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地理位置分布圖
㈠ 三國時期詳細地圖 包括各個郡,城池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回東吳三個政權。赤壁答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㈡ 三國地圖分布
你可以去這里看看,下載安裝,很好用的:
http://lib.verycd.com/2005/05/19/0000051071.html
《中國歷史地圖集》是一部版以歷代疆域權政區為主的普通地圖集。也是迄今為止國內外同類地圖中質量最高、內容最詳、印製最精的一種。由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譚其驤主編,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有關研究所、中央民族學院、南京大學、雲南大學數十位學者歷時三十餘年合作完成,1974年起曾以中華地圖學社名義出版內部試行本;1980年決定進行修訂後公開發行;1982-1988年由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1992年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繁體字版。
《中國歷史地圖集》(以下簡稱《圖集》)按歷史時期分為8冊:第一冊:原始社會
㈢ 求三國時期的地圖分布和城市名稱
是這個,黑色的是古代地名和界線,褐色的是現代地名和界線
㈣ 三國時期地圖和各州名稱及分布如何
三國(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孫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三國鼎立的雛型。
1、曹魏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時即大幅發展,至曹丕稱帝建國後定型,約佔有整個華北地區。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與南匈奴、鮮卑及高句麗相鄰;東至黃海。東南與孫吳對峙於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壽春、襄陽為重鎮;西至甘肅,與河西鮮卑、羌及氐相鄰。
西南與蜀漢對峙於秦嶺、河西一帶,以長安為重鎮。在立國後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隸、徐州、青州、豫州、冀州、並州、幽州、兗州、涼州、雍州、荊州、揚州。
2、蜀漢疆域
蜀漢為劉備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戰後才在諸葛亮協助下,由荊州南部開始發展。其勢力一度涵蓋荊州、益州及漢中。立國前後與孫吳發生多次戰爭並損失荊州,於諸葛亮南定南中後獲得雲南一帶疆域,至此漸漸穩定。
疆域范圍:北方與曹魏對峙於秦嶺,漢中為重鎮;東與孫吳相鄰於三峽,巴西為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蜀漢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於益州下設庲降都督,治味縣,專轄益州南部。
3、東吳疆域
東吳的疆域擁有大部分的揚州。孫權在赤壁之戰後陸續獲得荊州西部、交州,並在擊敗關羽後獲得整個荊州南部。至孫權稱帝後疆域方穩定下來。
孫吳北與曹魏對峙在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江陵為重鎮;西與蜀漢相鄰於三峽,西陵為重鎮;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南達現在越南的中部。孫吳原有32郡及三州[63]:荊州、揚州、交州。於226年設置廣州,後並入交州。至264年復設,共增加一州。
(4)三國地理位置分布圖擴展閱讀:
三國時期縣、郡、州的由來:
1、縣的含義分為三個階段。
縣鄙之縣:西周時的「縣」指的是國都之外的郊區,與「鄙」同義。
縣邑之縣:春秋中後期,楚國最早出現了作為行政單位但長官世襲的縣,與邑(諸侯分給大夫的封地)同義。
郡縣之縣:由於《史記》的記載,人們通常認為公元前688年,秦武公設置的邽縣(今甘肅天水市)、冀縣(今甘肅天水市甘谷縣東)是最早的建制縣。但我國歷史政治地理學的發起人——復旦大學周振鶴教授指出,郡縣之縣與縣邑之縣至少應該有四個差別。
一是國君直屬,二是長官不世襲,三是幅員或范圍一般經過人為的劃定而不純是天然地形成,四是縣以下還有鄉里等更為基層的組織。按照周振鶴教授劃分的標准,在戰國時期才出現我們所熟知的千古流傳的縣制。
2、「郡」究竟出現於春秋還是戰國時期,歷史地理學界有爭議。可以確定的是,郡的出現晚於縣,初期設置在邊遠荒僻之地,具有軍事防守性質,經濟開發程度低於縣,兩者不相統屬。
很多資料都說在秦代以前,郡比縣小。從斷代史的宏觀視角來看,這樣說也沒錯。但如果細致的劃分,便可以發現戰國後期隨著邊地日益繁榮,已經在郡下分設若干個縣,郡在建制上的地位便高於縣,這便是郡縣制的雛形。當然,在秦朝之前,郡縣二級制屬於特例而非主流行政區劃。
3、州。春秋戰國時代,我們的祖先借用大禹治水的傳說,把他們所知的天下地域范圍劃分成九個區域,即人們常說的「九州」。關於九州的名稱,雍、冀、豫、荊、揚、兗這六個州是沒有爭議的。至於另外的三個州為:
《尚書·禹貢》認為是梁州、徐州、青州。
《周禮·職方》認為是青州、幽州、並州。
《爾雅·釋地》認為是徐州、幽州、營州。
《呂氏春秋·有始覽》認為是青州、徐州、幽州。
㈤ 三國的各國位置分布在哪兒(用圖片表示)
這個可以么
㈥ 三國地域圖
三國演義地圖 http://img16.photo.163.com/1xiaobao/1638387/18089494.gif
三國鼎立圖 http://img16.photo.163.com/1xiaobao/1638387/18195624.gif
三國州郡分布圖 http://img16.photo.163.com/1xiaobao/1638387/18089688.jpg
南郡附近 http://img16.photo.163.com/1xiaobao/1638387/18171904.jpg
幽州地圖 http://img16.photo.163.com/1xiaobao/1638387/18171905.jpg
荊揚交界 http://img16.photo.163.com/1xiaobao/1638387/18171906.jpg
成都附近 http://img16.photo.163.com/1xiaobao/1638387/18171907.jpg
長安附近 http://img16.photo.163.com/1xiaobao/1638387/18171908.jpg
冀州地圖 http://img16.photo.163.com/1xiaobao/1638387/18171909.jpg
魏蜀交界處 http://img16.photo.163.com/1xiaobao/1638387/18171910.jpg
司隸附近 http://img16.photo.163.com/1xiaobao/1638387/18171987.jpg
雍州附近 http://img16.photo.163.com/1xiaobao/1638387/18171988.jpg
魏興上庸等地 http://img16.photo.163.com/1xiaobao/1638387/18171990.jpg
魏吳邊境 http://img16.photo.163.com/1xiaobao/1638387/18171991.jpg
益州地圖 http://img16.photo.163.com/1xiaobao/1638387/18171992.jpg
荊南地圖 http://img16.photo.163.com/1xiaobao/1638387/18171993.jpg
㈦ 求三國時期各勢力分布圖。
三國時期勢力分布及成型如下:
1、官渡之戰前勢力分布如下:
(7)三國地理位置分布圖擴展閱讀: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㈧ 求三國時期詳細地圖(含古今對照)
魏蜀吳三分天下,三個國家的領地都是如今的哪裡?蜀漢,三國之一。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之間的斗爭不斷,使得朝政日益腐敗,而後爆發了黃巾起義,劉備在鎮壓農民起義的戰斗中因戰功步入仕途。但不久,何進、董卓先後敗亡,天下局勢逐漸轉變成諸侯混戰,劉備在混戰中輾轉奔波,於赤壁之戰後收復荊州各地,而後進取西川、攻下漢中,最終建立蜀漢政權。
最後說吳國,三國之一,是孫權在中國東南部建立的政權,國號為「吳」,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於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於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孫吳共有四個州,分別為揚州、荊州、廣州、交州。孫吳的疆域范圍,北至廬江郡(現江蘇中部),南通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西達交趾郡(廣西東部),東臨東海,涵括我國現今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湖南省的完整地區,以及江蘇、廣西、安徽、湖北省和重慶、上海市、還包括現今越南的北部地區。
㈨ 求三國時期城池分布圖
三國時期城池分布圖如下:
(9)三國地理位置分布圖擴展閱讀
蜀漢為劉備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戰後回才在諸葛亮協助答下,由荊州南部開始發展。其勢力一度涵蓋荊州、益州及漢中。立國前後與孫吳發生多次戰爭並損失荊州,於諸葛亮南定南中後獲得雲南一帶疆域,至此漸漸穩定。疆域范圍:北方與曹魏對峙於秦嶺,漢中為重鎮;東與孫吳相鄰於三峽,巴西為重鎮;西南至岷江、南中,與羌、氐及南蠻相鄰。蜀漢共有22郡、僅益州一州。於益州下設庲降都督,治味縣,專轄益州南部。
㈩ 三國地理分布圖
蜀 分布在 西部地區。就是`四川`雲南`重慶一帶 魏在中國北部 ``河北`河南`湖北`甘肅一帶 吳在東南地區`福建`浙江`廣東`廣西湖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