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臨桂地理環境

臨桂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10 15:34:05

㈠ 臨桂區的地理環境

臨桂境地處南嶺南緣,東西窄,南北長,呈火炬狀。北部群山巍峨高聳,南端峻嶺連綿。東部略低於西部,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形成東西向分水嶺。
西北屬三台山系,為越城嶺余脈,山體龐大,峰巒挺拔。有1000米以上的山峰24處,800~1000米的山峰64處,最高峰廣福頂海拔1524米。在新構造運動、岩性和外力等因素作用下,山坡急而陡,河谷下切強烈,上闊下窄,橫剖面呈「V」型,高山深谷隨處可見。峽谷之中河道縱橫,沿河陡坎、平台、壺穴特別發育。
西南屬架橋嶺山地,有800~1100米山峰24處,最高點為香草岩,海拔1176米。架橋嶺由變質岩構成,岩石堅固,不易被水侵蝕,故山峰嶙峋,溪深谷幽,谷坡陡峭,底部狹小。山地邊緣因長期受流水侵蝕,山體漸趨破碎,谷地逐步擴大,成為小型的山間谷地。
東南部為峰林平原,石灰岩石山林立,孤峰突兀,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該區地下河、岩溶、山洞奇多,故景色多姿、山水秀麗。中部屬丘陵平原及岩溶山地,丘頂渾圓或饅頭狀,坡度一般15~30°,山嶺無明顯走向,相對高度一般在70~300米不等。由於地處氣流滑行道及「湘桂走廊」通道,暖濕氣流難以停滯,乾冷空氣首當其沖,寒流活動頻仍。 地處低緯度地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因受太陽強熱輻射和季風環流影響,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夏長而濕,酷暑鮮見,間有冰雹;冬短而干,嚴寒稀少,偶降小雪;春秋相當,秋溫略高於春溫,冬夏季風交替規律明顯。由於地形復雜,冷空氣活動頻繁,災害性天氣較多,光、溫、水的地域分布亦有較大差異。
區境地處亞熱帶季風區,年均氣溫工19.1C,極端最高氣溫為39.6℃,極端最低氣溫為-1.6℃。全年以東北風為要風向,濕度較大。但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降水量為1869毫米,無霜期302天。

㈡ 桂林山水

轉貼 網路
1.桂林山水
桂林簡介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有著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灕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麗壯觀;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滿目,於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而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的贊譽。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秦始皇統一思想國後,設置桂林郡,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灕江。桂林從此便成為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宋代以後,它一直是廣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號稱「西南會府」,直到新中國建立。在漫長的歲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著無數的文人墨客,使他們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和文章,刻下了兩千餘件石刻和壁書,另外,歷史還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古跡遺址。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的贊美。抗日戰爭時期,桂林成為中國著名的文化城,眾多的愛國作家、藝術家會集在這里,譜寫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悠久的歷史,為這塊古老而美麗的土地孕育了富饒的文化。
千百年來,桂林一直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寶地。現在,一個以桂林市為中心,包含周圍12個縣的風景區已經形成。這里有浩瀚蒼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險峻的峰巒幽谷,激流奔騰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絕的高山梯田......在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著壯、瑤、苗、侗、仫佬、毛難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深深地吸引著中外遊客以及國家元首紛至踏來,流連忘返。
地理位置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湘桂走廊南端,東經109°36′至111°29′、北緯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東北面與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與柳州地區相連,南、東南面與梧州市、賀州市相連,毗鄰廣東省。總面積2.78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565平方公里。市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華僑旅遊經濟區六城區和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十二縣,行政區域總面積27809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桂林歷史悠久。市區寶積山和甑皮岩洞穴發現多種距今約一萬年前的人類遺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灕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兩千多年來,桂林先後成為郡、州、府、縣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設桂林市,曾長期為廣西省府。解放後,桂林為省轄市。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成新的桂林市。

桂林小吃
桂林地處嶺南要沖,自古官宦商旅雲集,飲食習慣南北交融,粵、川、湘、浙、贛、閩均有承傳。近世紀以來,粵、川飲食影響大,同時融入地方習慣,又因旅遊的發展,逐漸形成了有一定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干,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園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等。
冒熱米粉:把燙熱的米粉濾干,再配以鍋燒豬牛肉片,鹵牛膀、牛肝等,加鹵水、花生油、酥黃豆或辣椒、蒜蓉,攪拌入味。這種米粉吃起來拂拂作響,聲色味俱全。
原湯米粉:把切好調味的豬牛雜,放入小鐵鍋中煮熟,倒進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蔥花、味精、胡椒、麻油。這種米粉味道十分鮮美。
醋水米粉:這是一種無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經濟爽口,婦女特別愛吃,夏天最受歡迎。
桂林米粉有許多種,最有名的是馬肉米粉。它用特製的紅燒馬肉作配料,馬肉鮮嫩味香,壯陽補腎。過去吃馬肉米粉多用特製小碟來盛,米粉僅供一箸,上面有幾片薄薄的馬肉,再加以幾粒油炸花生,拌以桂林辣醬,風味特佳。一人一口一碟,可吃二、三十碟粉。現在已改用大碗,滋味不變。
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會仙樓的最為馳名,據說它開設於清代道光年間,原來設備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興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致後來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現在則不同了,顧客日夜盈門。此外,桂林的街頭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攤,遊人逛了秀麗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飽享眼嘴之福,實在是一大樂事。桂林米粉老店以又益軒粉店、石記米粉、味香館最為有名。

㈢ 桂林簡介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廣西東北部地區及桂湘交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中心。桂林市轄秀峰、疊彩、象山、七星、雁山、臨桂6個區及陽朔、靈川、全州、興安、永福、灌陽、龍勝、資源、平樂、荔浦、恭城11個縣(自治縣)。

區縣下轄13個街道辦事處,86個鎮、48個鄉其中有15個民族鄉,23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654個村民委員會。2017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534.08萬人。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國家對外開放重要的國際旅遊城市、國際性旅遊航運樞紐、全國健康旅遊示範基地、萬年人類智慧聖地 ;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國際旅遊勝地;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永久舉辦地、中央軍委桂林聯勤保障中心駐地。

桂林旅遊資源類型實體初步統計為1099處,其中地文景觀類231處,佔21.0%;生物景觀類112處,佔10.2%;水文景觀類78處,佔7.1%;歷史遺產類364處,佔33.1%;現代人文與抽象人文景觀類164處,佔15.0%;旅遊服務景觀類150處,佔13.6%。在自然、人文、旅遊服務三大景觀資源系列中,以山水景觀資源和人文景觀資源為主。

(3)臨桂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桂林市在規劃空間層次上分為「市域」、「規劃區」和「中心城區」三個地理空間層次:

1、市域范圍為桂林市行政轄區,包括6個區和11個縣,行政區域土地面積2.77萬平方公里。

2、規劃區包括秀峰區、疊彩區、象山區、雁山區、七星區和臨桂區六個行政區,以及靈川縣、永福縣、陽朔縣和興安縣四個建制縣,總面積為11670平方公里。

3、中心城區范圍主要包括桂林市區所轄的象山、疊彩、秀峰、七星4區,雁山區柘木鎮和雁山鎮,靈川縣定江鎮和大圩鎮部分地區及八里街經濟開發區,臨桂區的臨桂鎮、四塘鄉和廟嶺鎮部分地區等,總面積為866.36平方公里。

㈣ 請給一下廣西桂林臨桂縣的概況急需,快

臨桂概況
臨桂縣位於「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西郊,縣城為桂林市西城工業開發區,距桂林市區6公里。建縣始於漢代元鼎六年(公元111年),距今已兩千餘年, 從三國到清末,臨桂縣城都是郡、州、路、府治所在,有「桂都首邑」之稱。 為歷代當政者所重視。今縣城臨桂鎮,位於縣境中部偏東,東距桂林市中心10公里,1975年遷治於此,成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臨桂是一塊風水寶地,歷史上人才輩出。廣西歷史上第一位狀元趙觀文就出自臨桂,自唐代以來,臨桂共出了5名狀元,2名榜眼,291名進士,被譽為「狀元之鄉」。清代名臣陳宏謀官至太子太傅、東閣大學士(宰相),其玄孫陳繼昌三元及第,陳氏一門「五代」連科。近代出了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號稱「小諸葛」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白崇禧等桂系首腦人物和原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功顯赫官至副總參謀長李天佑上將。在1996年7月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臨桂體育健將唐靈生、肖建剛分別獲得奧運會59公斤級和64公斤級舉重金牌、銅牌。
全縣人口45萬人(農業人口39.5萬人,非農業人口5.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3.1萬人。轄八鄉六鎮,165個村(居)委會。全縣總面積220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2171.8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5441公頃,水田28494公頃、旱地6947公頃),水域面積30.17平方公里,森林面積111.46萬畝。
2009年10月12日-14日 臨桂成功舉辦了首屆臨桂名人文化節,弘揚了臨桂「名人文化」,弘揚了臨桂「名人精神".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全縣轄5個鎮、4個鄉、2個民族鄉:臨桂鎮、五通鎮、六塘鎮、兩江鎮、會仙鎮、南邊山鄉、四塘鄉、中庸鄉、茶洞鄉、宛田瑤族鄉、黃沙瑤族鄉。
[編輯本段]臨桂歷史大事記 (秦—清)
秦 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今臨桂縣境屬桂林郡。
漢 西漢元鼎流年(公元前111年)冬,漢武帝平定南越,在原桂林郡北部設始安縣,屬零陵郡。
三國 吳甘露元年(265年)十一月,吳帝孫皓在零陵郡南部析置始安郡,屬荊州管轄,郡治設在始安縣。
同年, 析始安縣地置尚安縣(晉並入熙平縣,今陽朔縣地)。
南朝 梁大同流年(540年)桂州治移駐始安縣。
隋 開皇九年(589年),隋文帝置桂州總管府於始安縣城。
唐 武德四年(621年),析始安縣置臨源(今興安縣)、純化(後改慕化,今永福縣地)、永福、
福祿(今桂林市東部)縣。
長壽元年(692年),在縣城南面今會仙、四塘鄉及桂林市南郊開鑿一條運河——相思埭
(又名西渠、陡河、桂柳運河)。今遺址尚存。
乾寧二年(895年),縣人趙觀文殿試第一,為廣西首名狀元。
五代 後晉天福八年(943年),以靈川縣義寧鎮地置義寧縣,治所設在今五通鎮。
宋 廣南西路治所設在臨桂縣。
紹興三年(1133年),升桂州為靜江府,治所設在臨桂縣。臨桂縣城桂林成為廣西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時稱
「西南會府」。
元 延佑間(1314~1320年)總管梁國棟在現成桂林創辦第一所少數民族學校「蒙古字學」。明代停辦。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設廣西行中書省,治所設在臨桂縣。
明 洪武元年(1368年)六月二十三日,明軍攻佔縣城桂林。
同年,設靖江府(後改稱桂林府),府治設在臨桂縣城。
二年(1369年)設兩江巡檢司。
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其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建藩國於桂林。
九年(1376年)六月,設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治所設在臨桂縣城。
崇禎十年(1637年)四月二十八日,徐霞客到桂林考察,歷時36天,游山26座,洞76個。
明代,臨桂縣共有49名舉子及進士第,為廣西各縣之冠。
清 順治四年(1647年)三月,清兵圍攻桂林。
順治七年(1650年)清兵壓境。總督張同敝奮起反抗,城破,張被執,壯烈就義。
九年(1652年)南明李定國攻桂林,清軍守將定南王孔有德放火燒靖江王府,全家自殺。
十八年(1661年)六月,大水又地震。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大雨雹,秋 水災。
三十四年(1695年)正月初三日,地震。秋,旱災飢荒。
四十一年(1702年)秋,蟲害。
雍正九年(1731年)義寧雨雹。
十年(1732年),陳宏謀回鄉,興修水利,使鄉人獲益。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設六塘巡檢司。
嘉慶十八年(1813年),縣人陳繼昌鄉試中解元。二十五年(1820年),會試中會元。殿試中狀元,
成為自科舉以來全國第13個也是最後一個三元及第。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縣人龍啟瑞及狀元第。
咸豐元年(1851年)在縣城西華門陳公祠設團練總局。
五年(1855年)四月,太平天國孔亞福部2000餘人攻佔義寧縣城,旋北上攻打龍勝廳。
光緒十一年(1885年)長沙與縣城桂林有線電話接通。
光緒二十年(1894年)十二月,康有為桂林講學。次年第二次到桂林講學。六月返粵。
光緒三十三年(1906年)一月,同盟會黃興抵桂組織同盟會分會。宣統二年(1910年)八月,
同盟會廣西支部在縣城桂林正式成立。
清代,臨桂191人考取進士,再居廣西各縣之首。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據初步統計,2006年,全縣生產總值51.86億元,三大產業結構比例為31:45:24。財政收入3.8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46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59元。進入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行列,排第77位,在第六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名列中國西部百強縣(市)第90位。
[編輯本段]交通條件
臨桂地理位置優越,陸空交通十分便利,供電、供水、通訊等基礎設施齊全。距縣城15公里的桂林兩江國際機場是我國西南最大的國際航空港,兩江國際機場專用道路、桂柳高速公路、3 21國道、3 2 2國道、2 0 217省道、湘桂鐵路等陸上交通動脈交匯縣城。全縣由廣西主電網供電,現有 2000千伏安變 電站兩座;生產生活用水大有保障,有33個大、中、小型水庫和桂林市自來水公司供水,現正在興建日供水5萬噸的西城水廠。排污管網縱橫暢通;開通了國內、國際長途直撥電話以及行動電話、小靈通、鄉村程式控制電話,開辦了傳真、數據傳輸、特快郵遞等,社會配套設施完備,還依託桂林市海關、商檢使出口方便,航空、鐵路、公路等運輸發達,銀行、保險、賓館、飯店和商業中心及文娛、體育、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齊全發達。
[編輯本段]氣候資源
縣境地處亞熱帶季風區,年均氣溫工19.1C,四季分明,熱量克足,雨量克沛,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降水量為 1869毫米,無霜期302天。臨桂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農業大縣、林業基地縣,也是全國商品糧、瘦肉型豬、奶牛及優良雞、鴨、鵝生產基地縣。該縣名優特產種類繁多,其中羅漢果、馬蹄、甘蔗、靈香草等名揚海內外。礦產資源豐富,有硫、鐵、鉛、金、重晶石、白雲石、大理石、水泥頁石等種。有46條大、中、小河流,尚有6萬千瓦水力資源正待開發。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更是豐富多彩,各具特色。主要景點有:九灘瀑布、李宗仁故居、羅山水庫、義江風光、華岩、古村柳運河、八仙湖、水仙岩、四塘,陳宏謀宗祠、六塘清真寺、花坪林區、美國飛虎隊遺址等景點有待開發。
九灘瀑布:坐落在該縣黃沙灘水源林保護區,佔地60平方公里,從桂林出發,途經臨桂縣城、兩江鎮、龍江鄉,全段110公里。瀑布共分九級,全長1.5公里,落差140米,氣勢磅群,風格各異,甚為壯觀。瀑布沿途路曲折統蜒,水流有急有緩,有驚無險。周圍散居的少數民族民風古樸,熱情好客。目前,龍灘瀑布正待開發。
李宗仁故居:原國民政府代總統、著名愛國人士李宗仁先生的故居。位於臨桂縣兩江鎮,坐落在氣勢雄偉的馬鞍山下,旁邊的崇山峻嶺宛如兩條巨龍盤旋交匯於此,並似二龍戲珠,堪稱風水寶地。該建築始於本世紀二十年代,總面積4430平方米,經多次擴建,現布局客廳、將軍第、學館、庭院及後院的閣樓、井地、魚塘和前後對角的炮樓等,院內瓊台樓閣。古樸典雅,錯落有致。青磚高牆,房建全木結構,具有民國初年的大式庄園建築風格,保留著桂北朴實的民間格調,有待包裝開發。
羅山水庫:坐落在桂林兩江國際機場近旁的羅山村,有水面2000畝,山林3000多畝,荒嶺5000多畝。此處環境優雅,岸上樹木、果樹鬱郁蔥蔥,庫內可養殖、垂鉤和盪舟。人們到此可以遠離都市生活的塵喧,充分享受田園生活的樂趣。現正在籌建佔地2萬畝的羅山水庫野外農林養殖觀賞大庄園,將是人們放鬆情緒、消除積悖的世外桃源勝地,同時又是參現大規模野外農林養殖的高科技示範基地。
義江風光:義江全長85公里,上游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有6萬千瓦的水電力客量。山水飛流而下,形成十二灘,灘途曲折陡峭,有驚無險,水流氣勢宏偉壯觀,此外是開發水力電站和漂流等旅遊業的好項目。中、下游寬闊平坦。水流緩緩。水質清澈無污染,是養殖的好地方。下游水島相連。野鳥翔集,近處鳥語花香,人影浮動,遠處山巒疊障,沿江兩岸民宅仍保留著民國時期的建築風格。此處正是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家鄉—一兩江。為發展臨掛歷史文化和旅遊文化,臨桂縣政府正設想引資籌建一座佔地3000多畝的桂林兩江民國影視城,拍攝由著名國家級作家黃繼樹與中國著名導演陳家林合作創作的反映民國時期的大型電視連續劇《桂系演義》(二部共40集)和《共和風雲三部曲》(三部共 60集)。
華岩:是距桂林37公里,在保寧鄉境內,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香火旺盛的廟宇勝地,現已屬縣級政府劃定的文物保護區。華岩有大、小洞之分,大洞建有廟宇。並有和尚住持,香火甚旺,小洞艱險幽深,有「十二重門」之稱。入口處僅容一人攀登而下,寬闊之處有禮堂般大小,傳說此處為呂洞賓修仙之處。仙人床、仙人腳依稀可辨。豐富的傳說及有求必應之勝地,一年之中香客到此燒香拜佛從未間斷,每年農歷六月十九日這一天,路上香客絡繹不絕,盛況空前。從旅遊角度看,開發此處可彌補桂林佛教景點的不足。
古桂柳運河:在離桂 2 5公里的會仙境內,又名水泊梁山,與興安靈渠(東渠)相對,也稱西渠。開鑿於唐長壽元年(620年),全長15公里,沿河兩側用料石徹就、水閘25座,運河東入灕江,西下柳江。河內水秀魚肥,大、小湖泊星羅棋布,縱橫交錯。附近農戶乘舟耕農,清晨,千舟競發,傍晚,輕舟徐歸,這里好一派南國水鄉獨特的自然風光,曾是著名電影《劉三姐》拍攝的主要景點之一,待修整開發。
八仙湖:坐落在會仙鎮境內。離桂林市區2 0 公里,距國道5公里,交通、水電、通訊十分便利。湖面1200餘畝,湖上留有乾隆橋古跡,湖中有座山,山在幾千畝遼闊的水面中聳立,山中有個八仙岩,八仙岩前、後洞連湖,八仙岩地下河長約2000米,旱洞長約 1300米。湖面平靜,水深在1.5—一2米左右,可作天然水上運動場地,在此場地可開設的項目有:龍舟競賽、對歌劃船、水樓樓台、水上單車比賽、情侶小船、湖心酒樓、風帆、旅遊等,八仙岩內可開設天然大舞廳、各種民俗表演、中國神功絕技表演等,八仙湖周圍可建造一些不同格式的民俗風情和小別墅,八仙湖是一個旅遊休閑度假的仙境。
水仙岩:位於縣城東南面約2公里的大崴山,為歷代當地百姓逃避兵亂之處,故又名跑兵岩。山洞裡有洞穴8個,大小不一,互相貫通,主洞為水仙岩,洞穴從南到北全長1812米,最寬處30米,洞底面積2.05萬平方米,洞內怪石嶙峋,石乳千姿百態。另有露面地下水,水清碧藍;全長1000米,寬2—一3米,地下河內可泛舟游覽。山上有珍貴樹種黃枝油松。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植物。距水仙岩10 0米處有一洞穴布滿小粒石乳,形如珍珠,故名珍珠洞。岩外峰巒雲影,山光水色,相映生輝,好一個旅遊景區,待開發。
大江水庫:位於臨桂縣南邊山獅子口村,距桂林市區約4 0公里,是桂林目前較大的水利工程。該水庫是一個風景秀麗的長形人工湖,庫區長4.5公里,正常水位面積 2865畝,水清無污染,兩岸松竹成林,綠樹成蔭,滿目清翠,空氣清新。還有層層丘陵和近千畝盆地。是旅遊者陶醉的寧靜秀麗的自然佳境,也是旅遊和水力資源開發的寶地。
飛虎隊遺址:距桂林13公里,在桂林西面的秧塘機場,方圓是7公里的空曠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活躍在中緬邊境的美國駝峰航空運輸隊在駝峰航線上動用近千架飛機和上萬名航空地勤人員來往運送了70多噸物資和3萬餘人員,有力地支持了中國的抗戰。當時,美國第十四志願航空隊(俗稱飛虎隊)在陳納德將軍的帶領下,不遠萬里跋涉來到中國,駐扎在廣西桂林臨桂秧塘機場,為保衛中國南方地區和殲擊日本海上運輸船隻立下了赫赫戰功。此處可開發為世界和平公園,飛行表演,航模表演,電影外景等。
[編輯本段]明日臨桂
桂林市西城工業開發區是縣區合一的工業開發區,面積為16.05平方公里,開發區內既可投資興辦企業,也可辦商貿企人還可投資房地產開發,是集工業貿易、房地產開發於一體的多功能開發區。是經國務院批準的開發區,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好。至目前為止,開發區內已引進外來企業80多家。為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更快地發展臨桂經濟,在新世紀開年之初,臨桂縣政府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的若干規定》,。
改革開放以來,臨桂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臨桂人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和提高。在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幫助下,臨桂將更加繁榮昌盛,臨桂的明天將變得更加美好。

㈤ 臨桂的氣候特點是什麼氣候

臨桂的氣候特點

地處低緯度地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因受太陽強熱輻射和季風環流影響,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夏長而濕,酷暑鮮見,間有冰雹;冬短而干,嚴寒稀少,偶降小雪;春秋相當,秋溫略高於春溫,冬夏季風交替規律明顯。由於地形復雜,冷空氣活動頻繁,災害性天氣較多,光、溫、水的地域分布亦有較大差異。

區境地處亞熱帶季風區,年均氣溫工19.1C,極端最高氣溫為39.6℃,極端最低氣溫為-1.6℃。全年以東北風為要風向,濕度較大。但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降水量為1869毫米,無霜期302天。

臨桂的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臨桂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老城區西面,西南鄰永福縣,東接桂林市秀峰區,東南靠桂林市雁山區。是桂林市新的政治、經濟、旅遊、文化、商務中心,區人民政府駐臨桂鎮臨政路13號。

地貌

臨桂境地處南嶺南緣,東西窄,南北長,呈火炬狀。北部群山巍峨高聳,南端峻嶺連綿。東部略低於西部,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形成東西向分水嶺。

西北屬三台山系,為越城嶺余脈,山體龐大,峰巒挺拔。有1000米以上的山峰24處,800~1000米的山峰64處,最高峰廣福頂海拔1524米。在新構造運動、岩性和外力等因素作用下,山坡急而陡,河谷下切強烈,上闊下窄,橫剖面呈「V」型,高山深谷隨處可見。峽谷之中河道縱橫,沿河陡坎、平台、壺穴特別發育。

西南屬架橋嶺山地,有800~1100米山峰24處,最高點為香草岩,海拔1176米。架橋嶺由變質岩構成,岩石堅固,不易被水侵蝕,故山峰嶙峋,溪深谷幽,谷坡陡峭,底部狹小。山地邊緣因長期受流水侵蝕,山體漸趨破碎,谷地逐步擴大,成為小型的山間谷地。

東南部為峰林平原,石灰岩石山林立,孤峰突兀,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該區地下河、岩溶、山洞奇多,故景色多姿、山水秀麗。中部屬丘陵平原及岩溶山地,丘頂渾圓或饅頭狀,坡度一般15~30°,山嶺無明顯走向,相對高度一般在70~300米不等。由於地處氣流滑行道及「湘桂走廊」通道,暖濕氣流難以停滯,乾冷空氣首當其沖,寒流活動頻仍。

臨桂的景點

會仙濕地

會仙濕地位於臨桂區會仙鎮境內,於2012年被國家林業局正式列入國家濕地公園試點,並命名為「廣西桂林會仙喀斯特國家濕地公園」。公園規劃總面積586.75公頃,其中濕地面積為493.59公頃。

會仙濕地被譽為「灕江之腎」,是灕江流域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態濕地,具有保持水源、凈化水質、蓄洪抗旱、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濕地內島嶼星羅棋布,山水相得益彰,集「山、水、田、園、林、沼、運」等景觀要素於一體,以其岩溶濕地之典型、山水景觀之秀麗、歷史文化之深蘊而著稱。該濕地風貌及其周邊環境不僅在廣西是獨一無二的,在全國乃至全球峰林岩溶平原風貌中也極為罕見,是極具研究價值的典型濕地。

古桂柳運河

古桂柳運河又稱桂柳運河、桂柳古運河、相思埭,開鑿於唐代長壽元年(692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與靈渠同為廣西古代的兩大運河。古桂柳運河穿過會仙濕地,河源於臨桂區會仙鎮獅子岩,匯分水塘,東流至相思江,入灕江;西流折入鯉魚陡至永福洛清江匯柳江。千百年來,古桂柳運河曾經發揮航運和灌溉的重要作用。

華岩

華岩位於保寧鄉境內,離鄉政府2公里,此處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香火旺盛的廟宇勝地。華岩有大洞小洞之分,大洞建有廟宇,並有和尚住持,香火甚盛。小洞艱險幽深,有「十二重門」之稱。入口處僅容一人攀登而下,寬闊之處有禮堂般大小。傳說中,此處為呂洞賓修仙之處,仙人床、仙人腳印依稀可辨。

十二灘漂流

十二灘座落在臨桂宛田鄉洞頭、合作、廟坪三個村委的交界地之內。此地森林面積一萬多畝,樹種繁多,生態環境保護完好。由廟坪至宛田是義江流域的源頭一段,流水碧綠,水色清澄,其中有一段河流長960多米,落差十分驚險,自然形成了十二個高低不同、形狀各異的瀑布,故名十二灘。

㈥ 臨桂縣兩江鎮簡介

兩江作為著名愛國人士——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先生的故鄉,曾為國人所敬仰。而今,隨著桂林兩江國際機場的通航,兩江又將成為閃耀之星,為世界所矚目。
兩江鎮是桂林市西部重鎮,下轄16個村委會,一個居委會,人口4.8
萬人,總面積154.6平方公里,東距桂林市區30公里,南連示福縣,西通融安、融水縣,北接龍勝縣通湖南省,20171省道及義江河穿鎮而過。優越的地理環境,培育了兩江獨特的區位優勢。
兩江歷史文化悠久,旅遊景點繁多,目前已開辟的有李宗仁故居,兩江城古南門,城聯古塔,犀牛望江,即將建成的有桂林玉龍高爾夫休閑山莊,炎黃書畫院,桂林民國影視城等。人民勤勞敢闖,現建有特種水果、蘑菇、韭菜花、羅漢果、桑蠶等基地,盛產果蔗、涼薯、草席、獼猴桃、黃瓜、西紅柿、毛瓜、雙季蓮藕、優質大米、鰻魚、湘雲鯽,有四大林場。成材濕地松300萬株,基本實現了「一村一品」的農業發展格局。
兩江鎮黨委、政府以發展一方經濟為目的,傾力舞好小城鎮建設這個龍頭,拉動了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近幾年來,鎮政府多方籌措資金5000萬元,用於鎮區的硬體建設,目前已建成日供水量6000噸的水廠,新修街道5條,鎮區新建樓房500多座,村村開通程式控制電話,擁有耕牛豬花、木材、花卉苗木等3個專業市場,個體工商戶800多戶,圩日人流量3萬多人,年交易額3億元。
兩江鎮以她獨特的魅力,備受各方賓客青睞。目前,已落戶兩江的企業有年產600噸的林化廠,1000畝工業園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規劃籌建,白岩岩洞正准備開發。假以時日,兩江將成為層次較高、規模較大、名副其實的農副產品集散地和旅遊重鎮。

㈦ 桂林臨桂左岸巴黎的具體地理位置

一、桂林臨桂左岸巴黎位於廣西桂林市的奧林匹克花園內,具體地理位置如圖所示:

㈧ 臨桂最大的鎮在哪

臨桂縣最大的鎮是臨桂鎮

臨桂鎮 臨桂鎮地處桂林市西城經濟開發區中心區,距市中心僅8公里,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13.6平方公里,下轄兩個村委和一個街道居委會,人口4.5萬人。
臨桂鎮近郊的地理位置,桂海高速公路、321國道、鐵路、兩江國際機場等編織的便利交通,共同構成臨桂鎮優越的區位優勢,是工業擴散、農副產品加工、商貿發展的理想之地。
臨桂鎮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高效型經濟,依託球泰中華鱉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發展中華鱉、黃鱔骨、黃鱔、鰍魚水產養殖基地,並與中國水產科學院合作,新引進雜交鱘、俄羅斯鱘30萬尾,開辟廣西水產養殖新領域。依託廣西桂林豐華果苗公司,發展南方優質梨等名特優水果種植。依託廣東溫氏公司,發展溫氏雞養殖戶117戶。依託縣農業局和農工辦發展日本韭菜花、蘑菇等蔬菜種植基地,並成立了臨桂鎮花木盆景協會,新增花卉盆景6萬盆,會員達68多人。新開辟特種養殖梅花鹿示範基地。
臨桂鎮現有規模企業75家,個體工商戶1530戶,初步形成了以電線、印刷、建材製品、農副產品綜合開發為龍頭的較大穩定的產業結構。並先後建成了金山農貿批發市場、橋頭市場。
臨桂鎮小太平村發現的大岩史前文化遺址,是嶺南地區十分典型的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水仙岩距縣城2公里,交通便利,風景優美動人,水源豐富,自然生態優越,石奇洞美,山上長有珍岩松樹種黃枝油松,距水仙岩100米處。有一洞穴布滿小粒石乳形如珍珠,故名珍珠洞,極具旅遊開發價值。嶺腳底村已建設成為市、縣級保護生態環境旅遊村。臨桂鎮以休閑、旅遊帶動其他行業經濟發展。全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