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地理位置
⑴ 求中亞五國地圖
中亞即亞洲中部地區,中亞包括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回克斯坦、土庫曼答斯坦、阿富汗斯坦六個國家。
中亞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地理學家亞歷山大·馮·洪堡於1843年提出,其所包含的范圍存在多種界定。關於「中亞」這一地理概念在學者中認識並不統一。范圍最狹窄的界定來自蘇聯官方的定義,即僅指其下屬的五個加盟共和國哈薩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塔吉克、土庫曼。
在蘇聯解體後,已經獨立的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土庫曼的領導人在塔什干舉行會議,宣布中亞地區應當包括哈薩克在內。從此之後,中亞五國成了中亞最為普遍接受的界定。
(1)中亞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中亞民族中,人種構成不唯一,以下是主要民族。
哈薩克人:為蒙古人種西伯利亞類型和歐羅巴人種印度帕米爾類型之間的混血類型(圖蘭人種)。
土克曼人:圖蘭人種。
烏茲別克人:圖蘭人種。
吉爾吉斯人:蒙古人種的西伯利亞類型,混有少量歐羅巴人種血統。
塔吉克人:歐羅巴人種印度帕米爾類型。
普什圖人:歐羅巴人種印度帕米爾類型。
⑵ 描述中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求回答
中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溝通亞歐之間交通的必經之路:中亞地處亞歐大陸的中心地帶,地理位置十分 重要,自古即成為各民族遷徙、征戰和融合之地, 也是溝通亞歐之間交通的必經之路。
(2)古代的「絲綢之路」:古代的「 古代的 絲綢之路」 東起我國長安(今西安),經中亞,西抵歐洲黑海、地中海沿岸。
(3)「第二條亞歐大陸橋」經過的地區:現在中國新疆境內的鐵路——北疆線在阿拉山口與哈薩克的鐵路接通,在中國太平洋沿岸的連雲港,經中亞,與歐洲大西洋沿岸的鹿特丹之間架起了「第二條亞歐大陸橋」,大大縮短了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沿岸的路程。
⑶ 中亞海陸地理位置特點
中亞海陸位置特點: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遙遠。
⑷ 簡述中亞地理位置對當地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的影響
自然環境的形成受地理位置影響明顯。由於中亞地處中緯度地區,形成溫帶氣候;由於中亞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遙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空氣乾燥,降水很少。中亞地區氣候乾旱又影響到這里的河流、湖泊特徵和生物特徵。
中亞地區交通線分布深受地形和水源的影響。高山山麓地帶有高山冰雪融化水,水資源比較豐富,人口和城市較多。人口比較密集的地區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規模較大,對交通線建設需求量大,因此主要交通線沿高山山麓或河流分布。
由於地形特徵為東南高西北低,故而河流走向基本為西北走向。水量小,少水能。汛期在春夏氣節,原因是冰山融化 和 夏季降雨 。
(4)中亞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中亞氣候
由於處於歐亞大陸腹地,尤其是東南緣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濕氣流,該地區氣候為典型的溫帶沙漠、草原的大陸性氣候;
其突出特徵是:第一,雨水稀少,極其乾燥。一般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鹹海附近和土庫曼的荒漠年降水量僅為75-100毫米,而山區年降水量為1000毫米,費爾干納山西南坡甚至可達2000毫米,但山地中也有的雨量少於沙漠地區,如帕米爾的年降水量僅60 毫米;
第二,中緯度大陸內部地區,晴天多,太陽輻射強,溫度高,蒸發旺盛。中亞每平方厘米地面由於陽光輻射每年可獲10-13 平方萬卡熱量,在土庫曼則幾乎達到16萬卡。科學測試,在中亞北緯40度地方夏季所獲陽光照射量並不遜於熱帶地區。空氣極其乾燥和高溫引起大量的蒸發,阿姆河三角洲水面的年蒸發量達1798毫米,即比這里的降水量大21倍;
第三,溫度變化劇烈。許多地方白天最高氣溫與夜晚最低氣溫之間可相差20-30℃。在帕米爾高原則有日溫差40℃的記錄。
從哈薩克最北端到土庫曼最南端,縱跨北緯57度到35度,表現為寒溫帶經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在盛夏七月,除山區外平均氣溫一般在26℃至32℃之間,而在隆冬一月,平均氣溫由北端的-20℃到南端的2℃過渡。
⑸ 中亞海陸地理位置的特點是
總體上呈現東南高、西北低。在塔吉克帕米爾地區和吉爾吉斯斯坦西部天山地區山勢陡峭,海拔在4000-5000米,其中海拔7495米的共產主義峰和7134米的列寧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山峰。在哈薩克西部裏海附
列寧峰
近卡拉吉耶窪地發現有前蘇聯陸上低於海平面132米的最低點。在這東西之間廣闊地區,荒漠、綠洲在海拔200-400米之間,丘陵、
草原在海拔300-500米之間,而東部山區在海拔1000米左右。中亞地區綿亘著溫帶最壯觀的山地,冰川超過4000條,總面積達11000平方公里,
其中最大的費德欽科冰川長71公里,它包括33條支流、面積達900平方公里,而山腳下卻是一片一望無際的乾旱炎熱的荒漠,荒漠的水平線在彌漫如煙的粉塵
黃土中漸趨消失。崇山環抱的山谷盆地和撒在廣袤荒漠中的綠洲是中亞最富有生命力的地方,它滋養著這一方農人,而遼闊的北部草原和山坡草地馳騁著一個個馬背
上的民族。山脈盆地
塔吉克境內的帕米爾是中亞的制高點。它的東部占優勢的是剝蝕高原和壠崗地形,這里的山脈相對高度不大,徐緩地向絕對高度3500-4000米的山間谷地傾斜。它的西部占優勢的是切割劇烈的高山地形、狹窄而幽深的峽谷。帕米爾高原北緣是兩座平行的高山──阿賴山脈和外阿賴山脈,由西向東傾斜。阿賴
天山
山在5301米的伊格拉峰附近又分成平行的三支山脈──突厥斯坦山、澤拉夫尚山和吉薩爾山,繼續向西傾斜而最終消失在撒馬爾罕綠洲附近的荒漠。由阿賴山向東北方向延伸是巍峨的天山山脈,西部天山的主峰在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交界的海拔6995米的汗騰格里峰。由汗騰格里峰往西又有兩支平行的天山支脈──昆格阿拉套-吉爾吉斯山和捷爾斯克依阿拉套山,環抱著高山湖泊──伊塞克湖。在天山隘口中國通往吉爾吉斯斯坦口岸吐爾尕特附近,又有一支脈費爾干納山往西北延伸再轉西南恰特卡爾-庫拉明山,圈出中亞最著名的盆地──費爾干納。費爾干納盆地東西長300公里,南北最寬150公里,形如一隻巨大的橢圓形碟子,緩緩地由西向東傾斜。哈薩克東部邊緣地區有幾組平行山脈:阿爾泰山、塔爾巴哈台山、阿拉套山,在哈薩克與俄羅斯聯邦交界線上的別盧哈峰海拔也達4506米。在中亞的西南緣土庫曼的科佩特山是由帕米爾向東南延伸出的興都庫什山的余脈,其高峰卡拉古拉峰僅有1977米。哈薩克西部還有幾座山,但與東部的高山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⑹ 中亞地理位置(經緯度)
35°N-55°N,50°E-80°E
⑺ 中亞、西亞的具體范圍
中亞五國系指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和塔吉克,東與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南與伊朗、阿富汗接壤,北與俄羅斯聯邦相接,西邊與俄羅斯聯邦、亞塞拜然隔裏海相望。五國總面積近400萬平方公里,1995年總人口約5400萬。
西亞(West Asia)又稱西南亞。亞洲西南部地理區。位於亞、非、歐三洲交界地帶,在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裏海(內陸湖泊)之間,故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稱。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島、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小亞細亞半島。
包括的國家有伊朗、伊拉克、喬治亞在亞洲的地區、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在亞洲的地區、土耳其在亞洲的地區、敘利亞、約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在亞洲的地區、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葉門、阿曼等國。面積約718萬平方公里(包括埃及在西奈半島上的6萬平方公里,不包括土耳其在歐洲的2萬平方公里),約占亞洲總面積的16%。
⑻ 中亞地理位置有何重要性
中亞地抄理位置的重要性:
(1) 溝通亞襲歐之間交通的必經之路:中亞地處亞歐大陸的中心地帶,地理位置十分 重要,自古即成為各民族遷徙、征戰和融合之地, 也是溝通亞歐之間交通的必經之路。
(2)古代的「絲綢之路」:古代的「 古代的 絲綢之路」 東起我國長安(今西安),經中亞,西抵歐洲黑海、地中海沿岸。
(3)「第二條亞歐大陸橋」經過的地區:現在中國新疆境內的鐵路——北疆線在阿拉山口與哈薩克的鐵路接通,在中國太平洋沿岸的連雲港,經中亞,與歐洲大西洋沿岸的鹿特丹之間架起了「第二條亞歐大陸橋」,大大縮短了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沿岸的路程。
⑼ 中亞海陸地理位置的特點
中亞海陸地理有以下特點和意義:
(1)緯度位置:約35°N——54°N之間,地處中緯度溫帶地區版;權
(2)海陸位置: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遙遠;
(3)相對位置:西臨裏海,其他三面與中國、俄羅斯及西亞國家相鄰;
(4)交通位置:是東亞通往歐洲等地陸地上的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