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和地理位置
㈠ g如何隨地理位置變化為什麼
隨著緯度升高而增大 重力加速度系重力與質量比值 而質量在宏觀低速情況下可以認為是內空間位置不變數(即質量守容恆定律) 現考慮重力如下:地球上重力源於地球萬有引力 和物體繞地軸旋轉向心力並為萬有引力的二分力 隨著緯度的升高 一方面~地心物體距離變小 萬有引力變大 致使其分力重力增大 ;另一方面~物體繞地軸旋轉半徑變小 旋轉角速度不變情況下向心力減弱 加之二分力夾角增大 於是導致重力進一步變大 以上兩點前者為主導因素 後者影響較前者為小
㈡ 怎麼看A,B,C,D,E,G,F是什麼地理位置
圖為南極地區俯視圖,H為南極半島,與A 南美洲 的分界線是德雷克海峽,然後利用方向可知 A向東 G是大西洋 再向東C是非洲 再向東E是印度洋,再向東B是大洋洲 再向東F是太平洋
㈢ g值在不同地理位置存在差異的原因
GM=gR2,地理位置不一樣,那R就不一樣
㈣ 物理量g與地理位置有關嗎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體,在僅受重力作用時具有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專,也叫自由落屬體加速度,用g表示。
重力加速度的數值隨海拔高度增大而減小。當物體距地面高度遠遠小於地球半徑時,g變化不大。而離地面高度較大時,重力加速度g數值顯著減小,此時不能認為g為常數。
距離地面同一高度的重力加速度,也會隨著緯度的升高而變大。由於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萬有引力的另一個分力提供了物體繞地軸作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物體所處的地理位置緯度越高,圓周運動軌道半徑越小,需要的向心力也越小,重力將隨之增大,重力加速度也變大。地理南北兩極處的圓周運動軌道半徑為0,需要的向心力也為0,重力等於萬有引力,此時的重力加速度也達到最大。
由於g隨緯度變化不大,因此國際上將在緯度45°的海平面精確測得物體的重力加速度g=9.80665米/秒^2;作為重力加速度的標准值。在解決地球表面附近的問題中,通常將g作為常數,在一般計算中可以取g=9.80米/秒^2;。理論分析及精確實驗都表明,隨緯度的提高,重力加速度g的數值略有增大
㈤ G=mg中g會隨地理高度和位置改變而改變嗎
質量m是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它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專以及地理屬位置的改變而改變,通常用天平來測質量.
重量G是由於物體受到重力而產生的,它會隨地理位置的改變而改變,通常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重量.
G=mg.g是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不同的位置就有不同的值,不過差別不是很大.
質量的國際單位是千克!
但重量=重力!單位是牛!重量是由於物體受到重力作用產生的,其根本原因是萬有引力.
質量是指含有多少物質,所以質量是不變的.由於天體質量不同,所以同一質量的重量也不相同.根據萬有引力,重量不僅跟物體的質量有關,還跟天體的質量(如果物體在地球上就是地球,在月亮上就是月球)和兩者的距離相關.因為月球重量是地球的大約六分之一,所以同一物體在月球上的重量為地球的1/6.
㈥ 區位和地理位置有什麼不同
「區位」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沒有收入,那麼「區位」是什麼意思呢?課本中的解釋是:「某事物的區位包括兩層含義:一方面指該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空間的聯系。」對區位一詞的理解,嚴格的說還應包括以下兩個方面:①它不僅表示一個位置,還表示放置某事物或為特定目標而標定的一個地區、范圍;②它還包括人類對某事物占據位置的設計、規劃。區位活動是人類活動的最基本行為,是人們生活、工作最初步和最低的要求,可以說,人類在地理空間上的每一個行為都可以視為是一次區位選擇活動。例如:農業生產中農作物種的選擇與農業用地的選擇,工廠的區位選擇,公路、鐵路、航道等路線的選線與規劃,城市功能區(商業區、工業區、生活區、文化區等)的設置與劃分,城市綠化位置的規劃以及綠化樹種的選擇,房地產開發的位置選擇,國家各項設施的選址等。
「區位」一方面指該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空間的聯系。農業工業生產活動,城市的形成和發展必須有一個確定的空間位置,也離不開於其他事物的聯系,這種聯系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與自然環境的聯系,而是與社會經濟環境的聯系。因此生產活動和城市的形成和發展實際是綜合了自然和社會經濟兩大要素的結果。要分析生產活動和城市的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就要從作用於生產活動和城市的自然和社會經濟要素著手。地理位置指地表上某一事物與其外在客觀事物間的空間關系。這種關系的基本要素是方向和距離。地理位置的類型主要有:
①數理地理位置。又稱天文位置。用地球經緯度坐標表示,反映某一事物與地球表面整體的空間關系。
②自然地理位置。是某一事物與地表某一自然要素或自然綜合體的相對空間關系。
③政治或經濟地理位置。是某一事物與政治地理或經濟地理條件的相對空間關系。
可見,區位相對於位置來說,強調區域,而位置可以是一個點。在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方面,區位更強調要素之間的空間關系,注重兩方面;位置強調自然方面,經濟地理位置就是區位的重要概念內容。兩者相交但不重合。
㈦ 地理位置
工作區位於河西走抄廊西段疏勒河流域襲,包括流域中下游地區的玉門-踏實盆地、安西-敦煌盆地、花海盆地,南依祁連山-阿爾金山,北至北山山前,西連庫姆塔格沙漠,東接金塔盆地,面積約1.93萬km2,地理坐標:東經93°30′~98°15′,北緯39°50′~40°40′。
工作區涉及1∶25萬標准圖幅8幅,分別為:玉門關[K46C004003]、敦煌市[K46C004004]、花海[K47C004002]、玉門鎮[K47C004001]、阿克塞[J46C001003]、肅北[J46C001004]、昌馬[J47C001001]、嘉峪關[J47C001002],後4幅圖僅涉及邊角。
行政區劃上,工作區位於甘肅省酒泉地區的玉門市、安西縣、敦煌市3個縣(市)。
平原區內交通較為便利,有蘭新鐵路、G312線、S313線、G215線等主幹線公路構成基本交通網路,縣、鄉、村之間基本都有公路相連。區內荒漠、戈壁及山地基本無道路可通行,交通條件較差(圖1-1)。
圖1-1 交通位置圖
㈧ G=mg中g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g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根據萬有引力定律F=GmM/R^2 所以高度增大,重力加速度減小。祝你學習進步。 因為g的大小與當地與地心的距離有關,g=G*m/(r
㈨ 地理位置和地理區位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區位一方面指該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空間的聯系。版比如某城權市為什麼什麼空間地方,或者某事物存在某種聯系:一是與自然環境的聯系,二是與社會經濟環境的聯系區位因素:位單位進行空間配置的外部約束因素(區位單位是經濟區位的布局主體),不同的區位上,人口分布、市場供求、資源分布等狀況不同,從而其區位利益就具有很大差異,區位單位的布局狀況也就不同。
一般有3大類:第一是農業,第二是工業素,第三是交通1,農業區位因素:
自然條件因素:氣候、水源、土壤、地形。
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運輸、政府政策、勞動力、土地價格、資金、管理。
技術條件:冷藏、良種、化肥、機械。2,
工業區位因素:比較多
我列舉幾個你應該就能明白原料指向,能源指向,勞動力指向,市場指向,技術指向和環境指向3,交通區位因素這個比較復雜
總體上我說下鐵空水航管五種運輸方式的比較
其次是交通線路
還有什麼港口建設的條件
氣候對交通的影響等等
所有和交通有關的都是
區位選擇就是相對區位因素而言,意思就是說哪種選擇最好!
比如一個城市要中要建設一個工廠,具體建設在什麼方向好,
就是區域選擇
㈩ 地理位置和行政區劃
(一)地理位置
福建省地處我國東海之濱,位於北緯23°33'~28°20'、東經115°50'~120°40'之間,背回山面海,處於亞熱帶地區。答東隔台灣海峽與我國台灣省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接壤,具體地理位置見圖1-1。境內群峰聳峙,山嶺蜿蜒,丘陵起伏,素有「東南山國」之稱。東部海灣和島嶼眾多,較大港灣有22個;海岸線曲折綿亘,總長度達3752千米。全省東西寬約540千米,南北長約550千米,土地總面積12.14萬平方千米(未含金門和馬祖等島嶼)。
圖1-1 福建省地理位置圖
(二)行政區劃
2007年福建省行政區共劃分為8個省轄市(福州市、漳州市、泉州市、莆田市、三明市、南平市、龍岩市和寧德市)、一個計劃單列市(廈門市)(圖1-2)。全省共有85個縣(市、區),包括45個縣、14個縣級市、26個市轄區,分928個鄉鎮(表1-1)。
圖1-2 福建省行政區劃圖
表1-1 2007年福建省行政區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