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的地理知識
1. 萊蕪市萊城區的地理范圍
萊蕪市萊城區位於山東中部齊魯腹地,舉世聞名的泰山東麓,地理坐專標為北緯36°屬.02'46″~36°.33'10″,東經117°.19'0″~117°.58'05″,北以齊長城與章丘市相鄰,東靠淄博市博山區和沂源縣,南接萊蕪市鋼城區和新泰市,西連泰安市岱嶽區,總面積1428.04平方公里。素有「八寶鳳凰城」之美譽,是齊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萊蕪之稱始於漢,漢高祖劉邦時(公元前206年)設置萊蕪縣,1983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為縣級市,1992年11月升格為地級市,同時設立縣級萊城區,為市政府所在地。萊蕪市萊城區區委、區政府所在地萊城,交通發達便利,距省會濟南112公里。磁萊、辛萊2條鐵路在萊城交匯,博萊、萊新、泰萊、濟青南線四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北接濟青北線、南連京滬、西通京福高速,國道、省道、縣鄉公路交織其間,通車里程達到1125公里。
下設辦事處與鄉鎮如下
鳳城街道辦事處
口 鎮
羊里鎮
方下鎮
牛泉鎮
高庄辦事處
苗山鎮
和庄鄉
茶業口鎮
寨里鎮
楊庄鎮
大王莊鎮
2. 萊蕪是什麼地方
萊蕪,原來是山東省地級市(2019年1月正式撤銷),現在是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
萊蕪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山之東沂蒙山之西,萊蕪北靠泰山余脈,南依徂徠山脈,東面是魯山、沂山,是個北、東、南三面環山的半圓形盆地,我們稱之為泰萊平原。
獨特的地理環境決定萊蕪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著名的齊魯 「長勺之戰」就發生在這里,還有解放戰爭時期的「萊蕪戰役」。
(2)萊蕪的地理知識擴展閱讀:
萊蕪於西漢時正式得名,其後幾經變遷,後因鐵礦資源而聞名,宋金時期就成為山東冶煉中心。明朝之後,其地理、經濟地位受到格外重視,先後隸屬於泰安州、濟南道、泰安道,1928年就成為省級直轄的城市。
萊蕪於1983年撤縣設市,是省級直轄,由泰安代管;1992年正式由縣級市升為地級市。在這個過程中,萊蕪能成為山東最小的地級市,最主要原因是:延續了其山東、全國冶煉中心的特殊地位,這就是人們現在常說的「以鋼立市」。
萊蕪20世紀60年代是中國重要的冶鐵中心,是山東鋼鐵生產和深加工基地、「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並且是「中國生薑之鄉」和「中國黃金蜜桃之鄉」。
2019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設立濟南市萊蕪區,以原萊蕪市萊城區的行政區域為萊蕪區的行政區域;設立濟南市鋼城區,以原萊蕪市鋼城區的行政區域為鋼城區的行政區域。
3. 萊蕪白金漢地理位置
萊蕪市抄,萊蕪古稱「嬴、牟」,別襲名鋼城,為山東省地級市,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在這里發生過「長勺之戰」,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曾在此發動了「萊蕪戰役」。
萊蕪市位於地處山東省中部,泰山東麓,東經117°19′~117°58′,北緯36°02′~36°33′,北鄰濟南市章丘區,東臨淄博市博山區和沂源縣,南臨泰安市所轄的新泰市,西鄰泰安市岱嶽區。南北最大距離58公里,東西最大距離56.8公里,總面積2246.21平方公里。距省會濟南市112公里。
20世紀60年代是中國重要的冶鐵中心,是山東鋼鐵生產和深加工基地、「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並且是「中國生薑之鄉」、「中國花椒之鄉」和「中國黃金蜜桃之鄉」。
萊蕪市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五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
4. 地理答啦:山東省的萊蕪市好在哪裡
萊蕪分鋼城區抄和萊城區。萊城區地盤大,是市政府所在地,城區范圍內環境更好一些,偏遠地方的鄉村也還比較窮。鋼城主要有一個企業萊鋼,城區小,環境不如萊城,但老百姓平均富裕程度高一點。整體上萊蕪是山東最小的地級市,現在基本可以稱得上是小而強。趕會不就是三兩天的事么?又不是大姑娘找婆家,跟富不富沒有關系吧?
5. 山東萊蕪這個地理位置具體說下,
萊蕪市位於泰山東麓,東經117"19'一117"58',北緯36"02'-36"33',北鄰濟南,東鄰淄博,西鄰泰回安。總面積2246.21平方公答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萊城居市境中部,距省會濟南112公里。萊蕪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1.O-13.0℃,降水量760.9毫米,無霜期204天。
6. 山東省的地理知識
地理位置:經度:東經114度19分
-
122度43分
緯度:北緯34度22分
-
38度23分
地質特性:中部突起,為魯中南山地丘陵區;東部半島大都是起伏和緩的波狀丘陵區;西部、北部是黃河沖積而成的魯西北平原區,是華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氣候:溫帶季風性氣候
礦產:現已探明的保有儲量列全國前10位的礦產有58種,列全國前5位的有36種,其中金礦、自然硫、石膏、玻璃用砂岩等8種礦產居全國第一位;石油、鈷礦、菱鎂礦、金剛石等7種礦產居全國第二位;晶質石墨、滑石、鋰鹽、鹼用灰岩等8種礦產居全國第三位。國民經濟賴以發展的15種支柱性重要礦產在我省都有探明儲量,其中煤、石油、鐵礦、鋁土礦、金礦、鉀鹽、石灰岩、礦鹽等礦產居全問前10位。
交通運輸:公路,鐵路,海運,內河水運,航空等運輸方式齊全,尤以高速公路運輸最為突出,高速公路網,通車里程超過3000公里,居全國第二位。
海拔:山東的平均海拔1500米。
文化藝術:山東境內流行的戲曲劇種多達30多種,大致可以劃分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子腔系和民間歌舞及說唱形成的戲曲劇種這幾種類型。
物產資源:山東生物資源種類多、數量大。境內有各種植物3100餘種,其中野生經濟植物645種。樹木600多種,分屬74種209屬,以北溫帶針、闊葉樹種為主。各種果樹90種,分屬16科34屬,其中煙台蘋果、萊陽梨、肥城桃、樂陵金絲小棗、棗庄石榴、大澤山葡萄以及章丘大蔥、萊蕪生薑、濰坊蘿卜等都是山東久負盛名的特產,山東因此被稱為「北方落葉果樹的王國」。中葯材800多種,其中植物類700多種。山東是全國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重點產區,素有「糧棉油之庫,水果水產之鄉」之稱。小麥、玉米、地瓜、大豆、穀子、高粱、棉花、花生、烤煙、麻類產量都很大,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陸棲野生脊椎動物450種,佔全國種數的21%。其中獸類55種,鳥類362種,兩棲類8種,爬行類25種。陸棲無脊椎動物特別是昆蟲,種類繁多,居全國同類物種之首。在山東境內的動物中,屬國家一、二類保護的珍稀動物有71種。
7. 萊蕪的地理環境
萊蕪市位於泰山東麓,東經117°19′~117°58′,北緯36°02′~36°33′,北鄰濟南市所轄的章丘回市,東臨淄答博市博山區和沂源縣,南臨泰安市所轄的新泰市,西鄰泰安市岱嶽區。南北最大距離58公里,東西最大距離56.8公里,總面積2246.21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萊城居市境中部,距省會濟南112公里。
木本植物有71科、177屬、471種;畜禽有牛、羊、豬、兔、雞等,其中瘦肉型萊蕪豬為省內優良畜種。
8. 萊蕪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萊蕪燒餅
9. 萊蕪八大景都什麼呀
1.龍潭星現 位於萊城西北80華里處,有座照壁山。這里山巒起伏, 群峰聳立,峭壁如刀斧劈,直立百丈。山腰有龍王祠遺址, 祠下是「臨絕澗漳」。流水匯集龍潭,清沏如鏡。山光樹影搖曳水中,似九龍嬉水, 神奇幽興。龍潭邊,照壁下,樹散涼氣,草生冷風,石壁高聳, 光線幽暗,不見天日。坐崖下,仰望蒼穹,即使赤日行空,天氣晴和, 繁星亦清晰可見,故稱這一大奇觀。「龍潭星現」即由此而得名。 2.汶水西流 悠悠汶河,發源於源山,由東、北兩大支流匯集而成。 她滔滔東來,滾滾西去,縱貫萊蕪,流向泰安,再與東平湖、微山湖合為一股, 蜿蜒數百里,最後入黃。 正是這條歷史上有名的汶河, 孕育了兩岸迷人的景緻醇厚的風情和燦爛的文化,她是一部讀不完的史詩,一幛閱不盡的畫廊。 汶河美景,隨著四季的變化而各呈其姿。春天,河內清流涓涓,兩岸草木崢嶸,宛若輕紗飄動;夏天,雨多水漲,波濤洶涌, 恰似野馬馳騁;秋天,兩岸細沙軟軟,中流微波瀲灧,她象薄絹弄影; 冬天,堤外麥苗碧綠,河內水面冰封,彷彿銀練鋪陳。她有春的溫柔, 夏的奔放,秋的豐腴,冬的穩重,色彩絢麗,嬌艷可愛。 自古「黃河西來」,「在江東去」,九州江河均東流入海。 然而汶河卻以其大無畏的開拓精神和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個性, 獨辟蹊徑,滔滔西去堪稱一大奇觀。 3.宮山夕照 宮山,原名新甫山,盤踞於新泰、萊蕪之間, 因其主峰犁鏵尖為諸峰環抱,狀似盛開的蓮花,故又名蓮花山。因漢武帝曾來此求仙,在山上修建行宮,故名「宮山」。又因略低於東岳, 又稱「小泰山」。巍巍宮山,氣勢磅大。若佇立峰巔,極目遠眺,只見群山起伏, 層巒迭翠。山下是毯杖壑,西面是水寨溪與五雲洞, 北面是深不可測的千人洞,美景奇觀,盡收眼底。群峰峻嶺之中, 有一古剎「騰雲寺」,這里有石獅、石碑、石塔,廟堂殿閣,錯落有致, 加之松柏蔥翠古木參天,山巒互抱,雲水相接,好不壯觀。夏秋時節, 每逢雨過天晴,萬物新洗。夕陽西下,彩溢霞飛。此時遊人在山頂漫步東行,可偶見奇景:曠野中,出現一五顏六色的光環,徑達五六米, 環內重巒疊嶂,樓台亭閣,歷歷在目,遊人影像,同映其中。 此景宛若海市蜃樓,轉瞬即逝。使有幸觀賞者如醉如痴,似神若仙,贊嘆不已。 遙想漢武當年,若有眼福領略此景,即使未有採到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葯, 也不致於掃興而歸吧? 4.仙人遺跡 出萊蕪發電廠南門,沿路南行二百米, 路西有條綠樹掩映流水潺潺的溪溪谷底青石如鋪,石面平闊。站在路上即可看見古樸遵勁、 超凡脫俗的「仙溪」兩個大字。自此再沿谷而上, 神奇的仙人足跡與仙女拖帶劃出的石上隙痕便次第入目。 這是便是為世人傳頌的「風嶷仙蹤」。 離此不的遠的鳳凰峰之陽有一石洞,名曰朝陽洞。 洞內幽暗崎崛,深奧莫測;洞外景色秀麗,花香鳥囀。 明進士閩人陳甘雨題寫的「東魯名洞」,歷歷在目。此處石碑記載:「安期生曾修煉於此」。《嘉靖萊蕪縣志》也載有:「安期真人,秦人也。隱居是邑, 住鳳凰峰下修煉,遂以得仙」。 傳說,修煉於朝陽洞中的安期生,當時正值青春年少, 常遵師傅之命去山下溪谷汲水。有一天黃昏, 安期生忽見一年輕美貌女子坐於岩石之上,兩人不免言來語去,眉目傳情。自此, 安期生每次汲水總遇見那女子。久而久之,竟也做起塵世間男女桃色之事來了。 一次,師傅見他汲水 長時不歸,下山尋看,恰巧遇上,氣怒難遏, 猛跺一腳回山而去這一腳竟入石寸許,留下了千載難泯的「仙人一足」。那女子吃了一驚後,慌忙拖帶逃走, 一束柔絲腰帶竟也在堅硬的石面上劃出一道深深的印痕。 如今,仙人已去,遺跡尚存。 這個把現實與神話結合得天衣無縫的故事,將隨著時間的流逝,永遠在人們當中流傳。 5.二洞雲連 二洞,一為伏龍洞,又名狂狐洞, 位於城北兩華里處的礦山中,洞中朝北,直入南去,深不可測。一為朝陽洞, 因洞內常有白色蝙蝠朝南,洞內凸凹不平,蜿蜒崎嶇。洞前約有百米平台, 並護以短垣。 站在此處,極目遠眺,四周重巒疊嶂,佳木蔥蘢令人心曠神怡。每逢陰雨之季,伏龍、朝陽二洞同時生雲,南雲飄飄北去,北雲悠悠南來。兩雲空中相接,陰陽相吸,合為一體, 即降甘霖,堪稱一大奇觀。 6.蒼峽雷鳴 蒼龍峽位於高庄鎮的塔子村西,峽岸怪石嶙峋,山石斷崖對峙。上有拱橋飛架,如長虹凌空;兩邊峭岩如劈,似高牆矗立。 峽東原有元代建的七級寶塔,西面有明代修的望峽樓閣。 明朝亓詩教曾在這里築亭台建園林,清朝張道一也在此修「樂飢齋」。 兩壁懸崖上有歷代達宮名人的摩岩石刻,如「醉石」「待月」、「雲窩」、「桃林」等。 有的氣韻濃洌,章法多變;有的剛柔相濟,變幻無窮; 還有的於端莊穩健之中透出飄逸清麗之氣,不失為萊蕪石刻中的珍品佳作。 每逢雨季,大雨傾盆,瀑流直瀉,似白龍驟下,直沖峽底。 瀑落之處潭深數米,水渦急旋,浪花飛濺。整個峽內煙波盪盪, 巨浪滔滔。那飛瀉的瀑布聲,若龍聲虎威,似驚雷遠震,可聞數里。 峽西岸有一天然石洞,可容數千人。峽內怪石嶙峋,如人似獸,千姿百態。 特別是東崖石縫中兀起的一大溶碉,形若蒼龍,每當天晴,斜陽東照,石龍倒映水中。待到波隨風起,影隨波興,但見鱗光耀眼, 宛如龍動。縱觀蒼峽,橋顯奇高,瀑有奇形,石呈奇狀,濤發奇聲, 這真是大自然的傑作,令人嘆為觀止。 7.礦山呈瑞 礦山,位於萊城西北二華里處,海拔近700米。山雖不高, 但其豐姿秀色獨特。山上松伯蒼翠,怪石嶙峋。山陰有伏龍洞, 深不可測。山頂有清代博學文人張道一的書館, 他曾培養出眾多金榜題名的弟子,真可謂「桃李滿園萬紫千紅景色好, 英才薈翠文韜武略棟梁多」。 相傳,這里由於地理條件的原因,春夏之際, 陽光經過不同密度的氣層,發生明顯折射,常把地面景物顯現空中,出現奇異幻景。 此景被認為是吉祥之兆。據說,每逢開科大比之年,山中便呈現此景,是年當地應考者輒多捷報,故曰「礦山呈瑞」。 這一傳說雖無處考證,但足見自古以來,萊蕪就以「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而聞名於世。 8.棋山柯爛 棋山,座落在萊沂邊境。南望峰巒起伏,宛若卧牛, 山陰絕壁懸,如萬馬奔騰;西面,汶水倒流,似銀蛇折行。 棋山有兩峰,慣稱「南大頂」、「北大頂」。 「南大頂」上有「望海石」。立其上望旭日東升,可見遠處銀光似波, 據說這是望到了東海。望海石西面的懸崖處有一石洞, 這就是民間傳說的「雪蓑洞」。據說明代游士雪蓑沲鑒棋山時曾居於此洞,故而得名。 棋山北大頂,是棋山的額頭, 現今山頂存有民國初年當地百姓為御防土匪而築的山寨遺跡。 兩峰之間為「棋子亞」。在棋子亞北面峰岩上, 有一塊橢賀型砂石,酷似棋子。更有的趣的是棋子石下有巨石一塊, 平展的石面上石縫縱橫成格,形成一幅偌朋的棋盤。 正是這天然棋盤引出「棋山柯爛」一段動人的故事來。據說在很早以前, 山腳下的棋山觀村有一人上山打柴,來到棋子亞,見有兩位老者下棋。出於好奇, 他便不聲不響地站在一老者背後觀看。因口渴,他隨手端起老者的一碗水喝了一口。誰知,喝後頓覺眼前忽明忽暗,似有白晝黑夜、 春夏秋冬來去匆匆之感。等兩位老者弈罷離去,他才想起砍柴之事,然而回頭一看, 斧柄已爛。回到村裡,竟無一人認得他,原來人間已過百年。 所以舊志詩雲: 流水行去世代殊,石棋山上有樵夫。 至今傳說樵柯爛,不識當年柯爛無。
10. 萊蕪八大景的具體介紹誰有啊
汶水西流
悠悠汶河,發源於源山,由東、北兩大支流匯集而成。 她滔滔東來,滾滾西去,縱貫萊蕪,流向泰安,再與東平湖、微山湖合為一股, 蜿蜒數百里,最後入黃。
正是這條歷史上有名的汶河, 孕育了兩岸迷人的景緻醇厚的風情和燦爛的文化,她是一部讀不完的史詩,一幛閱不盡的畫廊。
汶河美景,隨著四季的變化而各呈其姿。春天,河內清流涓涓,兩岸草木崢嶸,宛若輕紗飄動;夏天,雨多水漲,波濤洶涌, 恰似野馬馳騁;秋天,兩岸細沙軟軟,中流微波瀲灧,她象薄絹弄影; 冬天,堤外麥苗碧綠,河內水面冰封,彷彿銀練鋪陳。她有春的溫柔, 夏的奔放,秋的豐腴,冬的穩重,色彩絢麗,嬌艷可愛。
自古「黃河西來」,「在江東去」,九州江河均東流入海。 然而汶河卻以其大無畏的開拓精神和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個性, 獨辟蹊徑,滔滔西去堪稱一大奇觀。
宮山西照
宮山,原名新甫山,盤踞於新泰、萊蕪這間, 因其主峰犁鏵尖為諸峰環抱,狀似盛開的蓮花,故又名蓮花山。因漢武帝曾來此求仙,在山上修建行宮,故名「宮山」。又因略低於東岳, 又稱「小泰山」。巍巍宮山,氣勢磅大。若佇立峰巔,極目遠眺,只見群山起伏, 層巒迭翠。山下是毯杖壑,西面是水寨溪與五雲洞, 北面是深不可測的千人洞,美景奇觀,盡收眼底。群峰峻嶺之中, 有一古剎「騰雲寺」,這里有石獅、石碑、石塔,廟堂殿閣,錯落有致, 加之松柏蔥翠古木參天,山巒互抱,雲水相接,好不壯觀。夏秋時節, 每逢雨過天晴,萬物新洗。夕陽西下,彩溢霞飛。此時遊人在山頂漫步東行,可偶見奇景:曠野中,出現一五顏六色的光環,徑達五六米, 環內重巒疊嶂,樓台亭閣,歷歷在目,遊人影像,同映其中。 此景宛若海市蜃樓,轉瞬即逝。使有幸觀賞者如醉如痴,似神若仙,贊嘆不已。 遙想漢武當年,若有眼福領略此景,即使未有採到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葯, 也不致於掃興而歸吧?
蒼峽雷鳴
蒼龍峽位於高庄鎮的塔子村西,峽岸怪石嶙峋,山石斷崖對峙。上有拱橋飛架,如長虹凌空;兩邊峭岩如劈,似高牆矗立。 峽東原有元代建的七級寶塔,西面有明代修的望峽樓閣。 明朝亓詩教曾在這里築亭台建園林,清朝張道一也在此修「樂飢齋」。 兩壁懸崖上有歷代達宮名人的摩岩石刻,如「醉石」待月」、雲窩「、」桃林「等。 有的氣韻濃洌,章法多變;有的剛柔相濟,變幻無窮; 還有的於端莊穩健之中透出飄逸清麗之氣,不失為萊蕪石刻中的珍品佳作。
每逢雨季,大雨傾盆,瀑流直瀉,似白龍驟下,直沖峽底。 瀑落之處潭深數米,水渦急旋,浪花飛濺。整個峽內煙波盪盪, 巨浪滔滔。那飛瀉的瀑布聲,若龍聲虎威,似驚雷遠震,可聞數里。 峽西岸有一天然石洞,可容數千人。峽內怪石嶙峋,如人似獸,千姿百態。 特別是東崖石縫中兀起的一大溶碉,形若蒼龍,每當天晴,斜陽東照,石龍倒映水中。待到波隨風起,影隨波興,但見鱗光耀眼, 宛如龍動。縱觀蒼峽,橋顯奇高,瀑有奇形,石呈奇狀,濤發奇聲, 這真是大自然的傑作,令人嘆為觀止。
仙人遺跡
出萊蕪發電廠南門,沿路南行二百米, 路西有條綠樹掩映流水潺潺的溪溪谷底青石如鋪,石面平闊。站在路上即可看見古樸遵勁、 超凡脫俗的」仙溪「兩個大字。自此再沿谷而上, 神奇的仙人足跡與仙女拖帶劃出的石上隙痕便次第入目。 這是便是為世人傳頌的」風嶷仙蹤「。
離此不的遠的鳳凰峰之陽有一石洞,名曰朝陽洞。 洞內幽暗崎崛,深奧莫測;洞外景色秀麗,花香鳥囀。 明進士閩人陳甘雨題寫的」東魯名洞「,歷歷在目。此處石碑記載:「安期生曾修煉於此:」。《嘉靖萊蕪縣志》也載有:「安期真人,秦人也。隱居是邑, 住鳳凰峰下修煉,遂以得仙」。
傳說,修煉於朝陽洞中的安期生,當時正值青春年少, 常遵師傅之命去山下溪谷汲水。有一天黃昏, 安期生忽見一年輕美貌女子坐於岩石之上,兩人不免言來語去,眉目傳情。自此, 安期生每次汲水總遇見那女子。久而久之,竟也做起塵世間男女桃色之事來了。 一次,師傅見他汲水長時不歸,下山尋看,恰巧遇上,氣怒難遏, 猛跺一腳回山而去這一腳竟入石寸許,留下了千載難泯的「仙人一足」。那女子吃了一驚後,慌忙拖帶逃走, 一束柔絲腰帶竟也在堅硬的石面上劃出一道深深的印痕。
如今,仙人已去,遺跡尚存。 這個把現實與神話結合得天衣無縫的故事,將隨著時間的流逝,永遠在人們當中流傳。
棋山柯欄
棋山,座落在萊沂邊境。南望峰巒起伏,宛若卧牛, 山陰絕壁懸,如萬馬奔騰;西面,汶水倒流,似銀蛇折行。
棋山有兩峰,慣稱「南大頂」、「北大頂」。 「南大頂」上有「望海石」。立其上望旭日東升,可見元處銀光似波, 據說這是望到了東海。望海石西面的懸崖處有一石洞, 這就是民間傳說的「雪蓑洞」。據說明代游士雪蓑沲鑒棋山時曾居於此洞,故而得名。 棋山北大頂,是棋山的額頭, 現今山頂存有民國初年當地百姓為御防土匪而築的山寨遺跡。
兩峰之間為「棋子亞」。在棋子亞北面峰岩上, 有一塊橢賀型砂石,酷似棋子。更有的趣的是棋子石下有巨石一塊, 平展的石面上石縫縱橫成格,形成一幅偌朋的棋盤。 正是這天然棋盤引出「棋山柯爛」一段動人的故事來。據說在很早以前, 山腳下的棋山觀村有一人上山打柴,來到棋子亞,見有兩位老者下棋。出於好奇, 他便不聲不響地站在一老者背後觀看。因口渴,他隨手端起老者的一碗水喝了一口。誰知,喝後頓覺眼前忽明忽暗,似有白晝黑夜、 春夏秋冬來去匆匆之感。等兩位老者弈罷離去,他才想起砍柴之事,然而回頭一看, 斧柄已爛。回到村裡,竟無一人認得他,原來人間已過百年。 所以舊志詩雲:
流水行去世代殊,石棋山上有樵夫。
至今傳說樵柯爛,不識當年柯爛無。
礦山呈瑞
礦山,位於萊城西北二華里處,海拔近700米。山雖不高, 但其豐姿秀色獨特。山上松伯蒼翠,怪石嶙峋。山陰有伏龍洞, 深不可測。山頂有清代博學文人張道一的書館, 他曾培養出眾多金榜題名的弟子,真可謂「桃李滿園萬紫千紅景色好, 英才薈翠文韜武略棟梁多」。
相傳,這里由於地理條件的原因,春夏之際, 陽光經過不同密度的氣層,發生明顯折射,常把地面景物顯現空中,出現奇異幻景。 此景被認為是吉祥之兆。據說,每逢開科大比之年,山中便呈現此景,是年當地應考者輒多捷報,故曰「礦山呈瑞」。 這一傳說雖無處考證,但足見自古以來,萊蕪就以「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而聞名於世。
龍潭星現
位於萊城西北80華里處,有座照壁山。這里山巒起伏, 群峰聳立,峭壁如刀斧劈,直立百丈。山腰有龍王祠遺址, 祠下是「臨絕澗漳」。流水匯集龍潭,清沏如鏡。山光樹影搖曳水中,似九龍嬉水, 神奇幽興。龍潭邊,照壁下,樹散涼氣,草生冷風,石壁高聳, 光線幽暗,不見天日。坐崖下,仰望蒼穹,即使赤日行空,天氣晴和, 繁星亦清晰可見,故稱這一大奇觀。「龍潭星現:」即由此而得名。
二洞雲連
二洞,一為伏龍洞,又名狂狐洞, 位於城北兩華里處的礦山中,洞中朝北,直入南去,深不可測。一為朝陽洞, 因洞內常有白色蝙蝠朝南,洞內凸凹不平,蜿蜒崎嶇。洞前約有百米平台, 並護以短垣。站在此處,極目遠眺,四周重巒疊嶂,佳木蔥蘢令人心曠神怡。每逢陰雨之季,伏龍、朝陽二洞同時生雲, 南雲飄飄北去,北雲悠悠南來。兩去倥中相接,陰陽相吸,合為一體, 即降甘霖,堪稱一大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