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地理自然環境
A. 廣東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嗎 這個說法正確嗎能否介紹一下廣東的自然地理環境
不對,
廣東全境地勢抄北高南低襲,北部、東北部和西部都有較高山脈,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區多為低丘、台地或平原,山地和丘陵約佔62%,台地和平原約佔38%.
土壤大多是紅壤,只有一些沖積平原肥沃,如珠江三個州.
B. 廣東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和人文地理環境特徵
一、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1、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口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
2、全境位於北緯20°13′~25°31′和東經109°39′~117°19′之間。全省陸地面積為17.9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87%;其中島嶼面積1592.7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陸地面積的0.89%。
3、全省沿海共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59個,數量僅次於浙江、福建兩省,居全國第三位,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個。全省大陸岸線長3368.1公里,居全國第一位。
4、廣東省山脈大多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致,以北東―南西走向居多,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
5、廣東省屬於東亞季風區,從北向南分別為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是中國光、熱和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洪澇和乾旱災害經常發生,台風的影響也較為頻繁。春季的低溫陰雨、秋季的寒露風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凍,也是廣東多發的災害性天氣。
二、人文地理環境特徵:
1、1978年以來,廣東在全國率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促進了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已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最發達、具市場活力和投資吸引力的地區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加工製造出口基地,是世界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區之一 。
2、廣東文化源遠流長,是嶺南文化的主體。在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史上居於重要地位,起著重要作用。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3、嶺南文化由本根文化(即語言認同文化)、百越文化(即固有的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即南遷的中原漢文化)、海外文化(即舶來的域外文化)四部分組成,其內涵豐富多彩。
4、廣東文化涵蓋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畫派、戲曲音樂、工藝美術、民俗節慶、宗教文化、飲食文化、語言文化、僑鄉文化等眾多內容。從地域上又分為廣府文化、廣東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
5、廣東語言狀況復雜,除粵北、粵東、粵西有瑤語、壯語、畲語、標話及歸屬不明的漢方言舊時正話、軍話、韶州土話(粵北土話)等,主要流行3種保留了豐富的古漢語特點、又各有特色的漢語方言廣東本土漢語方言粵語(包括能古話)、客家語(包括涯話)、閩語。
(2)廣東地理自然環境擴展閱讀
廣東省行政規劃特徵為:
1、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劃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和粵北四個區域,其中珠三角: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惠州;粵東:汕頭、潮州、揭陽、汕尾;粵西:湛江、茂名、陽江、雲浮;粵北:韶關、清遠、梅州、河源。
2、廣東省轄市當中,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 ,深圳為計劃單列市,深圳、珠海和汕頭為經濟特區,廣州和湛江為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3、廣東省下分122個縣級行政區,包括65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4個縣、3個自治縣。其中佛山市順德區被廣東省為省直管縣試點,對順德區實行省直接管理縣財政體制。順德區享有地級市的行政執法許可權,並將接受廣東省的直接考核,分數單列。
C. 惠州的自然地理環境
惠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東端。惠州市東部與廣東省河源市、汕尾市交界,南部與南海大亞灣相鄰,與香港隔海相望,西部與廣東省深圳市、東莞市、廣州市接壤,北部與廣東省韶關市毗鄰。惠州市的地理座標為東經113°51′至115°28′,北緯22°24′至23°57′,東西寬約152公里,南北長約128公里。惠州市的陸地面積為1.12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為4520平方公里。
惠州市北部以山地居多,東部和南部為丘陵台地,東江沿岸和南部沿海有極小面積的平原。惠州的最高峰為蓮花山,海撥1336米,另有海撥10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如羅浮山的飛雲頂(海撥1281米)、白馬山(海撥1256米)、南崑山的天堂頂(海撥1210米)等,這13座山峰及其從屬的山脈包圍在惠州行政區劃的邊界上,形成一個周邊高,逐漸向南部沿海開口的簸箕形地形,而在此地形的中部,則多為花崗岩和紅色砂岩構成的丘陵台地。
惠州市全境有大小河流20多條,較大的河流有東江和東江的支流西枝江、增江(又稱為龍門河)。有湖泊和大小水庫約130個,較大的有西湖、白盆珠水庫、天堂山水庫、顯岡水庫、花樹下水庫、角洞水庫、水東陂水庫等。惠州市南部靠海,海岸線長223.6公里,有大亞灣(和深圳市共有)和巽寮灣兩個較大的海灣,有上百個大小島嶼。
惠州市地處亞熱帶,北回歸線橫貫全市,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境內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宜人。惠州市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23小時。年平均氣溫為19.5℃-22.2℃。全年最熱月為7月,月平均氣溫為28.3℃,全年最冷月為1月,月平均氣溫為13.0℃。年平均降水量為1700毫米-2000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4月和9月,佔全年的82.5%。
D. 廣州自然環境的特點
氣候:廣州地處亞熱帶沿海,北回歸線從中南部穿過,屬海洋性亞熱帶季內風氣候,以溫暖多雨、光容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為特徵。全年平均氣溫20-22為攝氏度,是中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
地貌:廣州屬於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區,最高峰為北部從化市與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海拔為1210米;東北部為中低山地,有被稱為「市肺」的白雲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為沿海沖積平原,為珠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
水系:廣州市地處南方豐水區,境內河流水系發達,大小河流(涌)眾多,水域面積廣闊,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條,河寬5米以上的河流1368條,總長5597.36千米。
(4)廣東地理自然環境擴展閱讀:
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廣州從東漢時期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明清時期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
E. 廣東在地理環境、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方面有什麼特色
廣東屬於東部季風區,第三階梯,多分布丘陵,山地。水資源豐富
F. 廣東自然災害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廣東地處東南沿海地區,七八月的時候多台風.珠江三角洲由於地勢低窪,所以如果雨季降水版集中的話,還會引權發小范圍的洪澇災害;冬季或乾旱的季節,還會出現咸潮,影響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氣變化及潮汐漲退。咸潮出現的時候會對廣東的水產養殖業造成較大危害.粵北山區由於地形的影響還有緯度較高,在深秋到早春會出現霜凍現象,直接影響農業生產.另,樓上說的沙塵暴是較少影響到廣東地區的.
G.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
地理位置:
呈倒置三角形,底邊是西起三水市、廣州市東到石龍為止的一線,頂點在崖門灣。面積約1.1萬平方千米。沖積層薄,一般20~30米。地面起伏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島嶼,占面積 30%。
中部是平原,分布在廣州市以南、中山市以北、江門以東、虎門以西。珠江水系年均輸沙量達8000多萬噸,河口附近三角洲仍在向南海延伸。在河口區平均每年可伸展 10~120米,成為中國重點圍墾區之一。
氣候溫度:
屬於亞熱帶氣候,終年溫暖濕潤。年均溫21~23℃,最冷的1月均溫13~15℃,最熱的7月均溫28℃以上。6~10月,常有台風影響,降雨集中 ,天氣最熱。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
多雨季節與高溫季節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縱橫,對農業有利。這裏海拔200米以下,地勢平坦;高溫多雨,以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
珠江三角洲氣候的南亞熱帶性表現在四季不明,三冬無雪,樹木長青,田野常綠,霜不殺青。據竺可楨在《特候學》一書中稱,熱帶為「四時皆是夏,一雨便成秋」的地方,他認為五嶺以南,即入熱帶。但珠江三角洲在亞熱帶范圍之內。
(7)廣東地理自然環境擴展閱讀:
珠江三角洲的重要性:
珠江三角洲是廣東省平原面積最大的地區。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主體區域。
全國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基地,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輻射帶動華南、華中和西南發展的龍頭,是中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稱。
2015年1月26日,世界銀行報告顯示,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東京,成為世界人口和面積最大的城市群。珠三角9市攜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是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並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已建成世界級城市群。2016年珠三角9市共吸納37.33萬高校畢業生就業。
H. 說一說,廣東有哪些風土人情舉例說明它們與當地地理環境的關系
眾所周知,喝涼茶,可以說是整個廣東省的特有的風土人情。
這與當地的地理環境分不開,嶺南地區地處亞熱帶,氣候偏濕偏熱,濕熱的條件下,身體的 " 火氣 " 難以排出,致使人們容易出現 " 春困,夏乏、秋燥 " 等症狀。
同時,在水土方面,受氣候影響,廣東的水是濕熱型的,甚至可能有點燥。當北方人生病,需要 " 多喝熱水 " 時,廣州人則完全不受用。倒不如煮涼茶,去熱下火來滋補身體的好。
苦的涼茶,就是以辛、苦、寒、涼的中葯為主,如癍痧、廿四味等;甜的涼茶,就是以清潤甘甜葯材為主,如菊花雪梨水、竹蔗茅根水、羅漢果五花茶等。
真正的涼茶其實是用寒涼性的24味中草葯熬制而成,多以癍痧、魚腥草、金銀花、板藍根等去濕熱的中草葯為主,不一樣的中草葯做出來的涼茶功效也是大有不同的。有的清熱解毒,有的潤喉下火,還有的生津止渴,大家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來選擇不同的涼茶。
(8)廣東地理自然環境擴展閱讀
廣東涼茶注意事項
1、飲食宜清淡。
2、孕婦慎用。
3、風寒感冒者不適用,其表現為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咳吐稀白痰。
4、不宜在服葯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葯。
5、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孕婦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療的患者,均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服葯三天後症狀未改善,或出現吐瀉明顯,並有其他嚴重症狀時應去醫院就診。
7、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兒、年老體虛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8、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9、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10、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1、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葯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葯師。
I. 如何利用廣東自然地理環境發展國際貿易
廣東背靠大陸,面向東南亞和澳洲,應該重點擔負這一方面的貿易任務。
J. 廣州民俗與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
廣州人風俗
飲涼茶
飲涼茶也是廣州人常年的一個生活習慣。
所謂涼茶,是指將葯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葯煎水作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乾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廣州的涼茶歷史修久,涼茶品種甚多,有王老吉涼茶、三虎堂涼茶、黃振龍涼茶、大聲公涼茶、石歧涼茶、廿四味涼茶、葫蘆茶、健康涼茶、金銀菊五花茶、古瓜干涼茶等;甚至連龜苓膏湯、生魚葛菜湯、紅蘿卜竹蔗水等,也成為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涼茶,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進入80年代以後,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茶等,已成為許多家庭夏季里的一種時尚飲料。
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往往以「飲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嗎」)作為問候,可見對飲茶的喜好。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民間流傳著「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家」的諺語。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習慣叫茶居)飲茶。不僅飲早茶,還要吃點心(作為早餐);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可見,廣州人的飲茶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交際的方式。
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為什麼歷百年而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廣州老字型大小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茶居。
廣州的茶客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間固定的茶樓,通常是「一盅」(排骨飯)「兩件」(點心),這類人以離退休老人居多;另一類是飲「禮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飲茶,不限「一盅兩件」,而是品嘗多款點心,從容「嘆茶」。
廣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為興旺,從清晨至中午十一時許,往往座無虛席。飲夜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是盛夏,一邊飲茶一邊聽戲曲演唱,還一邊享受空調冷氣。廣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才收市。
飲糖水
廣州人四季喜愛飲糖水。認為經煲制某些葯材、豆類、生果、面制食品加上糖而成的糖水,有清潤消暑、生津益身之功效。糖水品種名目繁多:豆類的有紅豆沙、綠豆沙、眉豆沙;糊類的有芝麻糊、杏仁糊、花生糊、鳳凰奶糊;葯材類的有百合糖水、蓮子糖水、清補涼糖水;還有燉蛋、燉木瓜、番薯糖水、麻蓉湯丸、蛋奶、薑汁撞奶、糖西米、豆漿、豆腐花等。糖水煮沸後飲用的為熱飲;冷凍後飲用的為冷飲,冷飲又常常與冰室(供應雪糕冰淇淋、汽水、啤酒等的冷飲專門店,廣州最有名的是北京路的太平館冰室)連在一起。
廣州是一個有著十分豐富的民間民俗風情的南粵名城。
廣州近年來在歡度元旦、春節、五一節、國慶節等傳統民族節日的基礎上,開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廣州特色的八大節慶活動:
春節期間的除夕迎春花市和元宵節,端午節, 番禺荷花節,從化、增城的荔枝節,重陽節,中國旅遊藝術節暨廣東歡樂節,廣州國際美食節等。
還有每年元旦均舉行的廣州風情賀年繽紛大巡遊,中秋節的中秋燈會,以及10月舉行的廣州旅遊文藝會演等,為廣州市這座"花城"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春節風俗 插桃花、擺年橘、團年飯、煮湯圓、逗利是(領紅包)、行花街、開年、人日、鬧元宵、游花地等;
其它歲時風俗 拜山(即掃墓),龍船景與斗龍船,七夕乞巧,中秋節吃月餅,重陽登高等;
審美風俗 舞獅子,鰲魚舞,飄色,花市與迎春花會,春秋菊展,花舫和素馨燈飾等;
信仰風俗 南海神誕,天後誕,鄭仙誕,金花誕,上元誕、中元誕和下元誕(合為"三元"),何仙姑誕,土地誕,觀音誕,盤古王誕,華光誕,生菜會和打華光等;
生活風俗 飲早茶、宵夜、飲糖水、喝涼茶、喝老火靚湯、打邊爐(火鍋)、冬令吃狗肉等,這是廣州特有的飲食文化。
廣州滿族風俗習慣研究
世居廣州的滿族人,又稱作八旗子弟,自清代乾隆年間分批到廣州駐防後,已有240多年,成為散居於廣州的一個少數民族,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風俗習慣,雖然反正後(即辛亥革命後),有些是變革或淡落了,但有不少還是存在的,主要的除與漢族重視春節的民間節日外,例如包餑餑、拜祖宗袋、大天倉節日等等,不少仍是存在的,現將其搜集起來,作為歷史的回顧與之供有關部門的研究。
一喜慶包勃勃
「餑餑」在北方原是一種面制食品的總稱,而在南方的廣州滿族人,卻把餃子唯一地稱作餑餑。但是,廣州滿族人所包的餃子,與北方人所製作的有所不同,其形狀是半月形的,製法亦有所區別。將煮熟的豬肉粒加入豆瓣醬,稱為餑餑餡,在包餑餑時將切碎的黃牙白、菠菜和韭菜拌勻。廣州滿族人包餑餑,是兩百多年來堅持下來的傳統習慣,在每年的春節,或是喜慶日子及親人遠行時都包餑餑,這種習慣從未有間斷過。請客時,也包餑餑接待,還有在結婚時喜歡包子孫餑餑。 答案補充 廣州的地理環境
廣州市中心位於北緯23度06分32秒,東經114度15分53秒,地處中國大陸南部,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廣州瀕臨南海,鄰近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廣州屬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中國的第三大河——珠江從廣州市中心穿流而過。 氣候環境
廣州地處亞熱帶,橫跨北回歸線,年平均溫度22.8℃,最低溫度0℃左右,最高溫度38℃,氣候宜人,是全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廣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於背山面海,具有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等特徵。全年水熱同期,雨量充沛,利於植物生長,為四季常綠、花團錦簇的「花城」廣州提供了極好的條件。年均降雨量為1982.7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68%。全年中,4至6月為雨季,8至9月天氣炎熱,多台風,10至12月氣溫適中,是旅遊的最佳季節。 自然條件 }
州目前已發現50多個礦種,其中大、中型礦點17處。植物種類達數千種。野生動物約有210多種。
廣州水域面積7.44萬公頃,佔全市土地面積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