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在山東地理位置
㈠ 山東省魯東和魯西是從哪劃分的
以魯中為中心進行劃分,在魯中以東(右邊)則稱為魯東,在其以酉(左邊)則稱為魯西。
魯西介紹:
魯西山東省的西部廣義上的魯西地區包括:聊城、德州、菏澤、濟寧、棗庄、臨沂,6個市28個縣(市、區)和泰安市的東平縣、寧陽縣,土地面積 31309平方公里。狹義上僅包括聊城(在傳統意義上,德州 ,屬於魯西北;菏澤、濟寧、棗庄、臨沂 ,屬於魯西南)。
魯東地區范圍:
魯東地區的范圍則是在魯中以東,主要有沿海的幾個城市:青島、威海、煙台、濰坊和日照。
(1)菏澤在山東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山東省地理位置:
山東省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北緯34°22.9′—38°24.01′、東經114°47.5′—122°42.3′之間。
境域包括半島和內陸兩部分,山東半島突出於渤海、黃海之中,同遼東半島遙相對峙;內陸部分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 山東東西長721.03千米,南北長437.28千米,全省陸域面積15.58萬平方千米。
魯東介紹:
山東省別稱齊魯(或東魯,魯東),簡稱魯,省會濟南市。古為齊魯之地,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省會設於濟南,省內主要特大城市有濟南、青島、濰坊、煙台、威海、淄博。
西部連接內陸,從北向南分別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山東半島伸入黃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津與渤海灣,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則臨靠較寬闊的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㈡ 山東省菏澤市人民政府地址在哪裡
就是中華東路 菏澤市人民政府
辦公室或什麼的收
就應該能到把~、
㈢ 山東在地圖哪個位置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山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西部為黃淮海平原,連接中原,西北與河北省接壤,西南與河南省毗鄰,南及東南分別與安徽、江蘇兩省相望;中部為魯中山區,地勢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為山東半島,伸入黃海、渤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畿,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均臨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3)菏澤在山東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截至2014年1月,山東省有17個地級市,以下分為137個縣級行政區,包括55個市轄區、27個縣級市和55個縣;以下再分為1869個鄉級行政區,包括478個街道辦事處、1113個鎮、271個鄉和7個其它鄉級行政區。
山東省境內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窪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其間的地形大勢。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米, 為山東省最高點。黃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為山東省陸地最低處。
山東的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11℃—14℃,山東省氣溫地區差異東西大於南北。全年無霜期由東北沿海向西南遞增,魯北和膠東一般為180天,魯西南地區可達220天。
山東省光照資源充足,光照時數年均2290—2890小時,熱量條件可滿足農作物一年兩作的需要。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毫米之間,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降水季節分布很不均衡,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於夏季,易形成澇災,冬、春及晚秋易發生旱象,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
㈣ 菏澤的具體地理位置等信息
菏澤現為山東省的一個地級市。「菏澤」原系天然古澤,為「菏山」和「雷澤」簡稱專,遺址在屬菏澤市定陶縣東北,古代濟水流經時匯聚而成,向東流出成菏水,與濟水相接。以水名稱縣,始於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曹州升州為府,設附郭縣,賜名菏澤。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劃境內西北部為菏澤專區,治菏澤縣。「菏澤」又成為專區或地區級地方名稱。菏澤市被評為中國牡丹城。菏澤已更名為「牡丹區」菏澤具有「菏澤牡丹甲天下」之美稱。
㈤ 山東菏澤地理位置不錯 怎麼那麼窮
一沒資源,二沒大企業,三沒可發展的旅遊環境,憑什麼可以發展,路都破的跟什回么似的,220國道答菏澤至鄆城段車都走不起來,路面跟龜殼似的。出城必有收費站,而且不止一個,好比菏澤至濟寧要路過兩個收費站,全在菏澤境內。菏澤至東明也是兩個。
只有一個牡丹還算有名,但花期太短。
㈥ 山東菏澤的地理位置,發展農業的原因
菏澤位於魯來、豫、蘇、皖四省交界處自,於北緯34°39″—35°52″,東經114°45″—116°25″,城市人口50萬,現建城區面積62平方公里,城市遠景規劃總面積120平方公里。菏澤古稱曹州,地處中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加之旅遊資源豐富,美麗富饒,交通便利,曾幾度商貿雲集、貨暢其流,成為中原地區東部的經濟文化中心。當地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季。無霜期年平均213天,年均降雨量650餘毫米,年平均氣溫18攝氏度。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
㈦ 濟南,菏澤,濱州哪個地理位置好
一:濟南地理位置
濟南市,簡稱「濟」,別稱「泉城」,山東省省會、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解放軍五大戰區之一的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是山東政治、文化、教育中心,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濟南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環渤海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濟南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濟南已成功舉辦亞洲杯、全運會、園林花卉博覽會、中國藝術節等多項國際和國家級盛會。
二:菏澤地理位置
菏澤,古稱濟陰、曹州,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東與濟寧市相鄰,東南與江蘇省徐州市、安徽省宿州市接壤,南與河南省商丘市相連,西與河南省開封市、新鄉市毗鄰,北接河南省濮陽市。地處北緯34°39′~35°52′,東經114°45′~116°25′之間。南北長157公里,東西寬140公里,總面積12238.62平方公里。
菏澤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譽。上古時期濟濮流域古澤藪遍布,《禹貢》九澤之菏澤、雷澤、大野澤、孟渚澤、皆在境內,歷史上居於聖神地位。人文始祖伏羲、東夷之帝少昊、賢明君主帝舜、兵主戰神蚩尤、改革家吳起、軍事家孫臏、農學家氾勝之、經濟學家劉晏、文學家溫子升等大批聖賢,都出生在這里,劉邦登基稱帝、曹操成就霸業、黃巢起義、宋江聚義等都發生在菏澤。
三:濱州地理位置
濱州市位山東省北部、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腹地,版圖面積9600平方公里,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圈、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兩區兩圈」疊加地帶,是山東省的北大門。
濱州歷史文化悠久,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渤海革命老區中心區、渤海區黨委機關駐地,古代著名軍事思想家孫武、漢孝子董永、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清代帝師杜受田出生或成長在這里。
濱州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北擁渤海,黃河橫穿城市,是連接蘇、魯、京、津的重要通道、魯北到河北的必經之地,國家級交通運輸主樞紐城市。
綜合比較,濟南地理位置最好,其次濱州,最後是菏澤。
㈧ 菏澤市和那幾個省最近
菏澤地處蘇來魯豫皖四省結合處,自承東接西,聯南望北。東部與濟寧為鄰,南部和商丘、徐州和碭山交界,西部和新鄉和開封接壤,北臨濮陽,地理位置明顯突出。
菏澤:古稱曹州,是山東省下轄地級市之一,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是魯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物流中心,也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境內交通發達,擁有六條高速公路和四條國道,京九鐵路和新兗鐵路在市區十字交會,通車里程居山東省城市前列。
截止2012年,全市共轄八縣一區和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1223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950萬,其中市區人口118萬,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和經濟發展最快的地級市之一。
㈨ 山東哪裡在地理位置上屬於中原
山東整個省都屬於華北平原。
華北平原是中國第二大平原,位於黃河下游,回西起太行答山脈和豫西山地,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起燕山山脈,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別山,東南至蘇、皖北部,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相連,跨越黃河、海河、淮河等流域。華北平原延展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蘇省等5省、2市地域,面積約31萬平方公里。華北平原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南部淮河流域處於向亞熱帶過渡地區,其氣溫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溫8—15℃,冬季寒冷乾燥,農作物大多為兩年三熟,南部一年兩熟。
山東的兩個副省級市:濟南市、青島市
以及15個地級市:淄博市、棗庄市、東營市、煙台市、濰坊市、濟寧市、泰安市、威海市、日照市、濱州市、德州市、聊城市、臨沂市 、菏澤市 、萊蕪市
都屬於華北平原。
㈩ 菏澤的地理位置 用好聽的語言說
菏澤,古稱濟陰抄、曹州,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東與濟寧市相鄰,東南與江蘇省徐州市、安徽省宿州市接壤,南與河南省商丘市相連,西與河南省開封市、新鄉市毗鄰,北接河南省濮陽市。地處北緯34°39′~35°52′,東經114°45′~116°25′之間。南北長157公里,東西寬140公里,總面積12238.62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