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旅遊地理知識點

旅遊地理知識點

發布時間: 2021-01-18 02:37:59

1. 高中地理選修 旅遊地理的知識點

你是要考試嗎?環境地理比較好拿分哦,我們班基本上做那環境的,那些大多以前都接觸過的,比較容易。不好意思,旅遊的就沒辦法幫你了!

2.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

各知1識點梳理:
⑴我的家在哪裡
①構成社區的要素:相對固定的區域、一定數量的人口以及居民具有共同的區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關的利益和比較密切的交往。P6
②地圖的三要素:P7-8
A.方向:地圖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種。
「一般定向法」是地圖上普遍採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指向標定向法」是在特定條件下所採用的方法,它的畫法有多種,但必須標注出正北方向。
「經緯網定向法」是最准確的定向方法。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弧線叫經線,與赤道平行的線叫緯線。在地球儀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B.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之比,又叫做「縮尺」。地圖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種表示形式。
線段式。例如,0 10 20千米
文字式。例如,「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千米」 。
數字式。例如,1:10000 。
比例尺越大,地圖包括的實地范圍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詳細;比例尺越小,地圖包括的實地范圍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注意單位的換算,1千米=100000厘米。
C.圖例和注記:地圖上用來表示地理事物的符號叫圖例;地圖上用作說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數字,叫做注記。
③社區的主要功能:政治、經濟、文化和管理功能。
⑵多種多樣的社區 P10-13
①社區的主要類型:功能社區、自然社區、行政社區。
②社區的差異:社區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規模不同;二是特色各異,包括城鄉之間及城市內部之間的差異。
③社區間的聯系:不同區域間的聯系不僅表現在物產方面,還表現在經濟、文化、信息等各個方面。
⑶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P14-17
①常見地圖:
政區圖:按制圖區域的大小,可分世界政區圖、大洲政區圖、國家政區圖和地區政區圖等。
地形圖:常見的地形圖有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
旅遊圖:向人們提供旅遊項目、旅遊景點數量和特徵、交通線路、旅遊服務設施等信息。
②讀圖步驟:
首先看比例尺和圖例,了解地圖內容的詳略程度,熟悉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種符號;
然後概略地了解整個地區的一般特徵;
最後分要素、地區詳細閱讀。
2.具體事例點撥:
⑴請仔細觀察,然後完成下列表格。
數字式 線段式 文字式
1:250000

0 10 20千米

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千米
⑵把下列社區與其相對應的類型用線連接起來
農村
生活小區 功能社區
街道
城市 自然社區
大學區
農場
高科技園
縣 行政社區
工業區
⑶請你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地圖。
杭州的小光准備暑假到西安去旅遊 旅遊景區圖
小紅想找摩納哥的位置 世界政區圖
小靜向同學介紹黃山的主要景點 中國交通旅遊圖
第二單元復習
1、地球上海洋占據了71%,而陸地只佔據了29%。P20
2、地球中面積廣大的陸地是大陸,其中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是歐亞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是島嶼。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三面環水,一面與大陸相連的是半島,世界上最大的半島是阿拉伯半島。世界上最大的群島是馬來群島。
3、請掌握世界七大洲的面積大小順序和在地圖上的位置。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亞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都在東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極洲在東西半球各一半。亞洲、歐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極洲在南半球。非洲則剛好在南北半球一半。P21
4、請掌握世界四大洋的面積大小和在地圖上的位置。要求在紙上能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明確洋與洲之間的位置。如被歐洲、北美洲、亞洲所包圍的洋是北冰洋等。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經度最廣的是北冰洋和南極洲。
5、請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峽名稱及它們的位置。直布羅陀海峽、馬六甲海峽、白令海峽、英吉利海峽、麥哲倫海峽、德雷克海峽、台灣海峽、瓊州海峽、黑海海峽。
6、請掌握世界上洲與洲之間的分界線、洋與洋之間的分界線。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分界線、太平洋與北冰洋之間的分界線、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的分界線。(閱讀課後圖冊)
7、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它位於中國與尼泊爾之間。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亞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長的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是安第斯山脈。世界上最長的河是尼羅河(非洲)。
8、世界氣候 P25
緯度 氣候類型 氣候特點
大致在南北緯30ο之間 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草原氣候 全年高溫,一年有明顯的干、濕兩季
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高溫,一年有明顯的旱、雨兩季
熱帶沙漠氣候 全年高溫,乾旱少雨,甚至幾年不下雨
大致在南、北緯30-40度之間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地中海氣候 夏季乾旱炎熱,冬季溫和多雨
南北緯40-60度之間 溫帶季風氣候 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熱多雨
溫帶大陸性氣候 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冬季嚴寒,氣溫年變化大
溫帶海洋性氣候 終年濕潤,冬雨較多,冬不冷夏不熱,氣溫年變化小
南北極圈附近 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冬季漫長而嚴寒,暖季短促,降水集中在暖季
極地附近 極地氣候 終年嚴寒,皆為冬季
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之上 高山氣候 隨著高度增加,氣候垂直變化非常明顯
9、了解世界氣候類型圖中亞洲的氣候類型分布,尤其是阿拉伯半島、中國和非洲、歐洲的氣候類型。P25-26
10、自然環境主要是由地形和氣候兩個要素構成,組成了世界自然景觀的地區差異。
11、氣候的主要兩個要素是氣溫和降水。植物和動物對當地的氣候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尤其是植物。(掌握世界上主要的氣候類型區中的動物)
12、請掌握亞洲的主要地形區。P29
13、中國的位置是:位於北半球、東半球。大部分位於中緯度帶,小部分位於低緯度帶;大部分位於北溫帶,小部分位於熱帶。位於亞洲的東部,東西跨經度達62度,南北跨緯度達50度。瀕臨太平洋,背靠歐亞大陸。地理位置的特點是海陸兼備。這種地理位置的優點是:見書本P41頁。
14、世界三大人種是白色人種、黃色人種、黑色人種。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種是白色人種。南北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叫拉丁美洲)的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他們屬於黃色人種。世界人種分布的特點:既有大范圍的集中,又有小范圍的散布。(請掌握三大人種的特點)P30
15、世界上有近200個國家。國旗和國歌是一個國家的象徵。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面積最小的國家是梵蒂岡(都位於歐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中國,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國家是梵蒂岡。
16、國界線范圍內的鄰陸、鄰水、鄰海和鄰空,總稱領土。世界面積最大的六個國家順序請掌握。P32
17、世界上可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其中整個非洲和拉丁美洲以及絕大部分的亞洲的國家屬於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和亞洲的日本。P33
18、世界上國與國之間要互相聯系和交往,共同解決世界問題。採取的措施可從國際法律、經濟(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有關方面來回答。(請說出幾個世界組織的名稱及主要的情況)P33-34
19、東西半球的劃分是以東經160度和西經20度來劃分的。南北半球的劃分是以赤道來劃分。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東經的代號是E,西經的代號是W,北緯的代號是N,南緯的代號是S。經線和緯線是互相垂直的,經線的形狀是半圓,而緯線的形狀是圓或點。判斷經緯網中的東西經度的方法是從左到右,度數在不斷減小的是西經,度數在不斷增加的是東經。而南北緯線的判斷則是從下往上,度數在不斷減小的是南緯,度數在不斷增加的是北緯。
20、地球每轉10需要4分鍾,即轉150需要1小時,我國東西之間跨經度達62度,則東西之間時間相差4個小時多。其中0度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是通過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世界上又把西經7.5度——東經7.5度之間的地區叫零時區(中時區),向東可以劃分為11個半時區,向西也可以劃分為11個半時區,加起來正好是24個時區,相鄰兩個時區時間相差1個小時。英國倫敦為零時區,北京為東八區(中國時區相差4個時區)。東京為東九區。
21、高中低緯度帶的劃分和地球上五帶的劃分請掌握。由此來練習掌握地球上的某一個點的位置。(給出某一個點的經緯度,判斷它位於什麼半球,什麼緯度帶,什麼溫度帶)P36
第三單元復習
1、我國陸地面積是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與歐洲面積最接近).面積最大的六個國家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2、我國的四個端點是:最東端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最西端是新疆的帕米爾高原。最北端是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最南端是曾母暗沙 P40
3、要求掌握中國的14個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六個國家在地圖上的位置。P40-41
4、我國最大的島嶼是台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第三大島是崇明島。最大的群島是舟山群島。我國的兩大內海是渤海和瓊州海峽。
5、我國的行政區劃分為三級:第一級是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第二級是縣、市、區、自治縣等。第三級是鄉、鎮、街道。我國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共有34個行政區劃。P42-43
6、要求熟記我國34個行政區劃的全稱、簡稱、省級行政中心以及在地圖上的位置和它們的形狀。P42-43
7、我國跨經度最廣的省區是內蒙古自治區。最南的省區是海南省,最北的省區是黑龍江,最西的省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東的省區是黑龍江。鄰國最多的省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8個)。鄰省最多的省區是內蒙古自治區和陝西省。浙江省的鄰省是江蘇、上海、安徽、江西、福建。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是新疆。
8、2000年我國的人口已達12.9億,約佔世界的22%。我國的人口密度是134人/平方千米,是世界的3倍。P44
9、我國的人口地理分界線是黑河——騰沖。此線以東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少。P45
10、我國民族有56個,其中少數民族是55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廣西壯族。人口超過100萬以上的少數民族有18個,人口超過100萬以上的民族有19個。
11、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漢族人口多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而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東北的邊疆地區。P45-46
12、我國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區是雲南省。少數民族中「回族」以普通話為本民族的共同語言。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是「回族」。
13、五個自治區的少數民族要求掌握,並了解他們的風俗習慣、節日、服裝、信仰的宗教。
14、我國的地形類型有五種: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我國地形的特點是: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逐級降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15、我國的氣候類型有五種: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高山氣候。我國氣候的特點是:氣候復雜多樣,各地氣候差異顯著。P50
16、請掌握我國主要的地形區及它們的特點。並明確它們在哪一級階梯中。P48-49
17、正由於我國地勢是西高東低,所以影響到我國的氣候東部降水量比西部豐富,東部氣溫比西要溫暖。也影響到我國的河流大致是自西向東流。
18、正由於我國的氣候復雜多樣,影響到世界上絕大多數農作物可以在我國種植。
19、請掌握我國氣候的分布。尤其是舟山的氣候類型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舟山的地形主要是以丘陵為主。
20、夏季風氣候具有雨熱同期的特點。夏季風可以帶來豐沛的降水,而且是氣溫較高的時期。所以季風區與世界同緯度相比,氣候比較濕潤;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但由於季風氣候的不穩定性,它會給我們帶來洪澇或乾旱這樣的自然災害。P51
21、掌握夏季風和冬季風的性質、風向、發源地。P50
22、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為: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脈、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這線以東為季風區,以西為非季風區。
23、黃河 上、中、下游各段的水文特徵
各段 范圍 水文特徵
上游
巴顏喀拉山北麓——
內蒙古河口鎮 1、上源段:水量小、水清流緩2、峽谷段:水流急、峽谷多、水能豐富、水量大增3、河套段:水量減少、水利工程發達。
中游 內蒙古河口鎮——河南孟津 水量大,河水洶涌,泥沙大量流失
下游
河南孟津——黃河入海口 流速減慢、泥沙大量沉積、形成了世界上罕見的地上河。
24、如何治理黃河?關鍵在於治沙 P54
(1)、在中游黃土高原地區,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和修築梯田等水土保持工作。(2)、在下游培修大堤,「引黃淤灌」。
(3)、在上、中游幹流上興建一系列如:龍羊峽、劉家峽、青銅峽、三門峽等水利樞紐工程,初步發揮了防洪、灌溉、發電等效益。
25、黃河、長江比較
項目 長 江 黃 河
源頭 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 巴顏喀拉山北麓
入海 東海 渤海
幹流長度 6300千米 第一大河 5400千米 第二長河
流經省區 青、川、藏、滇、渝、鄂、
湘、贛、皖、蘇、滬(11個) 青、川、甘、寧、內蒙古、
晉、陝、豫、魯(9個)
水系形狀 「之」字形 巨大的「幾」字
上、中、下各段劃分 源頭——湖北宜昌——江西湖口——入海口 源頭——內蒙古河口鎮——河南孟津——入海口
主要支流 上游: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
中游:漢江、湘江、贛江 上游:洮河、湟水
中游:汾河、渭河
主要水利工程 上游:二灘、三峽、葛洲壩
中游:丹江口(漢水) 上游:龍羊峽、劉家峽、青銅峽
中游:三門峽、小浪底
26、長江是中國最重要的內河航運大動脈,是內河航運中運輸量最大的河流。有「黃金水道」之稱。P55
27、長江流經的主要地形單元有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巫山、長江中下游平原。P48
28、防洪是綜合治理長江的首要任務,措施可以有:加固江防大堤,興建水庫,疏浚河道,中上游禁止砍伐樹木。
29、著名的水利樞紐工程有:黃河小浪底(黃河的中游),長江三峽工程(全國最大的),及長江的葛洲壩(兩個都位於長江的上游)
30、我國南方與北方的范圍:東部季風區,以秦嶺—淮河為分界線
31、南、北方兩地的差異:P60-61
比較項目 南方 北方
一月均溫
(高於或低於0℃) 高於0℃ 低於0℃
年均降水量
(大於或小於800毫米) 大於800毫米 小於800毫米
土地類型 水田 旱地
主要農作物 水稻、甘蔗、油菜 小麥、玉米、甜菜、花生
人們的主食 米飯 麵食
建築風格 「人字形」屋頂,多敞口 平頂居多,多封閉、嚴實
32、我國東部和西部的范圍:西部地區為5個自治區,1個直轄市,6個省。請掌握哪些省區屬於西部。P62
33、東部和西部各自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優勢:P63
東部:資金雄厚,技術力量強大,管理經驗豐富,人才多,交通便利。
西部:面積廣大,資源豐富,可以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34、游歷華夏(不同運輸方式的特點)
鐵路:運量大,速度較快,運費較低,受自然條件影響小;
公路:機動靈活,速度較快,對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水運:運量大,運費便宜,速度較慢,受天氣條件影響較大;
航空:運量小,速度快,運價高;
管道運輸:運量大,運費低,安全可靠,受自然條件影響小。
35、請把南北差異的情況運用到具體的人們的生活生產中去。
特別要注意的知識點:
1、俄羅斯與印度同我們中國各有兩段邊界是相連的。
2、中國有鄰國最多的省區是新疆。
3、在34個省級行政區中,新疆的面積最大,佔全國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內蒙古自治區是跨經度最多的省區;甘肅省鄰三個自治區(新疆,內蒙古、寧夏);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省;我國領土的最東端和最北端都在黑龍江省;長江和黃河都流經的省區是青海和四川;長江的上游和中游都流經的省是湖北省;
4、容易使我們記錯的幾個簡稱:山西省-晉-太原;安徽省-皖-合肥;福建省-閩-福州;江西省-贛-南昌;河南省-豫-鄭州;湖北省-鄂-武漢;湖南省-湘-長沙;廣東省-粵-廣州;貴州省-貴或黔-貴陽;雲南省-雲或滇-昆明;陝西省-陝或秦-西安;
5、我國的重要的幾條地理分界線:
中國的人口分界線:黑河――騰沖一線;中國的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風底斯山一線;中國的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中國地勢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一線;中國地勢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
6、世界人種分布的特點:大范圍的集中,又有小范圍的散布;中國人口分布的特點:人口分布不均勻,東密西疏;中國各民族在地區分布上的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
7、沿北緯32度線,從西向東,我們能看到:喜馬拉雅山、青藏高原、橫斷山、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這條線是我國最典型的地勢三階分布)。P49
8、造成中國氣候南北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緯度位置的影響;造成中國降水東西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海陸位置的影響。
9、造成同緯度的兩個地方(如中國南方的珠江流域和西亞的阿拉伯半島)氣候、降水的差異是兩地海陸位置的不同及受季風的影響.P51
第四單元復習
1.各知識點梳理:
⑴家住平原P70-73
①湄南河平原的自然環境、氣候條件及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特點:
湄南河平原水網密布,土壤深厚、肥沃;氣候高溫多雨;生產水平普遍較低,水稻生產主要靠人力完成;村莊內傳統的民居大多就地取材,以木、竹為主,用木樁支撐,懸空架設;人們崇尚」穀神」」稻母」等神靈,能夠團結互助,關愛弱者,以共度難關.
②美國中部平原農場的生活圖景:
A.人們居住得比較分散。
B.勞動人手不多。
C.農業生產主要是機械化作業。
D.人們生活水平較高。
③湄南河平原和美國中部平原的差異:
內容 泰國湄南河平原 美國中部平原
地理位置 亞洲東南部 北美洲中部
人口密度 密集 分散
主要農作物 水稻 小麥、玉米、大豆等
農業生產方式 精耕細作 機械化作業
生活水平 較低 較高
⑵與山為鄰P74-77
①天山山體從山麓到山頂不同的自然景觀:
從山麓到山頂依次是荒漠、草地、森林(闊葉林——針葉林)、草地、雪山。P74
②元陽縣發展水稻生產的有利條件:
A.元陽縣位於哀牢山區,這里一年四季都有來自印度洋的水汽,加上元江的水汽蒸騰升空,形成雲雨,常年不斷的雨水,為水稻的生產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B.合理的引水渠道,使雨水得到了有效利用,灌溉了層層疊疊的梯田。
③盧卡索的旅遊業對當地人們生活的影響:
有利方面:A.人們能在家鄉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避免了外出打工的辛勞;B.能有較高的經濟收入,提高生活水平;C.帶動了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不利方面:A.盲目和過度開發旅遊資源,造成旅遊區生態環境的破壞,進而影響到當地人民的生活;B.生態環境的破壞,將影響到該地區長遠的發展。
⑶傍水而居P78-83
①太湖流域最初的形成、發展情況:
農村百姓進行交易活動的場所、貨物的集散地——交易的頻繁、交易人數的增多、商品的豐富——出現店鋪、街道、簡單的手工作坊——出現以從事商業和手工業為生的人——出現小城鎮。
②與過去相比,大魚島漁村的生產、生活變化情況:
生產方面的變化:A.由單一捕撈到人工養殖、耕海牧魚;B.由木製帆船到機動漁輪;C.由簡陋漁具到新式網具;D.由個體打魚到漁業集團公司的大規模生產;E.由對水產單一腌制到冷藏、加工多樣化;F.由只能在近海捕撈到中海、遠洋捕魚。
生產的變化帶來漁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面的變化:A.由低矮的平房到漁民新村;B.由生活的貧窮到幸福美滿。
③義大利如何因水而生、而興、而美、而危,如何因水再興。
⑷草原人家P83-86
①澳大利亞成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的原因和表現:
原因A.澳大利亞地勢平坦、開闊、乾旱、草原面積廣是發展畜牧業的重要前提條件。
B自流井多,地下水資源豐富,解決了牲畜的引用水。
C動物具有古老性,使羊群缺乏大型野獸的襲擊。
表現A.羊比人多。羊的數量多年來一直在1億只以上,澳大利亞全國人口只有1700萬,平均每人擁有羊6隻以上。
B羊毛量大質優。羊毛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②內蒙古草原人家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色:(略)P84-85
⑸乾旱的寶地P87-89
①坎兒井的構造及優點:
坎兒井的構造:由豎井、暗渠、明渠、蓄水池四部分組成。
坎兒井的優點:
A.減少強烈的水分蒸發,節約水資源;
B.深埋地下,避免地表污染,保證水質優良;
C.沒有陽光暴曬,水溫較低,是最佳的「清涼劑」;
D.由高向低自流灌溉,不需外加動力。
②絲綢之路的荒廢對現代綠洲農業的發展的啟示:要注意合理利用資源,發展科技採用滴灌等技術,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③絲路明珠和石油寶庫的異同
不同點 絲路明珠 石油寶庫
位置 中國西北部 阿拉伯半島
主要特點 綠洲農業帶來財富 石油資源帶來財富
解決水問題的措施 坎兒井 修建節水灌溉設備、海水淡化廠
農產品 葡萄、哈密瓜、小麥 椰棗、小麥、水稻
相同點 ①氣候乾旱、沙漠多、缺水 ②積極利用和改造環境,使其成為寶地
⑹文明中心——城市P90-95
①國際大都市應具備的條件
應該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利於發展對外貿易和交流;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經濟地位;科學技術比較發達;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較高的國際聲譽和良好的國際形象。
②上海成為國際大都市已具備的條件:
上海位於長江的入海口,處在中國海岸線的中部,東臨太平洋,是我國東南沿海著名的港口城市,對外貿易和交流極為方便,其遠洋運輸業連接著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上海具備成為國際大都市的優越的先天條件;歷代上海人民的不懈努力,使上海這座城市具有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上海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和經濟實力有目共睹: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家外資金融機構在此設立辦事處,上海是中國外資金融機構數量和種類最多的城市。上海證券業經過長期的發展已日益成熟,上海證券大廈成為我國金融業的標志性建築。
③築波城市建設的成功經驗給我們的啟示:
城市建設必須以人為本,為人們的安全、便利著想,要讓人們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悅,所以應該千方百計地改善城市的環境,充實城市的文化生活,營造和睦友善的社區氛圍等。
④巴黎獲得「世界文化藝術之都」美譽的原因:
因為巴黎的藝術是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去的,漫遊巴黎的人隨時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無處不在的藝術氣息。正是巴黎人對藝術的熱愛、欣賞、接納、傳承,才使各種藝術流派在巴黎生根,才使巴黎無論在何時,都能走在世界藝術的前列。
⑺來自家鄉的報告
①描述家鄉的基本點:
基本自然地理特點,如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特點等。
經濟特點:如主要的物產及其分布。
人文特點:如歷史沿革、名勝古跡、教育科技、著名人物。
2.具體事例點撥:
事例一:我國的長江中下游平原與湄南河平原的自然條件有很多相似之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橫卧在長江中下游的兩岸,是我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這里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稻田魚塘遍野,平原表面有一些起伏平緩的山丘。由於地處亞熱帶,又深受季風影響,雨熱同期。
(1)如果你是生活在這里的農民,你會選擇種植哪種農作物?為什麼?
(2)你認為我國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人們的生產生活與湄南河平原地區的人們有哪些相似之處?
點撥:(1)選擇種植水稻。因為這里地處亞熱帶,又受季風影響,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水分充足;地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有利於灌溉和排澇;人口密集,有大量精耕細作的傳統經驗的勞動力。所有這一切,都為水稻的生產提供了良好條件。
(2)都以精耕細作的水稻生產為核心;生產水平都普遍較低,靠人工勞作來完成,因而人口分布都比較密集;在生產和生活中都能團結互助,互相幫助和協作勞動;民居中的屋頂都是「人」字結構;都以稻米為主食;都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稻作文化」。

3. 高中地理旅遊地理有哪些易錯題,旅遊地理易錯知識點

易錯題集錦與點撥

易錯題 1:下圖是某區域太陽年輻射總量等值線(單位:百萬焦耳/平方米·年)圖。據此回答(1)
一(2)題。
(1)①、②兩地太陽年輻射總量的最大差值 R 可能是
A.2900<r<3000 p="" d.4400<r<4500<="" b.3400<r<3500c.3900<r
(2)導致①、②兩地太陽年輻射總量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副熱帶高壓 B.緯度位置 C.地形地勢 D.西南季風
【解析】(1)由圖可知,兩地太陽輻射總量:6000<①<6500,3000<②<3500,交叉相減 得出,
①②兩地太陽輻射總量的最大差值 R<3500, 只有答案 B 符合。 (2)由圖中經緯度可知,
①地位於橫斷山區,②地位於四川盆地,因此兩地太陽年輻射總量差異的主導因素是地形地勢,答案 C 正確。 【參考答案】(1)B (2)C
【友情提示】1.注意相對高度的計算,若①比②海拔高,且 a1<①<b1,a2<②<b2,則,a1-b2<①-②< p="" 2.查閱中國地圖,熟悉該區域的空間定位,同時注意①地位於橫斷山區,②地位於四川盆地。
易錯題 2:若地球在冥王星的軌道上運行,則會發生的現象有
A.變為寒冷的「冰球」 B.變為炎熱的「火球」 C.大氣層將會消失 D.體積將會變小
【解析】冥王星軌道距離太陽遙遠,溫度是最低的。大氣層與地球的體積質量有關。 【參考答案】A
【友情提示】 深刻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及相互對應關系:日地距離適中→地球的
溫度適宜;質量體積適中→存在大氣層。
易錯題 3:我國「神舟六號」飛船於北京時間 2005年10 月 12 日 9 時許成功發射,17日凌晨安全返回。據此回答下題。
下圖是以極點為中心的四幅半球圖,若用陰影部分表示飛船發射時刻區時為 10 月 12

日的范圍。其中最接近的是
A.a B.b C.c D.d
【解析】當北京時間為 10 月 12 日 9 時時,15°W 為零時經線,故區時為 10 月 12 日 的經度范圍是
22.5°W~180°,即此時地球上的新的一天占 202.5°,舊的一天佔157. 5,故排除 A。新舊兩天的分界線有兩條,一是 22.5°W,二是
180°經線,b、c、d 三圖中只有 d符合。 【參考答案】D
注意表述中:區時為 10 月 12 日的范圍,所以地方時為 0 點的經線向西7.5°也屬於新的一天。
易錯題 4:一架飛機在某地起飛,沿水平方向以 837km/h 低空勻速飛行,且飛行員看到太陽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靜止不動(赤道上地球自轉線速度為
1670km/h)。據此回答⑴—⑵題。
⑴此時飛機飛行的方向是 A.自西向東 B.自東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⑵飛機航線所對應的地理緯度是 A.赤道 B.極點 C.北緯 30° D.北緯60°
【解析】 由於飛行員看到太陽在正南方向天空,並且保持不動,則飛機飛行的方向應和太陽視運動方向(自東向西)一致,同時由於赤道自轉線速度為 1670
km/h,而 837 km/h的自轉速度只能位於緯度為 60°的位置。 【參考答案】⑴B ⑵D
【友情提示】1.注意總結晝夜交替周期問題:⑴自西向東運行的速度為α°/小時,則觀測到的晝夜交替周期為
360°÷(15°+α°)小時。如:α=15°/小時向東運行,則觀測到的晝夜交替周期為 12
小時;α=30°/小時向東運行,則觀測到的晝夜交替周期為8時。⑵自東向西運行的速度為α°/小時,則觀測到的晝夜交替周期為
360°÷(15°-α°)小時。如:α=15°/小時向西運行,則觀測到的太陽永遠位於同一位置;α=30°/小時向東運行,則觀測到的晝夜交替周期為 12
時,但會出現西升東落現象。 2.赤道上的地球自轉線速度為 1670km/小時,南北緯 60°的地點地球自轉線速度為 837km/小時,或者用 1670
的一半作答。
易錯題 5:讀下圖,回答⑴—⑵題。
⑴圖中正確表示 2008年元旦地球所在公轉軌道位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⑵依據圖,當地球位於軌道位置①時,下列敘述可能正確的是 A.地球公轉速度由快轉慢
B.地球公轉速度達一年中最大值
C.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值
D.海南島上高大椰子樹樹乾的影子消失
【解析】⑴2008 年元旦即 1
月初,位於圖中的④。⑵當地球位於軌道位置①時,即地球位於近日點到秋分日的移動過程中,地球公轉速度由慢轉快;地球公轉速度較慢;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最大值的位置是夏至日。海南島位於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可能出現太陽直射現象,高大椰子樹樹乾的影子消失。
【參考答案】⑴D ⑵D
【友情提示】1.注意近日點、遠日點在不同圖中的位置(如下圖),並對其速度變化進行把握。
2.海南島位於 20°N以南地區,注意查找海口的位置以便對海南省進行定位。

易錯題 6:下圖中①線表示夏至日全球不同緯度正午太陽高度分布狀況,請在圖中畫出10 月 17
日全球不同緯度正午太陽高度分布的大致狀況。

【解析】10 月 17
日為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越往北,正午太陽高度角愈小,白晝也越短。此時太陽直射點緯度位置應介於 5°S~10°S 之間。繪圖(從太陽直射點
5°S~10°S 間引出①線的平行線)
【參考答案】從太陽直射點 5°S~10°S 間引出①線的平行線。

【友情提示】注意思考這樣繪制的原理。提示: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公式進行分析。

易錯題 7:圖中外圓表示緯線圈,N 為北極點。讀圖回答⑴~⑵題。
⑴若 AB 弧表示夜弧,則 D 點的日出時刻是
A.21 時 30 分 B.2 時 30 分 C.8 時00 分 D.3 時 30 分
⑵下列哪座城市晝夜長短的狀況與圖示情況最接近 A.大慶 B.海口 C.岳陽 D.長春
【解析】此組題考查地球運動的意義,難度較大。第⑴題,從圖中可判斷,A、B、C、D 在同一緯線圈上,故日出時間相同,AB 為夜弧,跨 75°,故夜長占
75°/360°,可算出夜長為 5 小時,0 時前後夜長各佔一半,故日出為 2∶30。第⑵題根據上題中夜長只有 5 小時,說明此地緯度較高,故選 A。
【參考答案】⑴B ⑵A
【友情提示】對於晝長夜長的計算需要重視,以下方法需要把握住:晨昏圈和某緯線的交點之間的弧度/15=當地的晝長或夜長,晝長+夜長=24
小時,日出地方時+日落地方時=24
小時,日落地方時-日出地方時=晝長,夜長的一半=日出地方時,12±晝長的一半=日落(日出)地方時,24±夜長的一半=日出(日落)的地方時。

易錯題
8:下圖為某處地層未曾倒置的地質剖面圖,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層的成岩作用。據此回答⑴~⑵題。
⑴下列有關該處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最正確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⑵丙侵入岩脈應為何種岩石? A.沉積岩 B.岩漿岩 C.變質岩 D.資料不足,無法判斷
【解析】從圖中看是沉積岩受擠壓形成褶皺,即壓力過大而出現斷層,而後在斷層處較破碎而易發生岩脈侵入;侵入的岩脈來自地下岩漿冷卻而成,故為岩漿岩。
【參考答案】⑴A ⑵B
【友情提示】注意理解岩石先後關系;侵入岩脈多數是岩漿岩。

易錯題 9:選擇壩址是修建水庫的關鍵之一,圖示方案中,最適宜建大壩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建設大壩要考慮地質構造,不能建在斷層和地殼不穩定地帶。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易發生斷裂,不宜建大壩;向斜槽部受擠壓,岩層堅硬、地殼穩定,有利於建大壩。
【參考答案】D
【友情提示】分析地質構造不但可揭示地質時期地殼運動,分析地貌形成,而且對人類生產活動具有指導作用。
地質構造實踐意義原因或依據
背斜天然氣、石油埋藏區岩層封閉、常有「儲油構造」,易於儲油、儲氣
隧洞的良好選址天然拱形、結構穩定,不易儲水
頂部地帶適宜建採石場 裂隙發育,岩石破碎
向斜地下水儲藏區、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匯集水,承受靜水壓力
斷層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發育;斷層沿線水資源豐富斷層有利於地下水運動; 岩隙水易沿斷層線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蝕為窪地,利於地表水匯集
鐵路、公路、橋梁、水庫等的迴避處岩層不穩定,容易誘發斷層活動;破壞工程;水庫水易滲漏
易錯題 10:讀圖,回答⑴—⑵題。

⑴形成甲山地的地質構造屬於 A.背斜構造 B.向斜構造 C.斷層構造 D.板塊構造
⑵圖中乙處河谷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A.流水侵蝕作用 B.風力侵蝕作用 C.流水沉積作用 D.風化作用
【解析】⑴根據甲處岩層的彎曲方向不難看出,這兒的岩層向下彎曲,為向斜構造。⑵河谷的形成由流水侵蝕作用形成。 【參考答案】⑴B ⑵A

【友情提示】1.判斷背斜、向斜的方法有二。方法一:利用岩層的彎曲方向判斷。背斜岩層向上彎曲,向斜岩層向下彎曲。方法二:利用岩層的新老關系判斷。背斜中間老、兩翼新,向斜中間新、兩翼老。2.河谷是由河流的侵蝕作用形成,風力侵蝕常見的地貌有風蝕蘑菇、風蝕窪地等。
易錯題 11:讀下圖,回答⑴~⑵題。
⑴圖中剖面可能經過六大板塊中的
A.1 個 B.2 個 C.3 個 D.6個
⑵關於圖中 A、B、C、D 四處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確的是 A.A處是由於板塊的張裂作用形成的
B.B 處是火山作用形成的海溝
C.C 處所在的大洋,其主要海域分布在南半球
D.處所在的大陸,其自然景觀具有典型的東西對稱分布的特點

【解析】⑴ 圖中剖面線經過非洲、南美的南部,不可能經過亞歐板塊,首先排除
D;南美州以西的太平洋底屬南極洲板塊,圖中大西洋中間的海嶺西側為美洲板塊,東側為非洲板塊。⑵圖中 C
處位於馬達加斯加島附近海域,屬印度洋,印度洋在南半球的面積遠大於在北半球的面積。
【參考答案】 ⑴C ⑵C
【友情提示】利用已知地理事物和地理事物的相對位置進行把握,進行空間定位,同時
採用排除法作答的技巧。
易錯題 12:若該聚落形態是受河流影響,則圖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乙丙
【解析】若該聚落形態是受河流影響的,則在河流的幹流附近聚落要分布得多一些,支流少一些。從圖中可以看出,甲乙處聚落明顯少於乙丙、乙丁處,故最可能為支流的是甲乙。
【參考答案】 A【友情提示】支流上聚落小且少,幹流上聚落多、規模大,可以利用這個規律判斷干支流。

易錯題 13:當下圖中地區為低氣壓控制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該地區受東南信風控制,炎熱乾燥 ②該地區受西北季風控制,炎熱多雨
③亞歐大陸副極地低氣壓帶被亞洲高壓切斷
④亞歐大陸副熱帶高氣壓帶被亞洲低壓切斷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澳大利亞北部受低氣壓控制,應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答案】D

【友情提示】注意東亞季風區、南亞季風區、澳大利亞北部、澳大利亞東南部的風向比較,詳見學生疑問課堂大氣部分疑難點9。
易錯題 14:讀下圖,回答⑴~⑵題。
⑴M 處的氣壓數值可能為
A.1020.0、1012.5 B.1017.5、1020.0
C.1017.5、1015.0 D.1015.0、1012.5
⑵N 處的盛行風向不可能是 A.南風 B.西風 C.西南風 D.東北風
【解析】⑴ 因為相鄰兩條等壓線的數值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差一定數值。本題 M
點與其南部(1015.0)、北部(1015.0)的等壓線相對比,可知其值可能為 1012.5、1015.0、1017.5。M
點所在等壓線與其西部相鄰的另一等壓線(1017.5)相比較,其數值可能為:1015.0、1017.5、1020.0。以上兩條分析的數值交集即為 M
點可能的數值。⑵N 處位於低壓中心(氣旋)的南側,氣壓梯度力應該由南向北(高壓指向低壓),在北半球右偏,應該是偏南風或西風,但不會出現偏北風。 【參考答案】⑴C
⑵D

【友情提示】 「相鄰兩條等壓線的數值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差一定數值。
」中的相鄰等值線,不是看距離的遠近,而是之間沒有其他的等值線。不可認為 1017.5 與 M 所在閉和的等值線遠,從而勿認為非相鄰等值線。
易錯題 15:讀北半球中高緯度環流示意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點位於 30°N 附近 B.乙點位於 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氣流 D.②盛行西南風
【解析】本題關鍵是選好「突破口」 ,如從甲、乙兩處入手,比較困難,只有從
60°處入手,仔細觀察,該處有①、②兩支氣流相遇,①氣流爬升在上。根據教材知識,60°附近中緯西風與極地東風相遇,中緯西風暖而輕,爬升到冷而重的極地東風上,由此可見①氣流是中緯西風,②氣流是極地東風。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參考答案】A
【友情提示】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三圈環流圖是解題關鍵。首先記憶各氣壓帶的名稱,再根據風的形成原理,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確定各風帶的風向。
易錯題 16:目前,某些城市在城郊建設人工生態林,此舉的意義在於
①減少風沙對城市的侵襲 ②避免郊區工廠的污染物帶入城市
③避免城市的污染物帶到郊區 ④避免城市出現「熱島效應」
A.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城郊生態林可以減少風沙對城市的侵襲,避免郊區工廠的污染物帶入城市。 【參考答案】B
【友情提示】對於不同地區森林的作用不同:1.防風固沙作用:主要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和濱海地區,如我國的「三北」防護林和沿海防護林;2.涵養水源作用:主要在江河上游地區,如我國的長江中上游防護林;3.保持水土作用:主要在山區;4.美化環境減弱雜訊作用:主要在城市、工業區和交通線上。
易錯題 17:下圖為某地氣溫和降水扇形百分比圖,其氣候類型為

A.亞熱帶季風氣候 B.溫帶海洋性氣候
C,溫帶季風氣候 D.溫帶大陸性氣候
【解析】根據圖示獲取信息,氣溫百分比圖顯示,最冷月平均氣溫在 0℃以下的月份佔全年的 1/4,月平均氣溫在 23℃以上的月份佔全年的
1/4,月降水量在 100 mm以上的月份佔全年的 1/6,即兩個月,由此可以判斷該地地處溫帶,四季分明,降水集中,為溫帶季風氣候。
【參考答案】C
【友情提示】 對於氣候類型的判別是高考的重點和難點。判別方法詳見學生疑問課堂大氣部分 6。

特別強調: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可以根據≥200mm 降水量的月份,<3
個月為熱帶草原;>3 個月為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100mm 降水量的月份,>2 個月為溫帶季風氣候,<2
個月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易錯題
18:下圖為我國某地某日天氣系統示意圖,甲、乙、丙、丁四地為該天氣系統控制下的四個城市。甲地氣壓為 1010 百帕,乙地氣壓為 990
百帕。讀圖完成(1)一(2)題。
(1)下圖中天氣系統的氣壓分布狀況最可能是
(2)丁地的風向最有可能是A.偏東風 B.偏南風 C.東北風 D.西北風
【解析】由題意可推斷此天氣系統為鋒面氣旋;中心氣壓低,四周氣壓高,在中心的西側出現冷鋒鋒面。讀圖中等壓線分布及丁處在圖中的位置可判斷出丁處吹西北風。
【參考答案】(1)A (2)D
【友情提示】鋒面存在於低壓槽中, (1)中的四個選項只有 A
符合要求。同時需要明確低壓槽中的天氣類似於低壓或鋒面的天氣現象(陰雨);高壓脊中的天氣類似於高壓的天氣現象(晴朗)。對於風向問題,可以根據風向的形成原理繪製得出答案。
易錯題 19:邢台市地處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脈南段東麓,華北平原西部邊緣。

下圖為邢台地區的一次特大暴雨剖面圖,圖中降水最多的地區海拔高度約為
A.2 000 m B.1 500 m C.1 000 m D.500 m
【解析】過降雨曲線最高點,作一條平行於縱軸的直線,找出該線與地形剖面線的交點,然後再據縱軸讀出該點的高度即可。【參考答案】D
【友情提示】這是一類非常典型的試題,必須真正理解做題的方法和技巧,靈活運用。

錯題 20:關於下圖中①②兩地氣候的敘述,錯誤的是
A.位於迎風坡 B.沿岸有暖流經過 C.全年高溫多雨 D.季節變化明顯
【解析】讀圖可知,①②兩地為熱帶雨林氣候,③④兩地熱帶草原氣候。 【參考答案】D

【友情提示】 圖中兩處為比較特殊成因的氣候類型,
我們常考查的特殊氣候類型分布與形成原因總結如下:①四處熱帶雨林氣候:馬達加斯加島的東側、澳大利亞的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沿海和中美洲的東北部。 遠離赤道,
但因為它們均處於來自海洋的信風的迎風地帶,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經,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從而發育了熱帶雨林氣候。②東非高原的熱帶草原氣候:
地處赤道附近應當是雨林氣候,
草原氣候應當分布在雨林氣候南北兩側,但東非高原卻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這是因為這里地勢較高,改變了氣溫和降水狀況,形成了氣候涼爽、降水較少的熱帶草原氣候。③巴塔哥尼亞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巴塔哥尼亞高原位於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脈的東側,這里東西距海均較近,且處於西風帶范圍內,但卻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這是因為該地處於山脈東側的背風坡地帶,受山地的阻擋,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溫帶大陸性氣候。
易錯題 21:右圖是某大洋等溫線分布圖,讀後回答(1)一(2)題。
(1)假定 a、b 處等溫線彎曲是由洋流影響而致,則( )
A.a 處是暖流,b 處是寒流 B.a、b 處都是寒流
C.a 處是寒流,b 處是暖流 D.a、b 處都是暖流
(2)假定該海域位於太平洋中,當b 海域水溫異常升高時( )
A.我國東南沿海台風活動異常頻繁
B.秘魯、智利等地可能出現暴雨,發生澇災
C.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異常多雨
D.秘魯漁場餌料豐富,魚類異常豐富
【解析】等溫線彎曲的方向一致,都向高溫方向彎曲,都為寒流;如為太平洋則應位於大洋東岸,b
海域在南半球為秘魯沿岸,題中所述為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地異常乾旱,而秘魯、智利沿岸降水異常增多,出現洪澇,而且由於秘魯寒流減弱,浮游生物減少,造成秘魯漁場減產。
【參考答案】(1)B (2)B

【友情提示】海水等溫線圖的判讀步驟
1.根據海水等溫線的遞變規律確定南、北半球。
海水溫度由低緯→高緯遞減,而等溫線圖一般是上北下南,故水溫由南(下)→北(上)遞減即為北半球,如圖甲;反之為南半球,如圖乙。

2.根據海水等溫線的彎曲方向確定洋流的性質洋流對沿岸海域水溫有影響,即暖流增溫,寒流降溫,導致沿岸等溫線彎曲。(1)如果海水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說明洋流水溫比流經海區溫度高,則該洋流為暖流,如下圖,如果海水等溫線向低緯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說明洋流水溫比流經海區溫度低,則該洋流為寒流,如下圖。(2)沿岸地區可以認定,等溫線的彎曲方向與洋流流向一致。
3.根據洋流分布模式,並結合洋流性質確定圖示海域所在大洋的部位 一般中低緯大陸東岸(大洋西部)為暖流,
等溫線向高緯彎曲,大陸西岸(大洋東部)為寒流等溫線向低緯彎曲;北半球中高緯大陸東岸(大洋西部)為寒流,等溫線向低緯彎曲,大陸西岸(大洋東部)為暖流,等溫線向高緯彎曲。
易錯題 22:讀海陸分布示意圖,陰影部分為陸地。據此回答(1)一(3)題。
(1)①②③④四地海面等溫線情況 A.①處等溫線向南凸出 B.②處等溫線向北凸出
C.③處等溫線向南凸出 D.④處等溫線向南凸出
(2)實際調查發現①處附近有世界性大漁場, 在此交匯的洋流是
A.北大西洋暖流與拉布拉多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與東格陵蘭寒流
C.北太平洋暖流與千島寒流 D.北赤道暖流與加利福尼亞寒流
(3)若陰影變為海洋而可能形成大漁場的是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解析】(1)據圖可知,此圖為北半球,且②③分別為北半球中低緯環流的大洋東岸和西岸,故②為寒流,③為暖流;①④分別為北半球中高緯環流圖的東部和西部,則①為暖流,④為寒流。故④處等溫線受寒流影響比同緯度地區位置要偏南一些。(2)①在北半球
60°附近大陸西岸,只能是北海漁場。(3)若陰影變為海洋,則①②③④位置發生變化,洋流性質也隨之改變,據著名的四大漁場可推知①處受寒暖流交匯影響可能形成漁場。
【參考答案】(1)D(2)B(3)A

【友情提示】需要熟練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模式圖,根據世界洋流的分布,我們可以歸納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

易錯題 23:下圖為我國南方某一區域岩層變化圖,據此完成(1)一(2)題。
(1)在圖①中,發生地質作用後,很少形成的地貌有 A.裂谷 B.河口三角洲 C.塊狀山地 D.陡崖
(2)在圖②中,地表岩層受到外力侵蝕的敘述正確的是
A.相對下沉岩層受到侵蝕最嚴重,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風力作用
B.相對上升岩層受到侵蝕最嚴重,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風力作用
C.相對上升且靠近斷層的一端,地形常崎嶇不平

D.相對下沉且遠離斷層的一端,常形成崎嶇山地
【解析】(1)圖①中發生地質作用後,形成斷層,不可能形成河口三角洲。(2)圖②中,相對上升且靠近斷層一端,受流水侵蝕作用常形成崎嶇山地。【參考答案】(1)B
(2) C 【友情提示】 流水的侵蝕作用先是從相對上升且靠近斷層的一端開始向上方向移動進行侵蝕。
易錯題 24:讀下圖,回答(1)一(2)題。
(1)圖中洋流最有可能是
A.秘魯寒流 B.本格拉寒流 C.加利福尼亞寒流 D.千島寒流
(2)下列漁場的形成與該洋流有關的是
A.北海道漁場 B.北海漁場 C.秘魯漁場 D.舟山漁場
【解析】由等溫線向南凸出,判定洋流為北半球的寒流或南半球的暖流,由於題目中四個選項都是寒流,判讀為北半球;根據等深線西北低東南高,西北應近陸地,判斷答案為千島寒流。
【參考答案】(1)D (2)A
【友情提示】先判斷洋流的性質、所在半球,進而可以判斷具體的洋流名稱。

易錯題 25:下圖是一座相對高度為 3 000 米的山體,山體的某一側水汽較充足,①②③
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帶。據此回答(1)一(3)題。
(1)若圖中的虛線表示雪線,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 坡既是向陽坡,又是迎風坡 B.a 坡是向陽坡,b坡是迎風坡
C.b 坡是向陽坡,又是迎風坡 D.b 坡是向陽坡,a 坡是迎風坡
(2)若山頂有永久性冰川,則山腳的氣溫 T(T 冬表示冬季最低
氣溫,T夏表示夏季最高氣溫)應是
A.T冬<0℃ B.T夏>18℃ C.T冬<18℃ D.T夏<18℃

(3)假如一座 3 000 多米的高山,不受其他因素影響,下列哪幅圖最能表示降水量與高度的關系
A.①圖 B.②圖 C.③圖 D.④圖
【解析】(1)同一自然帶,在向陽坡分布高度大。山體某一側水汽充足,水流充足的一側由於降雪量大,則雪線高度低。(2)高度升高 100 米,氣溫降低
0.6℃。該山相對高度是3 000 米,山頂與山腳下溫差是 18℃;若山頂有永久性冰川,則夏季最高山頂氣溫應該在 0℃以下,山腳下最高氣溫應該小於
18℃。(3)從山腳向上,降水量先是增加,後減少,一般在山腰地帶降水最多。 【參考答案】(1)C (2) D (3)D
【友情提示】判斷山地的陽坡和陰坡,可以根據自然帶分布高度思考,分布高度大的為陽坡,反之為陰坡。判斷某山地的迎風坡和背風坡,可以根據雪線的高低,雪線高的說明降水少,為背風坡;雪線低的說明降水多,為迎風坡。山地降水量的一般分布規律為先增,達到最大值,再減少。

易錯題 26:下圖所示為中央氣象台發布的某日我國地質災害指數和限電指數分布示意
圖。讀圖回答(1)一(2)題。
(1)若圖中所示現象同時出現, 最有可能發生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地質災害指數和限電指數較高的地區,天氣可能分別是
A.沙塵暴、寒潮 B.暴雨、高溫
C.滑坡、沙塵暴 D.泥石流、寒潮
【解析】圖中地質災害多發區為我國滑坡、泥石流多發區,在夏季降水多導致地質災害出現機會較大;同時夏季氣溫高導致家庭製冷等用電量增加,從而出現有些地方限制用電現象。【參考答案】(1)B
(2)B
【友情提示】夏季的用電量大於冬季。

易錯題 27:讀下面「某地地質災害成災頻次示意圖」 ,回答(1)一(2)題。
(1)關於該地地理特徵的敘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嶇 ②全年降水豐富,年際變化大
③地表基岩廣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鬆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該地防禦此類地質災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蓋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護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從圖中可看出,該地夏季滑坡、泥石流災害非常多,根據所學知識,可判斷此地地殼活動頻繁、地形崎嶇、岩石破碎。防禦措施包括護坡和進行山地植被建設。
【參考答案】(1)C (2)D
【友情提示】(1)容易勿選 A,對於滑坡、泥石流的成因需要把握(詳見學生疑問課堂第四單元
5。對滑坡、泥石流的成因若表述其形成的氣候條件不是年際變化大,而是季節變化大。

4. 高中地理人教版選修第二冊知識點

高三地理選修 國土整治知識綱要
一、我國的自然分區
界線:東部季風區——400mm等降水量線——西北乾旱半乾旱區
東部季風區——3000m等高線——青藏高寒區
西北乾旱半乾旱區——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青藏高寒區
自然區 東部季風區 西北乾旱半乾旱區 青藏高寒區
范圍 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 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長城一線以北 青藏高原
自然因素 地貌 二、三級階梯上,三大平原、兩大高原,低地、丘陵、盆地海拔較低 海拔較高,差別顯著,二級階梯,高原、山地盆地 海拔高,一級階梯,有世界高大山地
氣候 季風影響顯著,降水多,集中在5-9月 乾旱半乾旱氣候,降水少,氣溫年較差、日較差大,大風天氣多 高寒,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風力大
植被 森林為主,部分為森林草原 大部分為荒漠,一部分為草原 荒漠、草原與高山草甸灌叢
土壤 多為林下發育,淋溶作用強 有機質含量低,可溶性鹽分含量高 土層薄,發育差
河流 多外流河、多大河,以雨水補給為主 多內流河,短小,雨水、冰雪融水補給 多為內流河,東南部是許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
人類
影響 廣泛、深刻,主要農耕區 影響小,只在有水的地方有人類活動,有綠洲農業、牧場 微弱,原始自然狀態保存較完整,以畜牧業為主
2、東部季風區的南北差異
地區 分界(活動積溫) 地形 溫度帶 景觀 土壤 農作物 耕作制度
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區

3200

4500

7500 山環水繞
平原廣布 寒溫帶
中溫帶 針葉林、針闊混交林 肥沃黑土 春小麥、大豆、甜菜 一年一熟
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 大平原
大高原 暖溫帶 落葉闊葉林 黃土廣布 冬小麥、棉花、花生 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旱地)
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 山地丘陵 亞熱帶 常綠闊葉林 貧瘠紅壤 水稻、油菜 一年兩熟到三熟
(水田)
華南熱帶濕潤地區 低山丘陵 熱帶 季雨林 磚紅壤 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 一年三熟
3、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東西差異
地區 分界 地形 氣候帶 河流 景觀 農業
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東部) 賀蘭山一線,相當於200mm等降水量線 寬闊平坦的高原 溫帶半乾旱區 多內流河 旱生草原 旱作農業
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西部) 山地與盆地相間分布 溫帶、暖溫帶乾旱區 多季節性河流 荒漠草原 綠洲農業

4、青藏高寒區的垂直差異
表現 原因
水平分異 東南溫暖濕潤、西北寒冷乾旱;植被自東南向西北出現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地勢東南低、西北高;北部和南部是呈東西走向的山脈,西北部是較完整的高原,東南部是南北走向的高山峽谷,夏半年有來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進入。
垂直分異 隨海拔升高自然景觀發生明顯變化;從高原邊緣至內部,垂直變化由繁及簡 高原邊緣相對高度大,水熱狀況隨高度的變化大;
高原內部相對高度小,水熱狀況隨高度的變化小

二、我國的三個經濟地帶
地帶 范圍 地位 優勢條件 存在問題 發展方向
東部 12個沿海的省級行政單位 基礎設施最好,城市化、科技水平最高 主要農業基地、工業區,交通尤其海運便利,經濟國際化程度高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缺水,江河下游洪澇多 發揮沿海的區位優勢,發展第三產業和集約化農業,發揮技術創新的優勢,產品向高、精、尖方向發展
中部 9個省級行政區 位於中國腹地,擔負承東啟西的作用 能源和礦產資源豐富,農林牧產品重要產區,有色金屬和重工業發達,交通運輸以鐵路和內河航運為主 山西煤炭外運不足,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東北林區過度砍伐,黃河下游的地上河危害、長江中游的洪澇問題,長城沿線的風沙問題 發揮能源優勢,建設全國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設農產品的生產、流通和加工基地,加強東西交通建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西部 10個省級行政區 位於西部邊遠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區 有70%國境線,利於邊境貿易,能源、礦產和旅遊資源前景可觀,西南水力資源豐富 工農業基礎薄弱,交通落後,科技文化不發達,西北地區荒漠化嚴重,生態惡化 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穩定糧田面積,提高單產,開發能源、礦產成為中國動力基地

三、三類災害區域的綜合治理
1、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低
脆弱的生態環境 破壞後恢復困難
地理背景: 農墾歷史悠久,後備土地資源殆盡
尖銳的人地矛盾 人口增長快
自然:①地形坡度大,地面物質不穩定;
②粉沙顆粒組成的土壤,土質疏鬆,垂直節理發育,抗蝕能力低;;
形成原因 ③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沖刷作用強;
④植被覆蓋率低,對地表保護性差
①植被的破壞
人為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輪荒
(決定性因素)③開礦
①壓縮農業用地,建成旱澇保收的基本農田-------前提
水土保持 ②擴大林草種植面積
的基本措施 ③改善天然草場植被
④礦區有計劃存放表土,大力開展土地復墾工作
水田土流失 重點:保持水土,開發利用水土資源,建立有機高效的農林牧
的治理 生產體系
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農業技術措施(關鍵)
小流域 保塬:①平整土地,增加地表徑流滲入;
綜合治理 ②營造護田林網,用材林和果林為主;
③採用噴灌滴灌等先進的灌溉方式;
方針: 護坡:①緩坡修梯田,發展林果基地;
②封坡育林育草(攔截涵蓄坡面徑流)
固溝:①打壩建庫;②各支溝營造防護林
2、西北地區荒漠化的防治
區位特徵:深居大陸內部,距海較遠,高大山地阻隔
乾旱為主 氣候特徵:溫帶大陸性氣候
的自然特徵 (冬季嚴寒,夏季炎熱,全年降水稀少)
景觀特徵:草原、荒漠為主

地理背景 ①唐宋時期:盲目墾耕,河流下游水量銳減或改道,古綠洲被放棄
②清初移民開墾是荒漠化加劇(農牧民族界限西移)
荒漠化的發展 ③20世紀50年代,人口壓力和管理失誤使其趨於嚴重)
④20世紀80年代以後,個別地區有所逆轉

①物質條件:氣候乾旱,平地覆蓋深厚的疏鬆沙質沉積物;
自然 ②動力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大風日數多且集中
成因
人為 過度樵採、過度放牧、過度農墾、水資源利用方式不當、
(決定因素)工礦建設不注重環境保護
①預防具有潛在荒漠化的土地;
核心:人與自然的協調---包括 ②扭轉正在發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復已經發生荒漠化土地的生產力
荒漠化的 ①明確整治目標
成因與防治 整治模式 ②因地制宜採取措施(旱農過度墾區、綠洲邊緣)
防治 ③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實施系統-------基本保證
任何防止荒漠化的戰略對策都應以消除貧困為核心
成功的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飛播造林種草、設置沙障
(沙障作用:增加地表粗糙度,削減風力;截留水分,增加固沙植被存活)
治理措施 防洪止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復自然植被
和經驗 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證農林牧業穩產高產)

荒漠化類型 主要人為原因 分布 舉例
斑點狀、片狀 過度開墾 半乾旱的旱農墾區 科爾沁沙地、內蒙古後山地區
斑點狀荒漠化圈 過度放牧 半乾旱的草原牧區 錫林郭勒草原和呼倫貝爾草原
固定沙丘活化 過度樵採 乾旱的綠洲邊緣 塔里木盆地邊緣、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河西走廊的綠洲
固定沙丘活化 水資源利用方式不當 內流河下游和山麓沖積扇邊緣 塔里木河下游和石羊河下游
點狀、線狀 工礦建設不注重環境保護 礦區居民點和
交通線附近 內蒙古的東勝和准格爾煤田

3、河流的綜合治理
(1)長江多洪澇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長江流經濕潤地區,流域廣、支流多、汛期長,一般年份南北支流汛期錯開,當流域內普降暴雨,上游幹流及中游支流洪水來量大;
②中游沒有足夠的調洪、滯洪場所;
③中下遊河道泄洪能力不足;
人為原因: ①濫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劇,一方面使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②圍湖造田,使湖泊萎縮,調蓄洪峰的功能削弱。
(2)三峽水利工程的綜合效益:防洪(首要任務)、發電、航運、養殖、供水、旅遊等。
防洪效益: ①有效控制長江上游的洪水,提高荊江河段的防洪標准;
②緩解洪水對武漢的威脅,減輕洞庭湖泥沙淤積,大幅減少分蓄洪水造成的損失。
發電效益: ①緩解華中、華東能源供應緊張狀況,有效減輕鐵路運輸壓力;
②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減少酸雨問題的出現。
航運效益: 改善了從宜昌到重慶的660千米川江航道,水流趨緩,河道拓寬加深,險灘被淹沒,萬噸巨輪可由上海直達重慶。
(3)三峽庫區移民安置-----------工程成敗的關鍵
任務的艱巨性; ①庫區生態環境脆弱,居民經濟貧困,移民環境容量不足;
②教育科技文化落後,鄉土觀念強;
③安置不當易鬧反遷,關系重大。
移民安置條件; ①從受淹特點看,庫區移民具有相對分散的特點(利於就近後靠安置)
②從移民結構看,57%屬非農業人口不存在重新安置問題。
③從政策層面看,得到政府重視和全國支援
措施----開發性移民,主要有就地後靠,異地搬遷安置兩種方法
(4)環境效應:
有利影響在中下游:①減輕洪水對中下游生態環境的破壞;
②利於防止血吸蟲病;
③減輕洞庭湖泥沙淤積;
④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質;
⑤調節局地氣候;
⑥減輕環境污染和酸雨危害
不利影響在庫區;①淹沒庫區土地、耕地,
②移民開發和城市遷建,處理不當可產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等問題;
③可能誘發地震,庫岸發生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增加;
④庫區和庫尾的泥沙淤積加重;
⑤自然景觀受到一定影響;
⑥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種生存環境會產生一定影響;
⑦增加蚊蟲孳生,影響人體健康。
(5)生態環境問題及對策
不可逆轉(淹沒耕地、水生生物)-----------採取補救措施或挽回部分損失的辦法
影響較大(移民安置、水土流失)-----------採取有效控制和減輕其不利影響辦法
影響較小(地震、陸生生物)--------採取防止危害發生或減小危害程度的辦法
四、三類農業的區域開發
1、中低產台治理--------黃淮海平原
地形;宏觀平坦,微觀起伏不平
遼闊的沖積平原 地面結構:西—緩斜平原 山麓沖積扇
中—沖積低平原 主體
東---濱海平原
地理背景 中低產田主要集中分布在沖積低平原和濱海平原
農業發展三大障礙------鹽鹼、旱澇、多風沙
形成原因:
自然---地勢低平;氣候具有春旱多風沙、年溫差大、降水集中等特點
人為---不合理的灌溉導致鹽鹼化;不合理開墾導致沙荒地
原則:因窪制宜
低濕地(新店窪) 模式:魚塘—台田模式
特點:春秋返鹽,夏季淋鹽,冬季鹽分穩定
綜合治理 水鹽運動規律:春秋返鹽、夏季淋鹽、冬季鹽分穩定
(降水、蒸發、潛水位和表層土壤鹽分)
鹽鹼地(北丘窪) 關鍵:土體脫鹽
核心:治水,完善排灌系統,科學調控水鹽運動
措施:引淡淋鹽、井灌井排、農業生物措施
2、山區農業資源開發--------南方低山丘陵
(1)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
(2)農業資源優勢、問題與對策
優勢 問題 對策
氣候資源 光熱水資源相當豐富,且大多配合較好 季風氣候不穩定,春季有低溫陰雨、盛夏有伏旱 調整農作物種植順序、發展水利、建立防護林體系等
生物資源 生物品種豐富多樣,植物生長速度快、更新能力強、產出能力高 品種利用單一、投入少、經營粗放、破壞嚴重、缺乏因地制宜 優勢資源的系列開發,加強生態建設
土地資源 土地類型多樣,垂直方向組合密切,具有多宜性 土層薄,具有不穩定性,易發生水土流失,低產田紅壤廣泛分布(酸、黏、瘦) 因地制宜,發展立體農業,改良紅壤(石灰中和、摻沙、種植綠肥作物、施有機肥)
水資源 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利於水電開發和灌溉 地形復雜,開發利用難 修水電工程,發展灌溉農業
(3)生態建設任務繁重---------水土流失
原因:強佔耕地和薪柴
經濟損失比黃土高原大
(4)山區資源綜合開發
目的:充分合理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
原因: ①山地與平原比4:1
走立體農業道路 ②人均耕地少
③生態環境脆弱
好處: ①利於發揮土地資源潛力
②可減少對耕地的壓力
③可多層次布局農林牧業
④利於改善生態環境
開發措施 優勢資源系列開發
封山育林--------最有效措施
生態建設: ①大力推廣生活用煤;
解決農民生活用能 ②進行爐灶技術革新節省燃料
③大辦沼氣和營造速生薪炭林
④開發利用小水電
3、商品農業區域的開發-----東北農林基地建設
(1)土地資源
優勢:①耕地面積大(總面積大,佔全國1/5;人均面積大,是全國2倍;每個勞力負擔面積是全國5倍;)
②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土層深厚,肥沃;黑土、黑鈣土土地生產力水平高)
③地勢平坦,集中連片,適於大規模機械化耕作
問題:①黑土流失—土層變薄,肥力下降
原因:過度開墾黑土,破壞自然環境;降水集中,多暴雨
措施:①黑土培肥——增施有機肥、草肥;種植綠肥化物、牧草;秸稈還田(近年來保持和提高黑土培肥的最有效措施)
水土保持——坡面治理、溝壑整治、植樹造林
②濕地破壞—沼澤地 禁止開墾,保護濕地
沼澤土:富含有機質,生產潛力大,此處地勢平坦
沼澤:是東北陸地生態系統中重要組成部分,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
開發沼澤,要注意有計劃地保護沼澤,協調好糧食生產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沼澤作用(蓄水池,水源地;調節氣候,保護環境;丹頂鶴,天鵝棲息地;沼澤植物資源)——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
負面效應(鹽漬化土地面積擴大;河川徑流量減少;地下水位下降;動植物資源減少)——氣候變遷
商品糧基地的建設:在繼續發展種植業,提高種植業本身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養殖業農產品深加工,使農產品多層次大幅度升值
(2)森林資源
優勢:①全國最大林區(36%,是全國3倍,人均林地是全國8倍,林地佔全區42%);
②全國最主要的採伐基地(林木畜積量1/3);
③宜林地區廣;④森林樹種豐富
問題:森林資源破壞嚴重。表現為:①采育失調;②森林覆蓋率下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③森林採伐以皆伐(不分樹齡全部砍伐)為主,資源浪費嚴重。
措施:①堅持合理採伐;②積極營造人工林;③促進珍貴樹種的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綜合利用率;⑤加強自然保護區的建設
綜合開發措施:①挖掘森林工業發展潛力(以原木生產為中心轉移到以營林為基礎,綜合利用為重點方向上來);②提高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深度;③發展果園林業和柞蠶生產,加強林業基地建設
五、西南交通運輸建設
(1)背景:
資源優勢:①豐富的礦產資源、豐富的能源資源—有色金屬礦、四川天然氣儲量全國首位、水能70%、貴州南方第一煤炭大省、廣西北部灣油氣;②豐富的旅遊資源—喀斯特地貌、少數民族風情;③漫長國境線,發展邊境貿易;④豐富的農林資源—四川盆地「天府之國」、雲南「動植物王國」等
大西南交通建設障礙:①地勢起伏大(三級),跨山躍河;
②地形;青藏高原---地勢高峻,冰川廣布,雪山連綿
橫斷山區---山高谷深,縱列分布,橫斷東西交通
四川盆地---盆地內部低山丘陵起伏
雲貴高原---喀斯特地區,地表崎嶇不平;
③地質:地殼活動強烈,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交通建設的重要性:①西南地區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
②地處內陸邊疆,少數民族分布集中,貧困人口多;
③重工業體系初步形成;
④經濟基礎薄弱,交通不暢,區內外聯系不便。
(2)解決措施——交通建設:
意義(南昆):①有利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②有利於鞏固民族團結和脫貧致富;
③有利於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
④有利於旅遊、商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
取得成就
①東部三省一市和廣西已形成鐵路為骨幹,公路為基礎的運輸網路
②西藏則以公路運輸為主
③水運---對川江、西江及其支流航道全面整治,加強港口建設
④航空---開通了通往南亞、東南亞的國際航線
⑤管道---新建川氣外輸至湘鄂的管線
①出海公路:成都—貴陽—南寧—北海(過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兩廣丘陵)
②泛亞鐵路:昆明—新加坡
使雲南和東日盟各國擁有一條貿易通道,縮短我國內陸省分南下印度洋的距離。
(3)農業發展:
條件:利 光熱充足,降水豐沛 / / 不利 地表崎嶇,地勢起伏大
發展:①立體農業 ②特色農業——彩色農業:花卉、蔬菜、水果、優質烤煙等。
六、海島和海域的開發----海南島
1、背景
地理區位優勢:
①海陸位置:位於華南和西南陸地國土與海洋國土的結合部 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開發利用南海資源的基地
②相互位置:近港、澳、台;內靠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外臨亞太經濟圈中最活躍的東南亞既有廣大的內陸腹地,又能受到華南經濟圈、亞太經濟圈的輻射作用。
③交通位置:位於西太平洋環形帶上,處在日本到新加坡航線的中段,直接面向東南亞,靠近國際深水航道。連接兩洲(亞洲、大洋洲)和兩洋(太平洋、印度洋),南海是我國通往東南亞、非洲、歐洲的海上通道 有利於依託港口發展外向型經濟,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
熱帶資源優勢:
①氣候資源:光照充足、熱量、降水豐沛 / 一年三熟,適宜發展熱帶高效農業
(不利;冬春低溫危害,夏季台風)
②生物資源:葯用植物、用材植物、珍禽異獸 我國最大的熱帶物種基因庫,有利於發展成為熱帶作物的基地和旅遊業基地。
③土地資源:利用類型多樣,是環帶產業布局的自然基礎。
海洋資源優勢:我國最大的海洋省,(擁有島嶼)600多個,管轄海域200萬平方千米),是其最突出的資源優勢。
①生物資源:生物種類多 適宜發展海洋捕撈和養殖業
海洋生態系統 提供食品資源,又可作為旅遊觀賞區
②漁業資源:漁場面積大,淺海、灘塗面廣大,港灣眾多 適宜遠洋捕撈業和發展人工養殖業,是我國熱帶海洋漁業基地。
③油氣資源:沉積盆地廣(北部灣、珠江口、鶯歌海、瓊東南、西沙海槽盆地等)是我國未來油氣基地。
④旅遊資源:海岸熱帶景觀、紅樹林、熱帶雨林、熱帶作物園、自然保護區
⑤空間資源:可開發成海上漁業補給、貿易、旅遊、熱帶海洋科研基地
2、自然環境特點:
地形地勢:全島近似橢圓形,中高四周低
受地勢高低和離海遠近的影響,自然環境具有環帶狀分布的特點
環帶名稱 地貌類型 海拔高度 資源特色 產業布局


陸 海岸帶 平原 低於100米 經濟基礎和運輸條件好 港口建設,發展外向型加工工業
丘陵
台地環帶 台地丘陵 100~ 200米 面積大,地形平坦,土壤較好 熱帶農業生產基地
山地
丘陵帶 丘陵山地- 500~1100米 物種豐富,水源區,少數民族聚居區 林業、旅遊業
3、開發與保護:
(1)合理布局產業:環帶開發布局是海南島資源開發和生產力空間布局的基本特徵,即適應了海南島自然環境的環帶狀分布特徵,又是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客觀要求。
①海岸帶市開發的重點,大力建設港口和加工工業區,推動車石化和第三產業發展,改善投資環境,帶動外向型經濟發展;
②丘陵和台地環帶適宜發展熱帶農業,
③山地丘陵帶發展旅遊業和特色工業,恢復和保護熱帶森林植被
(2)特色經濟:
特色工業:支柱工業——培育和發展支柱工業,建設現代大工業體系;建設西部工業走廊,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生態型工業和高技術產業
熱帶高效農業:瓜菜生產基地、熱帶水果生產基地、熱帶作物生產基地、育種基地、水產業。
特色旅遊:度假休閑旅遊勝地
(3)海洋環境保護:
①扶持生態環保產業的發展;
②提高公眾環境意識,鼓勵公眾主動參與環境保護,減少和杜絕人為破壞;
(珊瑚礁、紅樹林、環島防護林----減輕風暴潮的威脅和損失,阻擋海浪侵蝕海岸,保護生物多樣性)
③加強海洋環境的管理和監測,及時了解海洋環境變化

七、資源的跨區域調配
1、背景:
天然氣的利用:優點:①干凈、清潔、使用方便;②燃燒效率高、比較價格低
地位:我國將天然氣開發和利用作為21世紀初能源結構優化和石油工業產業升級的重點
天然氣的分布(陸上):特點:西多東少,北多南少;
分布地區:四川、陝甘寧、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
四大氣區:新疆、青海、川渝、鄂爾多斯
開發利用格局:①東部油氣田(東北、華北)產量遞減;
②西部地區是我國油氣工業新的戰略接替區;
③西部地區油氣開發的限制條件;
(a勘探開發資金短缺日益嚴重
b西部地區對天然氣的市場需求量有限
c現有基礎設施不能滿足外運需要)
④東部地區對天然氣需求市場巨大——我國天然氣產品的最大短缺地區
(a人口稠密、經濟增長快,但能源短缺現狀長期未改變;
b以煤炭為主要能源,使得大氣環境惡化、酸雨大面積發生;
c煤炭發電和運輸佔用大量土地、港口和水資源)
2、西氣東輸:
能源輸送大動脈 資源保證:塔里木氣區、鄂爾多斯氣區
技術保證:石油化工基地、現代工業體系
市場前景廣闊:長江三角洲
深遠影響:
東部地區:①緩解能源緊張狀況,促進經濟發展
②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減輕大氣污染和酸雨危害,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③促進能源生產和輕重工業結構的調整
④促進基礎設施建設
西部地區:①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經濟發展;
②推動綜合利用天然氣步伐,改善城市大氣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③有選擇的發展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化工工業,對動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
④推動天然氣開發和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機會,拉動相關產業發展
(緩解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壞而帶來的環境壓力)
〔注意〕西電東送、南水北調

八、 城市新區的發展-以上海浦東為例
1、背景:
上海市的發展:
優越的區位條件
社會經濟:①便捷的交通;
②廣闊的腹地;
③高素質的勞動力;
④充足的農副產品供應
自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溫暖濕潤,水源充足
城市規模的擴大:①經濟規模的擴大;②人口規模的擴大;③用地規模的擴大
上海市面臨的城市問題:①道路狹窄、交通擁堵;
②居住擁擠;
③綠地面積小,環境質量差;
④用地緊張
2、浦東新區的規劃和開發:
開發作用:①解決上海市發展所面臨的城市問題,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
②以浦東開發為龍頭,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
開發條件:①緊鄰老城區,便於就近開發;
②地形平坦,滿足大規模、低成本推開發需要;
城市規劃:①浦東新區分為城市化區和非城市化區兩部分;
②浦東新區採取軸向發展與綜合組團相結合的布局形態;
③通過多種交通工程,把浦西和浦東聯系起來;
④把浦東建成花園式的多功能、外向型、國際化、現代化新城

5. 旅遊地理知識

地圖是基礎吧,就像英語單詞
要不然隨便出個經緯度你就不知道是哪裡
所以把世界地圖、中國地圖、洋流等地圖看熟吧

6. 高中旅遊地理常考大題常考知識點怎麼答比較全面能不能總結一下 能拿滿分的那種 謝謝

把你QQ號給我,我有一個地理知識點總結。是說明10類常考綜合題的總結。隨便說一下,我是今年的高考文科畢業生。

7. 高中地理選修3《旅遊地理》知識點

1、旅遊資來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類自社會中凡是能夠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統稱為旅遊資源。

2、了解旅遊資源的分類:

自然旅遊資源:地質地貌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天象與氣象景觀

人文旅遊資源:遺址遺跡、建築設施、旅遊商品、人文活動

3、運用資料說明旅遊資源的多樣性

(1)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

(2)歷史、文化背景和民間習俗的不同

(3)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發展水平

(4)人們的旅遊動機復雜多樣

(7)旅遊地理知識點擴展閱讀:

能源分類:

可再生能源(舉例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陽能);非可再生能源(舉例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和核能)。

能源基地建設:

⑴面臨挑戰:①人均資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單位產值能耗高;④以煤炭為主能源消費結構;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脅。

⑵採取措施:①擴大煤炭開采量;②提高晉煤外運能力,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③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一是建設坑口電站,變輸煤為輸電;二是發展煉焦業。

能源的綜合利用

⑴變革原因:產業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低下、生態環境問題嚴重。

⑵變革模式:結合鐵礦、鋁土礦等資源優勢,構建三條產業鏈:煤電鋁、


8. 八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7單元

第七章 認識省內區域
一、面向海洋的開放地區——珠江三角洲
1、對外開放的前沿(P50中的圖7.1)
⑴位置:廣東省東南部,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⑵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河道眾多。
⑶氣候:溫暖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
⑷條件:
①區位因素(地利)——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隔海相望,海陸交通便利,就近接受港澳的產業擴散,產品大量銷往港澳和東南亞地區。
②人文因素(人和)——勞動力資源豐富且低廉,又是著名的僑鄉,便於引進外資、技術和管理方法。
③政策因素(天時)—— 國家制定了特殊的經濟政策。
2、外向型的經濟
⑴貿易:產品通過港澳貿易管道,出口至東南亞、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和日用消費品生產出口基地之一。
⑵港澳地區與珠江三角洲的分工合作模式——「前店後廠」。
⑶珠江三角洲和遼中南地區經濟特色和條件的差異:

珠江三角洲

遼中南地區

位置

瀕臨南海、靠近東南亞地區

瀕臨渤海、黃海

資源

鋼鐵、機械、石油、化工、造船

區內有豐富的煤、石油、鐵等重工業所需的原料和燃料

優勢

利用靠近港、澳及東南亞地區的優越位置條件,吸引外資發展起來的外向型工業基地。

就近原料和燃料產地發展起來的我國重工業基地。

3、城鎮的發展
⑴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工製造業的發展,促進了餐飲、娛樂、運輸等服務業的發展。這些非農產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促進了城鎮化的發展。
⑵城鎮化的主要表現:
①非農業人口的增長;
②城鎮數量和規模的擴張。
⑶土地的利用特色:居住用地、工業用地、農業用地、基礎設施用地交錯分布的獨特土地利用景觀。
二、西南邊陲的特色旅遊區——西雙版納
1、豐富的旅遊資源(P57中的圖7.10)
⑴位置:雲南省最南端,北回歸線以南,地處橫斷山脈最南端,南部和緬甸、寮國接壤。
⑵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是回歸沙漠上的一片「綠洲」。
⑶河流:瀾滄江自北而南流過。
⑷植被:除海南省以外,我國原始熱帶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
①形成多達7、8個層次的自然植物群;
②植物密集豐富,「熱帶植物王國」;
③動物上千種,稱為「熱帶動物王國」。
⑸居民:以傣族為主體的13個少數民族。
①建築:竹樓②美食:菠蘿飯、竹筒飯③舞蹈:孔雀舞④節日:潑水節
⑹旅遊資源:
①地處邊境,可以就近發展邊境旅遊和出境旅遊。
②野生動植物資源異常豐富,可以發展獨具特色的生態旅遊。
③少數民族聚居,特別是以傣族為主體的多樣性民族風情更增添了無窮魅力。
2、蓬勃發展的旅遊業
⑴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先後建成熱帶植物園、傣族園、野象谷等一批國家級旅遊景區,旅遊業已發展成為本區的支柱產業。
⑵對經濟的帶動作用:
①帶動多個部門的發展;
②增加了就業機會;
③提高人均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⑶出現的問題:
①周邊景點增多
②本地景點分散
③不法商販缺德
④生態環境壓力大
⑤景點大同小異
第八章 認識跨省區域
一、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1、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P66中的圖8.1)
⑴位置: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
⑵黃土地形的分類:黃土原、黃土峁、黃土梁。
⑶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
⑷成因:風吹來的高原。
⑸證據:
①「黃土的厚度均勻」說明黃土是從上空吹來的,而不是流水沖來的。
②「從西北向東南顆粒越來越細(戈壁——沙漠——黃土)」說明帶來黃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③「黃土的礦物成分與中亞、蒙古等地戈壁、沙漠的礦物成分相同。」說明黃土不是本地產生,有可能是從中亞、蒙古一帶而來。
④「有多層古土壤」說明黃土不是當地岩石風化逐漸形成的,而是外來的。
2、嚴重的水土流失
⑴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
①地形:坡度較陡,地面較長,沖刷侵蝕力強。
②植被:光禿裸露,缺少植被保護。
③土質:疏鬆,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
④氣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人為因素:
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表植被。
②開礦、修路使地表疏鬆。
⑵影響
①帶動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農作物產量下降。
②使溝谷增多、擴大、加深,導致耕地面積減少。
③向黃河下游輸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難。
⑶我國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分布:冀北山地、四川盆地、雲貴高原、東南丘陵等地,一般降
水量越大;山區地表坡度較大,地表土質疏鬆,植被覆蓋率低。
3、脆弱的生態環境
⑴地形破碎,氣候乾旱。
⑵自然災害頻繁:不僅水土流失嚴重,還有旱、澇災,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災害。
⑶環境容易遭到破壞,而且破壞之後很難恢復。
4、生態建設
⑴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
⑵水土流失的治理:
①生物措施:植樹種草;
②工程措施:修梯田;
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退耕還林、還草,避免超載放牧。
二、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
1、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P75中的圖8.17)
⑴地理位置
①緯度位置:大部分位於25º~35 ºN,地處亞熱帶地區。
②海陸位置:位於我國的中部地區,東部瀕臨海洋。
③相對位置:沿長江東西帶狀分布的地理區域。
⑵范圍:東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東西綿延3000多千米,南北寬度大致在長江兩岸100~200千米的范圍內。
⑶自然條件
①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為主
②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其特點是:冬溫夏熱,四季分明,降水豐沛,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③水文:河湖眾多,是我國地表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④資源:耕地、水能、礦產。
⑷長江上游與中下游的環境差異及利用:

地形特點

水文特徵

水資源利用方式

長江上游

流經我國地勢第一階梯,江面狹窄,灘多流急,峭壁高聳,雄偉壯觀。

流量較小

流速快

發展水電業、旅遊業。

長江中下



流經我國地勢第二、三階梯,地勢低平,江闊水深,水流平穩,水網密布。

流量較大

流速較小

發展淡水養殖業、內河航運業及旅遊業。

2、沿江地帶的紐帶和輻射作用
⑴紐帶作用——承東啟西
①以長江為軸線將沿海經濟帶和西部地區構成「H」形格局。
②沿海地帶和西部地區的優勢:
沿海地帶——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優勢
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市場廣闊
③作用:自東向西的產業、技術、信息、商貿信道;自西向東江海聯運的交通通道。
⑵輻射作用——溝通南北
①基礎——農業和工業基礎雄厚,其高新技術及相關產業的開發水平在國內位居領先地位,水陸交通便利。
②動力——高新技術和相關產業。
③方向——由本地帶向南向北輻射。
④意義——長江沿江地帶的經濟技術優勢可向南北輻射,使我國南北經濟成為一體,加強區域間的經濟合作。
⑶世界著名的沿河產業帶:長江沿江地帶、萊茵河流域、密西西比河流域。
3、沿江地帶的城市(P80中的圖8.26)
⑴四大城市群

中心城市

城市群

上海

長江三角洲城市群

南京

長江下游城市群

武漢

長江中游城市群

重慶

長江上游城市群

⑵我國最大的城市——上海對全國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①位置:位於長江入海口,是全國的最大港口
②工業: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③金融:重要的金融中心
④文化: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
⑤商業:最大的商業中心
⑥經濟:擁有浦東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4、沿江地帶的工業(P82中的圖8.29)
①四大工業基地:

工業中心

攀枝花、六盤水

重慶

武漢

南京、上海

鐵路干線

成昆線

成渝線

京廣線

京滬線

入江主要支流

雅礱江

嘉陵江

漢江

秦淮河、黃浦江

工業基地

鋼鐵、煤炭工業基地

電力、冶金工業基地

鋼鐵、輕紡工業基地

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②四大工業走廊:鋼鐵、石油化工、汽車、輕紡。
5、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治理保護
⑴問題、危害、原因及對策:

環境問題表現

危害

產生原因

治理對策

水土流失(上游)

①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

②水庫淤積,降低發電、灌溉和防洪效益

③河道淤塞導致通航能力下降

④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的淤積,加重洪水災害

長江上游地區經濟較落後,人們為了眼前利益,毀林開荒、陡坡墾殖

①保護好現有森林,積極封山育林與退耕還林,嚴禁開墾大於25°的坡地,已開墾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還林還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營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和人工草地。加強水土流失地區的防治工作。

②開展小流域和山區綜合治理,調整農業結構,改良土壤推廣免耕法等農業技術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洪澇災害(中、下游)

①人民生命財產遭到巨大損失

②生態環境遭受創傷,難以恢復

①自然因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

②人為因素——上游水土流失導致湖泊淤塞,加上圍墾造成調洪能力降低,河道防洪能力減弱,加上防洪工程標准低,年久失修,險工隱患多。

①興建水利設施,對長江河道及平原湖區進行綜合治理。

②對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庫、堤壩進行加固,提高防洪標准。

③抓好清淤疏浚、恢復河道防洪能力。

④嚴禁圍墾湖泊,侵佔江河、灘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亂采江河砂石的行為。

水體污染

水質下降,危害人體健康,影響水生物生存。

工農業迅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沒有同步。

①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做好環境整治工作,對現有污染源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限期治理,按期達標。

②對新建項目要做到生產與「三廢」防治同時規劃,同步建設。

③對上海等工業聚集程度高的地區,做好城市規劃工作把環境保護和環境建設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

酸雨

導致水體、土壤酸化,對植物、建築物造成腐蝕性危害。

耗煤量大,煤的含硫量高。

調整能源消費結構,使用清潔能源

⑵酸雨——PH值小於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分布於華中、西南、華東。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國
1、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⑴基本國情:
①國土遼闊,區域差異大;
②人口眾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⑵區域差異: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⑶區域合作:加強區域聯系,互惠互利。
①三北防護林:東起黑龍江的賓縣,西至新疆的烏孜別里山,包括13個省區的西北、華北、東北地區,被譽為「世界生態工程之最」。
②四大跨世紀工程:

重點工程

輸送資源源地

輸送目的地

南水北調

西線方案

長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

入黃河、解決西北的缺水問題

中線方案

漢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庫

北京和天津

東線方案

長江下游揚州三江營

河北、天津

西氣東輸

新疆塔里木的輪南油氣田

上海

西電東送

南部大通道

烏江、瀾滄江、南盤江、北盤江和紅水河水電站

廣東

中部大通道

金沙江干支流水電站、葛洲壩和三峽水電站

華東地區

北部大通道

黃河上游水電站和山西、蒙西地區坑口火電站

北京、天津、唐山

2、在世界中求發展
⑴中國與WTO
①2001年12月11日,卡達首都多哈,中國成為WTO 143個成員國。
②中國加入WTO原因:
發揮優勢: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綜合國力逐漸增強,從自身的發展需要來看,加入WTO融入世界,發展本國優勢,對外開放,可促進祖國的發展。事實證明,自入世以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經濟競爭力在不斷提高,中國的經濟發展成為全球的一個亮點。
發展途徑:從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看,加入WTO,加強與世界其它區域的合作,是發展的途徑。這說明合作中有競爭、競爭中有合作,在合作競爭中求發展。我們只有加入WTO,才能參與到這樣的競爭合作中,促進祖國的發展。
重大責任:加入WTO,有利於我國參與共同解決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為保衛世界和平,保護地球生態環境、促進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⑵人類三大問題:人口、資源、環境問題。
⑶中國未來的發展之路

國內

利用有利條件,因地制宜,合理改造不利條件,加強區域合作,發揮地區優勢,互惠互利。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國際

①要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加強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合作,引進資金和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努力開拓國際市場;

②保衛世界和平,保護地球生態環境,促使人類社會的進步,肩負著重大責任。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