽內。

依照美國和新加坡的一份監測研究報告,在每年經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中,大約有5萬艘商業船隻沒有能力抵禦來自恐怖分子和海盜的聯合攻擊。

自19世紀初,馬六甲885公里狹長的海域就成為海盜的天堂。僅去年一年,馬六甲海盜就成功作案189起,佔全球海盜事件的40%,使這里成為全球海盜事件的中心。

大國爭奪目標

馬六甲海峽由於其戰略地位的重要,一直是國際勢力競爭的焦點。目前,馬六甲海峽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三國共管。但美國、日本,甚至印度都在試圖控制這一重要海上通道。

按照美國的全球戰略,馬六甲海峽作為連接其在東北亞和西南亞兩個重要戰略地區的中心環節,是必須控制的全球16個海上咽喉之一。如果掌握了馬六甲海峽,就可以影響和控制有關國家的海上運輸航道,確保美國在國際競爭和潛在的國際沖突中的優勢地位。

日本每年從非洲和中東地區進口的大量原料,特別是其90%的石油都要經馬六甲海峽,因此馬六甲海峽被日本視為「海上生命線」。

印度對馬六甲海峽的神往主要源於地理位置的緣故。印度一旦獲得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就能構築起一道海上安全屏障。

日本想掌控馬六甲海峽

據印尼媒體報道,日本「非常關心」馬六甲海峽的安全。

馬六甲海峽是東南亞戰略要地,是連通印度洋與南中國海的主要航道。它承擔著全球1/3貨運量和約50%的石油運輸量,也是中日韓三國海上石油進口的重要通道。近年來,海盜在馬六甲海峽的活動日益猖獗。

早在2000年,日本海岸警備隊就在靠近馬六甲海峽的海域參加了一次反海盜聯合演習。另據報道,日本開發出了一種叫「虎之門」的系統,可以在海盜登船之前觸發警報器;「海上劫持警報與船舶追蹤系統」更為先進,它每天6次發送信號,報告船隻所處位置等情況;若船隻被劫,海盜開始干擾或破壞這套系統,它會通過電子郵件和行動電話及時發出警示。這種對付海盜的技術,引起了東南亞國家的興趣。專家認為,日本正是通過這種無形和有形的影響,慢慢向馬六甲海峽「進發」。

馬六甲海峽堪稱日本的「石油運輸命脈」,日本90%的原油運輸都要從這里經過。1999年,日本一艘運載價值13億日元鋁塊的貨船在馬六甲海峽被劫持,17名船員全部被綁。日本的商船幾乎從未受過海盜的襲擊,但就是這一次,日本找到了借口,多次要求派武裝艦只赴東南亞打擊海盜,想要日本自衛隊踏到東南亞。與此同時,日本還以打擊海盜為借口,要將軍事打擊力量覆蓋到馬六甲。今年,它通過了「有事法制」七法案,假設了「周邊地區出現的緊急事態」。這個「周邊」不僅包括台灣海峽,也包括馬六甲海峽。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是想借防海盜之名發展軍力。

專家指出,日本的最終目的只有兩個:一是控制馬六甲海峽,保護日本的石油運輸線路。二是通過控制馬六甲海峽,推動日本的軍事擴張。香港《信報》曾發表一篇文章,題為《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借海盜之屍還魂》。文章說,日本借打擊海盜,擴充軍力、復活軍國主義等,不是一種偶然行為,它是日本對外擴張戰略的一部分。

馬六甲海峽與中國

自1996年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以來,石油安全問題逐漸引起人們關注。美國蘭德公司《中國尋求能源安全》研究報告所得出的一個結論是,中國石油安全與否仍依賴於美國海軍庇護的馬六甲海峽。而馬六甲海峽又實在是太「擁擠」了,也的確是太不安全了。日本、韓國及我國台灣省每年約需進口的近4.5億噸原油,都要途經馬六甲海峽。巴西、澳大利亞的鐵礦石、煤等大宗礦產品運往東亞市場,也要走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也是中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中國的石油進口來自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地區,進口原油運輸有80%左右要通過馬六甲海峽。據測算,每天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隻近6成是中國船隻。

㈣ 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有什麼重要性

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通航歷史遠達兩千多年。它是亞專、非、澳、歐沿岸國家往來屬的重要海上通道,許多發達國家從外國進口的石油和戰略物資,都要經過這里運出。由於海運繁忙以及獨特的地理位置,馬六甲海峽被譽為「海上十字路口」。
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海(從新加坡到台灣附近)的油輪是經過蘇伊士運河的3倍、巴拿馬運河的5倍。馬六甲海峽對於日本、中國、韓國,都是最主要的能源運輸通道,是「海上生命線」。

㈤ 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

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

㈥ 馬六甲屬於哪裡的

我只知道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沿岸三個國家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內亞,由容以上三國負責海峽的交通導航。上述三國享有海峽主權,但是由於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其政治敏感性很重,美國、日本、印度一直企圖染指海峽的巡邏和管理,最近被上述三國拒絕,上述三國邀請附近的泰國加入海峽巡邏,請邀請中國對海峽巡邏提供幫助,但明確拒絕了美國和日本加入巡邏的要求,只允許對方提供技術裝備和技術指導!

㈦ 馬六甲的地理

馬六甲位於馬來半島西南面,與蘇門答臘遙望相對,北部與森美蘭州交接,東部則與柔佛州相連。

㈧ 馬六甲海峽地圖

馬六甲海峽又譯來做麻六甲海峽,源是位於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漫長海峽,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國共同管轄。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近代一個重要的國際貿易交通港埠,國際上習慣用它稱呼該海峽。新加坡海峽只是其中的一小段。

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段屬緬甸海,東南端連接南海。海峽全長約1080千米,西北部最寬達370千米,東南部的新加坡海峽里最窄處只有37千米,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

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海的油輪是經過蘇伊士運河的3倍、巴拿馬運河的5倍。馬六甲海峽對於日本、中國、韓國,都是最主要的能源運輸通道,是海上生命線。

(8)馬六甲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由於它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最捷徑的通道,有許多天然良港。如新加坡港,印尼的皇京港等港口,便於往來商船補給,中轉物資。

當地經濟在這種繁忙的商務活動帶動下獲得飛速發展。新加坡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緊緊抓住機遇,把它的天然地理優勢發揮到極致,賺取了大把的真金白銀。

㈨ 為什麼馬六甲地理位置重要

馬六甲連接了太平洋和印度洋,是東亞、南亞國家與西歐、中東等地區進行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

㈩ 馬六甲海峽在世界地圖的什麼位置

馬六甲海峽在世界地圖的位置如下圖:

馬六甲海峽,又譯做麻六甲海峽:是位於馬來半島與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漫長海峽,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國共同管轄。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近代一個重要的國際貿易交通港埠,國際上習慣用它稱呼該海峽。區別:新加坡海峽只是其中的一小段。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段屬緬甸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海峽全長約1080千米,西北部最寬達370千米,東南部的新加坡海峽里最窄處只有37千米,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

(10)馬六甲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馬六甲海峽有悠久的歷史。約在公元4世紀時,阿拉伯商人就開辟了從印度洋穿過馬六甲海峽,經過南海到達中國的航線。他們把中國的絲綢、瓷器,馬魯古群島的香料,運往羅馬等歐洲國家。公元7-15世紀,中國、印度和中東的阿拉伯國家海上貿易船隻,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

16世紀初,葡萄牙航海家開辟了大西洋至印度洋航線。馬六甲是馬來西亞近代一個重要的國際貿易交通港埠,國際上習慣用它稱呼該海峽。

1869年,蘇伊士運河貫通,大大縮短了從歐洲到東方的航路。馬六甲海峽的通航船隻急劇增多。過往海峽的船隻每年達10萬多艘,成為世界最繁忙的海峽之一。

沿岸的新加坡港,是世界著名大港,吞吐量為世界第四。港內碼頭岸線長達三四千米,可同時容納30餘艘巨輪停泊。擁有40萬噸級的巨型船塢,能修理世界最大的超級油輪。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