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表

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表

發布時間: 2021-02-10 19:23:48

『壹』 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布規律及產.生原因

緯度地帶分異規律(又稱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帶分異規律),產生的原因是熱量(因內為緯度不同容吸收太陽輻射不一樣,導致熱量不一樣)
經度地帶分異規律(又稱干濕度地帶分異規律,還叫由沿海到內陸地帶分異規律),產生原因是水分(距離海洋遠近,水分含量不一樣)
垂直地帶分異規律,產生的原因是海拔的變化(海拔或相對高度不一樣,導致不同的高度水分和熱量都發生變化)

『貳』 中國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分異格局,分異過程和原因

中國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分異格局,分異過程和原因:

1、從赤道到兩極分異規律,表現為從南到北植被分布依次為:熱帶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這是以不同緯度之間熱量差異為基礎而形成的。

2、沿海向內陸分異規律,在我國主要表現為由沿海到內陸的植被分布依次為森林,草原,荒漠。這是以海陸位置的不同導致的水分差異為基礎形成的。

3、垂直地帶性差異,是由於海拔的高低而導致的熱量的差異,海拔越高,氣溫越低,能得到熱量也越少。因此,垂直地帶性差異的表現與從赤道到兩極分異相類似,只不過是將這個表現是垂直而不是水平的。

(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表擴展閱讀:

中國自然環境基本特徵:

1、區域位置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

2、地勢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復雜多樣,各類地形佔全國陸地面積的比例是:山地33. 3%,高原26%,盆地18. 8%,平原12%,丘陵9. 9%。地勢自西而東構成三級階梯:西部有世界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地勢最高,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由極高山和高原面組成,有「世界屋脊」之稱。

3、地貌

中國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灣山脈、巫山和橫斷山等山脈。

4、河流

主要有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淮河、海河、遼河、雅魯藏布江、塔里木河、瀾滄江、怒江、閩江、錢塘江、韓江、鴨綠江、圖們江、漢江、湘江、贛江、濁水溪、南渡江、灤河、弱水、疏勒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及京杭大運河、靈渠、膠萊運河、里下河等運河。

5、氣候

中國的氣候復雜多樣,有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等氣候類型,從南到北跨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氣候帶。

『叄』 自然帶的地域分異規律有哪些

自然帶地域分異規律
1、自然帶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是緯度地帶性,分異的回基礎是水分,原因答是隨著緯度的增加,從赤道到兩極太陽輻射越來越少,熱量降低,自然帶由低緯向高緯呈現熱帶、溫帶、亞寒帶、苔原帶、冰原帶的分布.
2、經度地帶性規律,又稱之為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這里有必要做一個說明,現在很少有學術刊物再採用經度地帶性規律這種說法,現在的學說認為當時這種定義是不科學,甚至是完全不正確的一種定義.因為因為離海距離的增加,水分在減少,地域環境出現差異,這種差異主要建立在水分變化的基礎上,如果從我國東部沿海向西北內陸有分異的話(假設出現A\B\C三種不同的自然帶),那麼這三個自然帶的分界線大致是與我國的海岸線平行(即東北-西南向),並不是南北向(按照經度地帶性的表述,自然帶應是南北延伸,東西更替,現實中並不存在).
3、垂直地帶性分異:又叫從山麓到山頂的地域分異.
另外:跟地帶性規律相對應的,叫非地帶性規律,如東非高原雖地處赤道,卻並不是熱帶雨林

『肆』 高三地理的地域分異規律是什麼意思

自然帶地域分異規律
1、自然帶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是緯度地帶性,分異的基礎是專水分,原因是隨著緯度的屬增加,從赤道到兩極太陽輻射越來越少,熱量降低,自然帶由低緯向高緯呈現熱帶、溫帶、亞寒帶、苔原帶、冰原帶的分布.
2、經度地帶性規律,又稱之為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這里有必要做一個說明,現在很少有學術刊物再採用經度地帶性規律這種說法,現在的學說認為當時這種定義是不科學,甚至是完全不正確的一種定義.因為因為離海距離的增加,水分在減少,地域環境出現差異,這種差異主要建立在水分變化的基礎上,如果從我國東部沿海向西北內陸有分異的話(假設出現A\B\C三種不同的自然帶),那麼這三個自然帶的分界線大致是與我國的海岸線平行(即東北-西南向),並不是南北向(按照經度地帶性的表述,自然帶應是南北延伸,東西更替,現實中並不存在).
3、垂直地帶性分異:又叫從山麓到山頂的地域分異.
另外:跟地帶性規律相對應的,叫非地帶性規律,如東非高原雖地處赤道,卻並不是熱帶雨林
咪犘厷627 2014-11-13

『伍』 分析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產生的原因

緯度地帶性是熱量或緯度差異,經度地帶性是水分或海陸位置,垂直地帶性是水熱或海拔高度

『陸』 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具體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可以分為三抄個方面:襲

第一,自然環境的東西延展,南北交替——赤道向兩極的分異規律、緯度地帶性規律;

其次,自然環境的南北延展,東西交替——沿海向內陸分異規律、經度地帶性規律;

最後,高山地區到山麓地區的自然環境會隨著高度的發生變化而變化——山地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拓展資料

地域分異規律

也稱空間地理規律。是指地理環境整體及其組成要素在某個確定的方向上保持特徵的相對一致性,而在另一確定方向表現出差異性,因而發生更替的規律。

地域分異——中國知網

地域分異——網路

『柒』 海南師范大學自然地理學第四版 論述題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考研狗路過解答:
先解釋地域分異規律的概念,再進一步闡述各種地域分異規律,主要有地帶性分異規律、非地帶性分異規律以及垂直帶性,從不同尺度來論述這種分異,並舉出一些例子。如有必要,再簡單說一下他們之間的關系。
答題時,可直接將書上目錄以及目錄下的小標題作為大的論述要點,通過提煉書中每段話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話再加上一些專業術語進行論述,基本上就能滿分了~!

答案僅供參考:

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是指:地理環境整體及各組成成分的特徵,按照確定的方向發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級自然區域的現象,稱為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而制約或支配這種分異的規律稱為地域分異規律。

地帶性規律:由於地球作為一個行星所具有的形狀和運動特性,以及它在宇宙中的位置,致使太陽輻射在地表分布不勻而引起的地域分異,稱為地帶性。地帶性的典型表現是地球表面的熱量分帶。因為熱量分帶是地球球形引起的太陽輻射呈東西延伸、南北更替的分異,因此它最能反映地帶性的本質特點。
例如:全球可分為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就植被而言,不同的地帶具有屬於自己的典型植被型、種屬組成、群落構造、生物質儲存量和生產率等等;就動物而言,極地的北極熊、亞寒帶的馴鹿、熱帶的大象等都是所在地帶的特有動物;景觀各個組成成分的明顯地帶性,決定了作為這些組成成分之綜合的「景觀」本身也具有了地帶性。

非地帶性規律是指由於地球內能作用而產生的海陸分布、地勢起伏、構造活動等區域性分異,稱為非地帶性。
例如:海陸兩類地域系統的存在,是非地帶性因素控制下最大尺度的地域分異現象;海陸起伏分異也是非地帶性因素控制下的大尺度地域分異現象,同時也是自然地理環境發生垂直帶性分異的大背景;大陸形狀和面積分異,導致不同的大陸的「大陸性」不同,面積越大的大陸,其分異性越顯著;廣闊大陸的干濕度分帶性表現為以周邊海岸帶為起點,越向大陸腹地而越乾旱的多向輔合模式,在中低緯度表現很典型;具有構造-地貌成因的地域分異,諸如天山山地、青藏高原、亞馬遜平原、巴西高原等具有特殊構造-地貌的區域形成了獨特的自然區及次級自然區,它有等級高低之分,涉及范圍廣狹不同;地貌-氣候分異導致地帶性區域如自然帶和自然地帶內的非地帶性分異等等。

垂直地帶性是指: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綜合體大致沿等高線方向延伸,隨地勢高度發生垂直更替的規律。它同時受到兩種基本地域分異因素作用,是疊加了地帶性影響的非地帶性在地表垂直方向的具體表現,即垂直地帶性與緯向地帶性及經向地帶性相互作用共同支配著自然地理環境三度空間地域分異,被合稱為「三維地帶性」。垂直地帶它具有帶幅窄,遞變急劇;帶間聯系密切;水熱對比特殊;節律變化同步;微域差異顯著等特點。

『捌』 地域分異規律是什麼

地域分異規律 territorial differentiation,rule of 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及其構成的自然綜合體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異或分布的規律性現象。
地域分異規律是在人們認識自然的過程中逐步獲得並加深認識的。古希臘的埃拉托色尼根據當時對地球表面溫度的緯度差異的認識,將地球劃分為5個氣候帶,是最早對氣候分異規律的認識。中國2000多年以前的《尚書·禹貢》據名山大川的自然分界,將當時的國土劃分為九州。這是中國最早對地貌分異規律的認識。19世紀德國A.von洪堡經過實地考察,研究了氣候與植被的相互關系,提出了植被的地域分異規律。19世紀末, 俄國 В.В.道庫恰耶夫以土壤發生學觀點進行土壤分類,並由此創立自然地帶學說,同時指出它對地表各種自然現象的普遍意義。隨著對陸地表面的分異現象的深入研究,人們發現許多自然地帶是不連續的,大的山系、大的高原還出現垂直帶現象。這些現象的存在說明除了地帶性的地域分異規律外,還有非地帶性的地域分異規律在起作用。 對地域分異規律的認識,雖然目前沒有取得一致的意見,但都承認有幾種分異規律存在:①因太陽輻射能按緯度分布不均引起的緯度地帶性;②大地構造和大地形引起的地域分異;③海陸相互作用引起的從海岸向大陸中心發生變化的干濕度地帶性;④隨山地高度而產生的垂直帶性;⑤由地方地形、地面組成物質以及地下水埋深不同引起的地方性分異。

對地域分異規律認識的主要分歧是對地帶性與非地帶性廣義和狹義的認識問題。主要有 3種意見:①廣義地理解地帶性與狹義地理解非地帶性。認為地帶性既包括緯度地帶性,又包括干濕度地帶性(又稱經度地帶性),有的還包括垂直帶性;非地帶性則指大地構造、地勢地貌分異、岩性等引起的非帶狀分布或分異的特性,甚至只指自然省(見自然區劃)以內的地貌、地質構造與岩性,以及土壤溫度與土壤水分的變化。②狹義理解地帶性與廣義理解非地帶性。認為地帶性就是緯度地帶性,非地帶性既包括狹義的非地帶性,又包括干濕度地帶性和垂直帶性。③對地帶性和非地帶性都作狹義的理解,此外還分出干濕度地帶性和垂直帶性。這些分歧主要是由於對地域分異因素和地域分異規律作用的范圍的認識不同而產生的。對地帶性的狹義理解認為,太陽輻射能在地表隨緯度變化是地帶性分異因素,而海陸分布、大地構造、地勢地貌、岩性等是非地帶性分異因素;地表的地域分異,正是地帶性因素與非地帶性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地方性的分異因素主要是地方地形、地面組成物質和地下水埋深。

目前對地域分異規律研究的明顯趨勢是確定不同規模的地域分異規律和其作用范圍。蘇聯學者把地帶性規律分為兩種規模:延續於所有大陸、數量有限的總的世界地理地帶和在主要世界地理地帶以內形成的局部性緯度地帶。英國學者在自然地理研究中提出全球性規模的研究、大陸和區域性規模的研究和地方性規模的研究。一些中國學者認為地域分異規律按規模和作用范圍不同,可分為4個等級:①全球性規模的地域分異規律,如全球性的熱量帶。②大陸和大洋規模的分異規律,如橫貫整個大陸的緯度自然地帶和海洋上的自然帶。③區域性規模的地域分異規律,其表現是於濕度省性(又稱經度省性)和帶段性,如在溫帶大陸東岸、大陸內部和大陸西岸分布不同的區域性地帶。垂直帶性也是區域性的分異規律。④地方性的地域分異。有兩類:一是由地方地形、地面組成物質和地下水埋藏深度的不同所引起的系列性地域分異;二是由地方地形的不同所引起的坡向上的地域分異。

研究地域分異規律是認識自然地理環境特徵的重要途徑,是進行自然區劃的基礎,對於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因地制宜進行生產布局有指導作用。\\
來自http://ke..com/view/42914.htm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