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頤和園的地理位置

頤和園的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0 18:23:15

❶ 頤和園在什麼地方(具體位置)*頤和園是在幾幾年創建的

頤和園在北京的西北郊,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專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屬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宮御苑,佔地約290公頃。為我國四大名園之一。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始建於清乾隆帝十五年(1750),歷時15年竣工,是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中最後建成的一座。

苑林區以萬壽山、昆明湖為主體。萬壽山東西長約1000米,高60米。昆明湖水面約佔全園面積的78%,湖的西北端繞過萬壽山西麓而連接於北麓的「後湖」,構成山環水抱的形勢,把湖和山緊密地聯成一體。

❷ 頤和園的具體位置在哪兒

在北京的西北郊,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宮御苑,佔地約290公頃。為我國四大名園之一。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始建於清乾隆帝十五年(1750),歷時15年竣工,是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中最後建成的一座。咸豐十年(1860)被英、法侵略軍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開始重建,光緒十四年,改名頤和園。光緒二十一年工程結束,是慈禧太後太後挪用海軍經費修建的。光緒二十六年又遭八國聯軍破壞,翌年修復。全園可分為宮廷區和苑林區。

頤和園是當時「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後太後長期居住的離宮,兼有宮和苑的雙重功能。因此,在進園的正門內建置一個宮廷區作為接見臣僚、處理朝政的地方。宮廷區由殿堂、朝房、值房等組成多進院落的建築群,佔地不大,相對獨立於其後的面積廣闊的苑林區,二者既分隔又有聯系。

苑林區以萬壽山、昆明湖為主體。萬壽山東西長約1000米,高60米。昆明湖水面約佔全園面積的78%,湖的西北端繞過萬壽山西麓而連接於北麓的「後湖」,構成山環水抱的形勢,把湖和山緊密地聯成一體。

❸ 頤和園地址誰知道

頤和園地址( Palace)原是清朝帝王頤和園地址行宮和花園,前

頤和園地址風景(15張)
身清漪園,為三山五園(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別建有三園清漪園、靜宜園、靜明園,此外還有附近頤和園地址暢春園和圓明園,統稱五園)中最後興建頤和園地址一座園林,始建於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水面約佔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頤和園地址聯系,中間頤和園地址「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孝敬其母孝聖皇後動用448萬兩白銀在這里改建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頤和園地址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頤和園地址皇家園林區。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後以籌措海軍經費頤和園地址名義動用銀兩(據專家考證,應為500至600萬兩白銀),由樣式雷頤和園地址第七代傳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稱頤和園地址,作消夏遊樂地。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地址又遭「八國聯軍」頤和園地址破壞,許多珍寶被劫掠一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修復。後來在軍閥混戰、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1949年之後政府不斷撥款修繕,1961年3月4日,頤和園地址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地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09年,頤和園地址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頤和園地址皇家園林。頤和園地址擁有多項世界之最、中國之最。
頤和園地址(舊稱清漪園),清朝前歷來是皇家名園。過去皇家所建造頤和園地址東西,施工前必須先設計圖樣,而這種圖樣必須是平面而立體效果頤和園地址,有基本頤和園地址透視和明暗,看上去能一目瞭然,而負責設計描繪頤和園地址人又必須是一流頤和園地址宮廷畫師,然後再製作「燙樣」(立體模型) 核算等。
[頤和園地址設計圖初稿]

頤和園地址設計圖初稿
這張「設計圖」,是頤和園地址建造之初頤和園地址設計圖,出自宮廷畫師、建築設計師郎世寧之手,是清代難得頤和園地址一幅頤和園地址總體建築規劃布局圖。在當時沒有高科技繪圖技術頤和園地址情況下,刻畫得如此准確、精妙、建築分布有條有理,各部份建築物交代得一清二楚,一磚一瓦也毫不含糊,而且整體布局是符合中國傳統頤和園地址地理玄機頤和園地址。此圖對中國早期頤和園地址皇家建築設計、研究、地理環境學等各學科有著很重要頤和園地址史料價值。

❹ 求頤和園的具體地理經緯度,海拔高低等詳細資料。告知應去哪個網站找也成。多謝了

39° 59′ 22.88″ N

116° 16′ 14.81″E

海拔52米

下面是圖片 點擊放大了看 最下面 有數據

如果 必要的話 你下載 「谷歌地球」 很好用的一個軟體


❺ 頤和園的地理位址

頤和園(Summer Palace)

在北京的西北郊,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宮御苑,佔地約290公頃。為我國四大名園之一。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始建於清乾隆帝十五年(1750),歷時15年竣工,是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中最後建成的一座。咸豐十年(1860)被英、法侵略軍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開始重建,光緒十四年,改名頤和園。光緒二十一年工程結束,是慈禧太後太後挪用海軍經費修建的。光緒二十六年又遭八國聯軍破壞,翌年修復。全園可分為宮廷區和苑林區。

頤和園是當時「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後太後長期居住的離宮,兼有宮和苑的雙重功能。因此,在進園的正門內建置一個宮廷區作為接見臣僚、處理朝政的地方。宮廷區由殿堂、朝房、值房等組成多進院落的建築群,佔地不大,相對獨立於其後的面積廣闊的苑林區,二者既分隔又有聯系。

苑林區以萬壽山、昆明湖為主體。萬壽山東西長約1000米,高60米。昆明湖水面約佔全園面積的78%,湖的西北端繞過萬壽山西麓而連接於北麓的「後湖」,構成山環水抱的形勢,把湖和山緊密地聯成一體。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諸園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長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劃分為三個大小不等的水域,每個水域各有一個湖心島。這三個島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徵著中國古老傳說中的東海三神山——蓬萊、方丈、瀛洲。由於島堤分隔,湖面出現層次,避免了單調空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橋是有意識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蘇堤和"蘇堤六橋",使昆明湖益發神似西湖。西堤一帶碧波垂柳,自然景色開闊,園外數里的玉泉山秀麗山形和山頂的玉峰塔影排闥而來,被收攝作為園景的組成部分。從昆明湖上和湖濱西望,園外之景和園內湖山渾然一體,這是中國園林中運用借景手法的傑出範例。湖區建築主要集中在三個島上。湖岸和湖堤綠樹蔭濃,掩映瀲灧水光,呈現一派富於江南情調的近湖遠山的自然美。

萬壽山的南坡(即前山)瀕昆明湖,湖山聯屬,構成一個極其開朗的自然環境。這里的湖、山、島、堤及其上的建築,配合著園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連續展開、如錦似綉的風景畫卷。前山接近園的正門和帝、後的寢宮,游覽往返比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區,所以園內主要建築物均薈萃於此。造園匠師在前山建築群體的布局上相應地運用了突出重點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組體量大而形象豐富的中央建築群,從湖岸直到山頂,一重重華麗的殿堂台閣將山坡覆蓋住,構成貫穿於前山上下的縱向中軸線。這組大建築群包括園內主體建築物——帝、後舉行慶典朝會的「排雲殿」和佛寺「佛香閣」。後者就其體量而言是園內最大的建築物,閣高約40米,雄踞於石砌高台之上。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攢尖頂的形象在園內園外的許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軒昂,凌駕群倫,成為整個前山和昆明湖的總綰全局的構圖中心。與中央建築群的縱向軸線相呼應的是橫貫山麓、沿湖北岸東西逶迤的「長廊」,共273間,全長728米,這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游廊。前山其餘地段的建築體量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上,鑲嵌在蔥蘢的蒼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莊、典麗的中央建築群。

後湖的河道蜿蜒於萬壽山北坡即後山的山麓,造園匠師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與宮牆的局促環境,在北岸堆築假山障隔宮牆,並與南岸的真山脈絡相配合而造成兩山夾一水的地貌。河道的水面有寬有窄,時收時放,泛舟後湖給人以山復水回、柳暗花明之趣,成為園內一處出色的幽靜水景。

後山的景觀與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環境,林木蓊鬱,山道彎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須彌靈境」外,建築物大都集中為若干處自成一體,與周圍環境組成精緻的小園林。它們或踞山頭,或倚山坡,或臨水面,均能隨地貌而靈活布置。後湖中段兩岸,是乾隆帝時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買賣街」遺址。後山的建築除諧趣園和霽清軒於光緒時完整重建之外,其餘都殘缺不全,只能憑借斷垣頹壁依稀辨認當年的規模。

諧趣園原名惠山園,是摹仿無錫寄暢園而建成的一座園中園。全園以水面為中心,以水景為主體,環池布置清朴雅潔的廳、堂、樓、榭、亭、軒等建築,曲廊連接,間植垂柳修竹。池北岸疊石為假山,從後湖引來活水經玉琴峽沿山石疊落而下注於池中。流水叮咚,以聲入景,更增加這座小園林的詩情畫意。乾隆帝杭州西湖慈禧太後

頤和園位於北京市西北部海淀區,距市中心約15公里,原為清代的行宮花園,其名為「頤養太和」之義。園中的長廊、石舫、佛香閣、寶雲閣、大戲樓、十七孔橋、玉帶橋等建築堪稱世界建築文化中的珍品。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有極高的地位。

全園分萬壽前山、昆明湖、後山後湖三部分。前山以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華麗雄偉,氣勢磅礴。碧波盪漾的昆明湖平鋪在萬壽山南麓,約佔全園面積的3/4。湖中有一座南湖島,由美麗的十七孔橋和岸上相連。湖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優美的橋。後山後湖碧水瀠回,古松參天,環境清幽。

仁壽殿在頤和園大門東宮門內。是慈禧、光緒坐朝聽政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緒時重建,改稱仁壽殿。東向,面闊七間,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壽門,門外為南北九卿房,所陳的銅龍、銅鳳、銅鼎等,雕制均極精美。

樂壽堂面臨昆明湖,東面有德和園大戲樓,西接長廊,是慈禧居住的地方,「樂壽堂」黑底金字橫匾為光緒手書,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碼頭。庭院中栽植玉蘭、西府海棠、牡丹等名貴花木,取「玉堂富貴」之意。

玉瀾堂在昆明湖畔。是光緒皇帝的寢宮。為一組四通八達的穿堂殿。正殿玉瀾堂,有東西兩配殿,東名霞芬室,西稱藉香榭。後檐及兩配殿均砌磚牆與外界隔絕,是頤和園中一處重要的 歷史遺跡。

萬壽山,屬燕山餘脈,高58.59米。建築群依山而築,萬壽山前山,以八面三層四重檐的佛香閣為中心,組成巨大的主體建築群。從山腳的「雲輝玉宇」牌樓,經排雲門、二宮門、排雲殿、德輝殿、佛香閣,直至山頂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條層層上升的中軸線。東側有「轉輪藏」和「萬壽山昆明湖」石碑。西側有五方閣和銅鑄的寶雲閣。後山有宏麗的西藏佛教建築和屹立於綠樹叢中的五彩琉璃多寶塔。山上還有景福閣、重翠亭、寫秋軒、畫中游等樓台亭閣,登臨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

智慧海在萬壽山巔。是一座完全由磚石砌成的無梁佛殿,由縱橫相間的拱券結構組成。通體用五色琉璃磚瓦裝飾,色彩絢麗,圖案精美,尤以嵌於殿外壁面的千餘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❻ 頤和園的傳說故事地理位置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十五公里,佔地約二百九十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也是國家重點旅遊景點。
頤和園的傳說故事
一、「宮女的傳說」:
有的書上說,長廊是乾隆為他母親觀賞昆明湖的雨景雪景而建造的。乾隆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四代皇帝,他酷愛園林藝術,又對母親非常孝順乾隆十五年,為了給母親辦六十大壽,他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擴展昆明湖,修建清漪園,在翁山上修建大報恩延壽寺,此後,改翁山為萬壽山。乾隆的母親常在園中游覽賞景。為了讓母親游圓不受雨雪日曬之苦,又能飽攬昆明湖的雨景雪景,乾隆便在萬壽山和昆明湖交界的岸邊設計修建了一條長長的游廊。乾隆皇帝的母親喜歡聽故事,經常一邊在長廊中游覽,一邊讓宮女給她講各式各樣的故事聽。有些她特別喜歡的故事,就讓宮女們反復地講。時間一長,宮女們肚子里的故事講完了,以前講過的故事也記不清了,這可難壞了宮女們。後來,她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將故事的內容畫在長廊兩側的梁枋上。故事越講越多,梁枋上的人物故事彩畫也越來越豐富。從此,宮女們再也不愁沒有故事給太後講了。太後呢?因為年邁眼拙,看不清梁枋上的彩畫,對此竟毫無察覺。據說,這就是頤和園長廊人物故事彩畫最初的來歷。

二、「長廊舞龍」:
據說在慈禧登上佛香閣,向下一望,總覺得昆明湖邊缺點什麼,就回頭問一個建園的老匠人:「這湖裡、湖邊沒有龍?」老匠人見慈禧沉著臉問他,忙說:「回老佛爺,佛香閣上只有『鳳尾廊』,湖裡湖邊都沒有龍......」慈禧一聽大怒,臉色煞白地命令:「把附近耍龍的百姓召來,讓他們在湖邊舞上幾天,不許停歇!我要看見龍。」這下可苦了那些舞龍的庄戶人。他們拼
出全力,從早上舞到天黑,又從天黑舞到早上。累倒的不計其數。一夥兒倒下了,一夥又咬牙替換。慈禧一天只看半個時辰,但
從不叫耍龍的人停歇。那老匠人想著因為自己一時疏忽而連累了大家,如萬箭穿心。苦想了三天三夜,也沒想出個辦法。這天夜裡他剛剛閉上眼,忽見走進來一位老人,口口聲聲向老匠人要口飯吃。老匠人見是個要飯的,忙把一碗沒吃的肉面端來。這白發老人看了會兒肉面,嘆了幾口氣說:「我心裡堵的慌,吃不下去!」說完把肉面呀碗扣在飯桌上,從碗里取出幾根面條圍在那個低朝天的碗邊,嘆了幾口氣就走了。老匠人猛
然驚醒,原來是一個夢。他回想著那位老人的面容、舉動,越想越象傳說中的魯班師傅。他對著桌上的扣碗和碗邊的幾根面條思索起來......忽然,他心裡一亮:著底兒碗朝天的飯碗多象萬壽山呀!只碗邊的幾根面條多象一條龍,彎彎曲曲地圍在「山」下,面湯在面條邊濺了一片,多象昆明湖啊!為什麼不設法修建個龍一樣的長廊呢!老匠人趕忙稟報慈禧說:「三個月內讓她看見湖邊的龍,還請求放了舞龍燈的窮苦百姓。慈嬉放了舞龍燈的人。馬上傳令,全國一流匠役再這里集中。三個月過去了,當慈禧登上佛香閣,猛地發現昆明湖邊真的有一條長長「龍」。這就是那個二百七十三間的長廊。慈禧心滿意足地重賞了那位老匠人。

三、關於銅牛傳說
清朝光緒年間,慈禧太後為了個人享樂,挪用建立海軍的幾百萬兩白銀修了頤和園。她傳下旨令:頤和園要修成「天上人間」。佛香閣象徵天宮,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龍王廟一帶便是人間了。既然有天河,當然還要有牛郎和織女。於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邊安置了一頭銅牛,以象徵牛郎;在石舫的旁邊又建了一座織女亭。銅牛身體朝東,而頭扭向西北,正沖著織女亭方向。這樣,以昆明湖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織女」的格局。從此,這頭銅牛就這樣朝朝暮暮遙望著「織女」,卻不得相聚。
有一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與織女相會的日子,這頭銅牛突然活了。它離開了原來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湖裡,向著織女亭的方向游去。怎奈昆明湖太大了,銅牛游到一半便沉了下去。人們趕忙稟報太後慈禧。慈禧開始不信,親自到十七孔橋一看:銅牛果然不見了。怎麼辦?「天河」邊不能沒有牛郎啊!於是下令仿照過去的銅牛趕制一隻,放在原來的地方。防它再跑,就用鐵鏈拴住。
到了第二年七月七,銅牛又動起來,眼看鐵鏈子也拴不住了,慈禧忙派手下幾個保鏢的壯漢將它拉住。幾個壯漢用盡全身力氣拚命拽著「牛」尾巴,由於用力過猛,「咔嚓」一聲,尾巴斷了。幸好這時有人拿來了更粗的鐵鏈,七手八腳最後總算將銅牛鎖住了。
從此,昆明湖邊便留下了一隻斷了尾巴的銅牛。

❼ 頤和園地理位置、外觀結構、主要景點、歷史故事

頤和園地理位置,外觀結構,主要景點,歷史故事,這個你最好上網查查頤和園的歷史,也可以上圖書館查查有關資料,你就會知道所有的問題

❽ 頤和園在哪裡【地方】

在北京西北,如果坐地鐵4號線,在北宮門下(北宮門就是頤和園的北門)。
頤和園離北大,清華,圓明園都不算遠。可以順路參觀。

❾ 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頤和園,位於山水清幽、景色秀麗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園,始建於公元
1750
年,時值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盛世
------"
康乾盛世
"
時期;
1860
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燒毀;
1886
年,清政府挪用海軍軍費等款項重修,並於兩年後改名頤和園,作為慈禧太後晚年的頤養之地。從此,頤和園成為晚清最高統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動中心,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見證與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
1898
年,光緒帝曾在頤和園仁壽殿接見維新思想家康有為,詢問變法事宜;變法失敗後,光緒被長期幽禁在園中的玉瀾堂;
1900
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頤和園再遭洗劫,
1902
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頤和園成為中國最高統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緒在這里坐朝聽政、頒發諭旨、接見外賓……。
1924
年,頤和園辟為對外開放公園。頤和園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見證!
頤和園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
"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
的造園准則。萬壽山、昆明湖構成其基本框架,佔地
2.97
平方公里,水面約佔四分之三,園中有點景建築物百餘座、大小院落
20
余處,
3000
余間古建築,面積
70000
多平方米,古樹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台等都已成為家喻戶曉的代表性建築。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