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地理位置
Ⅰ 威海位於哪裡
威海市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轄榮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和環翠區,設有兩個國家級開發區-火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總面積5436平方公里,總人口243萬。其中市區面積731平方公里,人口43.8萬。為全國綜合實力50強和投資環境40優城市之一。國民經濟以平均30%的速度遞增,為全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
約在000多年前,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公元1398年明朝在這里設衛屯兵,稱「威海衛」。1898年被英國租借。1930年10月收回,設威海行政區。1945年,設威海衛市,建國後改稱威海市。1987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升為地級市。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山林的調節作用,使這里具有海洋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2度,平均降水量800多毫米,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大氣質量、水質和器噪音等環境質量指標達到了國家標准,是我國第一個「國家衛生城市」,也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是旅遊、避暑、療養的好地方。
這里物產豐富,盛產對蝦、海參、鮑魚、貝類、藻類及各種經濟魚等300多種海產品,「膠東大花生」、「威海蘋果」、「榮成黃桃」、「乳山陽梨」等土特產品馳名中外。「石島紅」、「文登白」、「乳山黑」花崗石在國內外倍受歡迎。威海還是全國地毯、釣魚竿、小型木工機床的最大產地,是全國輪胎的第二大產地。錫鑲、刺綉、絲綢等產品在國內外也都享有盛譽。
交通發達:青威、煙威汽車專用路已通車;鐵路開通了至青島、淄博的旅遊列車,至濟南的客車;威海機場已擴建成能起降大型客機的高標准空港,開通了至北京、至哈爾濱、廣州等航線,威海到韓國仁川的班輪每周航班達3次,到大連的班輪每天5班。通訊與全國及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並網直撥。
威海依山傍海、風光秀美、古跡眾多、清潔衛生、氣候宜人,是著名的旅遊城市。1997年,全市接待海內外遊客分別為448萬人次和8.2萬人次,居山東省前列。全市有旅遊景點幾十處,其中甲午戰爭紀念地處劉公島,留存了大量的北洋水師足跡,是國家重點保護單位;有「天盡頭」之稱的成山頭,風光秀美壯觀,秦皇漢武數度陲巡,是國家級風景區勝區;史稱「海上仙山之祖」的昆嵛山,「大東勝景」鐵槎山等是道教全真派發祥之地,多七真活動遺址;榮成天鵝湖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鵝越冬棲息地。還有豐富優質的地下溫泉和70餘處天然海水浴場。建有環翠、乳山銀灘、榮成石島灣、天鵝湖四處省級旅遊度假區。全市擁有旅遊涉外賓館56家(四星級1家,三星級11家,二星級7家),床位9000多張,下轄的三市一區都擁有星級賓館,旅行社18家,國際社3家,國內社15家。
威海市已形成了多種形式、多渠道、多成份、城鄉暢通的財貿金融流通服務網路。
全市現有零售商業、飲食業網點3.41萬個,擁有各類集貿市場214處,一大批設施完備、檔次較高、規模較大的商場、市場相繼投入使用。市內興建了「商業街」、「商貿城」和花生、海產品、蔬菜、服裝等批發市場,萬國貿易市場和汽車交易市場。
在市區新威路、海港路、海濱北路、文化路等幾條主幹線上坐落著百貨大樓、華聯商廈、威海衛商場、友誼商店、商業大廈等大型商店和百貨站、糖酒店、威士實業總公司、外輪供應公司等國家級二級批發企業,在地域購物上初步形成了市區三大購物帶。一是以百貨大樓、華聯商廈、威海衛商場為主體的市中心購物帶;二是以商業大廈、友誼批發市場、百姓自選商場、家電城為中心的三角花園批發零售購物帶;三是以糖酒超市、威海大世界、韓國服裝批發市場為主體的購物帶。它們均以合理的布局,優越的位置,一流的設施,吸引著廣大海內外遊客
Ⅱ 威海新港在威海什麼地理位置距市中心多遠
威海新港客運中心位於海埠路288號,緊鄰經區海埠村、溝北村和華能威海電廠,由老港到達新港的距離大概為17公里。
交通也是很方便的,市區和三市居民都可以很方便到達。一般來說,乘坐公交車需要近50分鍾,開車的話不堵車約20分鍾,堵車約40分鍾。
如果想乘坐公交車去新港,現在你有4個選擇,分別是23路、24路、42路和53路。
1、23路公交運行路線為實驗中學-海濱北路-新威路-青島路-齊魯大道-東海路-大慶路-疏港路-威海港國際客運中心。首班發車時間威海港國際客運中心5時55分、實驗中學6時55分;末班發車時間威海港國際客運中心18時30分、實驗中學19時30分。
2、 24路、42路公交車原來的終點站是老集,自6月5日起已經全部延伸至華能威海電廠,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威海港國際客運中心南遷後旅客的乘車需求。調整後,24路公交車由實驗中學發車,42路由閆家莊市場發車後,按原線路運行至老集後繼續走東海路-大慶路-疏港路經威海港國際客運中心至華能威海電廠,增加了外運南門(海警基地)、外運東門(五洲太陽城)、城子、溝北村、威海浩東包裝公司(南港區)、海埠、華能威海電廠7個站點。24路首末時間安排為:首班車實驗中學6時55分,華能威海電廠5時55分;末班車實驗中學19時30分,華能威海電廠18時30分。42路首末時間安排為:首班車華能威海電廠6時整,閆家莊市場6時整;末班車華能威海電廠18時30分,閆家莊市場18時05分。
3、途經新港的53路公交車保持原有線路不變,始發和終點站為家家悅金猴購物廣場、華能威海電廠;原途經新港的11路公交車取消。
4、從老威海港客運站乘坐公交車,可選擇23路、24路。
5、從威海汽車站、火車站乘坐公交車,可選擇23路、24路、53路。
Ⅲ 威海有哪些自然優勢,稱為人類最宜居的城市
首先它是沿海城市,由於大海的原因此地的時候相對比較溫和,夏天比較涼快,冬天回也不會特別的冷答,比較適宜居住。同時呢,威海地理位置相對比較偏,沒有人來人往的繁雜,是一個比較安靜的城市,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是一片靜心之土。
Ⅳ 膠東半島的威海市是位於什麼地理位置
威海位於山東省的東北部,西邊是煙台市,這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有很多景點。
Ⅳ 威海的地理位置在哪
在山東半島的最東端.青島的北面開車3個小時,煙台的東面開車1個小時.看看網路地圖.搜威海
Ⅵ 威海站的地理位置
桃威鐵路全長來138公里,西起國鐵藍源煙線的桃村站,東止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途經棲霞、牟平、乳山、文登、環翠區五個縣市區的17個鄉鎮,開設桃村東、諸往、乳山、下初、文登、威海南和威海站等7個車站。
青榮城際鐵路正線長度為299.18公里,西起青島北站,東至榮成站,全線共設青島北站、城陽站、即墨北站、夏格庄站、萊西北站、萊陽站、海陽北站、桃村北站、煙台南站、芝罘站、牟平站、威海北站、威海站、文登東站、榮成站15個車站。目前夏格庄站和芝罘站暫未辦理客運業務。
Ⅶ 威海和寧波地理位置類似,威海為何發展不起來
威海和寧波地理位置類似,威海為何發展不起來?
一個城市的地理位置如何,很大程度決定了這個城市的發展狀況。就比如我國沿海地區的發展相較於內陸來說就比較發達,而東部地區也比西部地區要更加發達,除此之外,南部地區也要比北部地區稍發達。而那些海港城市由於他們開放程度比較深入,也會有更多的經濟發展條件。說到海港城市,我們很容易想到寧波,在中國近代寧波就作為開放的通商口岸開始了發展,直到今天,寧波可以說是一線城市中的一匹黑馬。
威海作為一個濱海城市,旅遊業也十分發達。相對於這樣一個旅遊城市,很多投資商都來投資建房,然而房子多人少,就會導致一定的虧損。除了本地人,其他外地人也只是會出於度假木底來威海遊玩,很少會在威海購入房產。而且在威海交通方面也並不發達,除了新建成的高鐵,威海沒有其他的較為發達的客運,想要坐飛機還要跋涉到煙台蓬萊機場,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威海經濟的發展。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這也表明了交通的重要性,想要發展好的經濟,首先就要發達的交通。
威海的生態環境較為良好,經濟發展不足,很多人都覺得危害是一個適宜養老養生的城市,而並不是一個適宜年輕人打拚的城市。可以說威海的生活節奏十分慢,相對於很多一線城市來說,人們的壓力也比較小。同時,威海也有十分大的發展前景。近幾年也有許多廠商在威海投資建廠,國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規和政策幫助威海發展,這幾年威海的經濟也在不斷向前發展,也在很多方面都初見成效。我們都相信威海這樣一個海邊城市也一定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
Ⅷ 深圳到威海的地理位置
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廣東省省轄市、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版大城市。[1] 地處廣權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岸,與香港一水之隔,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隔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接壤。[2]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已發展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同時享有「設計之都」、「鋼琴之城」、「創客之城」等美譽。[3-4] 深圳市域邊界設有中國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深圳也是重要的邊境口岸城市,皇崗口岸實施24小時通關。
Ⅸ 威海衛地理位置
中國北方軍港,清朝北洋水師基地。位於今山東半島東北端威海市,瀕臨黃海,西連煙(台)蓬(萊),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旅順口勢成犄角,共為渤海鎖鑰,拱衛京津海上門戶。
Ⅹ 威海有多大呢
威海市簡介
威海市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轄榮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和環翠區,總面積5436
平方公里,總人口246.22萬。其中市區面積731平方公里,人口49.6萬。
歷史沿革 約在7000多年以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公元1398年,明朝
在這里設衛屯兵,稱「威海衛」。1898年,被英國租借。1930年10月收回,設威海衛
行政區。1945年設威海衛市,建國後改稱為威海市。1987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升為
地級市。
地理特點 這里三面環海,一面接陸。東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相對,西與內
陸相接,南可由海上連接東南亞,北與遼東半島相望,素有「京津的鑰匙與門戶」之
稱,為我國距乾果最近的地方,是我國重要的海上交通樞紐和北方對外經貿的出口和
通道。
氣候環境 威海市位於東經121°11′~122°42′,北緯36°41′~37°35′
之間,恰好處在我國南北平分線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山林的調節作用,使這
里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溫12.7℃,平均降水量900多毫米,四季分明,氣
候宜人。市區依山傍海,環境優美,大氣質量、水質和噪音等環境質量指標達到了國
家標准,是我國第一個「國家衛生城市」、首批「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也是旅
游、避暑、療養的好地方。
物產資源 全市海岸線長達1000公里,約佔山東省的1/3,是我國最大的漁業
生產基地之一,盛產對蝦、海參、鮑魚、貝類、藻類及各種經濟魚等300多種海產品;
這里還是山東省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花生、水果重點產區。「膠東大花生」、「威海
蘋果」、「榮成黃桃」、「乳山陽梨」等土特產品馳名中外。地下礦藏品種較多,已
探明可供開採的有金、鐵、銅、鋅等30多種。威海的花崗石儲量大、石質好,「石島
紅」、「文登白」、「乳山黑」花崗石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地級威海市成立以來,我市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得到了
迅速發展,整體實力顯著增強,城鄉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1999年,全市國內生產總
值達到530.7億元,比上年增長15%,比1987年增長7.5倍,年均遞增21.5%;工農業
總產值達到1226.8億元,比上年增長9.6%,比1987年增長15.7倍,年均遞增29.2%。
全市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省的比重,由1988年的4.8%提高到1998年的7.4%,總量在全
省17個地市中的位次由第12位上升到第6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等12項主要經濟指標
人均值,威海市有6項佔全省第一位,5項占第二位。
(一)農村經濟 全市現有農業人口166.6萬,耕地17.2萬公頃。去年糧食總
產量127.3萬噸,花生總產27.2萬噸。有林地面積26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5.2%,先
後被評為山東省「提前達到省『八五』綠化標准第一市」、「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
市」、「國家園林城市」。果園面積4萬公頃,果品總產量達80.1萬噸。擁有農機總
動力262.7萬千瓦。淺海灘塗300萬畝,其中已開發200多萬畝。1998年,全市水產品
總產量達到221萬噸,增長5.2%,水產業總產值達211億元,連續多年保持了在全國
地級市中雙居榜首的地位。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923.2億元,增長17.2%;實現利稅
83.8億元,增長18%。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897.2億元,增長17.4%。
(二)工業生產 我市現已形成了以機械、電子、化工、輕工、紡織、建材
等行業為支柱,以塑料、絲綢、鍾表、醫葯、食品、工藝美術等行業為骨乾的門類
較為齊全的生產體系,擁有限額以上工業企業1200多家,主要定型產品2000多種。
威海是全國地毯、釣魚竿、小型木工機床的最大產地,是全國輪胎的第二大產地,
醫用高分子製品、皮革製品、程式控制交換機、農用運輸車、果汁加工等在全國也有較
大影響,高速傳真機、印刷機械、節能電機、系列光纖電纜、彩色顯示器、電腦軟
磁碟以及布鞋、刺綉、絲綢等產品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1998年,全市完成工業總
產值1054.3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限額以上工業完成產值791.5億元,增長
16.7%;限額以上工業完成銷售收入達555.6億元,增長14.7%;實現利稅62.9億元,
增長10.4%;工業品出口交貨值達到143億元,增長13.8%;當年完成技改投入46.5
億元,增長10.1%,實現了速度、效益、創匯、後勁的同步增長。
(三)對外開放 威海是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以優越的地理位置為依託
的區位優勢、以雄厚的工業基礎為依託的加工優勢、以完善的外貿體系為依託的出
口優勢、以海陸空立體交通體系和便捷服務為依託的環境優勢,為威海走向世界提
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藉助這些優勢,全市上下正在構築全方位、多層次、有重點
的大開放格局。1998年,我們經受了亞洲金融危機的強烈沖擊,對外經貿工作仍取
得了較好成績。全市新批准外商投資企業149家,累計開業外商投資企業1088家;
實際利用外資1.6億美元,累計達到13.7億美元;三資企業當年完成產值252.7億元,
實現利稅2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和1.1%。目前全市已建立起花生、果品、水
產、畜牧、石材等10大出口生產基地;出口產品有5大類、380多個品種,銷往60個
國家和地區。1998年,全市進出口總值達到24.3億美元,其中,出口18億美元,比
上年略有增長。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有了新的進展,年末在外勞務人數達到3332人,
實現營業額3752.7萬美元,均比上年有較大增長。國際交流日趨活躍,已與100多個
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與英國徹特納姆市、日本宇部市、韓國麗水市、美國
聖塔巴巴拉市等6個城市建立了友好關系。威海高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面積20平方
公里,建成投產工業企業240家;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34平方公里,建成
投產工業企業189家。目前兩區已成為全市對外開放的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