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撒哈拉沙漠地理位置圖

撒哈拉沙漠地理位置圖

發布時間: 2021-02-05 14:26:44

『壹』 大航海時代4中撒哈拉沙漠的地圖在哪裡找

在聖喬治同業公會購買。伍丁:非洲勢力值1000時,完成聖喬治同業公會委託尋找面具的任務。

『貳』 撒哈拉沙漠是哪個國家的領土

撒哈拉沙漠並不完全屬於某一個國家,而是分散屬於多個國家,其中包括有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西班牙、埃及、利比亞、尼日、茅利塔尼亞、蘇丹、查德、馬里等幾個國家。其中佔地面積最大的莫過於阿爾及利亞了,基本上的國土都處在撒哈拉沙漠之中,而位於撒哈拉的一個好處就是不缺天然氣以及石油,也正是因此,阿爾及利亞的經濟在非洲排名第四。

像沙漠、熱帶雨林、雪峰山脈這些地帶一直都是人類想要探索的地區,因為它們不僅是地球上人類不曾過多涉足的事物,其中存在著難以想像的危險,這也給足了喜愛探險的人們神秘感以及挑戰性。人們對沙漠的探索也從未停止,人們想要了解它,並且想要征服它,最後可能會和它和解,不論以怎樣的形式,它都是地球的一部分,都是奇炫美妙的風景。

『叄』 撒哈拉沙漠在什麼地方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阿拉伯語撒哈拉意即「大荒漠」。位於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以南,約北緯14°線(250毫米等雨量線)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東到紅海之濱。橫貫非洲大陸北部,東西長達5600公里,南北寬約1600公里,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約占非洲總面積32%。在阿特拉斯山同蘇丹平原、大西洋同紅海之間,寬1300~2200千米,長4800千米,面積達770萬平方公里

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極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於非洲北部,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之一。

撒哈拉沙漠總面積約9,065,000平方公里,可以將整個美國本土裝進去,「撒哈拉」這個名稱來源於阿拉伯語صحراء,是從當地游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的語言引入的,在其語言中就是「沙漠」的意思。這塊沙漠大約形成於二百五十萬年以前。

提問者: 550688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最佳答案
撒哈拉地區地廣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為主,其次是柏柏爾人等。居民和農業生產主要分布在尼羅河谷地和綠洲,部分以游牧為主。20世紀50年代以來,沙漠中陸續發現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鈾、鐵、錳、磷酸鹽等礦。隨著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采,改變了該地區一些國家的經濟面貌,如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已成為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尼日成為著名產鈾國。沙漠中也出現了公路網、航空線和新的居民點。

撒哈拉沙漠氣候炎熱乾燥。然而,令人迷惑不懈的是:在這極端乾旱缺水、土地龜裂、植物稀少的礦地,竟然曾經有過繁榮昌盛的遠古文明。沙漠上許多綺麗多姿的大型壁畫,就是這遠古文明的結晶。人們不僅對這些壁畫的繪制年代難以稽考,而且對壁畫中那些奇怪形狀的形象也茫然無知,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謎。

三毛的成名作之一「撒哈拉的故事」,記載了三毛住在撒哈拉沙漠時的有趣事跡,包括她於沙漠當新娘子的經過,而她所動情描寫的撒哈拉沙漠披上了一層神秘、浪漫和唯美的色彩。另外「哭泣的駱駝」也收集了有很多令人神往的沙漠故事。

全境處於副熱帶高壓帶控制下,全年大部分時間盛行乾熱的哈馬丹風,降水稀少,乾燥炎熱,形成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大部分地區平均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內陸有的地方甚至多年無雨。降水年變率很大。蒸發旺盛,潛在年蒸發量在2000毫米以上,高者達4500~6000毫米,更加劇了氣候的乾旱。年平均氣溫一般在25℃以上。7月平均氣溫35~37℃以上,絕對最高氣溫超過50℃,而且高溫持續時間很長。利比亞阿齊齊耶絕對最高氣溫曾達58℃,有世界「熱極」之稱。氣溫日較差很大,一般為15~30℃,科羅托羅曾觀測至38.2℃的絕對日較差。太陽能資源極其豐富,年日照時數一般都在3600小時以上,中部可達4300小時。

境內除東部有尼羅河貫穿外流以外,其餘全為內流區或無流區,無常年水流,干河谷只降雨時短期有水。部分干河谷是第四紀溫暖濕潤時期形成的。當時大量降水下滲,成為目前撒哈拉沙漠地下水的主要來源。在阿特斯山前緣凹陷地區和中部高地干河谷及小盆地中,由於地下水出露,形成許多綠洲,成為沙漠中經濟活動主要地區,如埃及的錫瓦綠洲、達赫拉綠洲和利比亞的費贊綠洲群、庫夫拉綠洲群以及阿爾及利亞的艾因薩拉赫、圖古爾特、古拉拉、瓦爾格拉等綠洲。絕大部分綠洲利用地下水進行灌溉,灌溉方式有坎兒井灌溉、井灌、泉水灌溉等。

植物貧乏,且大部分是旱生植物和短生植物。除綠洲外,喬木和灌木叢極為罕見。沙漠南緣一帶植物較多,分布有灌叢和硬質禾本科草類,以三芒草為最多。大西洋沿岸的狹長地帶,有較繁茂的多汁大戟屬植物。阿哈加爾和提貝斯提高原一帶,有地中海類型樹種,如金合歡、無花果樹、橄欖樹、夾竹桃等。一些干谷中有檉柳屬植物。綠洲中植物較茂盛,主要是棗椰,品種有20~30種之多。此外,不少地方還散生有矮小的豆科、菊科和十字花科植物。土壤以荒漠土為主,其次為發育程度很淺的石質土和沙土,鹽漬土呈片狀出現。在綠洲地區分布有較優良的耕作土壤。適應荒漠生態環境,動物具有耐渴、耐飢、視覺和聽覺發達以及奔跑迅速的特性。多聚居在干谷、綠洲和湖泊附近草木豐盛處。主要有爬行動物、鴕鳥、鼠類、羚羊、、蝙蝠、蝟、狐和駱駝。

撒哈拉地區地廣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為主,其次是柏柏爾人等。居民和農業生產主要分布在尼羅河谷地和綠洲,部分以游牧為主。20世紀50年代以來,沙漠中陸續發現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鈾、鐵、錳、磷酸鹽等礦。隨著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采,改變了該地區一些國家的經濟面貌,如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已成為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尼日成為著名產鈾國。沙漠中也出現了公路網、航空線和新的居民點。

1萬年前,在如今成為世界最大沙漠的撒哈拉曾經遍地生長著野草和矮灌木林。但是後來,夏季的氣溫升高,幾乎沒有了降雨。這種氣候變化使很多古生物遭受滅頂之災,並迫使那些活下來的物種向其他地區遷徙。

研究人員說,撒哈拉沙漠另一次程度不太劇烈的氣候變化發生在6700至5000年前。

據波茨坦氣象研究所的這些科學家說,撒哈拉地區的沙漠化是1.1萬年以來最劇烈的氣候變化之一。這一氣象模型表明,人類使用土地對撒哈拉沙漠的形成並不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肆』 西撒哈拉的地理位置在哪裡

‍‍

西撒哈拉(阿拉伯語:الصحراءالغربية‎,西班牙文:Sáhara Occidental)位於非洲西北部,地處撒哈拉沙漠西部,濱臨大西洋,與摩洛哥、茅利塔尼亞、阿爾及利亞相鄰。該地是一個有爭議地區,摩洛哥聲明對此地區擁有主權。另外,當地的一個獨立武裝組織(波利薩里奧陣線)僅統治著該地區內的極小部分領土,其餘大部分均為摩洛哥所佔領。共有49個國家承認該武裝政權所領導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為獨立的阿拉伯國家之一。西撒哈拉位於非洲西北部,地處撒哈拉沙漠西部,西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約900千米。北鄰摩洛哥、東、南接阿爾及利亞和茅利塔尼亞。 該地是一個有爭議地區,摩洛哥聲明對此地區擁有主權。另外,當地的一個獨立武裝組織(波利薩里奧陣線,又稱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統治著該地區以東大約四分之一的荒蕪地區,其餘大部分均為摩洛哥所佔領。截至2012年,有47個聯合國成員國承認該武裝政權所領導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為獨立的阿拉伯國家之一。 西撒哈拉歷史上曾為西班牙殖民地。1975年,西班牙宣布撤離西撒哈拉,並同摩洛哥和茅利塔尼亞分別簽署分治協議,阿爾及利亞支持的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隨後也對西撒哈拉提出領土要求,三方為此曾多次發生武裝沖突。1979年,茅利塔尼亞宣布放棄對西撒哈拉的領土主權,而摩洛哥與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的武裝沖突一直持續至1991年。截止2011年,摩洛哥實際控制著西撒哈拉約四分之三的地區。 交通:國內有公路北通摩洛哥,東南通茅利塔尼亞。海洋運輸主要靠加那利群島港口轉運。

‍‍

『伍』 撒哈拉沙漠是哪裡呢

  • 撒哈拉沙漠

    (世界面積最大的沙漠)

  • 撒哈拉沙漠(Sahara Desert)形成於約版250萬年前,是世界僅次於權南極洲的第2大荒漠,面積約906萬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位於非洲北部,該地區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撒哈拉」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在阿拉伯語中「撒哈拉」為大沙漠,源自當地游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的語言,原意即為「大荒漠」。

『陸』 撒哈拉之眼具體位置,圖片,地形介紹,越清楚越好

撒哈拉之眼又被稱為「理查特結構」,位於非洲撒哈拉沙漠西南部的茅利塔尼亞境內,它的直徑達到48公里,在太空上清晰可見。

起初該地形被認為是由於隕石碰撞而形成的,目前地質學家認為這可能是由於地質結構上升或侵蝕造成的,這種環狀外型的形成至今仍是一個謎團。

撒哈拉之眼是全球十大最壯觀的地質奇跡之一,略微橢圓,在GM上量測其直徑為38-41公里,而整個眼睛卻長達340公里,即使在太空上也清晰可見。如此之大的地質眼珠,全世界獨一無二。

撒哈拉之眼位於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西南部茅利塔尼亞境內,是全球十大最壯觀的地質奇跡之一。它的直徑達到了48公里,海拔高度約400米,整體看起來相當的平坦。看起來就像個菊石,繞地球軌道才得見其全貌。這個「撒哈拉之眼」又被稱為「理查特結構」(Richat Structure)。

(6)撒哈拉沙漠地理位置圖擴展閱讀


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的一艘飛船在太空遨遊。當飛船經過非洲上空時,航天員在遠離地球幾百千米的太空觀察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撒哈拉大沙漠西南部出現了一個圓形的東西,它像一隻睜得圓溜溜的眼睛,這就是撒哈拉之眼,緊緊地盯著太空!

它的直徑達到48公里,從太空上清晰可見。是一個巨大的同心圓。「撒哈拉之眼」的中心十分平坦,四周是一些矮山丘,再遠處是漫漫黃沙。

從衛星拍攝的照片來看,它一共分為3層:最中心的一個圓圈,像瞳孔,一側邊緣稍有破損;「瞳孔」的外圍,是一個更大一些的圓圈,把中心的圓圈緊緊包圍起來,好像圓圓的眼珠;最外圍的那個大圈,當然是「眼瞼」了。更絕的是,這個大圈的外沿還有絲絲縷縷的環狀物,彷彿是這只「眼睛」的睫毛。

『柒』 撒哈拉沙漠,這個地方的地理位置,屬於什麼地形地貌,有什麼特點等信息

撒哈拉抄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極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於非洲北部北到地中海,南到蘇丹草原。位於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以南(約北緯35°線),約北緯14°線(250毫米等雨量線)以北。
撒哈拉沙漠主要的地形特色包括︰淺而季節性泛濫的盆地和大綠洲窪地,高地多石,山脈陡峭,以及遍布沙灘、沙丘和沙海。

沙漠中最高點為3,415米(11,204英尺)的庫西(Koussi)山頂,位於查德境內的提貝斯提山脈;最低點為海平面下133米(436英尺),在埃及的蓋塔拉窪地(Qattara Depression)。

『捌』 求助,關於撒哈拉沙漠的地圖

『玖』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圖以及16個地理要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阿拉伯語撒哈拉意即「大荒漠」。位於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以南(約北緯35°線),約北緯14°線(250毫米等雨量線)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東到紅海之濱。橫貫非洲大陸北部,東西長達5600公里,南北寬約1600公里,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約占非洲總面積32%。

撒哈拉沙漠乾旱地貌類型多種多樣。由石漠(岩漠)、礫漠和沙漠組成。石漠多分布在撒哈拉中部和東部地勢較高的地區,尼羅河以東的努比亞沙漠主要也是石漠。礫漠多見於石漠與沙漠之間,主要分布在利比亞沙漠的石質地區、阿特拉斯山、庫西山等山前沖積扇地帶。沙漠的面積最為廣闊,除少數較高的山地、高原外,到處都有大面積分布。

著名的有利比亞沙漠、賴卜亞奈沙漠、奧巴里沙漠、阿爾及利亞的東部大沙漠和西部大沙漠、舍什沙漠、朱夫沙漠、阿瓦納沙漠、比爾馬沙漠等。面積較大的稱為「沙海」,沙海由復雜而有規則的大小沙丘排列而成,形態復雜多樣,有高大的固定沙丘,有較低的流動沙丘,還有大面積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偏南靠近草原地帶和大西洋沿岸地帶。從利比亞往西直到阿爾及利亞的西部是流沙區。流動沙丘順風向不斷移動。在撒哈拉沙漠曾觀測到流動沙丘一年移動9米的記錄。

撒哈拉地區地廣人稀,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為主,其次是柏柏爾人等。居民和農業生產主要分布在尼羅河谷地和綠洲,部分以游牧為主。20世紀50年代以來,沙漠中陸續發現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鈾、鐵、錳、磷酸鹽等礦。隨著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采,改變了該地區一些國家的經濟面貌,如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已成為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尼日成為著名產鈾國。沙漠中也出現了公路網、航空線和新的居民點。

撒哈拉沙漠氣候炎熱乾燥。然而,令人迷惑不懈的是:在這極端乾旱缺水、土地龜裂、植物稀少的礦地,竟然曾經有過繁榮昌盛的遠古文明。沙漠上許多綺麗多姿的大型壁畫,就是這遠古文明的結晶。

1850年,德國探險家巴爾斯來到撒哈拉沙漠進行考察,無意中發現岩壁上刻有駝鳥、水牛及各式各樣的人物像。1933年,法國騎兵隊來到撒哈拉沙漠,偶然在沙漠中部塔西利台、恩阿哲爾高原上發現了長達數公里的壁畫群,全繪在受水侵蝕而形成的岩陰上,五顏六色,色彩雅緻、調和,刻畫出了遠古人們生活的情景。

壁畫群中動物形象頗多,千姿百態,各具特色。動物受驚後四蹄騰空、勢若飛行、到處狂奔的緊張場面,形象栩栩如生,創作技藝非常卓越,可以與同時代的任何國家傑出的壁畫藝術作品相媲美。從這些動物圖像可以相當可靠地推想出古代撒哈拉地區的自然面貌。如一些壁畫上有有劃著獨木舟捕獵河馬,這說明撒哈拉曾有過水流不絕的江河。

人們不僅對這些壁畫的繪制年代難以稽考,而且對壁畫中那些奇怪形狀的形象也茫然無知,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謎。

『拾』 撒哈拉在哪個國家

撒哈拉不屬於任何國家。

撒哈拉沙漠(Sahara Desert)形成於約250萬年前,該地區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極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於非洲北部北到地中海,南到蘇丹草原。位於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以南(約北緯35°線),約北緯14°線(250毫米等雨量線)以北。

撒哈拉沙漠西從大西洋沿岸開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為界,東部直抵紅海,南部到達蘇丹和尼日河河谷交界的薩赫勒——一個半沙漠半草原的過渡區。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幾乎占滿整個非洲北部。沙漠東西約長4,800公里(3000英里),南北在1300公里至1900公里(800至1200英里)之間,總面積約9065000km²。橫貫非洲大陸北部,東西長達5600公里,南北寬約1600公里,約占非洲總面積32%。

(10)撒哈拉沙漠地理位置圖擴展閱讀

撒哈拉沙漠部分

撒哈拉沙漠分為3部分: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包括位於阿爾及利亞的阿哈加爾高原,位於尼日的艾爾高原和位於查德的提貝斯提高原);東部是最為荒涼的區域,為特內雷沙漠和利比亞沙漠。

西撒哈拉位於非洲西北部,地處撒哈拉沙漠西部,瀕臨大西洋,與摩洛哥、毛利塔尼亞、阿爾及利亞相鄰。該地是一個有爭議地區,摩洛哥聲明對此地區擁有主權。西撒哈拉歷史上曾為西班牙的殖民地。1975年,西班牙宣布撤離西撒哈拉。

1979年,茅利塔尼亞宣布放棄對西撒哈拉的領土主權。而摩洛哥與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的武裝沖突一直持續至1991年。摩洛哥目前控制著西撒哈拉約四分之三的地區。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