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補充知識
A. 基礎地理與物理知識如何補充
個人建議還是要找一些關於這方面題目來做,最好是高中和初中的,不要要害羞,那個東西一分清楚了就好了。什麼七大洲四大洋都分得很細。人文地理上面也都比較詳細的。多做做就知道了可以溫習呢
B. 怎麼快速學好地理、補充:高四了。
一、養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
1、落實學習常規
就地理科的學習而言,學習常規應包括預習、上課、作業、復習、考試、課外學習等六個方面:
預習一般是指在老師講課以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課的准備。預習要做到:通覽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預習時如發現與新課相聯系的舊知識掌握得不好,則查閱和補習舊知識,給學習新知識打好牢固的基礎;在閱讀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並做好記載,以便在聽課時特別注意。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上課也應是同學們學好功課、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決定性一環。上課要做到:課前准備好上課所需的課本、筆記本和其他文具,並抓緊時間簡要回憶和復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要帶著強烈的求知慾上課,希望在課上能向老師學到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上課時要集中精力聽講,要緊緊抓住老師的思路,注意老師敘述問題的邏輯性,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要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如果遇到某一個問題或某個問題的一個環節沒有聽懂,不要在課堂上「鑽牛角尖」,而要先記下來,接著往下聽。不懂的問題課後再去鑽研或向老師請教;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對於地理筆記,我認為有些最好是記在地圖冊上,以便在看地圖時復習。
作業是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通過作業不僅可以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把學過的知識加以運用,以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發展自己的智力,培養自己的能力。作業必須做到:先看書後作業,看書和作業相結合;注意審題,要搞清題目中所給予的條件,明確題目的要求,應用所學的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作業經老師批改後,要仔細看一遍,對於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認真改正。要知道,出錯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弱點的地方。經過更正,就可以及時彌補自己知識上的缺陷;作業要規范,書寫要工整,切忌寫了又改,改了又擦。
復習的主要任務是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過程中提高運用知識的技能技巧,使知識融匯貫通。同時還要通過歸納、整理,使知識系統化,真正成為自己知識鏈條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復習包括:當天的功課當天復習;單元復習;期中復習;期末復習等。
考試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通過考試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以便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為以後的學習明確努力方向。所以要正確對待考試,重視考後分析,將每一次考試作為檢查自己學習效果、調整學習狀態、改進學習方法的機會。
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擴展,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整體。尤其是地理學科與社會方方面面的話題聯系密切,所以適當進行課外學習,既可以開闊自己的知識領域,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同時對課內學習也會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2、重視地理圖像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圖像,地理圖像包括了地圖、結構圖、素描圖、坐標圖、原理圖等等。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准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復雜,但絕大部分的地理知識都源於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每次看圖的時間不宜太長,但要堅持經常看,把地圖印在腦子里,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
3、改變學習方式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帶來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深刻變革。傳統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基礎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新課程改革力圖逐步改變這種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的局面,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與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新課改中,倡導的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積極適應教師教學方式的變化,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能力。
二、科學的地理學習方法
1、比較法
比較法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過各種類型的地理事象的比較,經過思維加工,並獲得地理知識的方法。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下面三個方面。
(1)有助於認識地理事象的特徵和規律。比較的目的就是認識比較對象的共性和個性,亦即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由此使地理事象自身的特徵更加突出,使地理事象在時間上的變化規律和空間上的分布規律更加明了,這樣也使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做到思路條理清晰,一目瞭然,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教學效果。
(2)有助於使知識系統化。無論是同一時間尺度不同地域的地理事象的比較,還是同一空間范圍不同時段的地理事象的比較,它都至少有兩個比較對象,這樣,在比較過程中就把幾個地理事象有機地聯系起來。同時,所比較的內容既有舊知,又有新知,這樣也可以使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由此可以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3)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由於比較法所涉及的是不同地理事象的比較,不同知識點的比較,因而在比較過程中可以促使學生開動腦筋,廣開思路,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使所學知識前後貫穿起來。這樣,既可以使學生了解地理事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又可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並使所獲取的知識記憶牢固,這樣在知識的獲取-比較-獲取的循環往復螺旋上升運動中,使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並在比較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地理比較分析能力。
2、聯系法
我們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區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初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復習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識。一是可以抽點時間(讀報刊雜志的時間即可)瀏覽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區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初中知識時,及時查找區域地圖或復習初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初中知識的有機聯系,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冊「全球性大氣環流」一節中,「海陸熱力差異使緯向的氣壓帶被分裂為一個個的高低氣壓中心」
的內容,就涉及到初中的海陸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亞、夏威夷等具體地方,及時復習熟悉這些地方,才能較好地掌握相關的大氣活動中心的位置、范圍及其移動和影響等內容。在「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一節,需要密切聯系美國、澳大利亞、阿根廷、南非、日本、南亞、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初中地理知識,才能學好這一節內容。聯系法應包括橫向聯系法、縱向聯系法、多向聯系法等。
3、文理交融,學法兼用
在高中的各門課程中,地理與其它學科相比,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嚴密性與邏輯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動與靈活。因此,學習高中地理就要針對不同的內容,分別採用理科或文科的學習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於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C. 地理小知識
1.東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稱「地球最大的傷疤」
2.海拔每上升100米,溫度下降0.6攝氏度專。屬
3.一個國家的領土分為領陸,領空和領水.
4.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瑪峰.
5.世界最大洋----太平洋.
6.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暖流
7.面積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
8.最高的島嶼:新幾內亞島,也是分屬兩國的最大島嶼
9.唯一分屬三國的島嶼:加里曼丹島
10.最長的海峽:莫三比克海峽
11.最深的海峽:德雷克海峽,也是最寬的海峽
12.最曲折的海峽:麥哲倫海峽
D. 地理知識點
1.風沙形成的基本條件是:地表具有大量容易被風吹起的疏鬆沙土物質;地面風速超過浮塵揚沙的風速。風沙主要出現在乾旱、半乾旱地區,但在偏於濕潤地區的河灘、海灘和覆有大最鬆散堆積物的裸露田野等處也經常發生。
洪澇形成必須具備兩方面條件:第一,自然條件:洪水是形成洪澇災害的直接原因。只有當洪水自然變異強度達到一定標准,才可能出現災害。主要影響因素有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地形地勢。第二,社會經濟條件:只有當洪水發生在有人類活動的地方才能成災。受洪水威脅最大的地區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區,而中下游地區因其水源豐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經濟發達地區。
滑坡產生的基本條件是斜坡體前有滑動空間,兩側有切割面。容易發生在中國的西南地區,特別是西南丘陵山區,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徵就是山體眾多,山勢陡峻,溝谷河流遍布於山體之中,與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眾多的具有足夠滑動空間的斜坡體和切割面。廣泛存在滑坡發生的基本條件,滑坡災害相當頻繁。
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氣大規模地向南侵襲我國,造成大范圍急劇降溫和偏北大風的天氣過程。寒潮一般多發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時節。寒潮關鍵區:據中央氣象台統計資料,95%的冷空氣都要經過西伯利亞中部 (70°~90°E,43°~65°N)地區並在那裡積累加強,這個地區就稱為寒潮關鍵區。
地殼之下100至150千米處,有一個「液態區」,區內存在著高溫、高壓下含氣體揮發份的熔融狀硅酸鹽物質,即岩漿。它一旦從地殼薄弱的地段沖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的形成是地表下面,越深的地方,溫度就越高,大約在20英里深處,溫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火山噴發岩石熔化時,就會膨脹而需要更多更大的空間。這種被高溫熔化的物質便會沿著隆起造成的裂縫上升。當熔岩槽里的壓力大於它上面的岩石的壓力時,便向外爆發而形成一座火山。
地震具有一定的時空分布規律。從時間上看,地震有活躍期和平靜期交替出現的周期性現象。從空間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帶狀,稱地震帶,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兩大地震帶。太平洋地震帶幾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佔全部能量的80%。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個基本條件:有陡峭便於集水集物的適當地形;上游堆積有豐富的鬆散固體物質;短期內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來源。
滑坡一般是山體或岩體結構不穩定導致的一般沒有水參與也會發生,但泥石流一定要有水參加才能發生,根本區別在於是否有水參與發生,滑坡與泥石流會很相像,注意區別!
2.個人認為一般壩址的工程地質條件有如下幾點:
1、壩基有一定的強度;
2、壩基滲透性要小;
3、合適的地形、地質和構造條件;
4、就近有足夠數量和質量的建築材料等。
3. 有較大的落差的話,條件允許可以用來建水電站發電。
4. 潛水是埋藏在第一個隔水層之上的水。潛水的自由表面稱潛水面。
5. 秦嶺-淮河一線,就是人們常說的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800MM年等降水量線, 傳統意義上南北方分界線, 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線,一月份0℃等溫線, 水稻小麥種植分界線, 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濕潤與半濕潤的分界線,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以及中國的南北分界線和河流結冰與不結。
綜上:秦淮一線是 ①南、北方分界線②1月0攝氏度等溫線通過的地方③800mm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④亞熱帶、暖溫帶界線⑤水稻、小麥雜糧界線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界線⑦河流有無結冰期界線⑧農業水田、旱地界線⑨一年三熟、一年二熟作物熟制界線冰的分界線。
6. 大陸橋是指橫貫大陸的鐵路把兩側的海上運輸線聯結起來的便捷運輸通道,它的主要功能是便於開展海陸聯運,縮短運輸里程。
當今世界上有兩條歐亞大陸橋:第一亞歐大陸橋是從俄羅斯東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為起點通向歐洲各國最後到荷蘭鹿特丹港的西伯利亞大陸橋;第二亞歐大陸橋是1990年9月與哈薩克鐵路接軌的經我國蘭新、隴海鐵路的新歐亞大陸橋,由於所經路線很大一部分是經原「絲綢之路」,所以人們又稱作現代「絲綢之路」。是目前亞歐大陸東西最為便捷的通道。
7. 民族名稱 主要分布地區
蒙 古 族 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林省,黑龍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肅省,雲南省。
回 族 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河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雲南省,河北省,山東省,安徽省,遼寧省,北京市,黑龍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陝西省。
藏 族 西藏自治區,四川省,青海省,甘肅省,雲南省。
維吾爾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湖南省。
苗 族 貴州省,雲南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廣東省,湖北省。
彝 族 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壯 族 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廣東省,貴州省。
布 依 族 貴州省。
朝 鮮 族 吉林省,黑龍江省,遼寧省。
滿 族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內蒙古自治區。
侗 族 貴州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瑤 族 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南省,雲南省,廣東省,貴州省,四川省。
白 族 雲南省,貴州省。
土 家 族 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哈 尼 族 雲南省。
哈 薩 克 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
傣 族 雲南省。
黎 族 海南省。
僳 僳 族 雲南省,四川省。
佤 族 雲南省。
畲 族 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廣東省,安徽省。
高 山 族 台灣省,福建省。
拉 祜 族 雲南省。
水 族 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東 鄉 族 甘肅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納 西 族 雲南省,四川省。
景 頗 族 雲南省。
柯 爾 克 孜 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黑龍江省。
土 族 青海省,甘肅省。
達 斡 爾 族 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仫 佬 族 廣西壯族自治區。
羌 族 四川省。
布 朗 族 雲南省。
撒 拉 族 青海省,甘肅省。
毛 難 族 廣西壯族自治區。
仡 佬 族 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
錫 伯 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
阿 昌 族 雲南省。
普 米 族 雲南省。
塔 吉 克 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怒 族 雲南省。
烏 孜 別 克 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俄 羅 斯 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鄂 溫 克 族 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
德 昂 族 雲南省。
保 安 族 甘肅省。
裕 固 族 甘肅省。
京 族 廣西壯族自治區。
塔 塔 爾 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獨 龍 族 雲南省。
鄂 倫 春 族 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
赫 哲 族 黑龍江省。
門 巴 族 西藏自治區。
珞 巴 族 西藏自治區。
基 諾 族 雲南省。
8.9.10 不清楚。
就這些吧。
E. 地理知識
最深的湖 貝加爾湖
最大的淡水體系 美國五大湖(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最大的河 尼羅河
流量最多的河 亞馬孫河
四大洋:太平洋(最大),大西洋(S型大洋),印度洋,北冰洋(最小)
七大洲:亞洲,南北美洲,南極洲,歐洲,非洲,大洋洲,按面積大小順口溜: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最大的地下湖 龍息湖
最大的島 格陵蘭島
最大的湖 裏海
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瑪峰
最深的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
最大的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
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
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
最大的大陸 亞歐大陸
最長的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
最大的平原 亞馬孫平原
最大的高原 巴西高原
最大的盆地 剛果盆地
最冷的平原 西西伯利亞平原
最窄的海峽 麥哲倫海峽
最寬的海峽 德雷克海峽
最大的群島 馬來群島
最大的半島 阿拉伯半島
最長的公路:泛美公路(北美安克雷奇至南美聖地亞哥)
最大的一半鹹水一半淡水的湖:巴爾喀什湖 ( 亞洲)
最大的三角洲:恆河三角洲(南亞)
緯度最高的熱帶雨林:西雙版納(雲南)
最大的冰蓋:南極冰蓋
最深、最長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西藏)
最大的裂谷:東非大裂谷
海拔最高的湖:的的喀喀湖(南美安第斯山)
海拔最高的鐵路:青藏鐵路
最淺的海:亞速海(黑海)
最大的海:珊瑚海(大洋洲)
地跨兩洲的城市:伊斯坦布爾(土耳其)
地跨兩洲的國家:俄羅斯(亞歐)、美國(北美、大洋洲)、土耳其(亞歐)、埃及(亞非)、丹麥(歐、北美)、巴拿馬(南、北美)
最長、最古老的運河:京杭運河
憲法規定有四個首都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
跨四個半球、用兩本日歷的國家:吉里巴斯(大洋洲)
太陽系最高的山:奧林匹斯火山(約27千米高,火星)
最大的峽谷:水手谷(火星)
F. 我在地理方面的知識極度匱乏,如何提高呢
看書最有用,來就是有點麻煩。上中國自地理網挺不錯的,大學時間那麼多,看書最好像 國家地理 http://www.amazon.cn/store/geography這個網站很多書的 也挺好玩的 國內外地里都有
G. 求高中地理資料,內容豐富,有利於補充知識漏洞 謝謝
世界和中國分區地理的話,《創新大課堂》怎麼樣,感覺上面的填空對於認圖識圖挺有幫助的。
H. 補充地理,歷史知識
^_^,不用拿出學習的勁頭吧。
地理的話買張地圖,什麼城市的,全國的,感興趣回的買來或借答來看看,挺有意思的,再弄個地球儀,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地球儀,覺得什麼有意思閑暇時看看就好,現在又不需要考試,就當是放鬆娛樂了。
歷史的話就得看書了,不知道你喜歡哪類的,還是多看點正史的吧。正史也有好多人寫的很熱鬧的,比如易中天的品三國,還有那個很熱的《明朝那些事兒》,雖然說的是正史,可是文字真的很有意思,不像教科書那麼枯燥。對歷史感興趣了,可以找來白話本的《史記》、《東周列國志》什麼的拿來看看。
一句話,欣賞地理和歷史是休閑的好方式。
I. 補充地理知識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
世界最大的高原:南極洲高回原(冰雪高答原)
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在巴西)
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綿延南北美洲)
世界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
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2005年5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測珠峰高度測量登山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再次精確測量珠峰高度海拔8844.43米)
世界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或稱扎伊爾盆地)
世界最深的海溝:馬里亞拉海溝 (深達11034米,位於太平洋西部,菲律賓東南方)
世界最大的裂谷帶:東非大裂谷(非洲東部)
J. 各位高手,高中地理必修三拓展知識、補充材料、學法建議,以起到開闊學生視野的作用,大約120-150字之間
熱點一:四大工程。①西氣東輸;②青藏鐵路;③南水北調;④西電東輸。
■熱點二:經濟建設。①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②建設大西南;③中部崛起戰略。以武漢為中心的中部經濟圈涉及十堰二汽工業區位選擇的變化,東湖高科技工業區的興起,長江三峽水電建設,三峽移民、丹江口水庫與南水北調中線調水,江漢平原農業基地和產業結構調整,歷史上漢陽鋼鐵廠和新中國成立後武漢鋼鐵工業基地區位的選擇,政、史、地跨學科綜合命題的空間很大。
■熱點三:我國的四大區域經濟。(1)環渤海地區。環渤海地區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環渤海地區發展農業的限制性因素和治理措施。①京津唐地區:優越的政治地位和地理;得天獨厚的歷史遺存;豐富的資源;南水北調的目的地。②遼中南地區:中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有便利的交通和豐富的資源;大連、沈陽、鞍山的經濟一體化建設;東北亞開放和東北開發主要集中於這一地區。③膠東半島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工業體系較完整,有石油、化工、機電(如海爾)等;優良的港口城市較多,如青島、煙台、威海、日照;這一地區有近代較早的通商口岸,也是歷史上俄、日、德等國爭奪的重要地區。(2)長三角地區。①古代中國較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地區,也是古代中國財稅集中之地,是古代糧食生產地和手工業聚集地。②是近代工業化較早的地區。③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上海位於該地區,民工集中地。④長三角的合作與長江流域的經濟互動。⑤最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備的工業體系。(3)珠三角地區。①古代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集中於該地區,如廣州。②改革開放的前沿,當代中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③西電東送的重要目的地之一。④珠三角與香港、澳門結合起來。⑤台灣與大陸關系問題。(4)成渝地區。以重慶、成都、宜賓為中心的成渝經濟圈涉及以下考點:①都江堰、鄭國渠的興建及我國基礎設施建設;②長江上游水文特徵與宜賓水電建設;③地勢、地形等高線的分析與農業區位因素的選擇;④河流綜合治理與鐵路的建設。
■熱點四:農業生產。將農業問題與區域地理相結合,以區域為載體,分析影響農業生產的氣候條件及該地農業類型等,一些重點區域如美、俄、日等國農業問題應格外關注。
除了傳統農業類型,對那些彩色農業、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等新型農業也適當關注,注意這些新型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其優勢在哪裡,哪些地域適合發展這些新型農業。
涉及地理方面的內容:加強農田水利和生態建設,提高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發展環境;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競爭力。
■熱點五: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自然災害是指由於自然原因給人類社會巨大經濟損失或人員嚴重傷亡的一類自然現象,按成因分為天文災害、氣象氣候災害、地質災害、水文災害和生物災害等。環境問題主要包括環境污染及其破壞的原因、環境保護的措施、森林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草原及濕地的利用和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以及自然保護區等內容。如生態系統、溫室效應、酸雨形成、臭氧層破壞、海潮、咸潮等都將成為地理學科中有關環境問題的背景材料。此類題目,分析原因時,既分析人為原因,又分析自然原因,分析影響時既講正面影響,又要講負面影響,分析防治措施時,既考慮短期效益,也要考慮長期效益。
■熱點六:「紅色旅遊」。以「紅色旅遊」為切入點,結合旅遊地的氣候、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徵考查旅遊景觀的欣賞,旅遊資源的特性,運用綜合思維對旅遊資源開發條件進行評價。
■熱點七:「十一五」計劃與構建和諧社會。和諧社會;循環經濟;科學發展觀;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新型工業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熱點八:能源戰略。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我國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分布特點;我國在能源安全方面採取的措施等。
■熱點九:「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與探月計劃。對航天發射基地的條件分析;觀測條件的分析;大氣的有關知識。
■熱點十:重點熱點區域。中俄文化交流、國家領導訪問非洲、拉美資源、歐盟東擴背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