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信息 » 志願者地理信息戰略

志願者地理信息戰略

發布時間: 2021-03-14 22:48:22

Ⅰ 地理論文中學生的600字以上

防災減災,和諧發展

森林是我們的寶貴資源,不僅可以美化環境,還和防災減災有著專密切聯系。森屬林的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比如說在專家們對龍門山地震斷裂帶的部分地區進行實地考察時發現樹木在很大程度上減緩了由於滑坡造成的泥石流、滾石等的沖擊力,大大減小了其對山下建築物的破壞。同時,森林在預防泥石流方面也有很大作用,因為樹木的根系可以加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從而防止和改善雨水沖刷造成的土質疏鬆,留下的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的隱患。
另外,栽種樹木可以制止水土流失還可以防止土壤荒漠化,這就對防風固沙做出很大貢獻,在新疆地區就是用栽種胡楊的方法固沙,並且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效。
保護森林,防災減災,和諧發展。

Ⅱ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的辦學條件

截止2015年3月,學校有9個院系,28個本科專業(不包含專業方向),15個專科專業。
本科專業
學院本科專業名稱地質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測繪工程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院地理信息科學(數字城市建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機電一體化方向)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數控技術方向)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軟體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移動互聯網信息與技術方向)經濟與管理學院工商管理
(人力資源方向) 市場營銷
(奢侈品營銷方向) 市場營銷
(網路營銷方向) 會計學會計學(ACCA方向) 國際經濟與貿易工程管理物流管理財務管理外國語學院英語(英日雙語方向)英語(英法雙語方向)商務英語珠寶與設計學院寶石及材料工藝學產品設計(珠寶首飾設計方向)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藝術航空學院旅遊管理(空中乘務方向) 旅遊管理(機場運營方向) 專科專業 學院專科專業名稱地質科學與工程學院建築工程技術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經濟與管理學院會計電算化國際經濟與貿易珠寶與設計學院藝術設計(環境設計方向)珠寶首飾工藝與鑒定珠寶首飾工藝及鑒定(中韓國際班) 航空學院商務英語(空中乘務方向) 營銷與策劃(機場運營方向) 截止2015年3月,武漢工程科技學院有8個校級實驗教學中心,湖北省「十二五」重點培育學科1個;湖北省重點培育本科專業2個;湖北省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1項;省級精品課程1個,獲得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三等獎。
「十二五」省屬高校省級重點(培育)學科
信息與通信工程
湖北省重點培育本科專業
「地理信息科學」專業「測繪工程」專業
湖北省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產品設計 環鏡設計
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高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測繪工程專業 地理信息科學專業
省級精品課程
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負責人:黃曉萍)
校級實驗教學中心
地質科學與工程學院實驗教學中心
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院實驗教學中心
藝術與傳媒學院實驗教學中心
經濟與管理學院實驗教學中心
GE智能平台自動控制綜合實驗中心
工程訓練中心
公共實驗教學中心 2004年4月,中國教育聯合會授予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原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中國一流高等獨立學院稱號。
2009年1月,由騰訊網主辦,中國教育電視台、中國教育新聞網、現代教育報等機構協辦的」回響中國·2008中國教育年度總評榜「授予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原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全國學生最信賴十佳獨立學院稱號。
2009年12月,由騰訊網主辦,中國教育電視台、中國教育新聞網、現代教育報等機構協辦的」回響中國·2009中國教育年度總評榜「授予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原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全國獨立學院實力20強稱號。
2011年12月,由騰訊網主辦,中國教育電視台、中國教育新聞網、現代教育報等機構協辦的」回響中國·2011中國教育年度總評榜「授予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原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2011中國最具品牌價值獨立學院稱號。
2012年12月,由騰訊網主辦,中國教育電視台、CCTV中學生頻道、現代教育報等機構協辦的」回響中國·2012中國教育年度總評榜「授予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原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2012中國最具品牌價值獨立學院稱號。
2013年9月22日,湖北省科技廳發布的《湖北省科技計劃項目(第一批)的通知》中,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申報的十個科研項目中有六個獲得批准實施,立項獲批率高達60%,在全省所有同類院校中位列第一。
2013年12月,由騰訊網主辦,中國教育電視台、CCTV中學生頻道、現代教育報等機構協辦的」回響中國·2013中國教育年度總評榜「授予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原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騰訊網十年最具領導力獨立學院稱號。
2014年11月27日,第七屆新浪中國教育盛典在北京富力萬麗酒店盛大舉行,我校從眾多民辦高校中脫穎而出獲得「2014新浪教育盛典年度最具品牌影響力民辦高校」榮譽稱號。
2014年12月3日,2014「回響中國」騰訊網教育年度總評榜教育盛典在北京新雲南酒店盛大舉行,全球教育行業精英匯聚一堂,共同聚焦中國教育,我校從眾多民辦高校中脫穎而出獲得「2014『回響中國』騰訊網教育年度總評榜最具實力民辦高校」榮譽稱號。
2014年1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了《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2014年度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我校校長王典洪教授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參與的項目《自適應智能優化與學習方法》榮獲湖北省2014年度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刷新了我校在該獎項上的歷史空白。
2014年12月10日,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聯秘書處對2014年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情況進行了通報,我校「藝心藝意文化之旅」暑期社會實踐團隊榮獲2014年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

Ⅲ 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應對突發重大自然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規范緊急救助行為,提高緊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實施緊急救助,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二)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減災規劃(1998~2010年)》、國務院有關部門「三定」規定及國家有關救災工作方針、政策和原則,制定本預案。

(三)適用范圍

凡在我國發生的水旱災害,台風、冰雹、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火山、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及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達到啟動條件的,適用於本預案。

(四)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最大程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2)政府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

(3)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4)依靠群眾,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公益性社會團體的作用。

二、啟動條件

出現下列任何一種情況,啟動本預案。

(一)某一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發生水旱災害,台風、冰雹、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一次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

(1)因災死亡30人以上;

(2)因災緊急轉移安置群眾10萬人以上;

(3)因災倒塌房屋1萬間以上。

(二)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造成20人以上人員死亡或緊急轉移安置群眾10萬人以上或房屋倒塌和嚴重損壞1萬間以上。

(三)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四)對救助能力特別薄弱的地區等特殊情況,上述標准可酌情降低。

(五)國務院決定的其他事項。

三、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任務

國家減災委員會(以下簡稱「減災委」)為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綜合協調機構,負責研究制定國家減災工作的方針、政策和規劃,協調開展重大減災活動,指導地方開展減災工作,推進減災國際交流與合作,組織、協調全國抗災救災工作。

減災委辦公室、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設在民政部。減災委各成員單位按各自的職責分工承擔相應任務。

四、應急准備

(一)資金准備

民政部組織協調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根據國家發展計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規定,安排中央救災資金預算,並按照救災工作分級負責、救災資金分級負擔,以地方為主的原則,督促地方政府加大救災資金投入力度。

1.按照救災工作分級負責,救災資金分級負擔的原則,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都應安排救災資金預算。

2.中央財政每年根據上年度實際支出安排特大自然災害救濟補助資金,專項用於幫助解決嚴重受災地區群眾的基本生活困難。

3.中央和地方政府應根據財力增長、物價變動、居民生活水平實際狀況等因素逐步提高救災資金補助標准,建立救災資金自然增長機制。

4.救災預算資金不足時,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安排的預備費要重點用於災民生活救助。

(二)物資准備

整合各部門現有救災儲備物資和儲備庫規劃,分級、分類管理儲備救災物資和儲備庫。

1.按照救災物資儲備規劃,在完善天津、沈陽、哈爾濱、合肥、武漢、長沙、鄭州、南寧、成都、西安等10個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的基礎上,根據需要,科學選址,進一步建立健全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災害多發地、縣建立健全物資儲備庫、點。各級儲備庫應儲備必需的救災物資。

2.每年年初購置救災帳篷、衣被、凈水設備(葯品)等救災物資。

3.建立救助物資生產廠家名錄,必要時簽訂救災物資緊急購銷協議。

4.災情發生時,可調用鄰省救災儲備物資。

5.建立健全救災物資緊急調撥和運輸制度。

6.建立健全救災物資應急采購和調撥制度。

(三)通信和信息准備

通信運營部門應依法保障災害信息的暢通。自然災害救助信息網路應以公用通信網為基礎,合理組建災害信息專用通信網路,確保信息暢通。

1.加強中央級災害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指導地方建設並管理覆蓋省、地、縣三級的救災通信網路,確保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及時准確掌握重大自然災害信息。

2.以國家減災中心為依託,建立部門間災害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信息交流服務,完善信息共享機制。

3.充分發揮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氣象衛星、海洋衛星、資源衛星等對地監測系統的作用,建立基於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災害監測、預警、評估以及災害應急輔助決策系統。

(四)救災裝備准備

1.中央各有關部門應配備救災管理工作必需的設備和裝備。

2.民政部、省級民政部門及災害頻發市、縣民政局應配備救災必需的設備和裝備。

(五)人力資源准備

1.完善民政災害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其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2.建立健全專家隊伍。組織民政、衛生、水利、氣象、地震、海洋、國土資源等各方面專家,重點開展災情會商、赴災區的現場評估及災害管理的業務咨詢工作。

3.建立健全與軍隊、公安、武警、消防、衛生等專業救援隊伍的聯動機制。

4.培育、發展非政府組織和志願者隊伍,並充分發揮其作用。

(六)社會動員准備

1.建立和完善社會捐助的動員機制、運行機制、監督管理機制,規范突發自然災害社會捐助工作。

2.完善救災捐贈工作應急方案,規范救災捐贈的組織發動、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會公示、表彰等各個環節的工作。

3.在已有2.1萬個社會捐助接收站、點的基礎上,繼續在大中城市和有條件的小城市建立社會捐助接收站、點,健全經常性社會捐助接收網路。

4.完善社會捐助表彰制度,為開展社會捐助活動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5.健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8省(直轄市)和深圳、青島、大連、寧波4市對內蒙古、江西、廣西、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甘肅、寧夏和新疆10省(自治區)的對口支援機制。

(七)宣傳、培訓和演習

1.開展社區減災活動,利用各種媒體宣傳災害知識,宣傳災害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保險的常識,增強人民的防災減災意識。

2.每年至少組織2次省級災害管理人員的培訓。每兩年至少組織1次地級災害管理人員的集中培訓。省或地市級民政部門每年至少組織1次縣級及鄉鎮民政助理員的業務培訓。不定期開展對政府分管領導、各類專業緊急救援隊伍、非政府組織和志願者組織的培訓。

3.每年在災害多發地區,根據災害發生特點,組織1~2次演習,檢驗並提高應急准備、指揮和響應能力。

五、預警預報與信息管理

(一)災害預警預報

1.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結合預警地區的自然條件、人口和社會經濟背景資料庫,進行分析評估,及時對可能受到自然災害威脅的相關地區和人口數量做出災情預警。

2.根據災情預警,自然災害可能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量人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國家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應做好應急准備或採取應急措施。

(二)災害信息共享

減災委辦公室、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及時匯總各類災害預警預報信息,向成員單位和有關地方通報信息。

(三)災情信息管理

1.災情信息報告內容

包括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災害造成的損失(包括人員受災情況、人員傷亡數量、農作物受災情況、房屋倒塌、損壞情況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採取的救災措施和災區的需求。

2.災情信息報告時間

(1)災情初報。縣級民政部門對於本行政區域內突發的自然災害,凡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的,應在第一時間了解掌握災情,及時向地(市)級民政部門報告初步情況,最遲不得晚於災害發生後2小時。對造成死亡(含失蹤)10人以上或其他嚴重損失的重大災害,應同時上報省級民政部門和民政部。地(市)級民政部門在接到縣級報告後,在2小時內完成審核、匯總災情數據的工作,向省級民政部門報告。省級民政部門在接到地(市)級報告後,應在2小時內完成審核、匯總災情數據的工作,向民政部報告。民政部接到重、特大災情報告後,在2小時內向國務院報告。

(2)災情續報。在重大自然災害災情穩定之前,省、地(市)、縣三級民政部門均須執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縣級民政部門每天9時之前將截止到前一天24時的災情向地(市)級民政部門上報,地(市)級民政部門每天10時之前向省級民政部門上報,省級民政部門每天12時之前向民政部報告情況。特大災情根據需要隨時報告。

(3)災情核報。縣級民政部門在災情穩定後,應在2個工作日內核定災情,向地(市)級民政部門報告。地(市)級民政部門在接到縣級報告後,應在3個工作日內審核、匯總災情數據,將全地(市)匯總數據(含分縣災情數據)向省級民政部門報告。省級民政部門在接到地(市)級的報告後,應在5個工作日內審核、匯總災情數據,將全省匯總數據(含分市、分縣數據)向民政部報告。

3.災情核定

(1)部門會商核定。各級民政部門協調農業、水利、國土資源、地震、氣象、統計等部門進行綜合分析、會商,核定災情。

(2)民政、地震等有關部門組織專家評估小組,通過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和專項調查等形式對災情進行專家評估,核實災情。

六、應急響應

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災害救助工作以地方政府為主。災害發生後,鄉級、縣級、地級、省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根據災情,按照分級管理、各司其職的原則,啟動相關層級和相關部門應急預案,做好災民緊急轉移安置和生活安排工作,做好抗災救災工作,做好災害監測、災情調查、評估和報告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損失。根據突發性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國家設定四個響應等級。

(一)Ⅰ級響應

1.災害損失情況

(1)某一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發生水旱災害,台風、冰雹、雪、沙塵暴,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風暴潮、海嘯,森林草原火災和生物災害等特別重大自然災害。

(2)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3)對救助能力特別薄弱的地區等特殊情況,啟動標准可酌情降低。

(4)國務院決定的其他事項。

2.啟動程序

減災委接到災情報告後第一時間向國務院提出啟動一級響應的建議,由國務院決定進入Ⅰ級響應。

3.應急響應

由減災委主任統一領導、組織抗災救災工作。民政部接到災害發生信息後,2小時內向國務院和減災委主任報告,之後及時續報有關情況。災害發生後24小時內商財政部下撥中央救災應急資金,協調鐵路、交通、民航等部門緊急調運救災物資;組織開展全國性救災捐贈活動,統一接收、管理、分配國際救災捐贈款物;協調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抗災救災的指示。

4.響應的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後,由減災委主任決定終止一級響應。

(二)Ⅱ級響應

1.災害損失情況

(1)某一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發生水旱災害,台風、冰雹、雪、沙塵暴,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風暴潮、海嘯,森林草原火災和生物災害等重大自然災害。

(2)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3)對救助能力特別薄弱的地區等特殊情況,啟動標准可酌情降低。

(4)國務院決定的其他事項。

2.啟動程序

減災委秘書長(民政部副部長)在接到災情報告後第一時間向減災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長)提出啟動Ⅱ級響應的建議,由減災委副主任決定進入Ⅱ級響應。

3.響應措施

由減災委副主任組織協調災害救助工作。民政部成立救災應急指揮部,實行聯合辦公,組成緊急救援(綜合)組、災害信息組、救災捐贈組、宣傳報道組和後勤保障組等抗災救災工作小組,統一組織開展抗災救災工作。

災情發生後24小時內,派出抗災救災聯合工作組趕赴災區慰問災民,核查災情,了解救災工作情況,了解災區政府的救助能力和災區需求,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緊急調撥救災款物。

及時掌握災情和編報救災工作動態信息,並在民政部網站發布。向社會發布接受救災捐贈的公告,組織開展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或全國性救災捐贈活動。

經國務院批准,向國際社會發出救災援助呼籲。

公布接受捐贈單位和賬號,設立救災捐贈熱線電話,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的救災捐贈;每日向社會公布災情和災區需求情況;及時下撥捐贈款物,對全國救災捐贈款物進行調劑;定期對救災捐贈的接收和使用情況向社會公告。

4.響應的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後,由減災委副主任決定終止Ⅱ級響應。

(三)Ⅲ級響應

1.災害損失情況

(1)某一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發生水旱災害,台風、冰雹、雪、沙塵暴,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風暴潮、海嘯,森林草原火災和生物災害等較大自然災害。

(2)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3)對救助能力特別薄弱的「老、少、邊、窮」地區等特殊情況,啟動標准可酌情降低。

(4)國務院決定的其他事項。

2.啟動程序

減災委辦公室在接到災情報告後第一時間向減災委秘書長(民政部副部長)提出啟動Ⅲ級響應的建議,由減災委秘書長決定進入Ⅲ級響應。

3.響應措施

由減災委員會秘書長組織協調災害救助工作。減災委辦公室、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及時與有關成員單位聯系,溝通災害信息;組織召開會商會,分析災區形勢,研究落實對災區的抗災救災支持措施;組織有關部門共同聽取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情況匯報;協調有關部門向災區派出聯合工作組。

災情發生後24小時內,派出由民政部工作組趕赴災區慰問災民,核查災情,了解救災工作情況,了解災區政府的救助能力和災區需求,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

災害損失較大時,災情發生後48小時內,協調有關部門組成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工作組赴災區,及時調撥救災款物。掌握災情和救災工作動態信息,並在民政部網站發布。

4.響應的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後,由減災委秘書長決定終止Ⅲ級響應,報告減災委副主任。

(四)Ⅳ級響應

1.災害損失情況

(1)某一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發生水旱災害,台風、冰雹、雪、沙塵暴,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風暴潮、海嘯,森林草原火災和生物災害等一般自然災害。

(2)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3)對救助能力特別薄弱的「老、少、邊、窮」地區等特殊情況,啟動標准可酌情降低。

(4)國務院決定的其他事項。

2.啟動程序

減災委辦公室在接到災情報告後第一時間決定進入Ⅳ級響應。

3.響應措施

由減災委辦公室、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主任組織協調災害救助工作。減災委辦公室、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及時與有關成員單位聯系,溝通災害信息;商有關部門落實對災區的抗災救災支持;視情況向災區派出工作組。

災情發生後24小時內,派出民政部工作組趕赴災區慰問災民,核查災情,了解救災工作情況,了解災區政府的救助能力和災區需求,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調撥救災款物。

掌握災情動態信息,並在民政部網站發布。

4.響應的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後,由減災委辦公室、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主任決定終止Ⅳ級響應,報告減災委秘書長。

(五)信息發布

1.信息發布堅持實事求是、及時准確的原則。要在第一時間向社會發布簡要信息,並根據災情發展情況做好後續信息發布工作。

2.信息發布的內容主要包括:受災的基本情況、抗災救災的動態及成效、下一步安排、需要說明的問題。

七、災後救助與恢復重建

(一)災後救助

1.縣級民政部門每年調查冬令(春荒)災民生活困難情況,建立需政府救濟人口台賬。

2.民政部會同省級民政部門,組織有關專家赴災區開展災民生活困難狀況評估,核實情況。

3.制定冬令(春荒)救濟工作方案。

4.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向國務院要求撥款的請示,結合災情評估情況,會同財政部下撥特大自然災害救濟補助費,專項用於幫助解決冬春災民吃飯、穿衣等基本生活困難。

5.災民救助全面實行《災民救助卡》管理制度。對確認需政府救濟的災民,由縣級民政部門統一發放《災民救助卡》,災民憑卡領取救濟糧和救濟金。

6.向社會通報各地救災款下撥進度,確保冬令救濟資金在春節前發放到戶。

7.對有償還能力但暫時無錢購糧的缺糧群眾,實施開倉借糧。

8.通過開展社會捐助、對口支援、緊急采購等方式解決災民的過冬衣被問題。

9.發展改革、財政、農業等部門落實好以工代賑政策、災歉減免,糧食部門確保糧食供應。

(二)恢復重建

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堅持「依靠群眾,依靠集體,生產自救,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濟和扶持」的救災工作方針,災民倒房重建應由縣(市、區)負責組織實施,採取自建、援建和幫建相結合的方式,以受災戶自建為主。建房資金應通過政府救濟、社會互助、鄰里幫工幫料、以工代賑、自行借貸、政策優惠等多種途徑解決。房屋規劃和設計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學規劃,充分考慮災害因素。

1.組織核查災情。災情穩定後,縣級民政部門立即組織災情核定,建立因災倒塌房屋台賬。省級民政部門在災情穩定後10日內將全省因災倒塌房屋等災害損失情況報民政部。

2.開展災情評估。重大災害發生後,民政部會同省級民政部門,組織有關專家赴災區開展災情評估,全面核查災情。

3.制定恢復重建工作方案。根據全國災情和各地實際,制定恢復重建方針、目標、政策、重建進度、資金支持、優惠政策和檢查落實等工作方案。

4.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向國務院要求撥款的請示,結合災情評估情況,民政部會同財政部下撥特大自然災害救濟補助費,專項用於各地災民倒房恢復重建。

5.定期向社會通報各地救災資金下撥進度和恢復重建進度。

6.向災區派出督查組,檢查、督導恢復重建工作。

7.商有關部門制定優惠政策,簡化手續,減免稅費,平抑物價。

8.衛生部門做好災後疾病預防和疫情監測工作。組織醫療衛生人員深入災區,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宣傳衛生防病知識,指導群眾搞好環境衛生,實施飲水和食品衛生監督,實現大災之後無大疫。

9.發展改革、教育、財政、建設、交通、水利、農業、衛生、廣播電視等部門,以及電力、通信等企業,金融機構做好救災資金(物資)安排,並組織做好災區學校、衛生院等公益設施及水利、電力、交通、通信、供排水、廣播電視設施的恢復重建工作。

八、附則

(一)名詞術語解釋

自然災害:指給人類生存帶來危害或損害人類生活環境的自然現象,包括洪澇、乾旱災害,台風、冰雹、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火山、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

災情:指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情況,包括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

災情預警:指根據氣象、水文、海洋、地震、國土等部門的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結合人口、自然和社會經濟背景資料庫,對災害可能影響的地區和人口數量等損失情況做出分析、評估和預警。

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為滿足我國環境與災害監測的需要,2003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准「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的立項。根據國家計劃,小衛星星座系統擬採用分步實施戰略:「十五」期間,採用「2+1」方案,即發射兩顆光學小衛星和一顆合成孔徑雷達小衛星,初步實現對災害和環境進行監測的能力;「十一五」期間,實施「4+4」方案,即發射四顆光學小衛星和四顆合成孔徑雷達小衛星組成的星座,實現對我國及周邊國家、地區災害和環境的動態監測。

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二)國際溝通與協作

按照國家外事紀律的有關規定,積極開展國際間的自然災害救助交流,借鑒發達國家自然災害救助工作的經驗,進一步做好我國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防範與處置工作。

(三)獎勵與責任

對在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由人事部和民政部聯合表彰;對在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中英勇獻身的人員,按有關規定追認烈士;對在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中玩忽職守造成損失的,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當事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四)預案管理與更新

本預案由減災委辦公室、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負責管理。預案實施後,減災委辦公室、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應適時召集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評估,並視情況變化做出相應修改後報國務院。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綜合協調機構根據本預案制定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五)預案生效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生效。

Ⅳ 新疆師范大學什麼專業比較好

新疆師范大學的中語專業就業前景非常好,而且是本碩連讀,因為就業太好,所以基本上很多人放棄了本碩連讀的機會。
音樂學院在疆內很有名氣。
中文系有很多教授,在西北地區,處一流水平。
體育學院也可以,有參加奧運會並奪牌的拳擊選手,他們的拉拉隊也很有名,全國一流。
具體問題你可以再問,現在只想到這么多,不知道你能不能滿意

Ⅳ 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建立健全應對突發重大自然災害緊急救助體系和運行機制,規范緊急救助行為,提高緊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實施緊急救助,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二)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減災規劃(1998~2010年)》、國務院有關部門「三定」規定及國家有關救災工作方針、政策和原則,制定本預案。
(三)適用范圍
凡在我國發生的水旱災害,台風、冰雹、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火山、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及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達到啟動條件的,適用於本預案。
(四)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最大程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2)政府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
(3)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4)依靠群眾,充分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公益性社會團體的作用。
二、啟動條件
出現下列任何一種情況,啟動本預案。
(一)某一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發生水旱災害,台風、冰雹、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一次災害過程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1)因災死亡30人以上;(2)因災緊急轉移安置群眾10萬人以上;(3)因災倒塌房屋1萬間以上。
(二)發生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造成20人以上人員死亡或緊急轉移安置群眾10萬人以上或房屋倒塌和嚴重損壞1萬間以上。
(三)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四)對救助能力特別薄弱的地區等特殊情況,上述標准可酌情降低。
(五)國務院決定的其他事項。
三、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任務
國家減災委員會(以下簡稱「減災委」)為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綜合協調機構,負責研究制定國家減災工作的方針、政策和規劃,協調開展重大減災活動,指導地方開展減災工作,推進減災國際交流與合作,組織、協調全國抗災救災工作。
減災委辦公室、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設在民政部。減災委各成員單位按各自的職責分工承擔相應任務。
四、應急准備
(一)資金准備
民政部組織協調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部門,根據國家發展計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規定,安排中央救災資金預算,並按照救災工作分級負責、救災資金分級負擔,以地方為主的原則,督促地方政府加大救災資金投入力度。
1.按照救災工作分級負責,救災資金分級負擔的原則,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都應安排救災資金預算。
2.中央財政每年根據上年度實際支出安排特大自然災害救濟補助資金,專項用於幫助解決嚴重受災地區群眾的基本生活困難。
3.中央和地方政府應根據財力增長、物價變動、居民生活水平實際狀況等因素逐步提高救災資金補助標准,建立救災資金自然增長機制。
4.救災預算資金不足時,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安排的預備費要重點用於災民生活救助。
(二)物資准備
整合各部門現有救災儲備物資和儲備庫規劃,分級、分類管理儲備救災物資和儲備庫。
1.按照救災物資儲備規劃,在完善天津、沈陽、哈爾濱、合肥、武漢、長沙、鄭州、南寧、成都、西安等10個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的基礎上,根據需要,科學選址,進一步建立健全中央救災物資儲備庫。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災害多發地、縣建立健全物資儲備庫、點。各級儲備庫應儲備必需的救災物資。
2.每年年初購置救災帳篷、衣被、凈水設備(葯品)等救災物資。
3.建立救助物資生產廠家名錄,必要時簽訂救災物資緊急購銷協議。
4.災情發生時,可調用鄰省救災儲備物資。
5.建立健全救災物資緊急調撥和運輸制度。
6.建立健全救災物資應急采購和調撥制度。
(三)通信和信息准備
通信運營部門應依法保障災害信息的暢通。自然災害救助信息網路應以公用通信網為基礎,合理組建災害信息專用通信網路,確保信息暢通。
1.加強中央級災害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指導地方建設並管理覆蓋省、地、縣三級的救災通信網路,確保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及時准確掌握重大自然災害信息。
2.以國家減災中心為依託,建立部門間災害信息共享平台,提供信息交流服務,完善信息共享機制。
3.充分發揮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氣象衛星、海洋衛星、資源衛星等對地監測系統的作用,建立基於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災害監測、預警、評估以及災害應急輔助決策系統。
(四)救災裝備准備
1.中央各有關部門應配備救災管理工作必需的設備和裝備。
2.民政部、省級民政部門及災害頻發市、縣民政局應配備救災必需的設備和裝備。
(五)人力資源准備
1.完善民政災害管理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其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2.建立健全專家隊伍。組織民政、衛生、水利、氣象、地震、海洋、國土資源等各方面專家,重點開展災情會商、赴災區的現場評估及災害管理的業務咨詢工作。
3.建立健全與軍隊、公安、武警、消防、衛生等專業救援隊伍的聯動機制。
4.培育、發展非政府組織和志願者隊伍,並充分發揮其作用。
(六)社會動員准備
1.建立和完善社會捐助的動員機制、運行機制、監督管理機制,規范突發自然災害社會捐助工作。
2.完善救災捐贈工作應急方案,規范救災捐贈的組織發動、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會公示、表彰等各個環節的工作。
3.在已有2.1萬個社會捐助接收站、點的基礎上,繼續在大中城市和有條件的小城市建立社會捐助接收站、點,健全經常性社會捐助接收網路。
4.完善社會捐助表彰制度,為開展社會捐助活動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5.健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8省(直轄市)和深圳、青島、大連、寧波4市對內蒙古、江西、廣西、四川、雲南、貴州、陝西、甘肅、寧夏和新疆10省(自治區)的對口支援機制。
(七)宣傳、培訓和演習
1.開展社區減災活動,利用各種媒體宣傳災害知識,宣傳災害應急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保險的常識,增強人民的防災減災意識。
2.每年至少組織2次省級災害管理人員的培訓。每兩年至少組織1次地級災害管理人員的集中培訓。省或地市級民政部門每年至少組織1次縣級及鄉鎮民政助理員的業務培訓。不定期開展對政府分管領導、各類專業緊急救援隊伍、非政府組織和志願者組織的培訓。
3.每年在災害多發地區,根據災害發生特點,組織1~2次演習,檢驗並提高應急准備、指揮和響應能力。
五、預警預報與信息管理
(一)災害預警預報
1.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結合預警地區的自然條件、人口和社會經濟背景資料庫,進行分析評估,及時對可能受到自然災害威脅的相關地區和人口數量做出災情預警。
2.根據災情預警,自然災害可能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量人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國家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應做好應急准備或採取應急措施。
(二)災害信息共享
減災委辦公室、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及時匯總各類災害預警預報信息,向成員單位和有關地方通報信息。
(三)災情信息管理
1.災情信息報告內容
包括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災害造成的損失(包括人員受災情況、人員傷亡數量、農作物受災情況、房屋倒塌、損壞情況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採取的救災措施和災區的需求。
2.災情信息報告時間
(1)災情初報。縣級民政部門對於本行政區域內突發的自然災害,凡造成人員傷亡和較大財產損失的,應在第一時間了解掌握災情,及時向地(市)級民政部門報告初步情況,最遲不得晚於災害發生後2小時。對造成死亡(含失蹤)10人以上或其他嚴重損失的重大災害,應同時上報省級民政部門和民政部。地(市)級民政部門在接到縣級報告後,在2小時內完成審核、匯總災情數據的工作,向省級民政部門報告。省級民政部門在接到地(市)級報告後,應在2小時內完成審核、匯總災情數據的工作,向民政部報告。民政部接到重、特大災情報告後,在2小時內向國務院報告。
(2)災情續報。在重大自然災害災情穩定之前,省、地(市)、縣三級民政部門均須執行24小時零報告制度。縣級民政部門每天9時之前將截止到前一天24時的災情向地(市)級民政部門上報,地(市)級民政部門每天10時之前向省級民政部門上報,省級民政部門每天12時之前向民政部報告情況。特大災情根據需要隨時報告。
(3)災情核報。縣級民政部門在災情穩定後,應在2個工作日內核定災情,向地(市)級民政部門報告。地(市)級民政部門在接到縣級報告後,應在3個工作日內審核、匯總災情數據,將全地(市)匯總數據(含分縣災情數據)向省級民政部門報告。省級民政部門在接到地(市)級的報告後,應在5個工作日內審核、匯總災情數據,將全省匯總數據(含分市、分縣數據)向民政部報告。
3.災情核定
(1)部門會商核定。各級民政部門協調農業、水利、國土資源、地震、氣象、統計等部門進行綜合分析、會商,核定災情。
(2)民政、地震等有關部門組織專家評估小組,通過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和專項調查等形式對災情進行專家評估,核實災情。
六、應急響應
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災害救助工作以地方政府為主。災害發生後,鄉級、縣級、地級、省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要根據災情,按照分級管理、各司其職的原則,啟動相關層級和相關部門應急預案,做好災民緊急轉移安置和生活安排工作,做好抗災救災工作,做好災害監測、災情調查、評估和報告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損失。根據突發性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國家設定四個響應等級。
(一)Ⅰ級響應
1.災害損失情況
(1)某一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發生水旱災害,台風、冰雹、雪、沙塵暴,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風暴潮、海嘯,森林草原火災和生物災害等特別重大自然災害。
(2)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3)對救助能力特別薄弱的地區等特殊情況,啟動標准可酌情降低。
(4)國務院決定的其他事項。
2.啟動程序
減災委接到災情報告後第一時間向國務院提出啟動一級響應的建議,由國務院決定進入Ⅰ級響應。
3.應急響應
由減災委主任統一領導、組織抗災救災工作。民政部接到災害發生信息後,2小時內向國務院和減災委主任報告,之後及時續報有關情況。災害發生後24小時內商財政部下撥中央救災應急資金,協調鐵路、交通、民航等部門緊急調運救災物資;組織開展全國性救災捐贈活動,統一接收、管理、分配國際救災捐贈款物;協調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抗災救災的指示。
4.響應的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後,由減災委主任決定終止一級響應。
(二)Ⅱ級響應
1.災害損失情況
(1)某一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發生水旱災害,台風、冰雹、雪、沙塵暴,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風暴潮、海嘯,森林草原火災和生物災害等重大自然災害。
(2)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3)對救助能力特別薄弱的地區等特殊情況,啟動標准可酌情降低。
(4)國務院決定的其他事項。
2.啟動程序
減災委秘書長(民政部副部長)在接到災情報告後第一時間向減災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長)提出啟動Ⅱ級響應的建議,由減災委副主任決定進入Ⅱ級響應。
3.響應措施
由減災委副主任組織協調災害救助工作。民政部成立救災應急指揮部,實行聯合辦公,組成緊急救援(綜合)組、災害信息組、救災捐贈組、宣傳報道組和後勤保障組等抗災救災工作小組,統一組織開展抗災救災工作。
災情發生後24小時內,派出抗災救災聯合工作組趕赴災區慰問災民,核查災情,了解救災工作情況,了解災區政府的救助能力和災區需求,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緊急調撥救災款物。
及時掌握災情和編報救災工作動態信息,並在民政部網站發布。向社會發布接受救災捐贈的公告,組織開展跨省(自治區、直轄市)或全國性救災捐贈活動。
經國務院批准,向國際社會發出救災援助呼籲。
公布接受捐贈單位和賬號,設立救災捐贈熱線電話,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的救災捐贈;每日向社會公布災情和災區需求情況;及時下撥捐贈款物,對全國救災捐贈款物進行調劑;定期對救災捐贈的接收和使用情況向社會公告。
4.響應的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後,由減災委副主任決定終止Ⅱ級響應。
(三)Ⅲ級響應
1.災害損失情況
(1)某一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發生水旱災害,台風、冰雹、雪、沙塵暴,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風暴潮、海嘯,森林草原火災和生物災害等較大自然災害。
(2)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3)對救助能力特別薄弱的「老、少、邊、窮」地區等特殊情況,啟動標准可酌情降低。
(4)國務院決定的其他事項。
2.啟動程序
減災委辦公室在接到災情報告後第一時間向減災委秘書長(民政部副部長)提出啟動Ⅲ級響應的建議,由減災委秘書長決定進入Ⅲ級響應。
3.響應措施
由減災委員會秘書長組織協調災害救助工作。減災委辦公室、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及時與有關成員單位聯系,溝通災害信息;組織召開會商會,分析災區形勢,研究落實對災區的抗災救災支持措施;組織有關部門共同聽取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情況匯報;協調有關部門向災區派出聯合工作組。
災情發生後24小時內,派出由民政部工作組趕赴災區慰問災民,核查災情,了解救災工作情況,了解災區政府的救助能力和災區需求,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
災害損失較大時,災情發生後48小時內,協調有關部門組成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工作組赴災區,及時調撥救災款物。掌握災情和救災工作動態信息,並在民政部網站發布。
4.響應的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後,由減災委秘書長決定終止Ⅲ級響應,報告減災委副主任。
(四)Ⅳ級響應
1.災害損失情況
(1)某一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發生水旱災害,台風、冰雹、雪、沙塵暴,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風暴潮、海嘯,森林草原火災和生物災害等一般自然災害。
(2)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其他突發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需要緊急轉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視情況啟動本預案。
(3)對救助能力特別薄弱的「老、少、邊、窮」地區等特殊情況,啟動標准可酌情降低。
(4)國務院決定的其他事項。
2.啟動程序
減災委辦公室在接到災情報告後第一時間決定進入Ⅳ級響應。
3.響應措施
由減災委辦公室、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主任組織協調災害救助工作。減災委辦公室、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及時與有關成員單位聯系,溝通災害信息;商有關部門落實對災區的抗災救災支持;視情況向災區派出工作組。
災情發生後24小時內,派出民政部工作組趕赴災區慰問災民,核查災情,了解救災工作情況,了解災區政府的救助能力和災區需求,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調撥救災款物。
掌握災情動態信息,並在民政部網站發布。
4.響應的終止
災情和救災工作穩定後,由減災委辦公室、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主任決定終止Ⅳ級響應,報告減災委秘書長。
(五)信息發布
1.信息發布堅持實事求是、及時准確的原則。要在第一時間向社會發布簡要信息,並根據災情發展情況做好後續信息發布工作。
2.信息發布的內容主要包括:受災的基本情況、抗災救災的動態及成效、下一步安排、需要說明的問題。
七、災後救助與恢復重建
(一)災後救助
1.縣級民政部門每年調查冬令(春荒)災民生活困難情況,建立需政府救濟人口台賬。
2.民政部會同省級民政部門,組織有關專家赴災區開展災民生活困難狀況評估,核實情況。
3.制定冬令(春荒)救濟工作方案。
4.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向國務院要求撥款的請示,結合災情評估情況,會同財政部下撥特大自然災害救濟補助費,專項用於幫助解決冬春災民吃飯、穿衣等基本生活困難。
5.災民救助全面實行《災民救助卡》管理制度。對確認需政府救濟的災民,由縣級民政部門統一發放《災民救助卡》,災民憑卡領取救濟糧和救濟金。
6.向社會通報各地救災款下撥進度,確保冬令救濟資金在春節前發放到戶。
7.對有償還能力但暫時無錢購糧的缺糧群眾,實施開倉借糧。
8.通過開展社會捐助、對口支援、緊急采購等方式解決災民的過冬衣被問題。
9.發展改革、財政、農業等部門落實好以工代賑政策、災歉減免,糧食部門確保糧食供應。
(二)恢復重建
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堅持「依靠群眾,依靠集體,生產自救,互助互濟,輔之以國家必要的救濟和扶持」的救災工作方針,災民倒房重建應由縣(市、區)負責組織實施,採取自建、援建和幫建相結合的方式,以受災戶自建為主。建房資金應通過政府救濟、社會互助、鄰里幫工幫料、以工代賑、自行借貸、政策優惠等多種途徑解決。房屋規劃和設計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學規劃,充分考慮災害因素。
1.組織核查災情。災情穩定後,縣級民政部門立即組織災情核定,建立因災倒塌房屋台賬。省級民政部門在災情穩定後10日內將全省因災倒塌房屋等災害損失情況報民政部。
2.開展災情評估。重大災害發生後,民政部會同省級民政部門,組織有關專家赴災區開展災情評估,全面核查災情。
3.制定恢復重建工作方案。根據全國災情和各地實際,制定恢復重建方針、目標、政策、重建進度、資金支持、優惠政策和檢查落實等工作方案。
4.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向國務院要求撥款的請示,結合災情評估情況,民政部會同財政部下撥特大自然災害救濟補助費,專項用於各地災民倒房恢復重建。
5.定期向社會通報各地救災資金下撥進度和恢復重建進度。
6.向災區派出督查組,檢查、督導恢復重建工作。
7.商有關部門制定優惠政策,簡化手續,減免稅費,平抑物價。
8.衛生部門做好災後疾病預防和疫情監測工作。組織醫療衛生人員深入災區,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宣傳衛生防病知識,指導群眾搞好環境衛生,實施飲水和食品衛生監督,實現大災之後無大疫。
9.發展改革、教育、財政、建設、交通、水利、農業、衛生、廣播電視等部門,以及電力、通信等企業,金融機構做好救災資金(物資)安排,並組織做好災區學校、衛生院等公益設施及水利、電力、交通、通信、供排水、廣播電視設施的恢復重建工作。
八、附則
(一)名詞術語解釋
自然災害:指給人類生存帶來危害或損害人類生活環境的自然現象,包括洪澇、乾旱災害,台風、冰雹、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火山、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
災情:指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情況,包括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等。
災情預警:指根據氣象、水文、海洋、地震、國土等部門的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結合人口、自然和社會經濟背景資料庫,對災害可能影響的地區和人口數量等損失情況做出分析、評估和預警。
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為滿足我國環境與災害監測的需要,2003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准「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的立項。根據國家計劃,小衛星星座系統擬採用分步實施戰略:「十五」期間,採用「2+1」方案,即發射兩顆光學小衛星和一顆合成孔徑雷達小衛星,初步實現對災害和環境進行監測的能力;「十一五」期間,實施「4+4」方案,即發射四顆光學小衛星和四顆合成孔徑雷達小衛星組成的星座,實現對我國及周邊國家、地區災害和環境的動態監測。
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二)國際溝通與協作
按照國家外事紀律的有關規定,積極開展國際間的自然災害救助交流,借鑒發達國家自然災害救助工作的經驗,進一步做好我國自然災害突發事件防範與處置工作。
(三)獎勵與責任
對在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由人事部和民政部聯合表彰;對在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中英勇獻身的人員,按有關規定追認烈士;對在自然災害救助工作中玩忽職守造成損失的,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當事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四)預案管理與更新
本預案由減災委辦公室、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負責管理。預案實施後,減災委辦公室、全國抗災救災綜合協調辦公室應適時召集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評估,並視情況變化做出相應修改後報國務院。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綜合協調機構根據本預案制定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五)預案生效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生效。

Ⅵ 求一篇中職生 職業生涯規劃範文 3000字 (計算機網路)

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
轉眼之間大一生活也只剩下短短的一個多月,我也即將走到生命中的第二十個年頭,看當今世界,數碼、網路發展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增長源源不斷,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年輕的一代憑借自己的一技之長在社會大潮中奮力打拚,我不由考慮起自己的前程:在機遇與挑戰面前,作為一個地理信息系統的大學生,我將如何面對,我究竟能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水無點滴量的積累,難成大江河。人無點滴量的積累,難成大氣候。沒有兢兢業業的辛苦付出,哪裡來甘甜歡暢的成功的喜悅?沒有勤勤懇懇的刻苦鑽研,哪裡來震撼人心的累累碩果?只有付出,才能有收獲。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只有從小處做起,任勞任怨,才能換來最後的笑容。
這樣的道理也許人人都懂,未來不是夢,她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回憶自己走過的歲月,我不禁自慚形穢。自從上小學,我就是在老師家長的監督之下一步步學習,這樣一直走過了十二個年頭,如今上了大學,學習的自覺性全來自自己,我大惰性於是暴露無遺。平日里總有些倦怠、懶散,學習、做事精力不夠集中,效率不高,態度也不夠專注。倘若不及時改正,這很可能會導致我最終庸碌無為,導致一生的遺憾。想到這里這些不由得讓我不大吃一驚。不過還好,現在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我還有改進的機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行千里,先立其志,否則,漫無目的渾渾噩噩的得過且過,豈不延誤時機,浪費年華。於是我把自己今後六年的目標及計劃大致規劃一下,以便時時鞭策我在變幻莫測的人生旅途中穩健前進。
大二 努力學習各門必修課及選修課 力爭各門成績都是自己盡最大努力的結果。學好並學精一種計算機軟體,如photoshop或flash MX,這主要靠自學。並積極參加體育運動,掌握一門體育技能,如游泳等,加強鍛煉,為學習提供充沛的精力。積極參加文藝活動(諸如知識競賽什麼的),把小學初中學習的手風琴重新練好。盡量在這一年通過計算機二級和英語四級考試。
大三 繼續努力學習各門功課,同時不能放過每一個鍛煉自己能力的機會,參加學校舉辦的活動,譬如演講賽,辯論賽,徵文活動,甚至flash設計大賽,電子競技大賽等等。同時不放鬆英語數學及專業課的學習,為考研做好充分的准備。
大四 以比較優秀的成績畢業,考研。
六年之後學業基本完成,成為一個具備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
在學校學習時間,對於我來說是決定後半生命運的尖峰時刻,因此,我做出具體計劃如下:
(一)思想政治及道德: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八榮八恥先進榮辱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創業觀。認真學習黨的章程,並以此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定期遞交對黨章的學習、認識及實踐,以及自己對黨的認識的變化和感受。積極參加黨團活動,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二)社會實踐:利用暑假寒假參加社會調查活動,並寫出調查報告。適時參加義務獻血、青年志願者、植樹活動、烈士陵園掃墓活動等公益事業。
(三)技能考試:參加英語四六級考試和計算機二級考試,可以考慮在寒暑假參加海貝等考試培訓,大二參加英語四級考試,爭取在大三第一學期通過英語六級考試。並在大三大四假期時考駕駛執照。
(四)科學技術學術研究方面:在扎實掌握專業技能基礎上,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泰安市新華書店購書等方式,開拓視野,自主學習地理信息系統科學的相關學科,擴展知識儲備,從而激發開拓思路,嘗試進行學術創新、科技創新。
(五)平時學習:無特殊情況做到不遲到早退。請假曠課,保證學習時間和學習效率。在課余時間注意預習和復習回顧,還要多攻讀專業書籍,和其他實用書籍,不看閑書,不漫無目的地上網。知識積累做到廣、博、精、專,力爭在畢業時取得優異成績。
(六)文體藝術、社團活動、身心健康等等;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各項活動,在課余可以適當進行下象棋、練鋼筆字、吹口琴、練手風琴、健身等有益身心的問題活動,以此充分鍛煉膽量、能力,展示個人風采,增加自我優勢。認真對待每天早上的跑操,積極參加身體鍛煉,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在做出這些計劃的同時,下面針對我的專業進行一下分析並提出要求。
我們這個專業主要通過學習地理信息系統和地圖學、遙感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成為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具有地理信息系統研究、設計與開發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能在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統高級專門人才。
作為一個畢業生應當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地理信息系統和地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開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力法;
3.了解相鄰專業如地理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測繪工程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了解國家科學技術政策、知識產權、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了解地理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發展狀況;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地理信息系統是門新興的科學,也是一門前途廣闊的學科,現如今的許多公司都在招聘地理信息系統方面的人才。但是這門科學的發展迅速、供不應求也決定了要成為這方面的人才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針對本專業的特殊性我對自己特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一)因為本專業對計算機、物理、數學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在學好其他必修課的同時,努力提高自己在這三門科學上的水平,為自己的專業課學習做保障。
(二)本專業是一門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學科,因此應當認真對待每一次野外實習、實驗室實習、計算機上機實習,切實做到把理論付諸實踐。尤其是野外實習,更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學到真本領,學到真素質。
(三)縱觀世界地理信息系統科學發展,GIS幾乎每一天都有新的突破,每一天都有新的產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時刻掌握學科信息,時刻把握專業發展的脈搏,更新自己的知識,與時代接軌,我必須不斷接受新的知識,以確保自己的知識儲備如同血液一般時時更新,不做井底之蛙。
制定職業規劃固然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付諸於行動和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無論眼底閃過多少美麗憧憬,只要沒有付諸行動,那麼,一切都只是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一個人,若要獲得成功,必須得拿出勇氣,付出努力、拼博、奮斗。任何目標,只說不做都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然而現實社會不是編好的程序,而是未知多變的,制定的目標可能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這一點,我應當有充分的心理准備。因此,在遇到突發因素和不良影響時,應當保持頭腦的清醒冷靜,從而做出正確的分析,果斷拿出對應方案,以至於盡量和既定方案接軌。
每個學子都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能夠前程似錦,有人說成功屬於有準備的人,有人說成功屬於勤奮的人,而我覺得成功是屬於有準備的奮斗者,我決心以這份設計書的作為我的准備,在大家的監督下努力拚搏,走出一個無悔的人生!
覺得好就多加點分啊

Ⅶ 新疆師范大學有什麼專業

2014年考新疆師范大學民族骨幹考研 那個專業適合我?? 我現在在西北民族大學 大家幫幫喲

Ⅷ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書多少頁合適

我記得我大學之後我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書寫了5頁 一頁代表著10年 5頁也就50年的計劃 我認為這很好 現在看來我很滿意.....朋友 祝你好運 願你的人生是輝煌的...

Ⅸ 有學地信的嗎,你在做什麼工作

哈哈,哥們也是不是農大的,我是地信專業的,剛寫了一篇,你要用的話改一改啊。 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 轉眼之間大一生活也只剩下短短的一個多月,我也即將走到生命中的第二十個年頭,看當今世界,數碼、網路發展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增長源源不斷,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年輕的一代憑借自己的一技之長在社會大潮中奮力打拚,我不由考慮起自己的前程:在機遇與挑戰面前,作為一個地理信息系統的大學生,我將如何面對,我究竟能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水無點滴量的積累,難成大江河。人無點滴量的積累,難成大氣候。沒有兢兢業業的辛苦付出,哪裡來甘甜歡暢的成功的喜悅?沒有勤勤懇懇的刻苦鑽研,哪裡來震撼人心的累累碩果?只有付出,才能有收獲。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只有從小處做起,任勞任怨,才能換來最後的笑容。 這樣的道理也許人人都懂,未來不是夢,她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回憶自己走過的歲月,我不禁自慚形穢。自從上小學,我就是在老師家長的監督之下一步步學習,這樣一直走過了十二個年頭,如今上了大學,學習的自覺性全來自自己,我大惰性於是暴露無遺。平日里總有些倦怠、懶散,學習、做事精力不夠集中,效率不高,態度也不夠專注。倘若不及時改正,這很可能會導致我最終庸碌無為,導致一生的遺憾。想到這里這些不由得讓我不大吃一驚。不過還好,現在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我還有改進的機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行千里,先立其志,否則,漫無目的渾渾噩噩的得過且過,豈不延誤時機,浪費年華。於是我把自己今後六年的目標及計劃大致規劃一下,以便時時鞭策我在變幻莫測的人生旅途中穩健前進。 大二 努力學習各門必修課及選修課 力爭各門成績都是自己盡最大努力的結果。學好並學精一種計算機軟體,如photoshop或flash MX,這主要靠自學。並積極參加體育運動,掌握一門體育技能,如游泳等,加強鍛煉,為學習提供充沛的精力。積極參加文藝活動(諸如知識競賽什麼的),把小學初中學習的手風琴重新練好。盡量在這一年通過計算機二級和英語四級考試。 大三 繼續努力學習各門功課,同時不能放過每一個鍛煉自己能力的機會,參加學校舉辦的活動,譬如演講賽,辯論賽,徵文活動,甚至flash設計大賽,電子競技大賽等等。同時不放鬆英語數學及專業課的學習,為考研做好充分的准備。 大四 以比較優秀的成績畢業,考研。 六年之後學業基本完成,成為一個具備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 在學校學習時間,對於我來說是決定後半生命運的尖峰時刻,因此,我做出具體計劃如下: (一)思想政治及道德: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八榮八恥先進榮辱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創業觀。認真學習黨的章程,並以此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定期遞交對黨章的學習、認識及實踐,以及自己對黨的認識的變化和感受。積極參加黨團活動,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二)社會實踐:利用暑假寒假參加社會調查活動,並寫出調查報告。適時參加義務獻血、青年志願者、植樹活動、烈士陵園掃墓活動等公益事業。 (三)技能考試:參加英語四六級考試和計算機二級考試,可以考慮在寒暑假參加海貝等考試培訓,大二參加英語四級考試,爭取在大三第一學期通過英語六級考試。並在大三大四假期時考駕駛執照。 (四)科學技術學術研究方面:在扎實掌握專業技能基礎上,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泰安市新華書店購書等方式,開拓視野,自主學習地理信息系統科學的相關學科,擴展知識儲備,從而激發開拓思路,嘗試進行學術創新、科技創新。 (五)平時學習:無特殊情況做到不遲到早退。請假曠課,保證學習時間和學習效率。在課余時間注意預習和復習回顧,還要多攻讀專業書籍,和其他實用書籍,不看閑書,不漫無目的地上網。知識積累做到廣、博、精、專,力爭在畢業時取得優異成績。 (六)文體藝術、社團活動、身心健康等等;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各項活動,在課余可以適當進行下象棋、練鋼筆字、吹口琴、練手風琴、健身等有益身心的問題活動,以此充分鍛煉膽量、能力,展示個人風采,增加自我優勢。認真對待每天早上的跑操,積極參加身體鍛煉,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在做出這些計劃的同時,下面針對我的專業進行一下分析並提出要求。 我們這個專業主要通過學習地理信息系統和地圖學、遙感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成為具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具有地理信息系統研究、設計與開發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能在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統高級專門人才。 作為一個畢業生應當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地理信息系統和地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開發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力法; 3.了解相鄰專業如地理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測繪工程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了解國家科學技術政策、知識產權、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有關政策和法規; 5.了解地理信息系統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以及地理信息系統產業發展狀況; 6.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實驗設計、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的能力。 地理信息系統是門新興的科學,也是一門前途廣闊的學科,現如今的許多公司都在招聘地理信息系統方面的人才。但是這門科學的發展迅速、供不應求也決定了要成為這方面的人才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針對本專業的特殊性我對自己特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一)因為本專業對計算機、物理、數學的要求比較高,所以,在學好其他必修課的同時,努力提高自己在這三門科學上的水平,為自己的專業課學習做保障。 (二)本專業是一門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學科,因此應當認真對待每一次野外實習、實驗室實習、計算機上機實習,切實做到把理論付諸實踐。尤其是野外實習,更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學到真本領,學到真素質。 (三)縱觀世界地理信息系統科學發展,GIS幾乎每一天都有新的突破,每一天都有新的產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時刻掌握學科信息,時刻把握專業發展的脈搏,更新自己的知識,與時代接軌,我必須不斷接受新的知識,以確保自己的知識儲備如同血液一般時時更新,不做井底之蛙。 制定職業規劃固然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付諸於行動和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無論眼底閃過多少美麗憧憬,只要沒有付諸行動,那麼,一切都只是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一個人,若要獲得成功,必須得拿出勇氣,付出努力、拼博、奮斗。任何目標,只說不做都只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然而現實社會不是編好的程序,而是未知多變的,制定的目標可能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這一點,我應當有充分的心理准備。因此,在遇到突發因素和不良影響時,應當保持頭腦的清醒冷靜,從而做出正確的分析,果斷拿出對應方案,以至於盡量和既定方案接軌。 每個學子都希望自己的職業生涯能夠前程似錦,有人說成功屬於有準備的人,有人說成功屬於勤奮的人,而我覺得成功是屬於有準備的奮斗者,我決心以這份設計書的作為我的准備,在大家的監督下努力拚搏,走出一個無悔的人生! 覺得好就多加點分啊

Ⅹ 志願者地理信息與哪個熱門概念相關

地球變暖、溫室效應、江河污染、霧霾、氣候等等都是熱門概念。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