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地理環境
㈠ 高淳的地理位置
高淳區地形東高西低,分為圩區、半山半圩、山區三大類。水田土壤主要為青泥土、白泥土、黃泥土、馬肝土、泥骨土,旱地土壤沙土、黃土、夜潮土等。高淳區東部低山丘陵為茅山山脈的余脈,呈東北-西南走向延伸,山勢平緩,是太湖水系與水陽江、青弋江水系的分水嶺—西部圩區是固城、石臼、丹陽等湖的湖積平原,地勢低平,河流、溝渠縱橫交錯。東部低山丘陵區河流東入太湖,河網密度較稀;西部圩區河流西通長江,河網密度較大。高淳區東部為茅山、天目山余脈結合部,是蜿蜒起伏的丘陵山區,西部為碧波盪漾的固城湖、石臼湖所環抱,是河網稠密的圩區,總面積約為802平方公里。
天目山
雄踞黃山與東海之間。龍飛鳳舞俯控吳越,獅蹲象立威鎮東南。東西兩峰遙相對峙。東峰大仙頂海拔1480米,西峰仙人頂海拔1506米。兩峰之巔各天成一池。宛若雙眸仰望蒼穹,因而得名。
茅山
地處江蘇省西南部的句容市境內,是江蘇省境內主要山脈之一。茅山因山勢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又名金陵地肺山,道家稱「句曲之金陵,是養真之福境,成神之靈墟」。西漢年間,陝西咸陽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來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澤世人。後人為紀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為三茅山,簡稱茅山。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景區面積約為71.2平方公里。
石臼湖
是溧水區、高淳區和安徽省當塗縣二區一縣間的界湖,又名北湖,是由古丹陽湖分化而成的。湖水主要來自皖南的青弋江和水陽江水系,由當塗的姑溪河和清水河流入長江,現湖泊面積20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7米。石臼湖與秦淮河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明代以前,溧水區城西南的胭脂崗是秦淮河與石臼湖的分水嶺,崗北的水屬秦淮河水系,崗南的水屬石臼湖水系。
固城湖位於高淳區南部,又名小南湖,湖區分屬高淳區和安徽省宣城市,但以
畫境固城湖
高淳區為主,在歷史上與石臼湖同為古丹陽湖的一部分。現湖泊面積35.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米,湖水主要來自安徽的水陽江與青弋江水系,並可通過胥溪河和溧陽、宜興間的漕河接通太湖水系。石臼湖東岸的固城鎮是胥溪河的起點,也是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於吳國、楚國、越國的軍事要邑。
高淳區屬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過渡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157毫米),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9℃。高淳不屬於地震帶,歷史上沒有造成災害性的地震記錄。經查證,地塊周邊地區也沒有因為雷電、洪水、乾旱等造成自然災害的記錄,故無較大的天災潛在危險。
望採納!
㈡ 江蘇高淳地理位置
高淳縣轄8個鎮:淳溪鎮、陽江鎮、磚牆鎮、古柏鎮、漆橋鎮、固城鎮、東壩鎮、椏溪鎮。
㈢ 請問下,南京高淳蘇寧雅居地理位置在哪裡
蘇寧雅居,位置在:南京市高淳區丹陽湖南路8號
㈣ 南京高淳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經濟發展
http://www.investgc.com/main.htm
到南京高淳的官方招商網站上面有詳細的介紹
很詳回細的,希答望查閱
㈤ 高淳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高淳好玩的地方有高淳老街、遊子山風景區、迎湖桃源、瑤池山莊、橋李生態農業村。
1、高淳老街
高淳老街位於高淳區淳溪街道,是高淳的商業中心,江蘇省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也是華東地區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街,全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被譽為金陵第二夫子廟,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高淳老街自宋朝正式建立街市,至今已有900餘年的歷史。老街東西全長800多米,寬4.5-5.5米不等,因呈一字形,又稱一字街。
兩旁建築為磚木結構,合面式店房,上下二層。造型既具皖南徽派風貌,又有鮮明的地方傳統風格。
5、橋李生態農業村
橋李生態農業村位於高淳區椏溪鎮西北部的丘陵山區。全村總面積8.2平方公里,是市文明村、百強村、縣有功單位和省生態農業示範村,有世外桃源之美稱。
村內有千畝有機茶葉基地、茶廠、千畝早園竹基地、優質果樹基地、花木苗圃基地、吊瓜基地、千頭養豬場、百頭養鹿基地、萬只養鴨基地、垂釣基地、古戲台及張巡紀念館等景點,同時還有遊客農事參與區及跳馬燈等自娛自樂區。
㈥ 高淳區的地理環境
高淳區地形東高西低,分為圩區、半山半圩、山區三大類。水田土壤主要為青泥土、白泥土、黃泥土、馬肝土、泥骨土,旱地土壤沙土、黃土、夜潮土等。高淳區東部為茅山、天目山余脈結合部,是蜿蜒起伏的丘陵山區,西部為碧波盪漾的固城湖、石臼湖所環抱,是河網稠密的圩區,總面積約為802平方公里。
天目山雄踞黃山與東海之間。龍飛鳳舞俯控吳越,獅蹲象立威鎮東南。東西兩峰遙相對峙。東峰大仙頂海拔1480米,西峰仙人頂海拔1506米。兩峰之巔各天成一池。宛若雙眸仰望蒼穹,因而得名。
茅山地處江蘇省西南部的句容市境內,是江蘇省境內主要山脈之一。茅山因山勢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又名金陵地肺山,道家稱「句曲之金陵,是養真之福境,成神之靈墟」。西漢年間,陝西咸陽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來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澤世人。後人為紀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為三茅山,簡稱茅山。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景區面積約為71.2平方公里。 高淳區東部低山丘陵為茅山山脈的余脈,呈東北-西南走向延伸,山勢平緩,是太湖水系與水陽江、青弋江水系的分水嶺—西部圩區是固城、石臼、丹陽等湖的湖積平原,地勢低平,河流、溝渠縱橫交錯。東部低山丘陵區河流東入太湖,河網密度較稀;西部圩區河流西通長江,河網密度較大。
石臼湖是溧水區、高淳區和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博望區三區一縣間的界湖,又名北湖,是由古丹陽湖分化而成的。湖水主要來自皖南的青弋江和水陽江水系,由當塗的姑溪河和清水河流入長江,現湖泊面積20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7米。石臼湖與秦淮河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明代以前,溧水區城西南的胭脂崗是秦淮河與石臼湖的分水嶺,崗北的水屬秦淮河水系,崗南的水屬石臼湖水系。
固城湖位於高淳區南部,又名小南湖,湖區分屬高淳區和安徽省宣城市,但以高淳區為主,在歷史上與石臼湖同為古丹陽湖的一部分。現湖泊面積35.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米,湖水主要來自安徽的水陽江與青弋江水系,並可通過胥溪河和溧陽、宜興間的漕河接通太湖水系。石臼湖東岸的固城鎮是胥溪河的起點,也是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於吳國、楚國、越國的軍事要邑。 截至2010年,高淳區共發現各類礦產12種,已探明礦產地3處。
㈦ 高淳災害
南京簡稱寧,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地處長江下游的寧鎮丘陵地區,東臨長江三角洲,西靠皖南丘陵,南連太湖水網,北接江淮平原;「黃金水道」長江穿越境域,距入海口380公里。東鄰鎮江市,西鄰安徽省馬鞍山市、蕪湖市,南接安徽宣州市,北連揚州市。地跨長江兩岸,南北最大縱距140餘公里,東西最大橫距80餘公里,轄區總面積651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97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243平方公里。區域地理可分為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社會經濟與文化兩部分。自然環境包括海陸分布、地形、氣候、水文等方面,自然資源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等方面。南京地形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長、東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線距離150公里,中部東西寬50~70公里,南北兩端東西寬約30公里。南面是低山、崗地、河谷平原、濱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單元構成的地貌綜合體。地貌區域為寧、鎮、揚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佔全市總面積的64.52%。長江南京段長度約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為南京市境內兩條主要的長江支流,其河谷平原為重要農業區。水面佔全市總面積11.4%,平原、窪地佔24.08%。南京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濱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3種類型。河谷平原主要有秦淮河沿岸的秦淮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7~10米;有位於鼓樓以北金川河沿岸的金川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在6~10米;有位於江北滁河中下游沿岸的滁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5~10米;有位於高淳東部胥溪河河谷平原,濱湖平原為南部石臼湖與固城湖湖濱地區,地面海拔大部分在5~7米。南京山脈在城區外圍,六合縣境內北部有東平山、冶山,東南部有以玄武岩為主的方山、靈岩山;江浦縣境內分布著東北--西南向的 老山 山脈;城郊和江寧縣是寧鎮山脈西段的分布地,沿江邊第一列(即鍾山北支)分布著棲霞山、南象山、幕府山,第二列(即鍾山中支)有靈山、紫金山等,第三列(即鍾山南支)的山最多,有湯山、方山、牛首山等;溧水、高淳縣境的東部是茅山山脈的一部分。除了這些有名稱的小山丘外,還有許多無名崗地間雜其中。南京城區起伏不平。紫金山中支的余脈向西延伸,在太平門旁為富貴山,進城為小九華山、北極閣,繼續向西連接古長江沖積物堆成的下蜀黃土崗地,把南京城一分為二,形成了秦淮河水系和金川河水系的天然分水嶺。在城北銹球公園附近還有獅子山(又名盧龍山),城西有馬鞍山,城南有石子崗(又名瑪瑙崗、聚寶山)。南京地理優越,風景佳麗,贏得歷代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化名人的贊譽。諸葛亮曾贊嘆說:「鍾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贊美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水資源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南京是江蘇省省會所在地,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多年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本地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1.47億立方米,但南京市承接了長江、水陽江、滁河的大量客水,入境水量達9162億立方米。河流方面,南京城內主要河流有長江和秦淮河.長江南京段從江寧銅井鎮南開始,至江寧營防鄉東為止,境內長約95公里。秦淮河全長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門外分兩股,一股為幹流,稱外秦淮河,繞城經中華門、水西門、定淮門外由三汊河注入長江;又一股稱內秦淮河,由通濟門東水關入城,在淮清橋又分為南北兩支,南支為「十里秦淮」,經夫子廟文德橋至水西門西水關出城,與幹流匯集,北支即古運瀆、經內橋至張公橋出涵洞口入幹流。南京市北部有滁河,幹流全長110公里,河道彎曲,集水面積7900平方公里。南部有淳溧運河和天生橋河。湖泊方面,南京市區主要有玄武湖和莫愁湖,湖泊水面積分別為3.7平方公里和0.37平方公里;城市南部有石臼湖和固城湖,湖泊水面積分別為201平方公里和24.3平方公里。根據實例,分析後得知水資源特點:(1)本地水資源量少,客水資源量豐富:我市地處兩江兩河下游,過境水豐富,多年平均徑流量9000億m3,2000年過境客水資源總量為9311億m3,其中長江客水9266億m3,佔99%,水陽江客水29.57億m3,滁河上、中游及支流客水8.4億m3。(2)本地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部分丘陵山區缺水較嚴重;(3)城區地表水水質較差,丘陵山區地表水水質較好。但是,南京年實際用水量已超過56億立方米。這就引發了人們關於水資源供需平衡的討論與分析。根據《南京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匯總分析》報告:本地水資源量遠遠不能滿足需水量的要求,必須依靠客水資源補給,通過利用長江水,基本能滿足經濟發展和生活的需要;水旱危害頻繁,遇乾旱年份,丘陵山區連人畜飲水都發生困難;沿江地區水資源供需基本平衡,部分縣在中等乾旱年、特殊乾旱年缺水嚴重,只能靠從外地提、引水。所以,作為省會城市的南京,更應該做好水資源保護的工作,平衡水資源供需。南京擁有較豐富的氣候資源。在氣候區劃上,南京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南京處於西風環流控制之下,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冬季受歐亞大陸氣團影響較深,天氣晴朗、寒冷、乾燥。夏季受歐亞大陸低壓區影響,天氣炎熱,雨水充沛。春秋兩季是冬、夏交替過程中的季節,多以乾燥涼爽天氣為主。歷年平均氣溫:14.4℃,年均最高氣溫20.4℃,平均最低氣溫11.6℃,極端最高溫43℃(1934.7.13),極端最低氣溫-14℃(1955.1.6)。日最大降水量:198.5毫米(1931.7.24),小時最大降水量68.2毫米,最長連續降水日177.3毫米/12日。歷年平均相對濕度:76%,最大月均相對濕度為81%,最小月平均相對濕度為73%,年內變化6、7月大,4、5、8、9月小。風向、風速:年均風速3.6米/秒,最大風速27.8米/秒(1934.7.1N.W),極大風速39.9米/秒(1934.7.1N.W),主導風向為東北西南向,夏季以東南風為主。霜凍期:全年無霜期達200~300天。但是仍舊有不少氣候資源方面的劣勢,例如災害性氣候。災害性氣候有: 台風:南京受台風影響,平均每年可有1~2次,多在6~10月,其中8月最多,7月次之。寒潮:入侵南京的寒潮(即24小時內氣溫下降10℃以上,最低氣溫降至5℃以下的天氣)平均每年5.5次,以12月出現次數最多。南京從10月到4月均可有寒潮天氣出現。冰雹:以3月和5月出現機率較高,各為33%。炎熱高溫:日最高氣溫≥35℃的高溫天氣,全市從6月上旬至9月中旬都可能出現,並以7月中旬至8月下旬出現較多。長江流域是我國社會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之一,同時,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也可能是我國為患最嚴重、頻率最高、抗災費力最大、迄今還無法根治的自然災害,是中國的心腹之患。近些年長江大洪水高頻發生,除湖泊圍墾等人類活動因素外,全球變暖所引發的長江流域氣候、水文特徵的變化是主要原因。春季風和日麗;梅雨時節,又陰雨綿綿;夏季炎熱,與武漢、重慶並稱「三大火爐」;秋天乾燥涼爽;冬季寒冷、乾燥。總的說來,南京春秋短、冬夏長,冬夏溫差顯著,四時各有特色,皆宜旅遊,因此就有了「春遊牛首煙嵐」、「夏賞鍾阜晴雲」、「秋登棲霞勝境」、「冬觀石城霽雪」之說。
㈧ 高淳地理環境等特點
高淳區地形東高西低,分為圩區、半山半圩、山區三大類。水田土壤主要為青泥土、白泥土、黃泥土、馬肝土、泥骨土,旱地土壤沙土、黃土、夜潮土等。高淳區東部為茅山、天目山余脈結合部,是蜿蜒起伏的丘陵山區,西部為碧波盪漾的固城湖、石臼湖所環抱,是河網稠密的圩區,總面積約為802平方公里。天目山雄踞黃山與東海之間。龍飛鳳舞俯控吳越,獅蹲象立威鎮東南。東西兩峰遙相對峙。東峰大仙頂海拔1480米,西峰仙人頂海拔1506米。兩峰之巔各天成一池。宛若雙眸仰望蒼穹,因而得名。
茅山地處江蘇省西南部的句容市境內,是江蘇省境內主要山脈之一。茅山因山勢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又名金陵地肺山,道家稱「句曲之金陵,是養真之福境,成神之靈墟」。西漢年間,陝西咸陽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來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澤世人。後人為紀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為三茅山,簡稱茅山。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景區面積約為71.2平方公里。高淳區屬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過渡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157毫米),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9℃。高淳不屬於地震帶,歷史上沒有造成災害性的地震記錄。經查證,地塊周邊地區也沒有因為雷電、洪水、乾旱等造成自然災害的記錄,故無較大的天災潛在危險。
㈨ 高淳縣的風土人情和旅遊資源
淳縣地處長江以南、南京市郊,東鄰蘇、錫、常,西接安徽的蕪湖、宣州、馬鞍山。面積801.8平方千米。2004年底,總人口42.09萬人。
縣人民政府駐淳溪鎮鎮興路228號,郵編:00。代碼:320125。區號:025。拼音:Gaochun Xian。
基本概況
[編輯本段]
高淳縣地處長江以南、南京市郊,東鄰蘇、錫、常,西接安徽的蕪湖、宣州、馬鞍山;總面積802平方公里,下轄8個鎮,1個省級開發區,人口43萬。境內地勢西低東高,西部為水網平原區,東部為低山丘陵區。屬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過度季風氣候區,年降水量1157mm,年平均氣溫15.9℃,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氣候宜人,生態優越,風光秀麗,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全國環保優秀縣。
高淳農業資源豐富,特色物產豐饒。全縣有固城湖、石臼湖兩大天然淡水湖和長江支流水陽江。是清朝乾隆皇帝欽賜的「江南聖地」,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銀」的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近年來,先後被列為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商品油基地縣、省淡水魚類重點生產基地。56萬畝耕地盛產優質糧油,26萬畝優質水面,年產螃蟹、甲魚、青蝦、銀魚、珍珠等名特優水產品3.5萬噸,以及各種水生蔬菜萬余噸。10萬畝山地竹林鬱郁蔥蔥,林、桑、茶、果等土特產久負盛名。
高淳工業經濟迅速崛起,競爭優勢明顯。已形成精品陶瓷、機械製造、新型材料、出口服裝、生物制葯、保健食品等六大支柱產業。9家高新技術企業和23個高新技術產品享譽國內外市場,科技進步對經濟的貢獻份額高達48%;建築、水運、水產三大特色經濟聞名全國,支撐起農村經濟的「半壁江山」。
薛城古人類遺址、春秋古固城遺址、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運河——胥河,明清古街、玉泉古寺等大批名勝古跡保存完好;孔子周遊、吳楚爭霸、陳毅東征等大批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跳五猖、大馬燈、打水洗等民間藝術流光溢彩。近年,開發建設成高淳老街、遊子山、迎湖桃源等三大景區,使高淳成為南京及周邊城市市民觀光、休閑、度假的優選之地 。
自然地理
[編輯本段]
高淳縣地形東高西低,分為圩區、半山半圩、山區三大類,水田土壤主要為青泥土、白泥土、黃泥土、馬肝土、泥骨土,旱地土壤沙土、黃土、夜潮土等。
高淳縣東部低山丘陵為茅山山脈的余脈 ,呈東北-西南走向延伸,山勢平緩,是太湖水系與水陽江、青弋江水系的分水嶺—西部圩區是固城、石臼、丹陽等湖的湖積平原,地勢低平,河流、溝渠縱橫交錯。東部低山丘陵區 河流東入太湖,河網密度較稀;西部圩區河流西通長江,河網密度較大。
高淳縣東部為茅山、天目山余脈結合部,是蜿蜒起伏的丘陵山區,西部為碧波盪漾的固城湖、石臼湖所環抱,是河網稠密的圩區,總面積約802平方公里。
天目山
天目山雄踞黃山與東海之間。龍飛鳳舞俯控吳越,獅蹲象立威鎮東南。東西兩峰遙相對峙。東峰大仙頂海拔1480米,西峰仙人頂海拔1506米。兩峰之巔各天成一池。宛若雙眸仰望蒼穹,因而得名。
茅山
茅山地處江蘇省西南部的句容市境內,是江蘇省境內主要山脈之一。茅山因山勢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又名金陵地肺山,道家稱「句曲之金陵,是養真之福境,成神之靈墟」。西漢年間,陝西咸陽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來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澤世人。後人為紀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為三茅山,簡稱 茅山。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景區面積約為71.2平方公里。
高淳縣東部為茅山、天目山余脈結合部,是蜿蜒起伏的丘陵山區,西部為碧波盪漾的固城湖、石臼湖所環抱,是河網稠密的圩區,總面積約802平方公里。主要河流為胥河,橫貫本縣中部,湖泊有固城湖、石臼湖、丹陽湖。
石臼湖
是溧水縣、高淳縣和安徽省當塗縣三縣間的界湖,又名北湖,是由古丹陽湖分化而成的。湖水主要來自皖南的青戈江和水陽江水系,由當塗的姑溪河和清水河流入長江,現湖泊面積20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7米。 石臼湖與秦淮河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明代以前,溧水縣城西南的胭脂崗是秦淮河與石臼湖的分水嶺,崗北的水屬秦淮河水系,崗南的水屬石臼湖水系。
固城湖
位於高淳縣南部,又名小南湖,湖區分屬高淳縣和安徽省宣城縣,但以高淳縣為主,在歷史上與石臼湖同為古丹陽湖的一部分。現湖泊面積35.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米,湖水主要來自安徽的水陽江與青戈江水系,並可通過胥溪河和溧陽、宜興間的漕河接通太湖水系。石臼湖東岸的固城鎮是胥溪河的起點,也是春秋戰國時期先後屬於吳國、楚國、越國的軍事要邑。
高淳屬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過渡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157毫米),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5.9℃。高淳不屬於地震帶,歷史上沒有造成災害性的地震記錄。經查證,地塊周邊地區也沒有因為雷電、洪水、乾旱等造成自然災害的記錄,故無較大的天災潛在危險。
經濟概況
[編輯本段]
放眼高淳,耀眼奪目的生態景觀,鬱郁蔥蔥的城市綠化,親水顯綠的湖濱風光,寬闊潔凈的城市幹道,特色彰顯的園林廣場,雅緻舒適的居民小區,人群熙攘的商業中心,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等,構築了山、水、林、城遙相呼應、融為一體,分布合理、功能完備,古鎮風貌凸現、水鄉風格渾厚的湖濱城市。
近年來,高淳先後被授予「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縣)」、「江蘇省衛生城市」、「江蘇省環境優美城市」等多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