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共同點
長江三角洲位於北緯30º附近,緯度較低,熱量充足;松嫩平原大致位於北緯43º~48 º,緯度較高,熱量不太豐富;所以選D
② [地理]松嫩平原位於哪裡
黑龍江的松嫩平原
③ 松嫩平原有什麼地理特點
地理位置
松嫩平原在黑龍江省西南部,南以松遼分水嶺為界,北與小興安嶺山脈相連,東西兩面分別與東部山地和大興安嶺接壤。整個平原略呈菱形。松嫩平原與遼河平原由位於長春市附近的侵蝕低丘——松花江、遼河的分水嶺隔開,又合稱為松遼平原,是東北平原的主體。黑龍江省境內面積為10.32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21.61%。松嫩平原在地質構造上是一個凹陷地區,屬於松遼斷陷帶的一部分。凹陷區的西南部現在還在繼續下沉,東北部則有上升現象。
地理環境
地勢
在小興安嶺和東部山地的山前地帶分布著沖積洪積台地,如克山、拜泉、北安一帶的波狀台地,科洛河和訥謨爾河之間的壟崗狀台地,海倫、綏化一帶的平坦傾斜狀台地以及阿什河以東的丘陵狀台地等。海拔高度約200-300米,相對高度30-100米。地表侵蝕比較嚴重,經流水切割,許多地方溝谷縱橫。松嫩平原的這一地區,其組成物質上部為黃土狀亞粘土,下部為砂礫層,地表廣泛發育著黑土。它是在溫帶濕潤的灌叢草甸或中生雜草類草甸植被,黃土狀母質條件下,經特殊草甸化,即黑土化過程作用下形成的。其有機質含量在墾前高達10%以上。腐殖質組成以胡敏酸為主,其與富里酸的比值在表層為1.38-1.6,最高為2。土壤養分豐富,保水、保肥力強,適合多種作物的生長,是黑龍江省主要的農業土壤資源。
在大興安嶺山前地帶多波狀起伏的侵蝕台地,海拔高度約200-250米。相對高度10-30米。台地上多有風化的碎屑物質和屬於第三紀末到第四紀初形成的白土山組地層的粘土,土壤屬侵蝕淋溶型,土層薄,質地粗,呈酸性反應。
嫩江中、下游兩岸,為沙丘覆蓋的沖積平原,沙丘覆蓋在河漫灘及河流兩岸的一、二級階地上,地勢低平,坡降很小。河漫灘寬10多公里。高出河床平水位幾十公分至三、五米不等。組成物質上部為亞砂土,下部為砂礫石。一級階地高出河床平水位10米左右,地面覆蓋物為黃土狀亞粘土和亞砂土。二級階地高出河床平水位30-50米,組成物為黃土狀亞粘土或砂礫層。這一地區地表有風積的砂崗、沙丘、砂壟和波狀砂地。這些土壤雖有可耕性,但漏水漏肥,風蝕嚴重時易埋藏良田,故宜植樹種草,施有機肥,作為林牧用地,不宜墾殖。
氣候
有「北國春城」美譽的長春市,還擁有「國際汽車城」、「綠色食品城」、「科教文化城」、「電影城」等稱號。長春氣候宜人,四季分明:春季較短,乾燥多風;夏季溫熱多雨,炎熱天氣不多;秋高氣爽,日夜溫差大;冬季漫長、寒冷。全國唯一與省名相同的城市「江城」吉林市,則以美麗的山水聞名於世,有著霧凇仙境,滑雪天堂,素有「南有桂林,北有吉林」之說。而以 「糧倉、肉庫、漁鄉、油海」著稱的松原,是1992年建立的新興石油化工城,吉林油田就坐落於此。境內有「三江、一河、一湖」( 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嫩江、拉林河、查干湖),是國內為數不多且沒有完全開發的親水城市、濱江城市。2007年7月23日,國家天文台宣布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命名公報:小行星1997JZ7被正式命名為「松原星」。
地貌
松嫩平原佔全省面積1/3以上,其中耕地面積559萬公頃。土壤肥沃,黑土、黑鈣土佔60%以上。盛產大豆、小麥、玉米、甜菜、亞麻、馬鈴薯等,是黑龍江省和國家的重要商品糧基地,糧食商品率佔30%以上;草場集中,包括齊齊哈爾、甘南、龍江、泰來、杜爾伯特、富裕、林甸、大慶、安達、肇東、肇州、肇源等市縣境內草場,約200餘萬公頃,以羊草、小葉樟、野豌豆、星星草等優勢種草組成的一、二、三等草場面積佔76%,畜牧業發達。石油資源豐富,有全國最大的原油生產基地和全國著名的大慶油區。1992年末總人口2003.0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56.8%;其中農業人口1354.9萬人,約佔全省農業人口的67.7%。
松嫩平原主要由松花江、嫩江沖積而成。松嫩平原上分布有嫩江、訥河、依安、克山、德都、五大連池、北安、克東、拜泉、海倫、綏棱、慶安、綏化、望奎、青岡、明水、富裕、林甸、齊齊哈爾、甘南、龍江、泰來、杜爾伯特、大慶、肇源、肇州、安達、肇東、蘭西、呼蘭、哈爾濱、雙城、五常、阿城、賓縣、巴彥、木蘭等37個市、縣(自治縣)。松嫩平原有耕地559萬公頃,土質肥沃,黑土、黑鈣土佔60%以上,盛產大豆、小麥、玉米、甜菜、亞麻、馬鈴薯等,是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此外,平原草場集中,畜牧業發達,地下石油資源豐富。
松嫩平原中南部是一片較平坦的地區,地表廣泛發育著黑鈣土,有機質含量4-8%,腐殖質組成以胡敏酸為主,代換性鹽基離子以鈣、鎂為主,屬鹽基飽和土壤,除腐殖質層近於中性外,其他各層為微鹼性,PH值8-8.5之間,質地適中,結構良好,是僅次於黑土的宜農土壤,特別適於甜菜、向日葵等經濟作物的生長。
在小興安嶺和東部山地的山前地帶分布著沖積洪積台地,如克山、拜泉、北安一帶的波狀台地,科洛河和訥謨爾河之間的壟崗狀台地,海倫、綏化一帶的平坦傾斜狀台地以及阿什河以東的丘陵狀台地等。海拔高度約200-300米,相對高度30-100米。地表侵蝕比較嚴重,經流水切割,許多地方溝谷縱橫。松嫩平原的這一地區,其組成物質上部為黃土狀亞粘土,下部為砂礫層,地表廣泛發育著黑土。它是在溫帶濕潤的灌叢草甸或中生雜草類草甸植被,黃土狀母質條件下,經特殊草甸化,即黑土化過程作用下形成的。其有機質含量在墾前高達10%以上。腐殖質組成以胡敏酸為主,其與富里酸的比值在表層為1.38-1.6,最高為2。土壤養分豐富,保水、保肥力強,適合多種作物的生長,是黑龍江省主要的農業土壤資源。
在大興安嶺山前地帶多波狀起伏的侵蝕台地,海拔高度約200-250米。相對高度10-30米。台地上多有風化的碎屑物質和屬於第三紀末到第四紀初形成的白土山組地層的粘土,土壤屬侵蝕淋溶型,土層薄,質地粗,呈酸性反應。
嫩江中、下游兩岸,為沙丘覆蓋的沖積平原,沙丘覆蓋在河漫灘及河流兩岸的一、二級階地上,地勢低平,坡降很小。河漫灘寬10多公里。高出河床平水位幾十公分至三、五米不等。組成物質上部為亞砂土,下部為砂礫石。一級階地高出河床平水位10米左右,地面覆蓋物為黃土狀亞粘土和亞砂土。二級階地高出河床平水位30-50米,組成物為黃土狀亞粘土或砂礫層。這一地區地表有風積的砂崗、沙丘、砂壟和波狀砂地。這些土壤雖有可耕性,但漏水漏肥,風蝕嚴重時易埋藏良田,故宜植樹種草,施有機肥,作為林牧用地,不宜墾殖。
④ 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點是
答案D
松嫩平原位於東北平原的中部,並不臨海洋,有嫩江和松花江流經,也沒有大河在此注入海洋。長江三角洲基本上位於30°N以北,松嫩平原位於43°N~48°N,同屬於北溫帶。選項C描述的不是位置。
⑤ 松嫩平原地形特徵
松嫩平原在大地構造上屬新華夏構造體系第二沉降帶北部,亦稱松遼斷陷。燕山運動以後,形成一地塹式盆地,四周為斷裂所限,東西兩側為海西褶皺帶,中部為地台構造,已具現代地貌的雛形。
松遼斷陷開始於白堊紀,具有明顯的不對稱性,表現為東淺西深。基底為前震旦紀結晶片岩,東部在結晶岩上部有晚古生代沉積岩系和岩漿岩,西部基底由早古生代變質岩系組成。燕山運動時期,發生了北北東向的斷裂活動,盆地內形成了一些互不相通的斷陷湖盆地,但尚未形成與周圍有顯著差異的構造單元。早白堊世地殼運動加劇,形成大的凹陷,湖盆擴大,開始形成與周圍地區差別較大的構造單元,沉積了厚約600米的湖相含油地層,以後盆地逐漸縮小。第三紀早期受喜馬拉雅運動影響,盆地周圍山地再次上升,東部隆起,遭受剝蝕。到第三紀晚期,盆地開始向西偏移,湖盆移至依蘭——大慶——肇源以西,堆積了200—280米的內陸湖相地層。第四紀初,小興安嶺上升,使松嫩平原與蘇聯的結亞河盆地隔開,松遼分水嶺隆起,分成松、遼兩大水系,從此松嫩平原的基本輪廓才告形成。盆地中央下沉,湖盆向南移動形成了以林甸、杜爾伯特為中心的大湖,沉積黑色淤泥質亞粘土。全新世以來除了間歇性上升形成一級階地外,仍然處於下沉狀態。
松嫩平原區內第四紀地層的厚度及分布情況是:山前台地區以沖積洪積層為主,厚約10—100米,多數為10—20米。沖積平原區以沖積、湖積物為主,沼澤、風積次之,第四系最厚可達100—150米,一般為40—60米,東部薄,西部厚,在齊齊哈爾至杜爾伯特之間厚度達150米。岩相的變化是:由山地邊緣台地區過渡到平原中部,由砂、砂礫石或粘土夾碎石逐漸變為粘土或黃土狀亞粘土,下部為細砂,底部為砂、礫石
⑥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相對位置
松嫩平原在黑龍江省西南部,南以松遼分水嶺為界,北與小興安嶺山脈相連,東西兩面分別與東部山地和大興安嶺接壤。整個平原略呈菱形。
東北平原位於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之間,南北長約1000多公里,東西寬約400公里,面積達3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可分為3個部分,東北部主要是由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沖積而成的三江平原;南部主要是由遼河沖積而成的遼河平原;中部則為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的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又稱三江低地,即東北平原東北部,中國最大的沼澤分布區。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
即是三江平原在松嫩平原的東北部
⑦ 求松嫩平原的地理位置。氣候類型。主要農作物。
地理位置:來
松嫩平原位於大、自小興安嶺與長白山脈及松遼分水嶺之間的松遼盆地的中部區域,主要由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西以景星——龍江朱家坎——甘南太平湖一線與大興安嶺相接,東部及東北部以科洛河——七星泡——小興安——南北河西——鐵力——巴彥龍泉鎮與小興安嶺為界。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農作物:黑木耳、針蘑、雞腿蘑、猴頭蘑、大豆、小麥、玉米、甜菜、亞麻、馬鈴薯等。

(7)松嫩平原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地貌特徵:
松嫩平原全區可分為3個地貌單元:即東部隆起區、西部台地區(統稱山前沖積、洪積台地,又稱高平原或漫崗)、沖積平原區。山前台地分布於東、北、西三面,海拔180—300米左右,地面波狀起伏,崗凹相間,形態復雜,現代侵蝕嚴重,多沖溝,水土流失明顯。
沖積平原海拔110—180米左右,地形平坦開闊,但微地形復雜,溝谷稀少,排水不暢,多鹽鹼湖泡、沼澤凹地,且風積地貌發育,沙丘、沙崗分布廣泛。
⑧ 松嫩平原在哪我一直弄不清楚它的位置~~有地理好的能告訴一下嗎
松嫩平原大致位於北緯43~48 松嫩平原在黑龍江省西南部,南以松遼分水嶺為界,北專與小興安屬嶺山脈相連,東西兩面分別與東部山地和大興安嶺接壤。整個平原略呈菱形。黑龍江省境內面積為10.32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21.61%。松嫩平原在地質構造上是一個凹陷地區,屬於松遼斷陷帶的一部分。凹陷區的西南部現在還在繼續下沉,東北部則有上升現象。第三紀和第四紀的沉積物已上升為台地,當地稱之為崗。松嫩平原的表面具有波狀起伏,因而也被稱為波狀平原。平原表面海拔120-300米,中部分布著眾多的濕地和大小湖泊,地勢比較低平,嫩江與松花江流經西部和南部,漫灘寬廣。平原的西南部為閉流區,有無尾河形成。嫩江東岸,富裕到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一帶有砂丘分布。
⑨ 下列正確說明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位置差異的是( )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