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歐洲的地理位置

歐洲的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1 07:43:17

A. 怎樣描述歐洲地理位置

歐洲的地理位置,從海陸位置來說,位於亞歐大陸西部,是亞歐大陸向西伸出的一個回大半島答,北、西、南三面為海洋所包圍。從經緯度位置看,最北端到北緯71°08′(諾爾辰角),最南端到北緯36°附近(馬羅基角),絕大部分土地在北緯45°~70°間,即中緯度偏北的位置。這種中緯度大陸西岸的位置,在大氣環流系統中屬於西風帶,因此使歐洲大部分地區終年盛吹西風。各地氣候深受大西洋的影響,以溫帶海洋性氣候及其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東歐型氣候為主;最南部為亞熱帶氣候,而缺失熱帶類型氣候;北部邊緣伸入北極圈,屬極地苔原氣候。歐洲的大陸輪廓呈一支離破碎南寬北窄的梯形,半島和島嶼的面積約占總面積的33.82%,為世界各大洲之冠。海岸線十分曲折,陸地與海灣犬牙交錯,再加上歐洲面積不大(l,016萬平方公里),這就使歐洲各地距海都不遠,東歐距海最遠處也只有 1,600公里左右,因此更加深了海洋對大陸的影響,加強了歐洲氣候的海洋性。海岸曲折、海灣眾多,也為發展海上交通和漁業生產提供了便利條件。

B. 歐洲的地理位置

歐洲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大部分在北溫帶,北部小部分在北寒帶;東部與亞洲內大陸緊密相連,東容南部以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亞洲為界;南部隔直布羅陀海峽和地中海與非洲相望;西臨大西洋,北靠北冰洋

C. 怎麼樣描述歐洲的地理位置

歐洲大部分地區位於 40°N與北極 圈之間,北、 西、南分別瀕臨北冰洋、大西洋和地內中海, 東與亞容洲相連。
1、歐洲的海陸位置:歐洲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東面與亞洲相鄰,南隔地中海、直布羅 陀海峽與非洲相望。
2、歐洲的經緯度位置:歐洲大部分所處的緯度約北緯36度至北緯80度之間;全部位於北半球; 大部分位於25度W-0度-67度E之間,主要位於東半球。

D. 歐洲的地理位置有何特點

歐洲的地理位置:
從海陸位置來說,位於亞歐大陸西部,是亞歐大陸向回西伸出的一個大半島,北、答西、南三面為海洋所包圍.
從經緯度位置看,最北端到北緯71°08′(諾爾辰角),最南端到北緯36°附近(馬羅基角),絕大部分土地在北緯45°~70°間,即中緯度偏北的位置.這種中緯度大陸西岸的位置,在大氣環流系統中屬於西風帶,因此使歐洲大部分地區終年盛吹西風.各地氣候深受大西洋的影響,以溫帶海洋性氣候及其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東歐型氣候為主;最南部為亞熱帶氣候,而缺失熱帶類型氣候;北部邊緣伸入北極圈,屬極地苔原氣候.歐洲的大陸輪廓呈一支離破碎南寬北窄的梯形,半島和島嶼的面積約占總面積的33.82%,為世界各大洲之冠.海岸線十分曲折,陸地與海灣犬牙交錯,再加上歐洲面積不大(l,016萬平方公里),這就使歐洲各地距海都不遠,東歐距海最遠處也只有 1,600公里左右,因此更加深了海洋對大陸的影響,加強了歐洲氣候的海洋性.海岸曲折、海灣眾多,也為發展海上交通和漁業生產提供了便利條件.

E. 歐洲地理概況有哪些

●歐洲是歐羅巴洲的簡稱,「歐羅巴」一詞據說最初來自閃語的「伊利布」一字,意思是「日落的地方」或「西方的土地」。

●西臨大西洋北靠北冰洋南隔地中海和直步羅陀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東與亞洲大陸連成一塊是人類居住的唯一一個沒有熱帶的大洲。

●歐洲面積為1016萬平方公里,共45個國家和地區。

●整個歐洲地勢的平均高度為340米,地形以平原為主,南部聳立著一系列山脈,總稱阿爾卑斯山系,其中勃朗峰海拔4810米,勃朗峰屬法國境內。成為西歐第一高峰。歐洲的河網稠密,水量豐沛。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長3690公里,第二大河是多瑙河,全長2850公里,是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

●歐洲是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沒有熱帶氣候的一洲,同時寒帶氣候所佔的面積也不大,所以氣候溫和,降水分布較均。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語言:主要語言有英語、俄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等●人口:7.28億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2.5%,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個洲。

●歐洲居民中的99%屬歐羅巴人種(白種人),是種族構成比較單一的洲。

●宗教: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另有少數信伊斯蘭教。

●歐洲各國語種很多,主要語言有英語、俄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

●歐元是歐洲聯盟國家單一貨幣的名稱,從1999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作為過渡期,由2002年1月1日開始,歐洲聯盟十二國(包括奧地利、比利時、法國、德國、芬蘭、荷蘭、盧森堡、愛爾蘭、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沿用單一貨幣歐元,歐元紙幣分5、10、20、50、100、200及500幣值。它們正面均印有象徵開明合作的窗戶與大門,另十二星則代表在十二國通行,北面印有橋梁意即歐洲跟世界會保持溝通和互相支持。硬幣分1、2、5、10、20、50歐仙與1歐元、兩歐元八種。1歐元等於100歐仙。在歐洲國家消費,一般需要兌換成歐元,在有些大商場內亦可直接使用美元,但找回的零錢可能是歐元。

●申根協議最早於1985年由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德國簽署了旨在統一歐共體各國安全和難民政策的協議,後來又有多國分批加入。協議其中第四條內容是:申根協議的簽署相互承認各國給予非歐共體成員國公民的簽證。這一條大大方便了中國公民的歐洲之旅。先後加入神根協議的國家為:荷蘭、德國、比利時、盧森堡、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奧地利、希臘、挪威、瑞典、芬蘭和丹麥。

●歐洲經濟發展水平居各大洲之首,工業、交通運輸、商業貿易、金融保險等在世界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在科學技術的若干領域內也處於世界較領先地位。

●文藝復興運動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文化運動,它奠定了歐洲近代資產階級文化的共同基礎,為資產階級革命做好了思想上輿論上的准備。這就是歐洲人為人類做出的貢獻。

●歐洲與中國的時差大致是6-9個小時。

●法國花都香醉痴迷的夜景;德國神秘而若入仙境的浪漫之路;地中海美女如雲的蔚藍海岸;義大利水城威尼斯的貢多拉上的歌聲;古城羅馬令人懷舊的雕塑和那個已沉寂多年的火山腳下的城市;荷蘭港口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西班牙驚心動魄的鬥牛比賽;陽光、海灘和情人的蜜月島;音樂國度奧地利藍色的多瑙河之旅;阿爾卑斯山亮麗雪景照耀下的瑞士小城及精美絕倫的鍾表;古板的英國人與倫敦公園內大膽放縱的舉止;冰天雪地的斯堪的那維亞半島的冬季奧運會和歐洲大陸瘋狂的足球賽。

●歐洲對人類歷史所做的貢獻,包括先進人物不斷地向世界文字思想寶庫輸送先進的思想;也包括一批又一批革命家推動社會進步的重大社會創舉;也包括大批科學家在科技領域的重大發現、發明和創造;還包括一大批作家、詩人、音樂家向世界文學藝術殿堂提供了輝煌燦爛的文學藝術珍品●歐洲是一個矮小的半島大陸。其「矮」表現在平均海拔只有340米;其「小」表現在面積小1016萬平方千米,其小僅次於大洋洲;歐洲「半島大陸」的特點更為突出:其本身就是整個亞歐大陸深入到大西洋的一個大半島,在這個大半島上又有很多小半島。比較著名的有: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歐)、日德蘭半島(西歐)。

歐洲有44個國家和地區。在地理上習慣分為南歐、西歐、中歐、北歐和東歐五個地區。南歐指阿爾卑斯山以南的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和附近島嶼,包括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馬爾他、西班牙、葡萄牙和安道爾。西歐狹義上指歐洲西部瀕大西洋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中歐指波羅的海以南、阿爾卑斯山脈以北的歐洲中部地區。包括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北歐指歐洲北部的日德蘭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一帶。包括冰島、法羅群島(丹)、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東歐指歐洲東部地區,在地理上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和俄羅斯西部。

歐洲地形一、地理位置和大陸輪廓歐洲位於亞洲的西面,是亞歐大陸的一部分。它的北、西、南三面分別瀕臨著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東部和東南部與亞洲毗連,宛如亞歐大陸向西突出的一個大半島。

歐洲的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內,它是世界上有人定居的各洲中距離赤道最遠的一洲。它沒有熱帶。

歐洲四個極點的位置分別是:東為北烏拉爾(東經66°10『);最西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羅卡角(西經9°31』);最北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諾爾辰角(北緯71°8『);最南伊比利亞半島上的馬羅基角(北緯36°)。

從海陸位置看,歐洲面對大西洋,背靠亞洲腹地,處於大陸西岸的位置。中緯度的大陸西岸,在大氣環流系統中屬於西風帶,因此,歐洲的大部分地區終年吹拂西風,各地氣候深受大西洋的影響。

水平輪廓破碎是歐洲自然地理的一個顯著特點。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屬於半島和島嶼,其中半島面積又佔全洲面積的27%,這在世界各大洲中是罕見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巴爾干半島和亞平寧半島是歐洲最大的半島,次大的半島有科拉半島、日德蘭半島,克里木半島和布列塔尼半島等等。

眾多的半島和島嶼把歐洲大陸邊緣的海洋分割成許多邊緣海、內海和海灣。巴倫支海、挪威海、北海和比斯開灣是歐洲較大的邊緣海,白海、波羅的海、地中海和黑海等則深入大陸內部,成為內海或陸間海。

巴倫支海是北冰洋的一個邊緣海,介於歐洲大陸與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和北地群島之間,面積達140萬平方公里左右,全部位於大陸架上。巴倫支海是亞歐大陸北面各邊緣海中深度最大的一個,它的絕大部分在200—400米之間,平均深度為229米。它有廣闊的水道與北冰洋相連,因此海水的鹽度與大洋的鹽度相近,接近於35%。巴倫支海與北冰洋的其他邊緣海不同,由於西南部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即使在嚴冬時節,表面水溫也可達4℃左右,因此這里雖然地處高緯,但是海水卻終年不凍。

白海實際上是巴倫支海深入歐洲大陸內部的一個海灣,本身又有三個海灣:坎達拉克沙灣、奧涅加灣和德文斯克灣。白海面積不過9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只有89米。由於白海四面受陸地包圍,只有一條狹窄海峽與巴倫支海相通,北大西洋暖流不能到達這里,因此這里冬季的水溫低,自11月至翌年5月海面為冰雪覆蓋,呈現一片白茫茫景色,白海即因此得名。由於北德維納河和奧涅加河的大量河水注入白海,海域的南部海水含鹽度較低,在20—26%之間,北部海水的含鹽度可達30—30.8%。

在巴倫支海和白海有許多魚類和海獸,其中鰵魚、鯡魚、鱈魚和海豹是這里的主要水產。

歐洲西瀕大西洋,在大陸與深海盆之間有一片面積很大的大陸架,不列顛群島和北海即位於其上。這里原來是歐洲大陸的一部分,第四紀冰期以後,海水上升,北海才出現,不列顛群島才形成。在北海海底現在仍然有歐洲古河道的蹤跡。北海北面的挪威海和南面的比斯開灣,大陸架都較狹窄,離開海岸不遠即為深水海盆。

波羅的海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與歐洲大陸之間,面積38.6萬平方公里,大部分海域的深度在60—130米之間,平均深86米。它有許多海灣深入大陸,其中以波的尼亞灣為最大,幾乎占整個波羅的海面積的三分之一,較大的海灣還有芬蘭灣、里加灣等。由於有大量河水注入,加以緯度較高、蒸發量小和只有一些淺而窄的海峽與北海相通等原因,波羅的海的鹽度普遍很低,中部為7%左右,海灣中為2—3%,河口附近甚至全部是淡水。深層水的鹽度略高,但最高也不超過20%。冬季,中部表層海水水溫為1—3℃,在海灣和沿岸地區則降到0℃以下,波的尼亞灣和芬蘭灣東部從11月或12月起冰封,冰期一直延續到來年4月或5月。波羅的海的動物種類貧乏,但數量很豐富。

地中海和黑海是歐洲南部的兩個陸間海。地中海位於歐亞非三洲之間,黑海位於歐亞兩洲之間,兩海以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相通。地中海海域中半島和島嶼甚多,它們把地中海分割成幾個深淺不一的海盆,海底地形比較復雜。黑海除西北部有幾個小島外,基本上沒有島嶼,海底除西北部和北部的亞速海較淺外。大部分為水深1500—2200米的平原。地中海周圍或為多山的半島,或為荒漠,注入的河水不多,而且夏季炎熱乾燥,蒸發量大,因此海水鹽度高,表層海水的平均鹽度為38%,黑海有大量河水注入,表層海水的平均鹽度僅17—18.5%,底部也只有22.5%。黑海的海面稍高於地中海,由此產生了由黑海注入地中海的表流,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平均流速每小時2.3—4.6公里;同時,在深處存在著自地中海注入黑海的反流,但流量較小。在直布羅陀海峽也有自大西洋流入地中海的表流和深處的反流。來自大西洋和黑海的表流是維持地中海水量平衡的重要因素。

地中海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動植物種類總數在8000種以上。黑海的動植物種類則少得多,只有地中海的七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由於黑海上層海水的鹽度低,海水的垂直環流很弱,因而深層水經常處於缺氧狀態,並有大量硫化氫集聚。硫化氫帶從150—200米的深度開始,有機界只能生活在這個深度以上,從200米左右開始,直到海底,是一個沒有生命的世界。

水平輪廓破碎,陸地與海犬牙交錯,再加上歐洲的面積不大(1040萬平方公里),這就使得全洲各地距海都不太遠,東歐距海最遠的地方也只有1600公里左右。這樣,就更加深了海洋對大陸的影響,加深了歐洲氣候的海洋性。

歐洲海岸線曲折,海灣眾多,這對人類的經濟活動也提供了方便。

二、地形基本特徵歐洲的地形具有許多獨特性。

首先,歐洲是世界上地勢最低的一洲,平均高度只有300米。高度在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洲總面積的60%,平原所佔比重之大,在各大洲中首屈一指。歐洲的平原西起大西洋沿岸,東迄烏拉爾山麓,綿綿數千公里,沒有間斷,形成橫貫歐洲的大平原。歐洲山地所佔面積不大,高山更少,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僅佔全洲總面積的2%。

第二,歐洲的地形,大體上可以以波羅的海東岸至黑海西岸一線為界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以平原占絕對優勢,地形比較單一,西部則山地和平原互相交錯,地形比較復雜。地形的分布與地質構造基礎有著密切聯系。

第三,在第四紀冰期時,歐洲存在著兩個大的冰川中心,一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大陸冰川中心,一為阿爾卑斯山脈的山地冰川中心,前者對歐洲的影響很大,由於它的作用,歐洲北半部遍布冰川地貌。

西歐地勢較為平坦,為平原;中歐有阿爾卑斯山,氣溫較低;歐洲有四大半島(伊比利亞;亞平寧;巴爾干;斯堪的那維亞)三大平原(東歐、波德、西歐)氣溫與同緯度相比更暖和,這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

概況歐洲是歐羅巴洲的簡稱,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濱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東至極地烏拉爾山脈(東經66度10分,北緯67度46分),南至馬羅基角(西經5度36分,北緯36度),西至羅卡角(西經9度31分,北緯38度47分),北至諾爾辰角(東經27度42分,北緯71度08分)。東部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同亞洲分界;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西北隔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對。面積1016萬平方千米(包括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居民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城市人口約佔全洲人口的64%,在各洲中次於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歐洲的人口分布以西部最密,萊茵河中游谷地、巴黎盆地、比利時東部和泰晤士河下游每平方千米均在200人以上,歐洲絕大部分居民是白種人(歐羅巴人種)。居民分屬下列語系:印歐語系,屬此語系的居民佔全洲總人口的95%,包括斯拉夫、日耳曼、拉丁、阿爾巴尼亞、希臘、凱爾特語族的民族;烏拉爾語系,包括芬蘭、烏戈爾、薩莫耶語族的民族。

居民多信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東正教等。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西北角的城中之國梵蒂岡,是世界天主教中心。

自然環境歐洲大陸是亞歐大陸伸入大西洋中的一個大半島,其面積占亞歐大陸的1/5。大陸海岸線長37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復雜的一個洲,切割最為厲害。多半島、島嶼、港灣和深入大陸的內海。歐洲地形總的特點是冰川地形分布較廣,高山峻嶺匯集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40%,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洲面積的60%。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阿爾卑斯山脈橫亘南部,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山勢雄偉,許多高峰終年白雪皚皚,山谷冰川發育,主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幹向東伸展為喀爾巴阡山脈,向東南延伸為韋萊比特山、特納拉山脈,向南延伸為亞平寧山脈,向西南延伸為比利牛斯山脈。東部歐、亞兩洲交界處有烏拉爾山脈。東南部高加索山脈的主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為歐洲最高峰。歐洲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歐洲東部和中部,主要有東歐平原(又稱俄羅斯平原,面積約佔全洲的一半)、波德平原(也叫中歐平原)和西歐平原。裏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為全洲最低點。南歐和北歐的冰島多火山,地震頻繁。在世界各洲中,歐洲的河流,分布很均勻,河網稠密,水量較充足,多短小而水量充沛的河流。河流大多發源於歐洲中部,分別流入大西洋、北冰洋、裏海、黑海和地中海。歐洲最長的河流是伏爾加河,長3690千米。多瑙河為第二大河,長2850千米。歐洲是一個多小湖群的大陸,湖泊多為冰川作用形成,如芬蘭素有「千湖之國」的稱號,全境大小湖泊有6萬個以上,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總面積9%多。阿爾卑斯山麓地帶分布著許多較大的冰磧湖和構造湖,山地河流多流經湖泊,湖泊地區如日內瓦湖區成為著名的游覽地。

歐洲大部分地區地處北溫帶,氣候溫和濕潤。西部大西洋沿岸夏季涼爽,冬季溫和,多雨霧,是典型的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東部因遠離海洋,屬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東歐平原北部屬溫帶針葉林氣候。北冰洋沿岸地區冬季嚴寒,夏季涼爽而短促,屬寒帶苔原氣候。南部地中海海沿岸地區冬暖多雨,夏熱乾燥,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

自然資源歐洲的礦物資源以煤、石油、鐵比較豐富。煤主要分布在烏克蘭的頓巴斯、波蘭的西里西亞、德國的魯爾和薩爾、法國的洛林和北部、英國的英格蘭中部等地,這些地方均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石油主要分布在喀爾巴阡山脈山麓地區、北海及其沿岸地區。其它比較重要的還有天然氣、鉀鹽、銅、鉻、褐煤、鉛、鋅、汞和硫磺等。阿爾巴尼亞的天然瀝青世界著名。歐洲的森林面積約佔全洲總面積的39%(包括俄羅斯全部)。佔世界總面積的23%。西部沿海為世界著名漁場,主要有挪威海、北海、巴倫支海、波羅的海、比斯開灣等漁場。

經濟概況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一洲,工業生產水平和農業機械化程度均較高。生產總值在世界各洲中居首位,其中工業生產總值占的比重很大。大多數國家糧食自給不足。西歐工業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主要為德國、法國、英國,其次為比利時、荷蘭和瑞士等。德國、法國和英國的工業生產在世界工業生產中均居前列。

歐洲經濟發達,發展水平居各洲之首。工業、交通、商貿、金融保險在世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科學技術的許多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歐洲對人類發展史做出過重大貢獻。現歐洲絕大多數國家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其中北歐、西歐和中歐一些國家發展水平較高。

歐洲對人類歷史所做的貢獻,包括先進人物不斷地向世界思想寶庫輸送先進的思想;也包括一批又一批革命家推動社會進步的重大社會創舉;也包括大批科學家在科技領域的重大發現、發明和創造;還包括一大批作家、詩人、音樂家向世界文學藝術殿堂提供了輝煌燦爛的文學藝術珍品。有許多地區已被開辟為動物保衛區。

地理區域在地理上習慣分為南歐、西歐、中歐、北歐和東歐五個地區。

南歐:指阿爾卑斯山脈以南的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和附近島嶼。南面和東面臨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西瀕大西洋。包括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土耳其的一部分、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馬爾他、西班牙、安道爾和葡萄牙。面積166萬多平方千米。南歐三大半島多山,平原面積甚小。地處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沿岸火山帶,多火山,地震頻繁。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河流短小,大多注入地中海。主要礦物有石油、天然瀝青、煤、鉻、汞、鉛、鋅、銅等。南歐是油橄欖、葡萄、茴香、歐洲栓皮櫟等栽培植物原產地。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煙草為主。盛產柑橘、葡萄、油橄欖、檸檬和栓皮等。牧羊業較發達,西班牙是世界著名的細毛綿羊美利奴羊的原產地。

西歐:狹義上指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面積93萬多平方千米。通常也把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叫西歐。狹義上的西歐地形主要為平原和高原,山地面積較小。地處西風帶內,絕大部分地區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雨量豐沛、穩定,多霧。河流多注入大西洋。主要礦物有煤、鐵、石油、天然氣、鉀鹽等。農作物以小麥、大麥、燕麥、馬鈴薯、甜菜為主。盛產葡萄和蘋果。漁業和養畜業均較發達。比利時和法國所產阿爾登馬,英國所產巴克夏豬、約克夏豬、大白豬、愛爾夏牛、純血種馬,荷蘭所產荷蘭牛等優良畜種世界聞名。

中歐:指波羅的海以南,阿爾卑斯山脈以北的歐洲中部地區。中歐所包括的國家有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面積101萬多平方千米。南部為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及其支脈喀爾巴阡山脈等所盤踞,山地中多陷落盆地;北部為平原,受第四紀冰川作用,多冰川地形和湖泊。地處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向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過渡的地帶。除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向東流經南部山區注入黑海外,大部分河流向北流入波羅的海和北海。主要礦物有褐煤、硬煤、鉀鹽、鉛、鋅、銅、鈾、菱鎂礦、鋁土礦和硫磺等。農作物以小麥、大麥、黑麥、馬鈴薯和甜菜為主,還產溫帶水果。養畜業較發達,瑞士的西門達爾牛、薩能山羊、吐根堡山羊等優良畜種世界聞名。

北歐:指日德蘭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一帶。包括冰島、法羅群島(丹)、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面積132萬多平方千米。境內多高原、丘陵、湖泊,第四紀冰川期全為冰川覆蓋,故多冰川地形和峽灣海岸。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面積約80萬平方千米,挪威海岸陡峭曲折,多島嶼和峽灣。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縱貫半島,長約1500千米,寬約400-600千米,西坡陡峭,東坡平緩,為一古老的台狀山地,個別地區有冰川覆蓋,挪威境內格利特峰海拔2470米,為半島的最高點。冰島上多火山和溫泉。北歐絕大部分地區屬溫帶針葉林氣候;僅大西洋沿岸地區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氣候較溫和,屬溫帶闊葉林氣候。河短流急,水力資源豐富。主要礦物有鐵、鉛、鋅、銅等。森林廣布。農作物以小麥、黑麥、燕麥、馬鈴薯、甜菜為主。養畜業較發達。魚產豐富,西面沿海是世界三大漁場之一。捕魚量約佔世界捕魚總量的9%左右。

東歐:指歐洲東部地區,在地理上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和俄羅斯歐洲部分,地形以平均海拔170米的東歐平原為主體。東部邊緣有烏拉爾山脈,平原上多丘陵和冰川地形,北部湖泊眾多,東南部草原和沙漠面積較廣。北部沿海地區屬寒帶苔原氣候,往南過渡到溫帶草原氣候,東南部屬溫帶沙漠氣候。歐洲第一大河伏爾加河向東南注入裏海。主要礦物有石油、煤、鐵、錳、磷酸鹽等。盛產小麥、馬鈴薯、甜菜、向日葵。養畜業較發達,蘇維埃重挽馬、奧爾洛夫快步馬、頓河馬均為馬的優良品種。

的由來歐洲的全稱是歐羅巴洲,英文為Europe。關於歐洲這個名稱的由來,有一些傳說。在希臘神話中,德米特(Demeter)是專管農事的女神,她保佑人間五穀豐登、人畜兩旺。在有關這位女神的畫像中,人們總是把她畫成坐在公牛背上。古代,公牛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耕畜,女神既然主管農事,自然就要坐在公牛背上了。這位女神的另一個名字叫歐羅巴,人們出於對女神的敬意,就把歐羅巴稱為大洲的名字。此外,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說:「萬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國王的漂亮女兒歐羅巴,想娶她作為妻子,但又怕她不同意。一天,歐羅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邊遊玩。宙斯見到後,連忙變成一匹雄健、溫順的公牛,來到歐羅巴面前,歐羅巴看到這匹可愛的公牛伏在自己身邊,便跨上牛背。宙斯一看歐羅巴中計,馬上起立前行,躲開了人群,然後騰空而起,接著又跳入海中破浪前進,帶歐羅巴來到遠方的一塊陸地共同生活。這塊陸地以後也就以這位美麗的公主的名字命名,叫做歐羅巴了。

歐洲的經濟水平歐洲統計局近日公布了歐洲最窮國和最富國的名單。

該機構的統計結果顯示,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土耳其是歐洲最窮的國家;土耳其的國內生產總值僅達歐洲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也只達到了三分之一。

盧森堡和愛爾蘭的國民被證實是歐洲最富有的人。此外,丹麥、奧地利、波羅的海國家、英國、比利時、瑞典、法國、芬蘭、德國和義大利也位居歐洲最富有國家行列。

F. 歐洲的地理位置

歐洲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濱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東至極地烏拉爾山脈(66°10′E,67°46′N),南至馬羅基角(西經5度36分,北緯36度),西至羅卡角(9°31′W,38°47′N),北至諾爾辰角(27°42′E,71°08′N)。

歐洲的面積是世界第六,人口密度70人/km²,是世界人口第三的洲,僅次於亞洲和非洲,99%以上人口屬歐羅巴人種,是人種比較單一的大洲。歐洲是人類生活水平較高、環境以及人類發展指數較高及適宜居住的大洲之一。

(6)歐洲的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歐洲位於亞洲的西面,是亞歐大陸的一部分。它的北、西、南三面分別瀕臨著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和黑海,東部和東南部與亞洲毗連,宛如亞歐大陸向西突出的一個大半島。

歐洲東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東南以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分界線為:直布羅陀海峽)。

歐洲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也有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等氣候。其中溫帶海洋性氣候最為典型。歐洲是世界面積排行第六的大洲,面積為1017萬平方公里。

整個歐洲地勢的平均高度為340米,地形以平原為主,南部聳立著一系列山脈,總稱阿爾卑斯山系,其中勃朗峰海拔4807米,勃朗峰屬法國境內,成為西歐第一高峰。

G. 描述歐洲的地理位置

歐洲大部分抄地區位於
40°N與北極
圈之間,北、
西、南分別瀕臨北冰洋、大西洋和地中海,
東與亞洲相連。
1、歐洲的海陸位置:歐洲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東面與亞洲相鄰,南隔地中海、直布羅
陀海峽與非洲相望。
2、歐洲的經緯度位置:歐洲大部分所處的緯度約北緯36度至北緯80度之間;全部位於北半球;
大部分位於25度W—0度—67度E之間,主要位於東半球。

H. 歐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謝謝!

亞洲 ⑴地形復雜多樣,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積廣;⑵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⑶大陸東緣有島弧帶,外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非洲 ⑴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地伏不大;⑵東部縱貫著巨大的東非裂谷帶;⑶山脈少,分布在西北和東南角高原邊緣
歐洲 ⑴平原面積廣大占總面積2/3;⑵地勢低平,為世界地勢最低一洲(300m),地勢南北高,中部低;⑶冰川地形廣布
北美洲 ⑴地勢東西高,中部低;⑵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西部是山地,東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⑶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布
南美洲 ⑴西部為南北縱貫的安第斯山脈;⑵東部為平原、高原相間排列
大洋洲 ⑴地勢低平。地表起伏和緩;⑵地形為南北三個縱列帶,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地
南極洲 ⑴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⑵大陸冰川廣布,冰層平均厚度達2000米,冰層以下地形多樣
洲名 氣候主要特徵
亞洲 ①氣候復雜多樣(南北所跨緯度和東西所跨經度,各大洲中最廣,因此地面受熱狀況和干濕程度,各地差異很大)②季風氣候顯著③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巨大的面積和完整的大陸輪廓,一方面使亞洲具有廣大的遠離海洋的內陸地區,促成了大陸性和乾燥性氣候范圍的廣大;另一方面,冬夏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
非洲 ①乾燥(a南北回歸線橫穿大陸的南部和北部;b海岸線平直,缺少深入內陸的港灣,減少了海洋的影響;c東北部緊鄰亞洲大陸乾燥區,從那吹來的東北信風性質乾燥)②暖熱(a緯度位置決定了太陽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陽輻射量多;b乾燥地區廣,空氣透明度高;c相當大地區處於背風位置,加強了高溫的程度)③氣候南北對應
歐洲 ①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沒有熱帶氣候的大洲 ②溫帶氣候占絕對優勢(a緯度位置決定36°N-71°N;b大陸輪廓,以南歐為底邊略呈三角形,縮小了寒冷北冰洋影響的范圍)③海洋性顯著(a西風帶;b大陸輪廓破碎,各地距海近;c山脈東西走向;d北大西洋暖流+三角形的大陸輪廓,使海洋性氣候分布范圍廣,西北歐沿海地區成為同緯度冬季最溫和的地區)
北美洲 ①溫帶大陸性氣候占優勢(大陸形狀北寬南窄,其中50°N-70°N最寬,所以溫帶氣候占優勢,熱帶氣候縮減)②氣候類型多樣(北美大陸南北延伸很廣,地面受熱狀況有很大差異,幾乎穿越了北半球除熱帶以外的所有氣候帶)
南美洲 ①溫暖濕潤,以夏雨為主(由於多雨面積廣,乾旱沙漠區面積相應狹小,它在南美大陸所佔的比率在具有沙漠的各洲之中是最小的)②熱帶氣候為主(大陸北寬南窄,略呈三角形,5°S附近最寬廣,使得熱帶氣候占優勢。同時南回歸線以南大陸緊縮,52°S已近尾閭,使亞熱帶、溫帶氣候大大局限,且缺乏水平地帶的亞寒帶、寒帶氣候)③氣候類型結構的獨特性(大陸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氣候類型截然相反)
大洋洲 ①乾旱區面積大(山地偏居大陸東岸,阻礙太平洋暖濕氣流西進,廣大內陸地區因此乾燥)②降水分布呈半環狀(地形單調,無氣候障礙,使中西部氣候類型漸變)③普遍暖熱(大陸輪廓東西寬、南北窄,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積且南北各地受熱狀況差異小)
南極洲 烈風、暴雪和酷寒的極地氣候

亞洲位於東半球的東北部和亞歐大陸東部,是地球上最大陸塊——亞歐大陸的主體。亞洲北部約達81°N,南部達11°3′S,南北所跨緯度之廣為各大洲之最,使亞洲在氣候上具有從赤道帶到北極帶的所有氣候帶。亞洲陸地從東到西也極遼闊,約跨全球經度之半,東西時差達

11小時。亞洲大陸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相距各約8000km,遼闊的空間范圍,增加了從沿海到內陸的區域差異,為各地理要素的演化和相互作用,提供了特殊 空間條件。在海陸相關位置方面,亞洲位於亞歐大陸東部,有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它們的邊緣海,從北、東、南三個方面圍繞亞洲大陸,在西南亞還濱臨地中海和黑海,從而也和大西洋毗連。這種臨海的位置和漫長的海岸,對亞洲氣候類型分布、自然資源、海上交通等都有重要影響。尤其世界面積最大陸地(亞歐大陸)與面積最大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緊密鄰接,由於海陸熱力差異和大氣活動中心的影響,遂引起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有典型的季風氣候。亞洲西與歐洲接壤,與大西洋相距遙遠,因此亞洲不能得到更多的大西洋氣流的影響。

亞歐兩洲陸地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陸塊——亞歐大陸。亞歐兩洲一般都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為界。烏拉爾山脈是一條久經侵蝕的古老中山,而且南北縱行,雖然地勢不高(最低處海拔350m,最高峰1894m),但因位於東歐平原與西西伯利亞平原之間,正與從西面大西洋來的濕潤氣流直交,致使山脈西側的前烏拉爾氣候比較濕潤溫暖,年降水量達700—750mm;而在東坡的後烏拉爾年降水量則在500—600mm以下。從自然植被的分布和樹種組成來看,烏拉爾山脈西坡由於降水較豐富而以雲杉林和雲杉冷杉混合林占優勢,而東坡主要是松林;歐洲闊葉樹種(如橡、楓、榆等)的界限向北幾乎達到58°N,然後沿著山脈轉向東南,但達不到東坡;山地針葉林的南界可直達53°N,而附近平原針葉林的南界則只到56°N。高加索山脈是一條大致西北-東南向的高大山脈,它在地質構造和地形上與西南亞的高山緊密相聯,它對北方的冷氣流和南方的暖氣流都有阻障作用,總的自然特徵與歐洲有區別,具有西南亞山地垂直景觀帶的特點。亞、非兩洲陸地原以蘇伊士地峽相連,後來則以蘇伊士運河為分界。亞洲東南面的馬來群島靠近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大陸。亞洲和北美洲遠隔太平洋,但分開兩洲的白令海峽寬僅86km。

I. 歐洲主要國家的地理位置 越詳細越好

http://www.meet99.com/map-Europe.html
http://ke..com/view/3622.htm#5
西班牙
西班牙(西語:España),正式名稱為西班牙王國(西語:Reino de España),是一個位於歐洲西南部的國家,與葡萄牙同處於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與法國及安道爾公國接壤。它的領土還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島,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以及在非洲的休達和梅利利亞。其北瀕比斯開灣,西鄰葡萄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東北與法國、安道爾接壤,東和東南臨地中海。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境內多山,是歐洲高山國家之一。

葡萄牙
葡萄牙,全名葡萄牙共和國 ,是歐洲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一個國家。 葡萄牙的西部和南部是大西洋的海岸,北部和東部鄰西班牙。除了歐洲大陸的領土以外,大西洋的亞速群島和馬德拉群島都是葡萄牙的領土。
葡萄牙國家面積為92072平方公里(2005年12月)。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東、北與毗鄰西班牙,西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800多公里。地形北高南低,多為山地和丘陵。北部是梅塞塔高原;中部山區平均海拔800~1000米,埃什特雷拉峰海拔1991米;南部和西部分別為丘陵和沿海平原。主要河流有特茹河、杜羅河(流經境內322公里)和蒙特古河。北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平均氣溫1月7~11℃,7月20~26℃。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
英國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的聯合王國,一統於一個中央政府和國家元首。英國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英國本土位於大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
英國位於歐洲,是由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和周圍5500個小島(海外領地)組成。英國本土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的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24.41萬平方公里(包括內陸水域),英格蘭地區13. 04萬平方公里,蘇格蘭7. 88萬平方公里,威爾士2. 08萬平方公里,北愛爾蘭1. 36萬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部的島國。隔北海、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相望。它的陸界與愛爾蘭共和國接壤。海岸線總長11450公里。全境分為四部分:英格蘭東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區、蘇格蘭山區、北愛爾蘭高原和山區。
德國
德國位於歐洲西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與丹麥相連並鄰北海和波羅的海與北歐國家隔海相望。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接丹麥,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面積為35.7萬平方公里。地勢北低南高,可分為四個地形區: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東西走向的高地塊構成;西南部萊茵斷裂谷地區,兩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區,其間拜恩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萊茵河(流經境內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奧得河、多瑙河。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爾湖、里次湖。西北部海洋性氣候較明顯,往東、南 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則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據1982年國際海洋法協定,德國在北海和東海的領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約22公里),其面積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
法國
法國(La France),全稱為法蘭西共和國,現在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摩納哥、安道爾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隔海相望。
法國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擁有異常豐富的自然與文化遺產。
法國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位於歐洲大陸西部,領土呈對稱的六邊形,三邊臨海,三邊靠岸,高高聳立的阿爾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脈分別是法國與義大利.西班牙最天然的地理分界線。法國的大部分領土都處於平原和丘陵之上,美麗的塞納河從心臟地帶流過,滋潤了巴黎盆地廣闊的土地。
位置: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向大西洋敞開。東部是阿爾卑斯山地和侏羅山地;中南部為中央高原;西南邊境有比利牛斯山脈;中央高原和比利牛斯山地間的西南地區為阿基坦盆地;北部是巴黎盆地;西北部為阿莫里坎丘陵。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西歐最高峰。
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馬恩河(525公里)。 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
義大利
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主要由靴子型的亞平寧半島和兩個位於地中海中的大島西西里島和薩丁島組成。義大利在北方阿爾卑斯山地區與法國、瑞士、奧地利以及斯洛維尼亞接壤。
國土面積301338平方公里,位於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以及西西里島、撒丁島等島嶼。北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接壤,80%國界線為海界。東、西、南三面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德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並且與突尼西亞、馬爾他和阿爾及利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約7200多公里。全境4/5為山丘地帶。北部有阿爾卑斯山脈中部有亞平寧山脈。意、法邊境的勃朗峰(Monte Bianko)海拔4810米,居歐洲第二;多火山和地震,亞平寧半島西側有著名的維蘇威火山,西西里島上的埃特納火山是歐洲最大的活火山。最大河流是波河(po),發源於阿爾卑斯山南坡,水能蘊藏豐富。較大湖泊有加爾達湖(Lago di Garda)、特拉西梅諾湖(Lago Trasimeno)馬焦雷湖(Lago Maggiore)、科摩湖(Lago di como)等。
瑞士
瑞士是一個位於歐洲中部(或歸類於西歐)的聯邦制國家(雖沿用舊稱「瑞士聯邦」,但在1848年改憲後已實行聯邦制),與德國、法國、義大利、奧地利及列支敦斯登接壤。
瑞士是位於歐洲中南部的多山內陸國。東界奧地利、列支敦斯登,南鄰義大利,西接法國,北連德國。其領土東起東經10°29′26″格勞賓登州的沙瓦拉茨峰,西至東經5°57′24″的日內瓦的尚希鎮,最南端位於北緯45° 49′8″,靠近提契諾州的基亞索,最北面在北緯47°48′35″,系沙夫豪森州的巴爾根。南北長220.1公里,東西長348.4公里。全境分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占總面積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脈(佔10%)、中部高原(佔30%)三個自然地形區。平均海拔約1350米,最高點是接近義大利的杜富爾峰(DUFOUL-PEAK,海拔4634米),最低點是位於提契諾州的馬祖爾湖(LAKE MAGGIOLE,海拔-193米)。瑞士是一個山國,山清水秀。其森林面積達12523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30.3%。如果再加上農業、綠地面積(10166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24.6%),則全國一半以上的土地被綠地所覆蓋。瑞士是歐洲大陸三大河流發源地,有「歐洲水塔」之稱。主要河流有:萊茵河(在瑞士境內375公里,是瑞士最大的河流)、阿爾河(在瑞士境內295公里,是瑞士最長的內陸河)、羅納河(在瑞士境內264公里,是瑞士第二大內陸河)。湖泊共有1484個,其中最大的是萊蒙湖(又名日內瓦湖),面積582平方公里,最深處310米,其它有:康斯坦茨湖、紐沙泰爾湖、馬喬雷湖、四州湖、蘇黎世湖等。瑞士的河湖面積達1726平方公里,占瑞士全國面積的4.2%。瑞士地處北溫帶,地域雖小,但各地氣候差異很大。阿爾卑斯山由東向西伸展,形成了瑞士氣候的分界線。阿爾卑斯山以北受溫和潮濕的西歐海洋性氣候和冬寒夏熱的東歐大陸性氣候的交替影響,變化較大;阿爾卑斯山以南則屬地中海氣候,全年氣候宜人。瑞士年降雨量為1500毫米,但各地分布不均。年平均氣溫為8.6℃。在城市中,夏季氣溫可達華氏86度(30℃),空氣濕度適宜;冬季氣溫經常低於華氏32度(0℃),時有下雪結冰的現象。
丹麥
丹麥王國(丹麥文:Kongeriget Danmark)是斯堪的納維亞組成國家之一,位於歐洲北部日德蘭半島上及附近島嶼。南部就是德國,北部瀕臨大西洋北海和波羅的海。瑞典和挪威分別位於丹麥以北及西北方向,與丹麥隔海相望。
位於歐洲北部,日德蘭半島上。南同德國接壤,西瀕北海,北與挪威、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線長 7314 公里 。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 30 米 。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語:Türkiye Cumhuriyeti)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爾干半島的東色雷斯地區,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
土耳其大陸西起巴爾干,東至高加索,全長1000英里,向北延伸至黑海,南部瀕臨地中海。它的氣候溫和,地形復雜,從沿海平原到山區草場,從雪松林到綿延的大草原。這里是世界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土耳其大陸長達5000英里的海岸線點綴著數處保存完好的愛琴海和地中海海灘。巍峨的阿勒山高達17725英尺,山頂終年積雪覆蓋,景色最為壯觀,吸引了眾多遊客。此外,這還是一個河流湖泊眾多的國度,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均發源於此。
波蘭
波蘭,全稱波蘭共和國(波蘭語:Rzeczpospolita Polska)是一個中歐國家,西面與德國接壤,南部與捷克和斯洛伐克為鄰,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在東,東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羅斯接壤,北面瀕臨波羅的海。
波蘭面積為31萬多平方公里。位於中歐東北部,北瀕波羅的海,西鄰德國,南界捷克、斯洛伐克,東北和東南與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立陶宛相連。海岸線長528公里。全境絕大部分為略有起伏的低平原(平均海拔173米),北低南高,北部多冰磧湖,南部有低丘陵,靠近捷邊境為蘇台德山和貝斯基德山。地勢北低南高,中部下凹。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72%。主要山脈有喀爾巴阡山脈和蘇台德山脈。較大河流有維斯瓦河(長1047公里)和奧得河(波蘭境內長742公里)。全國99.7%屬波蘭的海流域,其中維斯瓦河流域佔二分之一,奧得河流域佔三分之一。最大的湖泊是希尼亞爾德維湖,面積109.7平方公里。全境屬於由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溫帶闊葉林氣候,自西而東,自北而南,海洋性漸減,大陸性遞增,年降水量450-800毫米,南部山區可超過1,000毫米。森林占國土28%。
俄羅斯
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或俄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地域跨越歐亞兩個大洲,與多個國家接壤。綿延的海岸線從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還包括了內陸海黑海和裏海。
俄羅斯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1707.52萬平方公里(占蘇聯領土面積(2200萬平方公里)的76%),居世界第一位,東西最長為9000公里,南北最寬為4000公里。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東南面有中國、蒙古和朝鮮。東面與日本和美國隔海相望。海岸線長37653公里。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
①主要山脈: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
②兩大平原: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J. 歐洲的地理位置、氣候、海峽

歐洲西部地區。歐洲的除前蘇聯以外的歐洲的地區。地理上的歐洲西部是指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地
西歐 各國國旗
西歐 各國國旗(12張)
區和附近島嶼。從行政區域上包括英國、愛西歐總體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德國、義大利、奧地利、瑞士、西班牙和葡萄牙。面積93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41億多(1958)。地形以平原為主,次為高原;山地面積較小,主要分布於英國西北和法國東南。有世界最繁忙的海運通道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以及萊茵河、塞納河、盧瓦爾河、泰晤士河等河流。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地處西風帶內,氣候溫和濕潤,降水豐沛且均勻。是近代科學技術發展最早的地區,也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發達的工業、農業和對外貿易。
有煤、石油、天然氣、鐵、鉀鹽等礦產。重要海港有倫敦、利物浦(英),馬賽(法),布魯塞爾(比),鹿特丹、阿姆斯特丹(荷)等。有倫
萊茵河
萊茵河
敦、巴黎、鹿特丹、安特衛普、布魯塞爾、馬賽等著名城市。除摩納哥外,其餘6國都是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廣義的西歐指歐洲所有資本主義國家。位於歐洲西部、中部和北部。面積約500萬平方千米,人口5億多(1988)。歐洲最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橫亘南部,其主幹向東伸展為喀爾巴阡山脈,向東南延伸為狹那裡克阿爾卑斯山脈,向南延伸為亞平寧山脈,向西南延伸為比利牛斯山脈。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中部主要分布平原。南部和冰島多火山地震。地中海沿岸屬亞熱帶夏干冬濕氣候,其餘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濕潤氣候。有煤、鐵、石油等礦藏。大多數國家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工業、農業、對外貿易和交通運輸均十分發達,形成以歐洲經濟共同體為中心的經濟體系。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有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愛爾蘭、盧森堡、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麥。西歐也指在文化和語言及宗教信仰和經濟比較趨向一致的歐洲西部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整體地域意識。
折疊編輯本段歐洲聯盟
歐洲聯盟(EU)簡稱"歐盟",是在歐洲共同體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國際組織。歐盟的宗旨是通過建立無內部邊界的空間,加強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建立最終實行統一的貨幣的經濟貨幣聯盟,促進成員國經濟社會的均衡發展。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歐盟現有27個成員國,其中17個國家使用統一的貨幣--歐元(EUR,慣用符號為€)。歐盟經濟實力大體與美國相當,在國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與歐盟之間的經貿合作穩步增長,全面戰略夥伴關系也在持續發展。
折疊編輯本段地理
折疊位置范圍
歐洲西半部,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分為北歐、西歐、中歐、南歐四部分。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35°~70°之間,溫帶氣候。歐洲西部地區指北海東岸至黑海西岸一線以西的歐洲部分,本地區面積不大,但國家眾多,海岸線十分曲折。
折疊海岸線
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島、島嶼和海灣。主要半島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南部有巴爾干、亞平寧、伊比利亞,主要島嶼有不列顛群島和冰島,主要內海有北部的波羅的海、南面的地中海、東南面的黑海,邊緣海有北海,比斯開灣是著名的海灣。
折疊地形
平原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挪威峽灣
挪威峽灣
平原:北海、波羅的海沿岸,萊茵河以東波德平原、以西西歐平原
山地: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阿爾卑斯山脈,勃郎峰本區最高
深受冰川影響:冰川侵蝕:湖泊多--"千湖之國"芬蘭,峽灣海岸--挪威沿海
冰川堆積(冰漬物堆積):阿爾卑斯山區波狀丘陵地形。
平原呈波狀起伏--波德平原 阿爾卑斯山脈兩側散布的湖泊。
折疊氣候
特徵:溫和濕潤,海洋性特徵顯著(冬季溫和,夏季涼爽,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較小,全年降水季節分配均勻),自西向東逐漸由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
折疊大氣環流
地處西風帶,盛行西風將大西洋暖濕氣流輸送到內陸。
東西差異: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性氣候,部分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北差異;北部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是地中海氣候。
折疊河流
水文特徵
氣候、地形-------決定本區水文特徵-------河流眾多,河網稠密,河流水量充沛,水位變化小,水流平穩,長河較少,通航里程長,有結冰期。
主要河流
多 瑙 河
多 瑙 河
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多 瑙 河:德、奧(維也納)、斯、匈(布達佩斯)、克、南(貝爾格萊德)、保、羅、烏--注入黑海--河口在北緯45度、東經30度左右
世界航運最繁忙的河流--萊茵河:瑞士、法、德(魯爾區、法蘭克福)、荷--注入北海--中下游流經工農業發達和人口稠密區,航運便利
法國塞納河--巴黎
英國泰晤士河--倫敦
德國易北河--漢堡(德國最大港口)
主要運河
多瑙河---萊茵河運河
基爾運河
折疊編輯本段人口
居民:白色人種為主,人口稠密區沿著煤礦和工業地帶分布,略呈"十字型",人口自然增長率較低,匈牙利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
折疊編輯本段政治
折疊英國
(1)西歐的島國
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
英文: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領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的東北部。大不列顛島分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三部分,其中英格蘭是政治、經濟中心地區
(2)政治制度
英國採取議會政治的歷史要回溯到1215年所制定的《大憲章》。起初《大憲章》用於限制王權,它改革了法律和司法,規范了國王及王室成員的行為,同時也保障了英國平民享有的政治權利與自由。《大憲章》後來成為英國憲法的基礎,使英國在"光榮革命"後,依循這個傳統成為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3)工業化最早的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形成了曼徹斯特的紡織和伯明翰的鋼鐵工業(煤炭產地)。二戰後,出現的汽車、飛機、電子工業頒在倫敦周圍以及英格蘭中部、蘇格蘭南部、石油加工業在北海沿岸地區,原油自給有餘。
(4)農業
西部: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乳畜業發達:降雨較多,日照較少,適合多汁牧草生長。
東南部:種植業集中地區(小麥、大麥),降水較少,日照較多,氣溫較高,生長季節較長。
(5)首都倫敦
倫敦跨泰晤士河兩岸,歐洲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世界最頂尖的金融中心,曾是著名的霧都(河谷十陰雨天氣十燃煤粉塵),在21世紀初工廠大多將燃煤改為使用石油、煤氣或電能,霧已少見。
折疊法國
(1)自然地理環境
歐洲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為丘陵平原、東部南部山地高原(阿爾卑斯山、中央高原、洛林高原),北部有著名的巴黎盆地,塞納河流經巴黎盆地,注入英
西歐法國
西歐法國(15張)
吉利海峽,水量豐富航運便利
(2)工業、農業都發達的經濟
巴黎盆地是法國最重要的工業區、農業區。
法國的能源工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由其是其核能工業,與美國同屬於世界第一梯隊。法國的高速鐵路技術、航空航天技術亦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佔有重要影響,軍工技術在歐洲領先。法國化妝品業和奢侈品業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農業有利條件:平原丘陵為主的地形、溫和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政府鼓勵農業發展政策;高度機械化和現代化。
農作物分布:小麥分布在巴黎盆地和北部高平原;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盛產葡萄;畜牧業主要在西南部丘陵地區。世界上重要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
礦產:里爾煤礦區--北部;洛林鐵礦區--東北部
煤、石油不足,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核電比重達70%
(3)重要城市
首都--巴黎--全國最大城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金融中心,世界著名時裝和化妝品中心,世界著名旅遊勝地,塞納河流經。
地中海沿岸--馬賽(港口)、敦刻爾克(臨海型鋼鐵工業)
折疊德國
(1)歐洲大陸上本區鄰國最多的國家(9個)
(2)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異: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
北部是波德平原,地勢低平,氣溫較低,主要發展畜牧業,粗放經營;
中部谷地寬廣的山地,宜於農耕和放牧;
南部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脈,廣布森林和草地
(3)工業
現代化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歐洲經濟實力最強,貿易額居世界前列
有利:豐富的煤炭、便利的水陸運輸條件、雄厚的科技力量、水源充足
不利: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進口,產品一半依賴國際市場
分布:萊茵--魯爾區: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周圍發展宇航、飛機、微電子
分布特點:分布較為均衡,工業由北向南發展
魯爾區的興衰
1.區位優勢
①豐富的煤炭資源
②離鐵礦區近,靠近法國東北部洛林鐵礦區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陸交通:歐洲中部陸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運方便並直通海洋
⑤廣闊的市場
2.衰落原因
①生產結構單一:集中於煤炭、鋼鐵、電力、機械,煤炭、鋼鐵是基礎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氣的廣泛應用,使煤的比重減少、新技 術煉鋼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鋼鐵過剩:產量增加,經濟危機及替代品廣泛使用,使用量減少
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傳統的生產和組織形式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用地緊張、環境污染嚴重
折疊義大利
義大利位於歐洲南部。領土以亞平寧半島為主,還包括西西里島和撒丁島兩大島嶼。
(1)地形。義大利山地面積廣大,主要有亞平寧山脈,北部邊緣為阿爾卑斯山,境內多火山(如著名的維蘇威火山)。阿爾卑斯山脈以南為肥沃的波河平原。
(2)氣候類型及特點。北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冬季寒冷,年溫差大;其餘為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
(3)河流。主要河流為波河及其支流,發源於阿爾卑斯山南坡,水能蘊藏豐富。
(4)工業生產。工業發達,但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米蘭、都靈、熱那亞的三角工業區。都靈汽車工業發達,米蘭是重要化學工業基地,熱那亞造船工業歷史悠久。南部沿海城市塔蘭托,建立了大型鋼鐵廠。
(5)農業生產。波河平原地區生產的農產品佔全國一半以上,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水稻和蠶絲等。
(6)主要城市。首都羅馬是世界名城。威尼斯是著名"水城"
折疊編輯本段經濟
折疊經濟實力
歐洲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早的大洲,在21世紀初,經濟發展水平仍居各大洲首位。歐洲西部集中有法國、英國和義大利等工業大國,它們的生產規模大,工業部門較為齊全,綜合實力雄厚。其餘國家則根據本國的具體條件,因地制宜發展有特色的工業部門。
歐洲西部各國之間貿易往來和人口流動十分頻繁,為實現更廣泛的經濟和政治聯合及一體化,歐洲西部部分國家於1957年建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為歐盟。
法國是工業和農業都發達的國家,歐洲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西歐對外貿易發達,其中德國居第一位,瑞士位居第二 。德國是現代化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歐洲西部人口最多的國家,歐洲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其貿易額居世界前列。
折疊農業
農業為歐洲次要生產部門,在歐洲西部經濟中所佔比重較小,但生產水平高,農牧結合和集約化水平高為重要特點。主要種植麥類、玉米、馬鈴薯、蔬菜、瓜果、甜菜、向日葵、亞麻等,小麥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50%,大麥、燕麥約佔60%以上。園藝業發達,主產葡萄和蘋果。畜牧業在歐洲農業中占重要地位,以飼養豬、牛、綿羊為主。法國、英國、荷蘭、丹麥等國都有發達的農牧業。
①、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較溫和,夏季較涼爽,降水量季節分配均勻,空氣濕潤,雲量較大,陰雨天較多,日照較少--不利於農作物生長,但適於多汁牧草生長--發展畜牧業
②、溫帶大陸性氣候
③地中海氣候--夏干冬雨(雨熱不同期)--亞熱帶水果產區,盛產柑橘、檸檬、無花果、葡萄、油橄欖
④。農業生產--耕地、勞力都不足--農業現代化對機械化和生物技術都很重視--歐洲農業為次要生產部門。畜牧業以飼養豬、牛、綿羊為主。
折疊旅遊業
歐洲西部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異常豐富。挪威陡峻幽深的峽灣、瑞士冰雪皚皚的山峰、西班牙陽
西歐風光
西歐風光(40張)
光燦爛的海灘、法國景色如畫的田園,風光旖旎;千年故都羅馬、音樂之都維也納、藝術之都巴黎,精湛典雅;古老的城堡、庄嚴的教堂、為數眾多的博物館,風格各異;西班牙的鬥牛場、義大利的狂歡日、慕尼黑的啤酒節,氣氛熱烈。歐洲西部國家通過合理開發和利用這些旅遊資源,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旅遊業。在21世紀初,歐洲西部是國際旅遊業最發達的地區,法國、西班牙和義大利是歐洲三大著名的旅遊國。
主要旅遊地:希臘雅典帕特農神廟,義大利古羅馬斗獸場,水城威尼斯和比薩斜塔,"音樂之都"奧地利維也納,挪威奧斯陸峽灣和午夜太陽,荷蘭鹿特丹花卉(鬱金香)、風車、圍湖造田工程,瑞士日內瓦湖光山色、手錶作坊、登山滑雪,西班牙地中海沿岸沙灘風光、鬥牛比賽,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盧浮宮、凡爾賽宮、時裝節,英國倫敦白金漢宮、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大英博物館、馬克思墓地等。
折疊工業
世界上著名的工業密集地帶,呈"十"字型分布: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英國
波蘭
義大利
折疊編輯本段西歐國家
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面積93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41億多(1958)。地形主要為平原和高原,山地面積較小。有世界最繁忙的海運通道英吉利流峽和多佛爾海峽,以及萊茵河、塞納河、泰晤士河等河流。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