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社會地理位置

社會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10 05:12:30

㈠ 如何理解一個地區的地理位置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地理位置: 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陸地面積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領海面積310000平方公里.與俄羅斯存在「北方四島」(俄方名為「南千島群島」)領土爭端,與韓國存在竹島(韓方名為「獨島」)領土爭端.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全國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區.富士山是全國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溫泉遍布全國各地.境內河流流程短,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資源: 資源貧乏,80%以上依賴進口.主要資源蘊藏量為:金礦689.6萬噸,銀礦1689.7萬噸,鐵礦62.1萬噸,煤826.5萬噸(以上數字為2000年統計).鉛礦為4317.9萬噸(1992年統計),銅礦為1155.3萬噸(1996年統計).石油100%依靠進口.核能開發較早,截至2002年8月,擁有53所核能發電站,總發電裝機容量為4590.7萬Kw(千瓦).森林面積2521萬公頃,占國土總面積的2/3,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但木材52%依賴進口,是世界上進口木材最多的國家.日本山地與河流較多,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約為每年1353億Kwh(千瓦時).日本的專屬經濟區面積約相當於國土的10倍,漁業資源豐富,但由於過度捕撈等原因,資源量近年逐漸下降. 一、自然地理特徵 1、領土組成 日本是東亞的島國,東臨太平洋,西北臨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 與中國、朝鮮、韓國、俄羅斯相望. 日本是我國的近鄰. 日本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 2. 多山的地形 日本境內多山,國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僅沿海一帶分布著狹小的平原,臨近東京灣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日本群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 日本地震頻繁,人們可以感覺到的地震每年平均多達1500多次. 3. 海洋性季風氣候 日本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方相比,冬季較溫暖,夏季較涼爽,降水比較豐富. 4. 自然資源 日本大部分地區為森林覆蓋,森林資源豐富.山間河流短急.水力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缺乏. 二、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 1.發展經濟的條件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島國多優良港口,海上航運便利. 不利因素:耕地狹小,礦產資源缺乏,許多重要的自然資源,需要從國外進口. 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銅礦石、棉花等工業原料90%以上,甚至100%從國外進口. 2. 日本經濟特點 大力發展海上航運,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本國經濟得到調整發展. 日本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日本的主要工業部門: 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和紡織工業. 這些工業的產品大量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 日本的最大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日本與中國的貿易,日本從中國輸入的商品有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等.向中國輸出的商品有鋼材、電子產品和其他工業品. 三、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1、主要工業區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是主要的工業區. 2. 影響日本工業分布的原因 以海港為依託,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依靠國際市場,是形成日本工業臨海分布的主要原因. 首都東京在關東平原的南部,東京灣的西北岸,人口有1200多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國內和國際交通的樞紐. 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是日本重要的工業城市,橫濱和神戶是著名的海港. 四、日本的漁業,北海道漁場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漁場,日本發展漁業的自然條件十分優越. 日本擁有龐大的遠洋捕撈和近海捕撈船隊,沿海和陸上淡水養殖業也較發達. 日本的捕魚量佔世界第一位. 五、日本的農業 日本人口稠密,耕地很少,平均每人耕地不到0.1 公頃,現在專門從事農業的人也很少. 由於地塊較小,日本農民多採用小型農業機械,發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平原地區多生產稻米,現在稻米的產量已能自給. 丘陵地區多栽培果樹和種植蔬菜,但蔬菜、水果仍需大量進口. 六、兼有東西方文化特點 日本在民族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經過消化,成為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現代日本文化既有日本民族文化的傳統,又兼有東西方文化的特點. 在古代,日本與中國等東方國家早有往來.日本不僅從中國傳入了水稻、鐵器,而且日本的文化、藝術也深受中國的影響,例如日本的古代建築,文字等. 近代,日本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歐美文化的影響出深入到日本社會,例如許多日本人平時已不再穿傳統的服裝——和服,而穿上了西裝. 飲食方面,由於大量進口小麥,吃麵包的人逐漸增多. 在日本各地,人們可以看到本民族的神社,東方的佛教寺廟,又可以看到西方常見的基督教堂.

㈡ 中國的地理位置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領海由渤海(內海)和黃海、東海、南海三大邊海組成,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千米。

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里,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

南與緬甸、寮國、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2)社會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地理特點:

地形多種多樣。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布,這為中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

山區面積廣大。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中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

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

㈢ 社會地理是學什麼的

社會地理學是研究各種社會集團的區域分布、空間利用類型及其地域類型形成過程內的學科。社會集團具有容不同的類型,起源於特定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方式。這些生活方式代表了不同的社會集團對不同自然環境的反應,具有一定的空間分布。居住在世界上的人們有不同的方式生活,他們的民族祖先、文化習俗、宗教信仰、語言、社會制度、經濟發展水平等都有很大差異,因而可以劃分成不同的社會集團。而社會集團不論大小都佔有地球表面的一部分,都在不同程度上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形成不同的空間布局

㈣ 地理位置到底屬不屬於自然環境

不能一概而論。
地理位置包括「自然地理位置」和「社會地理位置」兩個部分,回只有【自然地理位置答】屬於【自然環境】的決定性要素。
自然地理位置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其他相對於自然地物的位置;它們在自然環境中對自然環境要素中的氣候、水、植物、動物有決定性的制約作用,人類的社會活動通常也受制於它。
社會環境主要指的是人類活動出現以後形成的「次生環境」,它一般由「交通環境(位置)」、「居民區環境」(居民及服務站點在居民區中的位置)等等構成。
-----------在人們認識到【地理位置】的復雜性以後,中學地理教科書在「區域地理」的資料處理上,一般都會把【區域的地理位置】與【區域的自然環境】和【區域的人文環境】並列。其中的區域「地理位置重要」通常側重於「交通運輸」的戰略區位。例如西亞北非東南亞和中美地區。

㈤ 地理位置在中國古代社會中所起的作用

中國地理上是抄處於相對封閉的狀襲態,在古代航海不發達的時代,中國對外聯系唯有環境惡劣的西北,主要威脅也來自於西北,但比較西方已經是比較安全的了,這種封閉環境給中國提供了持續發展五千年的外部條件,也促使中國形成了一個封閉的獨立發展的特有文化,一個保守的追求安寧的獨特文化,也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民族——躲在長城背後的民族漢族。

㈥ 列舉世界上一些你知道的國家和地區的地理位置、社會概況、生活習俗、經濟狀況等。

日本
位置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他7200多個小島嶼組成,因此也被稱為「千島之國」。日本陸地面積約37.79萬平方公里。日本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6] 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
氣候
日本地處以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具有海洋性典型特徵。全國橫跨緯度達25°,南北氣溫差異十分顯著。
北海道與本州的東北地區、高原地帶屬溫帶,
首都東京 東京塔
本土大部地區及沖繩等南方諸島則為亞熱帶。此外,日本所處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風及洋流交匯的影響,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是世界上降水量較多的地區。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側地區冬季的降雪;6、7月(沖繩、奄美為5、6月)間連綿不斷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陸或接近日本的台風。日本有記載的最高溫度紀錄是40.9度,於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縣熊谷市和岐阜縣多治見市測得;有記載的最低溫度紀錄是-41度,於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測得。
地形
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的中央,將日本的國土分割為太平洋一側和日本海一側,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71%,大多數山為火山。國土森林覆蓋率高達67%。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峰,被日本人尊稱為:聖岳。
日本群島地處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火山、地震活動頻繁,危害較大的地震平均3年就要發生1次。[7]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帶,多為沖積平原,規模較小,較大的平原有石狩平原、越後平原、濃尾平原、十勝平原等,其中面積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日本平原面積狹小,耕地十分有限,人口生理密度高達2924人/平方公里,為世界第26位。
地質
日本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消亡邊界,為西太平洋島弧-海岸山脈-海溝組合的一部分。全國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日本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國都時常會發生火山活動。據統計,世界全部里氏規模6級以上的地震中,超過二成都發生在日本。
河流
日本境內河流流程短水能資源豐富,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公里。
海洋
日本海岸線全長33889公里。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其海岸線十分復雜。西部日本海一側多懸崖峭壁,港口稀少,東部太平洋一側多入海口,形成許多天然良港。
在東部太平洋一側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環繞、東北部形成千島寒流(親潮),西部日本海一側是對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成為天然漁場。由於地處海洋的包圍之中,終年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秋兩季多台風,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氣溫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達4000毫米以上。

3自然資源
日本自然資源貧乏,除煤炭、天然氣、硫磺等極少量礦產資源外,其他工業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等都要從海外進口。但是,日本森林和漁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占日本陸地面積的69%,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北海道和日本海是世界著名的大漁場,盛產700多種魚類。
宏觀經濟
本經濟高度發達,國民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9,731美元,是世界第17位。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於美國和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世界第23位。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純資產達1.8萬億美元[2] 。
日本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占最大比重,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東京不僅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自二次大戰後,日本的製造業得到迅速發展,尤其電子產業和汽車製造業。日本三菱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通用的超級企業財閥,2007年僅在三菱旗下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就達到了11家。日本的電子產業和高科技著名製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東芝、日立等公司。汽車業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車生產量超越美國和德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其中豐田、馬自達、本田和日產等製造商,均有出產汽車行銷全球。日本擁有世界資產最龐大的銀行郵儲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世界金融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東京證券交易所是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證券交易所。
日本財務省公布預測數據顯示,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長期債務余額到2012年度末預計將達到93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 75.9萬億元),創歷史新高。這些債務佔GDP的比例達195%,超過義大利(128.1%)和美國(103.6%),在發達國家中高居首位。是全球工業化國家中政府負債最嚴重的。
農業
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為了彌補此缺點日本使用系統化耕作零碎地。使得日本有世界最高的精密農業成果也就是單位土地產量世界第一,達到糧食自給率50%只用了56000km2;(1400萬英畝)農地。農業在日本是高補助與保護產業,鼓勵小規模耕作,而不是美國的大規模耕作。尤其稻米是高保護產業,訂定了超高490%關稅阻擋外國米1988年之前還限制進口配額7.2%總消耗量以下。新規則公布後關稅更提高到778%。但是小麥、黃豆之類還是和外國購買,日本也是歐盟最大的糧食出口對象。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漁業國於1989年還曾創下1190萬噸漁獲,從1973年石油危機後,深海魚在日本不受歡迎。淺海魚佔50%總量養殖魚則佔33%以上,最受歡迎的有沙丁魚、金槍魚、螃蟹、牡蠣、秋刀魚、鮪魚和日本鰤魚。日本至今依然有世界最大漁船船隊和全球15%的漁獲量佔有率。[3]
工業
日本工業高度發達,工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節能節材方向發展。主要部門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精密機械、造船、鋼鐵、化工和醫葯等,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主要工業區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3]
製造
日本工業集中於幾個工業區的方式發展,例如關東地方和東海地方,東京和福岡之間。
一個狹長型的工業地帶擁有亞洲最悠久的工業史。許多產業在日本是高度發展,包含消費性電子、汽車、半導體、光纖、光電、多媒體、影印機、高級食品。但是也有一些產業日本並不重視或是沒有發展條件例如衛星、火箭、大型飛機。因為這些需要大量礦產基礎也具有軍事敏感性,所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The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簡寫JAXA)也許會採用和別國合作方式完成載人登月行動,因為這些行業的配套行業例如電腦補助生產(CAD/CAM),軟體資料庫,日本都已經具備。總體而言「日本製造」的高品質深植人心。
礦業
因為日本屬於火山活動多發地域,所以埋藏的礦物資源種類豐富。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礦業比較發達。但到了戰後,對礦業危害的環境對策,以及從業人員的安全對策造成生產成本大幅增加,導致了行業衰退。仍在出產的有:成本較低的可以露天挖掘的石英、石灰石,以及純度高,有國際競爭力的金、銀、石油、天然氣等。
科技
日本的科學研發能力位居世界第二,應用科學、機械、及醫學等領域尤為突出。每年的科研經費達130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二。日本在電子、手機通訊、低耗能環保車、機械、工業機器人、光學、化學、半導體和金屬等多項領域具世界領先技術且屢獲殊榮。日本的工業用機器人產量佔世界一半以上。
服務業
日本服務業產值極為重要佔了全國3/4的經濟產值。銀行、保險、房產仲介、零售(百貨)、客運、通訊都算是服務業。像是三菱UFJ、Mizuho、NTT、TEPCO、Nomura、三菱地產、新東京海上產物、JR鐵路。全日空等公司都是全球中該領域的龍頭地位。將來日本郵政改革後將在2014成為全國最大保險公司。日本有326家企業名列全球福布斯2000大排名佔16.3%(2006)。在可見的未來服務業將是日本最大規模產業也是工作機會提供者。

㈦ 地理位置和地理區位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區位一方面指該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空間的聯系。版比如某城權市為什麼什麼空間地方,或者某事物存在某種聯系:一是與自然環境的聯系,二是與社會經濟環境的聯系區位因素:位單位進行空間配置的外部約束因素(區位單位是經濟區位的布局主體),不同的區位上,人口分布、市場供求、資源分布等狀況不同,從而其區位利益就具有很大差異,區位單位的布局狀況也就不同。
一般有3大類:第一是農業,第二是工業素,第三是交通1,農業區位因素:
自然條件因素:氣候、水源、土壤、地形。
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運輸、政府政策、勞動力、土地價格、資金、管理。
技術條件:冷藏、良種、化肥、機械。2,
工業區位因素:比較多
我列舉幾個你應該就能明白原料指向,能源指向,勞動力指向,市場指向,技術指向和環境指向3,交通區位因素這個比較復雜
總體上我說下鐵空水航管五種運輸方式的比較
其次是交通線路
還有什麼港口建設的條件
氣候對交通的影響等等
所有和交通有關的都是
區位選擇就是相對區位因素而言,意思就是說哪種選擇最好!
比如一個城市要中要建設一個工廠,具體建設在什麼方向好,
就是區域選擇

㈧ 地理位置包括什麼 分別怎麼答

一般要注意分析以下幾個位置特徵。

(一)緯度位置

緯度位置是影響氣候的最基本的因素。分析時要注意這個國家處於什麼緯度帶,處於什麼氣壓帶和風帶控制下。如分析我國的緯度位置,就要通過讀圖知曉我國最北地點的緯度和最南地點的緯度,得出大部分地區在中緯度,南部一小部分地區在低緯度的結論,進一步分析可知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北溫帶,南部一小部分在熱帶,決定了我國大部分地區熱量資源比較豐富。再如俄羅斯和加拿大面積很大,但是都有面積很大的人口稀少的地區,什麼原因呢?也要首先分析這兩個國家的緯度位置。這兩個國家人口分布狀況與所處的緯度位置有很大關系,這兩個國家的大部分地區處於高緯度。
由於氣候對經濟發展,尤其是對農業影響很大,所以不同緯度地帶農作物有差別,農業有不同特點。在分析一個地區農業特徵的形成時,必須要聯系該地所處的緯度位置。

(二)海陸位置

分析一個地區所處的海陸位置,既要看該地區是在內陸還是沿海,還要看是處於大陸東岸還是西岸,處於不同的海陸位置對氣候影響也很大。如我國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減少,就與我國的海陸位置有關。再如亞熱帶的大陸東岸與大陸西岸氣候有不同的特點。
海陸位置還影響交通及對外的經濟聯系。日本和英國發展經濟都利用了其海陸位置的優勢,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比內地經濟發達,海陸位置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三)交通位置

分析一個地區的交通位置要看是否有海運之便,海洋運輸的優點是海港及其附近地區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另外,還要分析其鐵路交通、公路交通、內河航運、航空運輸條件,處於交通樞紐位置,對經濟發展十分有利。
發展經濟,特別是發展工業的地理位置優劣與運輸條件關系很密切。工業原料、燃料的輸入,產品的輸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世界和我國的一些重要的工業中心,一般也都是世界或區域的交通運輸樞紐。
由於現代運輸條件在工業布局的重要作用,所以當一個地區運輸條件改善,這個地區的工業布局環境就得到優化。

(四)與經濟中心的相關位置,與資源富集地的相關位置

經濟中心對周圍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輻射作用,其輻射力與距離遠近有關。一般情況是,經濟中心對遠距離地區,輻射力較弱;對近距離地區,輻射力較強。在我國的大城市周圍,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現象:近郊地區經濟比較發達,遠郊地區經濟比較落後。
廣義的資源不僅包括自然資源,還包括人力資源、技術資源等社會資源。與有關資源富集地接近的地區,受其影響,發展與其相關的產業部門具有有利條件。如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技術指向型工業、原料指向型工業的布局都要考慮相關的條件。
在分析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條件,在進行工業布局、農業布局分析的時候,必須考慮與經濟中心的相關位置,與資源富集地的相關位置。

㈨ 中國的地理位置怎麼分東南西北的

中國的地理位置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東西南北之分,一般說的南北是以秦嶺淮河為回界,而東西是沒有界限答的,現在說的西部是國家在提出西部大開放之後才有的。

㈩ 長沙的自然,經濟,社會,科技和地理位置

長沙市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長瀏盆地西緣。介於東經111°53′~114°15′,北緯27°51′~28°41′之間。東鄰江西省宜春、萍鄉兩市,南接株洲、湘潭兩市,西連婁底、益陽兩市,北抵岳陽、益陽兩市。東西長約230公里,南北寬約88公里。幅員面積1.1819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2185平方公里。
2015年末,長沙市常住總人口743.18萬人,比2014年增長1.65%。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口出生率為14.48‰,死亡率為4.83‰,自然增長率為9.65‰。城鎮化率為74.38%,比2014年提高2.04%。
2015年,長沙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10.13億元,比2014年增長9.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41.78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478.20億元,增長8.8%,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3745.03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690.15億元,增長12.1%。第一、二、三次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0.1、5.0、4.8%,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1%、50.3%、48.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15443元,增長8.4%。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4.0:52.6:43.4。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44.0%。長沙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5488.38億元,佔GDP的比重達64.5%。全年財政總收入1113.48億元,比2014年增長11.0%,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18.95億元,增長13.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22.06億元,增長14.9%。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