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縣福興鎮小學地理環境圖
① 金堂三溪鎮3月25號召開的什麼開工典禮
金堂縣福興鎮名片-四川省成都市
一、 鎮域概況
(一)地理位置、行政區轄及人口概況
福興鎮以福興區原駐地福興場命名,象徵幸福、興旺。地處龍泉山脈中段,位於金堂縣東北 部,距縣城28公里,東鄰金龍鎮、西接三星鎮、棲賢鄉,南靠三溪鎮、趙家鎮,北連中江縣興隆鎮、太平鄉,是一個山、丘、壩兼有的農業大鎮。鎮域位於東徑104°29ˊ40″—104°40ˊ57″,北緯30°46ˊ25″—30°53ˊ06″之間。海拔最高931米,最低451.4米。2006年,全鎮幅員面積73.5平方公里,轄福樂、三合碑2個社區;牛角、園覺寺、積善、雙宏、三福、金福、卧龍、清河、長樂、三王廟10個村,279個村(居)民小組。截止2006年全鎮總人口為48188人,其中:男24575人,女23613人;農業人口37510人、非農業人口10678人;漢族為主,其中回族3人、藏族4人,朝鮮族1人、羌族1人。
(二)建制沿革
清同治二年(1863),於此置福興場。1935年,分別設置福興鄉聯保、觀音鄉聯保。1940年,分別建置福興鄉、長樂鄉。解放後仍名福興鄉、長樂鄉。1958年10月,置福興人民公社、長樂人民公社。1984年3月復名福興鄉、長樂鄉。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由原長樂鄉、福興鄉合並置福興鎮。2004年10月,實行村級區劃調整,由水巷子居委會與伏牛村合並為福樂社區,原園覺村與七一村合並為園覺寺村,原宏觀村與雙籬村合並為雙宏村,原長偃村與八田村合並為三福村,原龍橋村與茅谷村合並為金福村,原跳礅村與菱角村合並為清河村,原東風村和三合碑村合並為三合碑社區,原蓮花礅村、羊毛溝村、花林村合並為長樂村,原獨柏村、山王村、高石梯村合並為三王廟村,原牛角村、積善村不變。
(三)自然、交通條件及資源狀況
1、自然條件:
福興鎮西北高,東南低,全鎮地形似「游龍狀」,有豐富的頁岩資源,土壤以姜石黃泥、紫色土為主,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2℃,降雨量850毫米,無霜期295天。境內有河流清溪河、麻柳河、資水河,小(一)型水庫一座——東風水庫,小(二)型水庫一座——雙巴堰水庫,山平塘265,蓄水池2300口,建有大小提灌站21處,渠道總長75公里。除長樂、三王廟、積善村系自然灌區外,均屬東風水庫、九龍灘灌區直灌村。年有冬干伏旱,秋季雨量集中,耕作制度水田一年二熟,旱地一年三熟。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
2、交通條件:
全鎮有公路221公里,其中省道唐巴路途經我鎮三王廟、長樂村長約4公里,縣道「興石路」途經三合碑社區、園覺寺、牛角、積善、福樂社區、清河、卧龍、金福村10公里,「三金路」途經三合碑社區2公里,於2003年實現村通水泥(柏油)路,目前建成村道水泥路24公里,組道水泥路47公里。
3、資源狀況
全鎮現有耕地總面積36249.9畝(其中:水田:12403畝、旱地:23846.9畝)農業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紅苕、小麥、豌豆、胡豆等: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生薑、辣椒、大蒜、西瓜、南瓜、食用菌等。鎮內盛產食用菌、南瓜,是成都市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和伏季水果、黑山羊生產基地,其中南瓜年種植面積達1.8萬畝,年產量2萬噸,被譽為「中國南瓜第一鎮」。2006年,全鎮糧食總量13368噸,油菜籽產量217萬公斤,花生572萬公斤,蔬菜42419噸,柑橘288萬公斤,食用菌763萬公斤(干鮮混合),生豬出欄37399頭,羊17609隻,牛3575頭,小家禽38.7萬只。
(四)福興鎮於2000、2004年被分別列為省級試點小城鎮、縣級示範小城鎮,也是金堂縣城鄉一體化「2+5+1」區域中心城鎮之一。近年來,福興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統領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超常規推進,跨越式發展,構建和諧金堂」的戰略部署,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強化項目工作,不斷加強和完善農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1991至——2005年全鎮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共投入3億元(包括農民投工投勞)。2003年4月投入資金700萬元,在三王廟、長樂村建微水池2000餘口;2000——2003年投入資金1200餘萬元新建水泥(柏油)路71.9公里,2003年實現了村村通水泥(柏油)路目標;2004年投入資金200餘萬元,安裝程式控制電話3300餘門;2005年投資300餘萬元新建車站農貿市場9600平方米;2005年投入資金3000餘萬元實施「三金路」、「興石路」改造;2005年6月投入資金4600萬元實施園覺寺、牛角村土地整理,平整土地7000餘畝。2000——2005年,投入資金800餘萬元,實施農電改造,山平塘整治50口,改造機電提灌站6座,開發荒山荒灘面積1000餘畝。2003——2005年,投入資金800餘萬元,實施農村中小學標准化建設,建成標准化學校5所,建築面積50000餘平方米,學生宿舍1000餘平方米。按照無公害、反季節、優品質的標准,以「建設菌蔬產業強鎮」為奮斗目標,全力建設食用菌、蔬菜兩個生產基地,打造唱響「中國南瓜第一鎮」經過不懈努力,全鎮農業產業結構有了一個較為明顯的變化,常年蔬菜種植達2.5萬畝,產量達5萬噸;年種植食用菌3200萬袋,產量1.6萬噸,產值達6400萬元,糧經比已達5:5,山區三王廟、長樂村更是達到2:8。基本形成了山區蔬菜、黑山羊養殖;壩區食用菌、丘區水果、蔬菜的農業格局;農業實現了從傳統單一的糧食作物到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並舉的復合經濟模式的轉變。
② 金堂福興鎮在成都東進戰略的地理位置怎麼樣
還可以,現成都發展飛常抉,許多公路四通八達,成都外環路巳離金堂福興鎮不遠了。
③ 金堂福興鎮在成都東進戰略中地理位置好嗎
金堂福興正在成都東進戰略中的地址非常好。
④ 我想了解下成都市金堂縣福興鎮長樂村地形地貌,谷歌地球登錄不了,還有其它方法嗎
網路地圖其實也可以的。
現在網路地圖有很多功能。
多去研究研究。
網路地圖是版網路提供的一項網路地圖搜索服權務,覆蓋了國內近400個城市、數千個區縣。在網路地圖里,用戶可以查詢街道、商場、樓盤的地理位置,也可以找到離您最近的所有餐館、學校、銀行、公園等等。2010年8月26日,在使用網路地圖服務時,除普通的電子地圖功能之外,新增加了三維地圖按鈕。
⑤ 金堂縣福興鎮博藝培訓的電話
網上應該可以查到,微信小程序
⑥ 金堂福興鎮書記
金堂福興鎮書記劉際昌
劉際昌,四川省金堂縣福興鎮黨委書記、鎮人大主席團主席。
主持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地理位置】 福興鎮以原駐地福興場命名,象徵幸福、興旺,位於龍泉山脈中段、金堂縣東北部,地處五福大道北端,距成德南高速最近互通口僅3公里,距縣城5公里,東鄰金龍鎮、西接三星鎮、棲賢鄉,南靠三溪鎮、趙家鎮,北連中江縣興隆鎮、太平鄉,是全縣建設新型城鎮化特色之路的重要節點,也是典型的丘陵地區農業大鎮。
【面積】 鎮域面積73.46平方公里,2012年末耕地面積3009公頃,其中:田972.47公頃,土2039.53公頃。
【人口】 2012年末全鎮總人口50995人,其中:男26526人,女24469人;農業人口41688人,非農業人口9307人。以漢族為主,回族3人、藏族4人、朝鮮族1人、羌族1人。常年外出務工人員19271人,其中省外務工人員4516人,務工總收入7786萬元。
【自然資源】 境內西北高,東南低,全鎮地形似「游龍」。有豐富的頁岩資源,土壤以姜石黃泥、紫色土為主。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5℃,降雨量650毫米,無霜期296天,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
【農村經濟收入】 2012年福興鎮農村經濟總收入84316萬元,其中:農業收入38376萬元,牧業收入19642萬元,工業收入17614萬元,其他收入8684萬元。
【農業】 2012年全鎮糧食總產量21336噸,其中:水稻產量8589噸,玉米產量4349噸,小麥產量4649噸,大豆363噸。全年油菜籽產量2571噸,花生產量801噸,土豆1675噸,蔬菜總產量80907噸,水果產量6862噸。種植食用菌5926萬袋。種植高山秋淡蔬菜1.5萬畝,產量29500噸。
【畜牧】 2012年出欄生豬50449頭;黃牛、水牛出欄2620頭,年末存欄5160頭;存欄家禽104.1萬只,年產禽蛋1865噸;黑山羊出欄21012隻,年末存欄8898隻。
【教育 衛生】 鎮有初中1所、小學3所、幼兒園4所。在校學生3488人,教學班65個,其中初中在校學生1605人,教學班22個;小學在校學生2120人,教學班38個。中小學專任教師312個,其中小學230人,初中82人。有標准化公立衛生院1所、村衛生站12個,醫護人員56人。
【勞動保障】 全面完成農民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目標任務,農村新合醫療參保率達99%;2012年全鎮醫療保險參保34724人,養老保險參保33711人;開展農村剩餘勞動力技能培訓700人,實現勞務輸出1340人。
⑦ 金堂縣福興鎮有哪幾個村將建高標准農田
四川金堂縣全縣轄2個鄉,19個鎮,1個省級開發區。19個鎮:趙鎮、三版星鎮、清江鎮、官權倉鎮、淮口鎮、白果鎮、五鳳鎮、高板鎮、三溪鎮、福興鎮、金龍鎮、趙家鎮、竹篙鎮、廣興鎮、隆盛鎮、轉龍鎮、土橋鎮、雲合鎮、又新鎮、2個鄉:棲賢鄉、平橋鄉。下轄42個社區委員會、187個村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