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理知識
❶ 四川高考地理知識點…只要知識點…
一,地方時和經緯度的計算,選擇題一般在1-2題為區時計算,8分;二,地球自轉和公轉內的意義及其影響;容三,南北畏30,緯線和45度;四,氣候和自然帶【地中海氣候的分布及其所在城市的特色,亞熱帶季風,溫帶季風】,五,各個小島和及世界各國的主要資源分布;六,當然是中國地理了【我國的人文,地形,地貌和水文,氣候,自然帶分布,地質等公路,鐵路的建設選址,水庫等。】;七,地圖上,看圖回答問題,和計算,這就要對世界地圖的熟悉才行;八,就是我們四川的特色,主要考點有【橫斷山區和【西昌上年就考了的】,攀枝花,長江,岷江,嘉陵江,成渝經濟區,汶川地區,達川地區,秦嶺和大巴山】
❷ 關於四川的地理知識
http://ke..com/view/7627.html?wtp=tt四川網路裡面有內。容
❸ 誰知道四川大地震的地理知識
經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投圖步驟,可得出第一步推論:四川的地震,與它西部那排最靠盆地的「山」有著相關性。這個來自經驗的推論雖然簡單,但實際上,已經抓到問題的實質了。因為這條俗稱做「山」的地形,正是著名的龍門山大斷裂——它是一條貫穿岩石圈的巨型地殼斷裂系統,南北延伸越500公里,寬達70公里。本來,以岩石組成的堅硬地殼幾乎堅不可摧,它之所以能發生如此大的斷裂、扭曲,一定是有什麼強大的力量撕裂了它。於是,科學家們研究龍門山斷裂帶中岩石的應力場發現,這股強大的應力的確客觀存在,而它,則來自西南方向的更高一階的地域——青藏高原。
應力場分析表明擠壓應力來自青藏高原,那麼,為什麼青藏高原要提供這么大的應力場,持續不斷地壓迫它東部邊緣的四川盆地,以至於在前鋒形成這么大的斷裂系統呢?原來,青藏高原也不是根本原因,它依然是一個結果,是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正面碰撞的結果。大陸與大陸之間的相撞不比大陸與大洋之間的接觸,後者,一個輕一個沉,大洋插到大陸下,形成海溝和火山弧(如日本島)。而大陸是一直漂在洋殼之上的,數億年從不消失,密度基本相同,誰也不讓誰。這種大陸板塊之間的正面相撞,消減不掉兩者的物質,於是,這些物質就只有堆在地表,堆出一個巨大的土堆,放在我們人類的視野下,便是巨大空前的高地勢——喜馬拉雅山系與青藏高原了。
龍門山斷裂帶中多發的地震,就是來自青藏高原方向的應力場持續對地殼提供擠壓應力,當地殼中的岩石實在不堪應力的重壓而破碎、斷裂時,巨大的能量釋放,以機械波的形式傳遍四周,便構成了慘烈的地震。龍門山是山區與盆地兩個地質體的接觸帶,由於對剛性客體來說,默認其力作用在兩者交界的邊緣,因此,山與盆接觸的前鋒帶,便成為了應力場釋放其機械力的集中區域,在這個區域內,地震便多發了起來。
❹ 四川地理概況誰知道
四川省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 位於東經97°22'—110°10',北緯26°03'—34°20',面積為56.7萬平方千米。地處長江上游,山地和高原佔78.82%。川西為高原,其餘為四川盆地。氣候各地有明顯差異,川西高原的氣候垂直分布現象明顯,「十里不同天」,1月平均氣溫-9.3°C,7月為11—17°C,年均降水量500—700毫米,四川盆地為亞熱帶濕潤氣候,1月平均氣溫3—8°C,7月25—29°C,年均降水量為1000毫米左右。主要有漢、彝、藏、苗、回等民族。農業發達,素稱「天府之國」,水稻產量居全國首位,麥、棉、絲、油菜籽、茶、柑桔、桐油、白蠟(產量居全國首位)、豬棕等都在全國占重要地位。鋼鐵、機械、電器、井鹽、化工等到工業較發達。
旅遊資源:山水名勝、文物古跡、民族風情兼備。長江三峽之一半,大寧河小三峽在四川境內,峨眉山、青城山、縉雲山、九寨溝黃龍、興文石林等都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引人入勝。都江堰、劍門蜀道則是人工改造自然的輝煌成果。樂山大佛(位於四川樂山東面凌雲山西壁, 是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足與安岳石刻等是著名的宗教遺存。 王建墓、劉備墓與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樓公園都與著名歷史人物有密切關系。紅岩、白公館、渣滓洞是現代史的重要紀念地。自貢是「恐龍窩」,為恐龍化石集中產地。卧龍自然保護區因大熊貓而為世界注目。成都青羊宮花會、涼山彝族火把節、川西北藏族轉山會、重慶燈會等,都是民俗旅遊的重點。
地方文藝:川劇形式活潑,曲調多樣,淺顯易懂,語言詼諧,表演程式多樣化,一些特技如變臉、旋舞、噴火等,有強烈藝術效果。四川揚琴、四川清音等為主要曲藝形式。相書由一人在幔後表演, 能模擬各種聲音,維妙維肖。 諧劇寓壯於諧,能及時反映生活現實。
飲食文化:川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用料廣泛,味多而深濃,以麻辣味為特色。宮爆雞丁、麻婆豆腐、燈影牛肉、怪味雞塊等最有特色。小吃品種極多,賴湯園、擔擔面、豆花面、宋嫂面、小籠蒸牛肉、蛋烘糕等均為傳統小吃。
❺ 四川的地理特點有哪些
四川的地形和地貌,大致沿東經130°子午線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東邊是著名的四川盆地,地勢低陷,海拔高度一般在300或400米間,丘陵低山散布其間,物產十分富饒;西邊則是高原、群山的世界,地勢高亢,天高雲淡,崇峰深峽,層層疊疊,雪峰、冰川、高原、沼澤、草原…… 多種多樣的地勢,在這里應有盡有。四川地理的概勢,所呈現出的是「西高東低」、「四周高,中間低」的地勢大觀。這樣的地勢地貌條件,造就了四川類型各異的自然環境和獨特風光,使四川成為全國旅遊資源最豐富的省,開展旅遊的空間環境十分優越。
四川省位於我國西部,地跨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橫斷山脈、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幾大地貌單元,地勢西高東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復雜多樣。最高點是西部橫斷山脈的主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最低點在南邊瀘州市合江縣的長江之濱,海拔約220米。以龍門山—大涼山一線為界,東部為四川盆地及盆緣山地,西部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
(一)四川盆地底部地區
四川盆地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面積17萬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為海拔1000-4000米的山脈所環抱。盆地底部龍泉山以西為川西平原區,由成都平原、眉山—峨眉平原組成。其中,成都平原面積達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平原。龍泉山以東地區為盆地丘陵區。該區地貌條件差異較大,據此又可分為川中方山丘陵、川東平行山地兩個地貌亞區。廣安市附近的華鎣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內最高峰。
(二)四川盆地邊緣地區
本區地形以山地為主,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93%。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為主,佔山地面積的96%左右。該區主要的山脈有:東北緣的米倉山、大巴山;東南緣的巫山、七曜山、大婁山;西北緣、西南緣的龍門山、邛崍山、大相嶺等。盆地西南緣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以及西北緣的道教名山青城山均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區內最高峰為西部岷山主峰雪寶頂,海拔5588米。該區丘陵和平原較少,零星分布山地之間,平原在當地俗稱為壩子。比較有名的有廣元壩子、天全壩子等,是當地的農業中心。
(三)川西南山地區
川西南山地區位於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系中段,地貌類型為中山峽谷。全區94%的面積為山地,且多為南北走向,或兩山夾一谷。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個別山峰超過了4000米。主要山脈有小涼山、大涼山、小相嶺、錦屏山。最高峰為石棉、九龍與康定三縣交界處的無名山峰,海拔高達5793米。本區東部的大涼山山地為山原地貌。山原頂部海拔為3500—4000米,北部為大風頂,南部為黃茅埂。本區中部的安寧河谷為平原,面積約960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平原。
(四)川西北高原地區
本區為青藏高原東南緣和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兩部分。川西北高原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分為丘狀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間,谷寬丘圓,排列稀疏,廣布沼澤。分布在若爾蓋、紅原與阿壩一帶的高原沼澤是我國南方地區最大的沼澤帶。川西山地西北高、東南低。根據切割深淺可分為高山原和高山峽谷區。主要山脈在岷山、巴顏喀拉山、牟尼芒起山、大雪山、雀兒山、沙魯里山。橫斷山脈的主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僅是四川第一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
❻ 四川的地理位置條件
四川省位於中國西南腹地,介於東經97°21'~108°33'和北緯26°03'~34°19'之間,地處長江上游,轄區面積48.6萬平方公里,居中國第五位,東西長1075公里,南北寬921公里,東西邊境時差51分鍾。與7個省(區、市)接壤,北連陝西、甘肅、青海,南接雲南、貴州,東鄰重慶,西銜西藏。
全省可分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區、川西北丘狀高原山地區、川西南山地區、米倉山大巴山中山區五大部分。
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轄18個省轄市,3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108個縣,4個自治縣,54個市轄區。
(6)四川地理知識擴展閱讀:
四川省的地理環境:
1、地形地貌
四川地貌復雜,以山地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種地貌類型,分別佔全省面積的74.2%、10.3%、8.2%、7.3%。土壤類型豐富,共有25個土類、63個亞類、137個土屬、380個土種,土類和亞類數分別佔全國總數的43.48%和32.60%。
2、水文
四川河流眾多,以長江水系為主。黃河一小段流經四川西北部,為四川和青海兩省交界,支流包括黑河和白河;長江上游金沙江為四川和西藏、四川和雲南的邊界,在攀枝花流經四川南部,在宜賓流經四川東南部,較大的支流有雅礱江、岷江、大渡河、理塘河、沱江、涪江、嘉陵江、赤水河。
3、氣候特徵
四川氣候總的特點是:區域表現差異顯著,東部冬暖、春旱、夏熱、秋雨、多雲霧、少日照、生長季長,西部則寒冷、冬長、基本無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氣候垂直變化大,氣候類型多,有利於農、林、牧綜合發展;氣象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范圍大,主要是乾旱,暴雨、洪澇和低溫等也經常發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川
❼ 四川盆地可考察的地理知識
盆地構成
四川盆地聚居著四川省和重慶市大部分人口。是中國和蜀中都江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區域之一。中國著名紅層盆地,中國各大盆地中形態最典型、緯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位於長江上游地區,海拔500米左右,長江把它和東海一脈相連,它是中國最大的外流盆地。 四川盆地的面積約26萬余平方千米,佔四川省面積的46%。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北近秦巴山脈,與漢中盆地相望,東接湘鄂西山地,南連雲貴高原,盆地北緣米倉山,南緣大婁山,東緣巫山,西緣邛崍山,西北邊緣龍門山,東北邊緣大巴山,西南邊緣大涼山,東南邊緣相望於武陵山。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紅色砂岩和頁岩組成。這兩種岩石極易風化發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豐富的鈣、磷、鉀等營養元素,是中國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國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稱。四川盆地底部面積約16萬多平方千米,按其地理差異,又可分為盆西平原、盆中丘陵和盆東平行嶺谷三部分。
盆地特徵
地貌特徵
四川盆地可明顯分為邊緣山地和盆地底部兩大部分,其面積分別約為10萬多和16多萬平方公里。邊緣山地多中山和低山。景觀各要素過渡性明顯,如動植物組成上分別滲透了華中區、西南區、青藏高原區和華北區的成分。邊緣山地區從下而上一般具有2~5個垂直自然分帶。邊緣山地是四川多種經濟林木和用材林基地。農業上水土流失嚴重。盆地底部多丘陵、低山和平原。地表組成物質新而單一,多砂泥岩與第四紀沉積物。氣候上屬中亞熱帶,熱量遠比邊緣山地為高,但降水量不及邊緣山地。植被為人工的次生林木所代替,覆被率低,耕地連片,夏伏旱和洪澇是這一地區最大災害。盆地內部地形地貌顯示出明顯的三分特點,即盆西平原地貌、盆中丘陵地貌和盆東山地地貌,三者以華鎣山和龍泉山為界。
形態特徵
盆地底部
(1)在龍泉山和龍門山、邛崍山之間的盆西平原,系斷裂下陷由河流沖積而成,面積約8000平方千米,為我國西南最大的平原,因成都位於平原之中, 故稱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海拔460米~750米,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表平坦,相對高差一般不超過30米~50米,它由岷江、沱江、涪江、青衣江等八條河流沖積聯綴而成,土壤肥沃,河渠稠密,有著名的都江堰自流灌溉,素有「天府」之稱。
(2)在龍泉山和華鎣山之間的盆中丘陵,地勢低矮,海拔大多在300米~500米之間,相對高差50米~150米,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岩層近於水平,在流水的長期侵蝕切割作用下,形成台階狀的方山丘陵,南部多淺丘,北部多深丘。丘陵地表軟硬相間的紫紅色砂、頁岩極易風化為紫色土,富含磷鉀,自然肥力較高,宜種性廣,是四川全省糧食、經濟作物主產區。
(3)華鎣山以東為盆東平行嶺谷區,由多條近東北西南走向的條狀背斜山地與向斜寬谷組成,山地陡而窄,高700米-1000米,其中,華鎣山高1705米,為盆地底部最高峰。山地頂部的石灰岩被雨水溶蝕後,常成凹槽,故山地大多具有「一山二嶺一槽」或「一山三嶺二槽」的特色。山嶺間的谷地寬而緩,海拔300米~500米,其間丘陵、平壩交錯分布,是平行嶺谷區工農業生產主要地區。
邊緣山地
四川盆地邊緣山地區屬強烈上升的褶皺帶。地貌顯著特徵是,海拔高,過渡性明顯,均為一系列中山和低山所圍繞。盆地北緣米倉山、大巴山近東西走向,是著名的秦巴山地南翼部分,海拔一般在1500米~2200米之間,山勢雄偉,山坡陡峭,溝谷深切,相對高差可達500米~1000米;南緣大婁山屬氣勢磅礴的雲貴高原之一部分;西緣有龍門山、邛崍山、峨眉山,山脊海拔都在1500米至~3000米以上,相對高差可達1000米,屬中國地勢第一級階梯。i峨眉山頂峰高3099米,與附近的平原相對高差達2660米,山勢巍峨秀麗,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地形特徵
四川盆地囊括四川省中東部和重慶大部,四周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脈和高原所環繞,北面是大巴山、米倉山、龍門山,西面是青藏高原邊緣的邛崍山、大涼山,南面是大婁山,東面是巫山。無論從構造還是人地貌上看,四川盆地都是一個典型的盆地。它從震旦紀以來就是地殼比較穩定的大型拗陷區。晚三迭紀的印支運動中成為一個內陸湖盆,但范圍要比今日的四川大得多,中生代堆積了厚達3000~4000米的紫紅色的砂岩和頁岩,因此人們又稱它為「紅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中生代末期的四川運動使盆地周圍褶皺成山,中間相對下陷,輪廓基本形成,盆地內部地層也發生大規模的變形。東部出現一組北東向的褶皺,稱盆東褶皺帶;中部形成穹窿構造,稱盆中穹窿帶;西部表現成為盆地沉陷帶,為今天盆地的三個地貌區奠定了基礎。新生代的喜馬拉雅運動使周圍山地再次上升,盆地再次相對下陷, 成都一帶下陷更深。同時,長江切穿巫山,滾滾東流,完成了統一的長江水系,使內流盆地轉變為外流盆地。四川盆地可明顯分為邊緣山地和盆地底部兩大部分,其面積分別約為10萬多和16萬多平方千米。 四川盆地是我國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積26萬多平方千米。
四川盆地內部丘陵、平原交錯,地勢北高南低。由於地表形態的不同,以華鎣山、龍泉山為界,盆底可分為三部分:
①華鎣山以東為大致平行的川東嶺谷,由東北—西南走向的許多條狀山體組成,海拔一般在700~800米,谷地中多低丘與平壩,海拔200~500米,是川東農業和人口集中的地方。
②華鎣山和龍泉山之間為方山丘陵。區內由於紫紅色砂頁岩傾角平緩,受切割後形成大片方山式丘陵。海拔350~450米,相對高度幾十米。當地勞動人民利用方山山丘土層深厚的特點,把梯田一直修到山頂。
③龍泉山以西為平原。稱為川西平原或成都平原,面積6000多平方千米,是四川盆地最大的平原,也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海拔約600米。
地質特徵
四川盆地屬揚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古生代時相對隆起,缺乏泥盆系和石炭系。印支運動轉換為大型拗陷,晚燕山運動,特別是喜馬拉雅運動後發生褶皺隆起。盆地的格局主要受北東—南西向及北西向兩條構造線控制,構成了典型的菱形盆地,四川廣元、四川雅安、四川敘永為菱形的四頂點,東西兩邊稍長,為380~430公里,南北兩邊略短,為310~330公里。以上菱形四頂點的連線與盆地內650~750米的等高線大體相當,盆地底部與邊緣山地也以此為分界。四川盆地在距今1.4億年以前,還是內陸湖盆。至距今6.6千萬年時,盆地邊緣山地迅速隆升,長江中上游水系開始溝通。盆地內湖水東瀉奠定了現今之地貌形態。盆地邊緣多低山和中山,山勢陡峻,發源盆地邊緣山地的河流大多為「V」型谷,嶺谷高差都逾500~1 000米, 地表崎嶇,故歷史上就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說。山脊海拔大多在2000~3000米,西北部與西部可超過3000~4000米,如龍門山4984米,峨眉山3099米,小相嶺4 791米。地表廣泛出露古生代及其以前的石灰岩,其次為板岩、片岩、結晶灰岩、石英岩、砂泥岩和礫岩,局部有花崗岩和玄武岩。石灰岩分布區可見石林、溶洞、暗河、槽谷等喀斯特地貌,盆地南緣興文縣素有「石林洞鄉」之稱(見興文石林)。巫山十二峰和金佛山等名山主要也由石灰岩發育而成。由石灰岩、玄武岩、花崗岩等組成的峨眉山及由砂泥岩、礫岩組成的青城山,素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稱,為中國著名游覽勝地。盆地底部海拔多數在250~700米,地勢東南傾,盆地內各河流均由邊緣山地匯聚盆地底部的長江幹流,形成向心狀水系。地表為大面積的中生代紫紅色砂岩與泥岩所覆蓋,故稱「紅層盆地」,是中國中生代陸相紅層分布最集中地區。四川盆地為丘陵性盆地,底部以丘陵為主,次為低山和平原。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四川盆地中植物近萬種,古老而特有種之多為中國其他地區所不及。在盆地邊緣山地及盆東平行嶺谷尚可見水杉、銀杉、鵝掌楸、檫木、三尖杉、珙桐、水青樹、連香樹、領春木、金錢槭、蠟梅、杜仲、紅豆杉、鍾萼木、福建柏、穗花杉、崖柏、木瓜紅等珍稀孑遺植物與特有種。在濕熱河谷可見桫欏、小羽桫欏、烏毛蕨、華南紫萁、里白等古熱帶孑遺植物。 四川盆地的地帶性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其代表樹種有栲樹、峨眉栲、刺果米櫧、青岡、曼青岡、包石櫟、華木荷、大包木荷、四川大頭茶、楨楠、潤楠等,海拔一般在1600~1 800米以下。其次有馬尾松、杉木、柏木組成 的亞熱帶針葉林及竹林。 邊緣山地從下而上是常綠闊葉林、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寒溫帶山地針葉林,局部有亞高山灌叢草甸。
動物資源
四川盆地是中國動物種類最多、最齊全的地區之一。據統計,除魚類外,盆地底部共有動物417種,盆地西緣、北緣和南緣山地分別為487種、317種與288種,其中經濟動物均佔一半以上。盆地西緣山地是中國特有而古老動物保存最好、最集中的地區,屬於一類保護動物的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灰金絲猴、白唇鹿等。還有珍貴特有動物小熊貓、雪豹、鬣羚、短尾猴、獼猴、毛冠鹿、水獺及鴛鴦、血雉、紅腹角雉、綠尾虹雉、白腹錦雞、紅腹錦雞等。 盆地西緣的平武、青川、北川、寶興、天全、洪雅、馬邊等地,均為中國大熊貓的主要分布區。已設立唐家河、王朗、卧龍(見卧龍自然保護區)、蜂桶寨、喇叭河等7處大熊貓、金絲猴等自然保護區。 酉陽、馬邊、平武等盆地邊緣山地溪溝中的大鯢及長江、金沙江中的中華鱘、白鱘也為四川所特有,均屬國家保護動物。
礦產資源
四川盆地有煤、鐵、天然氣、石油、鹽、芒硝、石膏、磷、鋁、硫、銅、錳、金、石墨、汞等礦產資源,其中天然氣、芒硝為中國之冠,並有中國重要的鍶礦。川東北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氣富集區之一,川中和南充等地鹽岩礦儲量很大。
氣候環境
氣候類型
四川盆地地形閉塞,氣溫高於同緯度其他地區。最冷月均溫5~8℃,較同緯度的上海、湖北及緯度偏南的貴州高2~4℃。極端最低溫-6~-2℃。霜雪少見,年無霜期長280~350天,同緯度上的武漢冬天卻霜雪不斷,盆地位於長江河谷中的長寧全年無霜。 盆地各地夏季始於5月底,夏長4~5個多月,溫度上東高西低,西部夏天溫度較同緯度的上海、武漢等城市偏低3-4度,但濕度較大,所以悶熱難忍,平均氣溫在25℃上下,盆地氣溫東南高西北低,盆底高邊緣低。最熱月氣溫高達26~29℃,長江河谷近30℃。盛夏連晴高溫天氣又造成盆地東南部嚴重的夏伏旱。 各地年均溫16~18℃。10℃以上活動積溫4500~6000℃,持續期8~9個月,屬中亞熱帶。東南部的長江河谷積溫超過6000℃,相當於中國南嶺以南的南亞熱帶氣候。盆地氣溫東高西低,南高北低,盆底高而邊緣低,等溫線分布呈現同心圓狀。
盆地邊緣山地氣溫具有垂直分布特點,如峨眉山、金佛山海拔升高百米,氣溫遞減0.55℃和0.61℃。峨眉山頂年均溫僅3℃,10℃以上活動積溫586℃,氣候上相當於寒溫帶和亞寒帶。
降水狀況
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1 300毫米,盆地邊緣山地降水十分充沛,如樂山和雅安間的西緣山地年降水量為1 500~1800毫米,為中國突出的多雨區,有「華西雨屏」之稱。但冬干、春旱、夏澇、秋綿雨,年內分配不均,70~75%的雨量集中於6~10月。最大日降水量可達300~500毫米。「巴山夜雨」自古聞名,夜雨占總雨量的60~70%以上。盆地區霧大濕重,雲低陰天多。峨眉山、金佛山是中國霧日最多地區,年相對濕度之高也為中國之冠。盆地年日照僅900~1300小時,年太陽輻射量為370~420千焦耳/平方厘米,均為中國最低值,故有「蜀犬吠日」之說。
經濟
●第一產業
四川盆地農業較發達,是中國著名的農業區。良好的自然條件和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四川盆地分布的紫色土面積達14萬平方公里,具中性或中性偏鹼,富含磷、鉀等礦物養分,質地適中,有較好的透水、通氣性。早在西漢時期,即開墾種植。 四川盆地的土地利用率高達30~40%以上,是中國最大的水稻、油菜籽產區。蠶桑、柑橘、油桐、白蠟、五棓子、銀耳、黃連等產量均居中國第一。
●第二產業
四川盆地的工業城市有四川的成都市、南充市、內江市、自貢市、瀘州市,重慶主城區、萬州區等市。
●第三產業
四川盆地第三產業比較發達。
❽ 四川的地理環境
四川位於中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級和第二級,即處於第一級青藏專高原和第二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屬過渡帶,高低懸殊,西高東低的特點特別明顯。西部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東部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間。全省可分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區、川西北丘狀高原山地區、川西南山地區、米倉山大巴山區五大部分。西依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北近秦嶺,與黃土高原相望,東接湘鄂西山地,南連雲貴高原,盆地北緣米倉山,南緣大婁山,東緣巫山,西緣邛崍山,西北邊緣龍門山,東北邊緣大巴山,西南邊緣大涼山,東南邊緣相望於武陵山。望採納
❾ 有什麼辦法能豐富自己關於四川地理方面的知識
呵呵,雲游四海。沒事的時候,多騎車或開車出門旅遊一下,有條件可在全國范圍內各大城市,景區轉轉。看圖沒用的,中國地圖大家都知道,關鍵得說出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有什麼好吃好玩的東東才得行啊~~
❿ 四川省涼山州地理知識
自然地理
簡介
涼山彝族自治州
成昆鐵路和川雲國道縱貫全境,為「南方絲綢之路」上重要通道。境內地貌復雜多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錯,有海拔最高為5958米的木里縣恰朗多吉峰,最低的雷波縣大岩洞金沙江谷底305米,相對高差為5653米。 山峰高聳,河谷深切,高差懸殊,不僅構成了特殊的地貌景觀,也形成了我國罕見的亞熱帶乾熱河谷稀樹草原景觀。州內構造地貌發育充分,斷裂帶縱橫交錯,斷塊山、斷陷盆地、斷裂谷眾多。斷陷盆地內分布著河流沖積平原、洪積扇、丘陵、台地等,盆周為斷塊山,盆底與山頂相對高差可達1000米。盆周白山冰川地貌保存完好,發育典型,盆地內部冰川穀和崗壟比比皆是,均屬難得的科考旅遊景觀。地貌形態在垂直方向呈層狀分布,既有多級剝夷面、多級階地(如金沙江、雅礱江、安寧河等寬谷河段可見到4~6級階地),也存在層狀喀斯特溶洞(如雷波馬湖溶洞、西昌仙人洞等),以及屢見不鮮的低海拔土壤被抬升到高海拔地區的奇觀(如在木裏海拔3000~3800米地帶的典型的雲杉、冷杉樹林里隨處可見古紅壤)。這種多元性地貌的優勢,決定了自然生態環境的多樣性,為開展多種類型的旅遊活動奠定了物質基礎,捉供了優越條件。
大雪山脈南支
西昌青山機場
境內有屬大雪山脈南支的錦屏山、氂牛山、魯南山、小相嶺、黃茅埂等山,多數山峰海拔超過4000米。木里西部與甘孜州稻城交界的恰朗多吉峰海拔為5958米,為全州最高點。雷波縣大岩洞金沙江河谷海拔僅為325水,是全州最低點。高山深谷的相對高差達5633米。
氣候
由於地形的多樣性,涼山州內各地都明顯呈現出立體氣候。總的說來,涼山州區域的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干濕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乾暖;夏半年雲雨較多,氣候涼爽。日溫差大,年溫差小,年均氣溫16℃~17℃。如開展旅遊活動,無淡旺季之分。
因地理環境復雜多變,氣候的垂直、水平差異很明顯,往往山頭白雪皚皚,山下綠草茵茵,可謂「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以大小相嶺和黃茅埂為界,具有著南干北濕、東潤西燥、低熱高涼的特點。日照量自北向南遞增,北部山地年日照時數約在1600~1800小時,而中南部達到2400~2600小時。與我國同緯度及其鄰近地區相比,這是湘、贛、浙南、閩北等地區全年日照時數的1.2~1.5倍;是黔西地區的1.6~2.1倍;是四川盆地的1.6~2.8倍。在我國北緯30o以南地區,除西藏和雲南元謀之外,這里的日照時數是最多的,所以開展冬季陽光沐浴度假旅遊具有優越條件,是國內開展陽光度假的最佳地之一。
礦產賢源
涼山地處攀西裂谷成礦帶,礦產賢源豐富且具有品位高、埋藏淺、易開采、綜合利用價值高等優點,是建設綜合性、集團性大型鋼鐵、有色金屬、稀土、貴重金屬等原材料基地的最佳地區。現已探明礦種82種,有相當儲量的達59種,大型、特大型砂床30處,中型63處。其中釩鈦磁鐵礦探明儲量13.73億噸,富鐵礦保有儲量4985.8萬噸,銅礦保有金屬量135.17萬噸,鉛礦保有金屬量78.85萬噸,鋅礦保有金屬量267.04萬噸,錫礦金屬儲量4萬噸,輕稀土保有稀土氧化物總量103.06萬噸,分別居全省儲量一、二位。此外,岩鹽、磷、煤,石灰岩、白雲岩、鋁土、硅石、金屬鎂等礦產也具有相當儲量。
生物資源
生物資源名目多、分布廣。全州各門類生物資源6000餘種,其中,植物類4000餘種,動物類1200餘種,微生物類近千種。尤以木本和草本植物資源占優勢。森林面積3000餘萬畝,佔全省的30%;草地面積3000多萬畝,而且牧草產量高、草質優,僅草本類優良飼料就有上百種。野生植物資源名目繁多,僅中草葯類就達2500餘種,佔全省的一半以上。有甘蔗適種地30多萬畝,平均畝產達5噸以上,最高可達10噸以上,比國內單產的福建省高2%,含糖量比四川內江老產區高3%。州西南部具有種植烤煙的良好氣候生態環境,質量名列全國前茅,國家煙草專家稱「涼山優質煙葉,可與世界最好的辛巴威煙葉媲美」。蠶繭一年可養四季,蠶繭個大質優,繭絲潔白,彈性好,單粒絲長1200米。各類蔬菜具有「早、優、高、稀、特」的優勢。石榴、蘋果、臍橙、枇杷、桂圓、核桃、葡萄、花卉、花椒等都具有質量好、產量高、發展潛力大等優勢。全國著名農學家盧良恕贊譽這里「不是海南、勝似海南」。
水能資源
水能資源富甲天下。全州河流水能總蘊藏量高達3000多萬千瓦,佔全省20%以上,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在涼山州境內可建100--1000萬千瓦大型電站8座,規劃裝機容量高達2500萬千瓦以上。
氣候資源
涼山州內各地都明顯呈現出立體氣候。總的說來,涼山州區域的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干濕分明,冬半年日照充足,少雨乾暖;夏半年雲雨較多,氣候涼爽。日溫差大,年溫差小,年均氣溫16℃~17℃。如開展旅遊活動,無淡旺季之分。
因地理環境復雜多變,氣候的垂直、水平差異很明顯,往往山頭白雪皚皚,山下綠草茵茵,可謂「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以大小相嶺和黃茅埂為界,具有著南干北濕、東潤西燥、低熱高涼的特點。日照量自北向南遞增,北部山地年日照時數約在1600~1800小時,而中南部達到2400~2600小時。與我國同緯度及其鄰近地區相比,這是湘、贛、浙南、閩北等地區全年日照時數的1.2~1.5倍;是黔西地區的1.6~2.1倍;是四川盆地的1.6~2.8倍。在我國北緯30o以南地區,除西藏和雲南元謀之外,這里的日照時數是最多的,所以開展冬季陽光沐浴度假旅遊具有優越條件,是國內開展陽光度假的最佳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