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銀川地理位置

銀川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0 16:05:22

❶ 銀川在哪,地理位置是 `

銀川市是復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制位於寧夏北部、青銅峽灌區中部。東界黃河,隔河與陶樂縣、靈武縣相望;西依賀蘭山,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為鄰;北接平羅縣,南鄰青銅峽市。現轄城區、新城區、郊區及永寧縣、賀蘭縣。

❷ 銀川市慶興區在銀川市什麼地理位置

銀 川 市 興 慶 區 區 位 優 勢

銀川市興慶區位於銀川市東面,西靠唐徠渠,東內臨黃河,南北分別容於永寧、賀蘭接壤,是銀

川市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

http://www.nxycxqq.gov.cn/jieshao/jieshao2.htm

❸ 銀川在中國的哪裡

銀川市的北邊55公里處,平羅縣姚付鄉的。坐車一個小時。

沙湖是五星旅遊景區,「沙中有湖,湖中有沙」!值得推薦。

❹ 銀川平原的地理位置

銀川平原:位於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黃河兩岸。又稱寧夏平原、西版套平原。北起石嘴山,南權止黃土高原,東界鄂爾多斯高原,西接賀蘭山。是河套平原的西南部。中國西北地區的重要商品糧基地。位於賀蘭山與鄂爾多斯高原之間,地質構造上為斷陷盆地,經黃河及平原湖沼長期淤積而成。自青銅峽至石嘴山之間, 包括山前洪積平原,東西寬10~50公里,南北長165公里,面積7000餘平方公里。海拔1100~1200米,自南向北緩緩傾斜,地面坡降由0.6~1‰不等。由於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引水方便,利於自流灌溉。

❺ 寧夏銀川地理位置

銀川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祖國大西北的重要邊防城市,地處銀川平原中央,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與美麗風光的塞上名城。 從聳入雲霄的承天寺塔極目眺望,四郊景色盡收眼底。峰巒重疊、峻峭巍峨的賀蘭山聳峙於西,猶如一架大屏風,阻遏了來自西北方的戈壁沙塵和寒流,使這里藍天明凈,氣候溫和。滔滔黃河在東邊奔騰北流,宛如一條晶瑩的玉帶,以它的乳汁染綠了塞上千里沃野。漢延、唐徠、惠衣、四干四大乾渠流貫南北,湖沼、魚塘、水田星羅棋布,這就是東西寬四十餘公里、南北長一百六十五公里、有兩千餘年歷史的寧夏青銅峽灌區,素來被譽為「塞上江南」。它是銀川城成長發展的重要基礎。 銀川地理位置優越,它是農區、半農半牧區與牧區的交接地帶,古來即為華北與河西走廊之間的交通捷徑。包蘭鐵路建成後,更加方便了這里同華北、西北以至全國各地的聯系。

❻ 銀川位於我國哪個方向

屬於西北地區。

一、銀川:

銀川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西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位置境域:

東與吳忠市鹽池縣接壤,西依賀蘭山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為鄰,南與吳忠市利通區、青銅峽市相連,北接石嘴山市平羅縣,與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相鄰(以明長城為界)。其地域范圍在北緯37°29′~38°53′,東經105°49′~106°53′之間。

二、中國西北地區:

中國西北地區,又稱西北、中國西北、西北地區,是當今中國四大地理分區之一。地理區劃上的西北地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個省或自治區。西北地區主要城市有西安、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等。

(6)銀川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寧夏回族自治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府銀川,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共轄5個地級市,分別是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固原市、中衛市。

位置境域:

位於中國西北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地處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總面積為6.64萬平方千米。地形南北狹長,南北相距456千米,東西相距約250千米。

❼ 銀川的地理環境

銀川東與吳忠市鹽池縣接壤;西依賀蘭山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為鄰;南與吳忠市利通區、青銅峽市相連;北接石嘴山市平羅縣,與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相鄰(以明長城為界)。其地域范圍在北緯37°29′~38°53′,東經105°49′~106°53′之間。 2013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148.60平方公里。
市境地理坐標:北緯38°08′~38°53′,東經105°49′~106°35′。市政府所在地城區位於北緯38°30′,東經106°19′。 銀川位於中國東、西兩大構造帶的樞紐部位。在大地構造上,屬於中朝准地台鄂爾多斯西緣拗陷帶的賀蘭山台陷和銀川地塹,為賀蘭山褶皺帶與鄂爾多斯地台間的山前拗陷區。是全國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和中國首批確定的38個抗震設防城市之一。銀川地震設防烈度為8度。
銀川地塹北起石嘴山,南至青銅峽,長約160公里,最寬為55公里。地塹東西兩側分別受黃河斷裂和賀蘭山東麓斷裂控制,地塹內還有兩條規模較大的斷裂,即蘆花台斷裂和銀川—平羅斷裂。這4條斷裂共同控制著銀川地塹的形成和發展。周邊縣市地塹內發生3級以上地震,對銀川市區即有影響;地塹內發生6級以上地震對市區將會造成破壞。
銀川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破壞性地震:1143年曾發生過6級地震;1227年發生5.5級地震;1477年發生6.5級地震,烈度均為8度。特別是1739年發生的銀川—平羅8級大地震,銀川震區烈度為10度,使銀川古城盡毀。這是銀川平原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災難性地震。 銀川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質良好,富含泥沙,有肥田沃地之功。境內溝渠成網,湖泊濕地眾多。黃河是銀川的主要河流,流經銀川80多公里,南北貫穿。銀川平原引用黃河水自流灌溉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引黃乾渠有唐徠、漢延、惠農、西乾等渠,年引水量數10億立方米。配套排灌干支斗渠千餘條,長數千公里,形成灌有渠、排有溝的完整的灌排水體系,保證了13萬多公頃農田的灌溉。
銀川歷史上由於黃河不斷改道,湖泊濕地眾多,古有「七十二連湖」之說,現有「塞上湖城」之美稱。全市有濕地面積3.97萬公頃,主要為湖泊濕地和河流濕地,其中天然濕地佔濕地面積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處,面積100公頃以上的湖泊20多處。較著名的有鳴翠湖、閱海、鶴泉湖、寶湖、西湖等。銀川濕地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濕地植物有190多種,濕地野生動物有150多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小鴇、大鴇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天鵝等19種,自治區級保護動物24種。銀川濕地是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鳥類棲息地之一。 銀川地區礦產資源有煤炭、赤鐵礦、熔劑石灰岩、熔劑白雲岩、熔劑硅石、磷塊岩、水泥石灰岩、輝綠岩等。賀蘭石「石質瑩潤,用以制硯,呵氣生水,易發墨而護毫」,自古就有「一端二歙三賀蘭」之盛譽,為中國「五大名硯」之一。靈武礦區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特別是煤炭儲量以及其具有的高發熱量、低灰、低硫、低磷等品質,在全自治區乃至全國也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❽ 寧夏銀川的地理位置

銀川東與吳忠市鹽池縣接壤;西依賀蘭山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為鄰版;南與吳忠市利權通區、青銅峽市相連;北接石嘴山市平羅縣,與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相鄰(以明長城為界)。其地域范圍在北緯37°29′~38°53′,東經105°49′~106°53′之間。 2013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148.60平方公里。
市境地理坐標:北緯38°08′~38°53′,東經105°49′~106°35′。市政府所在地城區位於北緯38°30′,東經106°19′。

❾ 寧夏的地理位置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西北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地處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總面積為6.64萬平方千米。地形南北狹長,南北相距456千米,東西相距約250千米。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自治區首府銀川,截至2017年底,寧夏回族自治區下轄5個地級市,11個縣,2個縣級市,9個市轄區。

(9)銀川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寧夏的地理環境:

1、地形地貌

寧夏回族自治區海拔1100-1200米,地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黃河自中衛入境,向東北斜貫於平原之上,順地勢經石嘴山出境。平原上土層深厚,地勢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於引流灌溉。寧夏地貌復雜,山地迭起,盆地錯落,大體可分為:黃土高原,鄂爾多斯台地,洪積沖積平原和六盤山、羅山、賀蘭山南北中三段山地。

2、氣候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中國內陸,屬溫帶大陸性乾旱、半乾旱氣候。由於位於中國季風區的西緣,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時間短,降水少,7月最熱,平均氣溫24℃;冬季受西北季風影響大,時間長,氣溫變化起伏大,1月最冷,平均氣溫-9℃。

3、水文

寧夏回族自治區平均年水面蒸發量1250毫米,變幅在800-1600毫米之間,是中國水面蒸發量較大的省區之一。全區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9.493億立方米,平均年徑流深18.3毫米,是黃河流域平均值的1/3,是中國均值的1/15。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寧夏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