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地理八下知識點總結
㈠ 八下地理期中復習提綱
八年級地理下冊期中復習提綱
1.地理區域是人們根據不同的需要劃分的。地理區域有不同的類型,如:自然區域,經濟區域,行政區域等;同一個地理區域也可以兼有多重「身份」;同一類型的地理區域還可以劃分不同的尺度或級別的區域。
2.郵政編碼的第一、二位表示省,第三、四位表示縣、市,第五六位表示投遞局。
3.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4.四大地理區域中,位於季風區的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位於非季風區的是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也是我國一月平均氣溫00C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青藏地區位於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上,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地理地區,西北地區是我國降水最少和氣溫年較差最大的地區。
5.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差異。在南方地區或北方地區內部,自然環境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地 形 氣 候 河 流 植被類型
北 方地 區 以平原、高原為主 溫帶季風氣候 流量小、有結冰期、含沙量大、汛期短 溫帶落葉闊葉林
南 方地 區 以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為主 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流量大、無結冰期、含沙量小,汛期長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6.「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含義是同一地區的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受自然環境的影響,不同地區的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等有明顯的差異性。
7.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因距海遙遠和山脈的阻隔,使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本區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河流稀少,且以內流河為主,乾旱是西北地區的主要自然特徵。東部高原上的景觀自西向東依次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西部盆地有大面積的沙漠分布,以風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為主。
土地類型 主要作物 耕作制度 房屋結構 傳統交通方式 飲食習慣
北方地 區 旱地 小麥、大豆、花生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牆體厚,屋頂坡度小 陸地運輸,以馬車為工具 面 食
南方地 區 水田 水稻、
油菜 一年二至三熟 牆體高,屋頂坡度大 水運,以船舶為工具 米 食
8.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瑪干沙漠,我國最長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
9.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 「世界屋脊」之稱,高原面上的許多山峰終年積雪,冰川廣布。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也是我國許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這里天氣晴朗,日照強烈,有著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拉薩有「日光城」之稱。
10.西北和青藏地區都是我國主要的牧區。內蒙古主要是溫帶草原牧場,三河馬、三河牛是著名的畜種;新疆是山地牧場,細毛羊是著名的畜種;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場,氂牛、藏綿羊是著名的畜種;寧夏的灘羊也是著名的畜種。
11.西北地區的種植業屬於灌溉農業,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地區,灌溉水源主要是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青藏地區的種植業屬於河谷農業,主要分布在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
12.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面向渤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人民大會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中南海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所在地。天安門廣場是世界名城中最大的廣場。
13.早在70萬年前,北京就有了人類生活,到了3000多年前,這里形成了城市,稱為薊,歷史上先後有遼、金、元、明、清在這里建立都城。北京的舊城格局形成於元、明兩代。城內建築排列成棋盤狀,皇宮居於城市的中心,城市格局呈「凸」字軸線形。
14.北京的長城、故宮、周口店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等先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15.北京的城市空間擴張以舊城為中心向四周圍擴展,興建了許多新區和衛星城;由環路和放射路組成的快速路系統,將城區的各部分以及城區和郊區聯系起來。
16.北京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注意保持舊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風貌,興建了許多現代建築,不斷擴大的城市綠地和水網建設,給北京增添了生機和活力。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服務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另一方面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建設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城市環境。
17.香港和澳門位於中國大陸的東南端,與廣東省相鄰。香港位於珠江口的東側,主要部分是香港島、九龍和新界;澳門位於珠江口的西側,由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組成。香港和澳門是我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中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對於港澳地區,我國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的政策。
18.香港人多地狹,建設高層建築和填海造地是其擴展城市建設用地的兩種重要方式。港澳地區第三產業發達,香港是國際貿易中心、運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和旅遊中心;博彩旅遊業是澳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19.香港和祖國內地一直保持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優勢互補,互利互惠,祖國內地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香港擁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香港是世界上著名的轉口貿易中心,祖國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轉口貿易合作夥伴。
20.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和台灣的基隆港最近的大陸港口是福州港,和高雄港最近的大陸港口是廈門港。北回歸線橫穿台灣島的中南部。
21.玉山是我國東部最高的山峰,日月潭是台灣島是最大的淡水湖,台灣島上資源豐富,有「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森林寶庫」、「亞洲天然植物園」、「水果之鄉」、「東方甜島」等美稱。樟樹是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的產量居世界首位。
22.在20 世紀60年代以前,台灣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出口蔗糖、菠蘿、稻米、樟腦等,60年代後,台灣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又稱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台灣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的有利條件是:大量的高素質的勞動力,便利的海上運輸,吸收外國資本等。新竹科學園區是台灣高科技的代表,號稱「台灣矽谷」。
2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位於我國的西北邊陲,共有8個土地相鄰的鄰國,以維吾爾族和漢族人為主。
24.新疆境內高山和盆地相間分布,形成「三山夾兩盆」的分布狀態。這里降水稀少,氣候乾旱,以荒漠為主,星星點點的綠洲分布在盆地邊緣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區,是新疆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這里夏季高溫,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合多種農作物的種植,主要農作物是小麥、玉米、高粱等,棉花、甜菜和多種瓜果是新疆綠洲的特色農產品。
25. 綠洲的灌溉水源主要是山區降水和冰雪融水。坎兒井是一種古老的引水工程。為了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應積極採用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發展節水農業,調整農作物的種植結構,增加用水少、經濟價值高、產量高的作物的比重,提倡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
26.新疆的油氣資源潛力巨大,油氣儲量約佔全國陸地總儲量的1/3。目前,我國東部地區大部分油氣田的開采已經到了中後期,增產難度大。為此,國家提出「穩定東部,大力發展西部」的能源戰略決策。
27.西氣東輸工程的意義:使西部地區的天然氣資源得到大規模的開發,可以使西部的天然氣產品運送到東部市場,增加西部的財政收入,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同時,能夠緩解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對於改善東部的環境也十分有利。
28.西氣東輸工程是將新疆塔里木盆地內的天然氣運送到上海,沿途依次經過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等省區。
㈡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總結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第一節
1. 地理區域的主要類型:自然區域、經濟區域、行政區域。
2. 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分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分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季風;青藏地區和其他地區分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地形。
3.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
4. 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人文差異:農耕制度、傳統運輸方式、傳統民居。 5.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一月平均氣溫 低於0度 高於0度
年降水量 小 大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山地 平原、丘陵、高原、盆地
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河流流量 小 大
傳統民居 屋頂坡度較小、牆體較厚 屋頂坡度大,牆體高
傳統運輸方式 以陸路運輸為主 以水運為主
農耕制度 農田多為旱地,以種植小麥、大豆為主,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多為水田,以種植水稻、油菜等為主,一年二至三熟
第二節
1. 西北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2. 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3. 西北地區主要的自然特徵——乾旱;青藏地區的主要自然特徵:高寒。
4. 雅丹地貌的成因——風力作用
5. 西北地區氣候乾旱的原因: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山脈對濕潤氣流的阻隔。
6. 西北地區的地表植被,自東向西依次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原因:自東向西降水越來越少。
7. 青藏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
8. 內蒙古牧區牧場類型:溫帶草原牧場,畜種:三河馬、三河牛;新疆牧區牧場類型——
山地牧場,畜種:細毛羊;青海和西藏牧場類型——高寒牧場,畜種:氂牛、藏綿羊。
9. 西北地區的農業類型為灌溉農業,農業區有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青藏地區農業類型為河谷農業,農業區有藏南谷地、湟水谷地。
10. 雅魯藏布江谷地的青稞和小麥穗大粒飽的原因:日照時間長,有利於作物的光合作用;
氣溫低,作物的生長期長;晝夜溫差大,有利於作物養分的積累。
第六章 省級區域
第一節
1.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北部邊緣,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2. 北京的職能: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
3. 從哪些方面說明北京是我國的文化中心:高等院校集中、有眾多的體育場館、有各類博物館、有許多國家級的演出團體。
4. 北京的地勢特點:西北高、東南低。
5. 北京大致位於北緯40度、東經116度,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夏長,春秋短。
6. 北京地理位置的優越性:①緯度位置的優越性——位於中緯度暖溫帶,氣候適宜;②海陸位置的優越性:與最近海洋渤海直線距離僅150千米;③經濟區位的優越性:從西北出居庸關可進入我國最大的牧區——內蒙古高原,西面是黃土高原能源基地和廣袤的大西北,南面是物產豐富的黃淮海平原,向東出山海關,可進入東北地區。④戰略位置的優越性: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戰爭年代易守難攻。
7. 北京作為聚落中心,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古稱芑,歷史上,金、元、明、清各代先後在這里建都。
8. 北京舊城格局形成於明、清兩代,城內建築排列成棋盤狀,皇宮居於城市的中心,城市格局為禿字軸線形。
9. 北京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名勝古跡有: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等。
10.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
11. 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城市空間以舊城為中心向四周擴展,有環路和放射路組成的快速路系統,將城區各個部分及城區和郊區連在一起。
第二節
1. 香港和澳門分別位於珠江口的東西兩側,與廣東省相鄰。
2. 香港有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部分及周圍200多個島嶼組成。
3. 澳門有澳門半島、凼仔島和路環島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