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試卷 » 地理學風采

地理學風采

發布時間: 2021-01-22 21:49:29

『壹』 錢學森的地理科學思想綜述

錢學森在現代人類知識體系11個門類中,將地理科學歸結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橋梁科學,在五大開放的復雜巨系統中,把地理系統排在星系系統與社會系統之間,在社會總體設計部下設四大建設中,將地理建設與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並列。

錢學森把地理科學看做是舉足輕重的科學體系,錢學森從哲學高度,從人類知識體系的高度,從復雜性系統科學的理論框架中,從社會總體設計工程的實踐出發,把地理學提升到為國民經濟服務的科學。

因此,地理科學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必須重新認識地理。

(1)地理學風采擴展閱讀:

地理科學對於社會主義建設來說,是一門迫切需要的科學。地理科學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交叉,社會主義建設過程提出的問題很多,象資源利用、國土整治、發展戰略等,都涉及地理科學。

錢學森一生默默治學,但無論在什麼時代,什麼地方,他所選擇的,既是一個科學家的最高職責,也是一個炎黃子孫的最高使命。他一生的經歷和成就,在中國的國家史、華人的民族史和人類的世界史上,同時留下了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來路。

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先行人,他不僅是知識的寶藏、科學的旗幟,而且是民族的脊樑、全球華人的典範,他向世界展示了華人的風采。

錢學森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成為航空航天領域內最為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成為二十世紀眾多學科領域的科學群星中極少數的巨星之一。

錢學森也是為新中國的成長做出無可估量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團體之中,影響最大、功勛最為卓著的傑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國愛國留學歸國人員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建設者,是新中國歷史上偉大的人民科學家。

『貳』 千峽湖的景色風采,山水搶鏡

區域內無大型工業污染源,周邊森林茂密,生態環境良好,特別是景寧境內,植被茂密。區域內海拔160米以上為連片山地,植被覆蓋率高,爐西峽等深山地區至今保留著原生的森林植被,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根據檢測,區域內PM2.5平均指數低於國家規定的最優空氣標准濃度限值,空氣質量優異。
茂密的植被、純凈的水域、清新的空氣、安靜的環境,適合登山、拓展、徒步、劃船、垂釣等康體活動和養生休閑活動的開展。 景區著名的景點郎回峽——來源於詩人謝靈運。相傳東晉年間,東晉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受命任永嘉太守(當時的永嘉郡包括今青田等縣)。
公元423年夏秋之交的一天,謝靈運沿小溪從景寧往回走,來到北山鎮郎回村,見兩位紅衣姑娘在水邊浣紗,隨口賦詩戲之:「浣紗誰氏女,香汗濕新雨,對人默無言,何自甘辛苦?」 兩位姑娘聽了,並不作答,只是抬起頭來對謝靈運淡淡一笑。提起竹籃,順溪岸跑了。謝靈運跟著沿溪而下,來到一個深水潭邊,見兩個姑娘放下竹籃,雙雙俯身浣紗。於是謝靈運又走到兩位姑娘身旁,揚聲吟道:「 我是謝康樂,一箭射雙鶴。試問浣紗女,箭從何處落?」 吟罷,只聽見兩位姑娘「吃吃」一笑,隨即異口同聲回吟道:「我本潭中鯽,偶出灘頭嬉;嬉罷自還潭,水深無處覓。」 吟畢便躍入潭中不見蹤影。
原來這兩位浣紗女子是美人魚仙。後人將謝靈運遇仙的地方叫作「大郎回」,稱峽谷為「郎回峽」。 劉伯溫住在青田,當地山水環繞,環境優美。
有一天,他讀書正乏,卻聽到窗外有巨大的水聲,出門即看見一條銀龍突然從水中越出,在月光下閃閃發亮,但龍身上似有斑斑血跡。劉伯溫正要靠近,龍卻掙扎著沖向一座水門洞口,眼看著要撞上去,正欲阻止卻驚醒,原來是一場夢。
隔天,劉伯溫出門訪友,在行舟時無意中看到夢境中相似的水門洞,於是沿路查看,終於在淺灘處發現一條磕破了頭且奄奄一息的銀鯉魚,劉伯溫趕緊將其帶回家中,並悉心照料,鯉魚漸漸恢復。某日劉伯溫夢到身形矯健的銀龍再次入夢,並說要報恩,在夢中將劉伯溫帶到當日的水門洞前,撥下一片鱗片放在山石上,然後飛升不見了。
第二天醒來,銀鯉魚已不見了,劉伯溫再次撐船入洞,發現水門洞開了一道縫隙,走近後在山石上發現一本書,紙張潔白如雪,上下面有天文、地理、布陣、調將、攻守、謀略,無所不包。劉基得了天書,日夜攻讀。最終憑借不凡才識輔佐朱元璋成就一番霸業。
後人為了紀念這個傳奇故事,便將此地取名為龍泉峽,而龍泉峽也是千峽湖中一個自然景色優美的景點。 千峽湖湖底傳言的「硯瓦岩」、峽谷中氣勢雄渾的「筆架峰」,都和青田人、明朝開國元勛劉伯溫,劉國師有關。
相傳,當年劉國師乘坐小船回鄉,經過玉岩埠頭時,正值日頭落山,滿天彩霞,國師站在船頭,盡覽玉溪秀麗景色,詩興大發,揮毫寫下了《浣溪沙·詠玉岩》:
細草垂陽村巷幽,白沙素石引溪流,青苔礬上有扁舟。
門外好山開罨畫,屋前新月學簾鉤,窗風一榻似新秋。
國師剛寫完畢就對著玉溪朗誦起來,岸上人紛紛把目光投向溪邊小船,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一眼認出了劉國師,高興叫起來「劉國師回鄉了!」岸上百姓興奮不已,不少人跳上船頭向國師問好,不料國師放在船頭的硯瓦落水,眾人剛要打撈,即變成了巨大四方扁形的巨石。而劉國師知這是天意,索性把手中的狼毫和筆架一起拋向空中,並說道:「去吧,讓你們永留此地,文昌玉岩,翰墨千秋!」說完玉岩山上出現了一處形似狼毫和筆架的山峰。奇峰名石從此成了當地一處引人注目的美景。

『叄』 校容校貌和校園風采有什麼區別

1、包含關系不同。

校容校貌包含校園風采。

2、側重點不同:

校容校貌一般指版的是學校的建築、權交通等一些地理性情況。

校園風采更側重與學校的文化,包括學校學習氛圍,學生狀況,就業等等。

3、所指對象不同:

校容校貌一般指向學校內部的建築,樹木。

校園風采指一班向學生,學生的成績、狀況、就業情況。

(3)地理學風采擴展閱讀

校園文化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校園文化建設是以學生為主體,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

校園文化功能:

1、提升素質:校園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觸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園之中的人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得到。

2、塑造情操: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學生自己組織的社團活動,諸如體育競技比賽、登山、游泳對訓練體能、增強體質的好處自不待言,其中對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與方式。

3、營造氛圍:通過各種各樣的文藝、體育、軍訓、理論探討,學術報告,營造一種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肆』 【三湘風采】金秋十月,某地學校地理興趣小組開展了一次家鄉地理調查,並繪制了等高線地形圖(乙).根據

(1)「黃橙橙的果子」可能是柑橘;
(2)在繪制乙圖時,A、B、C、D四條河流出現了一處明內顯錯誤.這條河流是D,因容為該處是山脊部位;
(3)湖南省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且集中,洪澇災害時有發生.為此,E處正在修建水庫大壩.因大壩建設需要搬遷的村莊是①;
(4)從婁底乘火車去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區考察,其近便的出行路線可以是:從婁底經洛湛線到石門,再從石門經焦柳線到張家界.
故答案為:
(1)柑橘;
(2)D;
(3)亞熱帶季風;①;
(4)從婁底經洛湛線到石門,再從石門經焦柳線到張家界.

『伍』 日照市實驗中學的名師風采

1.代士曉
日照市實驗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實驗中學班主任名家、日照名師、日照市語文學科帶頭人、語文學科骨幹教師、日照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日照市最美教師、「立德樹人」感動日照好教師。山東省教學能手、山東省優秀教師。中國作協會員、山東省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校園文學委員會理事、中國十佳教師作家、日照青年作協副主席。曾獲日照市語文優質課一等獎,多次執教省、市公開課;被山東省教育廳列為教育專家庫專家;多次為全市優秀班主任、骨幹教師培訓講課;在《中國教師》《希望月報》等教育核心期刊發表教育教學論文十多篇,多篇論文獲省級以上獎項;主持過兩次省級課題研究;有專著《中國初中生詩歌閱讀指導》一書出版,編寫過校本課程《經典名著導讀》;出版過《貴族街的孩子》《幻影》《山丫頭綠孩子》《婚姻保衛戰》《婚之若木》等9部長篇小說,教育教學專著《做好老師育好人》(上下部)擬於2015年秋天出版。小說《貴族街的孩子》獲日照市精品工程獎、首屆中國教師文學獎。多部作品獲日照文藝獎。發表作品300多萬字。
2.岳進團
中學生物高級教師,學科教研組長,市級中學生物骨幹教師。
曾舉行過省公開課、市優質課。撰寫論文多篇,獲國家級、省級論文評選二等獎。

3.申家鳳
1965年出生,1984年7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中學地理高級教師,市級中學地理骨幹教師。
從教近二十年來,兢兢業業,無怨無悔,探索並研究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注重地理知識網路構建,突出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自學方法的養成,教學成績優秀。1999年獲得市優質課二等獎,2002年獲市教學能手稱號。班主任工作講究方法、注重實效,做到「剛柔相濟、情理相融、嚴慈相隨」,所帶班級多次被評為校先進班級。多年來,撰寫了多篇教學論文,其中《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獲山東教育社二等獎;《教學改革必須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獲山東教科所二等獎;《淺淡地理教學中如何進行素質教育》、《班級工作如何滲透素質教育》分別獲市教研室一等獎。
4. 於 菲
物理教師、班主任、中共黨員。曾被評為防分化智慧教師、優秀班主任、年度考核優秀、市優秀科技輔導員創新項目一等獎。在2012年市直義務教育學校新聘教師優質課展評二等獎、2014年全市物理學科優質課二等獎、2012日照市中小學電化教學優質課二等獎、數字故事《最美的班級》獲市二等獎、市論文評選二等獎、市物理學科優質課二等獎、市教學案例二等獎、設計製作的《超聲波測距儀》獲市創新實驗二等獎、省三等獎。
5.王靜
體育教師、班主任、中共黨員。被評為校優秀班主任、市中學生運動會優秀裁判員、市第三套廣播體操評比優秀輔導教師獎、在慶祝教師節與教育藝術團文藝演出中榮獲優秀輔導教師獎、在日照市第二屆學校語言才藝素質教育成果展示大賽中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在日照市中小學生講普通話,說英語風采大賽中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獎、在全市中學生運動會開幕式文體節目表演中表現突出,被評為優秀輔導教師、市第四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被評委優秀指導教師、在全市中小學生器樂舞蹈大賽中,被評委優秀指導教師。市體育優質課一等獎、論文《體育舞蹈——具有推廣性的體育課程》市一等獎、市音樂教師器樂大賽中聲樂類一等獎、編排的經典誦讀作品在全市中小學「傳承優秀文化,做美德少年」經典誦讀和演講比賽初中組獲一等獎。

『陸』 有沒有地理心得體會800字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地理國家培訓。這次培訓,雖然時間短暫,但我受益匪淺,讓我感受到一種緊迫感:做一名當代合格的初中地理老師也不容易,做一名在初中地理教學舞台上能展示自己的風采、打造自己教學特色的優秀初中地理老師就更難。現在就這次培訓談談我的收獲:

通過這次培訓,本人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寬了教學思路,對新課程的認識與實踐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對自身的素質也有很大的提高。

培訓讓我獲得了很多的信息,開闊了視野,同時為今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矗

這次網路培訓雖然時間短,任務重,但經過努力我圓滿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這次培訓大大改變了我們的學習環境和意識,它把教師培訓從以往的現實課堂上搬到了虛擬的即時網路空間里,通過網路,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的學習環境。在這里,我們除了能閱讀大量相關理論知識文字、圖片、資料外,還可以觀看一些名師授課的視頻,領略名師風采。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跟自己同專業的教師進行交流探討,共同學習,這也就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共同討論的平台。

這次培訓,使我對新課程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我體會到新課程教學應該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親自去體驗、嘗試,來逐漸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從而達到從學會到會學的目的。

通過收看教學視頻,我感到自己的確長了不少見識,教學思路靈活了,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首先在課堂的設計上要力求新穎,要能抓住學生的心,要講求實效性,不能為了形式而沒有實質內容,不能是課堂熱鬧而學生卻一無所獲;教師的語言要有親和力,要尊重學生,讓他們有被重視的感覺,要做學生學習上的老師,生活中的朋友;在課堂上,教師只起一個引路的作用,不可以教師唱主角,學生作配角。另外教師的個人修養和素質也需要不斷提高,要靠不斷的汲取知識,學習先進經驗充實自己的頭腦,要有過硬的基本功。

通過本次培訓,我還感受到:地理學科是一門專業很強的學科,地理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素養才能更好的勝任本職工作。作為一名初次任教地理的老師來說心中要裝著目標,手中要拿著課本,眼睛要盯著學生,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變化,要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問題。在實踐中鍛煉教育的智慧,提升教育的視野於境界。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的哲學在信息社會中已顯得底氣不足。如果是死水一潭,不僅一桶水不夠,十桶、百桶也不夠。教師需要的是長流常新的活水和學生近距離的溝通和交流。與學生共同學習,這才是適應新時代的基本的要求。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地理國家培訓。這次培訓,雖然時間短暫,但我受益匪淺,讓我感受到一種緊迫感:做一名當代合格的初中地理老師也不容易,做一名在初中地理教學舞台上能展示自己的風采、打造自己教學特色的優秀初中地理老師就更難。現在就這次培訓談談我的收獲:

通過這次培訓,本人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寬了教學思路,對新課程的認識與實踐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對自身的素質也有很大的提高。

培訓讓我獲得了很多的信息,開闊了視野,同時為今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矗

這次網路培訓雖然時間短,任務重,但經過努力我圓滿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這次培訓大大改變了我們的學習環境和意識,它把教師培訓從以往的現實課堂上搬到了虛擬的即時網路空間里,通過網路,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嶄新的學習環境。在這里,我們除了能閱讀大量相關理論知識文字、圖片、資料外,還可以觀看一些名師授課的視頻,領略名師風采。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跟自己同專業的教師進行交流探討,共同學習,這也就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共同討論的平台。

這次培訓,使我對新課程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我體會到新課程教學應該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親自去體驗、嘗試,來逐漸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從而達到從學會到會學的目的。

通過收看教學視頻,我感到自己的確長了不少見識,教學思路靈活了,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首先在課堂的設計上要力求新穎,要能抓住學生的心,要講求實效性,不能為了形式而沒有實質內容,不能是課堂熱鬧而學生卻一無所獲;教師的語言要有親和力,要尊重學生,讓他們有被重視的感覺,要做學生學習上的老師,生活中的朋友;在課堂上,教師只起一個引路的作用,不可以教師唱主角,學生作配角。另外教師的個人修養和素質也需要不斷提高,要靠不斷的汲取知識,學習先進經驗充實自己的頭腦,要有過硬的基本功。

通過本次培訓,我還感受到:地理學科是一門專業很強的學科,地理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素養才能更好的勝任本職工作。作為一名初次任教地理的老師來說心中要裝著目標,手中要拿著課本,眼睛要盯著學生,要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變化,要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問題。在實踐中鍛煉教育的智慧,提升教育的視野於境界。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的哲學在信息社會中已顯得底氣不足。如果是死水一潭,不僅一桶水不夠,十桶、百桶也不夠。教師需要的是長流常新的活水和學生近距離的溝通和交流。與學生共同學習,這才是適應新時代的基本的要求。

『柒』 伯明翰的城市風采

伯明翰(Birmingham)位於英格蘭中部,接近英格蘭地理位置的中心,距倫敦僅160千米,是英國第二大城市,因此常被形象地稱為「英格蘭的大心臟」。伯明翰分為新城和老城。新城火車站附近是英國工業展覽會所在地,老城車站是伯明翰市中心。這座城市有著迤邐的風光、優美的建築和深厚的文化藝術積淀,處處散發著迷人魅力。
在二戰期間,伯明翰受到猛烈的轟炸,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已毀壞殆盡,目前都是20世紀50和60年代重新建設的,但現在這座城市卻煥發出勃勃生機。這里正在化腐朽為神奇,獨樹一幟的文化及建築瑰寶點綴於市中心,城市規劃者們更是緊隨時代步伐,獨具匠心地更新著伯明翰的形象。大規模的改造工程讓那些工業廢址和穿越而過的運河重現活力。現在,這里到處都是迷人的店鋪、人生鼎沸的酒館及活力四射的夜總會。另外體育是伯明翰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990年伯明翰被正式命名為「歐洲體育之城」。 伯明翰被評為英國「最沒有禮貌」的城市
不要過於期待在英國伯明翰市會受到熱情友好的幫助。《讀者文摘》雜志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伯明翰市居民在英國是最沒有禮貌的。據法新社報道,《讀者文摘》雜志安排「禮儀檢查員」到英國八個城市進行測試,例如,店員在為他人開門、幫助揀東西時是否使用「請」、「謝謝」等禮貌用語,司機在他人主動讓路時是否會表示謝意。結果顯示,59%的英國人通過了測試。其中,紐卡斯市的居民最有禮貌,通過率高達77%,其次是利物浦和埃克塞特。而「伯明翰人」只有43%通過了測試。調查還顯示,英國女性通常比男性更有禮貌。但在個別情況下,男士們還是表現得很有紳士風度的:88%的男士會為女性開門,而這么做的女 性只有44%。參加此次測試的城市還包括加的夫、倫敦、南安普敦和愛丁堡。
遊客可以乘著小船隨運河順流而下欣賞如書畫般的景緻,一路途徑不少餐廳及酒吧,為表示對遊客的熱情,閑坐的客人們通常會舉杯或以微笑作招呼,而船上的遊客亦樂於揮手致意。上岸後沿著街道走到寧靜的廣場,選擇一間優雅的餐廳,坐下享受一客美味的香辣沙律,同時細心籌劃行程。
Thinktank是一所老少咸宜的科學博物館,遊客可以在短短數小時內探究科技發展的過去、現在與將來。ewelleryQuarter逼真的重現了百多年前的珠寶工廠及工匠之精湛手藝,遊客更可以與他們交談,或到150間商店 選購獨一無二的紀念品。
曾被譽為「千業之城」的伯明翰,現在則為遊客提供無數悠閑簡單享受和發掘生活樂趣的機會。除了舉行足球和板球比賽,以及頂尖國際盛事,伯明翰亦不乏眾多的藝術節目,除了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團以及伯明翰市立交響樂團,還有每年九月舉行的藝術節,超過二百項免費節目,遊客決對不容錯過。
伯明翰位於全國高速公路網路的心臟地帶,並設有國際機場及快捷的鐵路服務,遊客到此事在方便不過。遊客們可以前往Water』sEdge附近的酒吧,以地道的方式體驗生氣勃勃的夜生活,接著到著名的BaltiTriangle享受一頓豐富的晚餐,再於BoardStreet的酒吧及俱樂部消遣。發掘伯明翰人創新的生活方式,非到Mail box及新近落成的Bullring大型購物中心逛街不可,那裡還不時有表演節目供遊客觀賞。 伯明翰佳能山公園
佳能山公園(CannonHillPark)是伯明翰首要的公園之一,並已經被授予GreenFlagstatus,而它美麗的花圃,湖,足球場和樹木則證明了這個獎項。在這個公園,您有足夠的機會來練習網球,保齡球和高爾夫球。公園里的保護區有著5英畝的森林土地被叫做'RSPBCentenaryPlantation'。還有一個野生的草場,這里每年都長有罌粟,矢車菊和萬壽菊,給遊客一個與城市環境大不相同的景色。這個公園是家庭帶領孩子來玩的理想場所,夏季還有可以租賃的小船。在GardenTeaRooms和MidlandArtsCentre還有足夠的野餐地點。

『捌』 地理學科如何展開有效的課堂活動

新課程標准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核心理念。融入新課標理念的地理教學,就內要以學生為主體,以開放性容教學為本位。「放」就是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思考、探究,讓學生問,學生答,學生歸納,但不是放任自流的「放羊」。開放式教學中,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合作者、引導者,承擔調控、指導的責任,把對學生開放的程度控制在最合理的范圍內。在學習「鋒與天氣」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自由「活動」,用不同的形式向其他同學展示冷鋒、暖鋒、准靜止鋒的形成及其天氣變化特徵。學生們用畫圖、表演、辯論、演講等各種方式展現了他們的風采,把開放的思想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把開放的做法體現在整個課堂中。

『玖』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的校友風采

閆小培:女,1956年3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市副市長。1982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地理教育專業,獲學士學位;1987年畢業於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獲博士學位。1982-1990年在西南師范大學任教,1991年3月至今在中山大學任教。現任中山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系主任、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地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中國地理學會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副主任、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地理學會常務理事、廣州市城市規劃協會副理事長;曾任國際地理聯合會(IGU)人口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兼任《地理科學》(英文版)、《人文地理》、《經濟地理》、《城市規劃》、《國外城市規劃》、《規劃師》、《現代城市研究》、《地域研究與開發》等雜志編委。兼任中國致公黨廣東省委會副主委、致公黨中央委員、廣東省人大常委。
閆小培從事城市地理、地理專業英語和城市發展學本科和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工作。任負責人之一的城市地理學課程被列為中山大學和廣東省重點建設課程。閆小培從事城市發展與城市化、區域發展與城市規劃、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等領域的研究工作。1990年代以來,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1項、建設部與廣東省政府合作項目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國際合作項目2項、與香港合作項目2項,主持地方政府委託項目10餘項。作為主要研究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自1990年以來,已在《地理學報》、《地理科學》、《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地理學報》英文版)、《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地理科學》英文版)、《地理研究》、《人文地理》、《經濟地理》、《熱帶地理》、《中山大學學報》、《城市規劃》、《國外城市規劃》、《城市問題》、《城市研究》、《城市》、《Urban Geography》(美國)、《GeoJournal》(德國)、《Journal of Geography Ecation》(韓國)等國內外主要地理和規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著作4本。閆小培曾獲廣東省高校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南地區大學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一等獎、中山大學先進科技工作者、中山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廣東省政協優秀提案獎、中山大學地學院優秀班主任、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稱號。
周介銘:男,1956年5月生於四川省成都市,漢族,教授,四川師范大學校長。1982年7月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1982-1985年在蘭州商學院貿易經濟系、西北民族學院民族貿易系任教師,1985-1990年任四川師范大學地理系講師、副系主任,1990-1997年任四川師范大學副教授、教授,教務處副處長、處長,1997-2003年任四川師范大學副校長,2003年至今任四川師范大學校長。
周介銘主要從事人文地理學的教學與研究,特別是在國土規劃與整治,土地資源經濟評價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多次承擔國家計委、國土資源部、四川省科技廳、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雲南省土地局、四川省教育廳及各級地方政府下達的科研課題。他主持和承擔的《成都市國土總體規劃》項目獲國家計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年),主持和承擔的《都江堰市區土地定級與基準地價評估研究》項目獲國家土地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主持和承擔的《AUTOPLY縣級土地利用現狀及變更調查信息管理系統》項目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年),他主持和承擔的項目還多次獲得國家土地管理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並於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除承擔大量科研項目外,他還出版了3本專著,並在各類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
周介銘在教學與教學管理上也有較深的研究,先後兩次獲得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他是四川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人文地理學碩士點的學術帶頭人,招收資源評價方向的研究生。
周介銘現擔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四川省地理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土地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國土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土地估價師協會副會長,並於1998年起連續兩屆受聘為四川省科技顧問團顧問。
王一鳴: 副院長, 研究員,博導,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59年出生,1982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獲學士學位;1985年碩士畢業於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1989年7月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先後在國家計委國土地區研究所和宏觀經濟研究院工作,歷任室主任、所長助理、副所長,院長助理。2001年1月任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2003年兼任國家發改委國土地區研究所所長。2005年2月任院黨委書記、常務副院長主持院日常工作。
主要著作:
中國區域經濟政策研究
知識經濟與中國經濟發展
「十五」計劃時期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若乾重大問題研究
主要學術論文:
西部大開發要以體制和機制創新為先導
關於加快城市化進程的若干問題研究
領導幹部宏觀經濟管理知識讀本
「十五」計劃時期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若干問題研究
許炯心: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48年12月出生於四川省。1977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1981年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此後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1986年9月-1987年7月在荷蘭國際地學與航測學院進修。1995年5月-1996年7月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客座教授。現任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學會理事、地貌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水利學會泥沙專業委員會委員;《地理研究》編委,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 編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IE索引刊物)編委。
研究領域和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河流地貌、流域侵蝕產沙和河流泥沙災害方面的研究工作。 科研業績:共發表論文110餘篇,其中SCI索引論文近30篇。出版專著4部(含合著)。
代表性學術著作:1. 1996,中國不同自然帶的河流過程,科學出版社。 2. 1997,河型對含沙量空間變異的響應及其臨界現象,中國科學,Vol.27,No.6,548-553. 承擔項目情況: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及面上項目、973項目、國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關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要方向及領域前沿項目等共20餘項。
獲獎情況: 曾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各一次 。
錢樂祥 , 教授, 博士, 廣州大學博士生導師。1987年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本科畢業,1997年於華東師大博士畢業,主要從事GIS與遙感應用方向的教學科研工作,現任廣州大學研究生處副處長兼地理信息科學系教授,兼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熱帶亞熱帶資源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理論與方法專業委員會通訊委員、廣東省地理學會理事暨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學術兼職。先後承擔省部級以上項目10餘項;出版《地球信息科學引論》等專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獲各種獎勵20餘項,2005年獲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發表的學術論文:
1.Qian Lexiang, Cui Haishan and Chang Jie. Impacts of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o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 Zhujiang Delta. Pedosphere, 2006, 16(6), SCI;
2.錢樂祥,丁聖彥. 珠江三角洲土地覆蓋變化對地表溫度的影響. 地理學報,2005,60(5);
3.錢樂祥等. 福建土地退化的景觀敏感性綜合評估. 生態學報,2002,22(1);
4.錢樂祥等. GIS支持的土壤貧瘠化區域分異研究. 地理科學,2002,22(1);
5.錢樂祥,丁聖彥,許叔明. 伊洛河流域不同地貌類型區的景觀空間結構對比分析. 地理科學,2003,23(5)。
邱道持:男,漢族,重慶市人,1947年生。1978年10月至1982年1月在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學習,1982年1月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獲學士學位,留校任教至今。其間,1985年至1987年曾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大學學習。在校工作期間,先後擔任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系主任、西南師范大學科技處處長、教育部西南師資培訓中心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重慶市地理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重慶市國土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土壤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科協常委。2001年10月調任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長。
邱道持同志多年從事地理教育和國土資源管理教學科研工作,成績突出。先後承擔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及輔助決策支持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課題任務書編號:2001BA604A02)以及重慶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重慶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重慶市土地定級估價等30多項科研課題。在《中國土地科學》、《自然資源學報》、《經濟地理》、《人文地理》等學術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60餘篇。出版了《中國政治地理》、《綜合自然地理學》、《重慶市礦產資源開發》、《土地資源學》等專著。先後獲得教育部曾憲梓優秀教師獎、四川省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獎、以及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重慶市人民政府等八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996年被西南師范大學聘為教授、2000年被西南農業大學聘為博士生指導教師、2001年被重慶市委組織部和市人事局評選為地理學學術帶頭人。
王 力:男,教授,人文地理專業碩士導師,生態學專業博士導師。1993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自然地理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1997年博士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獲管理學博士學位。1996年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國家遙感中心參加ARC/INFO專業培訓。
主要研究領域:資源經濟學、土地資源學、農業經濟學。主持「重慶黔江開發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悅來鎮城鎮總體規劃」、「永川生態經濟綜合發展規劃」等項目10項,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2部。
吳康明:1963年9月生,四川省廣安市人,1982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7月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畢業留校工作,副教授。曾任西南師范大學團委副書記(主持工作),四川省委社教工作團達縣工作隊隊長。1992年12月任西南師范大學團委書記。1997年1月任西南師范大學圖書館黨總支書記、校黨委委員。1997年12月任重慶市團委副書記、黨組副書記。1998年5月當選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2001年12月任重慶市團委書記、黨組書記。2003年6月當選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2004年6月任重慶市北碚區委副書記、代理區長, 2005年任北碚區區長, 2007年任市委黨校(重慶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正廳局級)。
譚凈:男,1961年9月29日生,四川南充市人。1979年9月考入西南師范學院地理系,1983年7月畢業留校任教。1984年7月擔任助教,1991年7月任講師,1995年10月任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副主任,1996年10月任副教授,2003年6月任西南師范大學資環學院副院長,2004年6月調致公黨重慶市委,歷任副秘書長兼組織處處長、秘書長、副主委兼秘書長。在校期間,主講過《中國經濟地理》、《產業布局學原理》、《經濟地理學導論》、《地理學思想史》、《土地估價理論》、《中國地理》、《房地產開發》、《房地產經營》等本科專業課和《產業布局學原理》、《經濟地理學導論》、《區域經濟學》等研究生班課程。1次被評為校優秀教師,多次評為優秀實習指導教師。曾參加或主持完成了「海南省通什市城市總體規劃」、「四川經濟地理」、「川南國土規劃」、「合江縣農業資源開發重點項目技術經濟研究」、「長江上游地區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總體戰略研究」、「歇馬鎮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研究」、「長江水天城總體規劃和土地估價與預測」、「石柱縣悅來鎮、下路鎮城鎮總體規劃」、「九龍坡西部九鎮城鎮體系規劃」、「三峽移民與發展」等科研課題。其中1項被評為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評為重慶市社科三等獎。參編的著作2部,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篇。
羅清泉:四川省蓬安人,生於1967年3月,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畢業於西南師范大學地理系,獲學士學位;同年就讀地理系區域地理學中國經濟地理專業研究生,1991年獲理學碩士。1998年韓國韓南大學進修宏觀經濟學;1999年重慶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攻讀博士研究生,2005年獲工學博士學位。1998年至2002年先後任重慶市計委(發展計劃委員會)高技術處副處長、國民經濟綜合處副處長、處長,兼任重慶市區縣經濟發展辦公室副主任。2003年2月任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黨組成員。2006年12月至今任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分管發展規劃、財政金融、高技術產業、西部開發等方面工作,兼任重慶市高新技術產業化辦公室副主任、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學會副理事長。實踐經驗豐富,是重慶市「十五」計劃制定者和起草人之一,「十一五」重大專題規劃的制定者之一,重慶市「一圈兩翼」區域發展、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主體功能區、川渝合作成渝經濟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的策劃者和推動者。理論功底扎實,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3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