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2013年初中學生學業考試地理
① 聊城的地理位置
聊城市地處經濟發抄達的山東省襲,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代表中國商業文明的京杭大運河和代表農業文明的黃河在此交匯,貫穿中國南北的京九鐵路和連接祖國東西的膠濟邯鐵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黃金大十字」。 聊城不僅起著輻射和帶動魯西經濟發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與山西、河北等內陸省份進行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東部沿海的先進技術,還可利用東部省份的豐富資源,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
② 山東省柳城市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如何
山東聊城地理條件:
聊城市位於北緯35°47』~37°02』 和東經115°16』~116°32 『之間,南版北直距138公里,東西權直距114公里。總面積8715平方公里。市境地處黃河沖擊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坡降約1/7500,海拔高度27.5-49.0米。
山東聊城氣候:
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區,具有顯著的季節變化和季風氣候特徵,屬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年乾燥度為1.7-1.9。聊城春季乾旱多風,回暖迅速,光照充足,太陽輻射強;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季;秋季天高氣爽,氣溫下降快,太陽輻射減弱。聊城市年平均氣溫為13.1℃。全年≥0℃積溫4884—5001℃,全年≥10℃積溫4404—4524℃,聊城市范圍內熱量差異較小,熱量分布東南部東阿縣偏多,西北部臨清市偏少。
③ 山東省聊城市 高中地理教材 是什麼版本魯教版還是人教版
多數魯教,個別地區用人教
④ 聊城的地理環境
聊城市位於北緯35°47』~37°02』 和東經115°16』~116°32 『之間,南北直距138公里,東西直距114公里。總面積平方公里。
市境地處黃河沖擊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坡降約1/7500,海拔高度27.5-49.0米。
聊城市地質構造屬華北地台的一部分,聊考斷裂帶又將聊城市分為2個二級構造單元,其西部為遼冀台向斜,東部為魯西台背斜。遼冀台向斜中有2個三級構造單元,即臨清坳斷區和內黃隆斷區;魯西台背斜中有1個三級構造單元,即茌平坳斷區。其次,自西向東又分7個四級構造單元:館陶凸起區、臨清凹陷區、新集凸起區、莘縣凹陷區、桑阿凸起區、陽谷凸起區、東阿凹陷區。區內分布許多斷裂,其走向一般呈北東向。較大的斷裂為聊考大斷裂,其次有冠廣斷裂、冠縣斷裂、堂邑斷裂、聊城斷裂、茌平斷裂、東阿斷裂、館陶斷裂、馬陵斷裂,另外還有許多小斷裂。聊考斷裂,北自茌平,南至河南蘭考,全長270公里,市內長度110公里,是市內遼冀台向斜與魯西台背斜的分界線,同時控制著市內第三系的發育及構造形態的發展。冠廣斷裂,西自冠縣,穿過聊考大斷裂,東至廣饒,全長290公里,市內長度約100公里。該斷裂北盤下降,南盤上升。冠縣斷裂,北自臨清石槽,南至冠縣梁堂,與冠廣斷裂相交,全長約60公里,其北端是臨清凹陷與新集凸起的分界線,南端是臨清凹陷與桑阿凸起的分界線。堂邑斷裂,自莘縣董杜庄向西北延伸,經過堂邑,至博平與聊考大斷裂相交,全長約73公里,其南盤為下降盤。聊城斷裂,其東北在聊城交於聊考大斷裂,西南在莘縣河店交於堂邑斷裂,全長約40公里,是北盤為下降盤的斷裂。茌平斷裂,為東盤下降的斷裂。其北自茌平王老,南至陽谷七級,聊城市約55公里。東阿斷裂,位於市內最東部,是西盤下降的斷裂。其北自東阿高集,南至陽谷張秋,全長約50公里。館陶斷裂,位於市內最西部,該斷裂將北館陶構造一分為二,使斷裂帶兩側孔店組地層與奧陶紀灰岩接觸。馬陵斷裂呈北西走向,全長約15公里,北東為下降盤。該斷裂帶是臨清凹陷與河南內黃隆起的分界線。
自晚第三紀以來普遍接受了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沉積,主要為黃河泛濫沖擊物和洪積物,除東阿沿黃河一帶不足50米高的10座孤山有古生界奧陶系灰岩出露處,其餘均為新生界第四系所覆蓋。第四系厚度一般為30~270米,以臨清、莘縣、高唐一帶厚度較大。第四系包括全新統和更新統,更新統又分上、中、下更新統。全新統主要為沖積物和洪積物,沉積厚度7~25米,廣泛分布於聊城市;更新統主要為河湖相沉積,厚30~260米。第四系以下有上第三系明化鎮組、冠陶組;下第三系東營組、沙河街組、孔店組;古生界石炭二迭系、奧陶系、寒武系,還有古生界變質岩等。 聊城市總面積為1297.03萬畝,其中耕地面積953.94萬畝,占總面積的73.69%。
利用土地面積1251.16萬畝,占總面積的96.5%。其中,耕地953.94萬畝,占利用地面積的76.2%;園林18.02萬畝,占利用地面積的1.4%;林地27.7萬畝,占利用地面積的2.1%;居民、工廠、機關用地153.6萬畝,占利用地面積的11.9%;交通用地35.43萬畝,占利用地面積的2.7%;水域42.44萬畝,占利用地面積的4.8%。未利用土地45.87萬畝,占總面積的3.5%,主要是沙荒和鹽鹼荒地。 境內有徒駭河、馬頰河、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可利用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總量為454.86億立方米,過境黃河水資源420.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9.51億立方米。
市內水資源分布不平衡,東部和東南部沿黃河一帶較多,西部和西北部高亢地區匱乏。
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66.7毫米,產水總量為48.7億立方米。其中形成地表徑流3.69億立方米,通過各級河溝泄入徒駭河、馬頰河、衛運河或被截留在河渠閘前,入滲補給地下水9.81億立方米。過境水資源比較豐富,黃河、金堤河、衛運河諸河道多年平均徑流量為366.22億立方米,其中黃河349.58億立方米,占沿境河道徑流量的95.45%。其它入境水資源很少,徒駭河、馬頰河多年平均徑流量0.32億立方米,僅在汛期入境。
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總量為221.98億立方米,其中淺層地下水為219.74億立方米,中深和深層地下水為2.24億立方米,分別佔98.9%和1.1%。 生物資源種類繁多,糧食作物品種500多個,經濟作物品種107個,蔬菜品種600多個,葯材品種61個,林木果樹品種225個,花卉品種146個,飼養動物品種95個。
動物類葯材有33科36種。植物類130餘種。植物類葯材主要有5大類183種。
⑤ 聊城市教育局地理位置在哪怎樣去在線等答案急急急!!!
在湖南路也就是老南環,坐16路公交車,或者做沿運河的D26路車都可以到達。
⑥ 聊城文軒中學的地理位置
文軒中來學現分為本部(走讀制)源、西校(寄宿制)和東校(高新區分校)(走讀、寄宿均可)三個校區。本部位於聊城市城區南部,龍山北路西首,西依風景秀麗的古運河和東昌名勝山陝會館,東鄰魯西最高學府——聊城大學,南近景色宜人的湖南湖風景區,北靠省規范化學校——聊城一中。西校區位於聊城市西南郊,湖南路和海源路交匯處,發展空間廣大,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食宿條件。東校(高新區分校)位於聊城市高新區長江路與黃河路口東南處,與外國語學校東校在一個校園里,配置有標准400米跑道和足球場。三個校區既遠離喧囂、環境清靜,又交通便利、校園整潔,崇學尚文,宜於研讀,是立志成才者勤奮攻讀的最佳地方。
⑦ 聊城的地理位置
位置:聊城市地處北緯35°47』~37 °02』 和東經115°16』~116 °32 』之間,位於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
面積:總面積約8715平方公里。
人口:人口500多萬。
行政區劃分:現轄東昌府區、臨清市和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和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下轄126個鄉(鎮、辦事處),6596個行政村(居委會)。
聊城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因位於古聊河西岸而得名,有「水城」的美譽。聊城市地處經濟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
聊城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可以追溯到距今約六七千年的8座龍山文化城,它們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可見,古濟水西岸是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商初大臣伊尹曾「躬耕於有莘之野」,輔佐商湯滅夏桀,世稱賢相。周時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閔子騫。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有謀士計然。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時有著名兵家孫臏、名士魯仲連威名遠播。
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1)間曾數次興工開通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煙火之相望,不下十萬戶」、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帆檣如林、舳艫相接、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外籍商人會館傍河而立,有崇樓高閣、殿宇名剎,清康熙帝4次來聊,乾隆帝9次駐蹕聊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建立後,聊城人民繼承優秀歷史傳統,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聊城古稱東昌,歷史悠久,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極為豐富。現有名勝古跡446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風景如畫的東昌湖,面積達4.2平方公里,聊城古城座落在湖中央,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體」的獨特的古城格局和風貌,是著名的中國北方水城,被譽為「東方威尼斯」。全市主要旅遊資源聊城山陝會館,臨清舍利塔、清真寺,東阿曹植墓,陽谷景陽岡等。
建於明代的光岳樓,氣勢恢弘,「雖黃鶴、岳陽亦當望拜」。建於清初的山陝會館,雕刻精細,布局嚴謹,是我國會館建築中不可多得的藝術傑作。被譽為「東昌三寶」之一的宋代鐵塔,古樸雄渾,蒼勁挺拔,是我國現存為數極少的鐵塔之一。清代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的海源閣,收藏之豐富「為海內之甲觀」。在市區周圍,還分布著武松斗西門慶的獅子樓、武松打虎的景陽岡、魚山腳下的曹植墓,以及古阿井、迷魂陣、鰲頭磯、舍利塔等一大批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跡。
⑧ 聊城的具體地理位置以及簡介
聊城市地處經濟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內三大行政區容交界處。南北直距138公里,東西直距114公里。轄東昌府區、臨清市和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和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下轄126個鄉(鎮、辦事處),6596個行政村(居委會)。
⑨ 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的具體地理坐標,海拔,氣候,屬什麼帶,有什麼人文歷史
東經116度13分,北緯36度35分。海拔30米。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