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地理位置
㈠ 潮汕是在哪裡
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地帶。
潮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指汕頭、潮州專、揭陽三市,從古揭陽縣到潮屬州府到1991年的汕頭市同屬一個市行政區,並且民系、地緣、血緣、文化相同,合稱潮汕三市 ;廣義包括汕尾市,汕尾近代和當代曾隸屬潮汕管轄,並且民系、地緣、血緣、文化與潮汕三市相近,合稱潮汕四市。
(1)潮州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潮汕享有「美食之鄉」的美稱,潮汕菜是廣東菜的三大流派之一,是粵菜主幹 ,連續三次被官方指定作為中國飲食文化唯一代表參與世博會 。2004年潮菜榮獲第五屆全國烹飪技術比賽團體金獎。
2009年潮菜烹飪技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入選中國國際廣播電台「2014中國城市榜——全球網民推薦的最中國美食城市」。潮汕是聞名遐邇的潮州功夫茶、潮州菜的發源地。
㈡ 潮州五斗山地理位置
潮州經濟開發區北片「五斗山」
北片工業區
地址:潮州市湘橋區經濟開發區
㈢ 潮州在哪裡
潮州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平原北部,東鄰福建,南接汕頭,西連揭陽,北通梅州,瀕臨南海。
潮州歷史悠久。始建於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距今已有1666年。1991年12月潮州升格為地級市並擴大區域,轄潮安縣、饒平縣、湘橋區和楓溪區。全市總面積3613.9平方公里,總人口238.6萬人,旅居海外的潮籍華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110萬人。
潮州升格擴大區域以來,市委、市政府從潮州的實際出發,確立了符合潮州實際的經濟發展戰略,並提出了「穩中求進,借力發展,扶持重點,重在效益」的經濟工作指導方針以及「自信自強,坦誠務實,團結拼搏,敢為人先」的潮州時代精神。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實干,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經濟建設進入歷史以來最快發展時期,1996年實現主要經濟指標升格擴大區域五年翻兩番。1998年經濟穩健發展,全市國內生產總值170.1億元;工農業總產值301.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96億元,加上上繳中央財政返回共約11億元,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6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3425元。
實施工業立市戰略,工業生產快速發展。形成了以食品、陶瓷、服裝、電子為主體的四大工產值(營業額)、效益進入全國、全省同行 業支柱,涌現了一批上規模、高效益的「龍頭」企業。金曼、三環、名瑞等企業的業先進行列。組建了金曼、三環等8家股份制企業,其中金曼、金馬兩家企業已成為上市公司。1998年全市工業總產值265.5億元。
農村經濟持續協調發展。糧食連年喜獲豐收,1996年起連續三年實現「噸糧市」目標。1998年農村總產值36.01億元, 鄉鎮企業營業收入323.5億元。其中鳳凰單叢茶、嶺頭白葉茶和鐵鋪白葉茶多次在全國名茶評比中奪魁,烤鰻出口量連年居世界同行業首位。在1997年舉辦的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共有11個產品被認定為名牌產品。
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出口貿易大幅度增長。全市共有進出口經營權60多家,1998年外貿進出口總值13.5億美元;至1997年底,興辦「三資」企業1065家,合同利用外資13.71億美元, 實際利用外資10.7億美元。
基礎設施建設卓有成效,投資環境日臻完善。先後投入60多億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經國務院批準的獨立對外開放一類口岸----潮州港,距香港192海里,距台灣高雄186海里, 現已開通至上海、廣州、香港、韓國的集裝箱貨運航線,現在加緊建設5000噸級多用途貨運碼頭,將繼續興建萬噸級深水碼頭。市區距汕頭機場30多公里。境內國道、省道、地方公路縱橫交錯,公路通邊里程近2000公里,全市有31個鎮已通二級公路,不斷拓寬3條出口道路, 新建港口大道全線貫通;今年底動工拓寬潮汕公路,將改建成寬40米的汽車專用一級公路;安揭線也將動工改建。廣梅汕鐵路在潮州境內建設3個站場,已開通了客貨運。供電系統與省聯網,電力供應充裕。全市實現電話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8.3萬門, 電話普及率達14.1%。全面完成自來水廠的擴建和配套,日供水量達20萬噸。城市規劃區已從原來62平方公里擴至17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達到15平方公里,新城區建設初具規模,潮州作為中等城市的構架已基本形成。
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旅遊事業迅速發展。 現有名勝景點700多處,其中,我國四大古橋之一的廣濟橋(湘子橋)和宋代許駙馬府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名古剎開元寺、韓文公祠、葫蘆山摩崖石刻、筆架山宋窯遺址等11處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加緊配套建設潮州美人城以及鳳凰山農業旅遊區等一批項目的建設,使潮州成為粵東地區的旅遊勝地。
科技、教育、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全市擁有科研開發機構多個,各類專業協會29個,專業技術人員3.5萬人, 取得科技成果200多項。普及九年義務制教育,先後被評為「全國教育先進市」、「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市」,中小學環保教育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為「全球500佳」之一。全市有高等院校1所,各類中專7所。市廣播電視中心已建成投用。
當前,全市人民正緊緊抓住黨的十五大召開帶來的新的發展機遇,為進一步加快潮州改革開放步伐,加快經濟和社會發展,為把我市各項工作推向新階段而努力奮斗。
㈣ 潮州大橋的地理位置
潮州大橋地點位於韓江大橋和韓江潮州供水樞紐之間(沿韓江西岸岸線量算,位回於韓江答大橋下游約2.30km處,距離潮州供水樞紐約780m),處在潮州城市規劃的中軸線上,是潮州大道的延伸,一潮州大道與南較路交叉點為起點,向南跨越南堤路、南堤、韓江西溪、仙洲島、韓江東溪、東廂堤、寶塔路,最終與韓江東岸潮安縣磷溪鎮窯美村,埔涵村的東片規劃新城區道路網的潮州東大道相接。
㈤ 潮州和汕頭之間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一、潮州和汕頭之間的區別:
1、地理位置不同
潮州市和汕頭市是兩個不同的城市。
潮州市位於韓江中下游,是廣東省東部沿海的港口城市。東與福建省的詔安縣、平和縣交界,西與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接壤,北連梅州市豐順縣、大埔縣,南臨南海並通汕頭市。
汕頭市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市,西鄰揭陽市,東南瀕臨南海。
2、方言不同
潮州方言為潮州話和客家語。潮州饒平縣有一部分是客家語,不屬於潮州的本地方言(該稱呼多見於台灣地區,又叫饒平腔)。潮州話,又稱潮汕話,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閩語系。
汕頭地方方言為韓江小片汕頭話。潮州話可分為韓江小片汕頭話和練江小片潮陽話兩種口音。韓江小片汕頭話是汕頭地方方言的代表音。
二、潮州和汕頭之間的聯系:
1、潮州市和汕頭市都是廣東省地級市。
2、汕頭、潮州、揭陽三市,即潮汕三市,合稱為潮汕地區。
3、1991年汕頭市分置為今汕頭、潮州、揭陽三市。
4、潮汕三市自古同屬一個城市政區,歷代為粵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5)潮州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潮汕地區的飲食文化:
潮汕享有「美食之鄉」的美稱,是聞名遐邇的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汕牛肉丸火鍋的發源地。
1、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藝是潮汕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潮汕茶道,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潮州工夫茶被列入國家級的非遺名錄。優雅實用的潮州工夫茶藝亮相2015米蘭世博會,引來世界各國的遊客驚奇的目光。
2、潮州菜
廣東菜三大菜系中的潮州菜,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潮汕菜在國內外享有盛名,馳名海內外的中國名菜之一。雖是世界名菜、貴菜,實質上是老百姓的菜,屬於粗菜精作,潮菜肥而不膩、淡而有味、食而不胖,注重清淡、注重養生、注重原汁原味 。
常見潮菜有:清燉魚翅、生炊龍蝦、上湯焗鮑、紅炆海參、護國素菜、豆醬焗雞、干炸果肉、豆醬焗蟹、金瓜芋泥、厚朥蚝烙、牛肉丸、豬腸脹糯米、鹵獅頭鵝、雙烹粽球、炒糕粿、油浸鱟粿、水晶球、落湯錢。
㈥ 潮州市的地理位置
廣東省的東部,再往東不遠就是福建省了。與汕頭市,揭陽市都很近。
㈦ 潮州國際大酒店的地理位置
潮州國際大酒店地處市區潮楓路和新洋路的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㈧ 潮州的地理環境
潮州市總面積.9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山區約占潮州市陸地面積的65.2%。境內群峰起伏,河流縱橫,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
潮州境內主要山脈,有粵閩交界的武夷山系—嶂宏山脈支脈和潮梅交界的蓮花山系—鳳凰山脈。北部鳳凰山主峰鳥髻號稱粵東第一名山,海拔1497.8米,是中國烏龍茶之鄉和少數民族畲族的發源地。 主要河流有韓江和黃岡河等。韓江自西向東南斜貫潮州城區,流經潮安區,在澄海入海;黃岡河自北向南流貫饒平全境,於黃岡鎮東風埭入海。楓江,榕江的一條支流,自東北向西南流經潮安區中西部,經鳳塘鎮流經揭陽玉窖鎮,匯入榕江。
韓江是潮州市的母親河,流經潮州主城區約3公里,北段江面較為寬闊,中國四大古橋之廣濟橋(俗稱:浮橋、湘子橋)橫卧於韓江中段,連接古城與東岸的交通,自古以來是閩粵兩省的交通樞紐,兩省往來陸路的必經之地。 潮州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每年的6~10月又是受熱帶氣旋影響的主要時段,因而多大雨和暴雨。秋季受來自北方冷空氣的影響,氣溫逐漸下降,此時多晴朗天氣,少降水,潮州開始進入旱季。 冬季普遍盛行東北風或北風,來自北方既寒冷又乾燥的空氣,經過長途跋涉以後,強度已大為減弱,所以這里冬季比較溫暖,極少出現0℃以下的嚴寒天氣。 季節劃分春季
(3~5月份) 是過渡季節,氣溫和降水均處在上升時期。正因為這個時候是冷暖天氣交替的變化季節,所以它的不穩定性很大。有的年份會出現春光明媚的春天,而有的年份卻會出現持續的低溫陰雨倒春寒天氣;在某些年份因為雨季來得遲,可能出現持續性的乾旱。但從常年的情況來看,雨季在4月份便開始了,各地先後進入前汛期。 夏季
(6~8月份) 由於受海洋氣團的影響,普遍吹偏南風,帶來豐沛的雨水。6月份是廣東前汛期的降雨高峰期,各地出現暴雨的機會甚多。同時,每年的6~10月又是熱帶氣旋影響廣東的主要時段,影響廣東的熱帶氣旋,有89%以上出現在這個時段內。年中最熱的月份是7月,全省的月平均氣溫達到28~29℃。極端的最高氣溫曾出現過42℃(1953年8月12日,韶關市)。潮州市多年來的極端高氣溫為38.7℃,出現在1953年8月12日。 秋季
(9~11月份) 冷空氣開始影響廣東,潮州氣溫逐漸下降。此時多晴朗天氣,少降水,開始進入乾季。熱帶氣旋活動的次數減少。11月份雖不是熱帶氣旋最活躍的季節但仍有出現的可能。 冬季
(12~2月份) 普遍盛行東北風或北風,來自北方既寒冷又乾燥的空氣,經過長途跋涉以後,增溫、增濕,強度大為減弱,到達廣東時風速已經變小、氣溫偏高,所以潮州冬季較溫暖。但個別年份在寒潮來臨時,也可出現霜凍天氣。冬季是潮州市的乾季,降水較少,多晴好天氣,光照充足。1月份為最冷月,月平均氣溫為9~16℃,南北部的溫差達7℃以上。極端的最低氣溫曾記錄到零下7.3℃ ,潮州市多年來的極端最低氣溫為0℃。在潮州,冬季雖有南下的冷空氣影響,但因所處緯度較低,1月份平均氣溫仍有13.5℃,故並無氣候意義上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