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下圖示意自然地理環境循環

下圖示意自然地理環境循環

發布時間: 2021-02-10 20:42:08

⑴ 自然地理環境的各要素之間存在著物質與能量的交換,下圖為岩石圈物質循環示意

B B

⑵ 讀「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示意圖」(如圖). 下列說法合理的是()A.現今地球大氣的成分,是


A.地球大氣很復雜,它的產生也伴隨著生命活動的整個過程,並且使生物從低級專到高級演化.故屬正確;
B.生物循環不只存在於有機界,還存在於無機界,故錯誤;
C.水循環也參與其他物質循環,成為溝通有機界和無機界聯系的紐帶.因此水循環不僅僅存在於有機界,故錯誤;
D.地形不僅影響河流的流向也影響著流速.我國地勢西高東低,使我國大部分河流自西向東流入海洋.同時在河流的不同河段,是由於河流流經的地形地勢不一樣.流速也不一樣,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落差大,流速較快,很多的水電站也多見於此.在河流下游地勢平坦,流速較慢.故正確;
故正確答案:AD.

⑶ 下圖示意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讀圖回答1-2題 1.圖中各要素的關系反映了自然地理的

1、C
2、D

⑷ 下圖為「某地區地理環境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各題。 小題1:引起該地環境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地


小題1:A
小題2:D

⑸ 下圖表示某些自然地理現象的循環過程。讀圖完成1~3題。 1.若此圖表示三圈環流中的中緯環流,a

1.D
2.B
3.B

⑹ 如圖為地理環境的物質循環示意圖.讀圖,回答8-9題.若此圖表示地殼物質循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A、丁為沉積岩,可能含有化石,故不符合題意;
B、花崗岩和玄武岩屬於岩漿岩,對應的是丙,故不符合題意;
C、丙類岩石是岩漿冷卻凝固形成,故正確;
D、②為重熔再生,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⑺ 讀「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如圖)完成下列各題.(1)圖中甲、乙分別代表______岩和______岩.(2)圖中

(1)只有岩漿經過上升冷卻凝固作用,才能轉化成岩漿岩,即:只有一個箭頭內指向的是岩漿容岩,故甲為岩漿岩.岩漿岩和沉積岩都可以經過變質作用轉化為變質岩,故乙為變質岩.
(2)岩漿經過上升冷卻凝固作用轉化為岩漿岩.故①表示冷卻凝固作用.各類岩石經過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岩等外力作用轉化為沉積岩.故表示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岩等外力作用的是②.
(3)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包括:地殼物質循環、水循環和生物循環.故答案為生物循環.
故答案為:(1)岩漿岩 變質岩 (2)冷卻凝固②(3)生物循環

⑻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如圖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環現象的示意圖.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層中的水不

(1)水變成水蒸氣是汽化過程,水蒸氣溫度降低液化成小液滴或凝華成小冰晶,雲是由內水蒸氣液化或容凝華形成的,小冰晶形成雨屬於熔化過程,屬於吸熱過程;
故答案為:汽化,液化,凝華,熔化,吸
(2)這是因為水的狀態轉化是需要一定條件,水蒸氣只有在遇到冷空氣時,才能被液化成小水滴,從而形成降雨.

⑼ 如圖為「地理環境中的碳循環示意圖」.讀圖回答33~34題.此圖可以說明()A.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


A.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與碳循環關系很明顯.光合作用是植物等在可專見光的照射下,經過反應屬,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並釋放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復雜的代謝反應的總和,也是生物界賴以生存的基礎,同時也是地球碳循環的重要媒介.故錯誤;
B.碳循環不僅涉及大氣圈,還要涉及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故錯誤;
C.地理環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不能單獨存在.故錯誤;
D.地理環境中的物質處於不斷的運動和循環之中,從而形成一系列的循環,如水循環,碳循環,氧循環等.故正確;
故正確答案是:D.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