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晉城地理位置

晉城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09 15:55:57

㈠ 晉城的地理環境

晉城古稱澤州府,位於山西省東南部,丹河、沁河流域中下游,晉城全市總面積9490平方公內里,容東西寬160公里,南北長100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35度11'-36度04',東經111°55'-113°7',市區面積149.6平方公里。東、南依太行、王屋二山與河南省新鄉、濟源、焦作交界,西依中條山與臨汾、運城銜接,北依丹朱嶺、金泉山等山脈與長治接壤。控扼晉豫咽喉,俯視千里中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發揮著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重要作用,戰國軍事家吳起稱之為「夏桀之國,左天門之陰,右天溪之陽,盧澤在其北,伊洛出其南,有此險也」。可見晉城地理位置的重要。
晉城市境內河流縱橫,主要為丹河和沁河兩大流域,以及衛河支流。沁河的主要支流有長河、白水河、犁川河、龍灣河、范河、端氏河、獲澤河;丹河的主要支流有東丹河、東大河、巴公河、石盆河、永祿河等,衛河的主要支流有淇河、香磨河、武家灣河等。其幹流流向多由北向南,支流流向多為由西向東。水資源總量為21.49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量為19.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9.69億立方米,重復資源為7.8億立方米。

㈡ 山西省晉城市的地理位置在河南省濮陽市的哪個方位

山西省晉城市的地理位置在河南省濮陽市正西偏南方位
從濮陽向西過新鄉就是晉城

㈢ 晉城是哪裡的

是山西省的一個地級市,地理位置位於山西省東南角,南靠黃河,東靠太行山脈,北部是長治市,西部是運城市。

㈣ 山東聊城對山西晉城地理位置是什麼

聊城在晉城的東北方向

㈤ 晉城在哪裡

四季分明,冬長夏短,雨熱同季,溫暖適中,是旅遊觀光避署佳地。總面積為941.5平方公里,全市轄一市、一區、四縣(高平巾、陵川、沁水、陽城、晉城等縣)。總人口 1939萬人。 晉城市古稱"澤州",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 可上溯至上古"三皇"時代。境內至今仍傳有"軒轅訪道"、"堯畿禹遠"之所。 秦漢時為高都縣,隋代開是年;司改名丹川縣,唐代初年改晉城縣,明代並人澤州、清代為鳳台縣,民同時為晉城縣,1983年設晉城市,1985年為省轄市。 晉城市是全省煤電能源重化工開發的重點地區之一, 經過建國48年的建設已形成以煤炭工業為主、冶金、電力、機械、化工、建材、紡織、造紙、食品等20多個行業的國民經濟體系。此外鄉鎮企業發展快,境內特產豐富,蠶桑業比較發達,高平絲綢名揚中外。 晉城市礦藏資源豐富,煤、鐵儲量大.無煙煤品質極佳、享有「白煤」、「香煤」煤炭工之稱。 晉城市山川秀麗,古跡甚多, 以古建築為主體的人文旅遊資源和以太行風光為代表的自然旅遊資源縣有很高的游覽價值。目前,全布古建築有2500多處,已列入國家、省、 縣三級保護的文物115處。相當數量的古建築具有保存較完整、群體結構好,附屬文物多,地理環境美等特點。如晉城的青蓮寺、玉皇廟、 崇行寺,高平的開化寺、仙翁廟、遊仙寺,陵川的真澤宮、昭慶院、崇安寺,陽城的海會寺、壽聖寺等。境內山地較多、泉洞奇特。較為著名的有沁水的歷山、隉城的莽山、高平的羊頭山、陵川的佛子山等。 其它諸如沁水的白雲洞、南澤仙洞,陽城的靈泉洞、延河泉、蟒河泉,陵川的黃崖洞、晉城的白石先生洞等景色各異、形象生動、美不勝收

㈥ 山西晉城在哪

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東枕太行,南臨中原,西望黃河,北通幽燕,區位適中,交通便捷,是山西通往河南的重要門戶。

㈦ 山西晉城的地理環境氣候

晉城市區海來拔700多米,冬天自自我感覺不是很冷,一般最低溫度在零下十度以上,夏天不會很熱,最高溫度三十度出頭,總之很少有極端天氣,氣候較為溫和,適宜居住。環境在山西數一數二,二級以上天數每年今本上340多天

㈧ 晉城有幾個縣區

晉城市轄1個市轄區、個縣,1個市,以及一個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即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1個市轄區:城區;

4個縣:澤州縣、陽城縣、沁水縣、陵川縣;

1個市:高平市。

(8)晉城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晉城市,古稱建興、澤州、澤州府,是山西省轄地級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晉豫兩省接壤處,全境居於晉城盆地,總面積9490平方公里,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河東屏翰、中原咽喉、三晉門戶」的美譽。

晉城市是華夏文化發祥地之一,兩萬年前便留下高都遺址、塔水河、下川等人類遺址。是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禹鑿石門、商湯籌雨等神話發源地,高僧慧遠、名將陳龜、名醫王叔和、天文學家劉羲叟、李俊民、郝經、荊浩、賈魯、陳卜、孔三傳、張慎言、王國光、陳廷敬等名人故里。全市現有文物總量6767處,其中國家重點文保單位66處。包括冶底岱廟、青蓮寺、崇壽寺、玉皇廟、陽阿古城、海會寺、開化寺、程顥書院、崇安寺、炎帝陵、柳氏民居以及湘峪古堡、天官王府、皇城相府、長平之戰遺址群、羊頭山石窟、中華名山析城山、太行至尊王莽嶺等眾多名勝古跡和自然遺產。

晉城市總面積9490平方公里,佔山西省總面積的6%。總耕地面積為283.38萬畝,人均耕地1.42畝。

參考資料:網路-晉城

㈨ 晉城地理

概況

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東枕太行,南臨中原,西望黃河,北通幽燕,區位適中,交通便捷,是山西通往河南的重要門戶。太焦、侯月鐵路縱貫本境,晉焦高速、二廣高速、晉陽高速、207國道、省道與縣道、鄉道交織成網,陸路交通四通八達,十分便利。晉城是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晉城市下轄城區、澤州、高平市、陽城、陵川和沁水六縣(市、區),總面積9490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6%。總耕地面積為283.38萬畝,人均耕地1.42畝。200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9.71萬人(其(其中非農業人口46.65萬人)。全市人口中有22個民族。少數民族中回族人數最多,主要分布在城區。

歷史

晉城市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厚,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兩萬年前的舊石器晚期,這里就留下了人類生活的足跡。相傳女媧氏、神農氏、九黎部落首領蚩尤及堯、舜、禹等都曾在這里活動過。女媧補天(傳說中華人文始祖女媧氏煉石補天遺址和棲息地——媧皇窟,也在澤州縣水東鄉丹河北岸浮山北谷)、神農播種(中華第一大帝神農氏采五穀嘗百草的羊頭山和古墓冢也在高平市境內)、禹鑿石門(陽城縣境內有石門)、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等歷史傳說都有實地可指。古書《墨子》中曾有「舜耕於歷山」(今沁水縣境內有歷山舜王坪),「漁於獲澤」(今陽城縣城東有獲澤河)的記載。還有以沁水下川、陵川塔水河、西瑤泉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澤州高都、沁水八里坪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60年,歷史上著名的 「長平之戰」就發生在高平一帶。

晉城政區的設置,最早可追溯到公元583年,在隋開皇初年這里就設置州府,稱為"澤州"。以後雖歷經變化,但管轄范圍大體一致。自古以來,這里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礦產資源豐富,有"煤鐵之鄉"之美稱。始於商周、盛於春秋的冶煉業,在長達數千年的發展中日精月進。仰歷史文明之光,這里曾哺育和造就了一大批歷史名人,如唐代著名佛經註疏家高僧慧遠,宋代文學家劉羲叟,首創諸宮調的藝術家孔三傳,明代經濟學家王國光,詩書大家張慎言,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康熙字典》總編纂陳敬廷,數學家張敦仁,當代著名作家趙樹理等,他們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建國後,山西劃為7個專區,南5縣歸長治專署管轄。1958年並大縣,將晉城、高平、陵川3縣為晉城縣並沁水、陽城2縣為陽城縣。1961年恢復5縣制。 1971年晉東南專區改為晉東南地區,南5縣一直屬於專區、地區管轄。1983年7月,改晉城縣為縣級晉城市。1985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撤消晉東南地區,成立省轄地級市晉城市,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以原晉城市(分為城郊兩區,郊區即現在的澤州縣)、高平、陽城、沁水、陵川4縣為所屬行政區。省轄市始於此,管轄范圍與古澤州版圖一致。

資源

晉城市礦產資源豐富。在東西長160公里,南北寬100公里的地下,蘊藏著煤、煤氣層、錳鐵礦、鋁土礦、銅、鋅、金、銀、大理石、水晶石等數十種礦產資源。特別是煤、鐵的儲量十分可觀,有「煤鐵之鄉」之美稱。煤炭資源以無煙煤為主,儲量約佔全國無煙煤儲量的1/4以上,佔山西省的1/2多。全市含煤面積5350平方公里,佔全市國土總面積的56.4%,總儲量808億噸,其中已探明儲量271億噸。晉城煤炭具有含硫量小,發熱量高,可選性好的特點。所產塊炭晶瑩光亮,燃燒無煙無味,素有「白煤、香煤、蘭花炭」之稱,曾被英國皇室選為壁爐專用煤,銷往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並出口英國、日本、韓國、東南亞、西歐等國家和地區。2001年在沁水縣南部發現並探明了一個大型煤層氣田——沁水煤層氣田,煤層氣目前探明儲量為1000億立方米。1984年我市被國家定為全國化肥和化工原料煤基地。1996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在晉城建設以優質煤為原料的高濃度氮肥基地。

晉城市森林資源可觀,有森林面積380.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3.6%。沁水縣歷山舜王坪一帶至今保留著全省僅存的一塊面積為730多公頃的原始森林。天然牧坡草地25.47萬公頃,是山西的畜牧業基地之一。中國北方最大的示範牧場就建在沁水縣境內。

晉城市桑蠶絲綢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北方著名的蠶桑絲綢之鄉,絲產量佔山西省的80%,也是目前華北最大的蠶桑絲綢基地。

野生動植物資源可觀。素有"山西生物資源寶庫"之美稱。國家現已在陽城蟒河和沁水歷山建立了兩個自然保護區。國家稀有動物獼猴、大鯢就生長在蟒河保護區。在野生植物資源中,有珍貴的野生猴頭、木耳、蘑菇等菌類微生物。晉城還是全國五大山楂生產地區之一和山西省天然保健食品生產基地,盛產黃梨、山楂系列保健食品和葯物保健食品等。晉城還是中國北方重要的蠶繭產地和絲綢生產基地。絲產量佔山西省的80%。旅遊資源豐富。晉城山川秀麗,自然風光旖旎,文物古跡遍地,發展旅遊業潛力很大。沁水縣境內下川遺址和歷山自然保護區,山谷幽深,森林蔽陰,飛瀑流泉,陰陽錯落。動人的神話傳說和綺麗的自然風光,使其更具魅力。陽城縣境內的蟒河自然保護區以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珍貴的獼猴出沒於林間,成為山西著名的風景區之一。陵川縣境內有著名的棋子山,被認為是世界圍棋的發源地。王莽嶺上,太行山峰,疊嶂起伏,雲霧如煙,奔涌如潮,猶似潑墨山水畫卷。錫崖溝掛壁公路,令人嘆為觀止。深秋紅葉,百里長卷似晚霞爛漫,讓人留連忘返。此外還有佛子山、西溪真澤宮等許多如詩如畫的自然人文景觀。澤州縣境內始建於北宋的道教宮殿玉皇廟,其"二十八宿"雕塑,是元代文化的寶貴遺產。始建於北齊年間的青蓮寺,其羅漢殿內"五百羅漢名號牌"則是舉世罕見的珍寶。而頗富傳奇色彩的"子母柏"則成為青蓮寺的又一奇觀
晉城主要旅遊景點:山西陽城海會寺 皇城相府 九仙女湖 定林寺 歷山 舜王坪 西峽景區 王莽嶺 長平之戰古戰場 古村郭峪 景德橋 金峰寺 下川景區 東峽景區 山岩景區 二仙觀 晉城東岳廟 岱廟 崇壽寺 仙翁廟 資聖寺 遊仙寺 佛子山 白馬寺山 聖天寺 棋子山 砥洎城 柳氏民居 蟒河風景區 十里卧佛 鳳凰村 晉城人民廣場 九女湖

氣候

晉城市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別適宜許多珍貴動植物的生長,素有「山西生物資源寶庫」之美稱。現有陽城蟒河和沁水歷山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山自然保護區內有種子植物1300餘種,屬國家級重點保護的有11種;有動物342種,屬國家級重點保護的動物有38種。蟒河自然保護區內,有種子植物882種,動物285種。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黑鸛、金雕、金錢豹3種,二級有獼猴、水獺等28種。在野生植物資源中,有珍貴的野生猴頭、木耳、蘑菇等菌類微生物。我市還是全國五大山楂生產地區之一和山西省天然保健食品生產基地,盛產黃梨、山楂系列保健食品和葯物保健食品等。

晉城市是華北地區相對的富水區,水資源總量為21.49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872立方米,高於全省和周圍各省區平均水平。第一大河流沁河,全長485公里,發源於沁源縣境內,匯入黃河。第二大河流丹河,全長121.5公里,發源於高平境內,注入沁河。

區劃

2005年,晉城市轄1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晉城市 面積9484平方千米,人口212萬(2003年)。
城 區 面積 141平方千米,人口28萬。郵政編碼048000。
高平市 面積 946平方千米,人口48萬。郵政編碼048400。市人民政府駐南城街道。
澤州縣 面積2023平方千米,人口51萬。郵政編碼048012。縣人民政府駐南村鎮。
沁水縣 面積2655平方千米,人口21萬。郵政編碼048200。縣人民政府駐龍港鎮。
陽城縣 面積1968平方千米,人口39萬。郵政編碼048100。縣人民政府駐鳳城鎮。
陵川縣 面積1751平方千米,人口25萬。郵政編碼048300。縣人民政府駐崇文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止到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投資

晉城 交通便利,是黃土高原通向中原的重要門戶。太(原)焦(作)鐵路、太(原)洛(陽)公路、晉(城)長(治)二級公路縱貫南北,侯(馬)月(山)鐵路、晉(城)韓(城)、沁(水)輝(縣)公路橫穿東西。陵(川)輝(河南輝縣市)公路修復一新,陵(川)修(武)公路全線貫通,陽(城)濟(源)二級公路開始運營,三條新開通的出境公路為我市煤炭外運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全省第一條由地市籌建的晉(城)陽(城)高速公路已經開通。全省第一條中外合資建設的跨省高速公路——晉(城)焦(作)鄭(州)高速公路將晉城與全國高速公路網連接到一起。全市共有鐵路專用線41條,其中運煤專用線(站)34條(個)。全市"三環十線"初具網路,已形成了以國道干線、高等級、公路為骨架,連接各縣(市、區)、鄉(鎮)各主要工礦區、農副產品基地和各旅遊區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路。到2002年底,全市公路通車里程2891公里,晉城距洛陽、長治飛機場均在100公里以內,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也僅有 120公里,可充分利用高等級公路的便捷,乘民航機場的航班抵達全國各主要城市。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市區建成區面積由建市初的8平方公里擴大到28平方公里,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2%,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6平方米。城市煤氣從無到有,日供氣能力為3.2萬戶,正在建設中的城市大煤氣工程完成一期工程,日供氣能力達8.4萬戶。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300萬平方米。新建了第一水廠,日供水能力由原來的3萬噸提高到9 萬噸。第二水廠和郭壁引水工程竣工也已投入生產,市區日供水能力可達到18萬噸,基本滿足2010年城市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要求。電力供應充足,現有發電裝機容量.65萬千瓦,年發電量11.8億千瓦時。有220千伏變電站2座,110千伏變電站13座,35千伏變電站86座,初步形成了電源和電網配套建設、協調發展的電力工業網路。全市郵電通信水平不斷提高,局用交換機總容量達到36.47萬門,固定電話用戶達到33.45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 16.44萬戶,鄉村電話用戶17.07萬戶;全市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60.82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28.8部/百人。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大幅增長。2002年,在煤炭市場形勢轉好,陽電投產和大規模建設大化肥基地的共同作用下,我市拳頭工業產品產量均創歷史新高。全年全市原煤產量達4902萬噸,比上年增長48.8%,比歷史最高年的1998年增長21.9%,其中市及以下企業原煤產量為3326萬噸,比上年增長54. 7%;發電量突破百億千瓦時大關,全年發電達到103.24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16倍,一舉跨入全省前列;合成氨產量再創新高,達34.28萬噸,比上年增長17.69%;農用化肥(折純)達到21.95萬噸,比上年增長26.19%,其中:尿素產量達到14.5萬噸,增長94.5%。比上年較快增長的主要產品還有服裝增長2.4倍、電石2.01倍、鋼49.73%、釉面磚45%、大麻混紡布43.4%、日用陶瓷38.86%、日用玻璃製品23. 8%。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964所,其中高等學校2所中學214所;2002年末在校學生人數為36.46萬人,比上年來增加2.01萬人,增長5.83%;全年各級各類學校招生數10.5萬人,增加6094人,增長6.71%;畢業生數8.48萬人,增長9.14%,其中,高等學校畢業人數174人,中專1331人;普、職中高考達線數2806人,比上年增長了52.1%,全市教職工人數3.22萬人,增長1.73%;學齡兒童入學率、小學升初中升學率均達100%,初中升學率為54.9%。成人高等教育繼續發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進一步深入。

文化事業欣欣向榮。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9個,影劇院12個,文化館7個,公共圖書館6個,博物館1個,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2002年末全市有線電視用戶達17.1萬戶,有線電視入戶率為26%,全市廣播電視網路總長1.74萬公里,廣播覆蓋率達93.15%,電視覆蓋率達94.81%。全市共有調頻發射台6座,實驗發射機1部,電視發射台45座,電視衛星收轉系統706座。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全市共有衛生機構174個,其中醫院46個;病床床位11125張,其中醫院3546張;衛生技術人員7175人,其中醫生3500 人,注冊護士1547人。全市共有衛生防疫、防治機構7個,衛生技術人員313人;婦幼保健垸(所、站)7個,衛生技術人員513人。農村鄉(鎮)共有衛生院107個,床位7212張,衛生技術人員2567人,全市已有90%以上的村擁有醫療點,鄉村醫生和衛生員2000餘人。

市區街道寬闊平坦,綠樹成蔭,新樓林立,環境優雅,是全國衛生紅旗城市之一。文化娛樂、醫療衛生、商業服務設施逐步改善。這些都為大規模經濟開發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

㈩ 晉城北站的地理位置

晉城北站站址在山西省晉城市孟匠,郵政編碼048011。建於1958年。離太原站369公里,離新鄉站128公里,隸屬鄭州鐵路局管轄。現為一等站。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