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紹興地理環境

紹興地理環境

發布時間: 2021-02-10 10:45:12

Ⅰ 紹興的自然地理環境人文地理環境以及對紹興外貿的影響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是世界文豪魯迅先生的故里。素有「東方威尼斯」的美譽,並榮獲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和2008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開放城市。是全國十強市,十強縣雙十強城市。也是全國著名的全球紡織城與世界紡織品貿易中心。
紹興市現為全國68個省會和中心城市之一,被國家列為首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先後被國家授予「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中國品牌經濟城市」、「中國生活質量較好百強城市」、「全國綜合治理工作優秀市」、「中國人居環境獎」、「中國最適合養生城市」等榮譽,所屬5縣(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縣行列。2007年,城市綜合實力由2005年全國百強第41位上升為第33位,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考核居全省第1位。 紹興就是這樣一座地方色彩很濃的著名水城。悠悠古纖道上,綠水晶瑩,石橋飛架,輕舟穿梭,有大 蘭亭序
小河流1900公里,橋梁4000餘座,是威尼斯的十四倍,被稱為「東方威尼斯」。小橋、流水形成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色。東湖洞橋相映,水碧於天;五泄溪泉飛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蘭亭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被稱為書法勝地;曾經在此雲門寺珍藏了幾百年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最終被唐太宗派蕭翼騙走(唐太宗因追慕王羲之的書法傑作,特派監察御史蕭翼用計謀從辯才和尚手中騙取珍藏在雲門寺被稱為 「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真跡的故事也在此發生)。得知雲門是緣於《蘭亭序》,王羲之在山陰蘭亭寫就《蘭亭序》為世人知曉,卻少有人知道會稽雲門乃《蘭亭序》失卻之所。唐代演義故事中有《雲門失蘭 亭序記》一章。沈園則因陸游、唐琬的愛情悲劇使後來者嗟嘆不已;此外還有唐代纖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橋以及與此相關聯的紹興風土人情,以烏篷船、烏氈帽、烏乾菜為代表,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並呈現獨特的地方風采,令人仰慕神往。
紹興市是對外全面開放城市,已與日本、美國、法國、丹麥、英國、韓國、義大利、巴西等國的26個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關系。與湖北·荊州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 ▲ 進出口貿易 2005年,全市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04.8億美元,增長21.1%。其中自營出口81.4億美元,增長23.2%;與19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直接貿易關系,有自營出口實績的企業達2717家,出口超千萬美元的企業達到184家。國民經濟對進出口的依存度達到58.2%。 ▲ 利用外資 2005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416家,合同外資20.21億美元,增長20.9%,實際利用外資9.01億美元,增長9.4%。全市累計興辦外商投資企業4011家,總投資183.2億美元,累計合同利用外資80.9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9.44億美元。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德國的戴姆勒、荷蘭的菲利浦、法國的拉法基、日本的丸紅、豐田、日綿、伊藤忠、松下、雙日等公司在紹投資興辦企業。 ▲ 境外合作 2005年完成對外承包勞務營業額1.97億美元,外派勞務合作人員352人次,年底在外人數達3018人。新批境外投資企業57家,總投資1792萬美元,全市累計興辦境外企業(機構)311家,總投資10613萬美元。 2006年11月11日世界銀行公布中國120個城市投資環境評價報告,紹興名列第三名。

Ⅱ 紹興市上虞區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紹興市上虞區位於浙江省東北部,紹興市東部,東鄰餘姚市,南接嵊州市,西連柯橋區、越城區,北瀕錢塘江河口,隔水與海鹽縣相望。經緯度跨東經120°36′23″~121°6′9″、北緯29°43′38″~30°16′17″。

紹興市上虞區地處北亞熱帶南緣,屬東亞季風氣候,季風顯著,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濕潤多雨。又因地形復雜,光、溫、水地域差異明顯,災害性天氣較多,總趨勢是洪澇多於乾旱。年平均氣溫16.4℃,無霜期251天左右,一般年降雨量1400毫米上下。

Ⅲ 你認為古代紹興的地理環境與古代越文明的發祥.傳承和發展存在著怎樣的關系

紹興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位於北緯29°14′至30°16′,東經119°53′至121°13′,東接寧波,西臨杭州,距上海232公里。總面積7901平方公里,市區面積101平方公里。
水城紹興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紹興多水既與該地區地形特徵有關,更與晚更新世最後一次海侵具有密切的聯系。從地理位置上看,紹興位於浙江東北部,南靠會稽山,北臨紹虞平原(是寧紹平原西部,古時稱山會平原),離錢塘江口杭州灣約20千米。會稽山屬中生代隆起的武夷山余脈,經長期風化剝蝕,山體地勢低緩,海拔多在500米以下,紹虞平原由錢塘江、浦陽江和曹娥江三江沖積而成,屬河流沖積平原,表面覆蓋一層淤泥,整個平原開闊平坦,平均海拔不足7米。晚更新世幾次海侵,這里一度出現海陸變遷和居民遷徙的現象。據考證,第四紀最後一次冰期阿爾卑斯玉山冰期全盛時期,海平面比現在要低一百多米,時間在一萬二千年前,當時寧紹平原的范圍更廣,向北、東方向的大陸架上延伸。因寧紹平原背山面海,開闊平坦,氣候暖熱,水土豐厚,北部四明山、會稽山地又是山林富饒,燃料充沛,人居環境得天獨厚。中華民族的其中一支祖先於越先民在這里大量繁衍,他們積累了大量農業生產技術,《周禮·職方氏》說,東南楊州「其谷宜稻」 ,河姆渡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挖掘中發現人工栽培稻的遺跡和大量陶器碎片,說明在這里稻作農耕是其主業,原始制陶業這時在紹興也已形成迅速發展。距今7000—6000年,最後一次海侵達到高峰時,寧紹平原又一次成為汪洋,現今杭州灣兩岸寧紹平原與杭嘉湖平原成為相互聯結的淺海,越民族紛紛從北部平原撤退。另據史料記載,原始越民中的一部分過錢塘江趕往浙西和蘇南的丘陵;一部分東遷入東海,成為島民;留在本地的越民隨著寧紹平原自然環境自北而南的不斷惡化逐漸退入南部會稽、四明山地,這一支後來真正成為紹興的土著居民,河姆渡遺址就是當時越民族進入山區的最後一個平原聚落之一。直到越王勾踐即位時,海水逐漸退出平原,越民族才再一次走出山地,開發北部平原。這時的紹虞平原仍然為充鹽泥濘之地,到處是相互連接的瀉湖。史書記載,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踐利用鍾山(今卧龍山)的地形,沿山麓的一片平地上,修築了勾踐小城,成為紹興城的雛形,紹興從春秋建城一直發展到現在,時間上長達2500年之久,這在我國歷史上實屬罕見。在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古代,可以說優越的水環境對該城市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紹興多水,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曾有一段描述,「萬流所湊、濤湖泛決、觸地成川、枝津變渠。」春秋以來,隨著人口不斷增多,人們對紹虞平原的開發利用不斷加快,海潮倒灌、土地鹽分過重、灌溉水源缺乏,成為制約當地農業生產發展的三個重要因素。東漢永和五年(140年),會稽郡守馬臻以會稽郡城(今紹興城)為中心築堤蓄水,從會稽山麓以北直到紹興城一線之間,形成一個面積為200平方千米的大型水庫,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鑒湖水利工程。鑒湖的外堤上建有斗門、閘、堰等大小不同的排灌設備,通過縱橫交錯的人工灌渠向北部農田輸水,使這片土地旱澇保收,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在北部平原上出現了眾多的人工運河。隨著以後北部海塘的建成,紹虞平原(古時稱山會平原)少受杭州灣咸潮的威脅,鑒湖的稀釋鹽土的功能就逐慚喪失。在鑒湖成湖以來的近千年時間里,由於受源於會稽山、四明山麓眾多溪溝的影響,泥沙不斷淤積,湖底逐漸升高,鑒湖又失去了蓄水防洪的功能。到了人口壓力極其嚴重的唐宋時期,該地區因田地不足,人地之間的矛盾漸趨突出,宋真宗大中祥符(公元1010年)以後,「盜湖為田」已成常事。南宋王十朋曾說過:「每歲雨稍多則田以淹沒,晴未久而湖已枯竭。」可見到南宋時,鑒湖已徹底失去了作用。鑒湖的湮廢消失,給紹興城周圍留下了大大小小許多自然湖泊,據《會稽志》記載:鑒湖消失後,形成東西兩大湖群,其中東湖群有浮湖、白塔洋、謝憩湖、康家湖、泉湖、西葑湖等等;西湖群有周湖、孔湖、鑄湖、贔石湖、容山湖、秋湖、陽湖等等,它們

與蕭紹運河、北部灌溉河渠以及曹娥江、浦陽江等自然河流連成一體,成為紹興城鄉之間的水上交通通道。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河湖的存在卻阻隔了陸路交通的發展,船運自然成為南宋鑒湖消亡之後紹興城鄉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古時紹興人的重要經濟來源。當地城鄉居民,面河建房、切石為埠,「碼頭人家」、「單面街」、「八字橋」等成為江南水鄉獨具紹興特色的重要景觀。

春秋時越王勾踐說過:「水行山處,以船為車,以楫為馬。」船在紹興的起源應在春秋之前,晚更新世最後一次海侵,使繁衍在寧紹平原上的於越民族,被迫改變自己的勞動生活習俗,棄平原農耕習慣操山海漁狩生活,學會適應有水的環境,蛇圖騰文化就是越民族「人水合一」的重要見證。餘姚河姆渡遺址第四文化層挖掘中發現了刻有花紋的木漿,足以說明,在紹興舟船作為交通工具出現的歷史。然而,至今為止的史料記載中,烏篷船一詞最早出現在宋朝,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隱居故里紹興時,對當地人們的鄉間閑逸生活有過詩句描述:「輕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斷萍洲煙雨」。這是對烏篷船最早的文字描述,由此可見,烏篷船在南宋已成為紹興人生產生活中一種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烏篷船的出現與鑒湖的消失在時間上可謂不謀而合,這與鑒湖消失後,紹興城鄉稠密的河湖網阻隔陸路交通的開發分不開。在紹興,烏篷船作為一種貨客二用的交通工具,其周轉的方便性更優於陸上交通,且大量出現在文化、旅遊、風俗等活動之中,魯迅所著諸文中描寫的紹興人坐在烏篷船里看社戲就是個很好的例證。

烏篷船一方面反映了紹興有水的環境,同時,也是紹興人在生產生

活中長期與水打交道的結晶,烏篷船的形式、材料、造型、顏色、裝飾、動力設置都體現了紹興多水的地理環境和紹興人特殊的生產生活習俗。古時候穿梭在紹興城鄉之間水面上的船有二種,一種是白篷船,作航船用,屬現在的貨船;另一種是烏篷的,屬坐人載客用的客船。烏篷船根據大小又可以分四明瓦、三明瓦、腳劃(讀uoa音)船等幾種。烏篷船的船篷是半圓形的,用竹片編成,竹片與竹片之間夾一些竹箬,雨天阻擋雨水的下滲,竹片塗上一層黑油,有利於雨水下滑;兩扇固定的圓篷稱「定篷」,而在定篷之間有一扇可以滑動的透光圓篷,上面鑲嵌著一片片一寸見方可以透光的薄蠣殼,雨天時蓋上明瓦擋雨遮風,晴天時移開明瓦通風透陽。因此,當地人把這個圓篷叫做「明瓦」。三明瓦就是中艙有兩道,後艙有一道明瓦的一種。在紹興,比四明瓦更大的還有一種大烏篷船,船體上雕刻著花紋、圖案,船頭雕刻、彩繪著似虎頭形象的動物,當地人叫它「益鳥」,其形象十分古怪,似在微笑,且又讓人恐懼。這與古越民族長期生活的水環境有密切的關系,當海侵達到高峰時,古越北部的大部分土地成為一片汪洋,越民在海中捕撈,經常會遇到大風浪而出現船翻人亡的事故。降伏興風作浪的海龍,保證漁船、航船在海面上風平浪靜一直成為越民族的神聖嚮往。而益鳥 深 居海內,性嗜龍,龍見而避之,所以船民把它繪於船頭,使龍無法在水面上作祟,以保證行船太平,後人一直沿用至今。

古代不少官宦富豪常常坐著大烏篷船(現已逐慚被豪華機動遊艇所代替)游覽、掃墓、迎親、看戲;一些文人墨客也在烏篷船上飲酒作詩,留下了許多墨寶。魯迅先生筆下的「文人酒船」,俗稱「梭飛」的就是三明瓦。坐烏篷船旅遊已經是現在紹興旅遊的一大特色。目前,穿梭在紹興城鄉各大景點之間的烏篷船大多是腳劃船,船小可一人經營,靈活方便,有利於接客載人;乘腳劃船游紹興,是目前紹興最時尚的一種旅遊方式,船在運河上行駛猶如一葉扁舟,船底常常墊一些草席,遊客上船後席地而坐,頭頂離頂篷僅有二、三十厘米,船尾坐一艄公,手腳並用,嫻熟自得。烏篷船前進的動力來自艄公的雙腳,艄公的腳用力蹬槳,船就穩穩地前進了,「腳劃」的意思正妙在此,夾在艄公腋下劃水的木槳是船舵,

用它可以控制船的方向。天氣比較暖和的日子裡,遊客們可以把雙手伸出船外,擱在左右的船舷上,有時還可以輕輕拍打水面,如鴨子嬉水狀。坐滿遊客的烏篷船,船身「吃水」較深,遊客的視線往往與船外的水面相差不多,乘這種船旅行,彷彿坐在平靜的水面上,當船在城裡行進時,眼前的高樓大廈與古樸的「八字」橋從身邊和頭頂「走」過,猶如在播放江南水鄉風光的慢鏡頭。每當遊船「漫步」在鄉間水道時,兩岸田埂與眼鼻接近,能不時聞到泥土和田間作物發出的芳香,使人心曠神怡。紹興烏篷船已名揚海內外,紹興市政府適時提出建設旅遊大市的口號更為烏篷船體現其旅遊價值提供了更好的機遇,在紹興,烏篷船不僅是一種特殊的交通工具,更是一項無價的旅遊產業,紹興人充分利用天然的水環境,挖掘隱藏在烏篷船內部的文化內涵,充分展示紹興獨有的山水風光、歷史背景、風土人情、地方特產。一場烏篷船的船娘招聘會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諸多學子,烏篷船是紹興人的旅遊產業,更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以水鄉澤國聞名於世的紹興,自古為受人稱頌的旅遊勝地。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二十四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紹興市現有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近200處,「悠悠鑒湖水,濃濃古越情」。紹興以其人文景觀豐富、水鄉風光秀麗、風土人情誘人而著稱於世,自古即為遊客嚮往的游覽勝地。 紹興就是這樣一座地方色彩很濃的著名水城。悠悠古纖道上,綠水晶瑩,石橋飛架,輕舟穿梭,有大小河流1900公里,橋梁4000餘座,構成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色。東湖洞橋相映,水碧於天;五泄溪泉飛成瀑,五折方下;柯岩石景,鬼斧神工;蘭亭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而被稱為書法勝地;沈園則因陸游、唐琬的愛情悲劇使後來者嗟嘆不已;此外還有唐代纖道,南宋六陵,明清石拱橋以及與此相關聯的紹興風土人情,以烏蓬船、烏氈帽、烏乾菜為代表,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並呈現獨特的地方風采,令人仰慕神往。
境內四季分明,氣候濕潤,光照充足,年平均溫度16.4。C,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
景觀:八字橋 半亭御碑亭 會稽山 鏡水飛瀑 流觴亭 宋六陵 咸亨酒店 圓善園 越女春曉 越中名士苑 周恩來紀念館 蔡元培故居。

紹興的經濟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是被旅遊業帶動的.地形特徵使得紹興有很好的發展旅遊業的環境因素.
位於長江中下游經濟較發達地區,水陸交通便利,靠近市場,靠近上海,杭州,寧波等經濟發達城市,有利於發展經濟.

Ⅳ 遠古紹興的自然環境

一、遠古紹興自然環境
遠古的紹興自然環境分兩片,以會稽山脈的平水為界,一片是山南,一片是山北。山南是山地,是古人生活群居的地區;山北是沼澤地區,時不時有海水灌上來,一直灌到平水。
紹興人曾在上世紀的1967年從乾旱的河床里挖出泥煤;知識青年曾在學大寨的年代裡,在挖墳開田中從地下一米多處挖出泥煤。這些泥煤初挖出來時是整沓整沓的茅草、樹葉和樹枝,黑中泛黃,一見陽光後,這些茅草樹葉樹枝就變成黑黑的泥煤了,這是紹興平原上的沒有記錄的考古。現今還在挖井的師傅們會告訴你紹興地區挖井經常會碰到泥煤層的故事。泥煤是怎麼形成的?我以為是遠古灘塗上生長的茅草和小樹枝葉,海水經常沖上灘塗,茅草成片成片地頑強地生長。當錢塘江的海水高起來後,海水夾雜著泥沙,將大量泥沙沖上灘塗,當然也在這些灘塗中留下一些水灣,這些水灣以後成了鑒湖和白塔洋等湖泊,並與灣水河流連成一片。古人生活在山上,當平原不再是水的天下後,古人就逐漸移民來到平原上生活,境內的馬鞍市橋仙人山、鳳凰墩新石時代文化遺址,距今約五千年。原隸屬於紹興的河姆渡文化,都說明五六千年前紹興先民移民到平原上來生活。
遠古紹興地處熱帶,降水量充足,氣候溫暖而濕潤,非常適合多種動植物的生長。南部丘陵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古木參天,林蔭蔽日,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北部水網地帶,沼澤遍布,河流湖泊交錯縱橫,魚類資源十分豐富。中部河谷盆地,土質疏鬆、肥沃,有利於發展種植業

Ⅳ 紹興地理位置

紹興地處長三角、浙江省東部,是歷史上的大都會和世界文豪魯迅先生回的故里。素有「中國答文化聖地」、「東方水城」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長三角區域中心城市,華東天然交通樞紐,民營經濟第一城,中國品牌之都,中國經濟民富強市,聯合國人居獎城市和全球紡織中心。紹興近年快速發展,著力構建大紹興都市圈(交通樞紐、商務集聚、旅遊名城、新興產業),重現東南巨郡風采。

Ⅵ 紹興地理位置位於哪裡

紹興市境位於浙江省中北部、錢塘江河口段南岸,介於北緯29°13′36〃(新昌安頂山)至

Ⅶ 紹興的氣候特點

紹興,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濕潤多雨。但由於地處中緯度,地形較復雜,小氣候差異明顯,災害性天氣頻繁。

1、春季,冬、夏季風交替,太陽輻射增強,氣溫漸升,冷暖空氣活動頻繁,春雨連綿,雨水增多,風向多變,天氣變化大,常有倒春寒、大風冰雹出現。

2、秋季,北方冷空氣逐漸影響,氣溫開始下降,常常是」一陣秋雨一陣涼」。暑熱漸消,多數年份秋高氣爽,」十月小陽春」,但常受台風影響,狂風暴雨,有些年也會出現」秋拉撒」天氣,因此,秋季也是第二雨季。

3、冬季受冬季風控制,盛吹偏北風,寒冷、乾燥,天氣穩定,是一年中溫度最低、降水最少的季節。

(7)紹興地理環境擴展閱讀:

1、地名由來

夏稱「於越」,亦稱大越,簡稱"越"。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國,稱"越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降越君,稱會稽郡。晉稱會稽國,南朝時為東揚州治所。

隋開皇九年(589),改置吳州總管府,治會稽縣。大業元年(605)起稱越州,此後越州與會稽郡名稱交替使用。

南宋高宗趙構取」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之意,於建炎五年(1131)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並沿用至今。

2、歷史文化

紹興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紹興話是紹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越劇起源於紹興。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

社戲是流行於紹興的傳統民間娛樂風俗,是舊時紹興城鄉春秋兩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戲,用以酬神祈福。社戲源於該地農村春秋兩季祭祀社神(土地神)習俗。

Ⅷ 紹興的地理環境

境內河道密布,湖泊眾多,向以」水鄉澤國」享譽海內外。受山脈走向制約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河流普遍具有流量豐富,水位季節變化大,一年有兩個汛期,上游水力資源豐富,下游多受海潮頂托等特點。境內主要有匯入錢塘江的曹娥江、浦陽江、鑒湖水系;浙東運河東西橫貫北部,與南北向河流溝通,交織成北部平原區河密率很高的河網水系。此外,上虞尚有部分河溪屬甬江水系,諸暨尚有很小部分屬壺源江,經富陽直接注入富春江。
紹興市總水資源量65.69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63.78億立方米增加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63.56億立方米,占總水資源量的96.80%。產水系數0.53,產水模數79.55萬立方米/平方千米。人均佔有水資源量1500立方米,比多年平均人均水資源量增加2.30%。紹興市共有大中型水庫17座,年末蓄水量4.37億立方米,與2008年末蓄水量(3.89億立方米)增加12.40%。 紹興市主要河流 曹娥江:屬錢塘江水系,發源於磐安縣尚湖鎮王村的大盤水脈長塢,自南而北流經新昌、嵊縣、上虞,於紹興三江口以下注入杭州灣。幹流全長193公里,境內長156.6公里;流域面積5099.15平方公里,占紹興市總面積的61.8%,是境內最大的河流。澄潭江:為曹娥江幹流上游段,自源頭至嵊縣城關鎮,長85公里,流域面積854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長樂江、新昌江、黃澤江,先後在城關鎮附近匯入,呈典型的扇狀水系。
長樂江:舊稱西江,發源於海拔744米的東陽縣道尚嶺,至嵊縣綠溪鄉入市境,稱綠溪江。經水竹、合山村流至太平村,稱合山江。
新昌江:舊稱潭遏溪,發源於海拔932米的天台縣華頂山,流經新昌於黃泥橋村入嵊縣,至新聯鄉搗臼爿村注入澄潭江。流域面積535平方公里,全長52.5公里,河道平均比降4.5‰。砂礫河床,寬100米左右。
黃澤江:舊稱東江,發源於海拔954米的寧海縣與新昌縣交界的蝦脖尖。右岸有上東江(晦溪)匯入,至嵊縣浦口鄉萬年亭注入曹娥江。流域面積577平方公里,全長65公里,河道平均4.5‰,砂礫河床,寬90~140米。
隱潭溪:因寨嶺、石窟間的隱潭得名,舊稱李家溪。發源於餘姚市鵓鴣岩南坡,在上虞嶺南鄉白龍潭村入境,流經嶺南、覆厄鄉至章鎮鎮南匯入曹娥江,全長30公里,流域面積73平方公里。
范洋江:因江邊的范洋村得名,發源於嵊縣北部的西社鄉岩嶺,至上虞羅村山注入曹娥江,總長25.5公里,流域面積88平方公里,河底寬20米。屬季節性溪流。
小舜江:因是舜江(曹娥江)的主要支流得名,又名小江或東小江。總長73公里,流域面積544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寬40米,屬常年性溪流。
浦陽江:屬錢塘江水系,發源於浦江縣花橋鄉天靈岩南麓,從諸暨安華水庫進入市境,於諸暨城北茅渚埠分東西兩江,西江為主流,至湄池又合二為一,直到蕭山聞家堰匯入錢塘江。境內主要一級支流有大陳江、開化江、五洩江、楓橋江、店口江和凰桐江。幹流總長151.1公里,總流域面積3431平方公里,市境內長67.6公里,流域面積2224.9平方公里。大陳江:是浦陽江入境後第一條南會支流,源出義烏市巧溪鄉全章嶺大塢尖,經巧溪、蘇溪、大陳三鄉,由浦江縣鄭家塢流入諸暨湯江鄉,流域面積245平方公里,主流長39.6公里,諸暨境內7.2公里,河流寬200米左右,主河槽寬60~70米。
開化江(上東江):由璜山江、陳蔡江組成,兩江自東南向北流至街亭會合後,始稱開化江,至丫江楊匯入浦陽江。全長46公里,流域總面積623平方公里,境內面積608平方公里,常年流量4.2立方米每秒。
楓橋江:是浦陽江的一條重要支流,由櫟橋江(左、右溪)、楓橋江(黃檀溪)、孝泉江(大幹溪)三水組成。楓橋江居中,左側櫟橋江,右側孝泉江。上游均為山溪型河流,下游為感潮河段。主流楓橋江,源出諸暨、嵊縣交界的龍頭崗北麓,主流全長25公里。總流域面積432平方公里。
凰桐江:源出諸暨紫雲鄉五雲嶺南麓,東流經寨頭、大路楊、凰桐等村,流入蕭山尖山鎮注入浦陽江。源長52公里(境內46公里),流域面積180平方公里(境內160平方公里)。
浙東運河:始於杭州三堡,向東至鎮海流入東海,為京杭運河之延伸部分,自西向東溝通錢塘江、甬江兩大水系。西自錢清入境,經柯橋、紹興、皋埠、陶堰、東關、曹娥,至驛亭長壩閘出境。境內蕭紹運河構成的河網水系又稱三江水系(古稱鑒湖水系)。

Ⅸ 紹興的地理位置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面積8256平方公里,人口434萬,其中市區面積339平方公里,人口64萬。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薈萃,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開放城市。
我市處於中、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過渡地帶,季風氣候顯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豐富,濕潤溫和。「三大盆地」氣候各具特色,局地性小氣候資源豐富,但洪澇、乾旱和低溫冷害等常有出現。

我市常年平均氣溫16.5℃,極端最高氣溫39.5℃,極端最低氣溫-10.1℃,≥10℃的活動積溫在5200℃以上,80%保證率為4800℃以上,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初日常年平均出現在4月上旬中期。

初霜一般出現在11月中旬後期,終霜一般出現在3月下旬前期,無霜期年平均為238天。

常年降水量平均為1438.9 mm,且分布不均,降水年變化呈雙峰型且年際變化較大,即3-6月和9月為兩個多雨季,7-8月和10月至翌年2月為兩個少雨季,最多年降水與最少年相差達895.2 mm;年降水日數平均為156.2天。

年日照時數平均為1895.0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42.5%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