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理信息是干什麼的
地理信抄息是關於採集、襲存儲、管理、分析和表達空間數據的信息,它既是表達、模擬現實空間世界和進行空間數據處理分析的「工具」,也可看作是人們用於解決空間問題的「資源」,同時還是一門關於空間信息處理分析的「科學技術」,它廣泛用於農業、軍事、氣象等領域。
Ⅱ 測繪與地理信息技術對地理要求高嗎
測繪和地理信息系統工作和學習都是對計算機技術(特別是C++和圖形處理)和版數學要求高
因為獲得權的數據處理要大量的測繪專業的特殊計算方法「平差」來處理,要求一定數學能力
測繪的現今的成圖大多用計算機加成圖軟體共同完成,很多時候都需程序編譯運行 要一定的計算機能力
地理當然是能強最好了 如同語文一樣,好了那個專業都不見得會有壞影響,但不是重點要求
Ⅲ 你對地理信息系統專業(GIS)的認識是怎樣一步步得到升華的對這個專業的自身看法
地理信息系統是一門新興的專業,在中國的發展才剛剛起步。在地理信息系統的研專究和應用中,屬總是要涉及數據和信息。這兩個基本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人員包括系統開發人員和地理信息系統的最終用戶,他們的業務素質和專業知識是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及其應用成敗的關鍵。
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開發是一項軟體工程,其內容包括對用戶組織機構的狀況分析和調查,系統開發目標的確定,系統開發的可行性分析,系統開發方案的選擇和總體設計書的撰寫等。
本人對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認識開始時,一片迷茫,根本就不知道這是學什麼的,到底是在哪個方面能用到,但是在老師和學長的幫助下,對這個專業有了一點的認識,就是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供有關部門應用。如果你以後真的能走進國家的有關部門這個學專業十分適合。但是如果沒有這個水平的話,還是向系統開發方向發展吧。在arcgis基礎上進行軟體開發,這個方向對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還是很不錯的。
Ⅳ 請大家談一下對地理信息系統的認識和理解,希望詳細一點,最好能談一下國外的情況,謝謝。
【純個人觀點,如有偏差敬請諒解,歡迎參考與交流,禁止肆意復制!】回
GIS發展正在走向大眾化,答正在走向社會的各個行業,正在走向我們每個人的移動終端,決定了GIS的未來有著美好廣闊的發展前景!
我主要從事政務地理信息系統建設,以國內情況,政府各個部門從大到小、政府各個級別從高到底都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或正在規劃政務地理信息系統。
以政務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為例,該領域的行業前沿是數字城市新技術、空間地理信息共享、空間地理信息數據組織與政務GIS新應用等等。
Ⅳ 學習地理信息科學是不是對地理知識特別精通
題主的「地理知識」應該是指的人文地理知識。這也是我們普通人理解中的地理,一講起來必需要結合當地人文現象來講,游牧農耕文化啦,衣冠南渡啦,自西而東,自北而南,講起來必繪聲繪色,若手中有杯執,杯中有餘瀝,那就更是精彩紛呈,講述者陶陶然,聽聞者樂陶陶。
然鵝,學習地理信息科學,對這些人文地理知識確未必了解。
地理信息科學,包括三層含義,地理!信息!科學!

但是,對於愛好者來說,簡直如同游魚入海,在知識的海洋里撲騰,畢竟地理信息科學越來越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我們鮮少聽聞的地方,更是有非凡的作用。
Ⅵ 地理信息與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是有關地理實體的性質、特徵和運動狀態的表徵,它是對表徵地理特徵與地理現象之間的地理數據的解釋。地理數據包括空間位置、屬性特徵及時域特徵三部分。空間位置數據描述地物所在位置; 屬性特徵數據是屬於一定地物,且描述其特徵的定性或定量指標; 時域特徵數據是指地理數據採集或地理現象發生的時段/時刻 ( 如在礦井瓦斯監控系統中,如瓦斯濃度、巷道風速、井下壓力隨時間變化等) ( 劉橋喜等,2004) 。空間位置、屬性特徵及時域特徵是地理空間分析的三個基本要素。
地理信息系統是融計算機圖形和資料庫於一體,對空間數據進行採集、存儲、更新、分析、輸出等處理的工具。地理信息系統的資料庫包括空間數據 ( 又稱圖形數據) 和屬性數據兩部分,空間數據主要負責點 ( point) 、線 ( line,arc) 、面 ( surface) 等圖形實體的管理,而各類圖形實體的屬性管理則由 SQLServer,Oracle 等資料庫來承擔。事實上,人類對地球三維空間中任意實體的表達,應該是圖形和屬性的並集,這樣,才能對物體進行較為精確的描述。所以,只有地理信息系統才能對空間目標進行有效的描述 ( 石磊等,2005) 。
地理信息系統是集計算機科學、地理學、測繪遙感學、環境科學、城市科學、空間科學、信息科學和管理科學為一體的新興邊緣科學。GIS 把這些技術與學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並與不同數據源的空間和非空間數據相結合,通過空間操作和模型分析,提供對規劃、管理和決策有用的信息產品 ( 劉鐵民等,2004) 。
地理信息系統 ( GIS) 與管理信息系統 ( Manger Information System,MIS,如礦井巷道檢索系統、通風管理系統等) 的主要區別在於: GIS 要對圖形資料庫和屬性資料庫共同管理、分析和應用,GIS 的軟硬體設備要復雜、系統功能要強; 而 MIS 則是只有屬性資料庫的管理,即使存儲了圖形,也是以文件形式管理,圖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詢,沒有拓撲關系。如圖 2. 3 所示,有一張煤層區域地質圖,在計算機中沒有存儲圖形,只存儲了右邊的列表。
圖 2. 3 煤層區域圖信息
圖 2. 3 中數據是按矩陣排列,一行稱為一個 「記錄」,一列是同類項稱為一個 「域」,每一行代表一個獨立的礦井單元所具有的屬性。查詢時可以做邏輯運算,不受域和記錄個數的限制。例如,可以檢索煤層厚度大於 4m,瓦斯含量大於 15m3/ t 的礦井,查詢結果為林北礦,安東礦和洪陽 2 井。這里雖然管理的是礦井資源信息,但沒有反映空間結構( 與地理位置無關) ,因而該系統仍屬於 MIS 的類型。
地理信息系統和地圖資料庫雖然都有空間查詢、分析和檢索功能,但是地圖資料庫不可能像 GIS 那樣去綜合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進行深層次的空間分析,提供輔助決策的信息。
地理信息系統與計算機輔助制圖系統 ( CAD) 的共同特點是二者都有參考系統,都能描述圖形數據,但 CAD 圖形功能較強,屬性庫功能相對要弱 ( 劉鐵民等,2004) 。相對而言,GIS 完善了上述各種系統存在的不足。實現數據輸入、存儲、編輯,操作運算,數據查詢、檢索,應用分析,數據顯示,結果輸出等功能。其他各種功能,下述各章還會進行詳細介紹。
Ⅶ 地理信息系統與地理信息科學的區別急!!!!!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時又稱為「地學信息系統」或「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它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它是在計算機硬、軟體系統支持下,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包括大氣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採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地理信息科學是1992年Goodchild提出的,與地理信息系統相比,它更加側重於將地理信息視作為一門科學,而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實現,主要研究在應用計算機技術對地理信息進行處理、存儲、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過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包括:
1)分布式計算
2)地理信息的認知
3)地理信息的互操作
4)比例尺
5)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未來
6)地理數據的不確定性和基於GIS的分析
7)GIS和社會
8)地理信息系統在環境中的空間分析
9)空間數據的獲取和集成等等
地理信息科學在對於地理信息技術研究的同時,還指出了支撐地理信息技術發展的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性。
隨著以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為核心的遙感、全球定位系統等技術的發展以及其間的相互滲透,逐漸形成了3S集成化技術系統,為解決區域范圍更廣,復雜性更高的現代地學問題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技術保證。七十年代以來,由於整個人類社會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等各方面的問題,逐漸開始重視全球變化(Global Change)以及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方面的研究,這兩個方面的推動,最終促成了地球信息科學的產生。
Ⅷ 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GIS)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它作為地學領域專家的有力工具受到越來越普遍的關注,開始在多個領域得到應用。
GIS是對地球空間數據進行採集、存儲、檢索、分析、建模和表示的計算機系統。它不僅可以管理數字和文字(屬性)信息,而且可以管理空間信息(圖形),並能提供各種空間分析的方法,對多種不同的空間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解釋,解決空間實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分析在一定地理區域內發生的各種現象和過程。GIS為地質學家提供了在計算機輔助下對地質、地理、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遙感等多源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和解釋的有力工具。由於GIS具有互動式處理能力和快速運算能力,通過反復嘗試,使地質學家能夠比較容易地完善自己的知識模型。
GIS按其研究開發的目的可以分為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和企業地理信息系統等等;按其研究開發針對的范圍可分為全球的、區域的和局部的地理信息系統;按其時空模型可分為二維(位置模型)、三維(位置模型+數字高程模型)和四維(三維+時間模型)地理信息系統或動態地理信息系統。
除了軟體和硬體外,數據是地理信息系統的關鍵。GIS獲取數據的主要手段有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DTS(數字全站儀)、DPS(數字攝影測量系統)和RS(遙感技術)。
GIS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地學界得到應用。美國地質調查局在1985年建立了GIS實驗室,鼓勵專業人員應用新技術。僅僅幾年時間在基礎地質、環境與災害、礦產資源評價和區域地質調查方面的信息管理項目即達幾十個。
GIS在地學中的應用前景很廣。信息經GIS分析處理,可繪出用常規測繪難以到達的地區如戈壁、沙漠、高原、雪山等的地形圖。目前GIS在地學中的應用主要包括:
(1)地質找礦及礦產資源預測評價
德國發射的SPOT衛星主要用於石油、天然氣及其他礦產的調查。它可對地貌進行立體觀測,產生高解析度、高精度的圖像。使用該圖像,在前期勘探階段能准確、迅速查明地形、地表露頭、岩性組合和覆蓋區地下構造的基本形態。
(2)國土資源管理
我國於1990年利用GIS建立了1:100萬全國國土資源信息系統和1:400萬全國自然資源綜合開發決策信息系統及某些省、市、縣的國土規劃與管理信息系統,用於國家與區域的經濟建設和規劃。
(3)自然災害的評估與防治
我國於1990年建立了洪水險情預報系統。在1991年我國江淮地區發生的特大洪災和1994年閩江和珠江流域等地發生的大洪災中,太湖流域的1:25萬GIS信息系統和1:20萬GIS土地規劃信息庫結合遙感圖像分別對洪水進行了監測,對災情進行了准確的評估,使洪災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日本應用GIS分析1995年大阪神戶地震引起的滑坡也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在抗震設防區劃和抗震防災規劃方面,利用GIS編制的抗震防災規劃具有應用方便、資料實用性強和能夠實現資源共享等特點。
(4)建立地學信息庫和編制地學圖件
目前,不少國家,如美國、德國、法國、加拿大和中國等均已利用GIS進行了這方面工作。
Ⅸ 和地理信息的區別與聯系
地理信息作為一種特殊的信息,它同樣來源於地理數據。地理數據是各種地理特徵和現象間關系的符號化表示,是指表徵地理環境中要素的數量、質量、分布特徵及其規律的數字、文字、圖像等的總和。地理數據主要包括空間位置數據、屬性特徵數據及時域特徵數據三個部分。空間位置數據描述地理對象所在的位置,這種位置既包括地理要素的絕對位置(如大地經緯度坐標),也包括地理要素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如空間上的相鄰、包含等)。屬性數據有時又稱非空間數據,是描述特定地理要素特徵的定性或定量指標,如公路的等級、寬度、起點、終點等。時域特徵數據是記錄地理數據採集或地理現象發生的時刻或時段。時域特徵數據對環境模擬分析非常重要,正受到地理信息系統學界越來越多的重視。空間位置、屬性及時域特徵構成了地理空間分析的三大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