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海洋自然地理環境與海洋文化

海洋自然地理環境與海洋文化

發布時間: 2021-02-10 23:23:05

1. 海洋文明的基本簡介

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的課題,從現在的研究成果看,普遍認為生命起源於海洋。水是生命活動的重要成分,海水的庇護能有效防止紫外線對生命的殺傷。大約在45億年前,地球就形成了。大約在38億年前,當地球的陸地上還是一片荒蕪時,在咆哮的海洋中就開始孕育了生命--最原始的細胞,其結構和現代細菌很相似。大約經過了1億年的進化,海洋中原始細胞逐漸演變成為原始的單細胞藻類,這大概是最原始的生命。由於原始藻類的繁殖,並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和二氧化碳,為生命的進化准備了條件。這種原始的單細胞藻類又經歷億萬年的進化,產生了原始水母、海棉、三葉蟲、鸚鵡螺、蛤類、珊瑚等,海洋中的魚類大約是在4億年前出現的。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它為生命的誕生進化與繁衍提供了條件;海洋是風雨的故鄉,它在控制和調節全球氣候方面發揮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是資源的保護,它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無窮盡的資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它為人類從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經濟便捷的運輸途徑;海洋是現代高科技研究與開發的基地,它為人們探索自然奧秘,發展高科技產業提供了空間。
海洋文明,是人類歷史上領先於人類發展的社會文化。文明,則按《辭海》的解釋是:「指人類社會進步狀態,與『野蠻』的相對」。而廣義的文化概念,是指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一切,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文化。具體的講,海船、航海、有關海洋的神話、風俗和海洋科學等都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與海洋文明有著很大的區別。海洋文明的二個基本特徵是:一是必須要領先於人類社會的發展,二是這種領先必須主要得益於海洋文化,而不是其它文化。也就是說海洋文明是指在人類歷上諸多方面領先人類社會發展的文化。
但是,靠近海洋,不等於就有海洋文明。即使有較發達的海洋文化,也不一定是海洋文明。古埃及靠近海洋,但其文明主要得益於尼羅河文明。古巴比倫也靠近海洋,但其主要得益於兩河文明。中國有漫長的海岸線,也創造了豐富的海洋文化,但也算不上海洋文明,而是地道的黃河文明,即大河文明。
在世界歷史上,真正能算得上是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國家就是古希臘,夠得上大河文明的代表性國家就是古代中國。其它國家都不具備條件。後來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美國等,從嚴格意義上講都不具備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國家。他們充其量是海洋大國,雖然也產生了輝煌的海洋文化,但不具備代表性的海洋文明的國家。海洋文明的剛性條件:一是社會必須是開放性的;二是必須是文明古國;三是各種文明可以相互轉換;四是擴張是溫和的人性化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殖民主義擴張和帝國主義的佔領;五是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藝術方面有系統的成果以及與海洋有關的神話、海洋遠航的手段等。本來中國可以具備海洋文明國家的條件,但海洋文明不連續。所以古希臘最具代表性。
古代希臘地處地中海東部。它的地理范圍以希臘半島為中心,包括愛琴海諸島、小亞細亞西部沿海愛奧尼亞群島以及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等。它的自然地理條件是多山環海,地勢崎嶇不平,僅有若干個小塊平原,但又多為關山所阻隔。土地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而適合種植葡萄和橄欖。海岸曲折、島嶼密布。海產資源比較豐富。
古希臘的氣候純屬於地中海氣候,溫和宜人。特殊的地理條件,對古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關山所阻隔的小塊平原,造就了典型的「小國寡民的城邦」,也決定了古希臘人只有通過商業貿易才能維持其生存和發展,而這種貿易只能是海外貿易,這又決定了古希臘人工商航海業居主導地位的民族特性。
古希臘商業航海貿易遵循「以平等交換」為原則的商業行為。加之,商業貿易的發展要求自由的環境,進而又促使古希臘人「平等觀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古希臘「小國寡民的城邦」意識,一旦人口的增加而無法負荷時,古希臘人就自然而然的到海外去拓展,開展頻繁的航海貿易活動。航海使古希臘人練就了勇於開拓,善於求索的民族性格。造就了開拓、求索的民族精神,同時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海洋文化,並使希臘成為西方文明的旗幟和搖籃。這一切都與古希臘的自然地理、生存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古希臘海洋文明,實際上是一種綜合了古代東西方文明諸因素之後而發展起來的新型海洋文明,它對以後地中海地區及整個世界歷史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體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藝術、神話傳說及航海技術和手段等方面。

2. 為什麼世界文明都與海洋有關系

以我們傳統的眼光和認識角度來看,人類在長久的發展歷史中,大多是腳踏著堅實的土地,在地面上耕種,在地面上做工,在地面上衣食住行,在地面上生老病死、婚喪嫁娶,在地面上編織著家族與社會,在地面上演繹著悲歡離合而又豐富多彩、可歌可泣的人生。然而我們如果換一種眼光和角度看世界,就會發現,人類實際上是一隻腳踏著大地,一隻腳踩著海洋的;而且,人類的生命、人類的文明,事實上是從海洋那裡開始誕生、開始延續的。 生命科學的研究結果表明,海洋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母胎和產床。一切生命都起源於海洋。人類生命的本源自然也不例外。不僅人類生命的本源出自海洋,人類文明的誕生及其發展也依賴於海洋,與海洋有著不解之緣。

    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學家們研究的課題,從現在的研究成果看,普遍認為生命起源於海洋。水是生命活動的重要成分,海水的庇護能有效防止紫外線對生命的殺傷。大約在45億年前,地球就形成了。大約在38億年前,當地球的陸地上還是一片荒蕪時,在咆哮的海洋中就開始孕育了生命--最原始的細胞,其結構和現代細菌很相似。大約經過了1億年的進化,海洋中原始細胞逐漸演變成為原始的單細胞藻類,這大概是最原始的生命。由於原始藻類的繁殖,並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和二氧化碳,為生命的進化准備了條件。這種原始的單細胞藻類又經歷億萬年的進化,產生了原始水母、海棉、三葉蟲、鸚鵡螺、蛤類、珊瑚等,海洋中的魚類大約是在4億年前出現的。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它為生命的誕生進化與繁衍提供了條件;海洋是風雨的故鄉,它在控制和調節全球氣候方面發揮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是資源的保護,它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無窮盡的資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它為人類從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經濟便捷的運輸途徑;海洋是現代高科技研究與開發的基地,它為人們探索自然奧秘,發展高科技產業提供了空間。

    海洋文明,是人類歷史上領先於人類發展的社會文化。文明,則按《辭海》的解釋是:「指人類社會進步狀態,與『野蠻』的相對」。而廣義的文化概念,是指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一切,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文化。具體的講,海船、航海、有關海洋的神話、風俗和海洋科學等都是海洋文化。海洋文化與海洋文明有著很大的區別。海洋文明的二個基本特徵是:一是必須要領先於人類社會的發展,二是這種領先必須主要得益於海洋文化,而不是其它文化。也就是說海洋文明是指在人類歷上諸多方面領先人類社會發展的文化。

    但是,靠近海洋,不等於就有海洋文明。即使有較發達的海洋文化,也不一定是海洋文明。古埃及靠近海洋,但其文明主要得益於尼羅河文明。古巴比倫也靠近海洋,但其主要得益於兩河文明。中國有漫長的海岸線,也創造了豐富的海洋文化,但也算不上海洋文明,而是地道的黃河文明,即大河文明。

    在世界歷史上,真正能算得上是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國家就是古希臘。後來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美國等,從嚴格意義上講都不具備海洋文明的代表性國家。他們充其量是海洋大國,雖然也產生了輝煌的海洋文化,但不具備代表性的海洋文明的國家。海洋文明的剛性條件:一是社會必須是開放性的;二是必須是文明古國;三是各種文明可以相互轉換;四是擴張是溫和的人性化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殖民主義擴張和帝國主義的佔領;五是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藝術方面有系統的成果以及與海洋有關的神話、海洋遠航的手段等。本來中國可以具備海洋文明國家的條件,但海洋文明不連續。所以古希臘最具代表性。

    古代希臘地處地中海東部。它的地理范圍以希臘半島為中心,包括愛琴海諸島、小亞細亞西部沿海愛奧尼亞群島以及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等。它的自然地理條件是多山環海,地勢崎嶇不平,僅有若干個小塊平原,但又多為關山所阻隔。土地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而適合種植葡萄和橄欖。海岸曲折、島嶼密布。海產資源比較豐富。

    古希臘的氣候純屬於地中海氣候,溫和宜人。特殊的地理條件,對古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關山所阻隔的小塊平原,造就了典型的「小國寡民的城邦」,也決定了古希臘人只有通過商業貿易才能維持其生存和發展,而這種貿易只能是海外貿易,這又決定了古希臘人工商航海業居主導地位的民族特性。

    古希臘商業航海貿易遵循「以平等交換」為原則的商業行為。加之,商業貿易的發展要求自由的環境,進而又促使古希臘人「平等觀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古希臘「小國寡民的城邦」意識,一旦人口的增加而無法負荷時,古希臘人就自然而然的到海外去拓展,開展頻繁的航海貿易活動。航海使古希臘人練就了勇於開拓,善於求索的民族性格。造就了開拓、求索的民族精神,同時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海洋文化,並使希臘成為西方文明的旗幟和搖籃。這一切都與古希臘的自然地理、生存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古希臘海洋文明,實際上是一種綜合了古代東西方文明諸因素之後而發展起來的新型海洋文明,它對以後地中海地區及整個世界歷史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具體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藝術、神話傳說及航海技術和手段等方面。

3. 地理環境,海洋環境,大氣環境

A 本題考查地理環境因素。區域的地理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

4. 比較吳地「水文化」與「湖泊文化」、「海洋文化」及「山地文化」的差異

這幾種文化的差異,與人類生存的周圍環境有關,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類為了生存,不得不適應周圍環境,為此形成獨特的文化。

水文化是指以水和水事活動為載體人們創造的一切與水有關文化現象的總稱,包含了水利文化的全部內容。是從全社會的視野來看待水和水利的。水文化是指以水和水事活動為載體人們創造的一切與水有關文化現象的總稱,包含了水利文化的全部內容。是從全社會的視野來看待水和水利的。

湖泊文化:美麗富饒的湖泊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豐富的水利資源,例如水電、灌溉、航運和對洪、枯水的調節,而且含有豐富的水產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等。湖泊與大江大河一樣,是哺育人類文明的搖籃。華夏民族在長期與湖泊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認識、開發和利用湖泊,並形成了獨特的湖泊文化現象,使中華水文化的園地增添了厚重的內容。美麗富饒的湖泊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有豐富的水利資源,例如水電、灌溉、航運和對洪、枯水的調節,而且含有豐富的水產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等。湖泊與大江大河一樣,是哺育人類文明的搖籃。華夏民族在長期與湖泊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認識、開發和利用湖泊,並形成了獨特的湖泊文化現象,使中華水文化的園地增添了厚重的內容。

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海洋有關的有關的文化文化;就是緣於海洋而生成的文化,即人類對海洋本身的認識、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創造出來的精神的、行為的、社會的和物質的文明生活內涵。;就是緣於海洋而生成的文化,即人類對海洋本身的認識、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創造出來的精神的、行為的、社會的和物質的文明生活內涵。

山地文化,就是與高山丘陵地貌景觀有關的文化。靠山上的植物資源生產生活,甚至是靠山石搭建房屋。

5. 海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一、你的問題有問題,海洋就是一種地理環境,所以應該改成海洋對其他地理環境的版影響。
二、從權降水,氣溫,洋流,鹽度,密度,潮汐,海洋污染,海洋交通等你能想到的方面去作答。
三、最後要加上一句,海洋對其他地理環境的影響相當的很大。

6. 在大學地理課上,為什麼先講海洋再講河流,從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上分析

因為,來海洋是大氣環源流所產生的水源之所。
海洋被蒸發的水分,散布到自然環境中匯流成河,再迴流到海洋中去。
所以,大學地理課開篇要先從海洋講起。
……
另外,地球是從完全是水的水星演化而來,海洋是水星之水的標志,仍然是地球自然環境中大氣環流形成河水的來源。
……
建議,抽出時間來加強語文能力哦~

7. 海洋與環境(自然地理)的關系

台風(颶風)、海嘯、龍卷風

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海水蒸發形成雲,雲專隨風漂浮,形成大氣,遇到屬冷空氣猴形成降雨,一部分匯入江河湖海,一部分深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再經入海口,回到起始點。

地球70%被海洋覆蓋,海洋有豐富的水資源,待科學技術進一步發展以後,可以積極有效利用。

8. 根據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古代文明可分為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以下古代文明中

D古希臘是典型的海洋文明

A古埃及在尼羅河流域
B古巴比倫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
C古印度在印度河流域
都是大河文明

9. 大河文明與大洋文明倆者文明的特點以及文明產生的自然地理環境有什麼不同

一、特點:

1、大河文明:

大河文明以農耕經濟為基本形態,也可以說是農耕文明,是人類史上的第一種文明形態。而農耕文明的第一個特點,就是它的傳承性。

這首先是由它生產方式決定的。種子、生產技術、工具製造乃至季節變化規律等方面的知識積累必須不斷傳承,而這種生產上的傳承需要,後來發展到了對祖先世系記載的認真程度。文字的發展也充分體現了這種傳承性。

內陸國家的文字,相對於海洋文明來說具有更為穩定和持續特性,常常一脈相傳。

農耕文明的最大特點,是安土重遷,因為缺少變化,所以非常容易建立一種穩定恆常的秩序——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農耕文明的發展,導致必然出現中央集權。農耕文明呈現漸進式發展,反應在國家制度上也是漸進的。

此外,農耕文明因為靠天吃飯,由於對抗大規模自然災難的需要,所以對權威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注重,對能製造各種災難的自然,也有一種神靈崇拜。把人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而生存下來歸根於依靠集體的力量、權威的力量和神靈的力量。

而在定居族群中,由於生產工具的落後,生活物資的匱乏,爭奪生活物資的事情不時發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公認的准則,有爭議也是協商解決;在國家制度形成後,這種觀念成為一個國家內人與人之間、部族與部族之間相處的准則。

2、海洋文明:

海洋文明是一種對外貿易依賴型的文明,不斷開拓海外市場是這種文明的最重要的經濟要求。海洋文明的開放是多方位的,不斷從異質文化汲取營養。海外市場的開拓,不但吸收外來人口,又不斷向外殖民。

人口的流動既改良了人種的素質,又促進了文化和思想的開放。容忍異質文化和多種文化共存和競爭成了海洋文明開放性的補充。多種文化的共存使每一種文化都隨時意識到競爭的存在,為了在競爭中取得優勢,都要設法不斷發展,以發展求生存。

多樣性促進了競爭,而競爭又促進了發展。同時又是由於海洋的保護,使每一個城邦都有可能保持自己的文化特點而又可以有選擇地吸收他人的優點。希臘的活力就在於文化的多元性。

文化的多元性體現在一個政治實體內部就是容忍個體發展自己的個性和創造性,它的政治體現就是民主制。在希臘最強盛的時期,希臘各城邦也沒有形成真正的政治聯盟,最多是一種鬆散的聯邦。與大河文明重權威尊神性不同,海洋文明強調自我與理性。

人從陸地進入海洋本身就意味著一種挑戰,征服海洋會培養和激發人的創新和進取精神。古希臘人較少有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束縛。從希臘神話中可以看出,在希臘人的眼中,沒有誰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甚至神也是如此。

神和人都不是因其已有的地位而是因其事功的獨一無二而受到頌揚。

二、自然環境區別:

1、地域性不同

大河流域文明的產生地大多緯度較低,普遍地勢平坦,氣候炎熱濕潤,以沖積平原地形為主,適宜農作物生產。

大河文明誕生於大江大河流域,這些區域灌溉水源充足,地勢平坦,土地相對肥沃,氣候溫和,適宜人類生存,利於農作物培植和生長,能夠滿足人們生存的基本需要,故農業往往很發達。

大洋文明位於歐洲,靠近海岸,緯度較高,氣候相對寒冷,森林植被茂密,河流眾多,交通運輸不便,對於海洋的依賴性更高。

2、特性不同

海洋文明有其開放性,而大河文明則是封閉的。

3、代表性不同

海洋文明國家代表是古希臘,而大河文明的代表是古代中國,它們都是文明古國。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