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西安各個區分布地圖
截至2018年,西安市共分12個市轄區。西安市轄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雁塔區、未央區、灞橋區、閻良區、臨潼區、 長安區、高陵區、鄠邑區11個市轄區及周至、藍田2個縣。
西安市位於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轄境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截至2016年,西安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66平方公里。

(1)西安地理位置圖擴展閱讀:
區劃沿革
解放初期,設12個區,其中城區8個,郊區4個,城區未設立街道行政建制,郊區下設有19個鄉。
1954年調整行政區劃,將12個區和部分新劃入的鄉鎮合並調整為9個區,定名為: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長樂區、雁塔區、阿房區、未央區、草灘區、灞橋區。
1957年4月撤銷長樂、未央兩區建制,市轄區減為7個。
1958年11月將長安、藍田、臨潼、鄠縣劃歸西安市。
1960年撤銷蓮湖、碑林、新城區建制。
1961年8月將藍田、臨潼、鄠縣劃出。
1962年恢復新城、碑林、蓮湖區建制。
1965年撤銷灞橋、雁塔、阿房、未央區建制,轄地合並為一個郊區,市轄區減為4個。
1966年6月,將臨潼縣所屬閻良鎮劃歸西安市組建為閻良區,將咸陽市(縣級市)劃歸西安市。
1966年11月,新城、碑林、蓮湖、閻良區更名為東風、向陽、紅衛、東紅區,1972年恢復原名。
197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又將咸陽市劃出。
1980年3月,撤銷西安市郊區,恢復灞橋、未央、雁塔區建制。
1983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將渭南地區所屬藍田、臨潼縣和咸陽地區所屬戶縣、周至縣(1964年9月將鄠縣改為戶縣,盩厔改為周至)、高陵縣劃歸西安市,西安市共轄新城、碑林、蓮湖、灞橋、未央、雁塔、閻良7區,長安、藍田、臨潼、周至、戶縣、高陵6縣。
1997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潼縣,設立臨潼區。2002年6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長安縣、設立長安區。
至2012年底,全市轄新城、碑林、蓮湖、雁塔、未央、灞橋、閻良、臨潼、長安9個市轄區及周至、藍田、戶縣、高陵4個縣。共有街道、鄉、鎮176個,其中街道辦事處89個、鎮40個、鄉47個。
2014年1月,國務院批復設立西咸新區。 在西咸新區地域中,西安所佔面積224.84平方公里。
2014年12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高陵縣,設立西安市高陵區。
2016年,國務院批復戶縣撤縣設區,設鄠邑區。
2017年1月,西咸新區由西安市代管。 4月,西咸新區正式託管咸陽市15個鄉鎮街道,總面積644.56平方公里,人口約67萬。
2018年11月,雁塔區、長安區、鄠邑區10個鎮(街)移交西安高新區託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安
2. 西安在地圖那個位置
西安市地圖
3. 西安在中國地圖的什麼位置
西安市位於中國大陸腹地黃河流域中部的關中盆地,
東經107°40′~109°49′和回北緯33°39′~34°45′之間。
東以零答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華縣、渭南市、商州市、洛南縣相接;
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台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南至北秦嶺主脊,
與佛坪縣、寧陝縣、柞水縣分界;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市市區和楊凌區、
三原、涇陽、興平、武功等縣和扶風縣、富平縣相鄰。轄境東西204公里,南北116公里;
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66平方公里。 面積9983平方公里。
西安地處陝西省關中平原偏南地區,北部為沖積平原,南部為剝蝕山地。
大體地勢是東南高,西北與西南低,呈一簸箕狀。秦嶺山脈橫旦於西安以南,
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國地理上北方與南方的重要分界。
中國的大地原點和國家授時中心就在西安。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4. 西安地圖
機場來大巴不能直接到。
在機場坐機自場大巴到西安鍾樓、西安火車站和西安東方大酒店都可以。但西安東方大酒店離太平堡近一些。
1.在機場坐機場大巴到西安東方大酒店(機場大巴有五條線路,你選到東方大酒店的。27元/人)。在東方大酒店(子午路)坐24路(投幣1元)、34路(投幣1元)、400路(投幣1元),大雁塔南廣場下。順著公交線路往東大概300米左右就是(在唐華賓館對面)。
2.在機場坐機場大巴到鍾樓。往回(西)在廣濟街站坐23路(投幣1元)、游8路(售票1元),大雁塔南廣場下。
3.在機場坐機場大巴到西安火車站。在西安火車站坐41路(投幣1元)、500路(售票1元)、游6路(售票1元)、游8路(售票1元),大雁塔南廣場下。
5. 西安在中國地圖的什麼位置
西安市在中國版圖上屬於中心位置。
西安市位於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經107.40度~109.49度和北緯33.42度~34.45度之間,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鄰秦嶺。
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華縣、渭南市、商州市、洛南縣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台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南至北秦嶺主脊,與佛坪縣、寧陝縣、柞水縣分界;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市區、楊凌區和三原、涇陽、興平、武功、扶風、富平等縣(市)相鄰。
轄境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截至2016年,西安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66平方公里。

(5)西安地理位置圖擴展閱讀:
盪舒展、平疇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線分明,構成西安市的地貌主體。秦嶺山脈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巔海拔3867米,是大陸中部最高山峰。渭河平原海拔400米~700米,其中東北端渭河河床最低處海拔345米。西安城區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級階地上。
西安境內河網密集,共有54條河流。其中,渭河、涇河及石川河系過境河流,其餘河流均發源於秦嶺山地或驪東南丘陵,絕大多數河流由南向北流經渭河平原注入渭河。黃河流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98.46%。
西安各條河流的流域面積相差懸殊。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有黑河、灞河與灃河。上述三條河流的流域面積占境內總面積82.37%。
6. 西安在中國地圖上是什麼位置
西安在中國地圖上位於中國中心位置,具體地圖位置如下:

7. 西安 在中國哪裡 地圖
在這兒!!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8. 西安地區分布圖
米脂縣屬榆林地區,在西安北邊
米脂縣位於陝西省北部東側,無定河中游,東西長59公里,南北寬47公里,總土地面積1212平方公里,總人口23.6萬人。地形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峁梁交錯、溝壑縱橫,地表破碎。質地松軟,平均海拔1019米,水系屬黃河流域、無定河由西北向東南縱貫縣境,年均經流量為6.6億立方米。
縣人民政府住所地:銀州鎮,郵政編碼718100,電話區號:0912 。
氣候屬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集中。年平均氣溫3.3℃,無霜期165天,日照2800多小時,降雨量年平均440多毫米。
米脂古稱「銀州」,交通條件優越,210國道、神延鐵路南北縱貫縣境,即將新建的307國道高速公路僅距縣城十幾公里,子米、佳米公路東西交匯於縣城形成「十」字型交通格局。
米脂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在歷史長河中涌現出明未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開明人士李鼎銘、民主鬥士杜斌丞、抗日名將杜聿明以及劉瀾濤、郭宏濤、馬明方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黨和國家的重要領導人。米脂文風興盛影響頗大,素有「陝北文化縣」之稱,是陝西省唯一的兩個文化縣其中的一個。(另一個為司馬太史公的故鄉陝西省韓城縣)本世紀二十年代興辦三民二中,女子學校,桃李滿天下,很多米脂姑娘學以致用,投身革命,走向全國。使貂蟬故里,「米脂婆姨」這句流傳廣泛的口語內含更加深遠、意義更加宏大。米脂文化源遠流長,無論是質朴大方,精巧韻趣的漢畫像石,還是甘淳樸素、豪放氣派的民歌、嗩吶、秧歌、剪紙、麵塑都具特色,頗有名氣;而萬佛洞石 窟、貂蟬洞、李自成行宮、楊家溝舊居,姜氏庄園、沙家店戰役遺址等旅遊景點,都各有千秋,獨領風騷。新時代的米脂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結合資源產業優勢走自力更生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人民經濟收入大幅度提高,目前的米脂改變了落後的老區形象已經呈將一幅波瀾壯闊的發展大圖展現在世人的面前,是您旅遊觀光投資發展的好地方
9. 西安市在中國地圖的什麼方向
西安市位於中國大陸西北地區東部,大陸腹地黃河流域中部的關中盆地,東經107°40′~109°49′和北緯33°39′~34°45′之間。
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華縣、渭南市、商州市、洛南縣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台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南至北秦嶺主脊,與佛坪縣、寧陝縣、柞水縣分界;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市市區和楊凌區、三原、涇陽、興平、武功等縣和扶風縣、富平縣相鄰。.

(9)西安地理位置圖擴展閱讀: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市的地質構造兼跨秦嶺地槽褶皺帶和華北地台兩大單元。距今約1.3億年前燕山運動時期產生橫跨境內的秦嶺北麓大斷裂,自距今約300萬年前第三紀晚期以來,大斷裂以南秦嶺地槽褶皺帶新構造運動極為活躍,山體北仰南俯劇烈降升,造就秦嶺山脈。
與此同時,大斷裂以北屬於華北地台的渭河斷陷繼續沉降,在風積黃土覆蓋和渭河沖積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西安市境內海拔高度差異懸殊位居全國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競秀的秦嶺山地與坦盪舒展、平疇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線分明,構成西安市的地貌主體。秦嶺山脈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巔海拔3867米,是大陸中部最高山峰。
渭河平原海拔400米~700米,其中東北端渭河河床最低處海拔345米。西安城區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級階地上。
10. 陝西省西安市地圖
這個比較好。回答
http://www.xbus.cn/ditu/2006map.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